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前沿动态作业
大学毕业班课程设计

大学毕业班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本学科核心理论知识,形成系统的学科知识框架。
2. 学生能深入了解学科前沿动态,拓展知识视野。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独立开展学术研究的能力,包括文献检索、数据分析、论文撰写等。
2. 学生能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结合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有效地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学科的热爱和敬业精神,树立为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的信念。
2. 学生树立正确的学术道德观念,遵循学术规范,尊重他人成果。
3. 学生具备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的精神,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乐观态度。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大学毕业班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学科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能力,为未来职业生涯和学术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学生特点:大学毕业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学科基础和独立思考能力,但需进一步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学术素养。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塑造。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紧密围绕课程目标,结合学科特点和实际需求,选择以下内容:1. 学科核心理论:包括教材第一章至第三章,涵盖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体系,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
2. 学科前沿动态:引入教材第四章内容,介绍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热点问题,拓展学生知识视野。
3. 实际问题分析:结合教材第五章,通过案例教学,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学术研究方法:依据教材第六章,教授文献检索、数据分析、论文撰写等学术研究方法,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
5. 学术交流与团队协作:以教材第七章为基础,开展小组讨论、学术沙龙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自动化学科前沿研究

自动化学科前沿研究自动化学科是现代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范围广泛,包括机器人、控制系统、自动化工程等多个领域。
在近年来的发展中,自动化学科已经成为一门重要的前沿学科,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深远的影响。
机器人技术是自动化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机器人是一种能够模拟人类行为的智能工具。
通过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等技术的应用,机器人可以完成许多人类难以完成的任务,如危险作业、高空作业等。
在工业生产中,机器人已经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电子制造、矿业开采等领域,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控制系统是自动化学科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控制系统可以将一个物理过程或系统变量控制在一定的规定范围内。
例如,温度控制系统可以使温度保持在设定值范围之内,从而确保设备或产品的正常运转。
在现代化工业生产和自动控制系统中,控制系统已经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工具。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自动化学科的前沿研究也在逐渐拓展。
自动化技术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结合,使得自动化学科的应用范围更广泛。
例如,智能制造领域的发展,需要自动化技术配合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等技术,才能实现生产过程的自主控制和智能化生产。
在未来的发展中,自动化学科的前沿研究将会进一步深入,其应用前景也将更加广泛。
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的帮助下,自动化学科将会拓展出更多的应用领域,促进工业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
总的来说,自动化学科是一个应用广泛、前景广阔的学科,其前沿研究为我国工业生产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科技的推动下,自动化学科的发展将会更加迅速,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学科之一。
专业导论与学科前言作业

工商管理学院本科生课程论文(设计)专业导论与学科前沿结课作业评阅人签名:_________复核人签名:_________得分:________姓名学号2013403050专业市场营销课程名称专业导论与学科前沿指导教师2016年10月30日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各行各业逐渐走向世界的同时,我国餐饮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各国的餐饮业也不断的进入中国市场,带来的有竞争也有许多科学的经营理念。
中国加入WTO以后,国际餐饮业将进一步进入我国餐饮业市场,我国餐饮业也将走向世界,这将使我国的餐饮业面对更激烈的竞争。
