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粮食价格与石油价格互动关系研究

合集下载

我国粮价波动与政策之间的相关性

我国粮价波动与政策之间的相关性

我国粮价波动与政策之间的相关性1003070207杜洋环境102班粮价的波动往往会伴随政策的调整或制定,建国60年中我国粮食价格经历了4次较大波动,相应的政策也在不断调整以最大限度地消除粮价波动造成的不利因素。

11949-1952年间,粮价剧烈波动到基本稳定时期建国初期,我国实行国营商业领导下的粮食自由贿销政策由于旧中国长期遭受战争破坏和多年恶性通货膨胀留下的后患,造成粮食供求矛盾十分尖锐,加之私营粮商乘机兴风作浪,一再掀起市场粮价的剧烈波动。

以上海为例,1950年2月每石大米从1949年5月的200元(指旧人民币)上涨到28万元,上涨了60多倍。

党和政府为平抑粮价,1950年3月作岀统一全国财经工作的决定,统一公粮的管理和调度,统一全国粮食贸易,有效地打击了投机,遏制了粮价涨势,到1952年底.粮食价格逐步趋于稳定。

以1950年3月全国粮食批发价格指数为100,1951年和1952年底,均为88左右,稳定了粮食价格,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这个时期粮价稳定仍是暂时的和相对的稳定。

1952年粮食总产量达16390万吨,比1949年增长44.8%,但人均占有粮食仅为285公斤,仍远不能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

在粮食贸易中出现了购少销名,逆差不断扩大的趋势。

为了缓解供不应求的矛盾,保证国家经济建设,1953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实行统购统销政策。

从此,以政府定价代替了市场价,使粮食价格脱离了市场,远离了供求,也掩盖了粮价波动。

2.1984午〜1989年间,卖粮难致使粮价下趺;市场需求扩张,又导致粮价上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粮食大幅度增长,粮食供给量超过了需求量。

出现了建国35年来第一次“卖粮难”,使粮食市场价低于国家收购价。

1984年粮价下跌,给农民传递了“粮食多了”的信息,导致1985年比上年减产2820万吨.减幅达6.92%•使供给量呈递减趋势。

与此同时,市场需求却不断扩张。

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增大了对商品粮的需求;酿造和饲料工业的发展,扩大对原料粮食的消耗;1985年〜1986年净出口粮食150万吨,扩大了粮食需求。

我国粮食储备与粮食价格的关系研究

我国粮食储备与粮食价格的关系研究

我国粮食储备与粮食价格的关系研究随着人们对于粮食安全的关注度增加,我国的粮食储备工作也越来越重要。

粮食储备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是应对灾害发生和产需矛盾的一种有效手段。

同时,粮食价格也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不仅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关,还会对整个社会经济带来影响。

因此,研究我国粮食储备与粮食价格的关系,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粮食储备的现状截至2020年,我国的粮食储备总量已经达到1.5亿吨左右,占据了全球储备量的40%以上的份额。

粮食储备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市场供求平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储备的类型来看,我国主要分为中央和地方两级储备。

中央储备是由国家粮食局负责组织实施,重点储备小麦、稻谷、玉米等主要粮食品种。

而地方储备则由各省(区、市)自己负责,以地方产量主要粮食为重点进行储备。

从储备的形式来看,我国主要采用集中储备和分散储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集中储备是指把大量农产品集中存储在一定数量的仓库或储备库中;而分散储备是指在不同地区或不同农户的仓储中分别储备。

我国的粮食价格呈现出不断上涨的趋势,其中主要粮食品种的价格均已超过世界市场的平均价格。

粮食价格的上涨主要是由于多种因素所致,包括粮食的供需关系、政策调控、国际市场变化、天气因素等。

从全国粮食价格走势来看,我国自2016年以来,主要粮食品种的价格呈现出上升趋势,其中玉米、小麦和水稻的价格涨幅尤其明显。

1、对粮食价格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国的粮食储备成为重要的粮食库存,它既可以作为应对灾害和固定粮食价格的工具,也可以作为保障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

