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物医用材料现状

合集下载

2023年生物医用材料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生物医用材料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生物医用材料行业市场分析现状生物医用材料是指用于医学和生物工程应用的各种材料,包括金属、陶瓷、高分子、复合材料等。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疾病患者数量的增加,生物医用材料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据市场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全球生物医用材料市场规模已超过1000亿美元,预计在未来几年内还将持续增长。

首先,生物医用材料在临床应用方面具有广泛的潜力。

生物医用材料可以用于人工关节、人工血管、心脏支架等医疗器械的制造,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此外,生物医用材料还可用于组织修复和再生领域,例如生物可降解支架可以用于骨折修复,生物材料可以用于皮肤移植等,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其次,生物医用材料的材料种类也在不断扩大。

传统的生物医用材料主要是金属和陶瓷材料,如钛合金和陶瓷假牙。

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材料科学的发展,新型生物医用材料不断涌现。

例如,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可以在人体内分解,避免了二次手术取出材料的步骤;纳米材料可以用于药物传递和疾病治疗;生物仿制材料可以模拟人体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这些新材料的出现拓宽了生物医用材料的应用领域,进一步推动了市场的发展。

再次,全球生物医用材料市场呈现出地区差异性。

目前,北美地区是全球生物医用材料市场最大的地区,约占全球市场的40%。

这主要是因为北美地区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和医疗技术,对生物医用材料需求量大。

此外,亚太地区的生物医用材料市场也在快速增长,预计未来几年内将成为全球市场的主要增长驱动力。

亚太地区的增长主要受益于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疾病患者数量的增加,以及政府对医疗设施和技术的大力支持。

最后,生物医用材料市场还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生物医用材料的研发和生产需要高投入和长周期,技术含量较高,这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是一项较大的挑战。

另一方面,由于生物医用材料涉及到人体健康和安全,对于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要求十分严格。

因此,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研发和生产资源,加强质量控制和监管合规性,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得优势。

2023年生物医用材料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生物医用材料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生物医用材料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生物医用材料行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其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目前,全球生物医用材料市场规模已经超过了1400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2400亿美元。

从市场份额来看,生物医用材料主要分为生物医用材料和医用设备两大类。

其中,生物医用材料市场份额占生物医用材料市场总规模的60%以上。

从应用领域来看,生物医用材料主要应用于医疗器械、医疗器械外科手术、牙科材料、皮肤、软组织及骨科修复、药物输送等领域。

在生物医用材料市场中,最具市场潜力的产品主要是生物活性材料、生物高分子材料和人工器官/仿生器官。

生物活性材料包括生物陶瓷、生物玻璃、骨修复材料和骨代用品等,主要应用于骨科和牙科领域。

目前,生物活性材料市场规模已经超过200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330亿美元。

生物高分子材料包括生物可降解材料、生物高分子粘合剂和生物高分子植入物等,主要用于软组织修复。

目前,生物高分子材料市场规模已经超过100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180亿美元。

人工器官/仿生器官是生物医用材料市场中最热门的产品之一,目前已经成为一个快
速发展的领域。

人工器官/仿生器官主要应用于心血管、肾脏、肝脏、眼睛和耳鼻喉
等领域。

目前,人工器官/仿生器官市场规模已经超过50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120亿美元。

总的来说,生物医用材料行业是一个市场潜力巨大的领域,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增加,生物医用材料的市场规模将会不断扩大,而生物活性材料、生物高分子材料和人工器官/仿生器官等产品则将成为未来市场的主力军。

我国生物医用材料产业现状,机遇和新模式

我国生物医用材料产业现状,机遇和新模式

我国生物医用材料产业现状,机遇和新模式我国的生物医用材料产业目前非常活跃,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产业链,包括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陶瓷材料、生物材料等多个领域。

