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实验的误差分析

合集下载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误差分析方法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误差分析方法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误差分析方法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操作步骤。

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必须对配制过程中的误差进行分析。

下面将介绍一种常用的方法来分析配制误差。

1.称量误差:称量过程中天平的分度值和读数的精度都会影响实际称取物质的准确性。

2.体积误差:液体的体积测量通常使用体积瓶、移液管等器具,其刻度精度和读数准确性会影响实际加入的溶剂体积。

3.化学反应误差:在配制溶液的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的理论计算与实际反应可能存在差异,导致最终浓度与理论浓度有偏差。

二、误差评估方法1.称量误差评估:称量误差可以通过重复称量测量来评估,根据多次称量结果的数值差异,可计算出平均值和标准偏差,进而确定称量的相对误差。

相对误差(%)=(标准偏差/平均值)×100%2.体积误差评估:体积误差可以通过重复测量溶剂体积并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偏差来评估。

与称量误差评估类似,体积误差的相对误差也可以计算得出。

3.化学反应误差评估:化学反应误差的评估可以通过理论计算与实际实验结果进行比对。

根据反应物的量,计算出理论生成物的量,然后与实际生成物的量进行对比,计算出相对误差。

三、误差控制方法1.使用精确的量具:选择分辨率高、读数准确的天平、体积瓶等量具,减小称量和体积测量误差。

2.重复测量和称量:多次进行称量和体积测量,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偏差,以提高准确性。

3.控制反应条件:实验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力、反应时间等,以减小化学反应误差。

4.由实测值反推理论量:可以根据实测值和浓度的关系,反推出理论计算值,然后与实际实验结果进行比对,以评估误差。

四、误差处理在实验结果上报时,通常会将误差附加在结果的后面,以体现实验的可靠性。

误差一般以相对误差的形式给出,并考虑到测量的可信度,给出误差范围。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操作方法及误差分析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操作方法及误差分析

