名家名篇赏析

合集下载

季羡林散文赏析:听雨_名家名篇

季羡林散文赏析:听雨_名家名篇

季羡林散文赏析:听雨听雨从一大早就下起雨来。

下雨,本来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但这是春雨,俗话说:“春雨贵似油。

”而且又在罕见的大旱之中,其珍贵就可想而知了。

“润物细无声”,春雨本来是声音极小极小的,小到了“无”的程度。

但是,我现在坐在隔成了一间小房子的阳台上,顶上有块大铁皮。

楼上滴下来的檐溜就打在这铁皮上,打出声音来,于是就不“细无声”了。

按常理说,我坐在那里,同一种死文字拼命,本来应该需要极静极静的环境,极静极静的心情,才能安下心来,进入角色,来解读这天书般的玩意儿。

这种雨敲铁皮的声音应该是极为讨厌的,是必欲去之而后快的。

然而,事实却正相反。

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此时有声胜无声,我心里感到无量的喜悦,仿佛饮了仙露,吸了醍醐,大有飘飘欲仙之概了。

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断时续,有时如金声玉振,有时如黄钟大吕,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有时如红珊白瑚沉海里,有时如弹素琴,有时如舞霹雳,有时如百鸟争鸣,有时如兔落鹘起,我浮想联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风生笔底。

死文字仿佛活了起来,我也仿佛又溢满了青春活力。

我平生很少有这样的精神境界,更难为外人道也。

在中国,听雨本来是雅人的事。

我虽然自认还不是完全的俗人,但能否就算是雅人,却还很难说。

我大概是介乎雅俗之间的一种动物吧。

中国古代中,关于听雨的作品是颇有一些的。

顺便说上一句:外国诗词中似乎少见。

我的朋友章用回忆表弟的诗中有:“频梦春池添秀句,每闻夜雨忆联床。

”是颇有一点诗意的。

连《红楼梦》中的林妹妹都喜欢李义山的“留得枯荷听雨声”之句。

最有名的一首听雨的词当然是宋蒋捷的《虞美人》,词不长,我索性抄它一下: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蒋捷听雨时的心情,是颇为复杂的。

他是用听雨这一件事来概括自己的一生的,从少年、壮年一直到老年,达到了“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

