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段通行能力
《高速公路规划与设计》讲义第九章道路通行能力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高速公路通行能力 第三节 双车道公路路段通行能力 第四节 城市道路路段通行能力 第五节 道路平面交叉口通行能力 第六节 公共交通通行能力
第一节 概述
道路通行能力:也称道路容量,指道路的某 一断面在单位时间内所能通过的最大车辆数。
道路通行能力分析的主要目的:确定在不同 运行质量情况下1h所能通行的最大交通量, 即在指定的交通运行质量条件下所能疏导交 通的能力。
C 3600 ht
C 1000v hs
•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建议的值,表9-25.
二、路段设计通行能力
• (一)通行能力计算式 CD C n
பைடு நூலகம்
• 式中:CD— 设计通行能力,pcu/h;
•
C — 理想通行能力,pcu/h ;
•
— 自行车影响修正系数;
•
— 车道宽影响修正系数;
•
— 交叉口影响修正系数。
•
n — 车道数修正系数。
(二)影响因素
• 1.自行车影响折减系数的确定
• 分三种情况考虑
–有分隔带或隔离墩:几乎没有影响,可不考虑,折 减系数取1;
–无分隔带或隔离墩,但自行车道负荷不饱和:有影 响,但自行车基本在非机动车道上行驶,对机动车 影响不大,取0.8;
–无分隔带或隔离墩,且自行车道负荷超饱和:自行 车侵占机动车道而影响机动车正常运行。
辆让主要道路上的车辆先行,寻找机会,穿
越主要道路上车流的空挡通过路口。
(二)通行能力计算方法
• 主要介绍两向停车方式下,次要道路的通行 能力计算。
确定交织区运行状态 计算交织区效率指标 确定交织区服务水平
交织区服务水平分析流程图
交通工程学——道路通行能力

K2 —系数:三路交叉口K2=150 (pcu/h), 四路交叉口K2=140 (pcu/h)。
34
四、信号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概述 交叉口信号是由红、黄、绿三色信号灯组成的,用以指挥车辆
的通行、停止和左右转弯,随信号灯色的变换使车辆通行权由一个方 向转移给另一个方向,根据信号周期长度及每个信号相所占时间的长 短,可以计算出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行能力,即:
C规划(设计) =Co× v/c
19
第三节 交叉口通行能力
20
一、概述
定义 两条或两条以上的道路在同一平面相交称为平面交叉。两条
不同方向的车流通过平交路口时产生车流的转向、交汇与交叉,在平 交路口可能通过此相交车流的最大交通量就是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分类:
无控制交叉口 环行交叉口 信号控制交叉口
7
管制条件:是指道路管制设施装备的类型、管理体制的层次,交通信 号的位置、种类、配时等影响通行能力的关键性管制条件,其它还有 停车让路标志、车道使用限制,转弯禁限等措施。 其它条件:有气候、温度、地形、风力、心理等因素。但其中直接影 响通行能力数值的主要因素有:车行道宽度及侧向净空,车行道数量、 交通组成、驾驶员特性、道路纵坡、横向干扰与视距等。
18
三、规划(设计)通行能力
概念: 设计通行能力或称规划通行能力,是指道路根据使用要求的
不同,按不同服务水平条件下所具有的通行能力,也就是要求道路所 承担的服务交通量,通常作为道路规划和设计的依据。 计算:
只要确定道路的实际通行能力( Co),再乘以预先给定服务 水平的服务交通量与通行能力之比(v/c),就得到规划(设计)通
23
二、无信号控制的交叉口通行能力
十字形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方法:当出现可插间隙时间α时,次要方 向的车流可以相继通过的随车时距为β,推导出下列计算公式:
高速公路基本路段通行能力分析

国内高速公路理想条件
高速公路基本路段的理想条件包括理想 的道路条件和交通条件。
理想道路条件是指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 设计速度为120km/h,车道宽度为3.75m, 硬路肩宽度为3.5m,左侧路缘带宽度为 0.75m,中央分隔带宽度为3.0m,纵坡为 0,具有良好的线形;