粮食储备的建立和管理,使得市场的粮食供应得到稳定,从而减少了粮食价格的波动,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

2、对粮食行业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粮食储备的建立,使得国家能够调节粮食市场秩序,稳定粮食价格,保障农民的利益,从而促进了粮食行业的稳定发展。

3、对粮食生产的规范化和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有利粮食储备的建立,能够引导农民规范化种植和管理农作物,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形成一种以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为主的新型农业生产方式,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粮食的生产效率,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国内外粮食价格倒挂研究

国内外粮食价格倒挂研究

国内外粮食价格倒挂研究作者:陈颂东来源:《创新》2018年第03期[摘要] 2011年以来,我国小麦、稻米和玉米出现了全面的、持续性的顶破国际价格第一层“天花板”的价格倒挂。

中国粮食国内外价格倒挂与粮食生产成本刚性上涨、最低收购价的功能扭曲和关税保护作用微弱有关,也与国际原油等大宗产品价格下跌以及人民币贬值有关。

国内外粮食价格倒挂造成我国粮食产量、进口量和库存量的同时增加,影响了粮食的顺利销售,刺激了农产品走私,也导致了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之间的价格倒挂。

因此,必须通过降低粮食生产成本、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借助贸易救济措施来消除我国粮食价格的国内外倒挂。

[关键词] 国内外价格倒挂; 农业成本; 最低价格; 贸易救济[中图分类号] F3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8616(2018)03-0073-102012年以来,我国农业面临粮食产量、进口量和库存量同时增加的反常现象。

①它的出现与我国粮食供求的结构性矛盾有关,也与我国的粮食价格国内外倒挂有关。

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了国内外粮食价格的倒挂?我国粮食价格的国内外倒挂有什么危害?如何消除我国粮食价格的国内外倒挂?本文尝试回答这些问题。

一、我国粮食价格国内外倒挂之势(一)国内外粮食价格倒挂的经济学解释国内外粮食价格倒挂是指国内粮食市场平均批发价格高于国外粮食到岸税后价格,到岸税后价格又分为配额内外到岸税后价格,两者适用的关税税率高低不同。

我国玉米、小麥和稻谷的配额内关税税率为1%,配额外关税税率为65%①。

一般而言,为了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市场稳定,粮食进口国通常会以较高的关税冲抵出口国的粮食价格优势,使得到岸税后价格不低于进口国的国内粮食市场价格。

如果关税后的粮食价格仍然低于国内粮食市场价格,则出现了国内外粮食价格倒挂。

根据粮食进口量是否超过关税配额,国内外价格倒挂又可分为顶破第一层、第二层国际价格“天花板”的价格倒挂 [1 ]。

关于粮油价格监测问题的研究与思考

关于粮油价格监测问题的研究与思考

关于粮油价格监测问题的研究与思考作者:樊亮来源:《粮食问题研究》2024年第01期摘要:粮油价格监测工作对科学研判后期价格走势,分析粮食供求形势变化,保障粮食安全、稳定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结合实例从数据传输、数据内容、分析方法、调研深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与实施方案,以期为提升粮油市场监测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粮食价格监测研究对策当前,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不确定风险增加,我国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格局长期不会改变,确保粮食安全这根弦要始终绷的很紧。

价格监测预警工作是粮油市场保供稳价的排头兵、前哨站,可为研判行情和制定粮食政策提供重要依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将结合实例,思考粮油价格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并围绕如何提升粮油价格监测预警水平,提出建议、实施对策与展望。

一、对监测预警问题的研究与思考(一)数据未能有效整合,降低数据传输效率一是缺乏统一数据集散平台,主要表现为缺乏统一的报送系统,或者系统之间没有预留数据通讯接口,数据使用、传输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造成资源浪费,不符合大数据、区块链时代对于数据的采集、储存、分析与处理要求。