名家名篇阅读与赏析答案

名家名篇阅读与赏析答案

名家名篇阅读与赏析答案莫言母亲答案:19、从听觉、视觉、嗅觉方面描写母亲捶打野菜的情景,构成了一幅有动作、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劳动场面;20、1母亲不逃避困难和不幸,乐观顽强的面对困难;2面对苦难要坚强的活下去,表现母亲的坚强和责任感;这种庄严的承诺,是为了消除儿子的担忧,体现了母爱的伟大;21、照应前文“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时期”,引出下文我对母亲的担忧;体现生活的艰难、人性的脆弱,反衬母亲的坚强;22、内容要围绕人应该有骨气、有尊严地活展开;语言要口语化,且符合人物身份;23、参考实例:1从内容上,为了更好的全面的揭示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丰富了文章内容;如果不写父亲、爷爷,内容就显得单薄;2从主旨上看,我的母亲教育我,人要忍受苦难,不屈不挠的活下去;我的父亲和爷爷又教育我,人要有尊严的活着,互为补充,文章有厚重感;3从人物形象上,母亲和父亲、爷爷相互映衬补充,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4其他方面,可以使我体验和洞察人性的复杂和单纯,不光使我认识到了人性的最低标准,也使我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卖白菜莫言1.①cāo②yè③shì④shài2.暗示了家境贫寒,明知无物可卖,却不停地翻找,寄希望于无望之中,从而使下文卖白菜这一决定显得顺理成章,试题之语文试题:卖白菜阅读答案;3.过年时吃上一顿白菜馅饺子是我从春到秋的企盼,这是我贫穷中最大的奢求,现在企盼和奢求全部化为乌有,失望和委屈伴随着泪水流下;4.在开始将白菜掉在地上,并摔断最小一棵白菜的根时,让母亲很生气;听到我的哭诉,使母亲内心顿生一种自责,儿子无过,过在贫穷.打在儿子身上,疼在母亲心里;出于对儿子的怜爱,母亲改变了态度,因此,她不再打我骂我了;5.此题既可以找体现“我”家贫穷的句子,也可找体现买白菜老太太贫穷的句子;从“我”家的角度:母亲苦着脸,心事重重地在屋里走来走去,时而揭开炕席一角,掀动几下麦草,_时而拉开那张老抽屉,扒拉几下破布头烂线团;买白菜老太太的角度:老太太低声嘟哝着,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地揭开,露出一沓纸票,然后将手指伸进嘴里,沾了唾沫,一张张地数着;6.这里指我算错帐的事情败露了,白菜被人家退了回来,母亲因此蒙受了羞辱;7.应该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读者完全可以预想得到,留有玩味的空间,胜于一览无余;突出强化事件的结束,也就突出了本文的重点及这件事对我的教育;8.①虽然我们在物质上一贫如洗,但做人的品质与尊严不可丢弃,母亲不一定讲出更多的做人道理,但懂得做人要诚实,要有骨气;②母亲贫穷得几乎一无所有了,有的是做人的脸面,而我却让把脸面看得重于生命的母亲蒙羞,刚强、有骨气的母亲受到了耻辱,我无法弥补母亲心灵的痛及对我的失望,因此心中依然沉痛;9、考查目的本类试题重点考查考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对关键词语的意义的理解能力;思路点拨定位→语境→关联→分析→概括关键词的理解主要包括:表现文章主旨的中心词语;揭示课文内容或句子意义的关键词语;用得贴切、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这是离不开具体的语言环境的;所以我们需要分析语境,结合文章主旨和思想感情,去体会,并联系上下文,分析其语境意义和表达效果,作出概括即可;本题不需要我们去找,已经给出,那么,文中写“我”不愿意将这三棵白菜卖掉,所以几次磨蹭,离村只三里远,对“我”来说,每走一步都是那么痛苦,因此,这里的挨字十分形象地写出“我”不情愿之情;这样答案自然可以写出;答案:怕来到集上,因此磨磨蹭蹭,到了集上将意味着永远失去了这三棵白菜,“挨”字表现了我的怕、无奈及不情愿,我不愿意接受这样的现实;易错指津最易出错的是对词语的语境意义把握不够准确;小巷贾平凹参考答案:27小巷盲人开推拿所轰动全城小巷盲人推拿治好很多人的病28.①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②生动抽象地写出小巷盲人成了能治病的推拿师,③对小巷盲人充分赞誉之情29.①意志刚强,被人们久久地遗忘了,却默默学成推拿术;②劳动卖真,他们一次一次推拿得满头大汗;③热爱生活、乐瞧,把灯比作本人的眼眼,给别人也给本人带来希瞧;30.