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福利思想史 中西方古代社会福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的社会福利思想与实践

中国古代的社会福利思想与实践

3、孟子的社会福利思想
在社会福利思想发展史上,孟子发展了孔 子以“仁学”为核心的社会福利思想主张。
从“人性善”和“民为贵”的思想命题出发,孟子 提出了社会福利主张。 1、理想社会的生活福利指标。“养生丧命死无 憾”,男耕女织、足衣足食的小康之家所构成的 小康社会。

2、制民恒产。. 第一、所谓“制民恒产”,是建议统治者给老百姓以一定 的土地及其他生产资料。 第二、国家把给予每一农户的“百亩之田”、“五亩之宅” 作为一种制度规定下来,规定了社会基本保障线。 第三、孟子还将人们的经济状况与道德状况直接联系起来。 要想使百姓接受统治,必须首先使其有必要的物质生活条 件,使其得以生存下来。 第四、要救济穷弱 。孟子认为实行仁政必须先从救济老、 幼、鳏、寡、孤、独等穷弱困苦之人开始。认为鳏、独、 孤、老、幼等都应是社会救济的主要对象。孟子还把儒家 孝悌敬老思想与老人福利和救助问题结合起来,并将“老 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作为儒者至高精神境界。 主张国家的赋税、徭役必须有一个明确制度,不得任意对 百姓侵夺。对普通百姓施行“薄税”政策,以减轻农民负 担。
4、墨子的社会福利思想
(一)赈灾备荒论。墨子从“兼相爱”、“交相利”这一根 本原则出发,对处于饥寒交迫中的广大劳动者表现出深切 的同情。墨子认为,统治阶级的腐败奢侈和野蛮战争,是 人民最大的灾难祸患。 (二)“利民”、“爱民”思想。墨子把“兼相爱”、“交 相利”原则运用到国宝的治国方略层机上,提出了“利 民”、“爱民”的社会福利思想。即给人民以实际的“衣 食生利”,反对苛税重役,主张轻徭薄赋,除了使饥者得 食、寒者得衣之外,还应使“劳者得息”。墨子从其“兼 相爱”、“交相利”的理论出发,批判统治者无止境的剥 削和不可遏止的贪欲,主张“爱民”、“利民”,表现了 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有进步意义。

社会福利思想史 西方早期社会慈善

社会福利思想史   西方早期社会慈善

其次,强调宗教生活民族化和世俗权利的 神圣化。
宗教改革直接对以神为中心的宗教神学思想提出 挑战,进一步弘扬了以人为核心的人文主义思想, 使得以人为本的观念、关注民生的思想、追求现 实生活幸福的愿望更深入人心,这不仅有利的推 动了资本主义社会价值观的形成,也为西方社会 福利思想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三)启蒙运动与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出 现 启蒙运动是推动近代西方社会思想的第三 次重要变革。 提倡唯物主义,强调追求科学,让理性替 代对宗教的绝对信仰。
三、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发展阶 段
(一)不同时期的西方主要社会福利思想 流派 1 主流社会福利思想的阶段性 2. 不同阶段社会福利思想派别的多样性
(二)不同时期的西方社会福利观念 1. 自助观念 2. 国家福利观念 3. 共同责任观念
(三)不同时期的西方社会福利实践模式 1. 家庭保障 2. 国家保障 3. 社会保障
第二个阶段开始于18世纪中期的工业革命 第二个阶段开始于18世纪中期的工业革命 所推动的欧洲工业化的发展。其突出特点 是以机器生产替代手工劳动,建立近代工 厂制度,发展近代工业。工业革命在很大 程度上也加剧了原有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 盾 。
西方社会经济变革中的一些社会问题,在 以后的社会发展中逐渐成为经常性社会问 题,给一些社会成员的生活带来长期影响, 并极大地影响了西方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 展,并在一个时期内导致经常性大规模的 阶级冲突和政治斗争。这势必引起全社会 的关注,探讨其出现的原因。这些努力从 而形成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不同时期的社会 福利主流思想。
西方早期社会慈善行为与 社会福利思想的特点
一、西方早期的社会慈善
西方早期社会福利思想与社会慈善行为密 不可分,两者相互影响,共同发展。 中世纪欧洲社会救济中, 教会慈善救济 占有重要地位。多数教会将其收入的一部 分用于慈善救济,并建立救济院、医院、 上帝之家、疯人院等慈善机构。