二是采集点数据未能做到有效整合,共享机制不完善。

例如,同一个采集点的某个信息可能会被多个平台或机构重复采集。

三是受限于所定制的数据库的囊括范围,部分数据没有固定的获取途径,降低了工作效率。

(二)数据类型覆盖不全面一是区域之間的粮食流通数量、运输成本等掌握较少。

例如,东北三省入关至华北地区或者北方港口海运至南方的粮食数量、运费等数据掌握不全,进而不能准确把握区域内粮食消耗情况与流通现状。

二是报送和采集的数据以价格为主,对于产量、贸易量、库存数量等量化数据的掌握较少,而且多点价格采样后多用于平均计算,而非加权计算,增大了计算结果偏差。

三是区域粮食种植数据掌握不足(例如:种植成本、生长进度、机械化程度等)。

(三)数据挖掘不深,品种间联系不紧一是静态的看待问题。

粮食价格所表现出的特性是动态的,必须通过长期观测才能发现变化趋势。

粮食与石油

粮食与石油

直到2015年以前,粮食和原油的价格大体是同进共退的,粮价对80美元/桶是一个平衡点,凸显出两者强劲的相关关系。

“用学术的话来表达,两者自1990年以来的相关系数为+0.92,而2000年以来则是更高的+0.94,”该行表示,其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每月公布的数据作为粮食价格的基准。

2014年末以来,两者的价格联系被打破了,油价降幅远超粮价降幅。

“过去一年半中,粮食价格大幅跑赢原油价格,”新西兰银行表示。

“从粮食生产商的角度看,他可能未必这么想,因为粮价也跌了。

只是粮价远没有油价跌的那么多。


粮食和原油的价格比也因此发生了变化,这一在2005-2015年的大多数时间里都“徘徊于低位——2倍”的价格比回到了4倍的水平。

自1990年代以来,粮/油价格比均未能在4倍之上持续较长的时间(当时的高点是10倍)。

“观察价格比会如何演变将会很有意思,”新西兰银行表示。

“会回到2005-15年间的低位2倍吗?如果会,是通过粮价下跌,还是油价上涨,亦或两者共同作用的形式发生呢?”
不过在农产品经纪商看来,能源与粮食价格的相关关系并没有丢失。

“在油价跌至底部之前,难以见到粮价出现持续的反弹,
汽油价格再次超过乙醇汽油价格,使得乙醇汽油再度被视为“打折了的”汽油,从而给乙醇的提炼带来正面的压力,。

浅谈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浅谈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它 是 一
际石油价格每桶上升 1 0美元并持续 一年 , 我国的通货膨胀率将上升 08个百分 点。 .
缩小贸易顺差。 国际石油价格 上涨后 ,
种必 需品 , 与人们 的日常生活息息相 关。 作 为一 种特殊 的商品 ,它是国际贸 易中数额 最大 的商品,而其价格 一直是经济学研究
关 键词 :石 油 价 格 价格 波 动 宏 观
经 济
在 3 % 以上的增幅 ,煤炭 、有 色金 属等 主 0 要原材料价格 大幅上涨 ,食 品价格仍 然保 持一定幅度 的上 涨。在这种情况 下,石 油
价格持续高涨对 上游产品价格上涨继续形
成 压 力 ,必 然会 形成 较 为 强 烈 的通 货 膨 胀
具 有 重 要 的现 实 意 义 的 。
期增加 了 6 .%。有专 家估计 , 国 2 0 16 我 04
年进 1原油 12 3 -亿吨。 按照 目前 每吨原油价
格 上涨 4 4美 元计算 ,因国际 原油价格 上
涨 ,将直接 导致我国全年进 口原油 多支付 5 . 美元 。全年仅原油这一种产 品的进 28亿
预期 ,造成潜在 的通 货膨 胀压力。根据 国
际 能 源 署 、OE CD经 济 部 和 国 际 货 币基 金 组 织 经 济 研 究 部 合 作 研 究 的 报 告 ,如 果 国
石油在经展家 面重作国 的 各济及家 全发不油 安 繁 国发。 等展开 国 资起要用 荣 方离的 源着石