在结构上与开头呼应l 分,在内容上夸张小巷环境依旧,但人的精神容颜巳发生改变,表达了对盲人的赞美之情;1分31.因为他们希望通过他们的行动来解除病人的痛苦,通过他们积极乐观精神给人们带来希望;父亲的半瓶酒贾平凹17.内容概括6分①父亲写信叮咛“我”好好写作,劝“我”不要喝酒;②父亲带小女儿进城,为“我”暗自担忧;③父亲陪“我”喝酒,并鼓励“我”;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给分;18. 内容理解4分①难受②纳闷 4分;每点2分;19.内容分析、人物分析6分1内容分析2分动作细节描写,“悄悄流泪”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暗自担忧,“装着眼花”“揉”表现了他不愿意让儿子看到自己的担心,以免儿子难过;2分;动作细节描写1分;对儿子的暗自担忧或以免儿子难过1分,意思对即可给分;2人物分析4分小女儿吵闹时,“我”的态度是:忍不住斥责,并动手去打屁股,体现“我”的粗暴,遇事不顺就迁怒孩子的性格;父亲的态度是:不能打孩子,走过来抱孩子哄着出去了,衬托父亲的慈爱,遇事镇定;4分;“我”和“父亲”的态度各1分;“我”和“父亲”的性格各1分;仅答“我”和父亲对小女儿的不同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不给分;20.内涵探究、作品鉴赏6分含义:①因为“半瓶酒”是父亲担心“我”思想压力过大,主动为“我”买来消解烦闷并陪“我”一起喝剩下的;②父亲的半瓶酒让“我”从中获得鼓励,不再沉沦,感受到亲情的慰藉;③父亲的那一席话教会了“我”如何面对得失,“我”也学会了怎样做人;④父亲的半瓶酒更寄予了浓浓的父爱;作用:①以“半瓶酒”为题,巧设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结尾处画龙点睛,暗示“父爱”的中心;③“酒”是文章线索父亲一开始劝“我”戒酒,后来买酒陪“我”喝,喝剩下的半瓶酒激励着“我”6分;含义3分;作用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给分;我的老师贾平凹答案:② B③11、相对心灵被污染的世俗成人世界,纯真可爱的儿童的确有许多宝贵的品质值得我们大人学习,反复强调起到了强化主题的作用;12、细节描写十分生动形象传神,表明他对大人摘花行为的不理解和强烈不满,突出了“我的老师”的爱心;13、外部特征:少言语,表情木然,显得傲慢;内在品质:善良富有爱心坦诚勇敢14、作者相信意识到儿童可以作为成人老师的应该不只是作者一个人,同时表达了他的良好愿望,希望更多的人都来向儿童学习,少一些庸俗、势利、胆怯和虚伪,多一些坦诚、爱心和勇气;阳光的香味林清玄13、答:1植物成长的声音一般是听不到的,用“想”比“听”更合适;2这样写有一种品味大自然的意思,更富有表现力;14、1“稻埕……光泽”一句,渲染阳光下农夫劳动成果的美好;2“农夫……铜色”一句,表现阳光下农夫的阳刚之美;3与下文晒稻谷、对农夫决心务农的交代等内容前后呼应;15、1夜来香、昙花夜间开花,其香味与阳光无关,所以称阴香;2“没有壮怀”是拟人的说法,与农夫决心在乡务农的行动形成对比;3体现了农夫肯定阳刚之美的观点;16、1通过发现阳光的香味,肯定农夫的阳光生活、美好劳动、务农的选择,评价夜来香和昙花的香“没有壮怀”,强调人的嗅觉在都市里退化 ; 2肯定一种贴近阳光、接近自然的生活和人生;心里的天鹅林清玄11.现在天鹅不会飞的原因:人们有意缩短了水面的起跑距离,使天鹅无法起飞,久而久之,丧失了起飞能力;12.天鹅曾经自由飞翔于天空,但现在却沦落到乞食的地步,可怜可叹;13. 这句话见于史记陈涉世家,是陈涉在与人佣耕时说的,表现陈涉早就有着不同一般人的远大志向;14. 人内心本有着自由的思想和无穷的创造力,就像天鹅本有着自由飞翔的能力一样,但都因为受到各种因素的束缚,从而丧失了自己的思想和飞翔的能力;15.引用道元禅师的诗,进一步说明鸟飞翔于天空,鱼游于水,人自由的思想,这才是文明世界的基本格局,从而进一步深化了文章主旨;野姜花林清玄4.买野花的人可能是爱花的,可能其中也深埋着一种甜蜜的回忆2分5.引用两句诗,丰富了文章内容,使文章具有诗情画意,富有感染力;形象地表达了作者赏秋时的伤感心情.2分6.深层含义: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将记忆比成花,将温暖的记忆比成花香,形象地写出了记忆的美好,令人流连1分.在孤独寂寞抑郁的处境中,这种美丽的回忆会伴随我们,帮助我们驱走孤寂伤感谢,带来丝丝幸福2分7.我偶然买束水仙给远方友人,没想到它竟成好礼物:我买玫瑰送给女性长辈,竟让对方感动万分,倍加珍惜: 我养成每天上班途中买玉兰花的习惯,感受被敲窗户买花的美好感觉: 我在东澳乡旅行时买了野百合4分8.1运用动飞字,准确生动地写出了花香来得突然,清新馥郁,令人神清气爽.2运用了比喻,比拟的手法,语言形象生动,将花香形容得富有生机,美好可爱,表现出花香的迷人持久共6分,每小题3分用岁月在莲上写诗林清玄15.