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区域经济的《盐化工生产与操作》课程设计
《盐化工产品与技术》本科课程教学探讨

o f C h e ic m l a e n g i n e e in r g nd a t e c h n o l o y .T g h e c o n t e n t , t e a c h i n g me t h o d a n d a i ms o f t h e c o u r s e w e r e d i s c u s s e d .T h e i mp o r t a n c e f o e n t e r p r i s e p r a c i t c e wa s e mp h a s i z e d, wh i c h w i U b e en b e i f t l i n k i n gt h e o y r wi t h p r a c i t c e a n d t r a i n i n g o c c u p a t i o n l a c o n s c i o u g n e  ̄ , 8 nd a
・
1 7 2・
山 东 化 工 S H A N D O N G C H E MI C A L I N D U s 陬Y
2 0 1 7年第 4 6卷
《 盐化工产 品与技术》 本 科 课 程教 学 探 讨
郭 探
2 2 3 0 0 3 ) ( 淮阴工学 院 化学工程 学院 盐化工新材料工程实验 室 , 江苏 淮安
析解 决问题的能力 。
盐化工实训室 Microsoft Word 文档

换热器为工业领域常见设备,各类不同的换热器在化工企业承担着重要作用。
换热器不但作为一个单独的化工单元操作,而且在其他生产装置中也常常带有换热过程或换热部分,如精馏装置中的回流冷凝器、再沸器、蒸发中的加热部分等。
通过实验实训操作,学生可观察套管换热器内水蒸汽在水平管外壁上的冷凝现象。
可观察和测定各种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
更主要是学会工业常见换热器的操作及工艺参数调节方法。
二、精馏单元实训室:精馏是分离液体混合物最常用的一种操作,在化工、医药、炼油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精馏是同时进行传热和传质的过程,为实现精馏过程,需要为该过程提供物料的贮存、输送、传热、分离、控制等设备和仪表。
本装置能进行精馏操作的开停车训练及常见事故的处理,也能作为化工总控工的培训及鉴定场所。
三、干燥单元实训室:干燥是去除固体物料湿分的单元操作方式。
本实训室可进行干燥的实操训练使学生能够熟悉流化干燥设备的流程和工作原理及开停车训练及常见事故处理。
也可作为化工总控工的培训及鉴定场所。
四、吸收-解吸单元实训室气体的吸收与解吸装置为化工的常见装置,在气体净化中常使用溶剂来吸收有害气体,保证合格的原料气供给,在合成氨、石油化工中原料气的净化过程中均有广泛应用。
也可作为化工总控工的培训及鉴定场所。
五、过滤单元实训室板框过滤机是历史最久,目前仍在普遍使用的工业过滤机,板框过滤机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在污水处理系统、无机盐内生产、医药化工领域都得到广泛应用。
六、蒸发单元实训室:能进行蒸发操作的开停车训练及常见事故处理,也可作为化工操作工的培训场所。
七、萃取单元实训室液-液萃取装置为化工的常见装置,在无机化工、石油化工、医药化工、食品化工中均有广泛应用。
该实训装置可进行萃取塔的开停车训练及常见事故处理,也可化工总控工中高级工的培训及鉴定场所。
八、管路拆装单元实训室:管路拆装是化工专业类学生实践实训的重要科目,本方案的实施载体是一套化工系统中最基础和最常用的经典水流体输送系统,实训过程中考察学生对该化工流程和管道系统的识图、搭建、开车、试运行和检修等过程,从而使学生认知化工系统的安装与运行。
高一上册化学《以食盐为原料的化工产品》教案、教学设计

3.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课堂小结环节,我将采取以下方式: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2.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强调食盐化工产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提醒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一上册化学《以食盐为原料的化工产品》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食盐的化学成分,掌握其主要用途和以食盐为原料的化工产品的基本知识。
2.学会运用化学实验技能,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探究食盐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过程。
3.掌握从食盐中提取氯气、氢气和氢氧化钠等化工产品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解决实际化学问题的能力。
6.设想六:实施多元化评价,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结合课堂表现、实验操作、作业完成情况等多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培养和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以生活中的实例为切入点,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食盐除了用作调味品,还有哪些用途吗?”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引出食盐的化工产品这一主题。
3.演示实验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数据,总结规律。
三、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
1.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巩固所学知识。
2.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与食盐相关的化学现象,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章节“以食盐为原料的化工产品”,考虑到高一学生的认知特点,他们在化学学科方面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但实践操作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尚需加强。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可能存在以下情况:
化工原理操作课程设计