同时,随着人们对生物医用材料需求的不断增长,未来该产业仍将呈现出广阔的市场机遇和创新模式。

一、现状1.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市场规模已经达到千亿级别。

其中,聚乳酸、聚碳酸酯、聚丙烯酸等生物降解塑料应用广泛,可用于器械包装、缝合线、血管支架等。

2. 金属材料方面,钛合金被广泛用于制作假体,氧化锆钴合金等非金属材料也在假体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3. 陶瓷材料方面,氧化铝等材料在牙科、骨科、软骨修复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4. 生物材料方面,自然界各种有机和无机材料的共同特征是能被人体所接受和耐久。

天然生物材料应用较早,来自动物和人体组织,如骨、角膜、心脏瓣膜等。

人工生物材料是指通过现代科学技术研制出的具有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或无毒性的材料,如聚乳酸、羟基磷灰石等。

二、机遇1. 国内医用器械市场整体发展较快,生物医用材料市场需求广泛,未来市场前景广阔。

2.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服务的不断完善,市场需求量将持续增长。

以人工髋关节为例,我国每年的需要量将超过100万套,未来需求量将进一步增长。

3. 生物医用材料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人工关节、医疗敷料、生物芯片、骨库过渡材料、组织工程等,未来新的应用领域还将不断涌现。

三、新模式1. 创新协同模式。

生物医用材料产业的发展需要技术、资金、人才等多方面的支持,创新协同模式的出现为其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通过多方面的资源整合,实现优化配置,提高综合效益。

2. 分类管理模式。

生物医用材料的质量安全是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保证。

因此,分类管理模式将成为未来的主流趋势,按照不同的分类对产品进行管理和监管,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标准化程度。

3. 产业集群模式。

面向未来,生物医用材料产业集群将成为国家推进产业升级、提高专业化生产效率以及加强外贸、科技进出口等方面的重点支持,多方面的协作与创新将形成产业集群。

生物医用材料现状和发展趋势

生物医用材料现状和发展趋势

生物医用材料现状和发展趋势一、生物医用材料概述生物医用材料(Biomedical Materials),又称生物材料(Biomaterials),是用于诊断、治疗、修复或替换人体组织或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的一类高技术新材料,可以是天然的,也可以是合成的,或是它们的复合。

生物医用材料不是药物,其作用不必通过药理学、免疫学或代谢手段实现,为药物所不能替代,是保障人类健康的必需品,但可与之结合,促进其功能的实现。

按国际惯例,其管理划属医疗器械范畴,所占医疗器械市场份额>40%。

生物医用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必须有明确的应用目标,即使化学组成相同的材料,其应用目的不同,不仅结构和性质要求不同,制造工艺也不同。

因此,生物医用材料科学与工程总是与其终端应用制品(一般指医用植入体)密不可分,通常谈及生物医用材料,既指材料自身,也包括医用植入器械。

按材料的组成和结构,生物医用材料可分为医用金属、医用高分子、生物陶瓷、医用复合材料、生物衍生材料等。

按临床用途,可分为骨科材料,心脑血管系统修复材料,皮肤掩膜、医用导管、组织粘合剂、血液净化及吸附等医用耗材,软组织修复及整形外科材料,牙科修复材料,植入式微电子有源器械,生物传感器、生物及细胞芯片以及分子影像剂等临床诊断材料,药物控释载体及系统等。

尽管现代意义上的生物医用材料仅起源于上世纪40年代中期,产业形成在上世纪80年代,但是由于临床的巨大需求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驱动,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其应用不仅挽救了数以千万计危重病人的生命,显著降低了心血管病、癌症、创伤等重大疾病的死亡率,而且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

同时其发展对当代医疗技术的革新和医疗卫生系统的改革正在发挥引导作用,并显著降低了医疗费用,是解决当前看病难、看病贵及建设和谐稳定的小康社会的重要物质基础。

伴随着临床应用的巨大成功,一个高技术生物医学材料产业已经形成,且是一个典型的低原材料消耗、低能耗、低环境污染(一个售价5000余元的药物洗脱冠脉支架,其不锈钢用量仅≈100mg,全球不锈钢用量不超过1吨)、高技术附加值(知识成本可达总成本的50-70%)的新兴产业,近十余年来以高达20% 以上的年增长率持续增长,即使近年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衰退,2009年美国医疗器械产业仍保持7%的年增长率,表明其发展受外部环境影响很小,对国家经济及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是世界经济中最具生气的朝阳产业。

