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介绍
介绍工艺流程

介绍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介绍》
工艺流程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步骤和方法将原材料加工成最终产品的过程。
它是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的始终。
首先,工艺流程的第一步是原料的准备和选择。
在这一阶段,生产者需要根据产品的要求和生产工艺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原材料,并进行初步的加工和处理,以备后续加工使用。
然后,原料将进入加工阶段。
通常情况下,加工工艺流程包括原料的清洗、切割、混合、研磨、造型等步骤,这些步骤将原料加工成初步的半成品或者成品。
接下来是成品的精加工阶段。
在这一阶段,成品需要进行更加精细的加工和处理,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达到要求。
这一阶段通常包括热处理、表面处理、涂装、组装等步骤。
最后,是产品的包装和贮存阶段。
在这一阶段,成品将被包装成最终的产品形态,并进行标识、封装、存储等处理,以便于输送和销售。
总的来说,工艺流程是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一个合理的工艺流程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因此,对于生产者来说,建立完善的工艺流程是至关重要的。
各种工艺介绍

目录:1,水转印工艺介绍2,热转印技术介绍 3,丝网印刷的工艺概要 4,IML工艺的介绍及IMD介绍 5,电渡工艺的介绍 6,镭雕工艺介绍7,塑胶喷油和橡胶处理区别水转印工艺介绍1.水披覆工艺过程(1)薄膜活化将水披覆转印薄膜平铺于转印水槽水面上,图文层朝上,保持水槽中的水清洁,且基本处于中性状态,用活化剂在图文表面均匀地喷涂,使图文层活化,易于与载体薄膜分离。
活化剂是一种以芳香烃为主的有机混合溶剂,能够迅速溶解并破坏聚乙烯醇,但不会损坏图文层,使图文处于游离状态.(2)水披覆转印过程将需要水转印的物品,沿其轮廓逐渐贴近水转印薄膜,图文层会在水压的作用下慢慢转移到产品表面,由于油墨层与承印材料或者特殊涂层固有的黏附作用而产生附着力。
转印过程中,承印物与水披覆膜的贴合速度要保持均匀,避免薄膜皱褶而使图文不美观。
原则上讲,应保证图文适当的拉伸,尽量避免重叠,特别是结合处,重叠过多,会给人以杂乱的感觉。
越是复杂的产品对操作的要求越高。
水温是影响转印质量的重要参数,水温过低,可能会使基材薄膜的溶解性下降;水温过高又容易对图文造成损害,引起图文变形。
转印水槽可以采用自动温度控制装置,将水温控制在稳定的范围内。
对于形状比较简单、统一的大批量工件,也可用专用的水转印设备代替手工操作,如圆柱体工件,可以将其固定在转动轴上,在薄膜表面转动而使图文层发生转印.2.水标转工艺过程具体过程是,先将需要转印的图文水转印纸裁成需要的规格,放入清洁的水槽,浸泡20秒左右,使面膜与基材分离,为转印做好准备。
水标转印纸加工过程如图6所示,取出水转印纸轻轻贴近承印物表面,用刮板刮压图文面,使水分挤出,保持图文平铺在规定位置,进行自然干燥。
对于可剥离水标转印纸,自然干燥后再放入烘箱内干燥,以提高图文的附着牢度,干燥温度在100℃左右。
因为可剥离水标转印纸图文表面有一层保护光油,无须再进行喷涂保护。
但可溶性水标转印纸图文表面并无保护层,自然干燥后需要喷涂光油处理,喷涂UV光油要用固化机固化。
工程施工工艺介绍(3篇)

第1篇一、概述工程施工工艺是指在施工过程中,为达到设计要求和工程质量标准,对施工方法、施工流程、施工材料、施工设备等进行科学、合理、有序的安排和实施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工程施工工艺的主要内容。
二、施工准备1. 工程设计图纸:熟悉并掌握工程设计图纸,了解工程结构、尺寸、材料、施工要求等。
2. 材料准备:根据工程设计要求,提前准备所需材料,确保材料质量符合标准。
3. 施工设备:根据施工要求,选择合适的施工设备,并确保设备性能良好。
