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麻疹
荨麻疹的三种类型表现

荨麻疹的三种类型表现什么是荨麻疹?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主要表现为痒、红肿、丘疹和水肿等症状。
它可以是急性的,也可以是慢性的。
荨麻疹通常是身体对某种刺激物或过敏原的反应,导致血管扩张和组织水肿。
急性荨麻疹的表现急性荨麻疹是一种突然发作的皮肤病变,通常持续几天到几周。
它的主要症状包括:1.丘疹和水肿:皮肤上出现红色或淡红色的斑块或丘疹,可以是不规则的形状,大小不一。
这些丘疹通常伴有瘙痒,并可能有轻度的水肿。
2.痒感:急性荨麻疹的症状之一是强烈的痒感,它可以持续数小时到数天,并且会加重你的不适感。
3.快速扩散:荨麻疹的病变通常会快速扩散,新的丘疹会出现在原来的丘疹旁边,或者在其他部位。
这使得病情更加严重。
慢性荨麻疹的表现慢性荨麻疹是指症状持续超过6周的荨麻疹。
它可能会持续几个月甚至几年。
慢性荨麻疹的表现与急性荨麻疹相似,但有以下一些区别:1.肿块:慢性荨麻疹可能产生更大的红肿区域,这些区域比急性荨麻疹的丘疹要大。
2.疼痛:有些患者可能会感到轻微的疼痛或灼烧感。
3.慢性荨麻疹的症状更为持久,但也会间歇性地消失和复发。
特殊类型的荨麻疹除了急性和慢性荨麻疹,还有一些特殊类型的荨麻疹,它们的表现可能会有一些不同。
1.寒冷性荨麻疹:这是一种对寒冷刺激过敏的反应。
患者暴露在寒冷环境后,会出现刺激性瘙痒、红斑和丘疹。
症状通常在温暖环境下缓解。
2.物理性荨麻疹:这是一种对身体形态的物理刺激过敏的反应,比如摩擦、压力、挠痒等。
患者触发刺激后会在皮肤上出现红斑和水肿。
3.壳聚糖诱导的荨麻疹:壳聚糖是一种常用的荧光染料,它可以引发荨麻疹。
患者接触壳聚糖后,可能会出现瘙痒、红斑和水肿。
如何治疗荨麻疹?荨麻疹的治疗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避免过敏原:如果你知道触发你荨麻疹的过敏原,尽量避免接触。
2.使用抗组胺药物:抗组胺药物是治疗荨麻疹最常用的药物,它可以帮助缓解瘙痒和减轻丘疹的症状。
3.使用局部药物:对于局部较为严重的荨麻疹,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一些局部药物,如激素类药物。
荨麻疹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荨麻疹的症状及治疗方法荨麻疹(urticaria)是皮肤和黏膜中丘疹和水肿的一种常见病症。
它通常呈现为发痒、红肿的疹子,有时还会引起疼痛和刺痛感。
荨麻疹的症状可以是暂时性的,也可以是长期的,但大多数情况下是临时性的。
下面是关于荨麻疹的症状和治疗方法的详细解释。
症状:1. 发育快速:荨麻疹病人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痒、红肿的疹子。
这些疹子往往在几分钟内就会发展起来,通常在几个小时内消失。
它们可能是单个的,也可能是集群的。
2. 疑难杂症:一些人可能会出现反复发作的荨麻疹,每次发作可能会持续数天甚至几个月。
这种情况下,疹子可能会消失,但新的疹子会在其他部位再次出现。
这种类型的荨麻疹被称为慢性荨麻疹。
3. 伴随症状:荨麻疹的患者有时也会出现其他伴随症状,如头痛、疲劳、嗜睡、食欲减退等。
治疗方法:1. 避免致敏物质:在急性荨麻疹的情况下,首要的治疗方法是确定导致过敏反应的原因,并尽可能避免接触到这些物质。
常见的过敏原包括食物、药物、气象因素、昆虫叮咬等。
2. 抗组胺药物:抗组胺药物是控制荨麻疹症状的主要药物。