而营销是餐饮业应对国际竞争和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服务营销在餐饮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餐饮业的发展趋势:一、餐饮业营销的实质是服务营销;二、餐饮业服务营销策略;三、重视人们的情感生活、社交活动等方面的需求,而营销策略中桌重视个性化、特色化、形象化的服务最为重要,做到个性化就应:强化全员强烈的服务意识;加强消费者服务需求的研究,创新服务内容;要实现培训的全程化和经常化,实行外聘和内培相结合的方式,强烈全员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的培训;重视服务的人性化,充满对消费者关怀。
关键词:餐饮业;服务营销;发展趋势;个性化服务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in our country from all walks of life gradually towards the world at the same time, the restaurant industry has achieved great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Restaurant industry has entered the Chinese market, and from there is competition there are many scientific management idea. After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TO, international food and beverage industry will enter China's catering industry market further, China's catering industry will also move towards the world, this will make China's catering industry to face more fierce competition. The marketing is the restaurant industry to cope with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and an important means to enhance competitiveness.The marketing is the restaurant industry to cope with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and an important means to enhance competitiveness. The role of service marketing in the restaurant industry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restaurant industry: a, catering industry marketing is the essence of service marketing; Second, the catering industry service marketing strategy; Three, attach importance to people's emotional life, the demand of social activities, etc, and the marketing strategy in the table for emphasis on individuality, characterization and visualization service is most important, be personal should be: strengthening the intense service consciousness; So the study of consumer demand for services, innovation service content;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training in the whole course and regularly, outside and inside, a combination of strong service consciousness and service skills training;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service of humanity, full of on consumptionKey Words: The restaurant industry,Service marketing,The development trend,Personalized service目录1 引言 (1)2 餐饮业营销的实质是服务营销 (1)2.1服务的特点 (1)2.2餐饮业服务营销的策略体系 (1)3 餐饮业服务营销策略 (2)3.1餐饮业的技巧化营销——文化营销 (2)3.2餐饮业的规范化营销——标准化营销 (2)3.3餐饮业的差异化营销——个性化营销 (2)4 重视人们的情感生活等方面的需求 (3)1 引言近年来,我国餐饮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自动化专业简介及其学科前沿

原
也叫反馈执控制行原器理—。 —系统的手脚
理
一几第个部一自 分 ,动组检受化成测控稳系:比对定统较无装象性论置——结。构——多温不么柔可复杂的或都羔缺是由羊下面
第二,控鲁制器棒。性——健康的系统 第第三四, ,执控极行制点机量—构。。—控制系统的精灵
模糊控制——其实我很清楚
自
最优控制---“没有更好只有最好” 自适应控制——以变制变
一
人们在几千年的生产过程中,发明了很多节省力 气的工具,如在河流上建造的水车。可以通过水
词 的冲击带动轮子转动,实现灌溉、淘米等工作。 工业革命的到来(1788年),为自动化的发展带来
的
了巨大的动力。此后的一百多年中,人们一直在 探索,特别是,经过从1934年到1947年的十几年
起
研究(二战期间),最终提出了自动化的理论基础著 作——控制论。标志着自动化技术的正式诞生。
展
这样高科技人才的竞争将日趋激烈,对本 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将大为扩大。所以在未
状 况
来几十年内,自动化专业教育必将会有一 个充分发展的空间。
下面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自动化的原理。
自
动
自动化设控备和制机器器—的关—键系就在统于的反馈大的脑存在,
化
正馈是就有 是了自传他动的化感存的器在奥—,妙才所—使在系自。动所统化 以的成自为动耳可控目能自。原反理
自动化专业简介及其学科前沿
自动化(Automation)是指工具或生产过程不依
赖或少量依赖人的干预而主要依靠预设指令和程
自 序自动完成工作的过程。 人类自开始进行劳动以来,就一直梦想着制造出
动
能够无需人的参与就可以自己完成任务的劳动工 具。
化 从刀耕火种的年代起,人们就梦想着省时省力 地生产出更多的东西,来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
语文学科前沿发展专题作业 (1)end

语文学科前沿发展专题作业学号:134416 姓名:陈凤连三、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语文阅读教学的误区有哪些?(必做)1、违背阅读教学的客观规律,削弱诵读教学阅读教学就应以“读”这种传统的教学手段为主,叶圣陶先生对阅读教学中的诵读有独到的研究和精辟的见解。
