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织造学
非织造学 第二章 非织造用纤维原料

§2.1 纤维在非织造材料中的作用 §2.1 纤维与非织造材料性能的关系 §2.3 纤维选用的原则 §2.4 非织造常用纤维 §2.5 非织造用特种纤维
§2-1 纤维在非织造材料中的作用
一、纤维形成非织造材料的基本结构 对于大多数粘合法非织造材料,针刺、水刺加固非织造材
料,纺丝成网法非织造材料,湿法非织造材料,纤网型缝编 法非织造材料,纤维以网状形式构筑成非织造材料的主体结 构,纤维在这种非织造材料中的比重从一半以上直至百分之 百。 二、纤维形成非织造材料的加固成分
粘胶纤维已开发出许多新品种,如高卷曲、高湿强、高吸湿 等,常用于医卫材料,和其它纤维混和后用于服装衬基布、合 成革基布、食品过滤材料等。
八、麻纤维
苎麻纤维 性能:纤维细长,断裂强度4.9~5.7cN/dtex,断裂伸长1.5~ 2.3%,湿态断裂强度5.1~6.8cN/dtex,湿态断裂伸长2.0~ 2.4%,初始模量176~220cN/dtex,吸湿性很好,刚性好,硬 挺性好,但抱合力较小。
绷带和敷料:棉,粘胶 合成革基布:聚酯,聚酰胺 内底革:聚酯,粘胶,聚氯乙烯纤维 土工合成材料:聚酯,聚丙烯,聚酰胺,聚乙烯醇 过滤材料:聚酯,聚丙烯,棉,耐高温纤维等 吸油材料:聚丙烯,天然秸杆材料 电器绝缘材料:聚酯,聚丙烯 隔音材料:聚丙烯,聚乙烯醇,废纤维 隔热材料:棉,粘胶,麻纤维,废纤维 包装材料:聚乙烯,废纤维,聚酯,聚酰胺 抛光材料:聚酰胺,麻纤维 书籍布:聚酯,聚酰胺,聚乙烯 造纸毛毯:聚酰胺,羊毛
与聚丙烯纤维混和后可生产土工合成材料,水溶性纤维可用 于绣花基布、用即弃材料等。
五、聚丙烯腈纤维
定义:由丙烯腈和其它单体共聚而成,湿纺或干纺成形。 性能:断裂强度2.5~4.0cN/dtex,断裂伸长25~50%,湿 态断裂强度1.9~5.5cN/dtex,湿态断裂伸长25~60%,初 始模量22~55cN/dtex,密度为1.17g/cm3,软化点190~ 240℃,分解点280~300 ℃,强力较高,弹性好,耐光性 好,染色性好,蓬松性较好,易起毛起球,耐磨性较差。
非织造学 第六章 热粘合工艺和原理

合非织造材料性能提高、生产成本降低。
返回
§6-1 热粘合原理与分类
一、热粘合加固纤网基本原理 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大都具有热塑性,即加热到一定温 度后会软化熔融,变成具有一定流动性的粘流体,冷 却后又重新固化,变成固体。热粘合非织造工艺就是 利用热塑性高分子聚合物材料这一特性,使纤网受热 后部分纤维或热熔粉末软化熔融,纤维间产生粘连, 冷却后纤网得到加固而成为热粘合非织造材料。
• 表面粘合热轧采用的热轧机一般采用钢-棉-钢三辊形式, 两根钢辊均加热,轧辊线压力视所需非织造材料的密度而 定,通常为981~2452N/cm。
• 采用表面粘合热轧的非织造材料常用针刺非织造工艺进 行加固,根据产品的密度要求,可进行轻度针刺或高密度 针刺加固。
返回
面粘合
• 面粘合热轧适合于生产婴儿尿片和妇女卫生巾包覆材料、药 膏基布、胶带基布及其他薄型非织造材料,其纤网的定量通常 为18~25g/m^2,少数甚至在10g/m^2以下。面粘合热 轧制成的非织造材料一般表面多比较光滑。上世纪80年代许 多非织造材料生产企业采用这种工艺方法来代替化学浸渍粘合 法生产用即弃非织造材料,因为热轧非织造材料产品不含化学 粘合剂,更符合卫生要求,投资和生产成本也较低。