它们能够减轻瘙痒和皮肤疹子,并帮助缓解症状。
常见的抗组胺药物包括非处方药如氯雷他定、扑尔敏等,也有处方药如西替利嗪(cetirizine)、苯海拉明(pheniramine)等。
3. 局部药物:对于局部皮肤症状严重的患者,可以使用局部激素药膏来减轻瘙痒和疼痛。
这些药膏包括氢化可的松(hydrocortisone)和盐酸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等。
4. 免疫治疗:对于慢性荨麻疹的患者,免疫治疗可能是一个选择。
这种治疗方法包括口服或注射一些特定的免疫调节药物。
免疫治疗的目标是调节身体对过敏原的免疫反应,从而减轻症状。
5. 生活方式调整:荨麻疹的患者应该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习惯。
应该避免食用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食物,如海鲜、花生等。
此外,保持皮肤清洁,穿着宽松舒适的衣物也有助于缓解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荨麻疹的治疗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不同的人可能对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反应。
荨麻疹名词解释

荨麻疹名词解释荨麻疹,又称荨麻、风团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
下面是荨麻疹相关名词的解释:1. 荨麻疹(Urticaria):荨麻疹是皮肤及黏膜丘疹、水肿、瘙痒的一种过敏反应性疾病,主要症状为呈现红色、水疱样的皮肤丘疹,可伴有瘙痒。
它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急性荨麻疹通常在几天内消退,而慢性荨麻疹可能持续数月或更长时间。
2. 过敏原(Allergen):指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如食物、药物、昆虫叮咬、空气污染物等。
过敏原与个体的免疫系统有关,对于一些人来说,接触过敏原会导致荨麻疹这样的过敏反应。
3. 细胞因子(Cytokine):细胞因子是细胞间通信的蛋白质分子,它们通过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传递信息。
在荨麻疹发生时,细胞因子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免疫细胞的激活释放,引起血管扩张、外周组织水肿等症状。
4. 血浆组胺(Plasma histamine):组胺是一种生物胺,是荨麻疹患者体内的重要炎症介质,参与导致荨麻疹的病理过程。
被过敏原激活的免疫细胞会释放大量的组胺,进而导致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皮肤红、肿、痒等症状。
5. 补体(Complement):补体是血浆中一组蛋白质的总称,它们参与免疫反应的调节。
在荨麻疹发生时,一些免疫细胞会激活补体系统,释放补体蛋白,引起一系列炎症反应,导致皮肤丘疹的形成和瘙痒等症状。
6. IgE(Immunoglobulin E):IgE是一种免疫球蛋白,与过敏反应密切相关。
在过敏体质的人体内,IgE的产生可能会过度激活,导致对于原本不会引发免疫反应的物质(比如花粉,食物等)产生免疫反应,进而引起荨麻疹等过敏症状。
