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历史中考复习《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知识点提纲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知识要点总结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知识要点总结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1.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会制造工具。

2.火的使用可以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

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3.北京人的特征:外形特征、使用工具、社会组织、火的使用。

4.北京人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5.化石对于我们研究早期人类的作用?化石是记录地球历史的特殊文字。

依据这些特别文字,人们能了解地层的年龄及当时一些情况。

6. 研究史前时期的主要依据是遗址考古和化石。

7. 掌握元谋人和北京人的位置,认识北京人复原头像。

练习题1.我们判断元谋人是人而不是猿的依据错误的是()A 两颗门齿化石B 粗糙的石器C 炭屑和烧骨D 会人工取货2.元谋人、北京人遗址中,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

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首资料,要通过()A 神话传说B 史书记载C 学者推断D考古发掘3.毛泽东在《贺新郎·读史》中吟道:“人猿相揖别。

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

”下列对“人猿相揖别。

只几个石头磨过”理解最为准确的是()A.人与猿只在一起磨过几个石头后就告别了B.人与猿在几个磨过的石头边告别了C.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会制造工具D.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会磨几个石头4.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因此其生活方式是()A 过着定居生活 B.过着群居生活C.过着游牧生活D.过着渔猎生活填图题(1)在上图长方框中填写我国远古人类遗址的名称。

并写出其所在流域。

答:元谋人遗址;长江流域(2)北京人遗址位于什么流域?答:黄河流域(3)说说我国原始人类遗址分布有哪些特点?为什么这样分布?答:分布于大江大河流域;有利于渔猎和采集等。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1.我国原始农业起源于距今10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的早期。

2.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是原始农耕的两个主要代表。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考点汇总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考点汇总
考点三:山顶洞人
1.发现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 2.距今时间:约 3 万年。 3.生产、生活:使用打制石器,掌握磨光、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会缝制衣服,有爱美意 识,过集体生活。
考点四:农业的起源
1.兴起时间:距今约 1 万年左右。 2.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 3.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考点一: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
1.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已经能够制作和使用工具。 2.元谋人 (1)发现地点:云南元谋县。 (2)距今时间:约 170 万年。 (3)地位: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4)生产、生活:能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3.蓝田人距今约 160 万年;发现于陕西蓝田。 4.郧县人距今约 100 万年;发现于湖北郧阳。
考点九:良渚古城与陶寺都城
1.良渚古城 (1)时间地点:位于浙江余杭,距今约 5300-4300 年。 (2)组成:宫殿区、内城和外城。 (3)地位:规模在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 (4)水利系统:是同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5)考古发现 ①大型广场和多组高等级建筑,出土约 20 万千克的炭化稻谷。——价值:这些发现反映了
良渚社会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统治者较强的调动、组织能力。 ②墓葬特点:陪葬品包括祭祀用的玉琮、玉璧和象征着军事指挥权的玉钺。——价值:和随 葬品稀少的普通墓葬对比鲜明,说明当时的社会阶级分化已经相当明显。 (6)意义: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距今约 5000 年,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 2.陶寺都城 (1)时间地点:位于山西襄汾,距今约 4300-4000 年。 (2)都城建筑:面积达 280 万平方米,城内有宫城,多处高等级建筑基址,以及陶制的建 筑材料。 (3)墓葬特点 ①阶级分化严重:大型墓葬集中分布,随葬品表明墓主人的高贵身份。小型墓葬没有任何随 葬品说明当时阶级分化严重。 ②文化交流:大型墓葬的随葬品来源十分广泛,反映出各地文化因素汇聚中原。 (4)其余考古发现:小件青铜器、带有书写符号的陶壶,发现了可能是观测天象、确定节 气的观象台。 (5)意义:陶寺都城遗址的发现,表明当时黄河中游地区已经出现了早期国家。 3.意义:早期中华文明的形成良渚古城、陶寺都城等考古发现,表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 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距今 5000 年左右,黄河,长江、西辽河流域都发展出了各具特 色的史前文明,它们彼此之间不断地交流和融合,共同构成了早期中华文明的主体。