社会福利思想史 中国古代社会福利思想2

社会福利思想史 中国古代社会福利思想2
p 18
? 官方的慈善事业除仓廒制度外,主要工作还 有济贫、养老与慈幼。
? 官方的慈善机构最早可追溯到南北朝的“六 疾馆”与“孤独园”。
? 唐宋“悲田养病坊”,原为唐代佛寺所主持 的悲田院。
? 《华严探玄记》“福田有五种,恩田、敬田、 德田、悲田与苦田。福田者,犹如农夫播种 于田,有秋收之利,亦即多行善事于前,将 受诸报于后”。
p 11
? 汉武帝时置常平仓以备荒年; ? 汉宣帝时设常平仓——《汉书。食货志》 ? 至元帝初元五年,因朝廷言其弊遂行罢废,
明帝重复其制,其后至魏齐梁诸代多沿用之。 (言心哲) ? 隋文帝开皇五年,义仓创设。 ? 义仓属于地方性济贫救灾设施。常平仓由朝 廷兴办。
p 12
? 仓储制度到宋代更为多元,除常平仓外,另 有惠民仓作为辅助,又设广惠仓以赈灾济贫 之用。
? 主张兴办功利教育事业、保障完全就业,实行全面 公费医疗,并设立公共养老院,收养老人,供给丰 美,俾之愉快,而终其天年。
p4
二、社会互助论
? 是中国儒家思想的另一组成部分。 ? 与大同社会论的区别: ? 大同社会论强调的是整个社会的“大同”,是对整
个社会制度的设计,而社会互助论强调是社会成员 之间的互助,前者是一个无法实现的幻梦,后者却 是可以付诸实践的一Fra bibliotek社会保障思想。
? 原为地方赈灾的义仓到唐宋之后变质为县仓、 郡仓。
? 宋太祖令“诸州所属县各置义仓以备凶歉, 是本取有余而补不足的原则”
p 13
? 朱熹于南宋淳熙八年定社仓法,由地方豪富或者民 家捐谷或向官府借谷,藏于该社,自治经营,以赈 灾民。
? 明清常平仓与社仓仍是救荒与济贫的最主要的措施。
? 清代《荒政则例》载有贷粟之法: “凡歉收之后,方 春民乏,贫不能耕,或旱禾初插,夏遇水旱,及既 雨既露,民贫不能耕种,速命州县开常平仓或社仓, 出谷贷之,俾耕种有资,以得秋熟,其兵丁之贫乏 者,亦贷焉,及秋视其收成之丰歉,收成在八分以 上者,加息征还;七分者免息征还;六分者本年征 还其半,来年再征其半;五分以下者,均缓征,以 待来秋之熟。”

社会福利思想全课程

社会福利思想全课程

社会福利思想全课程社会福利思想全课程导言:社会福利是指通过社会政策和措施,为社会中的个人和群体提供物质和非物质的基本生活保障,促进社会公平和公正。

社会福利思想是指各种关于社会福利政策和实践的理论和思想体系。

本课程将介绍社会福利思想的发展历程、基本原则和应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思考社会福利的重要性和影响。

第一章:社会福利思想的起源和发展1. 古代社会福利思想:从古代国家提供帮助的慈善机构,到基督教的慈善观念和卡尔马克思的社会公正思想。

2.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从西方福利国家模型的出现,到亨利·乔治、托尔斯泰、比斯马克等人对社会福利的理解和倡导。

3. 社会福利在不同国家的实践:英国福利国家模型、北欧社会民主模型和其他国家的社会福利实践。

第二章:社会福利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1. 全面性:社会福利是综合的,需要涵盖人们的物质、精神、教育、医疗等各个方面的需求。

2. 公平性:社会福利政策要保证资源的公平分配,减少社会不平等。

3. 可持续性:社会福利政策要考虑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避免对财政造成过大负担。

4. 参与性:社会福利政策的制定应该鼓励公众参与和民主决策,确保社会福利的公共性和透明性。

第三章:社会福利的实践与政策1. 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福利政策的建设和改革。