中学生数理化 高一版 私心胜者,可以灭公。

———林 逋■江苏 王清华一、实验仪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所用到的仪器有电子天平、量筒、滴定管(或移液管)、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等(如图1所示).图11.电子天平.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一般不用托盘天平,因为它的精度不够.目前通常用精度较高的电子天平,操作起来也非常方便.2.量筒.本实验中的量筒主要是用于溶质溶解(或稀释)时量取适量蒸馏水.量取少量液体溶质时,一般用滴定管(或移液管).量程小的量筒由于精度要高一些,在溶液浓度的精度要求不高时,亦可用来量取液体溶质.3.滴定管.滴定管是用来准确量取一定体积溶液的玻璃仪器,它比量筒的精度高.分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两种,酸式滴定管用来量取酸性、氧化性溶液,碱式滴定管用来量取碱性、非氧化性溶液.4.容量瓶.(1)容量瓶为细颈磨口梨形平底玻璃瓶,带有与磨口吻合的玻璃塞,使用前要进行检漏,漏液的容量瓶不能使用.检漏的方法是往容量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塞好瓶塞,用食指摁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过来,3412008年第7—8期 中学生数理化 高一版 观察瓶塞周围是否漏水,若不漏水,将瓶正立并将瓶塞旋转180°后塞紧,仍把瓶倒立过来,再检查是否漏水,经检查不漏水的容量瓶才能使用.(2)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不能直接将溶质放入容量瓶中进行溶解,而要在烧杯中溶解,待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恢复到室温时,才能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这是因为容量瓶的容积是在20℃时标定的,而绝大多数物质溶解时都会伴随有放热(或吸热)现象的发生,引起温度的升(或降),从而影响到溶液的体积,使所配制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准确.(3)容量瓶的规格是有限的,常用的有1000mL、500mL、250mL、100mL等,所以,不能配制任意体积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只能配制体积与容量瓶容积相匹配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4)容量瓶不可用来长期存放溶液,也不能对其加热.二、配制步骤1.计算:固体溶质计算质量,液体溶质计算体积.2.称量:固体用电子天平称量,液体用滴定管(或移液管)移取.3.溶解:将溶质放入烧杯中用蒸馏水溶解(或稀释).4.移液:把烧杯中的溶液引流入容量瓶.5.洗涤: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洗涤液一并转移入容量瓶,振荡摇匀.6.定容:向容量瓶中注入蒸馏水至距离刻度线1cm~2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正好相切.7.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8.装瓶、贴签. 当你的希望一个个落空,你也要坚定,要沉着!———朗费罗三、注意事项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是将一定质量(或体积)的溶质按所配溶液的体积在选定的容量瓶中定容,因而不需要计算水的用量.2.配制一定体积的溶液时,容量瓶的规格必须与要配制的溶液的体积相同.3.不能把溶质直接放入容量瓶中溶解(或稀释).4.用量筒量取液体溶剂时,洗量筒的液体不能再倒入烧杯中.5.读数时,视线应与溶液的凹液面处恰好相平.6.若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一定要注意将浓硫酸慢慢用玻璃棒引流到水中,切不可相反操作!7.定容后的容量瓶在反复颠倒、振荡后,会出现容量瓶中的液面低于容量瓶刻度线的情况,这时不能再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这是因为容量瓶是属于“容纳式”的玻璃仪器(指注入容器的液体的体积等于容器所标注的容积),用胶头滴管定容到溶液的凹液面与容量瓶的刻度线相切时,441 2008年第7—8期中学生数理化 高一版 液体的体积恰好为容量瓶的标定容积,将容量瓶反复颠倒、振荡后,出现容量瓶中的液面低于容量瓶刻度线的情况,主要是部分溶液在润湿容量瓶磨口时有所损失,但不影响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8.如果加水定容时超过了刻度线,不能将超出部分再吸走,必须重新配制.四、误差分析误差分析原理:c =n V.1.n 不变时,操作使V 偏大,则c 偏低;反之,偏高.使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图2(1)用量筒量取液体溶质时仰视读数(如图2所示).量筒上的“0”刻度在最下面(不标出),刻度数由下往上逐渐增大.若要用量筒来量取10.0mL 液体溶质,视线的第一观测点应是刻度10.0mL 处,第二观测点是凹液面的最低点,当液面最低点与视线相切时,实际量取的液体已是10.2mL ,所取液体溶质的体积偏大,溶质的物质的量增大,使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图3偏高.(2)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如图3所示).定容时,视线的第一观测点应是刻度线,第二观测点是凹液面的最低点,俯视时,加水量不足,使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3)把量筒中残留的液体溶质用蒸馏水洗出倒入烧杯中.从量筒中倒出的液体体积与量筒上的读数相同,这种度量仪器在制造时已考虑到残留的液体,如果将残留的液体用蒸馏水洗出又倒入烧杯中,使所量液体溶质的体积偏大,则加入蒸馏水的体积就会少一些,使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 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悲哀。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置常见的误差分析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置常见的误差分析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置常见的误差分析一、配制的主要步骤计算→称量(或取液)→溶解(或稀释)→转移→定容→摇匀→装入试剂瓶→贴标签等。

二、应注意的问题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是将一定质量或体积的溶质按所配溶液的体积在选定的容量瓶中定容,因而不需要计算水的用量。

2.不能配制任意体积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这是因为在配制的过程中是用容量瓶来定容的,而容量瓶的规格又是有限的,常用的有50mL、100mL、250mL、500mL和1000mL等。

所以只能配制体积与容量瓶容积相同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3.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不能直接将溶质放入容量瓶中进行溶解,而要在烧杯中溶解,待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恢复到室温时,才能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这是因为容量瓶的容积是在20℃时标定的,而绝大多数物质溶解时都会伴随着吸热或放热过程的发生,引起温度的升降,从而影响到溶液的体积,使所配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准确。

4.定容后的容量瓶在反复颠倒、振荡后,会出现容量瓶中的液面低于容量瓶刻度线的情况,这时不能再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

这是因为容量瓶是属于“容纳量”式的玻璃仪器(指注入量器的液体的体积等于容器刻度所示的体积)。

用滴管定容到溶液的凹面与容量瓶的刻度线相切时,液体的体积恰好为容量瓶的标定容积。

将容量瓶反复颠倒、振荡后,出现容量瓶中的液面低于容量瓶刻度线的情况,主要是部分溶液在润湿容量瓶磨口时有所损失。

三、误差分析1.使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的主要原因:⑴天平的砝码沾有其他物质或已锈蚀;⑵试剂砝码的左右位置颠倒;⑶调整天平零点时,游码放在了刻度线的右端;⑷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仰视读数,使所读液体的体积偏大;⑸容量瓶内溶液的温度高于20℃,造成所量取的溶液的体积小于容量瓶上所标注的液体的体积,致使溶液浓度偏高;⑹给容量瓶定容时,俯视标线会使溶液的体积减小,致使溶液浓度偏高。

