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拖拉机构造教案(职中)

合集下载

《拖拉机构造与维护》课程标准

《拖拉机构造与维护》课程标准

《拖拉机构造与维护》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农机设备应用与维修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学生掌握拖拉机发动机、底盘、电器设备和工作装置维护、修理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为后续《联合收割机构造与维护》《农机市场营销》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144学时+实训3周,14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拖拉机基础知识、拖拉机简单操作及维护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农机设备应用与维修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拖拉机规范拆装、主要零部件检修等专业素养及创实的职业精神培养,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农机设备应用与维修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和农机修理工等职业岗位需求,围绕农业机械使用与服务的关键能力,反映农业机械行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体现科学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拖拉机构造与维修为主线设置模块和教学单元,将拖拉机各零部件的认知、拆装与检修等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有机融入。

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参考职业岗位的故障检修流程,序化学习内容。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拖拉机构造与检修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对拖拉机进行常规驾驶、维护和修理,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习惯。

1掌握拖拉机构造与检修的基础知识,会查阅说明书、技术手册等相关技术资料。

4.掌握拖拉机各总成常见故障的检修方法,会判断和检修拖拉机常见简单故障。

5.了解常用的工、量具及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能使用常用的工具、量具、仪器、仪表和机械设备,对拖拉机零部件进行拆装、测量、判定和检修。

汽车拖拉机发动机教学设计

汽车拖拉机发动机教学设计

汽车拖拉机发动机教学设计1. 引言汽车拖拉机发动机在机械类专业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内容,是学生了解和掌握发动机工作原理和维护技能的重要环节。

因此,本文将为教师们分享一份汽车拖拉机发动机教学设计方案,以帮助教师更好的教导学生学习汽车拖拉机发动机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2. 教学目标•了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结构•掌握维护发动机的技巧•能够诊断和解决常见的发动机故障•能够正确使用发动机的维修工具和设备3. 教学内容3.1 发动机的结构和原理•发动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气缸及其构造•活塞、连杆和曲轴的构造•摇臂、气门和正时系统•燃料供给、喷油器和喷油泵•润滑、冷却系统3.2 发动机维护•发动机维护的原则及注意事项•发动机维护工具的选用及使用方法•发动机日常保养和预防性维护•发动机故障的诊断及排除3.3 实践教学•学生进行发动机拆卸和装配的实验操作•学生进行发动机维护和日常保养的实验操作•学生进行发动机故障的诊断和排除实验操作•学生进行发动机性能测试实验操作4. 教学方法•理论授课•案例分析•实验操作5. 教学评价5.1 考核方式•实验操作考核•理论考试•书面报告5.2 考核内容•对发动机结构和原理的理解•发动机维护的技巧和方法的掌握•发动机故障的诊断和解决能力•实验室操作技能和操作规范的掌握5.3 教学效果评价•获得抽查成绩•学生自我评价•课堂教学督导评价6. 总结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汽车拖拉机发动机相关知识和技能,让学生掌握发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维护技巧,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发展趋势,在机械制造和维修行业内走得更加顺利,更具竞争力。

拖拉机汽车底盘构造与维护教学大纲

拖拉机汽车底盘构造与维护教学大纲

中等职业学校拖拉机汽车底盘构造与维护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适用专业: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修订年月:2012年4月修订人:张久顺天水农业学校一、课程名称课程中文名称:拖拉机汽车底盘构造与维护课程英文名称:Tractor automobile chassis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二、课程简介本课程详细讲解拖拉机汽车底盘各系统——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制动系及拖拉机工作装置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检查调整、故障分析、使用与维护知识。

使学生了解拖拉机汽车底盘的基本组成、构造与工作原理,掌握底盘的使用、保养与维护方法,掌握底盘主要部件的检查调整及典型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

培养学生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计划总学时97~128学时。

本课程教学分理论教学、校内实训、校外顶岗实习三部分,理论教学以多媒体教学为主,主要讲解各总成的组成、工作原理、结构特点等;校内实训随课程进度安排,每讲完一个总成,即安排该总成的拆装、检查调整实训,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安排一周的底盘大修教学实习,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本课程的网络课程把各种教学媒体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新颖、直观、形象、生动地进行教学,使学生从科学与艺术的融合中感知抽象、复杂的事物,从而发挥出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课程教学任务、在专业中的地位与作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是学生掌握拖拉机汽车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的专业课,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农机使用与维护、汽车运用与维修职业能力和岗位素质培养的重任。