2. 教育与培训:教育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能力的重要途径,社会福利政策应该注重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和提供。

3. 健康保障:社会福利政策应该确保人民的基本医疗保障,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质量。

4. 社会福利与就业:社会福利政策应该促进就业机会的提供,减少社会贫困和失业风险。

5. 社会福利与环境:社会福利政策应该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第四章:社会福利的挑战与未来发展1. 社会福利的财政挑战:社会福利政策的提供需要财政支持,如何平衡福利政策和财政可行性是一个重要问题。

2. 全球化和社会福利:全球化使得社会福利的问题不再局限于国家范围,国际合作和社会互助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社会福利思想

社会福利思想

中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启示【摘要】广义的社会福利是指由政府举办或自主的社会福利事业,其宗旨是改善全体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保证人民在文化和教育、医疗和健康、就业和住宅,以及养老等方面的需要得到满足。

而社会福利思想是伴随着人类的社会福利实践而不断发展的,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不同的政治制度,产生了不同的福利制度,也形成了不同的福利思想。

本文通过对某些中西方社会福利思想进行介绍分析,并从中得出对现代社会福利以及对中国社会福利实施的一些启示。

【关键字】社会福利;大同社会论;理想国;功利主义一、社会福利思想所谓社会福利思想就是关于社会的福利制度和社会政策的思想理论,也是人们对什么是好的生活和如何实现好的生活的哲学思考。

围绕着关于社会福利的价值论和社会理想的争论,就形成了各种社会福利思想,各国都纷纷建立了自己的社会福利制度。

而在每种社会福利思想背后或多或少都有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因此我们只有正确认识各种社会福利思想,才能让它们有利于则甚的发展,还有社会的发展。

接下来主要介绍三中社会福利思想,分别为中国古代孔子的“大同社会论”、西方柏拉图的“理想国”及功利主义福利思想。

(一)孔子“大同社会论”大同社会论,这是中国古代关于理想社会建构的有代表性并有深远的思想,产生于公元前500多年前,是中国的乌托邦思想。

孔子在《礼记.礼运》中曾这样说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各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於地也,不必藏於己。

力恶其不出於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天下为公”不仅是儒家的社会理想,也是儒家确立政治公平思想的一个理论前提。

这里的天,随着学者们的论述,也多被替换成了民意与正义,孔子也是在这个基础上,提出:“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

这无疑是一次重大的观念革命,其实包含了“主权在民”的思想,包括孟子后来的“天民合一”观,都是在这个体系中说的,而这一政治思想也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02古代社会福利思想

02古代社会福利思想
首先,他认为人的灵魂(人性)有三种:理性、意志和情欲。 分别体现三种天赋和职能,理性的统治阶级,执掌政 权;意志是军人阶级,执行法律;情欲是劳动者阶级。
②“共产”制度。柏拉图认为,国家一切灾害的主要祸根是 私有制和私有观念之存在,不符合“正义公道”社会 的要求。柏拉图建议在第一等级和第二等级中实行 “共产制”。
④轻徭薄赋,裕民富国。
先秦时代政府一般都实行低税率政策,对少数生活困难者, 政府还能及时补助。三代王所征税率均为1/11.周始 对关市收税,即分别对关口和市场征税,税率均为 1%和2%。春秋战国时期,战争愈演愈烈,需要扩 大税源,提高税率,于是苛捐杂税颇滥。有见识的 执政者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诸子,尽力阻止或劝导国 君放眼长远,调整利益格局。
原始基督教主要内容包括:
1.抗议现实的苦难,幻想美满的天国。 基督教斥责社会贫富不平等,鄙视富人,仇恨压迫者。
第二章 古代社会福利思想
第三节 古罗马的社会福利思想
二,原始基督教的产生及其主要内容
2.建立理想的“千年王国”
天国中没有私有财产、没有压迫和剥削。人人平等,共同劳 动,共同消费。实行民主制度,男女平等,互以“兄 弟”和“姐妹”相称,过着朴素的生活。这些杂糅了 原始民主主义和平均主义的主张,同时也反映了穷苦 人民的禁欲主义思想,而这种思想成为原始基督教的 道德观。
第二章 古代社会福利思想
第一节 古代中国的社会福利思想
二、先秦时期的社会福利制度及其思想
2.先秦社会福利制度及其思想 ⑤诸子百家的社会理想。
管仲:《管子》中的《牧民》和《权修》两篇。
第一,管仲认为管理社会首先要“定民之居,成民之事”,即 划定当时存在的社会四大阶层——士农工商的各自区域, 世代相袭,不得更改。