2.使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低的主要原因:⑴直接称热的物质;⑵砝码有残缺;⑶在敞口容器中称量易吸收空气中其他成分或易于挥发的物质时的动作过慢;⑷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使所读液体的体积偏小;⑸用于溶解稀释溶液的烧杯,未用蒸馏水洗涤,使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致使溶液浓度偏低;⑹转移或搅拌溶液时,有部分液体溅出,致使溶液浓度偏低;⑺给容量瓶定容时,仰视标线,会使溶液的体积增大,致使溶液浓度偏低。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实验的误差分析(精)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实验的误差分析(精)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实验的误差分析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试验是中学化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定量实验,引起所配制溶液浓度不准确的因素很多,现就实验过程中的不规范操作引起的各种误差进行详细讨论。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步骤为: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稀释、冷却、转移、洗涤、定容、摇匀。

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公式为:物质的量浓度(c)=溶质的物质的量(moL/溶液的体积(L,每个操作步骤中存在的误差都由溶质的物质的量n和溶液的体积V 引起。

误差分析时,关键要看不规范的操作引起了n和V 的怎样变化。

具体分析如下:1.配制480mL0.1moL /L的氢氧化钠溶液,经计算需用托盘天平称取氢氧化钠固体19. g。

分析:偏小。

容量瓶的规格是固定的(50mL、100mL、250mL、500mL、1000mL),不能用容量瓶配制任意体积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所以,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应以500mL溶液计算,为20.0g。

2.配制500mL 0.1moL /L的硫酸铜溶液,需称取胆矾8.0g。

分析:偏小。

胆矾为CuSO 4·5H 2O ,而硫酸铜溶液的溶质是CuSO 4,把硫酸铜的质量误认为就是硫酸铜晶体的质量(CuSO 4·5H 2O 应为12.5g ),导致计算值偏小,所称量溶质偏小。

3.配制硫酸铜溶液时,所用胆矾部分风化。

分析:偏大。

胆矾中结晶水含量减少,但所称胆矾的质量不变,溶质硫酸铜质量偏大。

4.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称量时间过长。

分析:偏小。

氢氧化钠等物质具有吸湿性,使所称量的溶质氢氧化钠偏小。

所以称量速度要快或放在称量瓶中称量。

5.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天平的托盘上放两个大小相等的纸片。

分析:偏小。

氢氧化钠具有吸湿性和腐蚀性,要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如表面皿或小烧杯中称量。

若用纸片,吸湿后的氢氧化钠会粘在纸片上,使溶质损失,浓度偏小。

此外,氢氧化钠易腐蚀天平的托盘,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称量.6.称量溶质时,所用小烧杯不干燥。

配制一定的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的误差分析

配制一定的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的误差分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转移时,不小心将溶液溅出一些:
m ↓ ,C ↓
(原因:造成少量溶质溅出)
3.洗涤时:
} (1)忘记洗涤:
(原因:造成少量溶质残留在烧杯或玻璃棒

(2)洗涤后忘记把洗涤液倒入容量瓶
m↓ , C↓
(原因:造成少量溶质被倒掉了)
实用文档
{ 4.定容时
仰视:V ,C ↓
(原因:蒸馏↑水加多了)
俯视:V ↓ ,C ↓
实用文档
(原因:蒸馏水加少了)
加蒸馏水时超过了刻度线,用吸管吸出一部份:
V ↑, C ↓
(原因:蒸馏水加多了)
实用文档
5.未冷却就转移:V ↓ ,C
(原因: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未↑冷却时液
体体积膨胀,造成定容时所需水的体积偏小 ,配得的溶液C偏大)
实用文档
6.摇匀后容量瓶的液面下降,又加
水至刻度线V :↑C ↓ (原因:不应,再加水,水加多了,造成溶液
V偏大)
实用文档
7.容量瓶未干燥,瓶中有少量的蒸馏水:
对浓度无影响 。
(因为在配制过程中,要往容量瓶里加蒸 馏水)
实用文档
相关练习:
下列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 A、配制盐酸溶液用量筒量取盐酸时俯视刻 度线 B、配制盐酸溶液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 线 C、称量11.7gNaCl配制0.2mol/LNacl溶液 1000mL,砝码错放在左盘 D、NaOH溶解后未经冷却即注入容量瓶定容 至刻度线。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 的配制实验的误差分析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可能出现误差的情况:
{{{ 1.称量或量取
(1)右物左码: m ↓,C ↓