7. 自发性荨麻疹(Chronic spontaneous urticaria, CSU):自发性荨麻疹是指没有明显诱因,自主发生和自持续六周或以上的荨麻疹,患者的免疫系统似乎对于正常物质产生了异常的免疫反应。
自发性荨麻疹症状严重时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需寻求医疗干预。
荨麻疹的PPT

皮疹广泛且痒著者,可同时给予氯苯那敏10mg或苯拉海明20mg,即刻或每日1 次肌内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ml,即刻或每日1次静脉注射,或50%葡萄糖液 20~40ml内加维生素C0.5g,即刻静脉注射。
○ 此外还有压力荨麻疹、热性荨麻疹、震颤性荨麻疹等。
荨麻疹的诊断
根据发生及消退迅速的风团,消退后不留痕迹的特点, 本病不难诊断。但是确定病因很难,主要通过询问病 史、生活史及生活环境等。
荨麻疹的鉴别 诊断
丘疹性荨麻疹、荨麻疹性血管 炎,伴有急腹症及胃肠炎等继 续进行鉴别;伴高热和中毒症 状者,应考虑合并严重高感染 。
荨麻疹
目录
CONTENTS
01. 定义 02. 病因 03. 发病机制 04. 临床表现 05. 治疗原则
荨麻疹的定义
荨麻疹(Urticaria)是一种常见的 皮肤病。系多种不同原因所致的一 种皮肤粘膜血管反应性疾病。表现 为时隐时现的、边缘清楚的、红色 或白色的瘙痒性风团,中医称“瘾 疹”,俗称“风疹块”
引起肥大细பைடு நூலகம்等炎症细胞活化的机制可分为免疫性和非免疫性。
急性荨麻疹 的临床表现
Click to add a subtitle
急性荨麻疹的临床表现:急性荨麻疹多急性起病,常 突然自觉皮肤瘙痒,很快于瘙痒部位出现大小不等的 红色风团,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可孤立分布或 扩大融合片,皮肤表面凹凸不平,呈橘皮样外观,有 时风团可呈白色。数分钟至数小时内水肿减轻,风团 变为红斑并逐渐消失,不留痕迹,皮损持续时间不超 过24小时,但新团可此起披伏,不断发作。病情严重 者可伴有心慌,烦躁甚至血压降低等过敏性休克症状 ,胃肠黏膜受累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 ,累及喉头、支气管时可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感 染引起者可出现寒战、高热、脉速等全身中毒症状。
荨麻疹

A+医学百科 >> 荨麻疹荨麻疹(Urticaria)俗称风团、风疹团、风疙瘩、风疹块(与风疹名称相似,但却非同一疾病)。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
由各种因素致使皮肤粘膜血管发生暂时性炎性充血与大量液体渗出。
造成局部水肿性的损害。
其迅速发生与消退、有剧痒。
可有发烧、腹痛、腹泻或其他全身症状。
可分为急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与丘疹状荨麻疹等。
基本信息荨麻疹系多种不同原因所致的一种常见皮肤、粘膜血管反应性疾病,临床荨麻疹临床图片上以皮肤、粘膜的局限性、暂时性、瘙痒性潮红斑和风团为特征。
其发病机理可以是免疫性(最常见的是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和非免疫性的。
荨麻疹常见的病因有:(1)食物及添加剂;(2)药物;(3)感染;(4)动物、植物及吸入物;(5)物理因素;(6)内脏疾病;(7)精神因素;(8)遗传因素。
按病因分类有许多特殊类型。
1.皮疹为风团、潮红斑,大小不等,形状各异。