• 二、热粘合工艺分类 • ⒈热轧粘合
• 电加热 • 油加热 • 电磁感应加热 • ⒉热熔粘合 • 热风穿透式 • 热风喷射式 • ⒊超声波粘合
• 热轧粘合与热熔粘合的区别
• 热轧粘合是指利用一对加热辊对纤网进行加热,同时加 以一定的压力使纤网得到热粘合加固。
• 热熔粘合是指利用烘房加热纤网使之得到粘合加固。
非织造学一至三复习提纲

非织造学复习资料第一章非织造材料基本工艺路线纤维/原料选择→成网→加固→烘燥→后整理→卷材→最终产品,前四个为基本原理过程。
1、纤维准备:开松、除杂、混合、(加油润滑以及喷洒除静电剂)2、成网三大类:干法、湿法、聚合物直接成网法。
干法成网:成网设备(各种棉毛梳理机,气流成网机)湿法成网:特点:适用一些较短纤维(2-10mm)、成网较薄。
聚合物直接成网:由切片直接成为无纺布,流程短三种成网方法优缺点比较:干法:应用范围广,投资小、建厂快。
湿法:生产速度高,产品均匀性好,但建厂投资达,水源要求丰富,产品不易更换。
聚合物直接成网法:产量大,产品强度高,产品更换困难。
3、加固方法:机械加固、化学加固、热熔粘合加固、自身粘合。
4、后整理:增进最终产品的使用性能与美观。
方法:机械后整理、化学后整理、功能后整理非织造材料的发展原因:1. 传统纺织工艺与设备复杂化,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促使人们寻找新技术。
2. 化纤工业的迅速发展,为非织造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料,拓宽了产品开发的可能性。
短纤维在干燥状态下,经过梳理设备或气流成网机制成单向的、二维的或三维的纤维网,然后经过机械、化学粘合或者热粘合加固等而制成的非织造布。
聚合物直接成网法定义:利用化学纺丝原理,在聚合物纺丝成型过程中使纤维直接铺置成网,然后经过机械、化学或热方法加固而成非织造布,或利用薄膜生产原理直接使薄膜分裂成纤维状制品(非织造布)。
类型:纺粘法、闪纺法、湿法纺丝直接成网法机械加固法1、针刺法:纤维网通过针刺机刺针的反复穿刺作用,使部分纤维相互缠结,将蓬松的纤网加固的工艺。
特点:适用范围宽,成本低2、水刺法:利用高压高速的极细水流(水针)冲击纤维网,使纤维网中的纤维相互缠结而制成手感柔软的非织造布的加工工艺特点:发展较快,前景较好3、缝编法:利用缝编机,把维网用少量的成圈纱线紧固在一起而制成缝编织物的加固工艺。
特点:工艺简单、产量高、花色品种多,外观酷似纺织品,国内发展并不快。
非织造学上——精选推荐

⾮织造学上第⼀章、⾮织造布⼀、定义:定向或随机排列的纤维通过摩擦、抱合或粘合或者这些⽅法的组合⽽相互结合制成的⽚状物、纤⽹或絮垫(不包括纸、机织物、簇绒织物,带有缝编纱线的缝编织物以及湿法缩绒的毡制品)。
⼆、内涵:不织布三、基本原理:1.纤维/原料的选择2.成⽹3.纤⽹加固(成形)4.后整理与成形四、⼯艺特点:1.多学科交叉:突破传统纺织原理,综合了纺织、化⼯、塑料、造纸以及现代物理学、化学等学科的知识。
2.⼯艺过程简单,劳动⽣产率⾼。
3.⽣产速度⾼,产量⾼。
4.可应⽤纤维范围⼴。
5.⼯艺变化多,产品⽤途⼴。
6.资⾦规模⼤,技术要求⾼。
五、与传统织物⽐较:1.传统纺织品的结构特征:构成主体是纱线(或长丝)经交织或编织形成规则的⼏何结构2.⾮织造材料的结构特征:构成主体是纤维(呈单纤维状态)由纤维组成⽹络状结构必须通过化学、机械、热学等加固⼿段使该结构稳定和完整。