化工原理操作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化工原理中基本操作原理,如流体流动、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等;2. 使学生了解化工设备的基本构造、性能及操作方法;3. 帮助学生理解化工过程中常见的单元操作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化工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进行简单的工艺计算;2. 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能正确使用化工设备进行实验操作;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能在小组讨论中发表见解,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化工原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使其注重实验安全,遵循实验规程;3. 引导学生关注化工行业的发展,认识到化工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在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中,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紧密结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化工原理基本概念:流体流动、热量传递、质量传递等基本原理的学习,涉及教材第一章内容。
2. 化工设备与工艺:介绍常见化工设备构造、性能及操作方法,包括泵、压缩机、换热器等,涉及教材第二章内容。
3. 单元操作:学习精馏、吸收、萃取、干燥等典型化工单元操作,分析各操作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涉及教材第三章至第六章内容。
4. 化工工艺计算:培养学生运用化工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简单的工艺计算,涉及教材第七章内容。
5.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化工原理实验,锻炼动手操作能力,涉及教材实验部分内容。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如下:1. 第1-4周:学习化工原理基本概念;2. 第5-8周:了解化工设备与工艺;3. 第9-12周:研究单元操作;4. 第13-16周:进行化工工艺计算;5. 第17-20周:实验操作及总结。
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确保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化工原理及操作知识。
化工课程设计指导

化工课程设计指导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化工基本概念、原理和工艺,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化工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化工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工艺,包括化工原料的选择、反应条件的影响、产物分离和提纯的方法等。
2.技能目标:学生需要具备分析和解决化工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化工工艺设计和优化,以及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应培养对化工行业的兴趣和热情,认识化工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化工基本概念、原理和工艺。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章:化工原料的选择和加工,包括原料的性质、选择方法和加工工艺。
2.第二章:化工反应条件的影响,包括温度、压力、催化剂等因素对反应速率和平衡的影响。
3.第三章:产物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包括蒸馏、萃取、吸附等分离技术。
4.第四章:化工工艺设计和优化,包括工艺流程的选择、设备的设计和操作条件的优化。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
具体采用如下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化工基本概念、原理和工艺。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具体如下: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化工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和视频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提供完善的实验设备,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高中化学高一化学《以食盐为原料的化工产品》教案、教学设计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食盐在化工产品中应用的小论文,要求不少于500字。论文中需包含以下内容:
a.食盐的化学成分及性质;
b.食盐在化工产品中的应用案例;
c.食盐在这些应用中的化学原理。
2.设计一个以食盐为原料的化工产品实验方案,要求具有可行性。实验方案需包括以下内容:
1.化学成分:首先介绍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还含有少量的碘化物、溴化物等。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食盐的化学组成。
2.性质:讲解食盐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溶解性、稳定性等,为后续学习食盐在化工产品中的应用打下基础。
3.应用:详细介绍食盐在化工产品中的应用,如氯碱工业、玻璃制造、造纸等。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认识到食盐在化工产业中的重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食盐在化工产品中的应用有哪些?
2.这些应用背后的化学原理是什么?
3.食盐在这些化工产品中起到了哪些关键作用?
讨论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情况,引导他们深入思考。讨论结束后,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4.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分享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发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策略:组织小组讨论、汇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意见。
5.知识拓展:介绍食盐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教学策略:采用案例分析、课后阅读等方式,让学生了解食盐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6.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知识体系。
2.知识讲解:详细讲解食盐的化学成分、性质及其在化工产品中的应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化工专业的课程设计