4. 人员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施工技能和质量意识。
三、施工流程1. 土方开挖: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土方开挖,确保挖掘深度、宽度、坡度等符合规范。
2. 基础施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基础施工,包括垫层、基础垫石、基础混凝土等。
3. 主体结构施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主体结构施工,包括梁、板、柱、墙等。
4. 装饰装修: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装饰装修施工,包括墙面、地面、顶面等。
5. 设备安装:根据设计要求,进行设备安装,包括给排水、电气、暖通、消防等。
6. 工程验收:按照设计要求和工程质量标准,对工程进行全面验收。
四、施工方法1. 土方开挖:采用挖掘机、装载机等设备进行土方开挖,确保开挖深度、宽度、坡度等符合规范。
2. 基础施工:采用混凝土浇筑、预制构件安装等方法进行基础施工。
3. 主体结构施工:采用钢筋绑扎、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等方法进行主体结构施工。
4. 装饰装修:采用涂料、壁纸、石材、瓷砖等材料进行装饰装修。
5. 设备安装: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设备安装,确保设备运行稳定、安全。
五、施工质量控制1. 材料质量控制:确保材料质量符合标准,加强材料进场检验。
2. 施工过程控制:严格执行施工规范,确保施工质量。
3. 质量检验:对施工过程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 工程验收:按照设计要求和工程质量标准,对工程进行全面验收。
六、施工安全1. 安全教育:加强施工人员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压铸工艺详细介绍

压铸工艺详细介绍压铸工艺是一种常用的铸造工艺,它在制造各种金属制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压铸工艺的相关内容。
首先,压铸工艺是一种利用金属熔融状态下的高压力进行模具充填和冷却的工艺。
它采用金属材料加热熔化后,注入模具中,在模具内部形成所需产品的形状,并通过压力将金属充分填充到模具的每个角落。
然后经过冷却凝固,最终获得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铸件。
压铸工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高效性:压铸工艺可以实现高速生产,并且相对于其他铸造工艺,其生产效率更高。
2.精度高:由于模具的准确度高,所以压铸工艺可以生产出精确的尺寸和形状的铸件。
3.表面质量好:压铸工艺可以生产出光滑并且不需要进一步表面处理的铸件。
4.兼容性强:压铸工艺可以处理各种金属材料,如铝合金、锌合金、镁合金等。
压铸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准备工作:包括确定产品的设计要求和模具的制造。
2.材料准备:根据产品的要求选择合适的金属材料,并进行加热熔化。
3.充填:将熔化的金属注入模具中,确保充填均匀并填满整个模具腔体。
4.冷却:待金属充填完成后,模具会进行冷却以凝固金属,并保持所需形状。
5.脱模:冷却后,打开模具并取出铸件。
6.修整:对铸件进行必要的修整和整形,以满足产品的要求。
7.表面处理:根据产品的要求进行表面处理,如喷漆、电镀等。
8.检验和包装:对铸件进行质量检验,并进行包装。
在压铸工艺中,模具是一个关键的部分。
模具的制造需要对产品的设计要求有一定的了解,并采用精密的制造工艺,以保证模具的精确度和耐用性。
压铸工艺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汽车行业、家电行业和机械制造行业中更为常见。
通过压铸工艺,可以生产出各种复杂形状的铸件,并且可以实现大规模、高效率的生产。
