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支书 先进事迹材料
老年党支部书记先进事迹材料【可编辑版】

老年党支部书记先进事迹材料老年党支部书记先进事迹材料老年党支部书记先进事迹材料乐于奉献热忱做好支部工作**同志从**市粮食局副局长岗位上退下来后,一直担任局机关离退休党支部书记。
十多年来,支部在他的努力下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党支部,他本人多次被评为**市文明老人、无锡市关工委、**市关工委先进工作者,粮食局优秀共产党员。
201X年被无锡市老干部局评为“实践‘三个代表’、争当‘三个模范’”主题教育活动的先进个人。
这些成绩和荣誉的取得,凝聚着**同志的心血。
一、认真组织学习保持思想常新**同志十分注重学习,作为一个老干部党支部书记,他总是带头先学一步,几年来,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讲话,学习时事政治,党的方针政策,学习法律知识,学习养生保健知识,努力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时代和形势的发展,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文明老人。
在自己学习的基础上,认真组织好老干部党支部的学习,做到学习有计划,有材料,有辅导,有交流,制定了每月学习制度,每月党日制度,学习考勤制度等,组织老同志们系统学习了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开展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共产党员要保持先进性”、“牢记两个务必”、“实践三个代表,争当三个模范”等专题教育。
请局领导介绍发展**粮食经济的情况及改革情况,增强了广大老同志对国际、国内形势及粮食系统情况的了解,从而关心、支持政府和粮食工作。
在**同志的带领下,老同志们的学习热情十分高涨。
201X年,在市老干部局组织的读书竞赛和组织部组织的“学习十六大、新党章知识竞赛”中获一等奖。
粮食局老干部党支部获得了竞赛组织奖,**等3名同志分获二、三等奖。
二、开展寓教于乐帮助老同志强身健体老干部党支部和其它党支部相比,工作的重点有所不同,**同志在组织老干部、老同志开展活动方面,注重尊重老同志的爱好,发挥老同志的特长,着重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防病、延年益寿上做好文章。
先进村支书典型事迹材料《实干的村支书》

先进村支书典型事迹材料《实干的村支书》先进村支书典型事迹材料《实干的村支书》他没有过多的壮志与豪言,却有着一颗实干的心。
在任敖寨乡中华山村支书近10年间,他用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信任和好评。
2007年被评为万山特区优秀共产党员;2008年被评为敖寨乡优秀工作者;2009年被评为敖寨乡优秀共产党员;2012年被评为万山区"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
他就是万山区敖寨乡中华山村支部书记毛照新。
积极引导,带领群众兴村致富要想改变这贫困落后的小山村,只有靠自身的发展。
为调动村民的积极性,让村民没有思想包袱,大胆发展经济,他甘愿做"试验田"。
凭自己从远程教育学来的科技知识和市场经营知识,率先带头发展大棚蔬菜、韭菜基地等种植和生猪养殖,一年下来,仅大棚蔬菜收入就达5万余元,经销的化肥、农药收入3万余元,村民们看到他成功后,也大胆地干起来。
在他的带动下,该村催生了种养殖业和经营业的发展,开辟了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门路。
他创新以"支部+协会+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党支部+合作社+党小组+产业示范区"、"支部+示范户+农户"、"支部+协会+农户"等模式,切切实实把"民心党建"工程延伸到"食用菌党建"、"韭菜党建"、"樱桃党建"、"大棚蔬菜党建"等主导产业链上,积极鼓励和引导群众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先后建立食用菌基地达800多亩,年产500万棒,销售收入三千五百多万元,利润一千七百多万元,带动农户800多户;青山苗圃基地种植面积60余亩,每年支付劳动工时费40多万,基地年均产值200多万,纯收入30多万元,夯实了中华山村产业发展力度,解决群众就业、经济困难等问题,为全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垫下基石。
老支书先进事迹材料