常突然发生,成批出现,数小时后又迅速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迹。
但可反复发作;2.自觉瘙痒,可伴有腹痛、恶心、呕吐和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少数有发热、关节肿胀、低血压、休克、喉头水肿窒息症状等;3.病程长短不一,急性荨麻疹病程在1个月以内;超过1个月为慢性;4.皮肤划痕试验部分病例呈阳性反应;5.临床的特殊类型: (1)蛋白湅荨麻疹是蛋白湅直接通过肠粘膜吸收所致的抗原-抗体反应; (2)寒冷性荨麻疹又可分为家族性寒冷性荨麻疹和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是由寒冷所致的物理性荨麻疹; (3)热性荨麻疹又可分为获得性和遗传性两种,接触热水后在接触部位出现风团; (4)胆碱能性荨麻疹,在热、精神紧张和运动后诱发,多见于躯干和四肢近端,皮疹为1-2mm大小的风团,周围有红晕; (5)日光性荨麻疹,女性发病较多,暴露日光后发病,皮疹局限于暴露部位; (6)压迫性荨麻疹,在较重和较久压迫4-6小时后发病,受压部位出现弥漫性、水肿性、疼痛性斑块; (7)水源性荨麻疹,在接触水和汗水后于毛孔周围引起细小剧痒风团; (8)血清病性荨麻疹,其病因为接触异体血清、疫苗、药物等,引起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反应,临床表现为发热、皮疹、关节炎和淋巴结病; (9)自身免疫性黄体酮性荨麻疹,发生于月经前期和中期,是由黄体酮所致。
荨麻疹出疹顺序

荨麻疹出疹顺序文章目录*一、荨麻疹出疹顺序1. 荨麻疹发在发热后出疹2. 荨麻疹前驱期为4天3. 荨麻疹在第4天开始发疹4. 荨麻疹在出疹后5到7天后渐渐恢复*二、荨麻疹的病因*三、荨麻疹的有效治疗方法荨麻疹出疹顺序1、荨麻疹发在发热后出疹出疹期多在发热后3-4天出现皮疹。
体温可突然升高至40~40.5℃,皮疹为稀疏不规则的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出疹顺序也有特点:始见于耳后、颈部、沿着发际边缘,24小时内向下发展,遍及面部、躯干及上肢,第3天皮疹累及下肢及足部。
病情严重者皮疹常融合,皮肤水肿,面部水肿变形。
大部分皮疹压之褪色,但亦有出现淤点者。
全身有淋巴结肿大和脾肿大,并持续几周,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可引起腹痛、腹泻和呕吐。
阑尾黏膜的麻疹病理改变可引起阑尾炎症状。
疾病极期特别是高热时常有谵妄、激惹及嗜睡状态,多为一过性,热退后消失,与以后中枢神经系统合并症无关。
此期肺部有湿性罗音,X 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多。
2、荨麻疹前驱期为4天前驱期,一般为4天,表现为高热、咳嗽、流脓性鼻涕、眼结膜充血、畏光,还可出现呕吐、腹泻。
起病2~3天后,在第臼齿相对的颊粘膜上出现蓝白色或紫色小点,周围有红晕,为麻疹早期的特征性表现。
初起2~3个,后逐渐增多,到全身发疹期可蔓延到整个颊粘膜及唇内侧,且可互相融合,在发疹后第2天开始消退。
3、荨麻疹在第4天开始发疹发疹期,于病后第4天开始发疹,先出现于耳后、发际、面部,而后迅速蔓延到颈部、上肢、躯干及下肢,2~5天内出全。
皮疹为一种玫瑰色斑丘疹,压之褪色,疹间皮肤正常,疹多时可相互融合,出疹时全身症状加重,体温可高达40℃以上,颈淋巴结、肝、脾均可肿大。
4、荨麻疹在出疹后5到7天后渐渐恢复恢复期,出疹5~7天后,热度下降,全身症状减轻,皮疹按出疹顺序逐渐消退,疹退处遗留棕褐色色素沉着斑伴细小糠状脱屑,整个病程约2周。