其任务是:讲授拖拉机和汽车底盘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检查调整、故障分析、使用与维护等内容。

通过教学和实验实习,使学生能正确使用和维护常用拖拉机和汽车的底盘。

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形成严谨、敬业的工作作风,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汽车拖拉机学教案

汽车拖拉机学教案

汽车拖沓机学教课方案1.第一讲2.一、讲课题目:绪论、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节部分内容3.二、课时安排:2学时4.三、讲课时间5.四、教课目标、要求:6.认识汽车拖沓机发展概略、汽车拖沓机的种类、内燃机的整体结构。

7.熟习国产汽车拖沓机的型号、内燃机的分类。

8.掌握内燃机的工作原理。

9.五、教课要点:内燃机的基本术语。

10.六、教课难点:11.七、教课内容:12.汽车拖沓机的发展概略13.汽车拖沓机的种类14.国产汽车拖沓机的型号15.内燃机的分类16.内燃机的整体结构17.内燃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八、板书设计:18.九、思虑题:19.国产汽车拖沓机的型号是如何编排的?20.内燃机是如何分类的?21.解说名词术语:上止点、下止点、活塞行程、焚烧室容积、汽缸工作容积、汽缸总容积、压缩比、内燃机排量。

22.十、参照资料:十一、教课反省:十二、教课方案23.讲课种类:理论课24.教课过程设计:受新课25.教课方式:讲解26.教课资源:多媒体第二讲一、讲课题目:第一章第二节部分内容、第三节、第四节二、课时安排:2学时三、讲课时间四、教课目标、要求:掌握内燃机的基本工作原理熟习内燃机产品名称和型号编制规则熟习内燃机的主要性能指标五、教课要点:四行程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内燃机的主要性能指标六、教课难点:内燃机的工作原理七、教课内容:内燃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内燃机的主要性能指标影响内燃机工作性能的主要要素八、板书设计:九、思虑题:四行程柴油机和四行程汽油机的主要结构和工作原理有何异同?四行程内燃机和二行程内燃机的主要结构和工作原理有何异同?内燃机的主要性能指标有哪几类?各种主要指标有哪些?十、参照资料:十一、教课反省:十二、教课方案讲课种类:理论课教课过程设计:受新课教课方式:讲解教课资源:多媒体第三讲一、讲课题目: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节二、课时安排:2学时三、讲课时间四、教课目标、要求:熟习机体组、活塞连杆组的构成掌握机体组、活塞连杆组零零件的结构特色及功用认识不一样结构对内燃机性能的影响五、教课要点:活塞连杆组零零件的结构六、教课难点:七、教课内容:机体组活塞连杆组八、板书设计:九、思虑题:机体组、活塞组连杆组构成和功用是什么?活塞的功用是什么?剖析活塞的一般结构及特色。

中职汽车构造试讲教案模板

中职汽车构造试讲教案模板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了解汽车的基本构造和各部件的功能。

- 学生能够识别汽车的主要部件,如发动机、底盘、车身等。

- 学生能够理解汽车各部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工作原理。

2.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汽车构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汽车构造的基本技能。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汽车构造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1. 汽车主要部件的识别和功能。

2. 汽车各部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1. 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2. 汽车底盘和车身的设计与构造。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通过展示汽车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汽车的基本构造。

2. 提问:汽车由哪些主要部件组成?二、讲授新课1. 汽车发动机- 介绍发动机的类型、工作原理和主要部件。

- 讲解发动机的工作过程,包括进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

2. 汽车底盘- 介绍底盘的类型、组成和功能。

- 讲解底盘各部件的作用,如传动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等。

3. 汽车车身- 介绍车身的类型、组成和功能。

- 讲解车身各部件的作用,如车身结构、门窗、座椅等。

三、课堂练习1. 教师发放汽车构造图,要求学生识别图中各部件并描述其功能。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汽车各部件之间的关系和工作原理。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汽车构造的基本知识。

2. 鼓励学生在课后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汽车构造。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汽车构造知识?2. 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二、讲授新课1. 汽车电气系统- 介绍电气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 讲解电气系统的主要部件,如发电机、蓄电池、点火系统等。

2. 汽车安全系统- 介绍安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 讲解安全系统的主要部件,如安全气囊、ABS、ESP等。

