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产之生产线平衡的定义
精益生产培训PPT生产平衡与生产节拍培训

03
生产节拍的计算与调整
生产节拍的计算方法
01
02
03
直接计算法
根据产品需求量、设备产 能和工作时间等直接计算 出生产节拍。
产能平衡法
通过分析设备产能、工艺 流程和产品需求量,计算 出生产节拍。
历史数据法
根据历史数据,分析产品 需求量与生产时间的规律, 推算出生产节拍。
调整生产节拍的关键因素
设备维护与更新
提升产品质量
生产平衡和节拍优化有助于减少 生产过程中的波动和异常,从而
提高产品质量。
增强市场竞争力
通过精益生产改进,企业能够更 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提高市场占
有率,增强竞争力。
精益生产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数字化转型
随着工业4.0和智能制造的普及,精益生产将进一 步与数字化技术融合,实现更高效的生产管理。
02
生产平衡的优化方法
识别生产瓶颈
瓶颈识别
通过观察生产线,找出生产过程中最慢或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这些环节即为 生产瓶颈。
瓶颈分析
分析瓶颈产生的原因,如设备故障、操作人员技能不足、物料供应不及时等。
调整生产线布局
布局原则
遵循工艺流程顺序,尽量减少物料搬运距离和次数,以提高 生产效率。
布局调整
根据瓶颈分析和实际生产需求,重新安排生产线布局,以平 衡各环节的生产能力。
工艺改进
人员培训
保持设备良好状态,定 期进行维护和更新,提
高设备产能。
优化工艺流程,提高生 产效率,缩短生产时间。
提高员工技能水平,确 保生产过程中的操作规
范和效率。
物料供应
确保物料供应的稳定性 和及时性,避免生产中
断。
实现生产节拍与生产计划的协同
精益生产(4--均衡化生产)

53% 67% 77% 83%
88% 92% 95% 98% 100%
尤其是在压缩在制品的情况下组织均衡生产难度更大、更 艰巨。
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
二、总量均衡
总量均衡是指将一个单位期间内的总订单量平均化,即
将连续两个单位期间的总生产量的波动控制到最小程度。 实施总量均衡之后,需求仍有可能发生波动:短期波动 靠加班就可以解决,而长期波动需要重新进行总量均衡配 置生产要素。 生产总量均衡可以防止两种浪费:工厂在不同时间不均 衡造成的浪费;不同工序之间不均衡产生的浪费。
Y
Z X Y Z
3
2 5 3 2
62
41
31
62
41
31
每个循环周期内各品种出现的比率是均等的,产品瞬时生产 数量波动控制到最小程度。
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
实现均衡化要注意以下的问题
不同的产品其作业多少会有不同的地方,所以事前的训练 是很重要的。 与前工序相对,小批量生产中的频繁物品取用是必要的, 但是由此增加了生产品种的切换次数,企业必须努力采用快 速转换技术补偿。 不同的零部件生产除了作业不同外,还可能使用的设备、 夹具、模具或工具也会有不同的地方,因此需要考虑设计通 用的工装、夹具来整合不同的产品,应用FMS和GT的生产 机器配置技术。 因市场的不稳定性,因此要提高预测数据的频率和精度, 其次要强化与供应商的关系。
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
ABC分类法
(1)进行ABC分析:A为50%以上的生产量,B为20%~ 50%的生产量,C为未满20%的生产量。 (2)决定生产批量。
(3)制作均衡化计划周期表。
(4)安排每天产品投入顺序计划:按照论排图或生产比 倒数法进行生产顺序安排。
精益生产--生产线平衡(pdf 20页)

精益 IE
第六讲: 的概念
生产线上的各道工序布置的效益取决于将所需工作划分成一系列 单元而工作的能力,而此单元工作能迅速而例行化地由技术工人 和专业设备来执行。大部分的加工时间都很短,以至于只指定一 项工作给每个工人是很不实际的。相反的,工作经常组成容易管 理的群组,并分发到一两位操作者的工序去。
8
4
精益 IE
5.重排的方法
9
精益 IE
6.作业改善后合并的方法
10
5
精益 IE
案例
11
精益 IE
改善
分析这条生产线可以发现,瓶颈工序就是钻孔的工序。针对这八道工序的特 点,分解工序3(钻孔)的作业动作,提出以下的平衡改善措施:
改善瓶颈作业(即工序3钻孔),将工序3的定位动作(8秒)分担给工序2完 成。
Cell Line (目前Cell Line作业站并无一个统一的称呼,如NPS作 业站、流线化生产、一个流作业、摊贩式作业等)是指生产上的 一个组织单位。一个作业站配备有生产一类产品的全套设备,同 时还配有一名或若干名掌握多种技能、能熟练使用这些设备的全 能作业者。每个作业站独立完成整个产品的全部生产作业。整个 车间或工厂则由多个作业站组成。
因此希望朝多制程操作的作业方式安排
16
8
精益 IE
5、作业员的多能工化
具有能操作多制程作业能力的作业员,称为多能工。
精益生产如何实现生产线平衡

