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教你九种荨麻疹的根治方法
荨麻疹断根的土方法

荨麻疹断根的土方法荨麻疹,又称风团、风疹、风疙瘩,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其特点是皮肤瘙痒、红肿、突起的丘疹和斑丘疹,可伴有烧灼感或刺痛感。
荨麻疹的发病原因复杂,包括过敏、感染、药物反应、食物因素等。
在中医理论中,荨麻疹被认为是由于体内风热、湿热、湿毒等引起的皮肤病变。
针对荨麻疹,现代医学通常采用抗组胺药物、激素类药物等进行治疗。
然而,这些药物治疗荨麻疹的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长期使用更可能对身体造成损害。
因此,很多患者希望能够寻求一些自然、安全、有效的方法来治疗荨麻疹,尤其是一些慢性反复发作的荨麻疹患者,更加迫切地需要一种可持续、无副作用的方法来治疗。
土法治疗荨麻疹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通过外用一些天然的土材料来治疗荨麻疹,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无害的优点。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土法治疗荨麻疹的方法,希望对患有荨麻疹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首先,土法治疗荨麻疹的方法之一是使用土豆。
土豆是一种常见的食物,它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痒的功效。
将土豆洗净去皮,切成薄片,然后敷在患处,每天多次更换,可以缓解荨麻疹的症状。
此外,也可以将土豆切成小块,榨汁后涂抹在患处,同样具有一定的疗效。
其次,黄土是土法治疗荨麻疹的另一种常用材料。
黄土具有吸湿、消肿、止痒的作用,可以有效缓解荨麻疹的症状。
将黄土加水搅拌成糊状,然后涂抹在患处,干后再涂一层,每天坚持使用,可以取得一定的疗效。
另外,土法治疗荨麻疹的方法还包括使用蜂蜜。
蜂蜜具有滋润肌肤、抗菌消炎的作用,可以帮助缓解荨麻疹的症状。
将适量的蜂蜜涂抹在患处,轻轻按摩后静置一段时间,可以缓解痒痛感。
需要提醒的是,虽然土法治疗荨麻疹的方法相对安全,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使用。
在使用土法治疗荨麻疹之前,建议患者先咨询医生的意见,了解自己的体质和病情是否适合采用这些方法。
同时,患者在使用土法治疗荨麻疹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习惯,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皮肤清洁,避免过度疲劳等。
荨麻疹中医外治经验方

荨麻疹中医外治经验方
荨麻疹俗称风团、风疹团、风疙瘩、风疹块(与风疹名称相似,但却非同一疾病)。
研究所中医表示: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春季亦可高发。
中医指出:荨麻疹属中医的“瘾疹、风疹块”等范畴,俗称起“狗风疙瘩”。
荨麻疹中医外治经验方七则介绍如下:
1.地肤子20克,水煎两次混合,热洗患处,一日两次。
2.苍术30克,苍耳子30克,水煎两次混合,趁热洗患处,洗后注意别着凉。
3.艾叶100克,水煎两次混合,趁热洗患处,一日两次。
4.鲜青蒿100克,捣烂,取药液擦患处。
5.新鲜芝麻梗300克,水煎汤洗患处。
6.防风10克,荆芥10克,薄荷10克,苏叶10克,煎汤外洗患处。
7.火罐疗法:取大口径火罐一只,在神厥穴拔之,一分钟取之,待一分钟再拔之,待一分钟再取之。