六、产品⽤途:医疗保健领域,⽇常清洁领域,家具及家⽤领域,个⼈卫⽣领域,服⽤领域,⽪具、鞋⼦等领域,汽车领域,农业领域,过滤材料,建筑材料,岩⼟和⽔利⼯程领域,休闲和旅游领域七、特点:1.介于传统纺织品、塑料、⽪⾰和纸四⼤柔性材料之间的材料2.⾮织造材料的外观、结构多样性3.⾮织造材料性能的多样性第⼆章、纤维:⼀、定义:长宽⽐⾄少为100的(1000以上),粗细⼀般为⼏微⽶到上百微⽶的柔软细长体,有连续长丝和短纤之分。
⼆、作⽤:1.纤维形成⾮织造材料的基本结构2.纤维形成⾮织造材料的加固成分3.纤维形成⾮织造材料的粘合成分4.既做主体,⼜做热熔粘合成分三、分类:四、天然纤维与化学纤维优缺点:1.多数化学纤维的物理机械性能⾼于天然纤维。
2.天然纤维和部分化学纤维具有可降解性。
3.化学纤维含杂少,可简化纤维准备⼯序。
4.差别化、功能性的化学纤维可满⾜⾮织造材料的特殊要求。
5.化学纤维细度、长度的⼀致性较好,并可按⾮织造⽣产⼯艺的要求进⾏控制。
非织造学复习重点集合

第一章绪论1.非织造的定义及工艺基本原理?定义:定向或随机排列的纤维通过摩擦、抱合或粘合或者这些方法的组合而相互结合制成的片状物、纤网或絮垫(不包括纸、机织物、簇绒织物,带有缝编纱线的缝编织物以及湿法缩绒的毡制品)。
工艺原理:包括纤维准备、成网、加固、后整理2.非织造材料与纸的区别?在纤维成分中长径比大于300的纤维占全部质量的50%以上,或长径比大于300的纤维虽只占全部质量的30%以上但其密度小于0.4g/cm3的,属于非织造材料,反之为纸。
3.非织造工艺技术分类第二章非织造用纤维材料1.非织造专用纤维特点(主要纤维,如复合纤维、海岛型纤维、橘瓣纤维、低熔点纤维、木浆纤维、三维中空纤维等)2.纤维在非织造布中的作用?(1)纤维形成非织造材料的基本结构(2)纤维形成非织造材料的加固成分(3)纤维形成非织造材料的粘合成分3.纤维对非织造布加工及性能影响?(1)细度和长度:细度↓长度↑→非织造材料强度↑(2)卷曲度:纤维卷曲度影响抱合力、弹性、压缩回弹性。
(3)纤维截面形状:过滤材料采用多叶截面,孔径↓,表面积↑,非织造材料强度↑。
(4)表面摩擦因数:影响强度,影响加工工艺性,如静电、针刺力等。
(5)吸湿性:影响加工工艺性,如静电、粘合剂扩散等。
(6)线密度:线密度↓→非织造材料强度↑4.非织造工艺选择纤维原料的依据?(1)满足非织造材料使用性能的要求(2)满足非织造材料加工工艺和设备对纤维的要求(3)性价比的平衡及其他环境资源方面的要求第三章短纤维成网工艺和原理1.杂乱梳理形式和原理(书P59)2.气流成网的机理,影响气流成网均匀度的主要因素?机理:纤维经开松混合后,喂入高速回转的锡林或刺辊,进一步梳理成单纤维。
在锡林或刺辊的离心力和气流联合作用下,纤维从锯齿上脱落,靠气流输送,凝聚在成网帘(或尘笼)上,形成纤网因素:喂入纤维层的均匀性,纤维在气流中的均匀分布和输送,纤维在成网帘上的凝聚条件第八章纺丝成网工艺和原理1.纺丝成网的机理:纺丝成网法是聚合物挤压成网制造非织造材料的主要工艺,它充分利用了化学纤维纺丝成型的原理,采用高聚物的熔体进行熔融纺丝成网,或浓溶液进行纺丝和成网,纤网经机械、化学、热粘合加固后制成非织造材料。
非织造学真题试卷

1、非织造材料:定向或随机排列的纤维通过摩擦、抱合或粘合或者这些方法的组合而相互结合制成的片状物、纤网或絮垫。
2、非织造的根本原理〔过程〕:纤维〔原料〕的选择;成网;干法成网、湿法成网、聚合物挤压成网。