《汽车拖拉机学》教学大纲

《汽车拖拉机学》教学大纲

《汽车拖拉机学》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学生主要学习典型国产汽车拖拉机的底盘结构和车身结构,各机构、装置的布置与工作过程;分析各机构、装置的工作原理。

为学生提供从事汽车或拖拉机设计、制造、运用及实验等所必须的专业基础知识。

通过对于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一下各项要求:1.掌握汽车拖拉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内容包括传动系、行走系、转向系、制动系、驾驶室和驾驶座、拖拉机工作装置等。

2.掌握汽车拖拉机使用性能的基本理论,内容包括行走装置的力学特性、拖拉机的牵引力学、拖拉机的牵引特性、汽车的动力特性和燃油经济性、汽车拖拉机的制动性能、汽车拖拉机的抗翻倾稳定性、汽车拖拉机的行驶平顺性。

3.熟悉汽车拖拉机的各项使用性能和评价指标,针对不同要求及使用环境,可作出合理的选型和正确调整。

4.掌握汽车拖拉机的性能试验和评价;能进行汽车拖拉机的常见故障的分析和排除。

5.了解国内外相关技术领域最新技术发展以及装备应用水平,能够准确把握汽车拖拉机技术的进步方向。

三、学时分配汽车拖拉机学的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第1课汽车拖拉机的发展与类型一、汽车拖拉机的发展历史二、汽车拖拉机的作用三、汽车拖拉机的分类第2课汽车拖拉机的总体构造与型号一、汽车拖拉机的总体构造二、国产汽车拖拉机的型号三、《汽车拖拉机学》课程的知识体系及教学目标。

本章重点、难点:汽车拖拉机的组成;汽车拖拉机的分类;轿车、客车、货车、拖拉机的分级标准;国产汽车拖拉机的型号编制规则。

教学要求:了解汽车拖拉机的组成及分类,汽车拖拉机的发展历史,该门课程的知识体系及教学目标;理解轿车、客车、货车、拖拉机的分级标准;掌握国产汽车拖拉机的型号编制规则。

第二章汽车拖拉机的传动系统第1课传动系统的功用和组成一、传动系统的功用;二、传动系统的类型三、传动系统的组成习题要点:汽车拖拉机传动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什么?传动系统有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第2课离合器(1)一、离合器的功用二、离合器的类型三、摩擦式离合器的组成习题要点:(1)传动系统中为何要设置离合器?(2)膜片弹簧式离合器有什么优缺点?(3)试述摩擦式离合器的基本组成。

汽车拖拉机构造教案(职中)

汽车拖拉机构造教案(职中)

汽车拖拉机构造教案(职中)第一章:汽车拖拉机概述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汽车拖拉机的定义、分类和应用范围。

2. 让学生掌握汽车拖拉机的基本组成和原理。

教学内容:1. 汽车拖拉机的定义及作用2. 汽车拖拉机的分类3. 汽车拖拉机的基本组成4. 汽车拖拉机的工作原理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汽车拖拉机图片,引导学生对汽车拖拉机产生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汽车拖拉机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组成。

3. 互动:学生分享对汽车拖拉机的了解,提问解答。

4. 总结:教师总结汽车拖拉机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第二章:发动机构造与原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汽车拖拉机发动机的构造和原理。

2. 让学生掌握发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功能。

教学内容:1. 发动机的定义和作用2. 发动机的分类3. 发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4.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展示发动机图片,引导学生对发动机产生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发动机的定义、分类和主要组成部分。

3. 互动:学生分享对发动机的了解,提问解答。

4. 总结:教师总结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重要性。

第三章:传动系统构造与原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汽车拖拉机传动系统的构造和原理。

2. 让学生掌握传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功能。

教学内容:1. 传动系统的定义和作用2. 传动系统的分类3. 传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4. 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展示传动系统图片,引导学生对传动系统产生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传动系统的定义、分类和主要组成部分。

3. 互动:学生分享对传动系统的了解,提问解答。

4. 总结:教师总结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和重要性。

第四章:制动系统构造与原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汽车拖拉机制动系统的构造和原理。

2. 让学生掌握制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功能。

教学内容:1. 制动系统的定义和作用2. 制动系统的分类3. 制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4. 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展示制动系统图片,引导学生对制动系统产生兴趣。

