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复习提纲:中国古代史改革与变法[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的重大改革与变法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的重大改革与变法
(原创)
从沙坪镇沿河往上走八里盘山公路,有个秀丽的小山村叫两溪口。两条溪从不同的方向流来在此汇合。溪口有座坚固的石拱桥,桥的一端是条小街,不过十来户人家和一间杂 货铺。另一端就是两溪口小学,大陈老师和小陈老师就在此任教。
大陈老师高高大大,微胖,五十来岁,不苟言笑。教学经验丰富,还一手好翰墨。小陈老师小小巧巧,削瘦,二十来岁,共产党员,公社教育革命委员会成员,事业心极强。
往后却再也没有收到他的信,只隐约听说他惧内。又听说那些年山里人靠山吃山富了不少人家。一牧也做过茶叶米粉生意,因不善经营,终未大富。而其妻不甘受贫,与人出 走沿海城市。三月后复返,说人家半道甩了她,望一牧大度收容,愿终生做牛做马伺候。一牧不语,只长叹一声,仰望苍天,满眼空濛。不久,一牧又添一女,家中复闻河东狮吼。
自此,一牧先生在府上地位屈居第四。。 樱花动漫网 https:/// 。
前些年还乡,我去看了他。他烧炭去了。其妻将他换回,一时竟不能相认。一牧先生老矣!见我来自然高兴,却无多话。提及当年也不再激动,只说声“太遥远啦!”我极力 寻找他当年的风采,未果。只发现他风纪扣还是扣得好好的,脚上却没有穿白网鞋了。不由的感慨岁月真得能改变人。

改革史复习提纲

改革史复习提纲

• 1、阿里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评价(性质、 作用、局限) • 2、优化P74:一、五,P81自我测评1 • 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内 外、军事、经济、政治、思想)、根本目的、 性质、改革主要内容 • 2、“二一九法令”主要内容、进步性和局限 性 • 3、1861年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经济、 政治、思想、阶级) • 1、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评价(性质、目 的、作用、局限) • 2、优化P84:5、7
• 1、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评价(性质、 作用、消极)。 • 2、商鞅变法的特点、成功原因、认识。 • 1、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作用 • 2、均田制、三长制、整顿吏治的原因、作 用;迁都洛阳的原因(了解)、作用。 • 3、孝文帝改革的特点(性质)、启示和成 功的原因 • 1、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内容、评价(性质、 作用、局限) • 2、优化P37合作探究3、P39:3、4、5

• 1、改革的背景、内容、评价(性质、历史作 用、问题) • 2、马丁路德与加尔文宗教观分别是什么?如 何评价?改革的异同? • 3、英国宗教改革的原因、内容、特点、影响 • 4、加尔文与英国宗教改革的不同? • 5、面对宗教改革的打击,天主教会采取了怎 样的应对措施?结果怎样? • 6、、宗教宽容有哪些措施?如何看待? • 7、14、15世纪欧洲有哪些发展?天主教会 对这些发展有何影响?

最新复习提纲:中国古代的变法与改革

最新复习提纲:中国古代的变法与改革

1818.中国古代的变法与改革一.中国古代政治改革的三种类型。

1)确立封建制度的改革,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促使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转变;2)封建统治政策的调整,如北宋中期的王安石变法,包括19世纪后半期的洋务运动,都是地主阶级为挽救统治危机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运动;3)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所进行的封建化改革,如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这些改革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都起了积极进步作用。

二.春秋时期管仲改革;1.春秋时齐桓公任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军制,齐国终成霸业。

2.主要措施:1)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以达到“通货积财,富国强兵”的目的;2)以“尊王攘夷”为口号,借以发展齐国势力。

3.影响: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大会诸侯于葵丘,承认齐桓公在中原的霸主地位。

三.战国时期商鞅变法;1.战国时(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开始变法。

2.主要措施:1)政治方面:a.“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法。

b.废分封,行县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2)经济方面:a.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发展小农私有制。

b.统一秦国的度量衡;c.“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

3)军事方面:奖励军功,按功受爵,贵族无军功不再受爵。

4)思想文化方面:“燔诗书而明法令”。

3.评价:1)积极作用: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促迸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

商鞅变法后,秦国逐步强盛起来,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2)消极影响:商鞅实行的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来也有消极影响。

四.北魏孝文帝改革1.目的:顺应当时民族融合,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同时加强对中原的控制。

2.主要措施:1)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三长制,奉禄制,2)经济上:均田制3)文化习俗:用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习汉礼,采汉制,与汉人通婚。

4)迁都洛阳。

2.影响:1)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 中国古代的重大改革与变法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 中国古代的重大改革与变法

专题三中国古代的重大改革与变法(考点3)备考导航古代历史上无数次革新与变法实践表明,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因此,也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

今天改革开放是时代的主旋律,学习古代改革史认真总结历次改革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对于我们具有积极的资政、借鉴意义。

