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不安全行为类别
人的不安全行为分类标准

事故分析GB6441-1986》)
未戴防护手套 未穿安全鞋 未戴安全帽 未佩戴呼吸护具 未佩戴安全带 未戴工作帽 其他 不安全装束 在有旋转零部件设备旁作业穿肥大服装 操纵有旋转零部件设备时戴手套 对易燃、易爆危险品处理错误
人的不安全行为分类标准
(参照《企业1.1 01.2 01.3 01.4 01.5 01.6 01.7 01.8 01.9 01.10 01.11 01.12 01.13 01.14 01.15 01.16 02 02.1
分类 操作失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未经许可开动、关停、移动机器 开动、关停机器时未给信号 开关为锁紧,造成意外转动、通电或泄漏等 忘记关闭设备 忽视警告标志、警告信号 操作错误(指按钮、阀门、扳手、把柄等的操作) 奔跑作业 材料或送料过快 机器超速运转 违章驾驶机动车 酒后作业 客货混载 冲压机作业时,手伸进冲压模 工作件固定不牢 用压缩空气吹铁屑 其他 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拆除了安全装置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2 12.1 12.2 12.3
行为分类标准
分类 物体存放不当 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切屑和生产性用品等存放不 当 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冒险进入涵洞 接近漏料处(无安全设施) 采伐、集材、运材、装车时,未离危险区 未经安全监察人员允许进入油罐或井中 未“敲帮问顶”开始作业 冒进信号 调车场超速上下车 易燃易爆场合出现明火 私自搭乘矿车 在绞车道行走 未及时瞭望 攀、坐不安全位置 如攀坐平台护栏、汽车挡板、吊车吊钩等 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如在吊物下作业、在起吊物下停留 机器运转时违规作业 如在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作 业 有分散注意力行为 工作时精神不集中、东张西望等 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 未戴护目镜或面罩
常见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心理状态

常见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心理状态(总3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常见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心理状态一、常见的不安全行为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2、造成安全装置或安全设施失效;3、使用不安全的设备、设施和机具、工具;4、以手代替工具操作;5、冒险进入危险场所;6、物体存放不当;7、攀、坐不安全位置,行走不安全通道;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9、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调整、焊接、清扫等;10、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11、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场所中,忽视其使用;12、不安全装束;13、对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处理错误.二、事故易发者的性格(1)感情冲动,易兴奋;(2)恼怒,焦躁;(3)对工作和现实易安于现状;(4)不沉着,心不在焉;(5)工作忙记忆碌碌,效率不高;(6)心情和感情随天气等外界条件而变化无常;(7)理解力低,判断和思考能力差;(8)极度喜悦和悲哀;(9)不能以理性控制行动;(10)处理问题轻率,冒失;(11)运行神经迟钝,不爱运行。
三、不安全的心理状态(1)白日梦;(2)消极情感与过于兴奋;(3)满不在乎;(4)思想麻痹,习以为常;(5)侥幸心理;(6)图快心理;(7)好奇心理;(8)好强心理;(9)拜金心理;(10)怕苦脏累爱美心理;(11)不懂装懂;(12)敷衍了事;(13)冒险蛮干;(14)马虎凑和;(15)盲目自信;(16)事故难免心理;(17)紧张害怕心理等。
不安全行为管理规定范文

不安全行为管理规定范文一、引言不安全行为是指在工作或生活中,由于人员疏忽、马虎或违反相关规定,造成事故发生的行为。
为了保障工作环境的安全、员工的身体健康,制定不安全行为管理规定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不安全行为管理规定进行详细说明。
二、不安全行为的分类1.操作不当:包括未按规范操作或超过安全操作限度的行为,如随意调整设备参数、使用设备时擅自改变工艺流程等。
2.麻痹大意:指工作人员对工作内容或工作环境失去警惕,造成事故发生的行为,如疲劳驾驶、随意放置物品等。
3.违规行为:指工作人员违反公司或相关政策规定,从事与工作无关或禁止的行为,如吸烟、酗酒等。
4.未采取安全措施:指工作人员未按要求佩戴个人防护装备、未使用防护设施等。
三、不安全行为管理规定的目的不安全行为管理规定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不安全行为,减少人员伤亡、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通过建立规范的工作制度和技术操作标准,确保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工作素质,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和员工的工作效率。
四、不安全行为管理规定的内容1.员工安全职责:每位员工都有责任保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要求员工在工作过程中遵守相关规定,依法使用设备和工具,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
2.岗位责任分工:根据员工的不同工作岗位和职责,明确各岗位的安全责任和管理措施。
对于容易出现事故的岗位,要加强培训和监督,确保员工正确操作。
3.安全培训制度:建立健全的安全培训制度,确保员工接受到必要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培训的内容包括安全操作规范、应急预案等,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4.安全检查与监管:开展定期的安全检查和随机抽查,确保员工按照规定操作,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安全行为。
5.奖惩制度:建立健全的奖惩制度,鼓励员工遵守规定,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对于发现的不安全行为,依照相关规定进行相应处罚。
六、不安全行为管理的效果1.减少事故发生:通过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规定,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不安全行为,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不安全行为的分类