《汽车拖拉机构造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汽车拖拉机构造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热工学 、 机械 制造技 术基 础 、 电工 学 等 多 门专业 基 础 课知
识 , 对该专 业 学 生 已 经学 过 的专 业 基 础 知 识 的 全 面应 是
用 … 。本 门课 程是实 践性 、 知识 综 合 性很 强 的课 程 , 包括 多个综合 性 、 计性 实验 和 实践 实 习环 节 , 设 在专 业 课 程体 系 中具有 重要 的地 位 。但 是 , 以往 的 实验仅是 为 了帮 助学 生 加深 对课 堂
汽车 拖拉机学 课程 是 农业 工 程类 专 业 的 一 门主 干课 程 , 门课程涉 及 了该 类专业 开设 的机械设 计 、 械原 理 、 这 机
果 。为 了解决 这些 问题 , 立虚 拟实验 室能有 效地解 决 资 建 金设 备不足 的矛盾 。虚 拟实 验 是 利用 计 算机 及 仿真 软件 来模 拟实验 的环境及 过程 , 将虚 拟实 验技术 引人实 验课教 学 中。虚拟 实验教学 可 以节 约成本 , 突破 实验 教学 在时 间 和空 间上 的限制 。如 利 用 L b IW 和 A MA a VE D S等软 件开 发 的虚拟实 验的教学 平 台( 1 利用 A A 图 为 D MS软件 进行
t n, t .T esu e t Ss i sw r o u n i rv me t n e p r o eo a h n e r u d r ci ew si l me — i e c h td n ’ k l e ef c so o l mp o e n d t u p s f e c ig t oy t g ie p a t a mpe n a h t h o c td Th e r g e tu is w s a o s d t p a t e,i n v t e e t u is a d i i ai e e . e la i nh sa m a ru e o r ci n c n o ai n h sa m n nt t . v i v Ke r s Auo bl n rc o t c u e T a h n eo m; x ei n o re y wo d : t mo i a d ta tr s u t r ; e c i g rf r E p r e r me tc u 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授课教案课程名称:拖拉机汽车构造原理专业:农业机械三穗职校培训中心2012年9月13日教案(首页)课程名称中文:拖拉机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编号英文:Principle of Automobile Engine 学分 2授课教师职称教授课程性质学位课(√)必修课()选修课()授课对象专业、层次和班级:2012农业机械专业共 2 个班课程学时34 学时周学时 2 学时起止周1—18学时分配理论讲授:34 学时;实验:0 学时;上机:0 学时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实践课()考核方式考试(√);考查()使用教材教材名称:内燃机学作者:周龙保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日期:2000年主要参考资料及指定参考书《内燃机原理》主编:刘永长出版社: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2 《内燃机原理》主编:蒋德明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1988《汽车发动机原理》主编:陈培陵人民交通出版社《汽车拖拉机发动机》主编.董敬(第三版)·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3 《汽车发动机原理教程》刘峥、王建昕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火花点火发动机的燃烧》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2年,蒋德明主编。

《汽车新能源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年,边耀璋主编。

《内燃机习题集》中国农业机械出版社,1991年,[日]竹内龙三主编。

《汽车发动机原理课件》编制:徐斌《汽车发动机习题库》编制:徐斌审核意见教务主任(签字):年月日周次第1-2 周日期2012年9月3日、12日节次第一章周次第3-4 周日期2012年9月20日、28日节次第一章授课内容本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及课程安排介绍,汽车发动机发展历史及技术发展情况。

授课学时4学时教学目的了解内燃机发展历史和技术概况,掌握内燃机的分类和各种类型发动机的特点教学重点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历史,内燃机的分类和各种类型发动机的特点教学难点无教具和媒体使用电子教案与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讲授教学过程包括复习旧课、引入新课、重点难点讲授、作业和习题布置、问题讨论、归纳总结及课后辅导等内容的时间分配(100分钟或150分钟)课程简介,教学安排,教学大纲介绍等一、一、内燃机发展历史简介1.1.第一台内燃机的出现,四冲程发动机工作过程的发明。

2.2.汽油机、柴油机、转子发动、增压发动机的产生3.3.燃料的发二、二、内燃机技术的发展及其新技术1.1.汽油机与柴油机技术的不同发展阶段2.2.新技术的介绍柴油电控燃油喷射、汽油机电控燃油喷射技术、高能点火、多气门、可变技术、排气净化新技术、发动机增压中冷与强化、灵活燃料、混合动力用小排量发动机、稀燃与速燃、发动机综合控制、新型燃烧室、内燃机的分类和各种类型发动机的特点。