如此反复5次,一日1~2次。
中医提醒:以上方药在使用时必须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以防治疗不对症延误治疗。
中医药治疗荨麻疹

中医药治疗荨麻疹【1 】中医辨证论治:(1)风热型,多见于急性荨麻疹.辨证为风热袭表,肺卫掉宣,治以辛凉透表,宣肺清热,方以“荆防方”加减.荆防方【药物构成】荆芥穗2钱,防风2钱,僵蚕2钱,金银花4钱,牛蒡子3钱,丹皮3钱,紫背浮萍2钱,干地黄3钱,薄荷1钱半,黄芩3钱,蝉蜕1钱半,生甘草2钱【方子功能】疏风解表,清热止痒.(2)风寒型,多见于严寒性荨麻疹.辨证为风寒束表,肺卫掉宣,治以辛温解表,宣肺散寒,方以“麻黄方”加减.麻黄方【处方】麻黄3克,干姜皮3克,浮萍3克,杏仁4.5克,白藓皮15克,丹参15克,陈皮9克,丹皮9克,僵蚕9克【功能主治】辛开腠理,和血止痒.主气血缺少,卫外掉固,腠理不密,玄府掉固,风邪内侵,肌肤掉养.(3)贫血受风型,多见于慢性荨麻疹.辨证为阴血缺少,风邪束表,治以滋阴养血,分散风邪,方以当归饮子加减;(4)脾肺两虚,风寒束表型,多见于慢性荨麻疹.辨证为脾肺两虚,卫气不固,治以健脾益肺,益气固表,方以玉屏风散合多皮饮加减.中药药方:慢性荨麻疹中药方子中药方子(一)【辨证】脾掉健运,复感风邪,郁于肌肤.【治法】健脾除湿,疏风和血.【方名】多皮饮.【构成】地骨皮9克,五加皮9克,丹皮9克,大腹皮9克,木槿皮9克,桑白皮15克,白藓皮15克,赤茯苓15克,冬瓜皮15克,扁豆皮15克,干姜皮6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出处】赵炳南边.中药方子(二)【辨证】气血缺少,卫外掉固,腠理不密,玄府掉固,风邪内侵,肌肤掉养.【治法】辛开腠理,和血止痒.【方名】麻黄方.【构成】麻黄3克,干姜皮3克,浮萍3克,杏仁4.5克,白藓皮15克,丹参15克,陈皮9克,丹皮9克,僵蚕9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出处】赵炳南边.中药方子(三)【辨证】脾虚兼风.【治法】健脾利湿,祛风静痒.【方名】荨麻疹汤.【构成】苍术5克,白术30克,茯苓15克,荆芥15克,丹皮15克,防风9克,白蒺藜12克,僵虫10克,川芎9克,丹参15克,黄芩10克,龙骨15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出处】屈舒信方.中药方子(四)【辨证】阴血缺少,风淫湿遏,邪伏血分,每遇不正之气诱发.【治法】养阴益血,以清算血分为主,佐以疏风利湿.【方名】加减当归饮.【构成】当归9克,白芍9克,生地15克,何首乌30克,川芎6克,白芨9克,地龙9克,路路通15克,地肤子12克,乌药6克,荆芥6克,防风6克,甘草5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出处】俞长荣方.中药方子(五)【辨证】洗澡当风,邪客经络,气血阻痹,而致风疹绸缪.【治法】疏风清热,活血通经.【方名】麻黄连翘小豆汤合胡煎方.【构成】麻黄3克,连翘9克,赤小豆12克,胡麻仁30克,何首乌9克,苦参6克,石菖蒲6克,甘草4.5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次,日服2次.【出处】何任方<荨麻疹>别的中医疗法:1.活血祛风法实用病人舌质暗紫,有瘀斑及血瘀症状,其实不轻易分辩风寒及风热症状者,可用血府逐瘀汤加荆芥.防风各10克.依据辨证不合又可分为:(1)活血辛凉透表法:适于有风热症状者.方药:血府逐瘀汤加辛凉解表药,经常应用:浮萍30克,地肤子30克;升麻6克.葛根15克;浮萍30克.地肤子30克.升麻6克.葛根15克.(2)活血辛湿透表法:适于有风寒症状者.可用永安止痒汤.(3)活血湿阳法:并用于湿寒型及大多半皮肤划痕症.