人教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知识梳理

人教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知识梳理

人教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知识梳理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1.概况: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考古学者在我国多地发现了多处不同时期的古人类遗址,最具代表性的是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2.元谋人: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元谋人已经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二、北京人1.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发现经过:1921年最先被发现;后来,人类学家将它命名为“北京直立人”或“北京人”;1929年,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同年又发现用火遗迹;此后,又相继发掘出土4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经测定,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

3.体质特征:北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

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上肢略长,能够直立行走。

4.社会生活:北京人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共同进行获取食物的劳动。

5.生活技能:北京人制作石器的技术比较成熟,采用不同的打制方法,制作成不同类型的工具;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6.北京人遗址评价: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北京人复原头像 址。

7•北京人发现意义: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三、山顶洞人1 •生活年代、发现地点:距今约3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

2•体质特征:他们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3 •使用工具:依然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4 •生活状况:他们已经懂得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会缝制衣服。

他们能走到很远的地方同别的原始人群交换生活用品。

山顶洞人有了爱美意识,也会埋葬逝者。

5•社会组织:山顶洞人过着集体生活,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

部编历史七年上第一单元复习要点

部编历史七年上第一单元复习要点

3、人尊崇______和________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________”自称。

4、炎帝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

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

传说炎帝还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_____和_______知识。

5、黄帝已能建造宫实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

发明弓箭和指南车。

6、相传黄帝时期,仓颉创造了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

黄帝的妻子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

7、相传黄帝之后,黄河流域主要有陶唐氏、有虞氏、夏后氏等部落。

8、_______是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9、______总结父亲鲧治水的教训,采用疏导的方法治水。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部编版)

2.中国早期农耕遗址的分布情况如何?有哪些代表?
比较:半坡人与河姆渡人比较的异同
①地理位置不同:半坡人处于黄河流域,河姆渡人处于长江流域; 不 ②种植的农作物不同:半坡人种植粟,河姆渡人种植水稻; 同 ③建造的房屋不同:半坡人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河姆渡人住干 点 栏式房屋;
④制作的陶器艺术风格不同:半坡居民会彩陶 相 ①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发展;②会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 同 ③都使用磨制石器;④都会制造陶器;⑤都处于新石器时代 点
北京东胡林遗址出土的碳
南方:稻 北方:粟
化粟和黍(距今约1万年) 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是什么?
农作物的种植、家畜饲养的出 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2.中国早期农耕遗址的分布情况如何?有哪些代表?
干栏式建筑
河姆渡遗址
距今时间 距今约7000年
生活地点 浙江余姚河姆渡
所处流域
长江流域
房屋建筑 干栏式建筑
D.主持治水有功
中考真题演练
3.(2020·重庆·中考真题)半坡和河姆渡文化是我国原始农耕生
活的典型代表。我们了解当时这两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情况,是通过
他们留下的( ) 【A】
A.遗迹遗物 B.甲骨文字 C.青铜铭文 D.史书记载
4.(2022·广东·中考真题)皮洛遗址位于四川省稻城县。该遗址中
发现了大量距今已有13万年、两面打制的手斧。这些手斧产生于
【单元关键词】
中国早期人类、原始农耕生活、中华文明起源、远古神话传说
课 标 解 读
单 元 解 题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重点 问题
1.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分布情况如何?有哪些代表? 2.中国早期农耕遗址的分布情况如何?有哪些代表? 3.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怎样的特征? 4.远古的传说中蕴含着哪些历史信息? 5.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 6. 禅让制是什么?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优秀教案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优秀教案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学目标:1、识记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人、北京人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以及氏族生活的特点等。

2、通过探究山顶洞人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等问题,体验独立思考和归纳比较的过程。

3、认识中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周口店古人类遗址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点和难点:北京人基本概况;所讲内容距今久远,只有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故事激趣,导入新课,解读学习目标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歌曲《大中国》中唱到“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

长江和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长江和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在这里诞生了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和北京人,你想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吗?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自主阅读课本P2内容,完成第1题。

1.简述元谋人的生活状况。

(1)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2)生活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3)生活状况:会制作工具和知道用火。