荨麻疹,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症状表现,所以应该要积极治疗。
荨麻疹分类及治疗方法

荨麻疹分类及治疗方法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常见的分类有以下几种:
1.急性荨麻疹:疱疹出现在几小时至几周之内,持续时间一般在6周以内。
2.慢性荨麻疹:疱疹持续六周以上。
3.体位性荨麻疹:疱疹在某个特定部位如压力部位出现,常见于带状疱疹或紫癜。
4.寒冷性荨麻疹:寒冷或寒冷刺激后出现荨麻疹。
荨麻疹的治疗方法包括:
1.避免过敏源:对已知的过敏原避免接触或避免过度暴露。
2.非特异性抗过敏药物:包括口服或外用的抗组胺药、类固醇药物等,能够缓解症状。
3.免疫调节剂:包括口服或注射的免疫调节药物,如环孢素、甲氨蝶呤、免疫球蛋白等,适用于严重和难治性荨麻疹。
4.光疗:照射特殊波长的紫外线可缓解症状。
总的来说,荨麻疹的治疗方法需根据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进行个体化治疗。
如果出现荨麻疹症状,最好及时到医院就诊,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荨麻疹ppt课件

避免情绪压力和焦虑 ,保持心情愉悦和放 松。
避免冷热刺激和物理 摩擦,如剧烈运动、 皮肤摩擦等。
增强免疫力
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作息, 有助于调节免疫系统。
保持适当的运动和锻炼,增强身 体素质和免疫力。
饮食均衡,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和 矿物质,有助于维护免疫系统的
健康。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保持皮肤清洁和干燥,避免皮 肤感染和炎症。
其他治疗方法
中医中药
中医认为荨麻疹属于“风疹”范畴,治疗多采用祛风、清热、祛湿等方法。中 药治疗荨麻疹需要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
局部外用药物
对于局部瘙痒严重的患者,可以使用一些外用药物,如炉甘石洗剂、地奈德乳 膏等,以缓解症状。
03 荨麻疹的预防
避免诱发因素
避免接触和食用致敏 食物和物品,如海鲜 、花粉、尘螨等。
荨麻疹根据发病原因和症状表现的不 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急性荨麻 疹、慢性荨麻疹、血管性荨麻疹等。
诊断
医生通常根据患者的症状和过敏史来 诊断荨麻疹,有时还需要进行皮肤活 检以确定诊断。
02 荨麻疹的治疗
药物治疗
抗组胺药
这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组胺受体 的活性,从而减轻过敏症状。常 用的抗组胺药包括氯雷他定、扑
05 总结与展望
对荨麻疹的认识与体会
01
02
03
荨麻疹定义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 过敏反应,通常表现为瘙 痒、红肿和风团。
荨麻疹原因
荨麻疹可以由多种原因引 起,包括食物过敏、药物 反应、感染和免疫系统异 常等。
荨麻疹症状
荨麻疹的症状包括瘙痒、 红肿、风团、灼热感和肿 胀等。
对荨麻疹治疗的展望
药物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荨麻疹辩证施治总结】1 病因病机:张挹芳认为本病的发生,由内外病因相应而致。
