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测量技术进展

合集下载

测量血压年度总结

测量血压年度总结

一、前言血压是衡量人体心血管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等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在血压测量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现将年度总结如下。

二、血压测量技术发展1. 智能血压计的普及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血压计在我国市场逐渐普及。

与传统血压计相比,智能血压计具有操作简便、数据准确、功能丰富等特点,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血压测量服务。

2. 无创血压测量技术的突破无创血压测量技术是通过检测血管壁的震动、脉搏波等信号来计算血压值,无需直接接触皮肤,具有无创、舒适、方便等优点。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无创血压测量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高血压患者提供了更加安全、有效的血压监测手段。

3. 3D血压测量技术的研发3D血压测量技术是一种基于三维图像处理的高血压测量方法,通过捕捉人体表面形态变化,实现对血压的实时监测。

该技术具有高精度、实时性强、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有望在医疗、保健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三、血压测量应用领域拓展1. 家庭血压监测家庭血压监测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手段。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家庭血压监测工作,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支持等措施,推动家庭血压监测在基层医疗机构的普及。

2. 企事业单位血压筛查企事业单位血压筛查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措施。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企事业单位血压筛查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有效降低了企业员工高血压发病率。

3.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是血压测量应用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果,通过血压监测、健康教育、药物管理等手段,有效提高了高血压患者的生存质量。

四、血压测量政策与法规1. 政策支持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血压测量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关于进一步加强高血压防治工作的意见》、《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等,为血压测量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2. 法规建设为规范血压测量市场,我国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如《血压计产品安全技术规范》、《血压计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等,确保血压测量产品质量和安全。

动态血压监测简介

动态血压监测简介

2.2.1 肾脏疾病 肾脏是高血压损害的重要靶器官之一,微
量蛋白尿是肾脏损害的早期表现。研究显示动 态血压较偶测血压更准确预测微量蛋白尿发生。 研究对1型糖尿病儿童及青春期少年进行为期5 年观察后发现,夜昼指数>0.9组与<0.9组相比较, 其杓压微型肾(蛋 病夜白 患%夜。访昼同后指样发数,现<0通,.9过)非高对杓血 型患者其尿蛋白明显升高,夜昼指数升高是预 测肾脏损害有效指标,其机制可能与夜间血压 增高引起肾脏损害有关。
一项关于肥胖儿童血压调查研究中发现肥胖儿童血
压负荷明显大于正常体重儿童,提示肥胖儿童早期 便可出现血压异常,建议以血压负荷超过25%作为 界定正常与高血压的标准。但也有学者提出不同意 见,认为应以50%为诊断高血压的标准。而一项关 于妊娠高血压的研究中,通过对妊娠期妇女孕8~11 周时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测量其血压负荷指数,经
后来该定义也延伸为在控制高血压时,应选用24h 长效药物,保持 24h均能产生平稳降压效应,以降低高血压患者清晨血压,避免心 血管事件发生;恢复正常勺形血压曲线,降低血压变异性,保护靶器 官。谷峰比是评价降压药物降压平稳性和持续性的重要指标,谷峰 比值≥50%(最好>60%) 的降压药物具有平稳的24h 血压控制,并能保 持机体自然24h血压节律。动态血压监测可以较准确地反映降压药 物T/P比。目前,动态血压监测已被美国FDA批准为评价降压药物疗 效和指导用药必不可少的手段。
2.2.4 其他疾病
杓型变化患者多合并有代谢综合征。在对462名非高血压糖尿 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及相关指征测定并校正相关因素后发现, 非杓型患者低密度脂蛋白、总脂蛋白及极低密度脂蛋白较杓型组明 显升高。非杓型组糖耐量下降及空腹血糖损害较杓型组明显。提示 血压非杓型变化是空腹血糖损害及代谢综合征的预测因素。

中心动脉压的研究进展

中心动脉压的研究进展

综述中心动脉压的研究进展汪正权梁雨露动脉血压是临床诊疗过程中常规的测量项目,对预测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目前,临床上所说的动脉血压通常是指上臂肱动脉血压,也称外周动脉血压(per i phera l artery pressure ,PAP ),是通过袖套法测定双侧上臂肱动脉血压来评估整个体循环系统的血压水平。

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动脉血压是指升主动脉根部血压,现称为中心动脉压(central aorti c pressure ,CAP)。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相对于PAP ,CAP 与心、脑、肾等器官损害有着更加密切的关系[12]。

