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5第五章道路通行能力分析
第5章 道路通行能力分析

服务水平F:交通处于强制流状态,车辆经常排成队,跟着前面的车
辆停停走走,极不稳定。在此服务水平下,交通量与速度同时由大变小,直到 零为止,而交通密度随交通量的减少而增大。 以上六级服务水平的描述是针对非中断性交通流的公路设施的 。
我国公路服务水平现分为四级,一级相当于美国的A、B两级,二、 三级分别相当于美国的C级及D级,四级相当于美国的E、F两级。
高速公路交通量与车速及交通密度关系图分别见图5-1和图5-2。
图5—1 理想条件下交通量—车速的关系图
图5—2 理想条件下交通量—密度的关系图
美国将服务水平分为A至F六级:
服务水平A:交通量很小,交通为自由流,使用者不受或基本不受交通流中
其他车辆的影响,有非常高的自由度来选择所期望的速度,为驾驶员和乘客提供的 舒适和便利程度极高。 服务水平B:交通量较前增加,交通处在稳定流 范围内的较好部分。在交通流中,开始易受其他车辆的干扰,但选择速度的自由度 相对来说还未受影响,只是驾驶自由度比服务水平A稍有下降:由于其他车辆开始 对少数驾驶员的驾驶行为产生影响,因此所提供的舒适和便利程度较服务水平A低 一些。 服务水平C:交通量大于服务水平B,交通处在稳定流范围的中 间部分,车辆间的相互作用变得大起来.选择速度受到其他车辆的制约,驾驶时需 特别注意其他车辆的动态,舒适和便利程度有明显下降。
三、道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的作用
1 用于道路设计 根据设计通行能力与设计小时交通量的对比,可分析得出所设计公路的技术等 级及多车道公路的车道数,以及是否需要设置爬坡车道,亦可在道路设计阶段,进 行公路各组成部分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分析,发现潜在的瓶颈路段予以改进,从 而在设计阶段就消除了将来可能形成的瓶颈路段。 2 用于道路规划 在分析当前交通流的质量水平.评估现有公路网承受交通的适应程度的基础上, 通过交通量预测及投资效益和环境影响的评估,提出改善相提高公路网的规模和建 设项目及其实施步骤。 3 用于道路交通管理 根据预测交通量的增长情况和运行条件的分析,制定各阶段的交通管理措施。
道路通行能力分析

道路通行能力分析
道路通行能力是指道路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容纳的交通流量。
它对于
交通管理和规划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决策者评估道路的状况以
及实施交通控制措施。
道路通行能力分析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交通流量:了解道路上的实际车流量是进行通行能力分析的基础。
可以通过交通流量调查、交通摄像头、车牌识别系统等手段获取准
确的交通流量数据。
2. 车道容量:车道容量是指道路上每个车道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容纳
的车辆数。
车道容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车道宽度、交通流
特性、交叉口布局等。
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规范,可以通过车道容
量表来评估道路上每个车道的容量。
3. 饱和度:饱和度是指道路上交通流量达到或接近车道容量时的状况。
饱和度通常用“PCU”(Passenger Car Unit)来表示,表示
每辆车所占的等效车辆单位。
通过饱和度的计算,可以判断道路是
否过于拥堵。
4. 其他因素:除了交通流量和车道容量外,道路通行能力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车辆类型、道路设施和道路交叉口等。
这些因素也需要考虑在内进行综合分析。
综合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可以对道路的通行能力进行评估,以确定需要采取的交通控制措施,如增加车道数、改善交叉口布局、优化信号配时等,以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和交通效率。
交通工程学 第五章 5-1 通行能力分析

第一节 道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
一、道路通行能力概述
(一)基本概念 道路通行能力是道路能够疏导或处理交通流的能力。
第一节 道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