思考题作业授课内容第一章性能指标与影响因素授课学时4学时教学目的学会示功图表示方法,掌握性能指标与影响因素,机械损失与效率,内燃机的热平衡,提高内燃机动力性与经济性的途径教学重点功图表示方法,性能指标与影响因素,提高内燃机动力性与经济性的途径教学难点性能指标与影响因素教具和媒体使用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过程包括复习旧课、引入新课、重点难点讲授、作业和习题布置、问题讨论、归纳总结及课后辅导等内容的时间分配(100分钟或150分钟)1.示功图表示方法与制取2.示功图与指示性指标3.发动机有效性能指标4.机械损失与机械效率5.提高汽车发动机动力性能与经济性能的途径重点介绍:指示指标和有效指标及机械损失概念及个指标的计算方法,提高发动机动力性能与经济性能的主要途径。

思考题作业1,2,3,5,7,10,11周次第5-6周日期2012年10月11日、18日节次第二章授课内发动机的工作循环授课学时4学时容教学目的掌握内燃机的理论循环、实际循环及其差别,掌握各种循环热效率分析,学会循环参数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分析教学重点内燃机的各种热力循环及其热效率分析,实际循环特点,热力学模型的理论分析教学难点循环参数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分析教具和媒体使用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过程包括复习旧课、引入新课、重点难点讲授、作业和习题布置、问题讨论、归纳总结及课后辅导等内容的时间分配(100分钟或150分钟)一、一、研究理论循环的目的1、用简单公式阐明热力学参数间关系,明确提高tη、t P途径;2、确定tη极限判断实际内燃机经济性和工作过程进行完善程度及改进潜力;3、有利于比较各种热力循环的经济性。

二、二、理论循环假设1、工质是理想气体,其物理常数与标准状态下的空气物理常数相同;2、工质在闭口系统中作封闭循环;3、工质的压缩及膨胀是绝热等熵过程;4、燃烧是外界无数个高温热源定容定压向工质加热,工质放热为定容放热。

三、三、理论循环1、定容(Otto)循环汽油机按等容循环工作,燃烧速度高,简化为Otto循环。

2、等压(Diesel)循环低速柴油机,高增压柴油机,m axP限制,燃料大部分在上止点后燃烧。

3、混合循环高速柴油机,燃料部分在上止点附近燃烧,部分在上止点后燃烧。

四、实际循环分析五、热力学模型的理论分析思考题作业3-1,3-2周次第7 周日期2012年10月27日节次第三章授课内容发动机燃料特性授课学时2学时教学目的掌握汽油与柴油燃料的特性、汽油柴油燃料特性对发动机的影响,学会理论空气量和化学计量空燃比计算];教学重点汽油与柴油燃料的特性,汽油柴油燃料特性对发动机的影响,理论空气量及其计算。

教学难点汽油与柴油燃料的特性,汽油柴油燃料特性对发动机的影响。

教具和媒体使用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过程包括复习旧课、引入新课、重点难点讲授、作业和习题布置、问题讨论、归纳总结及课后辅导等内容的时间分配(100分钟或150分钟)1.发动机能源概述;2.燃料及其热化学性质;3.燃料燃烧化学分析。

目前世界汽车能源状况介绍[3],碳氢燃料分类[3],汽油与柴油燃料的特性[1],汽油柴油燃料特性对发动机的影响[1],理论空气量和化学计量空燃比计算[2];残余废气系数的概念及影响因素[2]。

思考题作业3-4,3-5,周次第8-9 周日期2012年11月3日、11节次第四章日授课内容换气过程授课学时5学时教学目的掌握四冲程内燃机换气过程特点,学会分析换气损失、泵气损失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 1.四冲程内燃机进排气过程;2.内燃机增压技术;3.二冲程内燃机换气过程。

教学难点四冲程内燃机换气过程;换气损失、泵气损失及其影响因素,充气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教具和媒体使用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过程包括复习旧课、引入新课、重点难点讲授、作业和习题布置、问题讨论、归纳总结及课后辅导等内容的时间分配(100分钟或150分钟)四冲程内燃机换气过程[1];换气损失、泵气损失及其影响因素,充气效率及其影响因素[1];增压对发动机动力性与经济性的影响,增压的主要方式,增压技术的优劣[1];涡轮增压器与发动机的匹配[2];二冲程发动机换气过程[3];二冲程发动机实际压缩比、几何压缩比及冲程损失系数的概念,换气方式的分类与应用,换气质量评价[1]。