梦境是指不切实际的虚幻的境况,在文中指的是“我”对采莲的劳动并不了解,其实种莲人家自有他们的辛苦和欢乐; 解释梦境1分,生活实际1分;16.运用比喻、对比,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荷花与莲花的不同,作者借莲花来表现种莲人生活的悲欢;手法1分,作用1分;17.这首诗就是种莲人书写的人生,它呈现着成熟的美丽,充满劳作的艰辛,洋溢着收获的快乐;“书写的人生”1分,“美丽、艰辛、快乐”1分;好雪片片1、“心情”是指老人对买奖券人的感激和美好祝愿;“温暖”是老人的善良和朴素的情感给我、给周围的人的感动、感染;2、买奖券实质上是自己以可能的方式把同情施予老人,所以感到心安;同情老人有了一定的方式,能够尽一点对老人的责任,这就是同情找到了“站立的地方”;可以看出“我”是一个善良、富有同情心、有一定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3、起到点题的作用;4、流浪老人处于社会的最底层但不以为苦,真诚地关心、祝愿每一个向他买奖券的人;人的美在于人的好本质;美存在于人的心头;窗前的树14分张抗抗12.春的洋槐,嫩芽隐绿,花香熏人;夏的洋槐,在暴风雨中岿然不动;秋的洋槐,金色的叶子如雨飘落;冬的洋槐,全身赤裸,展示它的挺拔与骄傲;13.洋槐可贵的品质是沉稳、坚强、自信和潇洒;14.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从视觉,嗅觉角度描写槐花袅娜的形态和醉人的芳香,语言表达形象而富有韵味;15.灿烂时不失沉稳,风雨中岿然不动,告别时痛快利索,孤独时自信潇洒;16.略苏醒中的母亲张抗抗15. 答案示例:①母亲面部萎缩变形,身上到处插着管子,头上敷着纱布②焦虑而充满希望③母亲从意识模糊到能开口说话或:母亲从意识模糊、不能说话到能开口说话④为母亲感到骄傲共4分;共4空,每空1分16.答案示例:第⑩段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妈妈来了”紧承第⑨段内容,第⑨段写出“我”理解了初醒时的母亲,在理智思维尚未恢复的状态下的固执回答,实际上显露出了她人性中本真纯粹的母爱,此段的重复,既表达了“我”对母亲回答的认可,也蕴含着母亲带给“我”的依恋和感动;“妈妈终于回来了”写出了母亲被抢救回来,从昏迷中苏醒的情形,也表达了“我”如释重负般的喜悦之情,还领起了下文,下文着重写母亲苏醒后渐渐恢复的情形;共4分;“妈妈来了”的分析2分,“妈妈终于回来了”的分析2分17.答案示例:母亲初醒时固执地复述“妈妈来了”;惭愧自己给护士带来麻烦;静静忍受病痛;听到乐曲声说“春天来了”;途经花园感慨生活多彩并露出灿烂笑容;这些都是母亲在理智思维尚未健全状态下的行为,自然流露出母爱,体现出她天性中纯真善良、坚强乐观、热爱生活的精神态度,这就是她心中最坚实的内核与底蕴;共7分;举例3分;分析3分;语言表达1分老海棠树史铁生1.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2. 内容上,表现“我”在老海棠树上的快乐,借以反映奶奶对“我”的关心;结构上,为下文进一步写“我”和奶奶的亲情作铺垫;3.第一声陈述的语气写出“我”有—点不安,知道伤了奶奶的心;第二声感叹的语气写出“我”急于想得到奶奶的原谅;第三声无奈的语气写出“我”的哀求;4. 以老海棠树为线索,贯穿全文;含蓄、形象地表现了奶奶和“我”之间浓浓的祖孙情;5. 感点明确,围绕中心,理由充分,语言流畅,8分;感点明确,理由充分,语言通顺,7-6分;有感点,有理由,40字以上,5-4分;有感点,40字以下;3—1分;没有一棵小草自惭形秽毕淑敏15.3分①比人活的长久,但并不以此傲人;②树绝对不伤人;③树比人坚忍;④树会帮助人;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16.这句话运用了象征托物言志、比喻的手法,表面上说的是树,实际上说的是人;人容易战胜各种不幸和灾难,但常常会被名利压垮2分意思正确即可17.2分虔诚、尊敬——嫉妒——自卑、伤感——自信、自强每点分18.4分文章主旨是不管身处何种环境、地位如何卑微,都没有理由也不应该自惭形秽,而应像小草那样坦然、快乐地生活;2分文中对小草的描写虽着墨不多,但极为细致,手法多样,形神兼备,特点鲜明;通过刻画小草虽纤细、柔弱、不受重视,却依然能昂然挺立、安然生活的特点,揭示了文章的主旨;2分意思正确即可19.2分自卑人人都有,但要勇于面对;人们虽然会在各个方面存在差异,但不能自惭形秽,要豁达自信,坦然快乐地生活,你就能走出自卑的泥潭,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就;字数不够扣1分;。