生物医用材料的研究与发展现状

生物医用材料的研究与发展现状

生物医用材料的研究与发展现状生物医用材料是指应用于医疗领域的材料,其主要功能是作为医疗器械或药物的载体,或者作为组织修复和再生的支架。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提高,生物医用材料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对于提高医疗水平和改善人们生活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本文将从生物医用材料的分类、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生物医用材料的分类生物医用材料的分类方式有很多种,按用途可分为功能性材料、修复性材料和组织再生材料;按来源可分为天然材料和合成材料;按形态可分为固态材料、流体材料和气相材料等。

下面将简要介绍其中几种常见的生物医用材料。

1. 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是生物医用材料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类,其优点是强度高、稳定性好、可加工性强等。

目前常用的金属材料包括钛、钽、镁、锆、银等,在骨科、牙科、眼科、神经外科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2. 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是一类含有大量重复单元的聚合物,其特点是生物相容性好、可加工性强、生物吸收性等。

常见的高分子材料有聚乳酸(PLA)、聚己内酯(PCL)、聚酯多元醇(PEU)、聚乳酸-羟基磷灰石(PLA/HA)等。

它们在骨组织修复、软组织修复、人工血管等方面也有较广泛应用。

3. 磁性材料磁性材料是一类具有一定磁性的材料,其主要应用是为了实现对其在体内的跟踪、定位和靶向治疗。

常见的磁性材料有氧化铁、钙钛矿等。

4. 生物陶瓷材料生物陶瓷材料是一类由无机物质制成的材料,其应用主要集中在骨组织修复、关节假体、牙科修复等方面。

生物陶瓷材料具有很高的生物相容性、无毒性、能促进骨组织重建等优点。

目前常用的生物陶瓷材料有氧化锆、氢氧化钙、氢氧化磷灰石等。

二、生物医用材料的研究现状生物医用材料研究是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重要分支之一,其发展与人类生命健康息息相关。

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医用材料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下面我们将从材料表面纳米结构、基因修饰、生物打印等几个方面介绍生物医用材料的研究现状。

2024年生物医学材料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生物医学材料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生物医学材料市场分析现状引言生物医学材料是一种特殊的材料,能够与生物系统相互作用并被用于医学应用。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医疗需求的不断提高,生物医学材料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本文将对生物医学材料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包括市场规模、主要产品、应用领域以及市场前景。

市场规模生物医学材料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

根据市场研究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全球生物医学材料市场规模已经达到XX亿美元。

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预计达到XX亿美元。

亚太地区是最大的市场,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XX%,其次是北美和欧洲地区。

主要产品生物医学材料市场涵盖了多种产品,包括生物降解材料、仿生材料、医用金属和合金等。

其中,生物降解材料是市场中最重要的产品之一,占据了市场份额的XX%。

生物降解材料具有可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可广泛用于骨科、牙科和软组织修复等领域。

此外,仿生材料在人工器官和组织工程方面也具有重要应用,医用金属和合金则在骨科和植入物制造方面占据一定市场份额。

应用领域生物医学材料的应用领域广泛,包括骨科、牙科、软组织修复、人工器官和组织工程等。

在骨科领域,生物医学材料被广泛用于骨折修复、骨缺损填补和植入物制造等。

牙科领域则应用生物医学材料进行牙齿修复和种植。

软组织修复方面,生物医学材料可用于深度烧伤和创伤修复。

此外,生物医学材料在人工器官和组织工程方面也有重要应用,如心脏瓣膜、人工骨髓和皮肤组织工程等。

市场前景生物医学材料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疾病的增加,对生物医学材料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加。