精益生产如何实现生产线平衡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制造业环境中,精益生产已经成为众多企业追求卓越运营和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而实现生产线平衡是精益生产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它对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以及增强员工满意度都具有重要意义。
那什么是生产线平衡呢?简单来说,生产线平衡就是将生产线上各个工序的作业时间进行合理分配,使得每个工序的作业负荷尽可能相等,从而减少生产线中的闲置时间和等待时间,提高整体生产效率。
要实现生产线平衡,首先需要对生产线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估。
这包括对每个工序的作业内容、作业时间、操作方法以及所需的设备和工具等进行深入了解。
通过现场观察、数据收集和时间测量等方法,获取准确的生产信息。
在收集到相关数据后,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工具和方法来分析生产线的平衡状况。
例如,绘制工艺流程图可以直观地展示生产线上各个工序的先后顺序和相互关系;制作作业时间柱状图可以清晰地看出每个工序作业时间的长短差异。
接下来,我们可以根据分析结果,找出影响生产线平衡的关键因素。
常见的影响因素包括:工序作业内容不合理、作业顺序安排不当、设备故障或性能不佳、员工技能水平参差不齐以及物料供应不及时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实现生产线平衡。
首先,对工序进行重新设计和优化。
去除不必要的作业步骤,简化复杂的操作,将一些可以合并的工序进行合并,从而减少工序数量,降低作业时间。
其次,合理安排作业顺序。
根据工序之间的先后关系和作业时间,采用启发式算法或仿真软件等工具,确定最优的作业顺序,以减少工序之间的等待时间和运输时间。
再者,提升设备的稳定性和性能。
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及时排除故障,确保设备能够正常运行。
对于性能不足的设备,可以考虑进行升级改造或更换。
同时,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和工作效率。
通过培训,使员工能够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减少因操作不当而导致的时间浪费。
此外,优化物料供应流程也是非常重要的。
均衡生产(精益生产)

例题:某工厂某月有三种产品X、Y、Z需要生产,X产品的需求量为1000件,Y产品的需求量为600件,Z产品的需求 量为400件。 假若每月工作20天,则传统生产计划安排为10个工作日先将X产品生产完毕,再用6天生产Y产品,最后用4天生产Z产 品。 这是一种常见的型态,也称为分段生产。虽然这种传统的大批量生产的方法可以节省作业转换的时间。但是与市场需 求会出现很大的差异。在一个时间段内,会使一部分产品供大于求,造成积压;另一部分产品生产不出来,供不应求 ,发生缺货。无论哪种情况都会造成损失和浪费。
9
3、均衡生产的两大均衡
均衡的生产排程
某月生产计划
单位:个
品种 总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X 1000
1000
Y 600
600
Z 400
400
• 从上表可以看出: X产品通常会导致较长时间的库存; 而Z产品却大半个月无货可供!!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因为每天的生产指标是由顺序计划和看板来实行的,所以使得每日适应成为可能;
最终的装配线上的投入顺序计划则是进行看板管理的出发点,这个投入顺序计划是以品
种均衡为目标,根据它可以均衡地从零部件供应商和零部件生产线领取各种零部件。
14
谢谢大家!
15
均衡生产
1
目录
一 • 均衡生产的定义 二 • 均衡生产的目的和意义 三 • 均衡生产中的两大均衡 四 • 均衡生产的实施条件 五 • 均衡生产的实施方法
精益生产管理的11种方法