纤网加固〔成形〕;后整理与成形;非织造布测试;非织造产品应用。
聚合物直接成网法:利用化学纤维纺丝原理,在聚合物纺丝成形过程中使纤维直接铺置成网,然后纤网经机械、化学或热方法加固而成非织造布。
1、纺丝成网法:〔1〕熔融纺丝直接成网法〔纺黏法为主要纺丝成网法〕在熔融纺丝的同时,边抽丝边使连续的长丝铺网,再经加固而形成非织造布。
〔2〕干法纺丝直接成网法〔闪纺法〕美国杜邦公司将高聚物溶解在溶剂中,然后由喷丝孔挤出,使溶剂快速挥发而成为纤维,同时承受静电分丝法使纤维分别后分散成网,经热轧加固形成非织造布。
〔3〕湿法纺丝直接成网法高聚物纺丝溶液通过喷丝孔挤出,再进入凝固浴中形成纤维后得到纤网,经加固后制成非织造布。
2、熔喷法:在抽丝时,承受高速热空气对挤出的细丝进展拉伸,使其成为超细纤维,再分散到多孔滚筒或网帘上形成纤网,然后经自黏合或热黏合加固而制成非织造布。
3、膜裂法〔原纤化技术成网法〕:将聚合物吹塑成纤维片状膜,再经针割或刀切方法,让纤维片状膜形成孔洞,在牵伸时,膜变成纤维状而成为膜裂纤网。
3、成纤高聚物应具备那些根本性质?〔1〕聚合物分子量及其分布〔2〕高分子链构造对成纤高聚物性质影响〔3〕成纤高聚物分子间的作用力〔4〕高分子构造与结晶力气〔5〕成纤高聚物的热性质4、什么是熔体指数〔MFI〕?在确定的温度下,熔融状态的高聚物在确定负荷下,10 分钟内从规定直径和长度的标准毛细管中流出的重量,单位为g/10min,熔体指数越大,流淌性越好。
5、成纤的方法有哪些?熔体纺丝:将高聚物通过加热使其成为熔融状态而进展纺丝的方法。
直接纺丝,切片纺丝溶液纺丝:将高聚物溶解在特定的溶剂中制成纺丝溶液,然后进展纺丝。
一步法:直接利用聚合得到的高聚物溶液做纺丝原液。
非织造学

非织造学[填空题]1纤网均匀度参考答案:指纤维在纤网中分布的程度。
通常用纤网不匀率(CV值)来表征纤网的均匀度。
[填空题]2纤网杂乱度参考答案:纤维数量沿各个方向排列的均匀程度。
[填空题]3各向异性参考答案:纤网各个方向的物理机械性能差异很大(定向度高的纤网)。
[填空题]4絮凝剂参考答案:能够使水中的胶体微粒相互粘结的物质。
[填空题]5ES纤维参考答案:一种双组分低熔点纤维,其芯层是聚丙烯,起主体纤维的作用,皮层是聚乙烯,起热熔粘合的作用。
[填空题]6泡沫半衰期参考答案:是指一定的泡沫容积内部所含的液体流出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它表征了泡沫的排液速度和稳定性。
[填空题]7取向参考答案:线性高分子的长度是其宽度的几百、几千甚至几万倍,这种结构上悬殊的不对称性使它们在某些情况下很容易沿特定方向作占优势的平行排列。
[填空题]8驻极处理参考答案:提高非织造布过滤效率的重要后整理技术,具有过滤效率高,过滤阻力低等优点。
[填空题]9熔喷接收距离(DCD)参考答案:影响熔喷纤网的蓬松度和纤维之间的热粘合程度。
[填空题]10试说明非织造材料与其他四大柔性材料的相互关系。
参考答案:它结合了纺织、造纸、皮革和塑料四大柔性材料加工技术,并充分结合和运用了诸多现代高新技术,是一门新型的交叉学科。
[填空题]11试阐明非织造材料的特点。
参考答案: 1、介于传统纺织品、塑料、皮革和纸四大柔性材料之间的材料。
2、非织造材料的外观、结构多样性纤维排列(1)纤维呈二维排列的单层薄网几何结构(2)纤维呈三维排列的网络几何结构外观:布状、网状、毡状、纸状等。