思考题作业周次第10-11 周日期节次第五章授课内容混合气形成和燃烧授课学时5学时教学目的掌握缸内的空气运动特点,了解气道评价方法,湍流及其尺寸,湍流影响因素;熟知掌握火化塞点火过程,燃烧机理;扩散燃烧与预混燃烧各自特点,着火条件及其影响因素;点燃式内燃机的正常燃烧各个过程分析;掌握不同工况下燃烧过程的特点,点火提前角影响因素分析;点燃式内燃机的非正常燃烧分析;了解点燃式内燃机的燃烧室设计要点;掌握压燃式内燃机的燃烧个过程分析;压燃式内燃机的燃烧室设计要求、主要形式;燃烧室结构的匹配。

教学重点燃烧机理,扩散燃烧预混燃烧,非正常燃烧等教学难点扩散燃烧与预混燃烧各自特点,着火条件及其影响因素;正常燃烧各个过程分析;火焰传播速率,层流、湍流火焰传播速度极影响因素;不同工况下燃烧过程的特点,点火提前角影响因素分析;非正常燃烧分析。

教具和体使用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过程包括复习旧课、引入新课、重点难点讲授、作业和习题布置、问题讨论、归纳总结及课后辅导等内容的时间分配(100分钟或150分钟)1.缸内的气体流动;2.点燃式内燃机的燃烧分析;3.点燃式内燃机的燃烧室;4.压燃式内燃机的燃烧分析,5.压燃式内燃机的燃烧室。

缸内的空气运动,涡流、挤流、滚流和湍流[1]*;切向气道、螺旋气道及气道评价方法,湍流及其尺寸,湍流影响因素[3]*;火化塞点火过程,燃烧机理[1];扩散燃烧与预混燃烧各自特点,着火条件及其影响因素[1];点燃式内燃机的正常燃烧各个过程分析[1];火焰传播速率,层流、湍流火焰传播速度极影响因素[2];不同工况下燃烧过程的特点,点火提前角影响因素分析[1];点燃式内燃机的非正常燃烧分析[1];点燃式内燃机的燃烧室[2]*;压燃式内燃机的燃烧个过程分析[1];压燃式内燃机的燃烧室设计要求、主要形式;燃烧室结构的匹配[3]*。

思考题作业周次第11-12 周日期节次第六章授课内容燃料供给与调节授课学时6学时教学目的掌握燃料供给与调节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柱塞泵燃料喷射过程,几何供油规律和喷油规律以及喷油规律的分析;了解喷油泵、喷油器结构与参数选择;学会分析异常喷射—二次喷射、穴蚀、不稳定喷射;掌握速度特性与校正方法、机械式调速器工作特性;柴油机电控高压喷射系统、原理、组成和优缺点;学会点燃式内燃机供给系统—原理、组成。

教学重点柱塞泵燃料喷射过程,几何供油规律和喷油规律以及喷油规律的分析;教学难点柱塞泵燃料喷射过程,几何供油规律和喷油规律以及喷油规律的分析,异常喷射;速度特性与校正方法、机械式调速器工作特性。

掌握速度特性与校正方法、机械式调速器工作特性;柴油机电控高压喷射系统、原理、组成和优缺点;教具和媒体使用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过程包括复习旧课、引入新课、重点难点讲授、作业和习题布置、问题讨论、归纳总结及课后辅导等内容的时间分配(100分钟或150分钟)1.供给系统概述;2.燃料喷射过程;3.喷油泵结构与参数选择;4.喷油器结构与参数选择;5.异常喷射;6.调速器的工作特性与匹配分析;7.点燃式内燃机供给系统;8.柴油机电控高压喷射系统。

思考题作业周次第13 周日期2012年12月16日节次第七章授课内容发动机使用特性与匹配授课学时3学时教学目的掌握发动机速度特性、负荷特性和万有特性分析;学会万有特性曲线绘制和应用;发动机功率标定与大气修正方法;掌握如何更好地发挥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发动机与汽车之间的合理匹配;学会发动机性能参数的调整和优化方法教学重点发动机速度特性、负荷特性和万有特性分析,教学难点发动机速度特性、负荷特性和万有特性分析;如何更好地发挥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发动机与汽车之间的合理匹配教具和媒体使用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过程包括复习旧课、引入新课、重点难点讲授、作业和习题布置、问题讨论、归纳总结及课后辅导等内容的时间分配(100分钟或150分钟)1.发动机的特性;2.发动机与工作机械的匹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