中心大动脉在左心室收缩期将大部分心排血量储存,在舒张期排向外周,以保障全身器官和组织的连续灌注。

大动脉顺应性的减退将导致舒张压下降,影响全身器官和组织的供血。

本文就CAP 的形成与测量、与PAP 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等方面作一综述。

一、CAP 的形成及影响因素所谓CAP,一般是指主动脉根部血管所承受侧压力,以血液充盈压为基础,由有节律的心室收缩射血和外周阻力共同形成。

C AP 通常也分为收缩压(SBP )、舒张压(DBP )和脉压(PP)。

主动脉的SBP 由两部分组成:前向压力波(左心室搏动性射血产生)和回传的外周动脉反射波。

前向压力波形成收缩期第一个峰值(P1),回传的反射波与前向压力波重合形成收缩期第二个峰值(即SBP )。

反射波压力又称增强压(AP ),增强压的大小可用增压指数(AIx)表示,A Ix=AP /PP (AP =SBP P1),见图1。

正常情况下,AP 在舒张期回传到主动脉根部与前向压力波重合,在收缩期传到外周动脉。

CAP 主要受脉搏波传递速度(pulse wave ve l ocity ,P WV)、反射点位置、反射波幅度和心率的影响[3]。

P WV 是检测动脉僵硬度的一种简便、可靠的方法[4],主动脉P WV 是反映主动脉僵硬度或可扩张性的主要指标。

血压监测的发展历程

血压监测的发展历程

血压监测的发展历程血压是反映人体心脏和血管功能以及全身血容量的重要生命体征之一,1733年斯蒂芬·海尔斯首次提出了血压的概念并进行了最早的直接动脉血压测量。

此后,血压监测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水银血压计与袖带、柯氏音听诊法一起组成了目前临床血压测量的金标准。

1973年的电子血压计和1980年的示波法测量血压成为至今仍为广泛使用的方法。

现代血压监测分为有创监测和无创监测。

20世纪60年代,电子压力换能器的出现使有创血压监测技术得以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无创监测可进一步细分为间歇性测量和连续性测量。

无创间歇性血压测量常用的仪器有:台式汞柱式血压计、袖带式电子血压计、腕带式电子血压计和多参数监护仪、指套式血压计。

无创连续性测量主要方法有:Penaz技术、动脉张力测量法、动脉延迟检出法、多普勒法以及最新的CNAP· Monitor500连续无创型血压监测系统。

每种血压测量方法均有其优缺点,目前尚未有涵盖各种条件下的完美的测压方式,监测者应根据使用条件和监测对象选择最为合适的方法。

标签:血压;有创血压监测;无创间歇性血压测量;无创连续性血压测量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单位面积血管壁所施加的侧压力,它是重要的生理指标,反映人体心脏和血管的功能以及全身血容量,是基本的生命体征之一,在疾病的诊断、观察治疗效果和判断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1]。

下面对血压监测方式的发展历程作一阐述,以助于监测者了解和选择适合的测压方式。

1 血压概念的提出早在公元二世纪,希腊解剖学家Galen就宣布动脉中运载的是血,而不是空气,但他认为肝脏是血液系统的中心。

1628年William Harvey在论文《心脏的概念》中更正了Galen的错误,文中提到:”正像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国王一样,心脏控制着整个人体。

”Harvey经过对血管的解剖,得出结论是:大量的血液从心脏流出,经过血管流向组织。

这些血液不是由心脏产生并在组织中消失,而是从心脏流向组织后又从组织流回心脏,如此周而复始,形成一个循环。

监护参数的测量方法及进展

监护参数的测量方法及进展

3中外医疗中外医疗I N FOR I GN M DI L TR TM NT2008N O .19CH I NA FOR EI G N M EDI CAL TREATM ENT综 述监护仪是目前临床上用于重症患者生命体征监测的主要方法,从诸如心电、血氧、血压等单一参数监测发展到现在的多个参数监测。

监护仪的主要参数的测量方法的优劣对监护仪性能影响重大,本文就监护仪的参数测量方法及相关的发展作一概要介绍。

1基本监护参数的测量方法1.1心电心电信号是由心脏周期性搏动所产生细胞电生理活动综合并传导至体表的微弱信号(毫伏级),这个信号继续被贴在体表的电极拾取后传给信号放大器,通常这个信号放大器的增益要有500~2000倍范围,通频带要有0.05~130H z ,再经C PU 控制下A D 处理后得到数字心电信号。

这个数字心电信号可以进行滤波、幅度调整、波形特征识别与分类、基本特征参数的计算、功率谱分析,对于长时间心电信号还可以进行心率变异和非线性分析,这些信号分析方法能为心电信号特征检测和疾病诊断及疗效的评价提供有效依据;根据数据采集的通道多少又可分成单通道、三通道9/12导联和8通道同步12导联心电监测,而后者更能全面反映心脏各部位心肌细胞的电生理活动,将有利于对心肌各壁可能的缺血性改变的评价和心脏疾病的诊断。