同时,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也将推动市场的发展。

例如,3D打印技术的应用使得生物医学材料的定制化和个性化成为可能。

此外,生物医学材料受到政府和医疗机构的支持和鼓励,将进一步促进市场的扩大。

然而,市场竞争激烈,市场准入难度较大,对企业提出了挑战。

结论生物医学材料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2024年生物医用材料植入材料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生物医用材料植入材料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生物医用材料植入材料市场发展现状引言生物医用材料植入材料市场是医疗器械行业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疾病的增加,植入材料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本文将对生物医用材料植入材料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介绍。

受益于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疾病增加的驱动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凸显,慢性疾病的增加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这些趋势为生物医用材料植入材料市场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生物医用材料植入材料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人工关节、心脏支架、骨科修复材料等。

人们对于生物医用材料植入材料的需求在不断增加,推动了市场的发展。

技术创新推动市场增长技术创新是生物医用材料植入材料市场增长的重要动力。

随着生物医学工程和材料科学的进步,新的材料和技术层出不穷,为植入材料的研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例如,生物可降解材料的引入使得植入材料的修复和再生能力得到了增强。

纳米材料的应用改善了植入材料的性能和生物相容性。

技术创新的推动促进了市场的增长和发展。

临床需求的增加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和患者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生物医用材料植入材料的临床需求不断增加。

人工关节的植入手术、心脏支架的植入手术等成为了一些患者改善生活质量的唯一选择。

临床需求的增加驱动了市场的发展,并成为了生物医用材料植入材料市场增长的重要因素。

市场竞争激烈生物医用材料植入材料市场竞争激烈。

市场上存在着众多的生物医用材料植入材料供应商,它们竞争激烈地争夺市场份额。

供应商之间通过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和价格等方面的竞争来争夺客户。

市场竞争的激烈促进了产品的不断改进和市场的健康发展。

市场前景生物医用材料植入材料市场拥有广阔的前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提高,生物医用材料植入材料的需求将持续增加。

未来,随着新材料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市场将呈现出更加多元化和细分化的趋势。

生物医用材料植入材料市场将继续发展,并为人们的健康福祉做出更大贡献。

结论生物医用材料植入材料市场在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疾病增加的驱动下取得了快速发展。

生物医用材料及其产业现状

生物医用材料及其产业现状

二、挑战与前景
1、技术创新与突破
生物医用材料产业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技术挑战,如生物相容性、降解速度、 力学性能等。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型生物医用材料不断涌现,为产业的发展 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未来,技术创新与突破将成为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发展的关 键。
2、临床需求与市场应用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对生物医用材料的需求日益增加。除了传统 的医疗器械和药物载体,生物医用材料还可应用于细胞治疗、再生医学等领域。 未来,生物医用材料在临床需求与市场应用方面的拓展将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方 向。
3、陶瓷材料:如氧化铝、氧化锆、生物活性玻璃等。这些材料具有优异的 生物相容性和化学稳定性,适用于制造牙科种植物、骨修复等医疗产品。
生物医用材料的产业现状
随着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新兴产业。 据统计,全球生物医用材料市场规模已经超过了1000亿美元。
目前,国内外的生物医用材料企业数量众多,其中一些优秀企业已经上市。 这些企业主要分布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以及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在 生产技术方面,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生产体系,包括原材料 选取、加工制造、质量检测等方面。
生物医用材料的基本概念源自生物医用材料是一种与人体组织相容、能够经受住人体环境考验的材料。根 据材料的性质,生物医用材料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医用金属材料:如不锈钢、钛及钛合金、钴铬合金等。这些材料具有优 异的机械性能和耐腐蚀性能,主要用于人工关节、牙科种植物等植入物的制造。
2、高分子材料: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四氟乙烯等。这些材料具有良好 的生物相容性和稳定性,广泛用于制造医疗设备、药物载体等。
2、人工器官:利用生物医用材料可以制造出人工关节、人工晶体、人工耳 蜗等人工器官,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生物医用材料现状
我国是生物医用材料和器械的需求大国,医疗保健服务人口基数大,医疗费用近十年平均增长率近20%,远远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长率,已逐渐成为社会和公民的沉重负担。