于 国 家 石 油 市 场 监 管 的 法 律 、法 规 ,同 时
国际石油价格上涨 ,推动 国民经 济发展的 三个 因素— —投资 、消费和 出 1 3必然出现
下降趋势 ,从而减缓我国经济增长速度。 加剧通货膨胀压 力。2 0 0 7年 , 国的 我

我国粮食价格波动及调控研究

我国粮食价格波动及调控研究

3、制定政策:完善农业补贴政策、粮食收储政策、农业保险政策等,通过政 策手段降低农民生产成本,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从而稳定粮食价格。
4、加强市场监管:建立健全粮食市场监管体系,加强粮食市场的监管力度, 打击囤积居奇、恶意炒作等行为,从而促进粮食市场的稳定运行,控制粮食价 格的波动。
5、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通过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议价能力,从而增强农民在市场 交易中的地位,减轻粮食价格波动的负面影响。
未来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深入研究我国粮食市场供求状况及 其变化趋势,以更好地把握粮食价格波动的规律;二是探讨不同政策调控手段 的效果及其比较优势,以便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调控手段;三是国际市场 的动态及其对我国粮食市场的影响,为制定更为有效的政策提供参考。
参考内容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粮食价格波动一直是一个备受的问题。本次演示 将从粮食价格波动的背景、特征、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等方面展开研究, 并探讨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3、不同种类粮食的价格波动:不同种类的粮食价格波动存在差异。例如,小 麦的价格波动通常较大,而大米的价格则相对稳定。
三、粮食价格波动的原因
我国粮食价格波动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因素:农业生产易受自然灾害、气候条件等因素影响,这些因素会导 致粮食产量波动,从而引起价格波动。
2、需求变化:随着人口的增长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对粮食的需求也会发生变 化。例如,对肉蛋奶等动物性食品的需求增加,导致饲料用粮的需求增加。
此外,还需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国际粮食市场的变化趋势和政策动向,积极 参与全球和区域粮食安全治理,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我国粮食储备与粮食价格的关系研究

我国粮食储备与粮食价格的关系研究

我国粮食储备与粮食价格的关系研究粮食储备是指国家在粮食生产和供应充裕的时期,将一定数量的粮食留存储备,以应对突发的自然灾害、市场波动等因素对粮食供应造成的挑战。

粮食储备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物资,对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稳定粮食价格以及调节市场供需起着重要的作用。

粮食储备对粮食价格有着直接的影响。

一方面,粮食储备的存在可以起到稳定粮食市场的作用。

当粮食供应出现紧张的情况时,通过调动储备粮食进行投放,可以增加市场供给量,从而减轻商品粮价格的上涨压力。

粮食储备也可以平抑粮食价格的下跌趋势。

当农民面临粮食价格下跌的压力时,国家可以从储备中投放一定数量的粮食进行收购,以维护农民的利益和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粮食储备并不是直接导致粮食价格的唯一因素。

粮食的价格主要受到供求关系、政府政策、市场预期等多种因素的复杂影响。

当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市场供应充足时,即使国家有大量的粮食储备,粮食价格可能仍然保持相对稳定或下降;相反,当自然灾害等因素导致粮食供应紧张时,即使国家的粮食储备较少,粮食价格仍可能大幅上涨。

粮食储备还面临着一些挑战。

粮食储备的数量和质量需要科学合理的把握,不能过度积累或不足。

过度积累会耗费大量的资源,增加财政负担;而储备不足则无法应对突发情况,造成粮食严重短缺。

粮食储备的管理需要具备高效的机制和能力。

储备粮食的仓储、保管、运输和销售等环节都需要规范和有效的管理,以保证粮食质量和储存安全。

我国粮食储备与粮食价格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粮食储备可以起到稳定粮食市场、维护农民利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作用。

粮食价格的波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综合考虑,不能简单地将粮食储备作为调控粮食价格的唯一手段。

加强对粮食市场的监测和调节,健全粮食储备管理体制,以及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对于维护粮食市场稳定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粮食价格与石油价格互动关系研究
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加深和生物质燃料的出现,石油价格也从更多方面影响粮食价格。