理想交通条件是指交通组成是100%的小 客车,司机都是职业驾驶员等。
≤ 45 > 45
≥ 92 0.31
≥ 79 0.67
≥ 71 0.86 接近
≥ 47 1.00 < 47 > 1.00
最大服务 交通量 (小客车 /h/车道)
650
1400
1800
2100
设计速度80km/h的高速公路服务水 平分级
密度
速度
服务水平等级
(小客车
( V/C
/km/车道) km/h)
高速公路基本路段的交通流的运行情况会因上 游和下游瓶颈点压缩交通流的条件不同而有很 大变化。瓶颈处包括:匝道的合流处、交织区、 车道数减少地段以及正在维修保养的路段、事 故发生地点和路上有交通障碍的地方。在发生 交通事故的路段,不一定都是以阻塞车道的形 式形成瓶颈。因为,肇事车辆即使停在路肩上 或停靠在中央分隔带里,也会影响高速公路车 道里的交通运行。
进口匝道:从匝道连接处起,其上游 (500英尺)150m-200m,下游(2500英 尺)760m-800m的范围为进口匝道影响 范围。
出口匝道:从匝道连接处起,其上游 760m(800),下游150m(200)的范围为出 口匝道影响范围。
交织区:合流点上游150m(200)为交织区 的起点,分流点向下游150m(200)为交织 区的终点。
最大服务 交通量
道路通行能力计算

下面只是相关的计算方法只是要寻找更为专业只是还是要看专业书籍的。
道路通行能力第3.2.1条路段通行能力分为可能通行能力与设计通行能力。
在城市一般道路与一般交通的条件下,并在不受平面交叉口影响时,一条机动车车道的可能通行能力按下式计算:Np=3600/ti(3.2.1-1)式中Np——一条机动车车道的路段可能通行能力(pcu/h);ti——连续车流平均车头间隔时间(s/pcu)。
当本市没有ti的观测值时,可能通行能力可采用表3.2.1-1的数值。
不受平面交叉口影响的机动车车道设计通行能力计算公式如下:Nm=αc·Np(3.2.1-2)式中Nm——一条机动车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pcu/h);αc——机动车道通行能力的道路分类系数,见表3.2.1-2。
受平面交叉口影响的机动车车道设计通行能力应根据不同的计算行车速度、绿信比、交叉口间距等进行折减。
第3.2.2条一条自行车车道宽1m。
不受平面交叉口影响时,一条自行车车道的路段可能通行能力按下公式计算:Npb=3600Nbt/(tf(ωpb-0.5))(3.2.2-1)式中Npb——一条自行车车道的路段可能通行能力(veh/(h· m));tf——连续车流通过观测断面的时间段(S);Nbt——在tf时间段内通过观测断面的自行车辆数(veh);ωpb——自行车车道路面宽度(m)。
路段可能通行能力推荐值,有分隔设施时为2100veh/(h·m);无分隔设施时为1800veh/(h·m)。
不受平面交叉口影响一条自行车车道的路段设计通行能力按下式计算:Nb=αb·Npb(3.2.2-2)式中Nb——一条自行车车道的路段设计通行能力(veh/(h· m));αb——自行车道的道路分类系数,见表3.2.2。
受平面交叉口影响一条自行车车道的路段设计通行能力,设有分隔设施时,推荐值为1000~1200veh/(h·m);以路面标线划分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时,推荐值为800~1000veh/(h·m)。
j城市道路交叉口与路段通行能力计算方法与公式

计算说明一、路段通行能力与饱和度的计算说明1、通行能力计算计算路段单方向的通行能力,如“由东向西的通行能力”、“由南向北的通行能力”。
∑=ni i C C 1=单 (1-1)单C —— 路段单向通行能力;i C —— 第i 条车道的通行能力;i —— 车道编号,从道路中心至道路边缘依次编号;n —— 路段单向车道数。
车道交条ααα⨯⨯⨯=0C C i (1-2) 0C —— 1条车道的理论通行能力,根据道路设计速度取表1-1中对应的建议值:表1-1 0C 值条α —— 车道折减系数,自中心线起第一条车道的折减系数为1.00,第二条车道的折减系数为0.80~0.89,第三条为0.65~0.78,第四条为0.50~0.65,第五条以上为0.40~0.52;交α —— 交叉口折减系数,根据道路设计速度和路段两交叉口之间的距离由表1-2确定:表1-2 交叉口折减系数——车道宽度折减系数,根据车道宽度由表1-3确定:车道表1-3 车道折减系数2、饱和度计算V/——实际流量除以通行能力。