化工专业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化工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化学工艺的基本流程和关键参数。
2. 学生能描述常见化工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如反应器设计、传质过程、热量传递等。
3. 学生能解释化工过程中涉及的安全、环保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知识。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物料平衡和能量平衡计算的能力。
2. 学生能运用化工流程模拟软件进行简单流程的模拟与优化。
3. 学生具备分析和解决化工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化工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积极探究化工领域新知识的精神。
2. 学生树立安全、环保意识,关注化工产业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3. 学生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分析和解决化工问题。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化工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化工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提高学生在化工领域的综合素质。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践操作和实际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和未来从事化工行业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化工基础理论:包括化学平衡、反应动力学、热量传递、质量传递和动量传递等基本原理,对应教材第一章至第四章内容。
2. 化工单元操作:涵盖流体流动、传热、传质、反应器设计等单元操作,对应教材第五章至第七章内容。
3. 化工流程与设备:介绍典型化工流程及设备,如合成氨工艺、石油炼制、生物化工等,对应教材第八章至第十章内容。
4. 化工安全与环保:分析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环保措施及法律法规,对应教材第十一章内容。
5. 化工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化工案例,如事故分析、工艺优化等,进行深入剖析,对应教材第十二章内容。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周:化工基础理论(1-4章)第二周:化工单元操作(5-7章)第三周:化工流程与设备(8-10章)第四周:化工安全与环保(11章)第五周:化工案例分析(12章)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程目标,以教材为基础,有序安排教学进度,确保学生掌握化工专业核心知识。
化工生产课程设计