不安全行为的分类
不安全行为——是指造成人身伤亡事故的人为错误。
不包括惹起事故发生的不安全动作;也包括应该按照安全规程回来去做,而没有去做的这些行为。
没有安全行为反映了事故发生的人的安全方面原因。
不安全行为分下列几类:
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2、造成电子系统失效;
3、使用不安全设备;
4、手代替工具操作;
5、物体(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等)存放不当;
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7、攀坐不安全位置(如平台护栏等);
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9、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
10、有分散注意力行为;
11、中曾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和不够安全装束。
12、对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处理错误。
人的不安全行为的类型参考文本

人的不安全行为的类型参考文本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某某管理中心XX年XX月人的不安全行为的类型参考文本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 人的不安全行为的类型GB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析》将人的不安全行为归为十三大类1. 操作失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1)未经许可开动、关停、移动机器。
(2)开动、关停机器时未给信号。
(3)开关为锁紧,造成意外转动、通电或泄漏等。
(4)忘记关闭设备。
(5)忽视警告标志、警告信号。
(6)操作错误(指按钮、阀门、、扳手、把柄等的操作)。
(7)奔跑作业。
(8)材料或送料过快。
(9)机器超速运转。
(10)违章驾驶机动车。
(11)酒后作业。
(12)客货混载。
(13)冲压机作业时,手伸进冲压模。
(14)工作件固定不牢。
(15)用压缩空气吹铁屑。
(16)其他。
2. 造成安全装置失效(1)拆除了安全装置。
(2)安全装置堵塞,失去作用。
(3)调整的错误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4)其他3. 使用不安全设备(1)临时使用不牢固的设施。
(2)使用无安全装置的设备。
(3)其他。
4. 用手工代替工具操作(1)用手代替劳动工具。
(2)使用无安全装置的设备。
(3)其他。
5. 物体存放不当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切屑和生产性用品等存放不当。
人的不安全行为都有哪些表现

人的不安全行为都有哪些表现?一、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1、未经许可开动、关停、移动机器;2、开动、关停机器时未给信号;3、开关未锁紧,造成意外转动、通电或泄漏等;4、忘记关闭设备;5、忽视警告标志、警告信号;6、操作错误(指按钮、阀门、搬手、把柄等的操作)7、奔跑作业;8、供料或送料速度过快;9、机械超速运转;10、违章驾驶机动车;11、酒后作业;12、客货混载;13、冲压机作业时,手伸进冲压模;14、工件紧固不牢;15、用压缩空气吹铁屑;16、其它。
二、造成安全装置失效:1、拆除了安全装置;2、安全装置堵塞,失掉了作用;3、调整的错误造成安全装置失效;4、其它。
三、使用不安全设备:1、临时使用不牢固的设施;2、使用无安全装置的设备;3、其它。
四、手代替工具操作:1、用手代替手动工具;2、用手消除切屑;3、不用夹具固定、用手拿工件进行机加工;五、物体(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切屑和生产用品等)存放不当。
六、冒险进入危险场所:1、冒险进入涵洞;2、接近漏料处(无安全设施);3、采伐、集材、运材、装车时,未离危险区;4、未经安全监察人员允许进入汕罐或井中;5、未“敲帮问顶”开始作业;6、冒进信号;7、调车场超速上下车;8、易燃易爆场合明火;9、私自搭乘矿车;10、在绞车道行走;11、未及时了望;七、攀、坐不安全位置(如平台护栏、汽车挡板、吊车吊钩)八、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九、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十、有分散注意力行为;十一、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1、未戴护目镜或面罩;2、未戴防护手套;3、未穿安全鞋;4、未戴安全帽;5、未佩戴呼吸护具;6、未佩戴安全带;7、未戴工作帽;8、其它。
十二、不安全装束:1、在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旁作业穿过肥大服装;2、操纵带有旋转部件的设备时戴手套;3、其它。
十三、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
人的不安全行为分类

人的不安全行为分类
人的不安全行为分类
不安全是指能造成事故的人为错误,因此,不安全行为包括两个内涵:1)肇发事故概率较大的行为;2)在事故过程中不利于减少灾害损失的行为。
从人的心理状态出发,将人的不安全行为分为有意和无意两大类。
1、有意的不安全行为:
称有目的、存有意图,明知故犯的不能安全犯罪行为,就是故意的违章行为,例如酒后上岗、酒后驾车等。
这些不安全犯罪行为尽管表现形式相同,却存有一个共同特点,即为“冒险”。
进一步思索可知,之所以冒险,就是为了同时实现某种不适度的须要,抱着这些心理的人为了赢得利益而冒著受危害的风险。
由于对危险的可能性估算不当,心存侥幸,在防止风险和赢得利益之间做出了错误的挑选。
2、无意的不安全行为
指非故意的或无意识的不能安全犯罪行为。
人们一旦认识到了,就可以及时地予以制止。
这类错误的整体表现情况比较多,归纳出来大致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外部信息有误或人没有感知到外部信息的刺激,如没有注意到异常情况的发生;
2)人体的生理机能有缺陷,例如听力极差、色盲等;
3)因知识和经验缺乏而造成判断失误,如从业时间短、处理异常情况不当;
4)因操作技能缺乏而导致反应犯规,例如没经过专业训练而上岗工
5)大脑意识水平低下,不能满足工作需求,如疲劳作业;
上述因素可能将单独引致不安全犯罪行为,也可能将共同促进作用,引致不安全犯罪行为出现。
不管急于的不能安全犯罪行为,还是有意的不能安全犯罪行为,均可能将增添很大的危害。
人的不安全行为都有哪些表现