总之,压铸工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铸造工艺,它具有高效性、精度高、表面质量好等特点,并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压铸工艺的成功实施需要准备工作、材料准备、充填、冷却、脱模、修整、表面处理、检验和包装等多个步骤的协调配合。
工艺技术及介绍

工艺技术及介绍工艺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工艺方法和工艺装备,对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进行处理和加工,使其达到预定的目标要求的一种技术。
工艺技术的选择和运用对产品的质量、产量、成本等方面有很大的影响。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工艺技术。
一、焊接工艺技术焊接是指利用外加热源使金属材料的表面达到熔点,然后使其熔化,并利用熔化的金属填充母材页,并在冷却固化后形成密实的连接的一种工艺。
焊接工艺技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建筑等行业。
常见的焊接方法有电弧焊、气焊、激光焊等。
二、喷涂工艺技术喷涂工艺技术是将有颜料、颜料添加剂和粘合剂组成的涂料通过特定的喷涂设备喷洒在物体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涂层的一种技术。
喷涂工艺技术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建筑、家具制造等行业。
常见的喷涂方法有喷枪喷涂、静电喷涂、气动喷涂等。
三、锻造工艺技术锻造是指通过施加压力,使金属材料在冷、热状态下,发生塑性变形,从而改变其形状和组织结构的一种工艺。
锻造工艺技术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航空、航天等行业。
常见的锻造方法有锻锤锻造、压力锻造、滚锻等。
四、注塑工艺技术注塑是指将塑料熔融后,通过注塑机加压将熔融的塑料注入模具腔内,然后冷却固化,最后从模具中取出成型的一种工艺。
注塑工艺技术广泛应用于塑料制品制造、电子产品制造等行业。
常见的注塑方法有垂直注塑、水平注塑、立式注塑等。
五、陶瓷工艺技术陶瓷是一种含有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制品,制作陶瓷制品需要经过陶瓷工艺技术的加工和处理。
陶瓷工艺技术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居、艺术品等行业。
常见的陶瓷加工方法有成型、烧制、装饰等。
在现代产业中,工艺技术的提升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
通过不断改进工艺技术,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
因此,企业需要注重对工艺技术的研究和创新,不断引进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国家也应加大对工艺技术的支持和推广,以促进产业升级和提高整体经济水平。
主要生产工艺(3篇)

第1篇一、引言生产工艺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法,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处理,使其成为合格产品的整个过程。
生产工艺的优化对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主要生产工艺的概述,包括原材料处理、加工、装配、检测、包装等环节。
二、原材料处理1. 原材料采购原材料采购是生产过程中的第一步,主要包括原材料的种类、质量、数量、价格等方面。
在采购过程中,企业应充分考虑原材料的供应稳定性、质量保证、价格合理等因素。
2. 原材料检验原材料进入生产车间后,需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确保原材料符合生产工艺要求。
检验内容包括外观、尺寸、化学成分、物理性能等。