外由风寒湿热,内因“夙根”或肺脾肾虚,其中尤以肺脾失调为主。
王卫等认为人之皮毛乃营卫荣养、护卫之处。
若因阳气虚弱,卫外不固,营卫不和,而致气血不运,肌无所养,则易发病。
2辨证论治:张志礼认为,本病初发多属实证,久病则多为虚证,而风邪是本病的主要外因。
因此,治疗勿忘祛风。
他将本病分为以下四型:(1)风热型,多见于急性荨麻疹。
辨证为风热袭表,肺卫失宣,治以辛凉透表,宣肺清热,方以“荆防方”加减。
(2)风寒型,多见于寒冷性荨麻疹。
辨证为风寒束表,肺卫失宣,治以辛温解表,宣肺散寒,方以“麻黄方”加减。
(3)阴血不足,血虚受风型,多见于慢性荨麻疹。
辨证为阴血不足,风邪束表,治以滋阴养血,疏散风邪,方以当归饮子加减;(4)脾肺两虚,风寒束表型,多见于慢性荨麻疹。
辨证为脾肺两虚,卫气不固,治以健脾益肺,益气固表,方以玉屏风散合多皮饮加减。
骆文郁等认为,荨麻疹的病机为营卫失和,治法宜调和营卫,应以桂枝汤作为基本处方治疗,并适当配伍疏风药,除湿药,仿桂枝汤的变化以适应荨麻疹的复杂变化。
周有川治疗自始至终抓住一个“血”字,认为本病多属虚证。
(1)血虚受风,治宜养血疏风,方选四物汤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
(2)血热受风,治宜疏风凉血,清热解毒,处方:浮萍、防风、荆芥、蝉蜕各9g,生地黄、赤芍各18g,牡丹皮12g,紫金皮、刺蒺藜各30g,金银花、连翘各15g。
(3)表虚营卫不和,治宜益气固表,调和营卫,方选玉屏风散加减。
(4)中虚兼风寒,治宜温中散寒,升阳解毒,方选小建中汤合升麻葛根汤加减。
张作舟根据临床特点,将慢性荨麻疹分四型治疗。
(1)表虚不固、营卫失和,治宜固卫和营,佐以酸敛,方用固卫御风汤(黄芪、白术、防风、党参、桂枝、白芍、乌梅、五味子、白鲜皮、秦艽、白芥子、甘草)。
(2)血虚气弱,风从内生,治宜养血熄风,方用养血熄风汤(当归、黄芪、何首乌、白芍、五味子、乌梢蛇、全蝎、白鲜皮、羌活)治疗。
(3)阴虚内热,治宜滋阴清热、潜阳熄风,方用养阴宁荨汤(生地黄、白芍、女贞子、黄芪、五味子、地骨皮、牡丹皮、生牡蛎、珍珠母、白鲜皮、秦艽)治疗。
(4)肠胃湿热,治宜清热理脾,宣化湿浊,方用平胃散加味治疗。
陈汉章将本病分为7型治疗。
(1)风邪袭表,治宜疏风散寒,解表透疹。
方选荆防败毒散加减(羌活、柴胡、前胡、枳壳、茯苓、荆芥、防风、桔梗、川芎、刺蒺藜)。
(2)邪侵肺卫,治宜清热宣肺,解表透疹。
方用麻杏石甘汤加减(麻黄、苦杏仁、石膏、甘草、浙贝母、蝉蜕)。
(3)邪陷少阳,治宜开达膜原,辟秽化浊。
方选达原饮加减(槟榔、厚朴、草豆蔻、知母、白芍、黄芩、甘草、柴胡、荆芥、防风)。
(4)邪入阳明:①升降散证,治宜透郁泻热、升清降浊,方用升降散加减(白僵蚕、姜黄、大黄、蝉蜕、火炭母、凤尾草、茵陈蒿)。
②葛根芩连汤证,治宜解表清热,透疹止痒,方选葛根芩连汤加减(葛根、黄芩、黄连、甘草、刺蒺藜、防风、珍珠草)。
(5)肾阴亏损,治宜滋补肝肾,祛风止痒,方用六味地黄丸加减(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牡丹皮、刺蒺藜、防风)。
(6)血虚风燥,治宜养血祛风,方选当归饮子加减(熟地黄、当归、赤芍、川芎、刺蒺藜、黄芪、何首乌、荆芥、防风、甘草、蝉蜕)。
(7)情志内伤,治宜疏肝理气,方选逍遥散加减(当归、茯苓、白芍、白术、柴胡、甘草、刺蒺藜、防风)。
龚国梁根据荨麻疹的临床特征辨证分型如下:(1)风热型,治宜祛风清热,方用消风散加减。
(2)风寒型,治宜祛风散寒,方用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减。
(3)肠胃型,治宜祛风解表、通腑泄热。