今后命题可能会围绕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设置新的题型,复习时应注意。

复习目标知识目标重大改革及其历史影响著名君主的政绩能力目标1、重大改革运动的背景、内容、成败原因、历史经验。

2、理解我国古代的改革与现今的改革的不同。

3、重要历史人物评价重点、难点、对重大历史改革和变法的正确认识、对重要历史人物正确评价计划课时:一课时复习过程:专题知识归纳1、概念: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社会改革,从狭义上讲,主要有管仲改革、战国时期变法运动(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等;从广义上讲,凡是统治阶级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政策的调整,都称得上改革。

2、改革类型①春秋时富国强兵的改革——管仲改革。

②地主阶级封建化的改革——商鞅变法。

③封建统治者为挽救统治危机而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有王莽改制、周世宗改革、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

从整体上看,多数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暂时挽救了统治危机,是值得肯定的。

但这些改革不是从根本上触动生产关系,又多招致大地主的反对,多是以失败而终。

④少数民族为汉化而进行的改革——如北魏孝文帝改革。

加速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促进了民族融合。

⑤开国的相对贤明君主对统治政策的调整和厘正:汉高祖、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明太祖、康熙帝(清入关后的第三代皇帝,实则起了开国作用)等对统治政策的调整。

3、中国古代重要的改革①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改革: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使齐国强盛,齐桓公确立霸业。

②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废除特权,奖励耕战,建立县制。

秦国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国家实力增强,为秦统一全国创造了条件。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的重大改革与变法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的重大改革与变法

• 2.春秋战国时期,管仲改革和 商鞅变法的相同点是
• A.都代表地主阶级 • B.都废除井田制 • C.都以法家思想为理论基础 • D.都实现富国强兵
时期
内容
影响
西汉王莽改制
王田私属,不 许买卖;多次 改变币制
改制失败, 激化了社会 矛盾。
北魏
北魏孝文帝改 革均田制和租 调制整顿吏治, 迁都洛阳,学 习汉族文化, 实行汉化政策
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 复与发展,加速了鲜 卑族和北方其他少数 民族的封建化过程, 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
融合。
三.改革原因:
• 1.旧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发展:商鞅变法、 孝文帝改革、俄国、日本等
• 2.为达到历史发展某一政治目的,实现富国 强兵:管仲改革、周世宗改革等
• 3.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孝文 帝改革、资本主义改革等
• ⑤封建统治者实行的改革,可能会 使百姓得到一些实惠。但其根本目
的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在认识
改革时一定要注意其主观目的和客
观效果的不同。
五.古代改革对我们的启示
• ①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与产物 • ②革除社会弊病是国家强盛的重要
手段,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 动力之一
• ③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是改革成 败的重要因素:适应生产力发展需 要、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顺应人民 愿望的进步改革,推动着社会进步 和历史发展。
• ④改革不会一帆风顺,必将遭到旧 势力,既得利益者的反对,充满着 尖锐的斗争,但通过改革能革除弊 端,促使社会的不断进步
豪仕 https:// 豪仕
• 中国古代史上发生的改革变法, 证明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 动力。据此回答: 1.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当时 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的是

中国古代改革与变法专题复习导航

中国古代改革与变法专题复习导航

中国古代改革与变法专题复习导航改革开放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主旋律。

而在中国古代史上,改革与变法也贯穿于整个历史发展进程的始终。

认真研究古代历史上改革与变法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对于我国今天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一、知识体系概要现行中国古代史教材总共叙述了10多次改革。

按照改革的原因和性质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奴隶社会富国强兵的改革;新旧社会转型的改革;封建社会内部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改革。

(一)奴隶社会富国强兵的改革管仲改革公元前685年,齐桓公任命管仲为相,进行改革。

在政治和军事上推行政、军合一的“国野分治”的制度。

在经济方面,实行“井田畴均”和“相地而衰征”,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的好坏征收赋税。

管仲改革使齐国很快成为春秋时期的东方强国,为齐桓公称霸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二)新旧社会转型的改革,1.鲁国的“初税亩”春秋时期,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封建制生产方式的产生,井田制趋于瓦解。

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将公田交给耕者,国家依据田亩征税。

虽然鲁国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国家的赋税收入,但实际上通过改变税收制度公开确认了私田的合法性,也就承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2.商鞅变法战国时期,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大部分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

新兴地主阶级随着政治和经济势力的壮大,与原来奴隶主贵族顽固势力的矛盾越来越深,纷纷要求在政治上进行改革,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的统治。

各国先后出现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变法运动。

其中重要的有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尤其是秦国的商鞅变法影响最大。

经过100多年的变法运动,新的封建制度终于在各诸侯国确立起来。

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两次变法。

第一次变法的主要内容有:“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按军功受爵;“燔诗书而明法令”。