《兰亭集序》作品赏析及名家评价

《兰亭集序》作品赏析及名家评价

兰亭集序》作品赏析及名家评价《兰亭集序》作品赏析及名家评价【作品赏析】文描绘了兰亭的景致和王羲之等人集会的乐趣,抒发了作者盛事不常、“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感叹。

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所以《兰亭集序》才成为名篇佳作。

全文共三段。

文章首段记叙兰亭聚会盛况,并写出与会者的深切感受。

先点明聚会的时问、地点、缘由,后介绍与会的人数之多,范围之广,“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

接着写兰亭周围优美的环境。

先写高远处:“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 再写近低处“清流激湍” ; 然后总写一笔:“映带左右”。

用语简洁。

富有诗情画意。

在写景的基础上,由此顺笔引出临流赋诗,点出盛会的内容为“一觞一咏” ,“畅叙幽情”,“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这是反面衬托之笔,以加张表达赏心悦目之情。

最后指出盛会之日正逢爽心恰人的天时,“天朗气清” 为下文的“仰观”、“俯察”提供了有利条件;“惠风和畅” 又与“暮春之初”相呼应。

此时此地良辰美景,使“仰观” 、“俯察”,“游目骋怀”、“视听之娱”完全可以摆脱世俗的苦恼,尽情地享受自然美景,抒发自己的胸臆。

至此,作者把与会者的感受归结到“乐”字上面。

笔势疏朗简净,毫无斧凿痕迹。

文章第二段,阐明作者对人生的看法,感慨人生短哲,盛事不常,紧承上文的“乐”字,引发出种种感慨。

先用两个“或” 字,从正反对比分别评说“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的两种不同的具体表现,一是“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 ,一是“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然后指出这两种表现尽管不同,但心情却是一样的。

那就是“当其欣于所遇”时,都会“快然自足” ,却“不知老之将至”。

这种感受,正是针对正文“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的聚会之乐而发,侧重写出乐而忘悲。

接着由“欣于其所遇”的乐引出“情随事迁”的忧,写出乐而生忧,发出“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慨叹、文章至此,推进到生死的大问题。

现代名家散文名篇及赏析

现代名家散文名篇及赏析

现代名家散文名篇及赏析
现代名家散文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不乏许多名篇。

今天,我们就来赏析几篇优美的现代名家散文。

第一篇,是钱钟书先生的《围城》。

这篇小说以天朝名城南京为
背景,讲述了三个经历大动荡时期的男女在爱情、婚姻、成长等方面
的故事。

小说以犀利的讽刺和挖苦讽刺了现实主义的局限性,倡导了
一种独立思考的精神,对当时的潜在危机提出了深层次的思考。

同时,《围城》也因为其文学价值和影响而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第二篇,是老舍先生的《茶馆》。

这篇小说以茶馆为背景,讲述
了京城百态和社会方方面面的生动画面。

老舍在小说中通过巧妙的结
构设计,将文学性和现实性交相呼应,让人们认识到茶馆的文化价值
和社会功能,在描摹现实的同时,也展示了人性的深刻探究,使《茶馆》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佳作。

第三篇,是贾平凹先生的《废都》。

这篇小说以一个偏远小城废
都为背景,通过描写一群底层人物的生活状况和内心世界,展现了中
国改革开放时期底层人民的处境和心态。

贾平凹在小说中运用了大量
现代主义手法和意识流叙事,使小说呈现出独特的风格和语言,同时
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反思和思考精神,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一颗璀璨之星。

以上三篇现代名家散文,以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成为
了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不仅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实,同时也对当今世界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名家散文及赏析

名家散文及赏析

名家散文及赏析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散文作为一种写作形式逐渐被人们所熟知和喜爱。