学术界对于石油价格的波动与粮食价格变动的相互影响有着广泛的关注。

选取自2000年8月至2014年1月时间段的月度数据,运用V AR模型并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检验等方法,对我国粮食价格与石油价格的互动关系进行实证检验。

研究表明:粮食价格与石油价格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石油价格变动是粮食价格变动的格兰杰原因,粮食价格也是石油价格变动的格兰杰原因。

标签:V AR模型;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
1石油价格变动与粮食价格关系的理论分析
农业是保障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部门,是进行其他行业生产的必要前提。

我国粮食总产量实现了十几年连续增产,粮食价格的稳定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稳定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但是,粮食生产和粮食价格受多重因素影响,近年来多有学者对石油价格与粮食价格关系进行研究,张冬平等(2012)对粮食价格波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石油价格变化是导致国际粮价上涨的重要原因。

黄季煜(2009)、张亮亮(2009)等学者研究发现,石油价格的上涨和全球生物质液体燃料的应用与发展对粮食价格上涨都具有显著的拉动作用。

国内石油价格与粮食价格的关系也有待检验,2013年7月到2014年1月,大庆原油现货平均价格从99.66美元/桶上涨到104.02美元/桶,同时期的小麦批发价格也由2434元/吨上升到2530.5/吨,可见两者之间有一定关联,对我国石油价格波动对粮食价格的影响机制及效应进行深度分析,并探寻应对这种影响机制的宏观调控政策,对稳定国内粮食市场价格、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深远意义。

石油是工业的“血液”,同时,石油也从多角度影响着农业生产,石油价格的变动可以直接影响农业生产成本的变动,也可以影响农业间接生产成本的变动,还可以通过生物质能源向粮食价格传导。

1.1石油价格变化直接影响粮食生产成本
石油在粮食生产和销售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农药、化肥、塑料薄膜等的生产原料和工具的主要原材料为石油。

以化肥为例,我国化肥使用量逐年增高,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1978到2012年我国化肥施用量从884万吨增加到5838.8万吨,增幅560%。

石油价格的变化无疑会通过这些直接的粮食生产资料成本传导到粮食价格上。

其传导路径为:石油价格上涨→农业直接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粮食生产成本上升粮食供给减少→粮食价格上涨。

1.2石油价格变化间接影响粮食生产成本
石油价格的变化还会引起粮食生产中运输、机械等成本的变化。

一方面,由于石油价格上升,使得道路运输部门运输成本变大,粮食在运输的过程中耗费的
成本增长最终会使得我国粮食的供应价格提高;另一方面,我国农业生产中机械投入费用占生产费用的比例不断增加,石油价格的变化同样会使农业生产中的机械费用增加,从而影响到粮食价格,使得我国粮食价格上升。

其传导路径为:石油价格上涨→农业相关行业成本上涨粮食生产成本增加→粮食供给减少→粮食价格上涨。

1.3石油价格变化影响粮食需求
石油价格上涨促进生物质能源发展,带动对玉米、大豆等的需求,尤其是以粮食为原料的酒精生产。

以粮食为原料进行石油替代能源的开发生产,使粮食与石油有更加紧密的联系,也使农业成为工业产业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

未来几年为相应国家政策的号召,乙醇作为优质的生物质能源,产量将会大增。

如果我国大量增加生物能源乙醇的产量,将会导致我国粮食价格大幅度上升。

传导路径为:石油价格上涨生物质燃料等替代品需求增加粮食需求增加粮食价格上涨。

2实证分析
2.1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00年8月—2014年1月的月度数据为样本,粮食数据以小麦、玉米、大豆三种粮食产品的平均价格为国内粮食价格,由于批发市场价格是粮食进行生产、运输等环节后首次面向市场的价格,因此国内粮食价格选取国内批发市场价格,数据来源为国家粮食局公布的全国主要粮油批发市场平均价格周报。