C二、交叉口通行能力与饱和度计算说明1、通行能力计算∑=ni i C C 1=交叉口 (2-1)交叉口C —— 交叉口通行能力;i C —— 交叉口各进口的通行能力;i —— 交叉口进口编号;n —— 交叉口进口数,n 为4或3。
∑=Kj j i C C 1= (2-2) j C —— 进口各车道的通行能力;j —— 车道编号;K —— 进口车道数。
先计算各个车道的通行能力,再计算各个进口的通行能力,然后计算整个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用专用工具计算进口各车道通行能力,按直行、直左、直右、直左右、专左、专右的先后顺序。
(1) 直行、直左、直右与直左右车道的通行能力计算:需要输入的数据:① 信号周期T ;② 对应相位的绿灯时间t ;③ 对应相位的有效绿灯时间j t ;④ 对应的车流量。
注意:→“有效绿灯时间j t ”项,只需设定一个不为零的数即可,建议与t 相等。
通行能力计算

路段通行能力计算方法城市道路路段通行能力可根据一个车道的理论通行能力进行修正而得。
对理论通行能力的修正应包括车道数、车道宽度、自行车影响以及交叉口影响四个方面。
即43210r r r r C C ⋅⋅⋅⋅=(式1)式中:0C ——路段设计通行能力(pcu/h );1r ——自行车影响修正系数; 2r ——车道宽度影响修正系数;3r ——车道数影响修正系数;4r ——交叉口影响修正系数。
1.路段设计通行能力0C 的确定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一条车道的可能通行能力如下:附表1一条车道的可能通行能力(V ≤60km/h )2.自行车影响修正系数1r 的确定自行车对机动车道机动车的影响,应视有无分隔带(墩)及自行车道交通负荷的大小分三种情况考虑。
1)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有分隔带(墩)。
当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设有分隔带时,路段上的自行车对机动车影响较小,可不考虑折减。
2)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无分隔带(墩),但自行车道负荷不饱和。
当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之间没有设置分隔带时,自行车对机动车有影响,但如果自行车道上的自行车交通量小于自行车道通行能力,此时,自行车基本上在非机动车道上行驶,对机动车的影响不大。
3)机动与非机动车道之间无分隔带(墩),且自行车道超饱和负荷。
当自行车交通量超过自行车道的通行能力时,自行车将侵占机动车道而影响机动车的正常运行,使机动车的车速、通行能力大大降低,其影响系数可根据自行车侵占的机动车道宽度与机动车道单向总宽之比确定,其影响系数为:121/)5.0]/[(8.0W W Q Q r bic bic -+-= (式2)式中:bicQ ——自行车交通量(辆/小时);][bic Q ——每m 宽自行车道的实用通行能力(辆/小时);2W ——单向非机动车道宽度(m ); 1W ——单向机动车道宽度(m )。
3.车道宽度影响修正系数2r 的确定车道宽度对行车速度有很大的影响,在城市道路设计中,取标准车道宽度为3.5m ,当车道宽度大于该值时,有利于车辆行驶,车速略有提高;当车道宽度小于该值时,车辆行驶的自由度受到影响,车速降低。
交通工程 道路通行能力 第一章 通行能力概论

HC M
精选课件
SEU 二 服务水平(Levels of Service)
服务水平 ? (LOS)
精选课件
24
SEU 道路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
• 服务水平:道路使用者从道路状况、交通条件、道路环 境等方面可能得到的服务程度或服务质量。
• 服务交通量:不同服务水平要求通过的交通量。 • 通行能力应该与服务水平相联系。 • 服务水平高,服务交通量小;反之,服务交通量大,则