处方:荆芥、防风、制大黄、苍术、苦参、生甘草各9g,茵陈蒿15g,生山栀子6g。
(4)血虚型,治宜养血祛风,方用四物汤加味。
吴干银认为急性荨麻疹治在肺,肠胃型荨麻疹调肝脾,慢性荨麻疹治肾为主。
(1)急性荨麻疹,属风寒束肺者,可用解表化饮汤加减;属风热犯肺者,用银翘散加减。
(2)肠胃型荨麻疹,治以疏肝解郁调脾法,方用逍遥散加味。
(3)慢性荨麻疹,偏肾阳虚者用肾气丸加减;偏肾阴虚者用大补阴丸加减。
李元文从肝脾论治慢性荨麻疹,将慢性荨麻疹分为3型:(1)肝郁脾虚型,治以疏肝健脾搜风,用自拟治荨I号方(柴胡、郁金、白术各lOg,茯苓皮20g,大枣3~5枚,全蝎6g,丝瓜络lOg)。
(2)肝阴不足型,治以柔肝养阴熄风,方用自拟治荨Ⅱ号方(银柴胡、白芍、乌梅、五味子、当归、钩藤、白僵蚕各lOg,蝉蜕6g)。
(3)脾虚湿阻型,治以健脾除湿祛风,用自拟治荨Ⅲ号方(黄芪、白术、茯苓、猪苓、泽泻、六一散(包)、浮萍、防风各lOg,自鲜皮30g)。
3专病专方治疗王联庆应用荆防四物汤(荆芥、防风、当归、川芎、牡丹皮、栀子、浮萍各lOg,生地黄、赤芍、地肤子、白鲜皮、何首乌、胡麻仁各15g)治疗风热型荨麻疹60例,总有效率98.3%。
朱庄庄L12J等用活血祛风汤(桃仁、红花、党参、白鲜皮各lOg,生地黄20g,川芎、赤芍、当归、土茯苓各15g,地龙、生甘草各9g)治疗慢性荨麻疹60例,痊愈率80.O%,总有效率98.7%。
刘和平应用扶正祛风汤(黄芪15~30g,防风lO~15g,白术10~12g,熟地黄15g,当归12g,荆芥lOg,蝉蜕6~lOg,桂枝lOg,黄芩12g,白芍、川芎、甘草各lOg)治疗荨麻疹265例,其中风寒型78例,有效率96.1%;风热型8l例,有效率96.2%;血虚型106例,有效率91.5%,总有效率94.6%。
李元文等用加味过敏煎(柴胡、白术、防风、乌梅、苦参、丝瓜络、五味子、当归、赤芍各lOg,茯苓20g,白鲜皮30g,甘草5g)治疗人工性荨麻疹32例,总有效率93.75%。
魏武杰应用自拟养血祛风汤(当归、麦门冬、自鲜皮各15g,川芎6g,赤芍、生地黄、荆芥、防风、玄参、夜交藤各lOg,土茯苓20g)治疗慢性荨麻疹93例,总有效率92.7%。
蒋卫健应用自拟加昧过敏汤(苦参、土茯苓、刺蒺藜、紫草、徐长卿各15g,防风、蝉蜕各lOg)治疗慢性荨麻疹15l例,总有效率91.39%。
4中医外治法佘俊卿用中药熏蒸法治疗慢性荨麻疹86例,治愈43例,显效35例,有效8例,方药为:苦参、白鲜皮、当归、牡丹皮、地肤子、蝉蜕、防风、蛇床子、乌梢蛇、土茯苓、紫草、丹参、红花各30g。
朱越洋等用消疹散敷贴穴位治疗急性荨麻疹52例,总有效率100%。
具体方法如下:①药物组成:蝉蜕、细辛、防风等量,研成细末,加入适量冰片。
②用法:取消疹散O.2~O.4g置于麝香虎骨膏中,外贴曲池、大椎、悬钟、治疗慢性荨麻疹60例,总有效率100%。
董献华采用复方丹参液20ml,日1次静点及西米替丁0.2g日3次口服,治疗慢性荨麻疹60例,总有效率93.34%。
谷欣采用克敏5mg、甲氰咪胍O.4g、维生素C2.Og,日3次口服,必要时口服或静点激素。
配合中药:石膏30g,牡丹皮、黄芩各15g,青蒿20g,赤芍15g,紫草12g,黄连5g,蒲公英、金银花、大青叶、夏枯草各30g,茵陈蒿24g口服,治疗急性荨麻疹50例,总有效率98%。
7 结语:综上所述,近年对荨麻疹的治疗方法研究较多,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有了新的进展,但不少报告停留于一般疗效分析,但对原因的探讨,药理作用的研究并不多见慢性荨麻疹中药方剂中药方剂(一)【辨证】脾失健运,复感风邪,郁于肌肤。
【治法】健脾除湿,疏风和血。
【方名】多皮饮。
