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下册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课时练(包含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同步训练及答案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同步训练及答案解析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选择题1.“618年,隋朝贵族李渊在太原起兵,攻占长安;隋炀帝在江都被杀后,李渊自立为帝,建立唐朝。

”这段话描述的是()A. 唐朝建立的过程B. 隋朝建立的影响C. 唐朝建立的背景D. 隋朝灭亡的教训2.毛泽东在其词作《沁园春雪》中有一句“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这里“唐宗”的统治时期,史称()A. “文景之治”B. “开皇之治”C. “贞观之治”D. “开元盛世”3.唐太宗比作“镜子”的名臣是()A. 姚崇B. 房玄龄C. 魏征D. 杜如晦4.唐太宗患有哮喘病, 长安的宫殿潮湿, 他更容易犯病。

有大臣建议在宫中建一个暖阁居住, 他没有同意, 并说: “功德不及汉文帝, 更不可浪费民力。

”这说明唐太宗()A. 勤于政事B. 虚心纳谏C. 节用戒奢D. 招贤用能5.唐太宗是很有才能的政治家,他采取的改革措施不包括()A. 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B. 发展经济,减轻劳役负担C. 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D. 制定法律,减省刑罚6.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中央集权,唐朝在国家政治体制方面继续完善了()A. 三省六部制B. 分封制C. 郡县制D. 册封制7.唐太宗“轻徭薄赋”的措施体现的思想是()A. 仁政爱民B. 无为而治C. 以法治国D. 以德治国8.“凡事皆须务本。

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

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在唐太宗系列的治理国家的政策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 鼓励发展农业,减轻人民负担B. 制定法律,减省刑罚C. 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D. 勒于政事,提倡节俭9.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A. 唐高祖B. 武则天C. 唐玄宗D. 唐睿宗10.金榜题名源于我国古代科举考试。

与“金榜”有关的进士科、殿试, 分别开始于()A. 秦朝、唐朝B. 唐朝、唐朝C. 隋朝、隋朝D. 隋朝、唐朝11.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 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 独断专权) 。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练习题(含答案)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孟宪实教授说:“在中国历史上,唐朝是最有魅力的一个朝代。

”唐朝的建立者是()A.李世民B.杨坚C.李渊D.李隆基2.“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被唐太宗喻为一面镜子的著名谏臣是()A.房玄龄B.魏征C.姚崇D.杜如晦3.“中书主出命,门下主封驳,尚书主奉行。

”这句话介绍的是()A.分封制B.三省六部制C.三公九卿制D.郡县制4.南宋时期,潮州人王大宝参加廷试(殿试),中榜眼(进士第二名),后来成为岭南名宦。

殿试制度的创立者是()A.隋炀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5.在旧金山、纽约等地,人们把华侨、华人聚居的地方称为“唐人街”,可见唐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唐玄宗在位前期,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A.“开元盛世”B.“贞观之治”C.“开皇之治”D.“文景之治”6.唐太宗“轻徭薄赋”的措施体现的思想是()A.仁政爱民B.有教无类C.兼爱非攻D.严刑峻法7唐太宗非常重视中书、门下两省在中枢政务机构中所发挥的作用。

他曾对群臣说:“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这反映了门下省的职权是()A.替皇帝起草诏令B.审核诏令内容C.负责诏令的执行D.负责监察百官8.“贞观之治”是我国封建社会有名的治世局面。

下面对这一局面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太宗在位期间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B.唐的统一与安定为“贞观之治”的出现创造了条件C.唐太宗的个人作用是这一局面出现的决定性因素D.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是繁荣局面出现的基础9《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

”(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小明却说:“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

”小明得出该结论的主要依据是武则天()A.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B.在位期间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C.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D.推行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10王谠在《唐语林》中写道:“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

初一历史下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练习题(含答案)

初一历史下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练习题(含答案)

初一历史下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练习题(含答案)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在隋末农民大起义中,原镇守太原的隋朝官僚李渊趁机起兵。