可用血府逐瘀汤加:附子10克,桂皮或肉桂10克;血府逐瘀汤加金匮肾气丸,每日两丸.(4)活血健脾法:适于有脾虚腹泻者.可用血府逐瘀汤加参苓白术散.(5)活血固表法:实用于易汗出,汗后产生风团,相当于部分胆碱型荨麻疹.可用血府逐瘀汤加玉屏风散.2.清热疏风法用凉血消风汤.3.凉血祛风法用凉血消风汤.4.祛风通络法实用于兼有风湿症状者,用独活寄生汤.5.健脾理湿法实用于舌苔白腻,胸脘满闷,或有溏泻者.可用加减胃苓汤.6.散寒化饮法兼有慢性气管炎者.可用加减小青龙汤.7.其他治法个体是病人依据不合辩证,采取不合方药,且体有五味消毒饮.麻桂参半汤.湿热方.消风散及寒湿方等.8.针灸等疗法针刺风府,大椎,曲池.足三里.血海与三阴交等依据辨证取穴与不合补泻法治疗.艾灸疗法,耳针疗法,划耳疗法等也有必定后果.。
荨麻疹的中药外治法

荨麻疹的中药外治法
荨麻疹
荨麻疹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皮肤、粘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强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
临床表现为大小不等风团样损害,常骤然发生,瘙痒剧烈,迅速消退,不留痕迹。
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于“瘾疹”范畴,多由风邪外袭,营卫不和,或脾胃湿热,郁于皮毛所致。
(1)风热外袭型
症见皮肤风团色红,此起彼落,搔痒剧烈,遇热或汗出易发,遇冷则减等。
方1
【组成】新鲜芝麻杆100克。
【用法】将芝麻杆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洗擦患处,1日3—4次,3日为1疗程。
方2
【组成】豨签草60克,地肤子15克,白矾9克。
【用法】将豨签草、地肤子、白矾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趁热熏洗患处,1日3—4次,3日为1疗程。
(2)脾胃湿热型
症见皮肤风团鲜红,状如云片,搔痒不已,伴有身重纳呆,脘腹胀痛,大便秘结或泄泻等。
方1
【组成】新鲜青蒿叶60克。
【用法】将青蒿叶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趁热熏洗患处,1日3—4次,3日为1疗程。
方2
【组成】苦参30克,马齿苋30克,白鲜皮30克,地肤子30克,明矾9克。
【用法】将苦参、马齿苋、白鲜皮、地肤子、明矾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趁热熏洗患处,1日3—4次,3日为1疗程。
【附注】如风团遍及全身,可用上方药液沐浴全身,1日2次。
治疗荨麻疹的中药偏方

治疗荨麻疹的中药偏方现在荨麻疹患者越来越多,荨麻疹也让人觉得很难受,那治疗荨麻疹的偏方有哪些呢?偏方治疗荨麻疹能起到不错的效果,下面给大家分享治疗荨麻疹的偏方有哪些。
荨麻疹偏方一:芝麻根治荨麻疹药方——芝麻根一把用法——洗净后加水煎,趁热烫洗功效——清热,散风,止痒。
偏方二:韭菜治荨麻疹药方——韭菜一把用法——将韭菜放在火上烤热。
涂擦患处,每日数次功效——清热,散风,止痒。
偏方三:艾叶酒治荨麻疹药方——白酒100克,生艾叶10克用法——上药共煎至50克左右,顿服。
每天一次,连服3天功效——清热,散风,止痒。
偏方四:十全大补汤加味治荨麻疹药方——黄芪、地肤子各30克,肉桂、制附子各6克,党参、白术、茯苓、赤芍、白芍、当归各12克,熟地黄15克,川穹、乌梢蛇、炙甘草各9克。
用法——每天一剂,早晚两次服用。
服用5剂症状减轻者,为药证相符,可继续服用,反之,则为本方所不及。
功效——清热,散风,止痒。
实用的治疗荨麻疹偏方方1 木瓜姜醋方治荨麻疹------ 本方出自《醋蛋治百病》,适用于荨麻疹,属风寒外袭者。