最新中西方社会福利制度分析

最新中西方社会福利制度分析

中西方社会福利制度分析中西方社会福利制度分析二战结束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缓解社会矛盾,大力投资并创办社会公共事业,实行和完善一套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以保证社会秩序和经济生活正常运行。

其中,西欧和北欧国家是西方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建立最早, 也最为典型的地区, 被誉为包揽人们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 形成于战后初期, 六七十年代, 社会保障进一步扩大和完善。

然而,随着七十年代,西方经济出现滞胀,导致经济危机,财政收入减少。

高社会福利加重了社会负担,全面福利政策导致一些人懒惰,不利于社会进步,以英国为首的许多国家开始逐步削减社会福利保障方面的开支。

虽然西方的社会福利制度在后来的施行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但依然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国家借鉴,比如说公共医疗制度、失业保障制度等。

一、福利国家的概念为了更好的了解西方福利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我们要弄清福利国家的定义是什么?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福利国家”这个词来源于19世纪的德国,当时俾斯麦实行的警察国家政策,1870年德国的历史学家描述俾斯麦的“国家社会主义”政策是在创造一个“福利国家”后来英国作家在一篇文章中采用了这个词汇。

“福利国家”是一种国家形态,福利是这种国家形态的特性,是用来界定国家的,福利国家这种国家形态突出地强化了现代国家的社会功能,所以它是一个政治学的概念,而社会福利则是社会学概念。

福利本身更是经济学的概念。

经济环境是国家决策的条件和基础,而社会福利则是国家决策的结果。

福利国家不是社会保险,不是公费医疗,也不是家庭福利或社会救济计划。

福利国家甚至不等同于社会保障或社会政策,而是它们的加总。

造成福利国家的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国家只负责向“最需要的人”提供福利,这种方式需要政府官僚去区分谁是“最需要”的人,因此政府要密切关注人们的日常生活才能将作弊减到最低,因此会将人民划分为两类,一类是接受福利的人,另一类是需要为政府福利提供的人,而这类人往往想将福利减到最低。