618年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

3.贞观时期在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4.唐太宗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知识点二女皇武则天 5.武则天改国号为周,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6.她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知识点三开元盛世 7.唐玄宗继位后,在贤相姚崇和宋�Z 的辅佐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

8.其在位前期,唐朝的国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

材料一则天太后践祚临朝,欲收人心,尤务拔擢,开汲引之门,进用不疑,求访无倦,非但人得荐士,亦许自举其才。

所荐必行,所举辄试……课责既严,进退皆速,不肖者旋黜,才能者骤升,是以当代谓知人之明,累朝赖多士之用。

――陆贽:《陆宣公翰苑集》材料二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9.材料中的“则天太后”是谁?材料中主要反映了她哪方面的特点?武则天。

重用人才,知人善任。

10.材料二中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样评价?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开辟了道路,弘扬了“贞观之治”。

武则天的统治期间,继续推行唐太宗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在唐朝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随堂巩固案1.“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下列与唐高祖有关的是( C )①开通运河②太原起兵③长安称帝④重用魏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福州市中考)电视剧《贞观长歌》再现了唐朝贞观年间社会经济的繁荣景象,当时在位的皇帝是( B )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3.(湛江市中考)唐太宗的政绩中,最为后人所称道的是( B ) A.革新政治,完善制度 B.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C.轻徭薄赋,劝课农桑D.戒奢从简,力倡节约 4.在第六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式上,京剧艺术表演家尚长荣扮演京剧《贞观盛事》中一位耿直进谏的名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 下册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同步练习 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 下册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同步练习 有答案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选择题1.“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诗人李商隐对唐朝由鼎盛走向衰落的感慨。

历史上把唐朝鼎盛时期称为( )A.文景之治B.光武之治C.开元盛世D.开皇之治2.“开元初,四方丰稔(丰收),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

”可以看出() A.唐玄宗时期经济发展B.唐玄宗时期吏治清明C.唐玄宗时期人才济济D.唐玄宗时期生活奢侈3.《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

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

史学家之所以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A.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B.其执政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C.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D.重用有才能的人4.殿试制度的创立者是()A.隋炀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5.“自古男人掌朝纲,谁料女杰作俊贤。

重拳击碎贪腐吏,玉手托起清廉官。

”这首诗赞扬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A.戒奢从简B.整顿吏治C.重视农业D.变法图强6.现代史学家郭沫若所写的“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芳流剑阁,光被利州”对联,高度评价的封建帝王是()A.唐中宗B.唐高宗C.武则天D.唐玄宗7.中共中央颁布了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大力提倡“例行勤俭节约、严守廉洁从政”。

古时候即有“居安思危、戒奢从简”的皇帝,他在魏征劝谏后,即能身体力行、虚心纳谏,这位皇帝是()A.隋炀帝B.汉武帝C.唐太宗D.唐玄宗8.“吾为官择人,惟才是与。

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这反映了唐太宗()A.勤于政事B.善于纳谏C.节俭治国D.唯才是用9.贞观年间,魏征在很多场合直接指出皇帝的过错,唐太宗不仅不生气反而重用他。

因此可以看出唐太宗( )A.重视人才B.倡导言论自由C.轻徭薄赋D.虚心纳谏10.下列关于唐朝的建立时间和建立者的表述,正确的一组是( )A.581年、李渊B.618年、杨坚C.618年、李渊D.618年、李世民二非选择题1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1).唐朝建立:618年,__________称帝,建立唐朝,定都________。

【历史七年级下册】人教部编版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习题(含答案)

【历史七年级下册】人教部编版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习题(含答案)