(完整word版)高中化学溶液配置误差分析

(完整word版)高中化学溶液配置误差分析

高中化学溶液配置误差分析一、误差分析的理论依据根据c B=n B/V可得,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误差都是由溶质的物质的量n B和溶液的体积V引起的。

误差分析时,关键要看配制过程中引起n和V怎样的变化。

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若n B比理论值小,或V比理论值大时,都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若nB比理论值大,或V比理论值小时,都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大。

二、误差原因实例归纳为了便于同学们理解,我们对产生误差的原因归纳分析如下:(一)由概念不清引起的误差1.容量瓶的容量与溶液体积不一致例:用500mL容量瓶配制450mL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用托盘天平称取氢氧化钠固体1.8g。

分析:偏小。

容量瓶只有一个刻度线,且实验室常用容量瓶的规格是固定的(50mL、100mL、250mL、500mL、1000mL),用500mL容量瓶只能配制500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所以所需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应以500mL溶液计算,要称取2.0g氢氧化钠固体配制500mL溶液,再取出450mL溶液即可。

2.溶液中的溶质与其结晶水合物的不一致例:配制500mL0.1moL/L的硫酸铜溶液,需称取胆矾8.0g。

分析:偏小。

胆矾为CuSO4·5H2O,而硫酸铜溶液的溶质是CuSO4。

配制上述溶液所需硫酸铜晶体的质量应为12.5g,由于所称量的溶质质量偏小,所以溶液浓度偏小。

(二)由试剂纯度引起的误差3.结晶水合物风化或失水例:用生石膏配制硫酸钙溶液时,所用生石膏已经部分失水。

分析:偏大。

失水的生石膏中结晶水含量减少,但仍用生石膏的相对分子质量计算,使溶质硫酸钙的质量偏大,导致所配硫酸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大。

4.溶质中含有其他杂质例: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钠固体中含有氧化钠杂质。

分析:偏大。

氧化钠固体在配制过程中遇水转变成氢氧化钠,31.0g氧化钠可与水反应生成40.0g氢氧化钠,相当于氢氧化钠的质量偏大,使结果偏大。

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应注意的问题及误差分析

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应注意的问题及误差分析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 ▁▂▃▄▅▆▇█▉▊▋▌▃ ▄ ▅ ▆ ▇ █ █ ■ ▓点亮心灯 ~~~///(^v^)\\\~~~ 照亮人生 ▃ ▄ ▅ ▆ ▇ █ █ ■ ▓ 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应注意的问题及误差分析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应注意的问题(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是将一定质量或体积的溶质按所配溶液的体积在选定的容量瓶中定容,因而不需要计算水的用量。

(2)不能配制任意体积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这是因为在配制的过程中是用容量瓶来定容的,而容量瓶的规格又是有限的,常用的有50 mL 、100 mL 、250 mL 、500 mL 、和1000 mL 等。

所以只能配制体积与容量瓶容积相同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3)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不能直接将溶质放入容量瓶中进行溶解,而要在烧杯中溶解,待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恢复到室温时,才能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这是因为容量瓶的容积是在20℃时标定的,而绝大多数物质溶解时都会伴着吸热或放热过程的发生,引起温度的升降,从而影响到溶液的体积,使所配制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准确。

(4)定容后的容量瓶在反复颠倒、振荡后,会出现容量瓶中的液面低于容量瓶刻度线的情况,这时不能再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