二、道路服务水平概述
由于实际确定服务等级时,难以全面考虑和综合上述请 因素,往往仅以其中的某几项指标作为代表。如行车速度及 服务交通量与通行能力之比,作为路段评定服务等级的主要 影响因素。同时,由于这几项指标比较易于观测,而且车速 和服务交通量也同其它因素有关,所以取此二者作为评价服 务水平的主要指标是有一定根据的。
、货车、大车、小车、长途、短途等交通组成和分布,车道 中交通密度、流量,流向及方向分布,横向干扰等。
3)管制条件,是指道路管制设施装备的类型、管理体制的 层次,交通信号的位置、种类、配时等影响通行能力的关键 性管制条件,其它还有停车让路标志、车道使用限制,转弯 禁限等措施。
4)其它条件,有气候、温度、地形、风力、心理因素等。
第一节 道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
二、道路服务水平概述 目前服务水平大体按下列指标划分: 1) 行车速度和运行时间; 2) 车辆行驶时的自由程度(通畅性); 3) 交通受阻或受干扰的程度,以及行车延误和每公里停
车次数等; 4) 行车的安全性(事故率和经济损失等); 5) 行车的舒适性和乘客满意的程度; 6) 最大密度,每车道每公里范围内车辆的最大密度; 7) 经济性(行驶费用)。
第五章 道路通行能力分析
道路通行能力是道路规划、设计及交通管理等方面的 基本参数,其具体数值的变化随道路等级、线形、路况、 交通管理与交通状况的不同而有显著的变化。
道路通行能力分析—基本通行能力、实际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

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
(1)道路条件的修正系数:包括车道的宽度修正、侧向净空修正、纵坡度 修正系数、视距不足以及沿途条件修正系数。
纵坡度修正系数:
f HV
1
1 P(T E T-1)
P(R E R-1)
式中:PT、PR——货车、公共汽车、旅游汽车所占百分比。 ET、ER——货车、公共汽车、旅游汽车换算为小客车的当量值。
基本通行能力
3.设计(规划)通行能力
设计通行能力也称规划通行能力,是指道路根据使用要求的不同,在 不同设计服务水平条件下所具有的能力,也就是要求道路所承担的最 大服务交通量,通常作为道路规划和设计的依据。
知识点2:道路路段通行能力
01 基本通行能力 02 实际通行能力 03 设计通行能力
道路路段通行能力
基本通行能力
1.基本通行能力
道路和交通处于理想情况下,每一条车道在单位时间内能够通过 的最大交通量。
(1)道路条件
(2)交通条件
车道宽度大于3.75m, 路旁的侧向余宽大于 1.75m。纵坡平缓,并 有开阔的视野、良好的 平面线性和路面状况。
单一的标准汽车、运行 的速度一致、相互干扰 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基本通行能力
2.实际通行能力 在实际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上某一点的最大可能交通量。
分析过程:
1)确定基本通行能力:C值。 2)确定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根据地形、道路和交通状况。 3)确定实际通行能力:基本通行能力C乘以修正系数。
实际通行能力
实际通行能力
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
(2)交通条件的修正系数:主要是由于车辆组成的影响,特别是混合 交通情况下,车辆类型众多、大小不一、占用道路面积不同、性能不 同、速度不同,相互干扰大,会严重影响道路的通行能力。
05道路通行能力分析

05道路通行能力分析在城市化进程中,道路通行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它关系到道路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城市交通的畅通程度。
通过对道路通行能力进行分析,可以为城市交通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
道路通行能力是指道路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车辆量。
通常可以用单位时间内通过能力最大车流量来衡量。
而影响道路通行能力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道路的宽度是影响通行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道路越宽,能够容纳的车辆数量就越多,通行能力也就越大。
反之,道路越窄,通行能力就会受到限制。