老支书先进事迹材料一、简介老支书是我们村一位为人民服务了一辈子的共产党员,他为村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他始终以人民的利益为重,用他的实际行动展示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奉献精神。
二、农田水利建设老支书上任时,我们村的农田水利设施十分落后,农民们由于缺水问题无法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老支书利用他的关系和资源,在省市水利部门的帮助下,争取到了一亿的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
他组织村民共同劳动,修筑渠道、挖掘水塘,确保了农民们灌溉农田的需要。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村的农田水利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农业产量也翻了数倍,村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三、村民教育支持老支书深知教育对于一个村庄的发展的重要性,他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资助,在村里建设了一所小学和一所幼儿园,并推动村民重视教育,使孩子们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
同时,老支书还组织党员志愿者,定期到农村学校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传播科学知识和先进文化,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素养。
这些努力使我们村的教育水平得到极大的改善,村里的孩子们有了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机会。
四、脱贫攻坚老支书一直将脱贫攻坚作为重中之重,他带领村委会成员深入了解贫困户的具体情况,制定了详细的扶贫计划。
他争取到了大量的扶贫资金和政策支持,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增加收入。
他还组织扶贫培训,帮助贫困户掌握技能和就业机会。
几年的努力之后,贫困户大量减少,贫困发生率显著下降,村里整体经济状况有了极大的改善。
五、环保治理老支书非常关注环境保护问题,他发起了一系列的环境治理行动,推动村民改善环境意识,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行动中来。
他组织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活动,在村的周边种植了大量的树木,改善了生态环境。
他还联系政府和环保部门,引进了先进的环保技术,推动村里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治理工作。
他的努力使得我们村的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大家都能感受到新鲜空气和清澈的水源。
六、群众工作老支书深入了解群众的实际需求,倾听群众的心声,及时解决他们的问题。
好支书主要事迹

好支书主要事迹在广大农村地区,有一位优秀的村支书,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村民谋福利,为村庄谋发展,赢得了广大村民的尊敬和爱戴。
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讲述的好支书。
一、背景介绍好支书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自小就受到家庭的教育和熏陶,养成了勤劳、善良、正直的品质。
他深知农村的艰苦和农民的艰辛,因此立志要为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工作经历好支书在担任村支书之前,曾在村里担任过多种职务,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
他善于倾听村民的意见和建议,积极为村民解决实际问题。
在担任村支书之后,他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为村庄的发展和村民的幸福而努力奋斗。
三、主要事迹1、推动村庄经济发展好支书深知经济发展是村庄发展的关键。
他积极引导村民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引进优质品种和先进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同时,他还鼓励村民发展加工业和手工业,增加农民收入来源。
在他的带领下,村庄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村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2、改善村民生活条件好支书非常关心村民的生活条件。
他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修建了道路、桥梁、水利等基础设施,改善了村民的出行和生活条件。
他还组织村民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行动,营造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
在他的带领下,村庄的面貌焕然一新,村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3、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好支书非常注重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他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及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他还组织村民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在他的带领下,村庄的社会治安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村民的安全感得到了显著提高。
四、个人品质好支书具有高尚的品质和良好的道德风范。
他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的理念,时刻把村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他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从不利用职权谋取私利。
他还关心弱势群体,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
他的高尚品质和良好道德风范赢得了广大村民的尊敬和爱戴。
村党支部书记先进事迹材料

碧血丹心写忠诚——记大竹县高穴镇月光村支书王名书先进事迹月光村座落在大竹县绵延起伏的铜锣山南麓,昔日是有名的穷山村,那时村里流传着“山高路险,人穷心散,媳妇不上门,光棍成了群”的民谣。
如今的月光村,山峦叠翠,牛羊成群。
公路四通八达,村里人喝上了放心的自来水,家家户户有电视。
2008年该村人均收入突破了两千元。
穷山村发生着如此巨大变化关键是有一个好的“领头雁”,他就是月光村的老支书——王名书。
王名书,他带领全村人民奋力拼搏,筑路引水,架线接电,狠抓种养殖业,大力发展山区经济。
如今他积劳成疾,躺在病床上,还在要求镇党委书记刘志强批准他重返山村工作,他说“活一天就要为村民服务一天,就是死也要死在月光村。
”多么质朴动人的话语,他以共产党人大无畏的精神,不断克难攻坚,以共产党人的胆识,不断创新发展,以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不断向人民奉献。
舍生忘死,带领群众建设新村王名书常说:“是共产党员就要迎难而上。
”他带领全村干群顽强拼搏,在芭茅荆棘丛生的荒山野岭上成片种植慈竹、白夹竹和经济林木。
在乱石成堆的山上种树,他以身作则,冲锋在前,经过十几年艰苦卓绝的奋斗,月光村山青了,水绿了,村民的经济收入一年比一年多了,但水、电、路、广播还是“四不通”,山里人仍靠肩挑背磨,入夜便是熄灯瞎火,一片漆黑。
山里产品运不出去,人们守着宝山受穷,王名书和村委一班人首先是下决心接通电,无资金就挨家挨户动员大家筹资,经过多方努力,全村筹集了12.13万元,在高山乱石堆里架高压线,仅管困难重重,可压不倒这个刚毅倔强的硬汉子,在荆棘丛生的灌木林中,他总是带头踏探路线,抬电杆,立电杆,爬杆子、架高压线,饿了啃玉米粑,渴了捧山谷里溪水喝,困倦了躺在山林里歇息一会,爬起来又干。
时值严冬腊月,山里寒风凛烈,雪花飘飞,他双手冻裂了,脚打起泡了,可他无怨无悔。
历经两个月,终于将电线架上了山,牵入300余户村民家中,从此电灯亮了,喇叭响了。
王名书也开心地笑了。
好支书事迹材料范文