(4)历史地位: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古人类。

知识模块二北京人的发现自主阅读课本P3内容,完成第2题。

2.简述北京人的生活状况。

(1)生活年代:距今约70~20万年。

(2)生活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3)使用天然火。

(4)靠狩猎、采集为生。

知识模块三北京人的特征自主阅读课本P4~5内容,完成第3~4题。

3.简述北京人的特征。

(1)北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眉脊较粗、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

(2)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

(3)生活状况:使用打制石器,过群体生活,会使用天然火并保存火种,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上的里程碑。

4.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1)体质形态: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而山顶洞人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2)工具制造: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而山顶洞人已掌握了磨制和钻孔技术。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历史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历史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历史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1. 元谋人。

- 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 距今时间:约170万年。

- 地位: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 生产生活: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2. 北京人。

- 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 距今时间:约70 - 20万年。

- 体质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能直立行走。

- 生产生活。

- 工具: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如尖状器、刮削器等。

- 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成果。

- 用火:学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等,火的使用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3. 山顶洞人。

- 发现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

- 距今时间:约3万年。

- 体质特征: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 生产生活。

- 工具:仍使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 用火:人工取火。

- 社会组织:具有爱美意识,会用骨针缝制衣服,有了氏族(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集体)。

二、原始农耕生活。

1. 河姆渡人的生活。

- 发现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 距今时间:约7000年。

- 生产生活。

- 房屋:干栏式建筑,以木桩插于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成屋。

这种建筑适合南方潮湿炎热的气候,通风防潮。

- 农业:种植水稻,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

使用骨耜等农具。

- 畜牧业:饲养猪、狗和水牛等家畜。

- 手工业:会制作陶器、玉器和简单的乐器骨哨;懂得使用天然漆。

2. 半坡居民的生活。

- 发现地点:陕西西安半坡村。

- 距今时间:约6000年。

- 生产生活。

- 房屋: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屋内有灶坑,多在黄河流域,适应北方寒冷干燥的气候。

- 农业:种植粟,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

使用磨制石器(新石器时代),如石斧、石铲等。

- 畜牧业:饲养猪、狗等家畜。

- 手工业:制作彩陶,以红底黑色纹饰为主,如鱼纹、人面纹等;会纺织、制衣。

七年级上册历史重点笔记(名师整理 必考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重点笔记(名师整理 必考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重点笔记(名师整理必考知识点)历史(七年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一、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有两种,分别是元谋人和北京人。

XXX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县,而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前的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

在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人类学家们发现了用火遗迹,这标志着人类进化的一个里程碑。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为止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二、原始农耕生活中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代表有半坡居民和河姆渡人。

半坡居民生活在距今约6000年前的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黄河流域),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中,多用木头作柱子。

他们种植粟,饲养家畜,制作彩陶、乐器、织布和制衣。

而河姆渡人生活在距今约7000年前的长江流域(浙江余姚),他们居住在干栏式建筑中,生产工具包括磨制石器(新)和骨耜。

他们种植水稻,饲养家畜,制作陶器、玉器、乐器和雕刻。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三、远古的传说中国尊崇XXX、XXX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四、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建造者是XXX传位给启,制替代了禅让制。

夏王朝的都城遗址是二里头遗址。

XXX灭夏后,商朝建立于公元前1600年,建立者是汤,都城是亳、迁、殷(盘庚)。

XXX于公元前1046年建立了西周,都城是镐京。

西周实行分封制(等级制度),其目的是稳定攻势,巩固疆土。

周代的贵族等级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和士。

五、青铜器与甲骨文XXX是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最早、体系较完整的文字。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六、动荡的春秋时期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争夺对别国的支配权,一些小诸侯国被大诸侯国吞并,王室衰微。