3. 原材料储存原材料储存是保证生产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
储存过程中,应确保原材料不受潮、不受污染,并定期检查库存情况。
三、加工1. 预处理预处理是指对原材料进行初步加工,使其达到后续加工的要求。
预处理包括切割、打磨、清洗、热处理等工序。
2. 主要加工工序(1)机械加工:机械加工是利用机床等机械设备对原材料进行切削、磨削、钻孔、铣削等加工,使其达到一定的尺寸、形状和表面质量。
(2)热处理:热处理是通过加热、保温、冷却等工艺,改变材料的内部组织结构,提高其性能。
热处理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工序。
(3)表面处理:表面处理是指对材料表面进行化学或物理方法处理,以提高其耐磨性、耐腐蚀性、导电性等性能。
表面处理包括镀层、阳极氧化、电镀、涂装等。
四、装配1. 装配前的准备装配前,应对零部件进行清洗、检查、分类,确保零部件的清洁、完好。
2. 装配过程装配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装配图纸和技术要求进行,确保零部件的相对位置和配合精度。
3. 装配后的检查装配完成后,应对产品进行外观检查、性能测试等,确保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五、检测1. 检测目的检测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其主要目的是确保产品在加工、装配过程中符合设计要求。
2. 检测方法检测方法包括目视检查、测量、试验、无损检测等。
榫卯工艺介绍

榫卯工艺介绍榫卯工艺是一种传统的木工连接技术,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具和工艺品制作中。
它是一种简单而可靠的连接方式,通过榫头和卯槽的配合,使木材坚固地连接在一起。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榫卯工艺的原理、应用和发展。
一、榫卯工艺的原理榫卯工艺是利用榫头和卯槽的形状配合,使木材连接在一起。
榫头是一种突起的结构,卯槽是一种凹槽的结构。
通过榫头插入卯槽,再加上胶水或者钉子的固定,可以实现稳固的连接。
榫卯连接的好处是结构简单,连接牢固,不易松动。
二、榫卯工艺的应用榫卯工艺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具和工艺品制作中。
在建筑中,榫卯工艺常用于木结构的连接,如梁柱连接、檩条连接等。
在家具制作中,榫卯工艺常用于板式家具的拼接,如桌子、椅子等。
在工艺品制作中,榫卯工艺常用于木雕和木拼贴工艺品的制作。
三、榫卯工艺的发展榫卯工艺作为一种传统的木工连接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中国古代,榫卯工艺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和家具制作中。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榫卯工艺也在不断改进和创新。
现在,榫卯工艺已经可以通过机械化的生产线来实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榫卯工艺也与其他材料和工艺相结合,如榫卯与钢结构的结合,使得连接更加牢固和多样化。
榫卯工艺的优点是连接牢固,结构简单,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
然而,榫卯工艺也有一些局限性。
首先,榫卯连接需要精确的加工和安装,否则容易出现松动或者不稳定的情况。
其次,榫卯连接需要占用一定的空间,对于一些有限空间的应用有一定的限制。
此外,榫卯连接需要辅助材料如胶水或者钉子来固定,增加了成本和施工难度。
总结起来,榫卯工艺是一种重要的木工连接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科技的发展,榫卯工艺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它的优点是连接牢固,结构简单,但也有一些局限性。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相信榫卯工艺会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建筑、家具和工艺品制作带来更多可能性。
