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
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五课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讲学稿 新人教版

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一、灿烂的中华文化(讲学稿)懂得自古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华大地上共同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中华文化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我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对推动世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
中华文化饱受磨难、历久弥新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中华民族的、和之中;独具特色的,浩如烟海的,名扬世间的,异彩纷呈的,充满智慧的,完备深刻的等,共同组成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她是世间文化大花园中的一朵璀璨的。
作为传统道德的精华,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的品质。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中,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1.(2006年·某某市)2005年11月11日,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正式揭开面纱,五个可爱的“福娃”成为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色彩与灵感来源于中国辽阔的山川大地、江河湖海和人们喜爱的动物形象。
“福娃”体现了 (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 B.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C.我国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办好2008年奥运会D.中国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2.(2006年·某某省)2006年1月27日至29日,总书记陕北老区人民共度新春时强调指出,在这块土地孕育形成的——,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 )A.某某精神 B.长征精神 C.井冈山精神 D.载人航天精神3.(2006年·某某市)继中法成功互办文化年后,“意大利文化年”、“俄罗斯年”相继在我国开幕:此外,西班牙、德国、希腊等国也已提出要与我国举办文化年;进行中外文化交流 ( )①有利于弘扬民族文化,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②表明文化没有国界之分,没有民族差异③是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④有利于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 (2006年·某某市)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在他们身上有没有优秀的民族精神,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千秋伟业的大事。
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word说课教案

《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说课方案将乐四中项燕敏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时是人教版教材九年级第五课第二框: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这部分内容是中考考纲要求。
学生在全面了解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后,教师需要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爱国情操。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懂得新时期我们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因②理解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③懂得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的力量之源。
④在新的历史时期,民族精神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2.能力目标①通过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学习,使学生体会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及伟大作用,引导学生要用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②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活动探究法、情感体验法、时政分析法等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中华民族精神对于民族生存与发展所具有的巨大作用,认识到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凝聚各族人民的巨大精神力量,愿意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①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②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2、教学难点:怎样结合时代特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四、说设计思路:本节课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由教师讲解会显得很枯燥,因此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从时政新闻出发,以学生活动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分析时政热点以完成教学任务为主线,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最后得出基本的结论,达到理解和应用的目的。
五、说教学过程(一)时政热点钓鱼岛事件导入新课9月7日,一艘中国渔船在钓鱼岛海域同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船发生相撞。
我国被撞渔船“闽晋渔5179号”遭到日方扣押。
船长詹其雄及14名船员被日方逮捕,中华儿女群起抗议…(二)讲授新课第二框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板书)【环节一】:民族精神我感知(内涵)列举五千年发展中,”中国脊梁”以及他们身上流淌着什么品质和气节? 注:1.学生列举并感知,师生共同归纳完成P69表格;2.根据师生共同归纳完成P69表格后, 能否概括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什么?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p69爱国主义(核心)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过渡)不同时期,民族精神有着不同表现,尤其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民族精神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环节二】:民族精神我感悟(体现)老师展示不同时期的图片,学生根据图片展示,归纳那时期民族精神体现的以及实质注:采用启发式、讲授法,边展示边启发,不同时期,民族精神的具体材料(7图).二: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的表现:(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2)新中国成立后: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 抗洪精神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世博志愿者精神…(过渡)正是伟大的民族精神,让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发展中,虽历经无数考验,面临巨大的灾难—自然灾害外敌入侵,但中华民族在大难面前从未退缩过、屈服过,而是知难而进,在挫折中奋进,故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因是【环节三】民族精神,我领悟(地位、作用、意义)注:先请同学们独立阅读课本P68-69,然后参与讨论并归纳: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因是什么?三、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1.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p68)。
思想品德: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配套课件(人教版九年级)

九年级政治教案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0001)

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一课时灿烂的中华文化一、教材分析1、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争做民族文化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能力目标:通过收集有关我国历史、文学、军事、思想、科技等方面的史料以及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生动材料,让学生体会深深熔铸在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中的中华文化的力量。
这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
知识目标:了解和理解源源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
感悟传统文化对我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我国发展道路的深刻影响。
2、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体会民族文化对自己的影响和民族文化在自己身上的体现;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主动树立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意识。
二、学生分析1、针对的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文化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现状。
同时种种纷繁复杂的网络文化也对当代学生构成了巨大的冲击力,这些都是学生难以把握和选择的,并且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正在逐步减弱,盲目跟从外国文化等现象,都造成学生价值取向的混乱。
2、学生的需要:如何针对学生当前的价值取向的错综复杂的实际,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寻根活动,让学生对我国古代灿烂的民族文化有某一方面的深刻认识是十分必要的。
增加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让学生在文化寻根中找到学习的兴趣和乐趣,不仅使教学的需要,更是学生学习的需要。
课前布置自主探究题目:☆关于中华文化,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中华文化表现在哪些方面?各个领域的代表者是什么?☆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三、综合设计思路导入:齐唱歌曲《唱脸谱》,结合音乐课中学生们爱听乐唱的歌曲来导入,既可增强教学的亲切感,又可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为后面教学做好铺垫。
活动一:如数家珍一提起中华文化,你立刻会想到什么?以小组竞答的形式开展,启发学生列举自己身边的各种文化现象,引导学生进入“文化”的场景之中。
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灿烂的中华文化)word教案(一)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方案与反思
贵州省湄潭县复兴中学王其江
反思:
本节课主要目标是:1让学生通过感悟,知道中华文化的基本特点;2、认识中华文化的地位及影响;3、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我设计了五个活动主题,按照循序渐进的逻辑顺序,让学生从熟知的家乡文化入手,逐步感知中华文化的内容。
在教学中,学生兴趣很浓,对中华文化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
通过活动2,学生在认知中,感悟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正是要学生掌握的中华文化的基本特点。
然后,我让学生列举中国的传统节日,学生如数家珍,我针对学生回答的情况,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我们为什么要倍加珍视这些传统节日?从而,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地位及影响。
活动3,让学生感悟中华传统美德,在讲故事的基础上,学生认识到,伟大的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不仅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还形成了许多传统美德。
最后,归纳学习收获,让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提升,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文化的认同感。
九年级政治全册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温习学案新人教版