铁制农具和XXX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单元知识网络】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一.早期人类
1.元谋人: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2. 北京人
(1)距今时间:约70万~20万年
(2)发现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
(3)生活特征:使用打制石器,会使用火,还会保存火种
(4)地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
3. 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发现于北京周口店,会人工取火,掌握磨光钻孔技术
二.原始农耕生活
1. 北方:半坡居民
(1)所处流域:黄河流域
(2)距今时间:约6000年
(3)发现地点:陕西西安
(4)生活特征:种植栗;使用磨制石器;使用彩陶
(5)住房:半地穴式房屋
2. 南方:河姆渡居民
(1)所处流域:长江流域
(2)距今时间:约7000年
(3)发现地点:浙江余姚
(4)生活特征:种植水稻;使用磨制石器;会制作陶器和玉器
(5)住房:干栏式房屋
三. 远古的传说
1. 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黄帝和炎帝
2. 禅让
(1)人物:尧、舜、禹
(2)实质: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3. 大禹治水
【基础知识梳理】
一、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知识点1.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1.概况: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2.元谋人(元谋人的发现地点是云南省元谋县,所以说这一远古人类生活在长江流域。

)(1)距今时间:约170万年。

(2)生活特征:已经能够制作工具(制作一些粗糙的石器),知道使用火。

(3)地位: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古人类,而非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古人类。


知识点2.北京人
1.发现地点、距今年代:北方周口店龙骨山,距今约70万~20万年。

2.体质特征
(1)头部: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

(2)四肢: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上肢略长,能够直立行走。

3.生产状况:用石块、兽骨和鹿角等制作各类工具;采用不同的打制方法,制作成不同类
型的工具。

4.生活状况
(1)能够使用工具猎取动物,采集植物果实。

(2)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共同进行获取食物的劳动。

(3)不仅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从而改善了生存条件。

①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②元谋人仅仅会用火;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而且学会保存火种。

5.历史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知识点3.山顶洞人
1.距今年代、发现地点:约3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穴。

2.外貌特征: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3.生产生活:使用打制石器,但已学会钻孔技术。

懂得人工取火。

会缝制衣服,会交换商品,有了爱美意识。

二、原始农耕生活
知识点1.原始农业的发展
1.兴起流域:中国黄河、长江和淮河等流域。

2.成果: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

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粟、水稻和黍均发现于中国。

先民栽培的稻、粟和黍等,传播到世界各地,推动了这些地区的发展。

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4.影响: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知识点2.河姆渡人的生活
知识点3.半坡居民的生活
(北京人的生活组织形式是群居,而半坡居民进入氏族社会,且属于母系氏族社会时期。


【重点难点讲解】
知识拓展原始农耕文化
代表
三、远古的传说
知识点1.炎黄联盟
1.形成:黄帝联合一些部落,在阪泉与炎帝展开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最后炎帝失败,归顺黄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

2.涿鹿之战
(1)交战双方:炎黄部落与蚩尤部落。

(2)地点:涿鹿
(3)结果:黄帝部落最终打败蚩尤,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

(4)影响:以黄帝为首的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知识点2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1.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贡献
2.意义:这些远古传说,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

知识点3.尧舜禹的禅让
1.背景:相传在黄帝之后,尧、舜、禹依次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2.禅让制:禅让制下的部落联盟首领为尧舜禹。

(1)方式:通过推举的办法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2)基本原则:选贤与能。

3.尧舜禹的事迹
(1)尧:鼓励人们开垦农田,适时耕种;推举品行高尚的舜做继承人。

(2)舜: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稳定局势,又派禹治水,解除水患。

(3)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告诉我们解决问题、处理问题要灵活多变,要有创新精神。

做任何事情,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具备坚持不懈的精神,还应具有奉献精神,
①背景:禹的父亲鲧曾主持治理黄河水患,但没有成功。

②结果:禹接受治水的重任后,改用疏导的方法,成功引导洪水入海,并得到民众爱戴,被尊称为“大禹”。

【重点难点讲解】
知识拓展1.炎帝和黄帝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的原因
(1)炎帝和黄帝的文德:我国远古时期的衣食住行、农工矿商、货币、文字、音乐、医学、药物、历数等创造发明,均始于炎帝、黄帝时代。

这些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2)炎帝和黄帝的武功:黄帝联合一些部落,在阪泉大败炎帝,后结成联盟;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最终打败蚩尤,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

这为华夏族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3)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缔造做出了重要贡献,所以他们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知识拓展2.传说与史实的关系
神话传说不等于历史事实,但它又反映出许多真实的历史信息。

这些保留着先民生活和社会情景的历史记忆,为我们提供了一份珍贵的历史资料,使得后人复原远古社会的某些历史场景成为可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