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明清部分)复习提纲(答案)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史复习纲要

中国古代史复习纲要

中国古代史复习纲要一、时间范围和三大阶段1、中国古代史的时间范围:170万年前的元谋人至1840年鸦片战争前。

2、三大阶段: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原始社会:原始人至夏建立。

三大猿人、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两大阶段。

奴隶社会:夏至春秋封建社会:战国始至清末3、朝代顺序:(夏商西周秦,两汉三国晋。

隋唐及两宋,元明清民国。

)二时间、顺序和事件1、重要年代的大事前841年前771 前594 前475 前359 前221 前209 前202 前119 前60 23年73年184年200年208年230年、280年、383年、589年、611年、618年、640年、755年、875年、960年、993年、1069年、1127年、1206年、1279年、1351年、1368年、1405—1435年、1581年、1628年、1644年、1662年、1685年、1279年2、重要的事件的年代山顶洞人、国人暴动、初税亩、商鞅变法、秦统一、大泽乡起义、王莽改制、黄巾起义淝水之战、唐建国、安史之乱、文成公主入藏、两税法、唐末农民起义、王安石变法、靖康之役、刘福通起义、奴儿干都司(1409年)、郑和下西洋、荥阳大会、郑成功收复台湾、鸦克萨之战、白莲教(川、陕、鄂)起义、尼布楚条约、军机处的设立3、同一事件中外时间对比。

地动仪(早1700年)、圆周率(早1100年)、活字版(早400年)、郭守敬授时历(早300年)、许霞客发现喀斯特()、郑和下西洋(早87年)。

三、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分封制、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郡国并行制、九品中正制、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府兵制、领户分封制、行省制、八旗制、。

四、中国重要土地制度:井田制、使黔首自实田、屯田制、均田制、更名田(1669年)。

五、重要赋税制度:初税田、户调制、租庸调制、两税法、一条鞭法、地丁银制度(摊丁入亩)。

六、古代著名的变法运动:战国时期的变法(李悝、吴起、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变法、王安石变法。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复习提纲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复习提纲

期末复习(二)第三单元:明清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明)【对外】和平交往与暴力冲突并存第18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清)第16课(一)郑和下西洋1、西洋的位置 2条件:明朝前期国力强盛(根本条件)3目的: 4.时间:——年 5、次数:6、最远:7、意义:(二)戚继光抗倭1、“倭寇”。

2、戚继光抗倭组建军队名称3、戚继光抗倭三步骤4.戚继光的评价(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____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_______的居住权。

直到1999年12月20日,澳门才回归祖国怀抱。

第18课(一)收复台湾(“开辟荆榛逐荷夷”)1.荷兰人在台湾修建的据点,头目2.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时间,经过,结果3.如何评价郑成功4.清朝为管辖台湾设置的机构、时间、影响(二)抗击沙俄1.沙俄在黑龙江流域修筑的城堡、沙俄头目2.组织自卫反击战的人物、结果3.《尼布楚条约》签订的时间,解决的问题、性质、法律上的意义4.为巩固边疆稳定,清初我国人民采取了哪些行动打击侵略者?【对内】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第19课顺治帝接见五世达赖,一式赐予的封号。