他指出:“国文和英文一样,是语文学科,不该只用心和眼来学习,须在心与眼外,加用口与耳才好。
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
唯有不忽略讨究,也不忽略吟诵,那才全而不偏。
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的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
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往往违背了这些规律,削弱、歪曲了诵读教学。
比如早读课上,不闻“声声入耳”的读书声,取而代之的是老师的讲析。
2、阅读教学的目标短期化一个单元一个目标,一篇课文一个目标,甚至于一节课一个目标。
前后缺少有机衔接,同一目标在不同年级不同课文出现也找不到相承接的关系。
看似每节课的目标,每个单元的目标,不同年级的目标构成了一个目标网络,其实毫无系统。
3、阅读教学方案的确定不是着眼于课文整体,只是寻词摘段于漪老师曾十分尖锐地批评道:“这些年来,工具性的砝码越来越重,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其思想意义在相当程度上形同虚设,只是寻词摘段,用解剖刀肢解,作为训练语言的例子,学生在知情意方面有多少收获要打个问号。
”在英美等国的阅读教学中,通过重视经典作品的片段和段落的分析研究,提高学生对作品的创作个性思想和精神的理解,是一种普遍认可的教学方法。
在阅读方法上,中西方最大的差异表现在对于主体的关怀程度上。
德国提出应当使学生把阅读作为一种乐趣。
英国提出让学生认识到阅读是个人生活的需要,学生应当努力成为一个自觉的读者。
美国则提出应当使学生认识到阅读既是获取知识的手段,又是生活中的一种娱乐活动。
相比较之下,我国的阅读教学则更多地集中在要求学生对于读物客体的精确理解和背诵积累上。
教师工作计划——关注学科前沿动态,更新教学内容

教师工作计划——关注学科前沿动态,更新教学内容一、教学目标本学期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使他们掌握学科的前沿动态,并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二、教学内容1. 学科前沿动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适时引入学科前沿动态,包括最新的研究成果、技术进展和应用案例等,以帮助学生了解学科发展的最新趋势。
2. 更新教学内容:我们将根据学科发展动态,及时更新教材和教案,确保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同时,我们还将引入实际案例和实践项目,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采用案例教学方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学科知识,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
2. 互动式教学:我们将加强师生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实践教学:我们将安排一定的实践课程和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学科知识,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和教案:我们将选用优秀的教材和教案,并根据学科发展动态及时更新。
2. 网络资源:我们将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收集和整理学科前沿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
3. 实验室和实践基地:我们将充分利用实验室和实践基地资源,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机会和条件。
五、评估与反馈1. 评估方式:我们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包括考试、作业、实践报告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反馈机制:我们将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意见反馈,以便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六、总结本学期的教学计划着重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和更新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创新能力。
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注重实践教学和互动式教学,并建立有效的评估和反馈机制。
通过本计划的实施,我们希望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学科前沿课》教学大纲

《历史学学科前沿》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性质《历史学学科前沿》是历史系学生的专业必修课。
(二)教学目的开设该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最新史学前沿动态,进一步加深对专业核心课程的理解,同时为培养学生的史学研究能力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该门课程主要包含中国古代史前沿动态、中国近现代史前沿动态、世界史前沿动态、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前沿动态、考古学前沿动态、历史地理学前沿动态、历史文献学前沿动态、专门史前沿动态、西北史研究动态等。
(四)教学时数全部课程的教学总时数约18学时(半学期,周2学时)(五)教学方法本门课程将采用课堂教学为主,可适当布置课外阅读书目、作业,以及课堂讨论等。
(六)选用教材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主编:《中国历史学前沿》,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以来连续出版。
二、本文第一讲中国古代史前沿动态教学要点:中国古代史热点问题;中国古代史理论;中国古代史研究方法。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內容:中国古代社会变迁大势;中国古代史研究前沿理论和方法。
第一节中国古代史热点问题(1课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重要热点问题。
第二节中国古代史前沿理论和方法(1课时)新史学;后现代主义;中层理论;区域社会史。
史学是否是科学的问题;史学大众化问题;史学与政治、经济的关系解读。
考核要点识记:中层理论;社会结构;年鉴学派;哈贝马斯;福柯。
理解: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趋势及其可能走向。