因此,在城市道路规划中,要根据交通需求合理确定道路的宽度,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其次,道路的交叉口数量和种类也对通行能力有着重要影响。
交叉口是道路上车辆行驶的连接点,它的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道路通行的顺畅程度。
交叉口过多或者设置不当,会导致车辆拥堵,影响通行能力。
因此,在交通规划中,要合理设置交叉口,并采取合适的措施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再次,交通信号灯的设置和配时也是影响道路通行能力的重要因素。
交通信号灯的设置要合理,避免过多的信号灯对通行能力产生限制。
同时,信号灯的配时要根据交通需求进行调整,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
此外,道路的设计标准和施工质量也会对通行能力产生影响。
道路的设计应根据道路使用的性质和流量进行合理规划,以增加道路的通行能力。
而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道路的平整度和舒适度,对提高通行能力也有一定的影响。
最后,交通组织和管理也是影响道路通行能力的重要因素。
通过合理的交通组织和管理,可以提高道路的通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
例如,采取合理的交通信号灯配时措施,合理调整车道数量和宽度,设置高速公路出入口等措施,都可以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
综上所述,道路通行能力的分析是城市交通规划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进行科学的道路通行能力分析,才能为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和交通畅通提供有效的支持。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道路通行能力的研究,不断改善道路设计和交通管理,提高城市道路的通行能力。
★第五章 道路通行能力分析

道路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
通行能力主要反映道路服务数量的多少或能力的大小 服务水平主要反映道路服务质量或服务的满意程度
通行能力主要用于:
道路设计 确定车道数、服务水平评估、发现瓶颈路段
道路规划 根据交通量预测、投资效益评估、环境效益评估, 确定路网改进办法与实施步骤 道路交通管理 根据交通量增长情况,制定各阶段的交通管理措施
一级自由流或较为自由;二级处于稳定流中间范围,自由受到限制;三级 处于稳定流的下限,接近饱和流;四级处于不稳定的强制流状态。
A 级
B 级
C 级
D 级
E 级
F 级
我国分为四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LOS I
LOS II
LOS III
LOS IV
速 度
A
B
C
D
E
自由流
稳
定
流 不稳定流
F
强制流
0
服务水平的划分指标
行车速度和运行时间;
车辆行驶时的自由程度(通畅性);
交通受阻或受干扰的程度,以及行车延误和每 公里停车次数等;
行车的安全性(事故率和经济损失等); 行车的舒适性和乘客满意的程度; 最大密度,每车道每公里范围内车辆的最大密度;
经济性(行驶费用)
服务水平的划分指标
(7) 无信号控制的平面交叉;
(8) 信号控制的平面交叉; (9) 市区及近郊干线道路。
服务水平
服务水平(Level of Service)
道路使用者根据交通状态,从速度、舒适、方便、经济和安全等方面得 到的服务程度,即在某种交通条件下所提供运行服务的服务质量。美国 HCM 【道路通行能力手册】中规定为:描述交通流内的运行条件以及影响驾驶员 和乘客感受的一种质量标准。
第五章道路通行能力-精选文档

评价交织区运行质量的因素有密度、流 速和服务流率,但重要为行车密度和服务 流率,按四级标准划分列于下表中:
服务水平 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密度 (辆/车道公里) 8 18 26 42 服务交通量/通行能力 (V/C) 0.35 0.75 0.90 1.00
15
五、平面交叉口通行能力
1、信号交叉口的运行特征 :
三、道路路段通行能力
1.定义
基本通行能力(理想通行能力)——是指道路 与交通处于理想情况下,每一条车道(或每一条 道路)在单位时间内能够通过的最大交通量。 理想的道路条件:车道宽度≥3.65m(我国公路 则定为3.75m),路旁的侧向余宽≥1.75m,纵 坡平缓,并有开阔的视野、良好的平面线形和 路面状况。 交通的理想条件:车辆组成为单一的标准型汽 车,在一条车道上相同的速度,连续不断地行 驶,各车辆之间保持最小车头间隔,无任何方 11 向的干扰。