对西藏的管辖措施康熙帝赐予另一西藏佛教首领的封号。

1727年,清政府开始设置,共同管理西藏。

统作用:。

一回部:天山以南居住着信奉的维吾尔族。

多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经过:调兵讨伐平定。

民结果:设,加强了西北地区的管辖。

族国原因:受到控制与压迫。

家迎接回归祖国的土尔扈特经过:1771年,在首领率领下回到祖国。

的意义:巩固清朝的疆域:。

【文化】时代特点鲜明第21课1、北京城,明长城2、明朝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原因3、明朝三部科技巨著、作者、评价第22课1清文化的时代特点2四大名著、作者、评价3明清时期城乡人民的文化活动4明朝的戏剧家,作品;京剧形成的时间,基础5明朝的书法家,画家;清朝的画家补充:明清君主集权强化对社会的影响(1)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有利于政治安定,起到了巩固专职统治的作用(2)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是中国封建社会走逐步走向衰落的表现。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复习提纲一、中华文明起源与夏商周时期1.古代中国人类的起源-黄河流域早期文明的发展与演变-夏、商、周三代的特点及其政治制度2.夏朝-夏商周年表-“夏桀纣”的得失与衰亡-夏朝的历史地位与意义3.商朝-商朝的社会政治制度-商朝的经济与文化特点-商朝的兴盛与衰落4.周朝-周朝的建立与政治制度-周朝的分封制度与国家统一-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二、中国封建社会与秦汉时期1.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分封制度与诸侯国建立-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形态2.秦朝-秦朝的统一战争-秦始皇的治理措施与政治制度-秦朝的兴衰原因与意义3.汉朝-汉高祖刘邦的统一战争-汉朝的政治制度与分封制度-汉朝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4.与汉朝同时期的民族政权与文化-北方游牧民族的崛起与影响-丝绸之路的开通与西方文化的传播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1.三国时期-曹操与刘备的对峙与统一战争-三国的政治制度与农业经济2.两晋时期-晋朝政权的建立与分裂-两晋时期的政治与文化发展-两晋时期的佛教和道教3.南北朝时期-南北朝政权的建立与统治-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南北朝时期的内忧外患与统一战争四、隋唐时期1.隋朝-隋朝的政治统一与分权制度-隋朝的农业经济与对外关系-隋炀帝的政治与文化2.唐朝-唐朝的政治与经济制度-唐朝的科举制度与文化繁荣-唐朝的兴盛与贞观之治3.安史之乱与黄巢之乱-安史之乱的经过与影响-黄巢之乱的原因与结果五、五代十国与宋元明时期1.五代十国时期-五代政权的建立与统治-五代政权的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五代文化的特点与变迁2.宋朝-北宋和南宋政权的建立与统治-宋朝的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宋朝的科举制度与文化繁荣3.元朝-元朝政权的建立与统治-元朝的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元朝的对外关系与文化变迁六、明清时期1.明朝-明朝的建立与洪武、永乐年间的政治-明朝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明朝的海外探险与文化繁荣2.清朝-清朝的建立与康乾盛世-清朝的政治与经济发展-清朝的对外关系与文化变迁七、中国现代史时期1.辛亥革命与民国时期-辛亥革命的背景与过程-中华民国的建立与政治变革-民国时期的政治纷争与社会变迁-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与革命战争-文化大革命的背景与影响3.开放与中国现代化建设-开放的背景与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与成就-当代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影响以上是中国古代史的主要知识点复习提纲,包括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帮助你系统性地学习和理解中国古代史的发展与演变过程。

中国古代史复习提纲三

中国古代史复习提纲三

中国古代史复习提纲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一、明清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1.1368年朱元璋以应天为都城,建立明朝。

2.1616年努尔哈赤自立为汗,国号金,史称后金。

3.皇太极改族名女真为满洲;1636年,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清;1644年,清军入关,迁都北京,建立对全国的统治。

4.明朝加强君权措施:废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处理朝政;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设厂卫等特务机构,对臣民进行监视;迁都北京,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执行削藩政策;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文体要死板地分成八个部分称“八股文”(八股取士)。

5.清朝君主集权强化:清初中央设置内阁和六部,保留议政王大臣会议;雍正帝时设军机处,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发展到了顶锋;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大兴文字狱,摧残了人才,禁锢了思想。

二、郑和下西洋1.目的: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宣扬国威。

2.经过:1405年,从刘家港出发,到1433年,七次下西洋,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并越过赤道。

3.意义:促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和经济交流。

三、明清反侵略斗争1.戚继光(民族英雄)抗倭:⑴背景:元末明初到明中期倭寇经常骚扰沿海地区;⑵戚继光组织“戚家军”开赴台州,九战九捷,荡平了浙江的倭寇,又开赴福建、广东,剿灭了倭寇。

2.郑成功(民族英雄)收复台湾:⑴1661年郑成功包围台湾城和赤嵌楼;1662年初,荷兰殖民者投降,收复台湾;⑵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

3.17世纪中期,沙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康熙帝两次命令清军发动进攻,大败侵略军,1689年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

四、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1.加强对西藏管理:顺治帝接见五世达赖予“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赐予另一位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1727年清朝设置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中国古代史复习大纲

中国古代史复习大纲

中国古代史复习大纲历史分期:原始社会(约170万年前—公元前2070年)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年—1840年)第一讲先秦时期历史分期原始社会(约170万年前一前2070年)奴隶社会(前2070年—前476年)夏、商、西周、春秋封建社会的形成(前475—前221年):战国时代特点: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和瓦解及封建社会的开端。

一、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1、夏朝(前2070年——前1600年)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启建立,都阳城,王位世袭制(家天下代替公天下)。