人的不安全行为都有哪些表现?一、操作错误,忽略安全,忽略警示1 、未经同意开动、关停、挪动机器;2、开动、关停机器时未给信号;3、开关未锁紧,造成不测转动、通电或泄露等;4、忘掉封闭设备;5、忽略警示标记、警示信号;6、操作错误(指按钮、阀门、搬手、短处等的操作)7、奔跑作业;8、供料或送料速度过快;9、机械超速运行;10、违章驾驶灵活车;11、酒后作业;12、客货混载;13、冲压机作业时,手伸进冲压模;14、工件紧固不牢;15、用压缩空气吹铁屑;16、其余。
二、造成安全装置无效:1、拆掉了安全装置;2、安全装置拥塞,失去了作用;3、调整的错误造成安全装置无效;4、其余。
三、使用不安全设备:1、暂时使用不坚固的设备;2、使用无安全装置的设备;3、其余。
四、手取代工具操作:1、用手取代手动工具;2、用手除去切屑;3、不用夹具固定、用手拿工件进行机加工;五、物体(指成品、半成品、资料、工具、切屑和生产用品等)寄存不当。
六、冒险进入危险场所:1、冒险进入涵洞;2、靠近漏料处(无安全设备);3、采伐、集材、运材、装车时,未离危险区;4、未经安全督查人员同意进入汕罐或井中;5、未“敲帮问顶”开始作业;6、冒进信号;7、调车场超速上下车;8、易燃易爆场合明火;9、擅自搭乘矿车;10、在绞车道行走;11、未实时了望;七、攀、坐不安全地点(如平台护栏、汽车挡板、吊车吊钩)八、在起吊物下作业、逗留;九、机器运行时加油、维修、检查、调整、焊接、打扫等工作;十、有分别注意力行为;十一、在一定使用个人防备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略其使用:1、未戴护目镜或面罩;2、未戴防备手套;3、未穿安全鞋;4、未戴安全帽;5、未佩带呼吸护具;6、未佩带安全带;7、未戴工作帽;8、其余。
十二、不安全装扮:1、在有旋转零零件的设备旁作业穿过肥大服饰;2、操控带有旋转零件的设备时戴手套;3、其余。
十三、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件办理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的不安全行为
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①未经许可开动、关停、移动机器;
②开动、关停机器时未给信号;
③开关未锁紧,造成意外转动、通电或泄漏等;
④忘记关闭设备;
⑤忽视警告标志、警告信号;
⑥操作错误(指按钮、阀门、扳手、把柄等的操作);
⑦奔跑作业;
⑧供料或送料速度过快;
⑨机械超速运转;
⑩违章驾驶机动车;
11酒后作业;
12客货混载;
13冲压机作业时,手伸进冲压模;
14工件紧固不牢;
15用压缩空气吹铁屑;
16其他。
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①拆除了安全装置;
②安全装置堵塞.失掉了作用;
③调整的错误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④其他。
3)使用不安全设备。
①临时使用不牢固的设施;
②使用无安全装置的设备;
③其他。
4)手代替工具操作。
①用手代替手动工具;
②用手清除切屑;
③不用夹具固定、用手拿工件进行机加工。
5)物体(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切屑和生产用品等)存放不当。
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①冒险进入涵洞;
②接近漏料处(无安全设施);
③采伐、集材、运材、装车时,未离危险区;
④未经安全监察人员允许进入油罐或井中;
⑤未“敲帮问顶”便开始作业;
⑥冒进信号;
⑦调车场超速上下车;
⑧易燃易爆场所明火;
⑨私自搭乘矿车;
⑩在绞车道行走;
11未及时撩望;
7)攀、坐不安全位置(如平台护栏、汽车挡板、吊车吊钩)
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9)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
10)有分散注意力行为。
11)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
①未戴护目镜或面罩;
②未戴防护手套;
③未穿安全鞋;
④未戴安全帽;
⑤未佩戴呼吸护具;
⑥未佩戴安全带;
⑦未戴工作帽;
⑧其他。
12)不安全装束。
①在有旋转军部件的设备旁作业穿过肥大服装;
②操纵带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时戴手套;
③其他。
13)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