综合运用:中国古代史的研究主要理论和方法。
第二讲中国近现代史前沿动态教学要点:中国近现代史研究范式;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理论构建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内容:冲击—反应模式、现代化模式、内卷化模式等。
第一节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范式转移(1课时)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范式类型;中国近代社会的社会结构与新陈代谢。
第二节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1课时)中心与边缘;过密化;中国中心发现历史;民族国家建构。
考核要点:识记:费正清;社会变迁;中国近现代社会的特点;中国近代社会研究方法。
学科前沿与发展动态

机械工程学科前沿与发展动态综述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的支持下,机械工程研究领域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突出进展和原创性成果,为我国机械工程和经济建设提供了大批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有的领域已在国际学术界占有一席之地。
虽然如此,我国机械工程科学在国际上总体还处于落后地位。
未来制造业发展总趋势是全球化、信息化、绿色化、知识化和极端化。
制造技术的发展总趋势是基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基础上的数字网络化、高效精确化、智能集成化及制造极端化。
机械工程是以数学、力学等为代表的相关自然科学和以设计学、材料学、制造学为代表的技术科学为理论基础, 结合在生产实践中积累的技术经验, 研究和解决在开发设计、制造、安装、运用和维修各种机械中理论和实际问题的应用学科。
机械工程研究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不竭源泉。
推动我国制造业自主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是先进制造技术,航天和国防先进装备几乎完全立足于自主创新技术。
在航空、车辆、家电、微电子、轻工业、石化、工程机械等制造业,自主创新的技术和自主品牌也越来越多。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的资助下,机械工程研究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突出进展和原创性成果,为我国机械工程和经济建设提供了大批新理论、新技和新方法,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有的领域已在国际学术界占有一席之地。
一、国内外发展趋势及展望(一)国内机械工程的展望与发展趋势:1、机械工程的未来展望日前,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组织编写、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机械工程技术路线图》在京隆重推出。
该书在历时一年多的编写过程中,倾注了包括19名两院院士在内的100多名专家的心血,横跨中国机械工程技术11个领域。
它的出版有望在未来的20年中,引导我国机械制造技术实现自主创新、重点跨越、全面发展。
当今世界科技创新日新月异,信息化、知识化、现代化、全球化的发展势不可当,新兴发展中国家快速崛起,世界经济和财力正处于大调整、大变革、大创新、大发展的时期,我国制造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战略机遇期和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
摘要:本文简述了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其均是以信息系统和物理系统的深度融合为基础,在世界工业化发展的大浪潮下,中国也应该紧跟时代步伐,结合中国国情,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依托信息技术的发展,形成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
关键字:工业4.0,中国制造2025,CPS
0前言
2013年4月,全球国际工业博览会在德国汽车、机械、电子制造业中心汉诺威召开。
会上,德国“工业4.0工作组”公布了研究成果报告《保障德国制造业的未来:关于实施“工业4.0”战略的建议》(简称德国“工业4.0”,后文简称“工业4. 0”)。
工业4.0是德国政府提出的一个高科技战略计划。
该项目由德国联邦教育局及研究部和联邦经济技术部联合资助,投资预计达2亿欧元。
旨在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适应性、资源效率及人因工程学的智慧工厂,在商业流程及价值流程中整合客户及商业伙伴。
其技术基础是网络实体系统及物联网。
两年后,即2015年5月,中国政府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中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1工业4.0与智能制造概述
18 世纪末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创造了机器工厂的“蒸汽时代”,20 世纪初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将人类带入大量生产的“电气时代”。
20世纪中期计算机的发明、可编程控制器的应用使机器不仅延伸了人的体力,而且延伸了人的脑力,开创了数字控制机器的新时代,使人机在空间和时间上可以分离,这是凭借电子和信息技术实现自动化的第三次工业革命。
进入21世纪,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技术正在以极快的速度形成巨大产业能力和市场,将使整个工业生产体系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推动一场新的工业革命,德国技术科学院等机构联合提出“第四代工业-Industry4.0”战略规划,旨在确保德国制造业的未来竞争力和引领世界工业发展潮流。
工业4.0与前三次工业革命有本质区别,其核心是信息物理系统的深度融合。
工业4.0第一个内涵就是智能化、绿色化和人性化,每个人或每个客户的需求是不一样的,个性化或定制化的产品不可能大批量产。
工业4.0的第二个内涵是分散网络化和信息物理的深度融合。
工业4.0可以分为两大主题,一个是以智能化生产系统和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为主题的智慧工厂,一个是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IM)是一种由智能机器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智研讨会研讨会能系统,它在制造过程中能进行智能活动,诸如分析、推理、判断、构思和决策等。
通过人与智能机器的合作共事,去扩大、延伸和部分地取代人类专家在制造过程中的脑力劳动。