【原料】生姜9克,木瓜60克,米醋100毫升。
【制用法】3味共放人沙锅中煎煮,待醋煮干时,取出生姜、木瓜,分早晚两次服完。
每天1剂,连服7~10剂。
【功效】疏风散寒。
适用于风寒柬表型荨麻疹。
2 方2 红糖藕片治荨麻疹【原料】鲜藕300克,红糖20克,调料适量。
【制用法】鲜藕洗净切片,开水烧过后,入红糖及调料,拌匀即可。
【功效】藕可散瘀活血,红糖甘温,益气活血。
合用可活血通络,适用于阴血不足型荨麻疹。
3 方3 凉拌油菜心治荨麻疹【原料】嫩油菜300克,银花15克,薄荷10克。
【制用法】嫩油菜洗净,去帮留心,开水焯过后,拌入调料。
银花、薄荷水煎,去渣浓煎取汁15~20毫升,浇于菜上即可。
【功效】疏风清热。
【附注】油菜辛凉,凉血散血,清热透疹;薄荷辛凉,疏散风热;银花甘寒,清热疏风。
适用于风热袭肺型荨麻疹。
荨麻疹中医疗法治疗方案

一、中医病因病机1. 肝郁气滞: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肌肤失养,发为荨麻疹。
2. 食物过敏:饮食不节,脾胃虚弱,湿热内生,外邪侵袭,发为荨麻疹。
3. 气血两虚:久病体虚,气血不足,肌肤失养,外邪侵袭,发为荨麻疹。
4. 风寒湿邪侵袭:感受风寒湿邪,侵犯肌肤,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发为荨麻疹。
二、中医治疗方案1. 内治法(1)疏肝解郁法适用于肝郁气滞型荨麻疹。
方剂:柴胡疏肝散加减。
组成:柴胡、白芍、川芎、香附、陈皮、甘草。
加减:若瘙痒剧烈,可加白鲜皮、地肤子;若伴有胸闷、烦躁,可加郁金、栀子。
(2)清热利湿法适用于湿热内蕴型荨麻疹。
方剂:龙胆泻肝汤加减。
组成:龙胆草、栀子、黄芩、泽泻、车前子、当归、生地黄、柴胡。
加减:若伴有大便黏滞,可加白术、茯苓;若伴有口苦、口干,可加黄连、黄芩。
(3)养血润燥法适用于气血两虚型荨麻疹。
方剂:四物汤加减。
组成: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
加减:若伴有乏力、面色苍白,可加黄芪、党参;若伴有心悸、失眠,可加酸枣仁、柏子仁。
(4)祛风散寒法适用于风寒湿邪侵袭型荨麻疹。
方剂:桂枝汤加减。
组成: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甘草。
加减:若伴有恶寒、发热,可加麻黄、细辛;若伴有关节疼痛,可加独活、秦艽。
2. 外治法(1)中药熏洗选用具有祛风止痒、清热解毒功效的中药,如苦参、白鲜皮、地肤子等,煎煮后熏洗患处。
(2)针灸疗法选取相应的穴位,如曲池、合谷、血海、足三里等,进行针灸治疗,以调和气血,祛风止痒。
(3)拔罐疗法选取患处,用火罐进行拔罐,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症状。
三、注意事项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情绪波动,保持心情舒畅。
2. 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油腻、海鲜等刺激性食物。
3. 注意保暖,避免感受外邪。
4. 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5. 按时就医,遵循医嘱进行治疗。
总之,中医治疗荨麻疹具有独特优势,通过内治法、外治法相结合,可以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积极配合医生,遵循医嘱,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中医是如何治各型慢性荨麻疹