陶瓷工艺品介绍(3篇)

第1篇一、陶瓷工艺品的历史陶瓷工艺品起源于我国新石器时代,距今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
最早的陶瓷制品为黑陶,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
随着时代的发展,陶瓷工艺逐渐成熟,出现了彩陶、青瓷、白瓷、釉瓷等不同类型的陶瓷制品。
宋代是陶瓷工艺的鼎盛时期,出现了汝窑、定窑、哥窑、官窑等著名的瓷窑。
明清时期,陶瓷工艺品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
二、陶瓷工艺品的种类1. 黑陶:黑陶是我国最早的陶瓷制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黑陶制品色泽深沉,质地坚硬,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
2. 彩陶:彩陶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代表性陶瓷制品。
彩陶制品以红、黄、黑、白等颜色为底色,绘有各种图案,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3. 青瓷:青瓷是我国古代瓷器的一种,以其釉色青翠、造型优美而著称。
青瓷制品在宋代达到鼎盛,有汝窑、定窑、哥窑、官窑等著名瓷窑。
4. 白瓷:白瓷是我国古代瓷器的一种,以其胎质洁白、釉色纯净而著称。
白瓷制品在唐代开始兴起,宋代达到鼎盛。
5. 釉瓷:釉瓷是我国古代瓷器的一种,以其釉色丰富、装饰手法多样而著称。
釉瓷制品在唐代开始兴起,明清时期达到鼎盛。
6. 釉上彩瓷:釉上彩瓷是在瓷器上绘制图案,然后进行高温烧制而成。
釉上彩瓷制品具有色彩鲜艳、图案丰富等特点。
7. 釉下彩瓷:釉下彩瓷是在瓷器上绘制图案,然后进行低温烧制,图案在釉下显现。
釉下彩瓷制品具有图案清晰、色泽稳定等特点。
8. 紫砂壶:紫砂壶是我国传统的茶具,以江苏宜兴的紫砂泥为原料,具有透气性好、保温性能强等特点。
三、陶瓷工艺品的制作工艺1. 拉坯:拉坯是陶瓷制作的基础工艺,通过手工旋转陶轮,使泥料形成所需的形状。
2. 修坯:修坯是在拉坯的基础上,对陶瓷制品进行精细加工,使其表面光滑、线条流畅。
3. 洗泥:洗泥是将陶土中的杂质去除,提高陶土的纯度。
4. 配釉:配釉是调制釉料的过程,釉料的质量直接影响陶瓷制品的色泽和质感。
5. 施釉:施釉是将釉料均匀涂抹在陶瓷制品表面,使制品表面光滑、色泽均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硫酸法钛白生产工艺
三、沉降 黑钛液(TiOSO4溶液)含有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铁、钒、铬、锰等金属的硫酸盐 为可溶性杂质,在结晶或水解、水洗的过程中除去。不溶性杂质中的大多数如未分解的钛矿、 沙粒等靠重力的作用可以自然沉降除掉。不溶性杂质中的另一部分是硅和铝的胶体化合物,以 及一些早期水解了的钛,虽然数量并不大,但具有很高的动力稳定性,需要另外加沉降剂,强 化沉降澄清过程。 主要工艺参数和指标:残渣含量、 Ti3 +含量等 四、过滤 经过净化沉降后的泥渣中还含有大量的可溶性与不可溶性的钛,为保证收率,要用板框 压滤机压滤回收其中的大部分可以溶解的钛,不溶性钛和其他的未溶解杂质作为废渣排掉。 主要工艺参数和指标: TiO2含量、残渣含量等 五、结晶/分离 黑钛液中含有大量的 Fe2+。因铁对钛白粉的颜色影响较大,所以须将其除去。FeSO4溶 解度受溶液的温度影响很大。因此,在组成一定的钛液中,FeSO4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 本工序通常通过真空结晶、冷冻结晶的方式生成FeSO4·7H2O。然后,通过圆盘过滤机或离心机 进行固液分离,除去FeSO4·7H2O。 主要工艺参数和指标: TiO2含量、铁钛比等
硫酸法钛白生产工艺