3、非织造材料性能的多样性手感刚柔性;机械性能;材料密度;纤维粗细;过滤性能;吸收性能;透通性……根据非织造材料的用途,来设计材料的性能,进而选择确定相应的工艺技术和原料。
[填空题]12试分析周围的非织造材料结构、性能参考答案:非织造材料结构特征:1、构成主体是纤维(呈单纤维状态)2、由纤维组成网络状结构3、必须通过化学、机械、热学等加固手段使该结构稳定和完整。
非织造学复习资料

非织造学复习资料一、非织造材料定义非织造材料又称非织造布、非织造织物,非织造材料主要利用纺织加工的工艺方法生产纤维形成一定形状,由纤维束形成的柔韧且具有良好透气的片状、块状、卷状、或其它形状的材料。
非织造材料的主要原料有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如棉、毛、丝、麻、化学纤维等。
二、非织造材料的分类1、干法非织造材料:用机械成网,或化学纤维摩擦聚合成网,或者两者联合起来制成的非织造材料。
干法非织造材料主要由化学纤维制造。
干法非织造材料也具有交织成网的线,但它所用的原料与水刺非织造材料所用的原料有所不同,结构也比较简单,形成的网体也与水刺非织造材料有所不同。
干法非织造材料在某些特定产品中具有一定的优点,因此使用量也在不断增加。
2、湿法非织造材料:用机械或化学方法将纤维与液体一起混合,使纤维形成凝聚体。
湿法非织造材料除了可以采用一些干法非织造材料所用的纤维以外,还可以采用短纤维、长丝束等许多其他纤维作为原料。
湿法非织造材料的结构基本上是单层薄页结构。
湿法非织造材料主要用于卫生用品和工业用布等。
3、聚合物熔体或溶液的非织造加工:聚合物熔体或溶液的非织造加工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非织造技术。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聚合物单体的熔融纺丝或溶液纺丝过程。
它的特点是在纺丝过程中没有交织点存在,因此特别适合于高分子聚合物的连续长丝的制造。
高分子聚合物熔融纺丝或溶液纺丝所形成的纤维,在形态上与干法或湿法所形成的纤维有明显的不同。
前者形成的是连续长丝,而后者的纤维结构呈随机排列的纤维束。
4、电极法非织造加工:电极法非织造加工是最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它的特点是制造过程中使用了电场作为驱动力进行加工的,这种加工方法主要用于生产具有特殊性能的产品,例如具有高导电性能的电极布等。
5、熔喷法非织造加工:熔喷法非织造加工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工艺,它主要用于生产具有特殊性能的产品,例如防水透气的膜等。
6、静电纺丝法非织造加工:静电纺丝法非织造加工是最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工艺,它主要用于生产具有特殊性能的产品,例如具有纳米级超细纤维的产品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织造学——杜教授主要内容1绪论2针刺法非织造布的原料选用3开清棉工序与产品质量控制4梳理工序与产品质量控制5成网工序与产品质量控制6针刺工序与产品质量控制7后整理工序与产品质量控制8新型针刺产品的开发9其他非织造技术简介第一讲绪论非织造材料、非织造布、无纺布、不织布一、非织造材料的定义国家标准(GB/T5709-1997):定向或随机排列的纤维通过摩擦、抱合或粘合或者这些方法的组合而相互结合制成的片状物、纤网或絮垫(不包括纸、机织物、簇绒织物,带有缝编纱线的缝编织物以及湿法缩绒的毡制品)。