SEU
交通、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
精选课件
1
SEU 引言
• 交通分析
等价于 分析
交通需求 交通供给
交通供给:提供一定服务水平的通行能力
精选课件
2
SEU
交通系统畅通、不出现拥堵现象
道路通行能力
精选课件
交通需求
SEU 第一章 基本概念
第一节 道路通行能力( Highway Capacity ) 第二节 服务水平 第三节 车辆换算系数
精选课件
30
SEU 通行能力分类(美国)
E级:此服务水平的交通常处 于不稳定流范围,接近或达 到水平最大交通量时,交通 量有小的增加,或交通流内 部有小的扰动就将产生大的 运行问题,甚至发生交通中 断。此水平内所有车速降到 一个低的但相对均匀的值, 驾驶自由度极低,舒适和便 利程度也非常低,驾驶员受 到的挫折通常是大的。此服 务水平下限时的最大交通量 即为基本通行能力(理精选想课件条
•C级:交通量大于服务水平B,交通 处在稳定流范围的中间部分,但车辆 间的相互影响变得大起来,选择速度 受到其他车辆的影响,驾驶时需相当 留心部分其他车辆,舒适和便利程度 有明显下降。
•D级:交通量又增大,交通处在稳定 交通流范围的较差部分。速度和驾驶 自由度受到严格约束,舒适和便利程 度低下。当接近这一服务水平下限时 ,交通量有少量增加就会在运行方面 出现问题。
路段通行能力计算方法

可能通行能力根据交叉口的现场交通调查数据,通过各流向流量的构成关系,可推得各路段流量,从而得到饱和度V/C 比。
路段通行能力的确定采用建设部《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的方法,该方法的计算公式为:单条机动车道设计通行能力n C N N a ⋅⋅⋅⋅=ηγ0,其中N a 为车道可能通行能力,该值由设计车速来确定,如表2.2所示。
表2.13 一条车道的理论通行能力其中γ为自行车修正系数,有机非隔离时取1,无机非隔离时取0.8。
η为车道宽度影响系数,C 为交叉口影响修正系数,取决于交叉口控制方式及交叉口间距。
修正系数由下式计算:⎩⎨⎧>+≤≤=m s s C m s m s C C 200),73.00013.0(200,200,0s 为交叉口间距(m),C 0为交叉口有效通行时间比。
车道修正系数采用表2.3所示表2.3 车道数修正系数采用值路段服务水平评价标准采用美国《道路通行能力手册》,如表2.4所示表2.4 路段服务水平评价标准设计通行能力由路段流量的调查结果,并且根据交叉口的间距、路段等级、车道数等对路段的通行能力进行了修正。
在此基础上对路段的交通负荷进行了分析。
路段机动车车道设计通行能力的计算如下:δm c p m k a N N = (1)式中:m N —— 路段机动车单向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pcu/h ) pN —— 一条机动车车道的路段可能通行能力(pcu/h )ca —— 机动车通行能力的分类系数,快速路分类系数为0.75;主干道分类系数为0.80;次干路分类系数为0.85;支路分类系数为0.90。
mk —— 车道折减系数,第一条车道折减系数为 1.0;第二条车道折减系数为0.85;第三条车道折减系数为0.75;第四条车道折减系数为0.65.经过累加,可取单向二车道mk =1.85;单向三车道mk =2.6;单向四车道mk =3.25;δ—— 交叉口影响通行能力的折减系数,不受交叉口影响的道路(如高架道路和地面快速路)δ=1;该系数与两交叉口之间的距离、行车速度、绿信比和车辆起动、制动时的平均加、减速度有关,其计算公式如下:∆+++=b v a v v l vl 2/2///δ (2)l —— 两交叉口之间的距离(m );a —— 车辆起动时的平均加速度,此处取为小汽车0.82/s m ;b——车辆制动时的平均加速度,此处取为小汽车1.662m;/s ——车辆在交叉口处平均停车时间,取红灯时间的一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六路路段通行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2. 路边停车现象严重 停车设施短缺是该路段路边停车现象严重的
根本原因,其次,路边停车不用支付停车费用且有较大的随意性和