心电监护也向着能进一步获取精细、稳定清晰的心电信号和多种诊断心电参数的方向发展。

1.2呼吸一般借助于心电电缆,通过体表电极给人体施加一个高频恒流源,这个恒流源的载频一般为几十千赫,并由于呼吸所引起的胸部阻抗的变化而调制这个载频,再通过呼吸波放大、解调、再传给低频信号放大器,由于阻抗变化很小,通常整个呼吸电路增益要有1~2万倍,通频带要有0.3~2.5H z ,同样再经CPU 控制下A D 处理后得到数字呼吸信号,可以进一步识别呼吸特征波并计算呼吸率。

一般心电、呼吸都在一个模块上,为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心电/呼吸的主要放大电路和滤波处理电路可以采用定制的集成电路芯片。

高血压临床实验最新消息

高血压临床实验最新消息

高血压临床实验最新消息近年来,高血压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有超过10亿人患有高血压。

高血压不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还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因此,关于高血压的临床实验成为医学界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

本文将介绍关于高血压临床实验的最新消息。

1. 研究目的高血压临床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索各种治疗和管理高血压的方法,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和指导。

研究者希望通过实验了解高血压的病理机制,发现可能的预防和治疗策略,并提供证据支持临床决策。

2. 血压监测技术的发展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血压监测技术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传统的血压监测主要依靠袖带式血压计,需要定期测量并记录患者的血压值。

然而,这种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不便,并且无法提供连续的血压数据。

而随着无创血压监测技术的发展,如脉搏波传感器和便携式设备,患者可以更便捷地进行血压监测,并提供更准确、详细的血压数据,为高血压临床实验提供了更可靠的依据。

3. 药物治疗的新进展药物治疗一直是高血压管理的主要方法之一。

近年来,一些新型的抗高血压药物被引入临床实验。

例如,针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抑制剂和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等。

这些新药物在降低血压的同时,还具有更好的避免心脑血管并发症的优势。

临床实验结果显示,这些新型药物在治疗高血压方面表现出良好的疗效和耐受性,为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

4. 非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除了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也在高血压临床实验中得到广泛研究。

例如,运动疗法、饮食调整、心理行为干预等。

研究发现,非药物治疗方法在降低血压、改善血管功能和减少并发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一些基于医疗设备和技术的新疗法,如射频消融和神经调制器等,也在实验阶段展现出良好的潜力。

5. 个体化治疗的前景高血压临床实验的最新消息提示,个体化治疗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由于每个人的生理状态和疾病特点不同,单一的治疗策略无法适用于所有患者。

连续无创血压监测技术CNAPTMMonitor500的研究进展

连续无创血压监测技术CNAPTMMonitor500的研究进展

连续无创血压监测技术CNAPTMMonitor500的研究进展杨秀环;梁华杰;梁秀生;林宗航;陆文敏【摘要】The arterial pressure measurement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iseases.This paper reviews the appilication of the CNAPTM monitor 500, and makes guidance for its application in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血压监测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现对连续无创血压监测技术CNAPTMMonitor500在临床的应用做一综述,为其在临床的推广应用作出指导意见。

【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年(卷),期】2016(027)018【总页数】3页(P3364-3366)【关键词】无创血压;CNAP;有创血压;偏倚【作者】杨秀环;梁华杰;梁秀生;林宗航;陆文敏【作者单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清远市人民医院,广东清远 511518;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清远市人民医院,广东清远 511518;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清远市人民医院,广东清远 511518;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清远市人民医院,广东清远 511518;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清远市人民医院,广东清远 5115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3.5血压是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作用于血管壁所施加的侧压力,及时、准确的血压监测对于患者病情变化的了解、预后的判断、围术期的监管和药物指导治疗都有着重要的意义[1]。

无创袖带血压监测和有创血压监测是目前临床最常见的两种方法,但因有各自的缺陷而限制其临床应用[2]。

CNAPTM-Monitor500连续无创血压(CNAP)监测系统可实现连续无创血压的监测[3]。

人体动脉血压实验报告

人体动脉血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人体动脉血压的测量方法。

2. 理解动脉血压的生理意义及影响因素。

3. 通过实验了解血压计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动脉血压是指血液在动脉内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