六、精滤 沉降后的钛液中还有一些悬浮杂质,将会影响成品的色相。因此,必须进行精过滤。利用 板框压滤机,并以木炭粉(或者硅藻土、珍珠岩)为助滤剂进行压滤,利用助滤剂的强吸附作用 进一步除去钛液中的不溶性杂质,达到净化的目的。 主要工艺指标:残渣含量 七、浓缩 浓缩是为了将钛液的浓度提高到水解所要求的指标。钛液的沸点较高,已经高于钛液水解 的临界温度。因此,钛液的浓缩必须在较低温度下进行。利用溶液在真空状态下沸点降低的原 理,在低温下使钛液沸腾,将钛液中的水分蒸发掉,使精滤后的钛液浓度得以提高,以符合水 解要求。 主要工艺指标: TiO2含量、 Ti3 +含量、铁钛比、F值、残渣含量等
钛白粉产品结构
Al2O3 或 ZrO2
TiO2核 核 TiO2核 核
(有机物处理 有机物处理) 有机物处理
(Silica) SiO2
钛白粉产品包覆物的功能
硫酸法钛白生产工艺
十一、漂白
经过一次水洗的偏钛酸,在一定的浓度下,加入定量的浓硫酸,使部分偏钛酸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氧 钛,然后加入铝粉,把硫酸氧钛溶于水中的四价钛还原成三价钛,保持漂白以后的料液中有一定量的三价钛, 把在水洗过程中又被氧化的铁离子还原为低价钛铁离子,使偏钛酸洗涤得更彻底。
漂白反应方程式: H2TiO3+H2SO4=TiOSO4+2H2O 2Fe(OH)3+3H2SO4=Fe2(SO4)3+6H2O 6TiOSO4+2Al+6H2SO4=3Ti2(SO4)3+Al2(SO4)3+6H2O Fe3++Ti3+→Fe2++Ti4+ 主要工艺参数和指标:Ti3 +含量、硫酸含量、漂白温度和时间、滤液中的含铁量等 十二、盐处理
硫酸法钛白生产工艺
十四、初品粉碎(干磨) 将烧结块进行破碎。通常使用雷蒙磨,现也有使用辊压磨。物料 在雷蒙机内,经过高速旋转的磨辊和磨环的撞击,迅速被粉碎,再经过 分级机的分级,粗料返回粉碎室,细料进入袋滤器,经星型下料器进入 螺旋送料器,送至粉料仓,锐钛产品或未包膜金红石型产品包装后即为 成品,包膜金红石产品还须再浆。 主要工艺参数和指标:平均粒径、TCS、SCX、亮度、白度、打 浆密度、粘度、PH值等 十五、砂磨(湿磨) 将分散均匀的TiO2浆料用泵送入砂磨机研磨分散,研磨分散至细 度合格后的浆液泵送至表面处理罐。 主要工艺参数和指标:平均粒径、进料量、磨机功率、PH值等
煅烧分解反应为: 煅烧分解反应为:
TiO 2 • xH 2 O • ySO3 TiO 2 + xH 2 O ↑ + ySO3 ↑ →
无定型的偏钛酸经煅烧后,即转变为具有颜料性能的二氧化钛粒子。 无定型的偏钛酸经煅烧后,即转变为具有颜料性能的二氧化钛粒子。煅烧也是硫酸法钛白 生产的关键工序,粒子的大小、规则性及晶格的完整都在此工序控制。 生产的关键工序,粒子的大小、规则性及晶格的完整都在此工序控制。 主要工艺参数和指标:煅烧温度、负压、R含量、TCS、SCX、堆密度等
沸 腾
TiOSO4+2H2O TiO(OH)2↓+H2SO4 我公司采用自生晶种常压水解。有的厂家采用外加晶种微压水解。都能生产质量优良的产 品。 主要工艺指标:水解率、TiO2含量、过滤时间、粒径等
钛液水解过程
硫酸氧钛一般是以-Ti-O-Ti-O-并带羟基并部分键合硫酸根的形成存 并带羟基并部分键合硫酸根的形成存 硫酸氧钛一般是以 可用TiO2/2(H2O)(SO4)3/3表示,即每个钛原子与 个成链 原子, 表示,即每个钛原子与2个成链 原子, 个成链O原子 在,可用 一个水分子和三个硫酸根的一个氧原子相连
偏钛酸在煅烧前需要加入不同类型的添加剂(如K、P、Zn、Al等),以使得在煅烧过程中,温度适当, 内部变化平稳,使成品的二氧化钛具有稳定的晶型,良好的色相、光泽,较好的着色力、遮盖力,较低的吸油 量和合适的晶粒大小、形状,以及在使用介质中良好的分散性。 主要工艺指标:盐处理剂加量
十三、煅烧
煅烧是把水合二氧化钛经过脱水、脱硫转变为锐钛型或金红石型二氧化钛粒子。高温下,将水合二氧化钛 中的游离水、结合水、三氧化硫等除去,然后在高温区进行晶型的整理和转化,形成二氧化钛的颗粒料。
硫酸法钛白生产工艺