精益生产管理的11种方法精益生产管理是一种旨在提高效率和质量的管理方法,通过消除浪费、优化流程和改善员工参与度来实现持续改进。
本文将介绍精益生产管理的11种方法,以帮助企业提升绩效并实现持续的增长。
1. 价值流映射:通过绘制价值流图,全面了解产品或服务在生产过程中的价值流动,从而发现并消除浪费的环节,使价值流更加流畅。
2. 5S方法:通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建立整洁和有序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和员工参与度。
3. 单一分钟交换工具(SMED):通过简化设备和工具的调整和换线时间,实现从一个产品到另一个产品的快速转换,减少生产停机时间。
4. 连续流生产:通过在生产过程中实现产品的持续流动,而不是批量生产,减少库存量、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交付速度。
5. 与员工合作:鼓励员工参与和贡献改进想法,建立团队合作的氛围,共同推动精益生产管理的实施。
6. 价值流再设计:重新设计价值流,以消除无价值的步骤、降低复杂度,并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求。
7. 拉动生产:根据实际需求拉动生产,减少库存积压和浪费,确保按需生产和及时交付。
8. 持续改进:将改进作为一种持续性的活动,通过设立改进目标、定期检查和评估,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不断提高工作流程和绩效。
9. 供应链管理:与供应商建立稳定的伙伴关系,建立有效的供应链管理体系,以实现产品的高质量、低成本和及时交付。
10. 错误防治:采用错误防治方法,如Poka-Yoke(防误装置)和错误预防分析,减少错误发生的可能性,确保产品质量。
11. 生产线平衡:通过平衡各个工作站的工作量,避免生产线上的瓶颈和积压,确保生产过程的平稳进行。
以上是精益生产管理的11种方法,它们帮助企业实现高效、高质量的生产,减少浪费并提升利润。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和结合适合自己的方法,并持续改进以不断提升绩效,实现持续增长。
精益生产管理的十大工具

精益生产管理的十大工具精益生产管理是一种通过优化生产过程,减少浪费和提高效率的方法。
在精益生产管理中,有许多工具和技术可用于帮助企业实现这些目标。
以下是精益生产管理的十大工具。
1. 价值流图:价值流图是一种可视化工具,用于展示产品或服务在整个价值流中的流动,包括所有的价值和非价值活动。
通过使用价值流图,企业可以识别出浪费和瓶颈,并制定改进计划。
2. 5S:5S是一个用于组织和维护工作场所的系统。
它包括整理、整顿、清扫、标准化和维持的步骤。
通过实施5S,企业可以改善工作环境,减少浪费和提高工作效率。
3. 高效供应链管理:高效供应链管理是通过优化供应链中的物流和信息流来降低成本和提高响应速度。
它包括减少库存、改善交付时间和优化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等方面。
4. 物料需求计划:物料需求计划是一种用于确定需要多少原材料和零部件的工具。
通过正确计划物料需求,企业可以避免库存积压和缺货的问题。
5. 单点作业:单点作业是一种通过减少从一台机器到另一台机器的传送时间来减少生产周期的方法。
这可以通过重新布局设备、改进工艺流程和优化工作站来实现。
6. 柔性生产:柔性生产是一种能够快速适应市场需求和变化的生产方式。
它包括灵活的工作组织、多功能的设备和高度培训的员工。
7. 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一种通过不断寻找和消除浪费、改进工艺和提高质量来提升生产效率的方法。
它可以通过实施PDCA循环(计划、执行、检查、行动)和员工参与来实现。
8. 产能平衡:产能平衡是一种通过平衡生产线上的工作负荷来避免瓶颈和过度生产的方法。
这可以通过调整生产节奏、提高设备利用率和优化工艺来实现。
9. 供应商合作:供应商合作是一种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与其共同努力改进质量、交付和成本的方法。
这可以通过共享信息、共同制定目标和进行持续改进活动来实现。
10. 质量管理工具:质量管理工具是一系列用于识别和解决质量问题的方法和技术。
其中包括流程图、因果图、直方图、散点图等。
生产线平衡和计算..