2、商朝(前1600年——前1046年)宗法制,王权与神权结合,形成政权雏形。

中国与希腊比较:希腊:以地域为标志,城邦民主为核心。

中国:以氏族为标志,血缘关系为纽带。

3、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宗法制、分封制(目的、内容、作用)、井田制。

宗法制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

其特点是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

宗法制经济上井田制4、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奴隶社会的瓦解。

特点:王室式微,诸侯争霸。

土地私有,井田瓦解。

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天下共主。

生产工具→生产力发展→私田开垦→法律认可→井田瓦解5、战国(前475年——前221年),封建社会的形成。

特点:各国变法,确立封建统治。

(魏国李悝、楚国吴起、秦国商鞅变法)国家走向统一的各种条件成熟。

百家争鸣。

商鞅变法: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政治上以军功授爵,为新兴地主阶级统治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国家走向统一经济条件:封建经济的发展。

政治条件:兼并战争使国家大量减少,具有统一力量的大国出现。

民族条件:民族融合。

人民因素:长期战争使人民渴望统一。

直接条件: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实力大增。

06-明清时期复习

06-明清时期复习

中国古代史单元复习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一.知识回顾二.知识落实1.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2.全国性统一政权中,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是:元、清。

3.明朝强化皇权措施:(1)改革行政机构:①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

②在中央: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

(2)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3)思想上:八股取士。

4.朱元璋改革行政机构的突出特点: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大加强。

防止朝臣和地方官员专权。

5.皇帝专权的弊端:地方政府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没有独立性;不能广泛吸纳建议,容易形成专权,出现偏颇决策,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给明朝统治埋下了危机。

6.丞相的设立与废除分别是:秦朝与明朝7.明朝对外友好往来的史实:郑和下西洋8.郑和下西洋目的: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9.郑和下西洋意义:①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②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③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10.明朝对外关系抗击外来侵略的史实:戚继光抗倭。

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戚继光是民族英雄。

11.明朝的主要科技成就:李时珍《本草纲目》;宋应星《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徐光启《农政全书》: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12.明朝建筑的主要成就:明长城、北京城13.推翻明朝的是:李自成农民起义14.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的措施对外: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帝打败沙俄,取得雅克萨之战胜利,签订《尼布楚条约》。

对内:台湾地区的管辖: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西藏地区的管辖:册封达赖、班禅。

设驻藏大臣。

金瓶掣签,西北地区的管辖:康熙帝平定噶尔丹叛乱;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设伊犁将军。

驻扎军队,设置哨所。

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15.清朝对西藏和新疆的治理,对统一多民族的巩固和发展的作用:加强了西藏、新疆与中央政府的联系;保持了西藏、新疆秩序稳定,促进了汉族和少数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使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

中国历史第二册复习提纲

中国历史第二册复习提纲

中国历史第二册复习提纲
一、从古代至明清时期
1、中国古代的形成
(1)古代统一:从商、周的兴起,到西周统一帝国,再到秦国的统一,以及后来汉、魏、晋、隋等朝代的建立;
(2)艺术、文化的发展:汉代诗歌、绘画、文学等艺术形式的发展
和古代文化的形成和完善;
(3)民间文化的发展:包括中国传统节日的形成、古老的庙宇等。

2、中国明清时期发展
(1)明、清朝的形成: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政治中心的朝代,
也是政治、文化、经济、科技最为发达的时期;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
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文化最为发达的时期。

(2)社会发展:清朝时期,政府推行了新的法律制度,了地方政府,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下一个时期的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文化发展:明清时期,中国传统文化得到发展,出现了许多的
典籍,其中有传统文学的发达,如明清间的文学家和诗人;也出现了科技
文化的发展,如明清时期的地理学家和天文学家。

二、从民国到新中国成立
1、民国时期发展
(1)政治上的发展:民国时期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最艰难的时期,其中经历了政党间的斗争,政治变革的尝试以及政府的更替;。