12
内在联系:
在正常运行状态下,道路的交通量均小于 通行能力;当交通量远小于通行能力时, 车流为自由流状态,车速高,驾驶自由度 大;随着交通量的增加,车流的运行状态 会逐渐恶化;当交通量接近或达到通行能 力时,车流为强制流状态,将会出现车流 拥挤、阻塞现象。
总之,道路通行能力反映了道路的容量, 交通量则反映了道路的负荷量。交通量与 通行能力的比值表征了道路的负荷程度或 利用率。
17
2、平面交叉口的服务水平 受到交通控制,通过交叉口所需时间、 延误时间、停车时间、停车次数和频率 等影响,可采用下表的服务水平等级。
personal car unit。
3
2.影响因素
道路条件,是指街道或公路的几何条件,包 括交通设施的种类、性质及其形成的环境, 每个方向车道数、车道和路肩宽度、侧向净 空以及平面纵面线形等。 交通条件,指使用道路的车辆的交通流特性、 设计速度、客车、货车、大车、小车、长途 短途等交通组成和分布,车道中交通流量, 流向及方向分布等。
通行能力分析(课堂PPT)

5
(2)可能通行能力(实际通行能力) 是指在实际或预测的道路、交通、控制及环境条
件下,一已知公路的一条车道或一车道对上述诸条件 有代表性的均匀段上或一横断面上,不论服务水平如 何,1小时所能通过的车辆(在混合交通公路上为标 准汽车)的最大数量; (3)设计通行能力
双车道公路
信号交叉口 无信号交叉口 市区干道
效率量度 交通密度(小客车辆/km/车道) 平均行程速度(km/h) 交通流率(小客车辆/h) 交通密度(小客车辆/km/车道) 时间延误(%) 平均行程速度(km/h) 平均单车停车延误(s/车) 储备通行能力(小客车辆/h) 平均行程速度(km/h)
美国道路通行能力手册15
实际的道路和交通状况,确定其修正系数,再以此 修正系数乘以前述的基本通行能力,即得到可能通 行能力;
而设计通行能力是指道路根据使用要求的不同, 按不同服务水平条件下所具有的通行能力,也就是 要求道路所承担的服务交通量。通常作为道路规划 和设计的依据。
只要确定道路的可能通行能力,再乘以给定服务 水平下的服务交通量与通行能力之比(V/C之比),就 得到设计通行能力。
5.1.2 服务水平概述(续)
(4)服务水平分级
高速和一级公路主要以密度作为主要指标,其相应的服务水 平与运行状态,一级为自由流,二级为稳定流上限,三级为稳 定流下限,四级为饱和流。 双车道公路主要以车辆延误率作为服务水平分级的主要指标, 延误率在数值上等于排队行驶车辆数与总流量之比,其相应的 服务水平与运行状态应为一级自由流或较为自由,二级处于稳 定流中间范围自由受到限制,三级处于稳定流的下限,接近饱 和流,四级为处于不稳定的强制流状态。 在服务水平选用时原则上高速公路与一级公路应采用二级服 务水平设计,而其它公路一般应采用三级服务水平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 道路通行能力概述 3.道路通行能力作用: 1)确定新建道路等级、性质、主要技术指标和线性几何要素 2)确定现有道路系统或某一路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3)作为铁路、公路水运空运等各种方式的方案比选依据 4)根据某路段通行能力的估算,对路况及交通状况分析,可以提出某 一地段线形改善方案 5)作为交通枢纽的规划、设计改建及交通设施配置的依据 6)作为城市街道网规划、公路网设计和方案比选的依据 7)作为交通管理、运营、行车组织及监控方式确定或方案选择的依据 15
5.1 道路通行能力概述 4.道路通行能力的类别: ①路段通行能力 ②有横向干扰条件下,时通时断、不连续车流的通行能力 (有平交口的城市道路) ③合流、分流或交叉运行状态下的通行能力 (匝道、收费口、附近连接段等) ④交织运行状态下的通行能力 (立体交叉的各类匝道、常规环道)
16
5.1 道路服务水平概述 1.服务水平概念:
7)经济性(行驶费用)
17
5.1
道路服务水平概述
2.道路服务水平分级
表 5-1 5-2 5-3
18
Contents 目录
5.1 道路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 5.2 道路路段通行能力 5.3 交织区与匝道通行能力 5.4 高速公路与匝道连接处通行能力 5.5 平面交叉口通行能力 5.6 自行车道通行能力
fHV1PHV (1EHV 1)
式中:PHV-大型车交通量占总交通量的百分比; EHV-大型车换算成小客车的车辆换算系数。
3. 驾驶员条件的修正系数fP 在1.00~0.90范围内取fP值。
30
5.2 高速公路基本路段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分析计算
例 已知:一已有四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为100km/h,单向高峰小时交通量