好支书事迹材料范文支书是乡村党组织的负责人,负责组织和领导党员群众进行工作,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好的支书事迹不仅需要有领导能力,还需要有创新精神和服务意识。
下面是一位好支书的事迹范文,具体内容如下:某县某乡乡长兼村支书周某,作为乡村工作的重要领导,他在领导上有着独到的见解和创新的思维,下面让我来介绍一下周某的事迹。
一、领导创新思维周某上任后,立即面对当地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没有急于动工实施传统的维修工程,他主张引进新技术,发展新兴产业。
他深入调研,发现该乡自然资源丰富,适宜种植苹果和核桃。
于是他引进高效耐寒的新品种,组织农民进行苹果和核桃的种植。
通过他的领导和指导,该乡的果树产量大幅度提高,农民的收入也大幅度增加。
二、服务意识突出周某在与群众沟通交流时,常常主动上门,倾听他们的诉求和建议。
他了解到该乡年轻人外出务工比较多,导致老人家的生活很不方便。
于是他倡导成立60岁以上老人家庭互助协会,组织志愿者服务队,为老人家提供照料和帮助。
这项举措受到了老人家的欢迎和赞赏,乡村的团结风气也逐渐恢复。
三、党建工作有声有色在党建工作方面,周某注重发展党员队伍,加强党员教育。
他组织党员参加各类培训,定期开展党课学习,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和业务能力。
此外,他还注重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不仅自己亲自参与到农村的政策宣传工作中,还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农户,宣讲党的政策,解决农民关心的问题。
通过这些措施,乡村的党员队伍士气高涨,农村党建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四、廉政建设严肃认真在廉政建设方面,周某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制,注重村级干部的廉洁教育。
他常常通过开展廉政教育活动,强化村级干部的廉洁意识和纪律约束,确保村级干部不腐败、不贪污、不徇私。
他还以身作则,自己廉洁奉公,秉公办事,赢得了广大党员和群众的信任和赞誉。
通过以上事迹,我们可以看出这位支书在领导时刻保持创新思维,致力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他的服务意识突出,为农民谋取利益;他在党建工作和廉政建设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感动中国赵久富事迹材料以及颁奖词

感动中国赵久富事迹材料以及颁奖词一:事迹材料01赵久富,男,60岁,湖北团风镇黄湖移民新村党支部书记2010年,南水北调移民工作正式开始,湖北十堰市郧县余嘴村成为被定为当地首批搬迁的移民试点村,村支书赵久富以大局为重,主动放弃留下来的名额,告别80岁高堂,认真细致作好移民工作,带领61户村民搬迁到团风镇移民新村。
2014年,跨世纪工程南水北调正式通水。
此时,南水北调移民第一村十堰郧县余嘴村支书赵久富带领着移民新村的村民早已安定下来,大家也都找到比过去更多的致富出路。
50年前,南水北调一期移民开始时,七岁的赵久富跟随父母搬迁到了余嘴村,2010年,他成了村里移民的第一责任人。
这里有61户要外迁到千里之外的黄冈。
家园难舍,故土难离,移民工作最难张嘴。
按照住房在海拔172米以下需要外迁的标准,赵久富可以选择留下,但他还是主动选择了外迁黄冈。
赵久富80多岁的父母亲决定不跟儿子外迁到黄冈,但他们支持儿子带头外迁。
村支书带头外迁,61户村民陆续签了搬迁协议,2010年的4月30日,移民搬迁队伍就要出发了,家家户户开始收拾家当装车。
赵久富党旗挂在了自家外墙上,这是他在余嘴村当村支书的第26个年头,也是他在余嘴村当村支书的最后一天。
赵久富的母亲拄着拐杖步行了5公里,来到了移民现场。
母子遥望,赵久富不敢流泪,怕耽误了移民的行程。
2013年,余嘴村变成蓄满清水的库区。
而移民们在赵久富的带领下,在新的家园也走上了致富路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赵久富的颁奖词:清水即将漫过家园,最后一次,把红旗在墙上摩平。
你带领乡亲们启程,车轮移动的瞬间,心间隐痛。
不敢回望,怕牵动一路哭声。
五十年间,两度背井离乡,我们的老支书,一生放不下的,不只是白发高堂。
0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外迁第一人,湖北“移民书记”赵久富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湖北省有18.2万移民离别故土,赵久富是中线一期工程40多万移民的杰出代表。
50年前,为修建丹江口水库,7岁的赵久富随父母搬迁到了郧县安阳镇余嘴村。
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事迹材料3篇