化工生产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化工生产的基本原理,掌握化学工艺流程的关键环节。
2. 使学生掌握化工生产中常见设备的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
3. 帮助学生了解化工生产中的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分析化工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 提高学生实际操作化工设备的能力,熟练掌握基本操作方法。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完成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化工生产的兴趣,培养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2. 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爱护设备、节约资源的意识。
3. 引导学生关注化工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树立绿色化学观念。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为高中生,具有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但安全意识相对较弱。
教学要求:1. 结合课本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强调安全知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化工生产基本原理:- 化工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守恒、能量守恒原理。
-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及其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 课本章节:第二章 化工过程原理。
2. 化工设备与操作:- 常见化工设备(如反应釜、塔设备、换热器等)的结构、原理及操作方法。
- 化工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控制技术。
- 课本章节:第三章 化工设备与工艺流程。
3. 化工生产安全与环保:- 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知识,如防火、防爆、防毒、防腐蚀等。
- 环境保护与化工生产的关系,绿色化学观念的实践。
- 课本章节:第四章 化工生产安全与环境保护。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化工生产基本原理学习,理解化学反应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第二周:熟悉常见化工设备,学习设备操作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结合 , 教学重点培养 与行业发展和职业需求相适
应 的职业 能力 。
《 有机工艺学》 等课程进行 了整合优化 , 开发出了高 职项 目化课程《 盐化工生产与操作》 。
l 课 程定位
2 . 1 . 2 以“ 工学结合” 为课程建设的切人点
我校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培养 目标是面向 滨州及周边地区的化工类 企业 , 培养具有生产运行 与控制 、 工艺管理的高端技 能型人才。而化工行业 的特殊性决定 了要想达 到人才培养 目标 , 培养 出符 合企业用人要求的高技 能人才 , 高职院校必须与行
盐 化工 是 以含 盐 物质 为原 料 , 经 加 工 而 获得 化
据 人才 培养规 格 、 学 生 的认 知 规律 和 区域 经济 发 展
工产品的工业 。我校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 就业范围为鲁西北的滨州市 和东 营市 , 这两个地 区 是我国重要的海盐生产基地 , 具有海岸线长、 宜盐面 积大、 原盐产量高 、 运输便利 的优势 , 同时又是 国家 重点建设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 山东半岛 蓝色经济区的叠加 区域 , 该 区域依托海洋资源优势 和国家政策支持 , 盐化工产业发展迅速 , 形成了氯碱 化工为主导的盐化工产业 , 逐渐发展成为区域经济 发展 的支柱产业 。伴随“ 黄蓝” 两 区的快速发展 , 滨
员岗位的工作流程 、 工作任务 , 分析了与工作 岗位、 工作过程相关的知识、 技能和素质要求 , 并结合“ 化 工总控工” ( 高级工) 职业资格标准及企业技术标准
的分析 , 共同确定 了专业培养 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 确定了具体的能力 目 标、 知识 目标和素质 目标 。根 2 . 1 . 3 以“ 学生” 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2 课 程设计
州及东营市的盐化工企业对 高技能、 高素质的生产
操作员与技术人员 的需求在 不断增长 , 为了更好地 服务“ 黄蓝” 两区经济发展 , 满足盐化工企业对高端 技能型人才需求 , 我们彻底 打破 了一直以来或多或 少受到学科体系影响下 的课程开发理念 , 结合学校 所在区域的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 , 以企业真实 的项 目为导 向, 以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 , 以职业能 力培养为重点 的课程开发理念 , 将《 无 机工艺学》 、
业企业深度合作 , 以企业真实工作过程为导向, 以企 业真实工 作任务 为载 体 , 工学交 替 , 学 做合一 , 以 “ 工学结合” 为课程建设 的切人点展开课程的开发 和设 计 。
课程组通过对滨州市及周边地区典型的企业进
行广泛深入地调研 , 明确 了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 学生的主要就业岗位为工艺操作员 岗位 , 通过与行 业企业专家一同研讨 , 细致梳理和分析 了工艺操作
2 . 1 课程设计理念 2 . 1 . 1 以“ 职业 能力培养” 为主要 目 标…
高职教育不 同于本科 教育、 中职教育 , 以培养 “ 高端技能型人才 ” 为 主要 培养 目 标 。“ 教什 么、 学 什么” 应符合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 目标 , 知识 以实 际
应用 为 目的 , 以“ 必需、 够用 ” 为度 , 注重 理论 与 实践
收稿 日期 : 2 0 1 3—0 6— 2 7
作者简介 : 李红霞 ( 1 9 7 6 一) , 女, 黑龙 江密 山人 , 硕士 , 滨州 职业学 院讲师 , 研究方 向为山 东 化 工 S H A N D O N G C H E MI C A L I N D U r R Y
对本专业人才需求 , 确定本 专业行动领域和学习领 域, 建立了“ 对接 区域经济 、 油盐化工特色、 以职业
能力培养为主线” 的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中, 《 盐 化工生产与操作》 课程是应用化工技术专业 的专业
核心课程 , 是在学生具备基础专业能力之后 , 开设 的 综合专业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具备盐化 工理论知识与多 岗位生产运行与控制的综合生产操 作能力 , 培养服务于盐化工企业生产一线的高端技 能型专 门人 才 。
2 0 1 3年第 4 2卷
全 和环保 意识 。
4 教学 实施设 计
据记录等工作任务 ; 班长负责组织 、 协调不同岗位的
工作 , 保证和监督生产正常运行。通过上述教学方 法的采用 , 不仅提高 了学生的学 习兴趣 和积极主动 性, 培养 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 , 而且强化了
第 9期
李红霞 : 对接 区域经济 的《 盐化工生产 与操作》 课程设计
・1 4 7・
对接区域经济的《 盐化工生产与操作》 课程设计
李红 霞
( 滨州职业学院 , 山东 滨州 2 5 6 6 0 3 )
摘要 : 为对接黄蓝“ 两 区” , 满足 区域经济发展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 我校对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构 , 开发了新
的课程< 盐化工生产 与操作 > , 并对该课程进行 了项 目化的教学设 计 , 主要从 课程定位 、 课程设计 、 教 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教学实施 等方面进行 了探索性 的开发和设计 。 关键词: 盐化工 ; 区域经济 ; 设计
中圈分类 号: G 7 1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1 o o 8— 0 2 1 X( 2 0 1 3 ) 0 9—0 1 4 7— 0 4
由各小组推荐一名 同学汇报工 艺流程识读情况 , 教
师和学 生分析 和确 定 存 在 的共 性 问题 , 由教 师对 共
学 生 的职业 意识 。
为 了满足 教学 的需要 , 使 得 能力训 练梯 度进 行 ,
教学实施主要分为三个 阶段。第一 阶段 : 识读工艺 流程阶段 。此阶段通过设 置情境 引入生产性任务 ,
学生分 组 , 通过 讨论 和查 阅资 料识读 工 艺 流程 , 然后
5 . 2 教 学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