中医是如何治各型慢性荨麻疹?核心提示:慢性荨麻疹中医称为瘾疹,是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以突然发作、皮肤出现鲜红色或苍白色风团、痒而不痛、时隐时现、消退后不留痕迹为特征。
本病多发生于冬春天节,病史长短不一易反复发生,一般病程在3个月以上者称为慢性荨麻疹。
慢性荨麻疹有很多治疗方法,现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医在这方面的治疗慢性荨麻疹中医称为瘾疹,是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以突然发作、皮肤出现鲜红色或苍白色风团、痒而不痛、时隐时现、消退后不留痕迹为特征。
本病多发生于冬春天节,病史长短不一易反复发生,一般病程在3个月以上者称为慢性荨麻疹。
慢性荨麻疹病因复杂,现代医学以为,与机体对某些物质过敏、产生变态反应有关。
中医则以为是因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所产生。
因为人体正气相对虚弱,且患者体质各异,或内有食滞、邪热,复感风寒、风热之邪;或平素体弱,阴血不足,皮疹反复发生,经久不愈,气血被耗;或患有慢性疾病(如肠寄生虫、肝炎、肾炎、月经不调等)致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于皮肤腠理之间,邪正交争而发病。
临床上多发于女性,尤以中青年为多见。
慢性荨麻疹西医除给以抗过敏、封闭、自血疗法外,尚无确切疗效。
中医在治疗本病时,各家辨治不一,在临床上多应用治疗皮肤病扶正祛邪的基本治法。
中医对慢性荨麻疹治疗如下:1、凡本病患者证见脘腹胀满或恶心呕吐,或泄泻,或便秘者,均可从脾胃辨证。
其湿热者用霍香正气散去燥热之品。
加入茵陈、苦参、白鲜皮等;其虚寒者宜用建中,理中之辈;中虚渲滞,阳气不伸者宜用升阳益胃肠;寒热错杂者宜辛开苦降用半夏泻心汤;大便秘结者宜表里双解用防风通圣丸。
2、凡本病患者证见咽喉干疼,或咳嗽,或有过敏性鼻炎史,易感冒等,均可从肺系辨证。
其气虚表不固者宜用玉屏风散;肺热者,可选用麻杏石甘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3、凡本病患者性情急躁、烦躁易怒或情志抑郁者,或女性伴有月经不调、痛经者,均可从肝经辨证。
遵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治法,其血热者宜用犀角地黄汤加荆芥、防风、白蒺藜等,或用羚角钩藤汤加减;肝郁者宜用逍遥散;血虚者宜用当归饮子,血瘀者宜用通经逐瘀汤。
治疗慢性荨麻疹的土方法

治疗慢性荨麻疹的土方法1、肚脐拔火罐:小时我常起荨麻疹,后听人介绍用拔火罐拔肚脐可治。
母亲给我试用,将拔火罐扣在肚脐上,两三次居然就治好了,而且未再犯过病。
2、荨麻疹久治不愈,老中医授以偏方:小白菜500克许,洗净泥沙,甩干水分,每次抓3一5棵在患处搓揉,清凉沁人心脾。
每天早晚各1次,只3次即痊愈,至今未复发。
3、小儿荨麻疹偏方:蝉衣5个、池塘里浮萍250克,水煎服,日服两次早晚各一次。
4、生芝麻180克。
捣烂,装于薄布袋中,频擦患处。
鲜桃树叶适量,反复摩擦患部,至愈为止。
5、白杨树皮30克,白矾6克,水煎,洗患处。
每日2-3次。
6、苍耳子、浮萍、侧柏果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7、浮萍、防风、蝉蜕20克,白鲜皮、胡麻仁各15克,甘草10克。
加水泡15分钟,煮沸20分钟。
每日1剂,2次分服。
用于顽固性荨麻疹。
8、生石膏、地肤子各30克,知母、白僵蚕、粳米各9克,甘草3克。
水煎,每日1剂,2次分服。
9、地肤子100克、水煎2次,混合液缩浓至400毫升。
成人每日1剂,2次分服,小儿酌减。
同时,将药渣用纱布包好,趁热涂擦患部。
3天为1个疗程。
10、地肤子、何首乌各30克,益母草15克,荆芥、防风各10克。