是从嵌入式系统向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发展的技术进化。
作为未来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代表,工业4.0不断向实现物体、数据以及服务等无缝连接的互联网(物联网、数据网和服务互联网)的方向发展。
2信息物理融合系统
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yber Physics System,CPS)作为计算进程和物理进程的统一体,是集成计算、通信与控制于一体的下一代智能系统。
信息物理系统通过人机交互接口实现和物理
进程的交互,使用网络化空间以远程的、可靠的、实时的、安全的、协作的方式操控一个物理实体。
信息物理融合系统需要与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结合才能实现
图1 信息物理融合系统
3启示
从新中国的建立到21世纪,中国制造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中国形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与现今世界上的工业大国相比,中国是世界上的制造大国,而不是制造强国。
仔细分析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不难发现,德国工业4.0战略是一个革命性的基础性的科技战略。
其立足点并不是单纯提升某几个工业制造技术,而是从制造方式最基础层面上进行变革,从而实现整个工业发展的质的飞跃。
因此,德国工业4.0战略的核心内容并不拘泥于工业产值数据这个层面上“量的变化”,而更加关注工业生产方式的“质的变化”。
《中国制造2025》,则强调的是在现有的工业制造水平和技术上,通过“互联网+”这种工具的应用,实现结构的变化和产量的增加,当然这与中国这个发展中大国,国内制造业发展现状多样有关。
对于中国制造业来说,应该抓住这一个机遇,积极迎接信息技术新时代,走中国发展特色工业化之路。
3.1立足中国国情和制造业发展实际,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之路
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仍处于工业化发展进程中,落后与先进并存、传统与现代并存,国内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发展迅速,如云南、贵州、新疆等地工业化发展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中国是一个复杂的制造业大国,不仅如此,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对外依赖较强,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生产型服务业比重偏低,产业集聚和集群发展水平不高,产品质量问题比较突出;资源利用效率偏低,环保问题严重;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效率低,导致管理成本高,产品竞争力不够等问题也是影响中国工业化发展。
所以需要积极探讨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提升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相结合;传统手工艺与先进制造业相结合;第一次工业化与第二次工业化相结合;信息化与工业化相结合。
机遇与挑战并存,在世界这个大格局和中国发展现状的环境下,也给中国的工业化发展带来了契机,在国际工业化的发展浪潮中,新理论,新技术,新方式给中国提供了发展并赶超其他国家的契机。
3.2发展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可以说没有基础设施就没有工业化的发展,要实现“制造2025”,必须建设与中国制造业配套的基础设施体系,其中重要的是信息基础设施和为制造服务的现代服务业。
信息基础设施包括网络、硬件设备、基础软件,
为制造服务的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库,国家工业基础数据、企业试验检测数据和计量数据等;为制造部门服务的供水、供电、道路、交通设施、仓储设备、邮电通讯设施、排污、绿化等环境保护和灾害防治设施; 为企业员工生活服务的服务业、金融保险机构、住宅和公用事业、公共交通、运输和通讯机构、教育和保健机构、文化和体育设施、社会福利设施等。
3.3依托大数据,发展互联网云计算技术
智能制造本来就包含着网络技术的内涵,一个企业内信息的传递靠“专网”或“局网”,与外界联系用互联网。
不管是互联网还是专网都是网络,它就像信息高速公路,没有信息的互联网与没有汽车的高速公路是一样的。
网络就是一种载体与工具而已。
互联网的出现与发展,使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物与人之间的交流缩短了时间空间距离,这就会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技术、社会生活。
然而未来制造业的生产是物联网和服务网结合下的团队协作生产,因此,中国的发展必然要与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
4总结
德国工业4.0点明了各行各业的发展方向,其核心是智能制造,数控机床是制造业发展的基础,更要密切紧跟这一趋势,抓住机遇,而工业4.0需要依托于信息物理系统也即CPS,需要高度的自动化和网络化,当今工业自动化的基础上,依靠高级软件和能够通信的机器设备实现生产智能化。
中国目前仍是一个制造大国而不是制造强国,中国制造2025正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之路,因此,我国应该依据中国国情,大力发展基础设置网络化技术,走中国特色发展之路,在这个挑战与机遇共存的时代,抓住机遇,成为一个制造强国。
参考文献:
[1]李金华.德国“工业4. 0”与“中国制造2025”的比较及启示[J].中国地质大学,2015,15(5):71-79.
[2]王喜文.工业4.0:智能工业[J].物联网技术,2013,12:3-6.
[3]张曙.智能制造与未来制造[J].现代制造,2014(1):24-25.
[4]张曙.中国制造企业如何迈向工业4.0[J].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2014,12:1-5.
[5]戴宏民,戴佩华.工业4.0 与智能机械厂[J].包装工程.2016,27(19):206-211.
[6]胡杰.从德国“工业4.0”看中国未来制造业的发展[J].民营科技,2015,(12).
[7]黄阳华.德国“工业 4.0”计划及其对我国产业创新的启示[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5,(3):5-7.
[8]贺正楚,潘红玉.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36-39.
[9]工业4.0工作组.德国工业4.0战略计划实施建议(下)[J].机械工程导报,2014(1):31-45.[10]宋慧欣.包装机械发展的必然趋势[J].自动化,2014(4): 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