【组成】地骨皮9克,五加皮9克,丹皮9克,大腹皮9克,木槿皮9克,桑白皮15克,白藓皮15克,赤茯苓15克,冬瓜皮15克,扁豆皮15克,干姜皮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赵炳南方。
中药方剂(二)【辨证】气血不足,卫外失固,腠理不密,玄府失固,风邪内侵,肌肤失养。
【治法】辛开腠理,和血止痒。
【方名】麻黄方。
【组成】麻黄3克,干姜皮3克,浮萍3克,杏仁4.5克,白藓皮15克,丹参15克,陈皮9克,丹皮9克,僵蚕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赵炳南方。
中药方剂(三)【辨证】脾虚兼风。
【治法】健脾利湿,祛风止痒。
【方名】荨麻疹汤。
【组成】苍术5克,白术30克,茯苓15克,荆芥15克,丹皮15克,防风9克,白蒺藜12克,僵虫10克,川芎9克,丹参15克,黄芩10克,龙骨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屈舒信方。
中药方剂(四)【辨证】阴血不足,风淫湿遏,邪伏血分,每遇不正之气诱发。
【治法】养阴益血,以清理血分为主,佐以疏风利湿。
【方名】加减当归饮。
【组成】当归9克,白芍9克,生地15克,何首乌30克,川芎6克,白芨9克,地龙9克,路路通15克,地肤子12克,乌药6克,荆芥6克,防风6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俞长荣方。
中药方剂(五)【辨证】沐浴当风,邪客经络,气血阻痹,而致风疹缠绵。
【治法】疏风清热,活血通经。
【方名】麻黄连翘小豆汤合胡煎方。
【组成】麻黄3克,连翘9克,赤小豆12克,胡麻仁30克,何首乌9克,苦参6克,石菖蒲6克,甘草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次,日服2次。
【出处】何任方<荨麻疹>胆碱能性荨麻疹(遇热型)胆碱能性荨麻疹,属于遇热后出现荨麻疹的症状。
属于人们常说的风疹块的一种。
当运动出汗,室内闷热,洗热水澡,环境受热,周围温度升高,吃热食物或饮料,精神兴奋时体温略增等各类遇热情况后、受热、精神紧张、摄入热的食物或饮料,或在运动后,体温略增,增热的血流刺激大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胆碱能性神经并释放乙酰胆碱,正是因为机体对乙酰胆碱这种化学物质过敏,我们将过敏引起的症状称之为胆碱能性荨麻疹。
[1]胆碱能性荨麻疹的症状特征①明显感到有针刺、剧痒感。
②一般在遇热(热饮、热水浴)、情绪激动和运动后出现。
当停止运动或平静以后,症状即可消退,严重的话,症状完全消退可能要经过数月或数年不等。
③常在躯干和肢体近端皮肤(腋、掌跖除外)出现红色的、2毫米左右的风团,这种风团速来速去不留痕迹。
严重者可能伴有消化道症状,如腹痛、腹泻等。
多发生于青年期,在遇热(热饮、热水浴)、情绪激动和运动后出现。
皮疹的特点为1~3毫米大小的小风团,周围有红晕,多在躯干及四肢近端,倦瘙痒。
有些患者伴有消化道症状,如腹痛、腹泻等。
二两蚕沙煎水,试试寻麻疹的中医治疗法:以除湿止痒为基本治疗原则。
寻麻疹的中医治疗方剂:除湿止痒散(自拟方)。
基本药物组成:苍术10g,白术9g,茯苓12g,猪苓9g,泽泻15g,车前子12g(包煎),黄柏6g,白鲜皮30g,地肤子15g,苦参6g,防风6g,徐长卿15g,甘草6g,根据临床症状,随症加减,儿童剂量酌减。
寻麻疹的中医治疗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饭前半小时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