这是因为容量瓶是属于“容纳量”式的玻璃仪器(指注入量器的液体的体积等于容器刻度所示的体积)。

用滴管定容到溶液的凹面与容量瓶的刻度线相切时,液体的体积恰好为容量瓶的标定容积。

将容量瓶反复颠倒、振荡后,出现容量瓶中的液面低于容量瓶刻度线的情况,主要是部分溶液的润湿容量瓶磨口时有所损失,以及粒子间隔减小造成的。

2.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实验误差的主要原因(1)称量或量取时所引起的误差使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的主要原因:①天平的砝码沾有其他物质或已锈蚀,导致称量物质的实际值是大于称量值;②称量时游码忘记归零;③调整天平零点时,游码放在了刻度线的右端;④用滴定管量取..液体时,开始时平视读数,结束时俯视读数,使所量取的液体的体积偏大,等等。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实验误差分析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实验误差分析
C.称取8.0g硫酸铜,加入500mL水
D.称取12.5g胆矾配成500mL溶液
用 已 经 准 确 称 量 过 的 NaCl 固 体 配 制 500mL0.5mol/L 的 NaCl 溶液,下列哪些 仪器是必须用到的:①玻璃棒②分液漏 斗③胶头滴管④容量瓶⑤烧杯⑥烧瓶 (C )
A. ②③④ C. ①③④⑤ B. ①④⑤ D. ③④⑤⑥
配制 100mL 1.0mol· L-1 的 NaOH 溶液, 下列会导致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C )
试分析下列操作会引起所配制溶液的物 质的量浓度偏高还是偏低? (1)天平的砝码已经锈蚀 偏高
(2)称取NaOH时动作过慢 偏低 (3)溶解NaOH后未等溶液冷却就转移 至容量瓶中 偏高 (4)烧杯未用蒸馏水洗涤 偏低 (5)转移溶液时有液体溅出 偏低 (6)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偏低
(7)定容时加水超过刻度线,又取出部 分溶液使液面降至刻度线 偏低 (8)容量瓶未干燥,事先有少量蒸馏水 无影响 (9)定容完毕后,当倒转振荡几次后, 再竖直容量瓶,发现瓶颈处的液面低 于刻度,又向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 偏低
H2SO4。可供选择的仪器有:①玻璃棒 ②
⑦托盘天平 ⑧药匙。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仪器中,在配制稀H2SO4时用不到 的有 ②⑦⑧ (填代号)。
(2)经计算,需浓H2SO4的体积为 5.4mL 。
现有①10 mL ②50 mL ③100 mL三种 规格的量筒,你选用的量筒是 ① (填代 号 )。
( 3) 在 配 制 过 程 中 , 下 列 操 作 中 : 错 误 的 是 ,能引起误差偏高的有 (填代号)。 ①洗涤量取浓H2SO4后的量筒,将洗涤液转移到容 量瓶中
②未等稀释后的H2SO4溶液冷却至室温就转移到容 量瓶中 ③将浓H2SO4直接倒入烧杯,再向烧杯中注入蒸馏 水稀释浓H2SO4 ④定容时,加蒸馏水超过刻度线,又用胶头滴管 吸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实验的误差分析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试验是中学化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定量实验,引起所配制溶液浓度不准确的因素很多,现就实验过程中的不规范操作引起的各种误差进行详细讨论。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步骤为: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稀释、冷却、转移、洗涤、定容、摇匀。

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公式为:
物质的量浓度(c)=溶质的物质的量(mol)/溶液的体积(L),每个操作步骤中存在的误差都由溶质的物质的量n和溶液的体积V引起。

误差分析时,关键要看不规范的操作引起了n和V 的怎样变化。

具体分析如下:1.配制480mL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经计算需用托盘天平称取氢氧化钠固体19.g。

分析:偏小。

容量瓶的规格是固定的(50mL、100mL、250mL、500mL、1000mL),不能用容量瓶配制任意体积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所以,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应以500mL溶液计算,为20.0g。

2.配制500mL0.1moL/L的硫酸铜溶液,需称取胆矾8.0g。

分析:偏小。

胆矾为CuSO4·5H2O,而硫酸铜溶液的溶质是CuSO4,把硫酸铜的质量误认为就是硫酸铜晶体的质量(CuSO4·5H2O应为12.5g),导致计算值偏小,所称量溶质偏小。

3.配制硫酸铜溶液时,所用胆矾部分风化。

分析:偏大。

胆矾中结晶水含量减少,但所称胆矾的质量不变,溶质硫酸铜质量偏大。

4.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称量时间过长。

分析:偏小。

氢氧化钠等物质具有吸湿性,使所称量的溶质氢氧化钠偏小。

所以称量速度要快或放在称量瓶中称量。

5.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天平的托盘上放两个大小相等的纸片。

分析:偏小。

氢氧化钠具有吸湿性和腐蚀性,要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如表面皿或小烧杯中称量。

若用纸片,吸湿后的氢氧化钠会粘在纸片上,使溶质损失,浓度偏小。

此外,氢氧化钠易腐蚀天平的托盘,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称量.
6.称量溶质时,所用小烧杯不干燥。