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学习目标】课标要求:一、识记基础知识,知识脉络清晰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目标达到: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二、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学习流程:【课前展现】【创境激趣】【自学导航】一、几千年来,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
一个重要的缘故确实是,。
二、中华文化的优秀功效有哪些?3、中华文化特点?4、中华文化活着界的地位及阻碍?五、什么是民族精神?六、民族精神的作用?7、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
新中国成立后形成了、、、等。
八、是民族的根,是民族的魂。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
九、在新的时期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什么?10、对待民族精神咱们青青年应该怎么做?【合作探讨】一、材料一:中国食物行业在经历了2020年的牛奶之觞后,度过了较为安静的一年。
但今年年初,“问题奶粉”又死灰复燃,可口可乐公司的雪碧被检测出含汞,海南毒豇豆席卷全国……食物平安再次敲响了警钟!材料二:2020年8月16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食物平安委员会全部会议上发表发言时强调,对食物经营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处置,绝不手软,并加大曝光力度;对食物监管中的失职渎职行为,要严肃追究有关负责人和监管人员的责任;对接连发生问题的地域,要追究政府有关负责人的责任。
(1)材料一中问题食物的生产经营者侵犯了消费者的什么权利?(2)材料二要紧表现了我国依法治国大体方略中的哪些大体要求?我国什么缘故要坚持依法治国大体方略?(3)面对严峻的食物平安形势,咱们中学生能够做些什么?【展现提升】典例分析知识迁移一、材料一:我国现行宪法对国家的全然制度、全然任务、公民的大体权利和义务等作了明确规定。
材料二:我国的教育法、未成年人爱惜法、物权法等法律中都写明“依照宪法,制定本法”或“以宪法为依照制定本法”.材料三:宪法的制定,有国家成立专门起草委员会,它的通过必需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大全部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九年级政治全册第二单元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代表中华文化的杰出人物素材新人教版

中华文化杰出代表老子姓李名耳,又称老聃,春秋末年楚国人。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相传《道德经》一书,是老子著作的。
老子主张“无为”,希望社会回到原始社会状态。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
孔子是个大思想家,他创立了儒家学派。
他提出了“仁”的学说。
孔子又是大教育家。
兴办私学,广收门徒。
孔子学生3000之多,其中著名的有72人。
他主张“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战国初期,墨子开创了墨家学派。
墨子名翟,鲁国人,他的思想在当时比较进步的,主张“兼爱”、“非攻”,主张节约、反对浪费,主张选举贤能。
战国时期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孟子名轲,邹国人,著有《孟子》一书。
他认为“民为贵、君为轻”,宣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的思想。
荀子(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是一位唯物主义思想家。
他认为星坠日食,刮风下雨,春生夏长,是自然界的变化。
人力能够征服自然,应该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
这是一种人定胜天的思想。
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庄子名周,著有,《庄子》一书。
庄子鄙视富贵利禄,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的不公平社会现象。
但他认为人不能战胜自然。
老子和庄子,合称“老庄”。
战国时期,法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著有《韩非子》一书。
他的学说被秦始皇所采用。
他主张建立君主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主张“法治”,强调用严厉的刑法来镇压人民的反抗。
春秋时期,兵家的代表人物,齐国人。
著有《孙子兵法》一书,系统地叙述了战略战术的原则。
强调做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他还指出了集中兵力打败敌人的重要性。
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为什么要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①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②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创业实 践需要创业精神的支持和鼓励。为了实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社会 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 必须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③艰苦奋斗是成就事业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和 崇高的美德 ④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目前的小康 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所以我们要提倡和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面对文化差异,我们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如何与外国朋友交往)
尽量消除误解,保持客观宽容的态度, 提高对其他文化的鉴赏能力 不采取防卫心态,多关注他人的经验和 看法,避免妄下断言 寻找能联结双方的相似点 入乡随俗,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 探索有效的沟通技巧 在交往时,不卑不亢
怎样对待各国不同的文化
①面对不同的文化,应采取客观、平等的
中学生如何弘扬艰苦奋斗精神
以骄奢淫逸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②在学习上顽强拼搏,勇于创新,遇到疑难问题主 动向师友请教 ③在生活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学会合理消费, 不和同学攀比,学习生活用品注重实用 ④心理上,魔力坚强意志,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 自强不息
①在思想上树立崇高的理想,树立以艰苦奋斗为荣,
要以扬弃(批判继承)的态度看待民族文化,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说好普通话,写好汉子,多阅读书籍,增强 对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为什么 要传承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为什么 要提高文化认同感)
P68 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有 利于提高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有利于 构建和谐社会 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建设文化强国
怎样对待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