况?( )
A.唐玄宗
B.唐太宗
8.分析图表与下列哪个事例无关( )
C.隋文帝
D.武则天
A.隋朝的繁荣 C.武则天统治期间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B.贞观之治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D.唐玄宗时,进入鼎盛时期
材料二 “君,舟也;人,水也;水能 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
知识,为武则天撰写的一句碑文,你认为最恰当的应该是( )
A.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提高了妇女地位
B.推行科举制,用贤人,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C.善于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
D.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5.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
”。
A.开皇之治
B.贞观之治
C.贞观遗风
D.开元盛世
第 2 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基础知识】 知识点 1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唐朝建立:618 年,__________称帝,建立唐朝,定都________。 2.“贞观之治” (1) 概况:626 年,__________即位,次年改年号为“________”,他就是历史 上著名的________。 (2) 措施 ①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重用谏臣 __________。 ②唐太宗广纳贤才,知人善任,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__________善于谋略, __________敢于决断。 ③ 政 治 上 : 进 一 步 完 善 ______________ ; 制 定 法 律 , 减 省 ________ ; 增 加 ______________,鼓励士人报考,__________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 各级官吏的政绩。 ④经济上:减轻人民的______________,鼓励发展______________。 (3) 评价: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 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____________”。 知识点 2 女皇帝武则天 1.概况:武则天原是唐朝第三个皇帝唐高宗的妃子,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称 帝,改国号为________。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______皇帝。 2.措施:打击敌对的__________;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________制度,不拘 一格选拔人才;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生产。 3.评价: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 和开拓。这为后来“____________”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 3“开元盛世” 1.概况:唐玄宗是武则天的孙子,不仅多才多艺,治理国家也很有能力。 2.措施: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在贤相__________和________的辅 佐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整顿________,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习题 (含答案)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习题 (含答案)
7.货币是商业发展的产物。下列属于唐朝货币的是 (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开元通宝是唐朝的货币,“开元”是唐玄宗前期的年号,B项符合题意;A项是日本的和同开珎;C项是秦朝的半两钱;D项是西汉的五铢钱。由此可知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8.下列有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16.武则天是山西文水人,郭沫若称她的统治“治宏贞观、政启开元”,他的根据是武则天
A.创立并完善了科举制度
B.在位期间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C.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D.重视生产,推动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
依据“治宏贞观、政启开元”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武则天统治时期,继承了贞观年间的做法,社会经济继续发展,整个国家不仅基本安定,而且继承了唐大宗所开创的政治局面并有所发展,综观武则天的统治时期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时期,她重视生产,推动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所以郭沫若称她的统治“治宏贞观、政启开元”,D项符合题意;创立科举制度的是隋炀帝,在位期间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的是唐太宗,故AB不符合题意;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但不是郭沫若称她的统治“治宏贞观、政启开元”的原因,故C与题干信息不符;故选D。
14.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开皇之治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故C符合题意;文景之治是指汉文帝和汉景帝时的统治,故排除A;贞观之治是指唐太宗时的统治,故排除B;开皇之治是指隋文帝时的统治,故排除D。故本题选C。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学案(含答案)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学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整理唐太宗的统治措施,培养学生的概括整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的世界上声名显赫。

学习重难点•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开元盛世学习过程:预习提纲: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1、唐朝的建立:年,建立唐朝,定都。

2、唐太宗:年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3、贞观之治:1)、出现原因:(1)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2)用人唯贤,虚心纳谏,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3)国家统一安定,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

2)、治国措施。

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虚心纳谏,知人善任。

重用魏征,房玄龄和杜如晦等人。

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军事上:发兵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4、结果: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历史上称之为“”。

二、女皇武则天1、历史地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国号为。

2、统治措施:(1)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2)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3)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3.统治局面: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后来“”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三、开元盛世1.统治思想:(1)稳定政局,励精图治。

(2)重用贤能,任用为相。

2.改革措施:(1)整顿______,裁减冗员。

(2)发展经济,改革______。

(3)注重 ,编修经籍。

3.统治局面: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进人鼎盛时期,史称“”。

1、教师展示学生自学成果:(用投影仪或提问学生或教师用课件展示答案)(1')2、学生巩固基础:明确上述知识点后,让学生通过诵读、默想、互问等方式熟练记忆上述知识点(4')3、基础巩固题。