动脉血压分为收缩压和舒张压。

收缩压是心脏收缩时动脉内的最高压力,舒张压是心脏舒张时动脉内的最低压力。

动脉血压的测量通常使用血压计进行,通过袖带加压阻断血流,然后逐渐放气,根据听到的声音变化确定收缩压和舒张压。

三、实验器材1. 电子血压计2. 听诊器3. 袖带4. 记录本四、实验步骤1. 受试者取坐位,手臂平放于桌面上,心脏与血压计零点同一水平。

2. 将袖带缠绕于受试者上臂,袖带下缘距离肘窝2-3厘米。

3. 将听诊器放在袖带下方的肱动脉处。

4. 打开血压计,按下测量按钮,袖带开始充气,当袖带压力达到一定值时,血流被阻断,听不到声音。

5. 按下放气按钮,袖带开始缓慢放气,当听到第一个声音时,记录此时的袖带压力,即为收缩压。

6. 继续放气,当声音突然变弱或消失时,记录此时的袖带压力,即为舒张压。

7. 重复测量两次,取平均值。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显示,受试者的收缩压为120mmHg,舒张压为80mmHg。

2.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到动脉血压的测量方法,以及血压计的工作原理。

3. 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袖带的松紧程度、受试者的姿势、袖带充气与放气的速度等因素都会影响测量结果。