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事迹材料3篇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事迹材料第1篇男,汉族,1945年8月出生,乡村人,初中文化程度,1969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6年1月至今任村党支部书记38年。
村在的带领下先后荣获省级荣誉3次、市级荣誉6次、县级荣誉8次,个人在1994年被评为市劳动模范,20xx年至20xx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市农村"双强"党支部书记。
在农村长达三十八年的工作实践中,他积累了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获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荣誉,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上级领导和基层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同志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认真宣传和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以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团结带领该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克服一切困难,自力更生,办电打井,修桥铺路,筹建市场,在全县率先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保护地无公害蔬菜生产,引导全村走上了依靠科技致富的道路。
截止目前,全村种植大棚蔬菜面积达到950亩,占全村耕地总面积的80%以上,村内拥有豫北地区规模最大的蔬菜批发交易市场,年交易额5000多万元,产品销往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仅大棚蔬菜生产和市场交易一项,农民年人均收入达到11000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辐射带动原、延、封三县50多个行政村大棚蔬菜种植2万余亩,成为大棚蔬菜行业的"引路人"。
一、抓基础设施,创良好条件。
1976年,村还是一个不足500人的偏僻小村,一条二米宽的土路,高高低低,崎曲不平,人称"三蹦村",晴天时车在路上蹦,人在车上蹦,心在肚里蹦,遇到了下雨天,寸步难行。
拉平车走,五个人拉不动千斤货物,推自行车没有步行快,大半截路还得扛着自行车。
村里没有电,每到晚上,群众都在煤油灯下苦熬黑夜,田地里没有一根线,没有一根电线杆。
浇麦靠人工水车,遇到了干旱年月,井水干枯,群众只有靠天吃饭,粮食亩产量只有200来斤。
在那个拿工分吃粮食的岁月,群众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极度匮乏。
只是梦想着能用上电,家里的生活一切会改变,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在年底用上电,让家家户户的灯亮,让田地喝个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支书”事迹材料
——原********村党支部书记***事迹材料***,男,1946年8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初中文化程度,原********村党支部书记,现住********村11组。
***从1990年起任**村干部,1997年至2011年任**村党支部书记。
在他任**村党支部书记的15年里,强班子,带队伍,促民富,办实事,使**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村先后被评为省、市“乡村旅游示范点”、“全省百佳优美村庄”,村党支部被评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1次、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1次、全县先进基层党组织3次、全镇先进基层党组织6次。
***本人先后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7次、优秀党务工作者4次。
一、强班子,带队伍
着力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配齐配强班子,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民主决策,历届村班子富有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班子战斗堡垒作用发挥良好。
着力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发展党员6名,为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
着力加强党员干部、群众的教育培训和管理工作。
以现代远程教育、农民培训学校和党员电化教育为依托,对党员干部、群众定期集中培训,增强党员干部、群众的致富本领。
在全县率先推行以“全员化、差异化、动态化”服务群众工作法推进“三送”工作,探索创新社会管理和联系服务群众的新路径。
实施党员“定区联户”工程和“先锋创绩”工程,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
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壮产业,促民富
发展壮大甜叶菊、脐橙、太空莲、商品蔬菜、水面养殖等致富产业,全村新增甜叶菊100亩、脐橙300亩、太空莲100亩、商品蔬菜160亩,水产养殖122亩,促进农民增收860元。
2011年,村农民人均纯收入4500元。
三、办实事,面貌新
实施土地增减挂和土地复垦项目,全村新增耕地208亩,人均耕地增加到0.51亩;对**水库、6座山塘进行了除险加固,新修水渠9660米,保障了全村90%以上的农田灌溉;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全村共拆除破旧杂房26500平方米,新修4.5米宽主干道6700米、6米宽主干道1600米,实现村组通水泥路,硬化3米宽主便道10900米、入户便道3918米,安装太阳能路灯46盏,新建垃圾焚烧场1个,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进行以“忠、孝、礼、义、智、信”为主题的传统文化教育,促进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