石油价格以基本上能代表我国原油价格走势的大庆原油现货平均价格作为石油价格,数据来源为路透社电讯普氏报价。

2.2单位根检验
用SY代表石油价格,用LS代表粮食价格,分别对其取自然对数,LnSY,LnLS。

使用Eviews7.2软件,运用ADF检验方法对时间序列的平稳性进行检验,在滞后期的选择上,依据SC准则。

各变量的ADF检验结果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LnLS为非平稳序列,对其一阶差分进行单位根检验后,在1%、5%的显著性水平下为平稳序列,即LnLS序列是一阶单整的,即LnLS~I(1);LnSY为平稳序列,DLnSY在1%、5%显著性水平下也为平稳序列,即LnSY序列是一阶单整的,即LnLZC~Ⅰ(1)。

所以石油价格与粮食价格二者可能存在协整关系。

2.3协整檢验
协整理论认为,两个同阶单整的时间序列,可以通过线性组合构成低阶单整变量,而且这两个时间序列存在着协整关系,能够有效避免伪回归问题。

对Ln-LZCZ和LnLZC采用EG两步法进行协整检验:最小二乘回归和残差单位根检验。

首先采用计量模型进行拟合,得到如下拟合结果见公式1:
ADF检验统计量的值为-2.255891,小于5%临界值,表明残差序列在95%置信区间的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序列,说明石油价格与粮食价格之间可能存在协整关系。

模型估计结果说明,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石油价格每增长1%,粮食价格增长0.42702%。

可决系数R2为0.793662,修正的可决系数R2为0.792372,对于时间序列型的回归来说,模型对样本的拟合较好。

建立V A模型结果如表4。

系数方面,小括号内为标准差,中括号内为T统计值,LnSY和LnLS 方程拟合优度都大于0.95,可见方程拟合很好,从参数估计的T统计量来看,在95%的置信水平下,方程LnSY和方程LnLS中所有的解释变量均显著,(T 值绝对值大于1.645)。

协整检验结果可知石油价格与粮食价格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如何判断变量之间的动态影响关系,还需借助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2.4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对上述结果的分析仍旧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这种均衡关系是否构成因果关系。

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中,滞后的阶数是非常敏感的,综合经过自由度调整的残差协方差矩阵行列式值、未经过自由度调整的残差协方差矩阵行列式值,Log likelihood对数似然函数值、AIC值和SC值,选择滞后期为2,进行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见表5。

检验结果表明:在5%显著性水平下,当滞后期为2,原假设“LnLS不是LnSY 的Granger原因”被拒绝,原假设“LnSY不是LnLS的Granger原因”也被接受,所以可以认为,在95%的概率保证水平下,石油价格变动是粮食价格变动的原因,同样,粮食价格变动也是石油价格变动的原因。

3結论分析及对策建议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我国石油价格变化传导到粮食价格上的传导机制,并应用协整检验、V AR模型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方法,分析了2000年8月到2014年1月期间粮食价格和石油价格互动关系。

从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粮食价格与石油价格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当石油价格上涨1%时,粮食价格将会上升0.427%;第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表明,粮食价格变动是引起石油价格变化的格兰杰原因,同时石油价格变动也是粮食价格变化的格兰杰原因。

由以上分析结果可知,无论长期还是短期,石油价格波动都有可能会对我国粮食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

由于粮食在我们生产生活中占有的基础地位,应该采取以下措施防止粮食价格的剧烈波动:第一,在财政补贴中充分考虑到石油价格的变化,逐渐将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落实,从根源对农业生产进行成本控制,激发农民对于粮食种植的积极性,保证粮食的产量。

第二,降低粮食生产和运输对石油及石油制品的依赖程度。

虽然政府能够利用补贴等政策,降低石油价格上涨造成粮食价格的短期波动,但是仍然要从根本上改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大力推动技术进步,从而增加技术在粮食生产中的贡献,摆脱粮食生产对石油产
业及其下游行业的过度依赖的现状,避免石油价格波动对粮食价格生产的过度冲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