人教部编七下历史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同步练习题 (有答案)

人教部编七下历史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同步练习题 (有答案)

人教部编七下历史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同步练习题(有答案)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下列关于唐朝的建立时间和建立者的表述,正确的一组是(C )A.581年、李渊B.618年、杨坚C.618年、李渊D.618年、李世民2.贞观年间,魏征在很多场合直接指出皇帝的过错,唐太宗不仅不生气反而重用他。

因此可以看出唐太宗(D )A.重视人才 B.倡导言论自由 C.轻徭薄赋 D.虚心纳谏3.“吾为官择人,惟才是与。

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这反映了唐太宗(D )A.勤于政事B.善于纳谏C.节俭治国D.唯才是用4.中共中央颁布了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大力提倡“例行勤俭节约、严守廉洁从政”。

古时候即有“居安思危、戒奢从简”的皇帝,他在魏征劝谏后,即能身体力行、虚心纳谏,这位皇帝是(C )A.隋炀帝B.汉武帝C.唐太宗D.唐玄宗5.现代史学家郭沫若所写的“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芳流剑阁,光被利州”对联,高度评价的封建帝王是(C )A.唐中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6.“自古男人掌朝纲,谁料女杰作俊贤。

重拳击碎贪腐吏,玉手托起清廉官。

”这首诗赞扬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B )A.戒奢从简B.整顿吏治C.重视农业D.变法图强7.殿试制度的创立者是(C )A.隋炀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8.《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

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

史学家之所以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B )A.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B.其执政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C.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展起着重要作用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直接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A.①②③④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初年,洛阳以东直至沿海)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材料二(经过唐太宗一段统治后)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随朝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课时练(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这一年,中国历史上又一次朝代更替,告别了短暂的隋朝,赢来了繁盛的唐朝,这一年
是()
A.581年
B.589年
C.618年
D.626年
2、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都是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也是比较有作为的皇帝。

他们治国举措的共同之处有( )
①都重用人才②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③都重视发展经济④都注意减轻农民负担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3、殿试第一称“状元”,号称“大魁天下”,是科举考试中的最高荣誉。

殿试制度的创立者是( )
A.隋炀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4、唐太宗时期,下列人物得到重用的是()
①房玄龄②姚崇③魏征④宋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5、他统治期间民族关系和睦,被少数民族首领拥戴为“天可汗”,他是()
A、汉武帝
B、隋文帝
C、唐太宗D唐玄宗
6、人们基本上肯定武则天的统治,主要是因为()
A.她是我国历史唯一的女皇帝
B.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朝政
C.她能重用一些有才能的人
D.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7、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里“唐宗”指的是()
A.唐太宗
B.唐高宗
C.唐中宗
D.唐玄宗
8、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写到:“汉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

”这里的“委员制”指 ( )
A. 三公九卿制
B. 科举制
C. 三省六部制
D. 内阁制
9、历史上把唐朝的鼎盛时期称为(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光武中兴
10、“2004年10月14日第六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京剧艺术表演家尚长荣出演京剧《贞观盛事》中耿直进谏的名臣……”你知道尚长荣扮演角色是()
A.杜如晦 B.李世民 C.魏征 D.姚崇
11、“外甥是先皇帝旧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合同为一家。

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这句话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两个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
A.汉族和吐蕃B.汉族和靺鞨C.汉族和回纥D.汉族和南诏
12、电视剧《贞观长歌》向我们讲述了唐太宗“贞观之治”时期的历史。

下列有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农民占有一定的土地,生产时间有所保证
B.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注意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C.唐太宗注意用人,重视纳谏,政治比较清明
D.唐太宗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
13、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有人曾评价她“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她是()
A.吕后
B.慈禧
C.武则天
D.王昭君
14、武则天于684年下令:凡官吏所在地区,“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升官。