它以真情实感、语言优美的特点赢得了广泛的读者群体。

同样,一些著名的文学家也以他们独有的方式创作了许许多多优秀的散文。

在这篇文档中,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名家散文及其赏析。

一、鲁迅《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鲁迅创作的一部回忆文集,是中国散文史上的经典之作。

故事通过回忆童年时在绍兴的生活,来表现作者对于故乡和家庭的感情。

这部作品不仅记录了作者自己的个人经历,更是展现了那个时代的风俗人情和社会现象。

这部作品的文学价值在于它的语言和思想,以及作者独具特色的感性与理性的结合。

鲁迅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对于社会现实和人性的反思深刻到令人赞叹。

同时,他的语言也极富感染力,以至于读者可以和他的经历产生一种亲切、真实的联想。

二、李白《将进酒》《将进酒》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但它同样包含了许多优秀的散文手法。

该作品以其热烈、豪放、奔放的风格而广为传颂。

在散文性的表现上,它尤以叙事和抒情见长。

作品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为开头,通过类比的手法把黄河与酒相提并论,进而咏叹忧愁的自我陶醉和沮丧。

在文章的后半部分,李白转而将注意力转移到了“杯盘狼藉”的酒宴上,他借酒助兴,豪情万丈,直到“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酒意达到极点。

三、朱自清《背影》《背影》是朱自清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记载了他真实的亲身经历。

故事一开始,朱自清被父亲送到车站上学,当他们即将分别之时,父亲在车厢门边沉默良久,由于时间太短,父亲只说出了一句“走好”,便面向别处默默离去,这一刹那永远地留在了作者的心灵深处。

《背影》反映了一种道德与人性、家庭与教育、爱与责任的关系。

在朱自清的笔下,他并未用言语直接表达父亲的爱意,而是从行动中体现出来,这种手法精巧至极。

总之,散文作为一种文学形式,一直以来都以其独特的方式体现着作者的思想、情感和经历。

而名家散文中的作品,则常常以其优秀的语言、独到的思想、真挚的情感打动了无数的读者,让我们在阅读中受到了深刻的启迪与感动。

关于冬天的散文名家名篇及赏析

关于冬天的散文名家名篇及赏析

关于冬天的散文名家名篇及赏析摘要:一、引言:冬日的重要性与独特魅力二、名家名篇介绍:鲁迅、朱自清、老舍等人的冬日作品三、作品赏析:分析各位名家笔下的冬日景象及其寓意四、冬日主题散文的创作技巧:可读性与实用性的结合五、总结:冬日散文的价值与影响正文:【引言】冬日,一个充满诗意与魅力的季节。

在我国文学史上,许多散文名家都曾以冬日为题材,创作出了一批具有深刻内涵和独特魅力的作品。

他们以各自的笔触描绘了冬日的景象,展现了这个季节所特有的韵味。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些名家名篇,并分析其中所蕴含的艺术魅力。

【名家名篇介绍】1.鲁迅《雪》:这篇散文以江南雪景为背景,通过对童年时光的回忆,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朱自清《冬天》:这篇散文以北方冬天为背景,通过对一家人围炉取暖的描绘,展现了家庭的温暖。

3.老舍《四世同堂》:这部小说以北京胡同为舞台,描绘了冬日里的市民生活,展现了旧时北京的民俗风情。

【作品赏析】1.鲁迅《雪》:作品中,鲁迅以童年的视角描绘了江南冬日的雪景,寓意着纯洁与美好。

文章通过对比现实与回忆,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

2.朱自清《冬天》:在这篇散文中,朱自清以一家人围炉取暖的场景,表现了家庭亲情的温暖。

文章通过细腻的描绘,让人感受到了冬日里的温馨。

3.老舍《四世同堂》:在这部小说中,老舍以北京胡同为背景,描绘了冬日里的市民生活。

作品通过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示了旧时北京的民俗风情。

【冬日主题散文的创作技巧】要创作出具有可读性和实用性的冬日散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抓住冬日的特点:如寒冷、雪景、节日等,以此为基础进行创作。