方便性,导致车主随意停车。就西六路而言,一块板的横断面型式
和机非混行方式本就使得车辆行驶具有很大的散乱性,而大量的路 边停车更加加剧了道路行驶的散乱无序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西六路路段交通运行特征分析
从总的来看,西六路路段基本能够满足现状交通的需求。但高 峰小时期间路段还是会有较为严重的堵车现象。堵车主要原因是道 路本身属于次干道,在通行能力方面不可能与快速路和城区主干道
相比,但西六路的地理位置以及路旁多为居民区和超市银行等商业
机构导致该路段的车流量并不小。从而加剧拥挤。其次很多人为因 素导致车辆在该路段上行驶时不能顺畅行进,该路段存在大量交通
服务水平分级指标——饱和度(V/C)
饱和度也被称作负荷度系数,是用服务交通量与通行能力相比得 到,它的大小反映了道路上实际的负荷程度。由于车速、延误都
与V/C有关, V/C变大,则车速减小,延误增加。而如果 V/C的值
变小,则车速变大,延误减少。由此可见,我们可以用饱和度来 作为服务水平分级的主要指标。
三级 0.75~0.90
﹤0.60
道路通行能力影响因素
1. 道路条件 (道路车道数、车道宽度、道路两侧交通环境,道路断
面型式,路肩宽度,道路几何线形,等等)
2. 交通条件
3. 管理条件 4. 其他条件
(道路上交通的组成,车道的设置与分布,交通量的大
(交通信号灯配时,道路管制设施的设置和种类道,路 (气候、温度、地形、风力、心理等等 )
西六路路段通行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西六路路段通行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3. 行人过街对通行能力的影响 西六路沿街多商业店铺,行人过街
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方向性。但路段缺乏必要的引导行人过街的交
通设施,行人三五成伴横过马路,这又体现出行人过街时的随意性
和散乱性。行人随意横穿马路增大了车辆的延误
西六路路段通行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城市道路服务水平划分
以饱和度作为指标可把城市道路服务水平划分为四个等级,通过 划分等级可以清楚的展现城市道路交通的负荷状况,同时也为评 价道路的运行效率带来方便。
我国大中城市道路服务水平等级划分标准 四级 上半段 0.9~1.00 四级 下半段 ﹥1.00
服务水平
饱和度
(V/C)
一级
二级 0.60~0.75
动车的车速是随着许多影响因素而改变的。由此来看路段上的通行能 力是不同的。
可能通行能力是将道路和交通条件的影响都考虑进去,不再对道路
理想化处理,并对基本通行能力进行修正后得到的通行能力。是道路 所能承担的实际最大交通量。 实际通行能力: C实=C基×宽度修正×车道数修正×纵坡修正
规划(设计)通行能力
城市道路路段通行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交通学院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李鹏飞
研究意义
随着城市道路拥堵问题的日趋严重,城市道路理论方 面的研究已越受重视。作为城市道路交通建设的一项基础 性工作,城市道路通行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不仅可以 确定城市道路建设的合理建设模式,还为城市道路路网规 划、工程可行性研究、城市道路设计、建设后评估等方面 提供更为科学的理论依据。
道路通行能力
道路通行能力是指在道路上的某一车道或者某一断面 处,单位时间内可能通过的最大车辆数,经常用“辆/h” 表示,车辆统计以小汽车为依据。如有其它类型车辆混行 时将车辆进行折算。
通行能力分类
1.基本通行能力,也称理论通行能力 2.可能通行能力,即实际道路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最大通行能 力。 3.设计通行能力,也称规划通行能力
道路服务水平
道路服务水平是指道路的服务者从道路交通情况、交通管制条 件、道路环境等方面可能得到的服务满意程度或者服务质量。道
路的服务等级高,则行驶在道路上的车辆速度大,行驶过程中的