分析:不影响。

因为所称溶质质量是两次称量数据之差。

7.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钠固体中含有氧化钠杂质。

分析:偏大。

氧化钠在配制过程中遇水转变成氢氧化钠,31.0克的氧化钠可生成40.0克的氢氧化钠,相当于所称氢氧化钠的质量偏大。

8.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钠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锂杂质。

分析:偏小。

因有杂质,所称量固体中溶质氢氧化钠
...离子
......质量减小。

但所配制溶液中氢氧根
浓度偏大。

9.称量固体时,天平游码未归零。

分析:偏小。

称量固体时,首先要游码归零再调天平横梁平衡。

否则,所称溶质质量偏小。

10.天平砝码有锈蚀或被污染。

分析:偏大。

天平砝码锈蚀是因为少量铁被氧化为三氧化二铁,或粘有某些物质,砝码的质量都增大,实际所称溶质的质量也随之偏大。

若天平砝码有残缺,则所称溶质的质量就偏小。

11.配制氢氧化钠溶液需称量溶质质量4.1g,称量时左边放砝码,右边放固体。

分析:偏小。

所称溶质实际质量等于砝码质量4.0g减去游码质量0.1g,为3.9g。

即相差二倍游码质量。

若称溶质质量不需用砝码时,物码放反不影响。

1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溶液时,用不干燥的量筒量取浓硫酸。

分析:偏小。

相当于稀释了浓硫酸,使所量取的溶质硫酸偏小。

13.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仰视读数。

分析:偏大。

读数时,应将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使眼睛、刻度、量筒中浓硫酸的凹面相平齐。

仰视读数时,读数偏小,实际体积偏大,所取的硫酸偏多,结果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大。

14.用量筒量取浓硫酸倒入小烧杯后,用蒸馏水洗涤量筒并将洗涤液一并转移至小烧杯中。

分析:偏大。

如果用量筒量取液体药品,量筒不必洗涤。

因为这是量筒的自然残留液,厂家在制造仪器时已经将该部分的体积扣除,即不洗涤时是正确的,若洗涤转移到容量瓶中,所配溶液浓度偏高。

15.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将称量好的氢氧化钠固体放入到小烧杯中溶解,未冷却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并定容。

分析:偏大。

容量瓶上所标示的使用温度一般为室温(20℃)。

绝大多数物质的溶解或稀释过程中常伴有热效应,使溶液温度升高或降低,从而影响溶液体积的准确度。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定容后冷却至室温,体积缩小,使溶液体积低于标线,结果浓度偏大。

若是溶解吸热的物质,使浓度偏小。

16.转移时有少量的溶液溅出。

分析:偏小。

在溶解、转移过程中由于溶液溅出,溶质有损失。

17.转移后,未洗涤小烧杯和玻璃棒,或者未将洗涤液一并转移至容量瓶中。

分析:偏小。

溶质有损失。

18.将取固体溶质的药匙洗涤,并将洗涤液转入容量瓶中。

分析:偏大。

药匙上的药品并未称量,洗涤后转移,溶质增大。

19.容量瓶内有水珠。

分析:不影响。

溶质的质量和溶液的体积都没有变化。

20.定容时,加水超过刻度线,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至刻度线。

分析:偏小。

当液面超过标线时,溶液浓度已经偏小,此时从中吸取的液体中含有部分溶质,使溶液浓度无法达到预定值,只有重新配制。

21.定容后,摇匀,发现液面下降,继续加水至刻度线。

分析:偏小。

容量瓶是容纳量式容器,摇匀,发现液面下降是因为极少量的溶液润湿磨口或附着在器壁上未留下来,并不影响溶液浓度,此为正常现象,此时加水,反而错误。

22。

定容、摇匀后,有少量的溶液外流。

分析:不影响。

定容、摇匀后,溶液的配制已经结束,从中任意取出溶液,浓度不会发生改变。

通过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试验的误差分析,逐渐提高处理试验数据和分析试验结果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