所用纤维可以是天然纤维或化学纤维;可以是短纤维、长丝或当场形成的纤维状物。
为了区别湿法非织造材料和纸,还规定了在其纤维成分中长径比大于300的纤维占全部质量的50%以上,或长径比大于300的纤维虽只占全部质量的30%以上但其密度小于0.4g/cm3的,属于非织造材料,反之为纸。
二、针刺法非织造布定义以短纤维为原料,经过机械梳理或者气流形成纤维薄网,再经过杂乱或定向铺置,最后用针刺机针刺缠结的方法加固成的纺织品。
三、非织造材料按纤维网形成方法分类四、非织造工艺的技术特点1. 多学科交叉突破传统纺织原理,综合了纺织、化工、塑料、造纸以及现代物理学、化学等学科的知识。
2. 工艺过程简单,劳动生产率高。
3. 生产速度高,产量高。
4. 可应用纤维范围广。
5. 工艺变化多,产品用途广。
6. 资金规模大,技术要求高。
五、针刺非织造布的性能特点共同特点:工艺过程短、连续化、自动化、高产高效。
针刺非织造布在干法非织造布中占的比例高。
(40%)产品种类多、应用领域广。
原料适应性广。
工艺可变化性大。
设备结构简单。
占地面积小、无污染,一次性投资不大。
六、针刺非织造布的发展历史发展历程:1878年英国William Bywater公司制造最早的针刺机1885年英国James Broadhead采用针刺法制造薄毡1990年美国James Hunter工厂开始制造针刺机1930年汽车已开始应用针刺非织造材料1940年针刺机仍很粗糙原始1945年Bywater公司对针刺机作出重要改进1957年Hunter工厂设计出传动平衡的针刺机,转速达到800rpm1968年奥地利Fehrer公司制造出组合机架、全封闭分段传动针刺机,转速达到1000rpm 1972年Fehrer公司发明U形刺针和花纹针刺机发展至今,幅宽16m,频率超过3300rpm,多针板植针密度达30000枚/m,生产速度达30m/min。
七、我国针刺非织造布的发展情况1995-2005 41-43%占亚洲地区总量22.52%1996年至今,产量上升、利润率不高。
生产线上马快。
八、针刺非织造布的用途和市场铺地材料家居用布揩布合成皮革基布环保过滤材料土木工程材料汽车内饰材料造纸毛毯农用材料九、非织造材料的发展原因1. 传统纺织工艺与设备复杂化,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促使人们寻找新技术。
2. 化纤工业的迅速发展,为非织造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料,拓宽了产品开发的可能性。
3. 很多传统纺织品对最终应用场合,针对性差。
十、非织造材料的结构与性能非织造材料与传统纺织品的结构差异传统纺织品结构特征:1、构成主体是纱线(或长丝)2、经交织或编织形成规则的几何结构十一、非织造材料的结构与性能非织造材料结构特征:1、构成主体是纤维(呈单纤维状态)2、由纤维组成网络状结构3、必须通过化学、机械、热学等加固手段使该结构稳定和完整。
十二、非织造材料的结构与性能非织造材料的外观、结构多样性1、结构:纤维排列 (1)纤维呈二维排列的单层薄网几何结构(2)纤维呈三维排列的网络几何结构纤维结合 (1)纤维与纤维缠绕而形成的纤维网架结构(2)纤维与纤维之间在交接点相粘合的结构(3)由化学粘合剂将纤维交接点予以固定的纤维网架结构2、外观: 布状、网状、毡状、纸状等。