中国古代史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史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史复习提纲一、夏商周时期(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256年)A.夏朝(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1.传说中的夏朝2.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3.社会制度和文化发展B.商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1.统一王朝的出现2.商朝的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3.商朝的经济、农业和手工业C.周朝前期(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1.商朝的灭亡与周朝的建立2.周朝的封建制度和文化繁荣D.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1年-公元前256年)1.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主要事件2.战国时期的政治局势和分裂3.秦国的崛起和统一二、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A.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206年)1.秦始皇的统一中国和中央集权2.秦朝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3.秦朝的边防体系和修筑长城B.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9年)1.汉高祖刘邦的建立和治理2.西汉的政治制度和封建制度3.西汉的科技和文化繁荣C.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1.汉光武帝的复兴和统治2.东汉政治制度的变迁和官僚体制3.东汉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三、魏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9年)A.曹魏(220年-265年)1.曹魏政权的建立和巩固2.曹魏政治体制和文化发展B.东晋(317年-420年)1.东晋政权的建立和政治动乱2.东晋文化的繁荣和影响C.南北朝时期(420年-589年)1.南北朝的分裂和分权2.南北朝的政治、军事和文化发展D.隋朝(581年-618年)1.隋朝政权的建立和统一2.隋朝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的四、唐宋元明清时期(618年-1912年)A.唐朝(618年-907年)1.唐朝政权的建立和治理2.唐朝的政治、军事和经济繁荣B.宋朝(960年-1279年)1.宋朝政权的建立和政治2.北宋和南宋的政治、经济和文化C.元朝(1271年-1368年)1.元朝政权的建立和跨越的文化交流2.元朝的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D.明朝(1368年-1644年)1.明朝政权的建立和政治稳定2.明朝的政治和文化繁荣E.清朝(1644年-1912年)1.清朝政权的建立和政治动乱2.清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变革五、中国古代史的主要思想和文化A.儒家思想1.孔子的人性论和政治哲学2.孟子的仁政思想和人与天的关系B.道家思想1.老子的道德经和道家学说2.老子的政治哲学和自然观念C.墨家思想1.墨子的兼爱和非攻思想2.墨子的政治哲学和无为而治观念D. Legalism法家思想1.荀子的政治原则和法治思想2.韩非子的统治术和法律思想E.佛教的传入和影响1.佛教的传入和融入中国文化2.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和变迁以上是中国古代史复习提纲的大体框架,学习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深入展开每个部分的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史(明清部分)复习提纲
1、明清两朝为加强封建专制统治采取了什么措施?
明朝:(政治)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在中央,废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实行削藩。

(司法)设立锦衣卫和东厂特务机构。

(文化思想)八股取士。

清朝:(政治)设军机处。

(思想文化)大兴文字狱。

2、请说出郑和下西洋的时间、目的、最远到达地区及其影响,从中你感受到郑和哪些精神?时间:1405-1433年(15世纪上半期)。

目的: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最远到达地区: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影响: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关系。

精神: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气概。

3、列举出明朝及清朝前期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保卫祖国疆土的史实,从这些史实我们可以感受到什么精神。

史实:明朝戚继光抗倭;清朝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政府设置台湾府;康熙帝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取得胜利,中俄签订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精神:反映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和英勇不屈斗争精神。

4、请说出清朝前期为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采取了什么措施?从这些史实中你得到什么认识?
措施:(东北)康熙时期组织了两次雅克萨之战,打击俄国侵略者。

(东南)设置台湾府,加强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西藏)确立中央政府册封西藏喇嘛教首领达赖和班禅的制度,设置了驻藏大臣;(蒙古)妥善安置重返祖国的土尔扈特部;(新疆)粉碎了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置了伊犁将军。

认识: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台湾、新疆、西藏自古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5、简述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其历史影响。

谈谈你对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认识。

表现:清初四十年,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载重量作出严格地限制;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影响:①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自卫作用。

②清政府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变化,也未能学习西方先进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落伍,最终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局面。

感想:闭关只会导致落后挨打,只有对外开放才会强大、发展,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道路;清朝“闭关锁国”政策是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而被西方列强欺辱的重要原因之一。

6、写出明清时期有科学巨著的名称及作者。

写出明清小说的作品名称及其作者。

从长城、故宫这些建筑成就中你感受到什么?
科学巨著: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明朝末年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小说: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曹雪芹的《红楼梦》。

认识:这些伟大的建筑工程,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富于智慧和创造力。

7、15-16世纪世界航海史上有哪些壮举?比较中西方航海活动有什么不同?
壮举:中国郑和下西洋。

西方迪亚士发现好望角;达伽马到达印度;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不同:郑和远航船多,规模大;目的是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影响是促进中国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关系。

哥伦布等船只少,规模小;目的是开拓市场,掠夺财富,属于殖民扩张活动;影响是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促进欧洲大西洋沿岸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产生和发展;欧洲一些国家走上殖民扩张道路,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贫困和落后。

8、比较14-19世纪中西方在思想文化、政治制度、对外交往、经济制度的不同。

这些不同导致了什么后果?由此你得到哪些认识?
思想文化:中国通过八股取士和文字狱等文化专制政策加强思想控制;西方发生文艺复兴运动,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奠定思想文化基础。

政治制度:中国君主专制强化;西方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对外交往: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被迫打开国门;西方对外殖民侵略扩张。

经济制度:中国重农抑商政策压制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的发展;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完成工业革命,创造巨大生产力。

后果:西方先进,东方落后;西方国家发起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

认识: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

制度创新促进社会发展。

资本主义制度战胜落后的封建制度是历史的必然。

落后就要挨打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