生产线平衡把握9条原则
1、重要的是平衡物流,不是平衡能力。(不要绝对平衡 节拍和设备能力)
2、非瓶颈资源的利用率是由系统其它约束条件决定的, 而不是由其本身能力决定的。
3、让一项资源充分开动运转起来与使该项资源带来效益 不是同一涵义。
4、在瓶颈资源上损失一小时,是整个系统损失一小时。 5、想方设法提高非瓶颈资源生产率是徒劳的、无益的。 6、产销量和库存量是由瓶颈资源决定的,即瓶颈控制了 库存和产销率。
间最长的任务先排
6、产线平衡率计算
效率
=
任务时间总和 (T) 实际工位数目 (Na) x 瓶颈节拍
(CT B
)
效率
=
11.35 mins/台 (3)(4.1min s/台)
=
.923
案例
某生产线共有11道作业工序,测试现有工序作业时间 如下:
工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工序 1
2
34
5
67
8
9
10 11
分 钟 76.1 121.4 41.4 33.7 145.8 224 111.3 128.1 110.5 112.3 37.1
各个工序为完成600件任务所需要时间差别很大,最长需 要224分钟,而最短只需要33.7分钟。这样第4工序一天就产 生了190.3分钟空闲和等待,实际工作时间还不到等待时间18 %。又如第6工序作业时间是22.4秒,第7工序是11.13秒, 也就是说每生产1件,第7工序就会产生11.27秒等候时间损 失,即一半时间是处在等候加工。仍然按照每天600件计算, 第7工序等候时间就达到112.7分钟,综合考察整个生产线, 一天发生等候时间将有5个小时之多,无法做到同步化生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益生产之生产线平衡的定义
一、“节拍”、“瓶颈”、“空闲时间”、“工艺平衡”的定义
流程的“节拍”(Cycle time)是指连续完成相同的两个产品(或两次服务,或两批产品)之间的间隔时间。
换句话说,即指完成一个产品所需的平均时间。
节拍通常只是用于定义一个流程中某一具体工序或环节的单位产出时间。
如果产品必须是成批制作的,则节拍指两批产品之间的间隔时间。
在流程设计中,如果预先给定了一个流程每天(或其它单位时间段)必须的产出,首先需要考虑的是流程的节拍。
而通常把一个流程中生产节拍最慢的环节叫做“瓶颈“(Bottleneck)。
流程中存在的瓶颈不仅限制了一个流程的产出速度,而且影响了其它环节生产能力的发挥。
更广义地讲,所谓瓶颈是指整个流程中制约产出的各种因素。
例如,在有些情况下,可能利用的人力不足、原材料不能及时到位、某环节设备发生故障、信息流阻滞等,都有可能成为瓶颈。
正如“瓶颈”的字面含义,一个瓶子瓶口大小决定着液体从中流出的速度,生产运作流程中的瓶颈则制约着整个流程的产出速度。
瓶颈还有可能“漂移”,取决于在特定时间段内生产的产品或使用的人力和设备。
因此在流程设计中和日后的日常生产运作中都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与节拍和瓶颈相关联的另一个概念是流程中的“空闲时间”(idle time)。
空闲时间是指工作时间内没有执行有效工作任务的那段时间,可以指设备或人的时间。
当一个流程中各个工序的节拍不一致时,瓶颈工序以外的其它工序就会产生空闲时间。
这就需要对生产工艺进行平衡。
制造业的生产线多半是在进行了细分之后的多工序流水化连续作业生产线,此时由于分工作业,简化了作业难度,使作业熟练度容易提高,从而提高了作业效率。
然而经过了这样的作业细分化之后,各工序的作业时间在理论上,现实上都不能完全相同,这就势必存在工序间节拍不一致出现瓶颈的现象。
除了造成的无谓的工时损失外,还造成大量的工序堆积即存滞品发生,严重的还会造成生产的中止。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就必须对各工序的作业时间平均化,同时对作业进行标准化,以使生产线能顺畅活动。
“生产线工艺平衡”即是对生产的全部工序进行平均化,调整各作业负荷,以使各作业时间尽可能相近。
是生产流程设计与作业标准化必须考虑的最重要的问题。
生产线工艺平衡的目的是通过平衡生产线使用现场更加容易理解“一个流”的必要性及“小单元生产”(Cell production)的编制方法,它是一切新理论新方法的基础。
二、平衡生产线的意义
通过平衡生产线可以达到以下几个目的:
1、提高作业员及设备工装的工作效率;
2、减少单件产品的工时消耗,降低成本(等同于提高人均产量);
3、减少工序的在制品,真正实现“一个流”;
4、在平衡的生产线基础上实现单元生产,提高生产应变能力,对应市场变化,实现柔性生产系统;
5、通过平衡生产线可以综合应用到程序分析、动作分析、规划(Layout)分析、搬运分析、时间分析等全部IE手法,提高全员综合素质。
三、工艺平衡率的计算
要衡量工艺总平衡状态的好坏,我们必须设定一个定量值来表示,即生产线平衡率或平衡损失率,以百分率表示。
首先,要明确一点,虽然各工序的工序时间长短不同,但如前所述,决定生产线的作业周期的工序时间只有一个,即最长工序时间Pitch time,也就是说Pitch time等于节拍(cycle time)。
另外一种计算方法同样可以得到cycle time,即由每小时平均产量,求得一个产品的CT(Q,每小时产量)。
cycle time(CT)=Pitch time=3600/Q
1、生产线的平衡计算公式
平衡率=(各工序时间总和/(工位数*CT))*100=(∑ti/(工位数*CT))*100
2、生产线的平衡损失率计算公式
平衡损失率=1-平衡率
四、生产线工艺平衡的改善原则方法
平衡率改善的基本原则是通过调整工序的作业内容来使各工序作业时间接近或减少这一偏差。
实施时可遵循以下方法:
1、首先应考虑对瓶颈工序进行作业改善,作业改善的方法,可参照程序分析的改善方法及动作分析、工装自动化等IE方法与手段;
2、将瓶颈工序的作业内容分担给其它工序;
3、合并相关工序,重新排布生产工序,相对来讲在作业内容较多的情况下容易拉平衡;
4、增加各作业员,只要平衡率提高了,人均产量就等于提高了,单位产品成本也随之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