本世纪针刺非织造材料发展及应用的主要趋势:生态化;其他领域最新技术成果的综合应用;大量向其他领域渗透。
第二讲针刺非织造布的原料选用§2-1 纤维在非织造材料中的作用一、纤维作为非织造材料的主体成分在粘合法非织造材料、针刺法非织造材料、水刺法非织造材料、纺丝成网法等非织造材料中,纤维以网状构成非织造材料的主体,纤维在这些非织造材料中的比重要占到一半以上甚至百分之百。
二、纤维作为非织造材料的缠结成分在针刺法非织造材料、水刺法非织造材料以及无纱线纤网型缝编法非织造材料中,部分纤维以纤维束锲柱形式或线圈状结构起加固纤网的作用。
三、纤维作为非织造材料的粘合成分在大多数热粘合非织造材料中,加入纤网的热熔性纤维在热粘合时全部或部分熔融,形成纤网中的热熔粘合加固成分。
在溶剂粘合法非织造材料中,部分纤维在溶剂作用下溶解或膨润,起到与其它纤维相互粘合的作用。
四、纤维既作非织造材料的主体,同时又作非织造材料的热熔粘合成分在双组份纤维热熔粘合法非织造材料中,双组份纤维的高熔点组份(通常为芯)作为非织造材料的主体,低熔点组份(通常为壳)在纤维交叉处熔融粘结,由此,双组份纤维既作非织造材料的主体,同时又作非织造材料的热熔粘合成分。
§2-2 纤维与非织造材料性能的关系一、纤维表观性状对非织造材料性能的影响1、纤维长度及长度分布2、纤维线密度3、纤维卷曲度4、纤维截面形状5、纤维表面摩擦系数二、纤维的物理机械性能、化学性能对非织造材料性能的影响➢纤维的机械性能(包括断裂强力和伸长、初始模量、弹性恢复性等)➢纤维的吸湿性➢纤维的热学性能➢纤维的化学性能1、纤维的物理机械性能浸渍粘合法非织造材料与其采用纤维的应力-应变曲线相似。
浸渍粘合法非织造材料应力-应变曲线与粘合剂应力-应变曲线的比较。
纤维强度利用系数可用下式来表示: 式中:K -纤维强度利用系数 σp -非织造材料的强度 σB -单纤维强力m -通过非织造材料1cm 2截面的纤维根数通常,粘合法非织造材料的纤维强度利用系数不超过20%,针刺法非织造材料的纤维强度利用系数可达30%,而普通机织物的纤维强度利用系数高达40~50%。
2、纤维的吸湿性3、纤维的热学性能三、纤维特性对非织造材料性能的影响规律(一)细度和长度 细度↓长度↑→非织造材料强度↑(二)卷曲度 纤维卷曲度影响抱合力、弹性、压缩回弹性。
(三)纤维截面形状 过滤材料采用多叶截面,孔径↓,表面积↑,非织造材料强度↑。
%100⨯⋅=mK B pσσ(四)表面光滑程度影响强度,影响加工工艺性,如静电、针刺力等。
(五)吸湿性影响加工工艺性,如静电、粘合剂扩散等。
§2-3 纤维选用的原则一、天然纤维与化学纤维的比较:•多数化学纤维的物理机械性能高于天然纤维。
•天然纤维和部分化学纤维具有可降解性。
•化学纤维含杂少,可简化纤维准备工序。
•差别化、功能性的化学纤维可满足非织造材料的特殊要求。
•化学纤维细度、长度的一致性较好,并可按非织造生产工艺的要求进行控制。
纤维原料对非织造材料性能的影响二、纤维选用的原则(一)非织造材料的性能要求如强度、工作温度、老化性能、耐化学品性能、颜色等。
(二)工艺与设备的适应性包括气流成网、梳理机、热粘合工艺等。
纤维静电电位序列:羊毛、聚酰胺、粘胶、棉、丝、醋酸纤维、聚乙烯醇纤维、聚酯纤维、聚丙烯腈纤维、聚氯乙烯纤维、聚乙烯纤维、聚四氟乙烯纤维。
静电电位差别大的纤维相混,可减少静电。
(三)产品的成本采用价值工程原理,以最小的成本实现产品的功能。