因此,利用现代高科技,加速生物材料及制品的开发,解除千百万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及健康水平,无疑是非常有意义的,也是社会发展的呼唤。

生物材料及制品投入产出比高,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易于形成科技经济一体化发展,并可带动相关产业的改造。

加速生物材料科技经济一体化发展,对于我国参与世界经济发展竞争具有重要意义。

但我国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基础薄弱,生物医用材料及器械产品单一,技术落后,科研与产业脱节,70-80%要依靠进口。

目前,植入体内的技术含量高的生物医用材料产品约80%为进口产品。

常用的生物医用材料产品约20%为进口产品,2002年进口产品约100亿元人民币,此外还有大量的医用级原材料大多需要进口。

同时,我国材料加工工艺差距较大,基础研究水平不高,这些都直接制约了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加之资金及合作单位等原因造成生物医用材料科研成果难于产业化。

在我国,药品和医疗器械产值的比例约为10:2.5,远远落后于国际上的比例(10:7);而我国在世界生物材料及制品市场中所占份额不足3%。

这意味着我国生物材料产业今后将直接面临着世界市场的竞争、限制和压力。

近年来随着国内高新技术发展,医疗器械产业的面貌变化很大。

在2002年材料类医疗器械产值约300亿人民币,目前每年以10-15%的速度递增,预计到2010年可达600亿人民币,2020年可达1500亿元人民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广大农村和西部地区的生活水平提高,对生物医用材料需求可能会大于这些预测产值。

十几亿人口医疗保健需求的巨大压力与我国生物材料、医疗器械及制药工业的薄弱基础形成了尖锐矛盾。

这对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来说,既是难得的机遇.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目前,我国已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项目,并逐步形成了生物医用材料的研发机构和团队。

涉及到生物医用材料的学会及协会组织有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医用材料分会、中国人工器官学会、北京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上海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医用材料专业委员会、四川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重庆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中国生物复合材料学会和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等。

目前,国家已经建立与生物医用材料相关的各类国家重点实验室及研究中心十余家(见表1)。

中国科学院系统的金属所、硅酸盐所、化学所、大连化物所、长春应化所和成都有机所都有专门从事生物医用材料研发的团队和学术带头人;同时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武汉、成都、西安也已逐步形成了基于各地区主要大学和研究机构的生物医用材料研发团队和学术带头人。

已取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项目有:羟基磷灰石涂层技术、聚乳酸及可吸收骨固定和修复材料、胶原和羟基磷灰石复合骨修复材料、自固化磷酸钙材料、介入支架材料、纳米类骨磷灰石晶体与聚酰胺仿生复合生物活性材料、氧化钛和氮化钛涂层技术、免疫隔离微囊材料、壳聚糖防粘连材料、海藻酸钠血管栓塞材料。

表1 国内主要研究机构及重点研究方向
机构名称重点研究方向
北京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人工膜(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研究;表面/界面上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变化及膜生物材料研究;生物芯片与细胞膜及药物筛选。

北京生物芯片国家研究中心微流体芯片、主动式微阵列芯片、芯片实验室、可植入式生物芯片、生物信息学及医药信息管理软件、纳米材料、生物自动化及生物芯片相关设备。

华东理工大学教育部医用生物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人工骨
南开大学生物活性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血液净化材料、新型监测诊断材料、组织工程材料
山东省生物传感器重点实验室生物传感器新型测定方法、相关分析仪器和生物技术中生物量控制系统的研究开发。

武汉大学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可降解高分子、基因转染高分子载体、生物活性高分子、器官靶向性磁共振成像造影剂、固定化酶及其应用、高分子水凝胶
武汉理工大学生物医用材料与工程研究中心生物活性和生物降解人工骨、生物可吸收高分子材料和生物医用复合材料制品
重庆大学生物力学与组织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心血管生物力学工程、细胞/组织工程及生物材料、生物医学仪器和装置等。

四川大学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物医学材料、医用植入体、组织工程及先进制造工艺技术。