水煎,每日1剂,2次分服,每次加红糖15克,热服避风,取微汗。
11、验方:食醋20~30毫升。
加水5000毫升洗澡用。
可治疗慢性荨麻疹。
12、蜂糖30克、黄酒60毫升。
合匀炖温,空腹服,每天1剂,治愈为度。
可治疗风寒型荨麻疹。
一、香莱根治慢性荨麻疹:取十几棵香莱的根须洗净切段,煮5分钟,调上蜂蜜,连吃带饮。
对荨麻疹的红、肿、痒等症状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应连续煮饮3天,每天喝1次。
鲜丝瓜叶治慢性荨麻疹:摘鲜丝爪叶在疹块处反复搓擦代替用手抓挠解痒,鲜丝瓜叶用清水洗净备用,发作时用鲜丝瓜叶搓擦,连续搓擦了10多次。
二、韭莱汁治慢性荨麻疹:用鲜韭菜汁外涂。
每日两次,连续外涂一周。
将鲜韭莱切碎压出汁后,用容器存于冰箱内可使用数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中医教你九种荨麻疹的根治方法!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初起皮肤瘙痒,抓后皮肤迅即发生大小不等之风团,剧烈瘙痒,此起彼伏,骤起骤消,甚至累及粘膜,出现腹痛、腹泻、喉头水肿之症状。
临床上常用的偏方主要如下。
[方一]
荆芥穗10克,防风9克,金银花12克,牛蒂子10克,丹皮9克,浮萍6克,生地9克,薄荷6克,黄芩10克,蝉衣12克,生甘草6克。
水煎服,日1剂,早晚服。
辛凉解毒,疏风止痒。
[方二]
生地10克,当归12克,赤白芍各10克,首乌10克,黄芪12克,防风、芥穗、刺蒺藜、川芎各9克,甘草6克。
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养血益
气,疏风止痒。
[方三]
香樟木、晚蚕砂、徐长卿、核桃叶、败酱草各30一创克,紫苏120克。
将药任选一种煎水,乘热先熏后洗,每日1叫次。
[方四]
黄芪10克,白术、防风、桂枝各9克,白芍10克,生姜6克,大枣9克,浮萍6克,白藓皮10克,荆芥穗9克,陈皮12克,甘草9克。
水煎服,日1剂,早晚服。
调和营卫,益气固表。
[方五]
金银花12克,地肤子、芥穗各9克,大黄10克,厚朴、云苓各9克,白芍10克。
甘草9克。
水煎服,日贝剂,分2次服,清热散风。
[方六]
熟地9克,当归、白芍各20克,首乌、黄芪各30克,防风、川芎各12克,甘草30克,蝉蜕10克,荆芥、白蒺藜各12克。
水煎服,每日1剂,每晚或早晚分2次服。
[方七]
玉米须15克,已发酵好的酒酿l00克。
将玉米须放人铝锅中,加水适量,煮二十分钟后捞去玉米须,再加酒酿,煮沸食用。
[方八]
三七1—1.5克,去骨鸡肉100克。
三七切成薄片,用鸡油或猪油炸黄,加入鸡肉拌匀,放人碗中,再加水适量,用文火蒸炖1小时,加入少量食盐调味,药肉汤1次服完,每天或隔1-2天服1料,连服2-3剂。
[方九]
醋100毫升,木瓜60克,生姜9克。
3味共人砂锅煎煮,醋干时,取出木瓜、生姜,早、晚2次食完,每日1剂,痊愈为止。
本方出自《醋蛋治百病》,属风寒外袭者。
在日常生活中做好护理工作,可预防荨麻疹的出现
1、避免抓挠。
一般人对于皮肤痒的直觉反应都是赶紧用手去抓,可是你可能不知道,这个动作不但不能止痒,还可能越抓越痒,主要是因为局部抓痒时,反而让局部的温度提高,使血液释放出更多的组织胺(过敏原),反而会更恶化。
2、避免热敷。
有些人痒到会想用热敷,虽然热可以使局部暂时获得舒缓,但其实反而是另一种刺激,因为热会使血管紧张,释放出更多的过敏原,例如有些人在冬天浸泡在热的温泉或是澡盆中,都很有可能引发荨麻疹。
3、油煎、油炸或是辛辣类的食物少吃。
多吃碱性食物如:葡萄、绿茶、海带、蕃茄、芝麻、黄瓜、胡萝卜、香蕉、苹果、橘子、绿豆、薏仁等。
多休息,勿疲累,适度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