六、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测量了受试者的动脉血压,验证了血压计的准确性。

2. 通过实验,我们掌握了动脉血压的测量方法,了解了动脉血压的生理意义及影响因素。

3.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更加关注血压的测量和监测,以保障人体健康。

七、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受试者的姿势,确保心脏与血压计零点同一水平。

2. 袖带的松紧程度要适中,过紧或过松都会影响测量结果。

3. 充气与放气速度要均匀,避免过快或过慢。

4. 重复测量两次,取平均值,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恒定容积法: 当血管受到外部压力时等于血管内的压强,血管的直径不随血压的波动 变
化,而处于恒定的容积状态,检测外加压力信号,就可以得到动态的血压
数 值,这种血管容积的测定似乎通过光电描记实现,可获得连续的血压动态 变
血压计.听诊法
血压计.震荡法
1973年上市的第一台血壓計 "壓力表手動電子血壓計"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1;19(12):1101-1115
血压测量方法.诊室血压测量
临床意义: 诊室血压是目前评估血压水平、临床诊疗及对高血压 进行分级的常用方法和主要依据。
适应症: 诊室血压测量可适用于各种人群,
仪器选择: 水银柱血压计,电子血压计血压测量方法.家庭血压测量
临床意义: 家庭血压测量已成为高血压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价的重要方法之 一。可以避免白大衣效应,观察血压的长期变异或降压治疗效应。
1905年俄罗斯医师N.科罗特科夫,利用放 在肱动脉上的听诊器,听到肱动脉血压血流冲 过被压扁动脉时产生的湍流引起的振动声确定 血压读数(科氏音)。
血压测量历史
科氏音听诊法成为血压测量的“金标准” 示波法: 动脉搏动波由压力传感器接收,压力传感器将压力高低转换为电压的大 小,经过电子线路放大和滤波后,检测到动脉搏动的幅度,作为平均压, 收 缩压和舒张压是经过计算获得
顾桂香许宁兰.血压测量读数末位数字偏好的分析.当代护士.2010;10:68-69
门诊血压自动测量平台
家庭血压遥测平台
向科学技术要效率是 提高高血压防治水平的 必由之路!
动态血压临床应用
白大衣性高血压: 在轻型高血压约占20%~35%,在人群中约占10%。多见 于女性、年轻人、体形瘦小以及病程较短病情较轻患者。
隐蔽性高血压: 约占所谓正常血压者的15%左右,隐蔽性高血压多见于 男性、老年人、糖尿病、代谢综合症、诊室血压在正常 高值者。如果临床上有难以解释的明显靶器官损害,如 鼻出血、眼底出血、心力衰竭,应怀疑隐蔽性高血压。 血压晨峰: 起床后2小时内的收缩压平均值-夜间睡眠时的收缩压 最低值(1小时的平均值),≥35mmHg为晨峰血压增高。
血压测量中的影响因素
放置正确的听诊位子
血压测量中的影响因素
测量时不要说话
血压值的确定
收缩压: Korotkoff第一音 时的水银柱水平
舒张压: Korotkoff第五音/第四 音时的水银柱水平
规范的血压测量是 高血压正确诊断与治疗 的基本保证!
上海市社区高血压管理率和控制率
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情况调查报告.2012年
<130/80(24h)或<135/85(白天) ≥130/80(24h)或≥135/85(白天)
(Parati G. J Hypertens,2008,28:1505)
高血压治疗评估程序
诊室血压升高
靶器官损害 无 <125/76 继续监测 家庭血压测量 >125/76<135/85 动态血压监测 ≥135/85 开始治疗
家庭自测血压(HBPM)的频率
1.初始阶段或评价疗效的连续家庭血压测量7d, 每天早(6:00~9:00)和晚(18:00~21:00) 各1次,每次测量 2~3遍;计算后6d血压平均 值。 2.长期随访中,如血压稳定且达标,建议每周 HBPM1d;如血压未达标或不稳定,则增加家庭 血压测量频率。
(Pickering TG.Hypertension,2008,52:1-9)
血压测量的频率
血压未达标 或不稳定 高血压易患人群 6个月1次 血压达标 且稳定
1级高血压患者 2级高血压患者
3级高血压患者
每3周1次 每2周1次
每1周1次
每3月1次 每2月1次
每1月1次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基层版)编撰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年基层版). 中华高血压杂志.2010;1:11-30
血压测量技术进展
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 钱岳晟
血压测量历史
1733年,英国生理学家S.海耶 斯直接测量血压
血压测量历史
1823年法国生理物理学家J.-L.-M. 泊肃叶在改用水银测压计接上动脉插管进行测定。 1935年,尤利乌斯·埃里松发明了一个血压计,它把脉搏的搏动传递给一个狭窄的 水银柱,第一次能在不切开动脉的情况下测量脉搏和血压。 1896年意大利科学家希皮奥内· 里瓦---罗奇用一个能充气的袖带,用一个听诊器听脉 搏的跳动,在刻度表上读出血压数。
血压计和测量技术发展
混合式血压计 借用电子的数字显示系统,沿用听诊方法,在皮囊放气钮旁设置按钮,将听到的 柯氏音,用按钮锁定,显示收缩压和舒张压
医用多参数监护仪 电子计算机利用压力感受器检测袖带的压强在充气和放气过程中的振幅波动获得 血压信息,滤除干扰信号,再经过数字化处理,输出收缩压和舒张压
脉搏波传导时间法 采用脉搏波速测定法及利用脉搏波特征参数连续测量血压的方法
血压值的确定
3种血压测量方法诊断高血压、白大衣高血压、隐蔽性 高血压的阈值(mmHg) 诊室血压 家庭血压 正常范围血压 <140/90 <135/85 ≥140/90 ≥135/85 高血压 白大衣高血压 ≥140/90 <135/85 隐蔽性高血压 <140/90 ≥135/85 动态血压
<130/80(24h)或135/85(白天) ≥130/80(24h)或≥135/85(白天)
中国血压测量工作组.中国血压测量指南.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12):1101-1115
血压测量中的影响因素
保持环境适宜 测压前要休息
血压测量中的影响因素
保持正确的体位, 充分暴露上臂
血压测量中的影响因素
袖带位子、宽松适度
血压测量中的影响因素
应用合适的袖带
血压测量中的影响因素
保持测量时位置
适应症: 高血压的诊断与评估,白大衣性高血压诊断,检测隐蔽性高血压, 评估难治性高血压,评估血压晨峰、昼夜节律 仪器选择: 目前公认有ESH、BSH、AAMI3个国际标 准用于验证上臂式电子血压计 正常值: 1. 24小时<130/80mmHg,白昼<135/85mmHg, 夜间 <120/70mmHg。 2. 夜间血压下降大于10%。
血压值的确定
3缩压和舒张压的末位数字频数分布 "0"结尾的读数占收缩压的71.9%,占舒张压的64.8% "1"结尾的读数占收缩压的 1.2%,占舒张压的 1.4% "2"结尾的读数占收缩压的 2.1%,占舒张压的 3.4% "3"结尾的读数占收缩压的 1.0%,占舒张压的 1.1% "4"结尾的读数占收缩压的 2.0%,占舒张压的 1.8% "5"结尾的读数占收缩压的 15.8%,占舒张压的 21.7% "6"结尾的读数占收缩压的 1.2%,占舒张压的 1.9% "7"结尾的读数占收缩压的 1.8%,占舒张压的 0.8% "8"结尾的读数占收缩压的 1.9%,占舒张压的 2.8% "9"结尾的读数占收缩压的 1.0%,占舒张压的 0.9%
非适应症: 某些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频发早搏患者,精 神焦虑、抑郁及紊乱或擅自改变治疗方案患者。 仪器选择: 目前公认有ESH、BSH、AAMI3个国际标准用 于验证上臂式电子血压计。 血压计认证查询:
血压测量方法.动态血压测量
临床意义: 能较客观地反映24小时血压的实际水平与波动状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