四川卫生部口腔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口腔种植材料、口腔粘接材料、口腔生物仿生材料、口腔预防保健材料、高技术无机材料。

西北有色院生物医用材料中心生物材料研制:钛合金、无机陶瓷材料、钛基复合材料;医用钛合金材料及其植入件和医疗器械加工制造;生物材料表面改性及生物化学评价。

厦门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中心合成可降解材料,天然高分子材料、组织工程和控(缓)释药物体系。

由于医用金属及合金材料在耐腐蚀、性能、加工方面的缺陷,在近年来使用量已下降15%,而陶瓷、复合材料和天然材料的使用量在不断上升。

一些主要介入或植入体内生物材料和人工器官的使用量与需求由于受医疗技术普及和广大农村地区生活水平所限制,差距较大。

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技术含量较高,介入或植入体内的生物材料和人工器官需求会不断增加,将迫使我们要在消化国外的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有一定创新性,扩大国内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常用生物医用材料制品由于其技术含量较低,不常被人们重视,但其市场约占整个医疗器械市场的1/4,占整个生物医用材料和人工器官市场的1/2。

表2 国内体内植入生物医用材料制品的市场需求
病例数(万例)年需求量年实用量国产率进口价
人工心脏瓣膜 250 25 万 1.5万30% 1.5-2万
起搏器 600 40万2万5% 2-3万
骨修复材料 300 200万20万60% 0.1-0.2万
人工关节 1500 300万3万60% 2.5万
人工晶体 2000 400万40万40% 0.05-0.15万
血管支架 2000 100万2万10% 2万
人工血管 150 200万30万20% 2万
肾透析器 100 100万10万40% 0.5-1.0万
表3 国内常用生物医用材料制品的市场需求
产值(亿元RMB)国产率
一次性产品敷料缝合线(针)避孕套60 50 8-10 15-20
80% 60% 60% 80%
我国已注册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有7000多家(其中3000多家为专业生产企业),材料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约3000家,这些生产企业绝大多数为中小型企业。

属于高技术层次的生物医用材料企业数量极为有限。

近年来我国在人工关节的科研投入不断加大,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使我国的人工关节水平不断提高,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国内人工关节生产企业有十来家,其产品约占国内市场的60%(其中北京百慕航材有限公司和北京普鲁斯外科植入物公司产量最大,约占国内市场50%)。

羟基磷灰石(HA)作为常用的不承重的小块骨缺损修复材料,国内已有多家企业生产。

北京意华健公司开发了珊瑚羟基磷灰石骨修复材料,并已进入市场销售和临床使用。

我国每年置换人工心脏瓣膜约1.5万例,其中进口占70-80%。

现有北京思达医用装置公司、兰州飞控集团公司和上海久灵医疗器械公司。

西南交通大学正在研究通过各向同性碳表面喷涂TiN2和TiO来提高机械瓣的抗凝血性能。

植入人工晶体治疗白内障手术已在国内相当普及,目前手术每年已达40-50万例。

国内在北京、上海、珠海、郑州、厦门、苏州、安徽有7个生产企业,可生产一件式和三件式人工晶体硬镜,约占市场的50%。

组织工程皮肤研究已取得显著成绩,第四军医大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等单位的产品正在完成临床前研究,即将进入临床研究审批程序。

在介入治疗材料方面,国内已有微创、维科、安泰、东普、先建等多家公司的冠脉支架在临床应用,并且也都在研究药物涂层支架,降低再狭窄率。

导管则主要以进口为主,少量企业可以进行进口部件组装。

近年来一些上市公司也涉足发展生物医用材料产业,给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发展带来了活力。

例如北京安泰公司生产介入器材和牙科材料,北京百幕航材公司生产人工关节,上海KK公司生产甲壳素,透明质酸钠等医用材料和产品,天津泰达集团生产人工晶体等医用材料,四川迪康公司生产聚乳酸及骨固定和修复材料,江苏阳光集团生产新型敷料和骨修复支架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