这体现了武则天()
A. 严惩贪官污吏
B. 重视农业生产
C. 善于纳谏
D. 提倡节俭
15、王谠在《唐语林》中写道:“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

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

”“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 )
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1)材料一出自哪一位皇帝之口?他在位时形成了什么治世?采取了哪些治国措施?
(2)材料二反映了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了什么时期?历史上称为什么?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高宗永徽以后,都督带使持节者,始谓之节度使,然犹以名官。

景云二年(717年),以贺拔迁嗣为凉州都督、河西节度使。

由此而后,接乎开元,朔方、陇右、河东、河西诸镇,皆置节度使……既有其土地,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以布列天下。

——《新唐书》卷五十
材料二至如谋于汉者,昔其臣也,公实弃之;兵于汉者,亦其将也,公不庸之。

故曰:“得人者昌,失人者亡。


——[唐]李观《项籍故里碑铭序》
(1)根据材料一思考,节度使为一级官职始于何时?节度使有什么权力?请举一例证明节度使威胁中央集权的史实。

(2)材料二提出“得人者昌,失人者亡”的观点,试结合唐代前期百余年用人方面的史实加以说明。

(3)综合上述材料,关于选人用人方面,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陵,陵前并立两块墓碑:一块是歌颂唐高宗李治文治武功的“述圣碑”,由武则天亲笔撰写;另一块是武则天为自己立的“无字碑”,高7.53米,重98.9吨。

在巨大壮观的墓碑上,没有女皇的生平事迹及丰功伟绩,这同女皇为唐高宗李治所立的“述圣碑”形成鲜明的对比。

为何女皇的墓碑无字呢?据说,这里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武则天认为自己的功绩太大,难以用文字表述,所以,此碑无文胜有文。

另一种说法是,武则天认为自己当皇帝,生前就有争议,死后难免留下骂名,千秋功罪,还是由后人评说吧。

(1)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存在较大争议的人物。

有史学家认为她残暴;也有史学家评价她确实是个治国之才,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

你的观点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

(2)“担当身前事,何计身后评。

”武则天的无字碑给后人以无限的遐想。

请你用所学的知识为武则天写一篇碑文。

(现代文即可)
1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

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锂。


——唐·周匡物《及第谣》材料二:隋唐考试制度……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

……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内容。

……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
——杨齐福《考试制度与近代文化》
(1)材料一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史上哪种选官制度?唐太宗和武则天对这一制度的完善分别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种考试制度的特点。

)简要概括该考试制度的积极作用。

作用:使大批有真才实学的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D
3、C
4、C
5、C
6、D
7、A
8、C
9、C 10、C 11、A 12、A 13、C 14、B 15、D
二、非选择题
16、(1)唐太宗。

“贞观之治”。

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
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
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2)唐朝的国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

“开元盛世”。

17、【答案】 (1)始于唐朝。

自行委派官吏;不向中央交纳赋税;军队不听中央调遣。

唐玄
宗时期,节度使安禄山和史思明拥兵自重,并发动叛乱。

(2)唐太宗重用魏征、房玄龄、杜如晦,虚心纳谏,调整统治政策,出现了“贞观之治”的
局面;武则天重视人才,任用贤臣,使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唐玄宗在开元年间,重视官员的选拔
与考核,任用姚崇、宋璟等人为相,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唐玄宗统治后期,任人唯亲,
酿成“安史之乱”。

(3)要任用德才兼备、敢言直谏者;任人唯亲,姑息养奸,则危害严重。

18、(1)我认为武则天是一位治国之才。

因为她当政期间,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
不断增强。

(其他观点符合史实,言之有理也可)
(2)唐朝武后,多谋善断,自立为皇,建号为周,唯一女皇,史册独藏。

发展科举,选拔人才,减轻
负担,促进生产,“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19、(1)科举制度
唐太宗:扩大国学规模;武则天:创立了殿试和武举。

(2)特点:政府主导;自由报考;公开考试;平等竞争;考试内容丰富;择优取士。

(言之
有理,答对二点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