三、按非织造材料的用途选择纤维原料❖服装衬:聚酯,聚酰胺,粘胶❖保暖絮片:聚酯(中空,三维卷曲),聚丙烯腈❖服装面料:聚酯❖人造毛皮:聚丙烯腈❖毛毯:羊毛,聚丙烯腈❖窗帘:聚酯❖地毯:聚酯,聚丙烯,聚酰胺❖墙布:聚酯❖卫生巾和尿片包覆布:聚丙烯,ES纤维,棉❖手术衣:聚丙烯,木浆纤维,粘胶❖绷带和敷料:棉,粘胶❖合成革基布:聚酯,聚酰胺❖内底革:聚酯,粘胶,聚氯乙烯纤维❖土工合成材料:聚酯,聚丙烯,聚酰胺,聚乙烯醇❖过滤材料:聚酯,聚丙烯,棉,耐高温纤维等❖吸油材料:聚丙烯,天然秸杆材料❖电器绝缘材料:聚酯,聚丙烯❖隔音材料:聚丙烯,聚乙烯醇,废纤维❖隔热材料:棉,粘胶,麻纤维,废纤维❖包装材料:聚乙烯,废纤维,聚酯,聚酰胺❖抛光材料:聚酰胺,麻纤维❖书籍布:聚酯,聚酰胺,聚乙烯❖造纸毛毯:聚酰胺,羊毛§2-4 非织造常用纤维纤维的分类一般分为以下三大类:(1)天然纤维:包括棉、木棉、椰壳纤维、甲壳质纤维、海藻纤维、苎麻、黄麻、亚麻、羊毛、丝等。
(2)化学纤维:包括粘胶、聚酯、聚丙烯、聚酰胺、聚乙烯醇、聚丙烯腈及其它纤维。
(3)无机纤维:包括玻璃纤维、碳纤维、金属纤维、陶瓷纤维、石棉纤维等。
一、聚丙烯纤维定义:由聚丙烯熔融纺丝制得,又称丙纶,简写为PP。
性能:断裂强度 2.6~5.7cN/dtex,断裂伸长20~80%,初始模量18~35cN/dtex,密度为0.90~0.91g/cm3(相当聚酰胺的80%,聚酯的70%),软化点140~150℃,熔点163~175℃左右,制成产品后比较厚实,干和湿强度好,耐磨性好,不起球,变形回复性好,耐化学品好,耐霉性好,绝缘性好,吸湿性极低,无毒性,表面虹吸作用强,不耐日晒。
用途较广,如土工合成材料、地毯、手术衣、手术罩布、婴儿尿片和妇女卫生巾包覆材料、吸油材料、过滤材料、保暖材料、隔音材料、揩布等。
二、聚酯纤维定义:化学名称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又称涤纶,简写为PET或PES。
性能:断裂强度 4.2~5.7cN/dtex,断裂伸长35~50%,初始模量22~44cN/dtex,密度为1.38g/cm3,软化点235~240℃,熔点256℃左右,变形回复性好,耐磨性好,弹性好,强力高,绝缘性好,易起球,易产生静电,耐酸不耐强碱,老化性能较好。
非织造工艺中常用截面为圆形、三角形、扁带形、中空圆形等,通常适用于绝缘材料、保暖絮片、墙布、服装衬基布、屋顶防水材料、土工合成材料等。
三、聚酰胺纤维定义:通常由聚酰胺6熔融纺丝制得,又称尼龙纤维,简写为PA。
性能:断裂强度3.8~6.2cN/dtex,断裂伸长25~60%,湿态断裂强度3.2~5.5cN/dtex,湿态断裂伸长27~63%,初始模量7~26cN/dtex,密度为1.14g/cm3,软化点180℃,熔点220℃左右,综合性能良好,弹性好,悬垂性好,价格高,易起球起毛,耐日晒牢度差,耐碱不耐强酸,摩擦系数大。
主要用于服装衬基布、造纸毛毯、地毯、合成革基布、抛光材料等。
四、聚乙烯醇纤维定义:湿纺制得的聚乙烯醇缩甲醛纤维,又称维纶。
性能:断裂强度4.0~5.7cN/dtex,断裂伸长12~26%,湿态断裂强度2.8~4.6cN/dtex,湿态断裂伸长12~26%,初始模量22~62cN/dtex,密度为1.26~1.30g/cm3,干态软化点220~230℃,水中软化点110℃左右,干强好,湿强低,耐磨性好,耐碱性好,吸湿性较好,弹性较差,染色较困难,不耐强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