十六、表面处理 在表面处理罐内,根据不同的产品牌号计量加入各种不同的无机表面处 理剂,控制一定的温度和浆液的PH值,在搅拌下进行无机表面处理。通过表面 处理在二氧化钛粒子表面上包上一层或多层无机水合氧化物,可以修复粒子缺陷, 遮蔽其表面上的光活化点,使二氧化钛不直接与分散剂中的有机物接触,防止有 机介质受二氧化钛因紫外光照射后释放出来的新生态氧的氧化而发生降解,提高 耐候性、化学稳定性、分散性和相容性。常用无机表面处理的包膜剂主要有:氧 化铝(Al2O3)、氧化硅(SiO2)、二氧化钛(TiO2)、氧化锆(ZrO2)等,不 常用的氧化锰、氧化铈、氧化钼、氧化铬、氧化锂等。表面处理通常采用中和的 方式沉淀水合氧化物。表面处理是钛白生产的关键工序,决定产品的应用性能。 反应方程式为: Al2(SO4)3 + 6 NaOH + (n-3)H2O → Al2O3·nH2O↓ + 3Na2SO4 2NaAlO2 + H2SO4 + (n-1)H2O → Al2O3·nH2O↓ + Na2SO4 Na2SiO3 + H2SO4 + (n-1)H2O → SiO2·nH2O↓ + Na2SO4 Zr(SO4)2 + 4NaOH + (n-2)H2O → ZrO2·nH2O↓+ 2Na2SO4 TiOSO4+ 2NaOH + (n-1)H2O →TiO2·nH2O ↓+Na2SO4 主要工艺参数和指标:包膜量、包膜浓度、温度、PH值、加料时间、熟化时 间、搅拌时间等
攀钢集团重庆钛业有限公司
CHONGQING TITANIUM INDUSTRY CO.LTD OF PANGANG GROUP
钛白产工艺
一、钛矿粉碎 将钛铁矿用雷蒙机或者风扫磨等粉碎成符合工艺要求的矿粉。 主要工艺参数和指标:筛余物 二、酸解和还原 用浓硫酸分解粉矿,制取可溶性的TiOSO4溶液。在酸解过程当中,矿粉中的各种杂质大 部分也被分解,生成相应的可溶性硫酸盐,并在浸取时与钛的可溶性盐一起进入溶液当中,形 成黑钛液。为了洗涤除铁,须用单质铁把钛液中的高价铁还原成亚铁,同时,为了避免亚铁的 再一次氧化,还必须用过量的金属铁把定量的四价钛还原成三价钛。 (1)酸解反应化学方程式: FeTiO3+3H2SO4→Ti(SO4)2+FeSO4+3H2O FeTiO3+2H2SO4→TiOSO4+FeSO4+2H2O 若将TiO2视为钛铁矿的一个单独成份,上式可写为: TiO2+2H2SO4→Ti(SO4)2+2H2O TiO2+H2SO4→TiOSO4 +H2O+24.41KJ 钛铁矿中的铁则按下列方程式进行反应: FeO+H2SO4→FeSO4+H2O+121.22KJ Fe2O3+3H2SO4→Fe2(SO4)3+2H2O+141.28KJ (2)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 Fe+H2SO4→2H++FeSO4 2Fe3++Fe0→3Fe2+ 2Ti4++Fe0→2Ti3 ++Fe2+ 主要工艺参数和指标:酸矿比、反应酸浓度、主反应温度、熟化时间和温度、还原温度、酸 解率、F值、铁钛比、TiO2含量、Ti3 +含量等
从完全澄清的钛液析出微细的结晶中心——晶核 晶核的成长与沉淀的形成 偏钛酸粒子凝聚沉淀与溶液组成改变
钛液热水解的沉淀过程
由含羟基的钛酰离子二聚体 通过有效碰撞形成 基本单元 →晶胚→晶核 由含羟基的钛酰离子二聚体 通过表面反应控制在晶核上 生长形成二氧化钛晶体 产生微晶通过表面晶界作用 形成一次聚集粒子 一次聚集粒子通过范德华力 和物理吸附等作用形成二次 聚集粒子
硫酸法钛白生产工艺
八、水解 钛液的水解是二氧化钛从液相(钛液)重新转变为固相的过程。钛液具有普通离子溶液的 性质,在PH值>0.5时便发生水解。更重要的是,钛液具有胶体溶液的性质。在游离酸很高的 情况下,使其维持沸腾状态也会发生水解反应,这是我们制取一定应用性能和制品性能的水合 二氧化钛的依据。通过控制加热的速度,使钛液按照需要的水解速度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我们 需要的水合二氧化钛粒子。水合二氧化钛的分子式可写作TiO2.H2O或H2TiO3、TiO(OH)2也 称氢氧化钛或偏钛酸,是水解后的产物。水合二氧化钛的制造是硫酸法钛白粉生产工艺的核心 部分,也是整个工艺控制最苛刻的地方之一。水解产物的质量好坏,不仅影响后工序的正常操 作,而且直接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如控制不好往往会造成无法补救的质量损失。在生产颜料 级钛白粉时,对水解的要求,首先是水解产物必须是具有一定粒子大小、粒子分布均匀、易于 过滤和洗涤的水合二氧化钛沉淀。 水解反应化学方程式: 水解反应化学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