第二次变法的主要内容有:统一度量衡;废分封,行县制;废井田,开阡陌。

历史改革部分提纲

历史改革部分提纲
历史改革部分提纲
【总序】
一、古今中外重大改革的分类
1、奴隶社会的改革: 梭伦改革
2、封建性质的改革 (1)确立封建制度:商鞅变法
(2)挽救危机、自我完善:王安石变法、彼得一世改革
(3)少数民族学习先进制度文化: 北魏孝文帝改革
质的宗教改革运动
△总结:1)宗教改革共同点:尽管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的起因和方式、目的不一样,但都把矛头指向天主教会或者说罗马教廷的权威。
2)宗教改革的实质:西欧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和政治运动
※六、明治维新复习要点
1、背景:1) 19世纪中期,幕府统治出现严重危机:①经济上:资本主义因素成长,幕府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 ①废井田、开阡陌(废除井田制,准许民间买卖土地,承认土地私有权)
目的:摧毁了奴隶制的经济基础,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壮大了地主阶级的力量。
②推广县制
目的:加强中央集权。
③统一度量衡
3、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1)思想文化领域:欧洲的宗教改革
(2)确立资本主义: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戊戌变法
二、古今中外重大改革的成败:1、成功的改革: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宗教改革、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
2、失败的改革:王安石变法、阿里改革、戊戌变法
3、成功改革的共同原因:(1)改革本身顺应时代潮流
其下限则也有废藩置县(1872年)、西南战争结束(1877年)、实施内阁制(1885年)、确立立宪制(1889年)等多种主张。
3、内容:1)破除旧政治体制:①废藩置县②废封建身份制度,士民平等,取消武士特权
2)经济:殖产兴业I①大力创办官营企业来带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发展军事工业。

人教版高中历史知识点:中国古代重要的变法与改革

人教版高中历史知识点:中国古代重要的变法与改革

一、中國古代重要的變法與改革1、變法與改革(1)、管仲改革:春秋時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進行改革。

內容:作用:(2)、商鞅變法:(時間、人物、主要內容、作用)(3)、北魏孝文帝改革:——均田制(4)、慶曆新政:(時間、人物、主要內容、作用)(5)、王安石變法:(時間、人物、主要內容、作用、失敗原因)中華考試網2、綜述:(1)、分類:A、促進舊社會形態向新社會形態轉化:B、奴隸社會內部富國強兵的改革:C、封建社會內部調整統治政策的變法:D、少數民族學習漢族先進文化和制度的改革:(2)、變法的原因:A、舊的生產關係嚴重阻礙了社會生產力發展;B、為了達到某一目的,實現富國強兵;C、順應歷史發展潮流或社會發展趨勢;D、少數民族進入中原地區,為吸收漢族先進文化和制度,加速本民族的封建化進程;E、統治階級面臨統治危機,結果改革或變法抑制了土地兼併,緩和了階級矛盾,增加了財政收入。

(3)、目的:根本目的:鞏固封建王朝的統治;其他目的:建立封建統治基礎、克服封建統治危機、實現富國強兵。

(4)、變法成功的原因:A、順應了歷史發展潮流或社會發展趨勢;B、改革者或為統治者,或贏得統治者的充分信任和支持;C、制定了順應社會發展潮流並切實可行的改革措施;D、改革者具有堅強意志和百折不撓的信心。

(5)、變法失敗的原因:改革觸動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們的反對;用人不當或操之過急,新法反而危害老百姓。

(6)、改革的啟示:它是革除弊政,促進國家富強與社會進步的重要手段;它必然會觸及某些人或集團的利益有,進而遭到他們的反對,因而具有艱巨性和曲折性,不可能一帆風順;改革措施必須行之有效,改革過程中要用人得當,改革家要有遠見卓識和堅定的政治魄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仲改革】
215.管仲改革属于奴隶社会内部富国强兵的改革。

216.春秋五霸中齐桓公称霸最根本的原因是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

217.商鞅变法属于促进社会形态变革的改革。

218.我国进入封建社会的途径是变法或改革。

219.战国时期地主阶级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的目的是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220.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实行了商鞅变法。

221.战国时期的变法中影响最大的是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的商鞅变法。

222.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中最彻底的变法是秦国的商鞅变法。

223.商鞅变法内容中最能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是奖励军功。

224.商鞅变法中对宗室,贵戚利益最为不利的是按军功大小授爵,赐田。

225.商鞅变法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226.商鞅变法的措施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推行县制。

227.商鞅变法的内容中能反映中央集权思想的措施是推行县制。

【北魏孝文帝改革】
228.北魏孝文帝改革属于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制度的改革。

229.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最能促进民族融合的是说汉语,穿汉服,与汉族通婚。

230.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231.北魏孝文帝494年迁都洛阳的主要原因是接受先进文化,巩固统治。

232.北魏孝文帝拓拔宏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改革家。

233.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影响最大的是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234.北魏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顺应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

【王安石变法】
235.王安石变法属于封建社会内部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

236.北宋宋神宗任命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王安石为宰相,主持实行变法,即“王安石变法”。

237.“王安石变法”遭到司马光等人的强烈反对,维持不到十年就结束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