2.以情感为主线:可以是对家乡的思念、亲情的体现,也可以是人生感悟。

3.运用细腻的描绘手法:通过丰富的细节描绘,让读者感受到冬日里的温暖或寂静。

4.融入地域文化:展现不同地区冬日的特色,丰富作品的文化内涵。

【总结】冬日散文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读者。

通过对以上名家的作品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冬日主题的散文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名家名篇赏析

名家名篇赏析

名家名篇赏析在文学领域中,有许多经典作品被誉为名家名篇,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刻的情感描写和独特的思想内涵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本文将为您带来几部脍炙人口的名家名篇的赏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文学杰作。

第一部作品是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这部戏剧被认为是莎士比亚最伟大的作品之一,以其复杂的人物关系、悲剧的氛围和强烈的情感描写而闻名。

故事中的主人公,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因父亲被其叔父所杀而陷入内心的挣扎和深深的悲伤之中。

通过哈姆雷特的独白,我们能感受到他复杂的内心世界和他对真相的追求。

其中最脍炙人口的台词是:“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

”这句话表达了哈姆雷特的痛苦和困惑,引起了人们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第二部作品是弗朗茨·卡夫卡的《变形记》。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位商人格里高利·山姆塞在一天早上突然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这部小说以其神秘的氛围、深刻的社会寓言和卓越的象征主义而闻名。

通过山姆塞与家庭成员和社会的互动,卡夫卡揭示了人类存在的无奈和孤立。

这个故事成为了对现代社会中个人与外界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引发了对身份认同和人类存在意义的讨论。

第三部作品是Gabriel Garcia Marquez的《百年孤独》。

这本长篇小说被认为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之一,以其奇幻的故事、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叙事风格而著名。

小说讲述了布恩地家族七代人的故事,通过讲述这个家族的起伏与兴衰,探讨了时间、家庭、孤独和命运等主题。

其中最出名的一句话是:“世界上最令人不安的事莫过于死者的缺席,他们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却因为没有了形体,所以无法被我们看到。

”这句话描绘了小说中复杂的家族关系和对死者的思念之情。

这些名家名篇的赏析只是冰山一角,每部作品都有其深刻的意义和独特的风格。

通过阅读和欣赏这些杰作,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情感、思想和人生的意义。

无论是莎士比亚的戏剧,卡夫卡的小说还是马尔克斯的长篇,它们都是文学艺术中的瑰宝,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持久的回味。

名家名篇摘抄200字5篇加赏析

名家名篇摘抄200字5篇加赏析

名家名篇摘抄200字5篇加赏析以下是五篇名家名篇摘抄及赏析的示例,仅供参考:1. 摘抄:风,从远方来到我身边,我感到它的气息,带着秋的丰盈和冬的凛冽。

它穿梭在树梢间,拂过湖面,掠过山岗,像一首无言的诗,诉说着季节的变换。

赏析:这段文字运用了拟人和比喻手法,描绘出风的形象和动态。

通过“风”这个主题,作者表达了时间流转、季节变化的意境,引人深思。

2. 摘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落下来,斑驳陆离的光影在草地上跳跃,仿佛是大自然的音符,演奏着生命的旋律。

赏析:这段文字运用了比喻手法,将阳光下的光影比作大自然的音符,形象地描绘出自然界的和谐与美好。

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赞美和对大自然的敬畏。

3. 摘抄:书页翻动的声音伴随着窗外的风声和雨声,像是乐曲一般婉转悠扬,把我带入了另一个世界。

赏析:这段文字运用了通感手法,将听觉的声音转化为视觉的形象,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

通过描绘书页翻动的声音,作者表达了自己沉浸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

4. 摘抄:那一抹晚霞像是燃烧的火焰,染红了半边天际,而那渐渐黯淡的余晖则是悠然自得的独奏,令人陶醉。

赏析:这段文字运用了比喻和拟人手法,将晚霞描绘得生动形象。

通过描绘晚霞和余晖的动态,作者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感慨。

5. 摘抄:城市的夜晚灯火辉煌,像是无数繁星落入人间,与月亮争辉。

高楼大厦的霓虹灯闪烁着各种色彩,街道上的车流如织,仿佛是一首不夜城的赞歌。

赏析:这段文字运用了比喻和拟人手法,将城市的夜晚描绘得充满活力和魅力。

通过描绘城市的灯火和霓虹灯,作者表达了自己对现代文明的赞美和感慨。

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