第二章 古代福利思想

第二章  古代福利思想
鳏寡孤独者 皆有所养
老年人福利
• 尊老、养老、 终老
妇女儿童权 利
第一节
古代中国的社会福利思想
• (2)社会救灾(P46-47)
防灾
避免人 祸
社会 救灾
临时赈 济
平籴和 通籴 (di)
第一节
古代中国的社会福利思想
• (3)就业保障 • “……授民以田,使农民有耕地可以种,且附着于土地……” • (4)清徭博赋,裕民富国 • “……取悦于民,还信于民……”
第一节
古代中国的社会福利思想
老子的思想
• (5)诸子百家的社会思想(P46-59)
孔子的思想(礼治,正名 (理想社会,寡欲、无知、 分,贫富不均及其解决办 法,理想社会形态) 知足的政治主张) 诸子百家 墨子(民之三患、抨击小 盗为盗,大盗为义、提出 兼爱说)
孟子(仁学、仁政、小康 社会)
管仲的思想:第一,…定民之居、成民之事…;第二,…通穷济 困…;第三,“礼义廉耻”;第四,建立严密的组织体系。
第二节
古希腊的社会福利思想
从总体上来说, 柏拉图的理想
• 1.柏拉图的社会福利思想 • ◆理想国的主要内容
社是一个等级
森严的……,但
社会阶 级结构
共产制 度 男女平 等
他能够从阶级 矛盾中去寻找 社会动荡的根 源,并主张取
共妻制
消私有制,对 后人具有很大 启发性。(P64)
第二节
古希腊的社会福利思想
宣扬“信徒 因基督的牺 牲而得救”
幻想美满的 天国
建立理想的 “千年王国”
• 2.亚里士多德的社会福利思想
• ◆主要思想
社会观 共产主义
经济学 社会阶 级
物品价 值 婚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在政治目的方面,均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 的利益和统治秩序;
❖ 3.其他?(同学们进行补充)
不同之处
❖理想国
❖ 严密的逻辑体系 ❖ 概念、判断、推理
逻辑的一致性 ❖ 面向未来 ❖ 重理性 ❖ 超越性
大同社会
缺乏概念的明晰性 缺乏理论的完整性、
面向过去 重直觉
世俗性
❖ Q:除此之外,还有何不同? ❖ 大同社会: ?? ❖ 理想国:??
(三)中国古代福利思想的特点
❖ 中国古代的社会福利(保障)思想因官方负责的传 统而较西方社会更早地论及了政府的责任,在具体 内容上不仅涉及到救灾、济贫、优抚及社会福利设 施,并有仓储后备等积极的防范措施,在救济方面 有系统的赈济学说。
❖ 但主要是针对农业社会的特点而实行的保障措施, 有其局限性,并且最终没有形成制度化的保障。
❖ 3.我国尚处于社会转型期,广大的农村仍在 很大程度上保留了传统农业社会部分特点, 因此,古代社会的一些做法,如赈灾、救济 等仍在一定范围内适用。
❖ 4. 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推进,迫切需要建立 起适应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水平的覆盖全民 的社会保障制度。西方的经验值得借鉴。
❖ 5.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还要结合本国的国 情,吸取以往的优良传统和做法,而不是全 面照搬,全盘西化。
❖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大同社会的理想在漫长的封建 社会并没有变为现实,因此被称为是中国社会的 “乌托邦”思想。
与柏拉图《理想国》的比较
❖ 试比较孔子所描述的“大同社会”与柏拉图 的“理想国”的异同。
相同之处
❖ 1.在对未来社会的构想方面,孔子的大同社 会与柏拉图的理想国几乎是相通的,都认为, 公有制是最优越的制度
2. 社会救济论
❖ 赈济说—主张用实物和货币救济遭受灾害或生活极 端困难的社会成员。
3. 社会互助论
❖ 墨子:“兼爱交利” ❖ “为贤之道将奈何?曰: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
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若此,则饥者得食, 寒者得衣,乱者得治。” ❖ 孟子:“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 姓亲睦。”
二、对当代的启示
❖ 1.现代社会福利的目标是追求社会公正,以 人的独立和自由作为前提条件。中国传统福 利则是以依附为前提,人与人之间是一种不 平等的关系。
❖ 2.另一方面,中國传统福利思想和制度与現 代社会福利思想和制度有許多不谋而合之处。 如注重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建构,将社会福 利做为化解社会矛盾的手段等。

——《礼记。礼运》
❖ 分析:中差序格局”的,长优有序,亲疏有别。
❖ 而大同社会的提出则是提倡要突破原有的社会伦理 关系的局限,以实行公有制为大同社会的最高理想; 政治上则主张社会民主,选贤任能;经济上主张社 会财富归全体人民所共有,生活上实现社会统筹, 各得其所。在生产方面则是人人尽力去劳动,所有 的社会成员均有保障。
中西方古代社会福利思想的比较 及其对当代社会保障制度建构的启示
主讲人:范会芳
2009-3-13
一、中国古代的福利思想及其特点
❖ (一)中国古代社会的特点 ❖ 1. 农业社会、人口多 ❖ 2.农业社会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哪些方面?
干旱、洪涝、饥荒等自然界的威胁
(二)中国古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安排
❖ 1.仓储制度:建立谷物储蓄以备灾荒的制度
❖ 自夏代始,国家就十分重视粮食的储蓄。
❖ “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 曰国非其国也”。

——《礼记。王制》
❖ “天有四缺,水旱饥荒,其至无时,非务积聚,何以备之?”

——《逸周书。文传篇》
❖ 汉时,设常平仓 ❖ 隋朝,增设义仓(地方政府举办)、惠民仓、广惠
仓等 ❖ 唐代,仓储制度更加完备和系统 ❖ 宋、明、清,沿袭了以往的制度,并使之更完善。
4. 大同社会论
❖ ——这是中国古代关于理想社会建构的有代表性并 影响深远的思想。
❖ ——产生于公元前500多年前,是中国的乌托邦思 想;
❖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 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 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 各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於 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恶其不出於身也,不 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