延误少,行车的自由度大且舒适度安全性高。高等级的服务水平 对应着较小的交通量。而服务等级低的道路交通量大,延误大,
自由度小,舒适性和安全性也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
5.其他因素
改善通行能力的措施
• 1.对于机非混行现象,考虑拓宽道路或者增设机动车道,同时加大 执法力度,对违规行为进行处治。 • 2.针对路边停车现象,可以考虑修建地下或者路边停车场。 • 3.对于行人过街,应加强交通宣传的力度,对交通参与者进行安全 教育。 • 4.对公交停靠站进行合理优化,加强乘车者排队上车的安全意识, 必要时安排交通管理人员及时对公交停靠站周围的车流人流进行疏 导。 • 5.对于沿街摊贩和一些违规违章行为,一方面加大交通宣传力度, 普及大家交通安全知识,另一方面加大执法力度,对破坏道路交通 环境,危害交通安全的行为依法惩治。
基本通行能力的计算
C基 3600 3600 1000 v (辆 / h) l0 t0 l0 v / 3.6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一条车道的理论通行能力
v/(km/h) C基(辆/h)
20 1390
30 1560
40 1650
50 1690
60 1740
可能(实际)通行能力
基本通行能力的数值是理想化的结果。但是实际上在各个路段上机
基本通行能力(理论通行能力)
定义 基本通行能力也称理论车道容量,或车道交通容量。是指一条车道在 理想道路条件下能通过某一断面的最大车辆数
理想的道路条件
车行道具有足够的宽度,足够的路旁侧向净空,道路纵坡平 缓, 坡度值在2%以下;平面线形好,视野开阔;
理想的交通条件
指车型单一、车辆行驶时连续、等速;车辆之间的间隔在安全 行驶的前提下为最小值;
小,交通流的方向和分布等等 )
上的停车让路标志,禁止转弯和对车道限制 等等)
城市道路路段通行能力影响因素
1. 多车道对路段通行能力的影响 2. 交叉口对路段通行能力的影响 3. 行人过街等因素对路段通行能力的影响 4. 车道宽度对路段通行能力的影响
路段通行能力实例分析
西六路位于淄博张店区主城区 内,道路沿线有大型超市,宾 馆,饭店,银行,学校和居民 小区等。路段全长约400米,为 双向四车道次干道。整体道路 宽度较小,每条车道宽度为 2.75m 。路肩宽度为 3.5m。断面 型式为一块板型式。没有将机 动车和非机动车道分开。
691 0.75 459 2
由此得出北西六路路段的服务水平属于三级服务水平。
西六路路段通行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1. 非机动车比例高,机非混行严重 虽然西六路路段设有专门的非
机动车道,但仍然满足不了道路通行的需要 ,大量非机动车占用机 动车道现象明显。西六路沿街有着大型商场超市,银行,学校和居 民区的存在,不少机动车受出行目的的影响,为了方便也会占据非 机动出道。道路未设公交停靠站,公交车被迫在非机动车道行驶。
设计通行能力也称规划通行能力,是指因每条道路的使用情况不 同,按照不同的服务水平条件计算得出的通行能力,其实是指道
路所要承担的服务交通量。计算设计交通量要首先确定基本通行
能力,在此基础上得到实际的通行能力,在乘以给定的服务水平 交通量与通行能力之比。
设计通行能力:
C设计 = C实 ×(服务水平交通量/通行能力)
西六路路段通行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4.公交停靠对通行能力的影响 公交车在站点停靠接送乘客的同时 会占用非机动车道,并且公交车与路段上其他的社会车辆产生互相 干扰,影响到站点区域内路段的通行能力。公交车在非机动车道上 频繁的停靠会导致各种车流和人流相互交汇冲突,造成交通拥挤甚 至交通事故。
西六路路段通行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违规行为,大量的街边摊贩和非机动车逆行现象也导致道路不畅。
西六路路段通行能力分析
C基 3600 3600 908 (辆 / h) t0 3.964
C实 C基 C非机动车 C交 C车道宽 908 0.85 0.70 0.85 459 (辆/ h)
饱和度:V /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