19
5.2 引言
1.高速公路:是有中央分隔带,上下行每个方向至少有两车道,全部立体交叉,
完全控制出入的公路。
组成
(1) 高速公路基本路段;
(2) 交织区;
(3) 匝道,其中包括匝道-主线连接处及匝道-横交公路连接处。
2. 高速公路基本路段:是指主线上不受匝道附近车辆汇合、分离以及交织运行影
响的路段部分(如图)。
理想条件
(1) 3.75m≤ 车道宽度≤ 4.50m;
(2) 侧向净宽≥ 1.75m;
(3) 车流中全部为小客车;
(4) 驾驶员均为经常行驶高速公路且技术熟练遵守交通法规者。
20
5.2
5.2 基本通行能力
23
5.2 基本通行能力
24
5.2 实际通行能力
25
5.2 高速公路基本路段服务水平
26
5.2 高速公路基本路段通行能力
Msv i CB(V/iC)
27
5.2 高速公路基本路段通行能力
2. 单向车行道的设计通行能力
C D M S iV N fW fH f V P
式中:CD-单向车行道设计通行能力,即在具体条件下,采用i级服务水平 时所能通行的最大交通量(veh/h);
5.1 道路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 5.2 道路路段通行能力 5.3 交织区与匝道通行能力 5.4 高速公路与匝道连接处通行能力 5.5 平面交叉口通行能力 5.6 自行车道通行能力
13
5.1 道路通行能力概述 1.基本概念: 道路通行能力:道路能够疏导或处理交通流的能力——道路上 某一点某一车道或某一断面处,单位时间内可能通过的最大交 通实体数(车/人)。单位:辆/h,辆/d,辆/s,pcu/h等 2.影响因素: 道路条件 交通条件 管制条件 其他条件 14
N-单向车行道的车道数; fW-车道宽度和侧向净宽对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 fHV-大型车对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 fP-驾驶员条件对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
28
5.2
影响高速公路基本路段通行能力 的主要因素及修正方法
29
5.2
影响高速公路基本路段通行能力 的主要因素及修正方法
1. 车道宽度及侧向宽度的修正系数fW(上表) 2. 大型车的修正系数fHV
VP=1800veh/h,大型车占40%,车道宽3.50m,紧挨行车道两边均有障碍物,
重丘地形。分析其服务水平,问其达到可能通行能力之前还可增加多少交通量。
实地观测的平均速度为56km/h。
解 为求服务水平要计算V/C:
(1) 查表(5-2、5-4)得诸修正系数
fW=0.79,EHV=2.5, fHV=1/[1+0.40×(2.5-1)]=0.625, (2) 计算V/C
9
公路服务水平概述
我国公路服务水平现分为四级: 一级相当于美国的A、B两级; 二、三级分别相当于美国的C级及D级; 四级相当于美国的E、F两级。
10
公路服务水平概述
3. 最大服务交通量
每一服务水平有其服务质量的范围。
4. 公路设计采用的服务水平等级
高速公路基本路段、匝道-主线连接处、交织区均采用二级服务水
5第五章道路通行能力分析
Contents 目录
5.1 道路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 5.2 道路路段通行能力 5.3 交织区与匝道通行能力 5.4 高速公路与匝道连接处通行能力 5.5 平面交叉口通行能力 5.6 自行车道通行能力
2
公路服务水平概述
我国公路服务水平现分为四级: 一级相当于美国的A、B两级; 二、三级分别相当于美国的C级及D级; 四级相当于美国的E、F两级。
服务水平是指道路使用者从道路状况、交通与管制条件、道路环境等方
面所能得到的实际效果与服务程度。
按下列指标划分:
1)行车速度与运行时间
2)车辆行驶时的自由程度
3)交通受阻或者受干扰的程度
4)行车的安全性(事故率和经济损失)
5)行车的舒适性和乘客的满意程度
6)最大密度,每车道每公里范围内车辆的最大密度。
fP=1.0
V / C V P / C B N [ f W f H f P ] 1 V / 2 8 [ 2 0 . 0 7 0 0 . 6 0 9 1 . 0 ] 0 2 0 . 9 0 5 31
平。
不控制进入的汽车多车道公路路段在平原微丘的地区采用二级服务
水平,在重丘山岭地形及在近郊采用三级服务水平。
不控制进入的汽车双车道公路路段采用三级服务水平。
混合交通双车道公路段采用三级服务水平。
11
道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的作用
用于道路设计 用于道路规划 用于道路交通管理
12
Contents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