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江大龙

合集下载

温州板凳龙作文500字2024

温州板凳龙作文500字2024

温州板凳龙作文500字2024《温州板凳龙》
小朋友们,你们见过温州板凳龙吗?那可真是太壮观啦!
每年元宵节的时候,温州的大街小巷就会出现长长的板凳龙。

板凳龙是由很多条板凳组成的,每条板凳上都有精美的装饰,有画着漂亮花朵的,有写着吉祥话语的,还有挂着彩色灯笼的。

我记得有一次,我跟着爸爸妈妈去看板凳龙。

那时候天还没黑,但是人们已经早早地等在那里了。

当夜幕降临,锣鼓声响起,板凳龙就出发啦!只见龙头高高扬起,威风凛凛,龙身弯弯曲曲,像一条大蛇在游动。

人们举着板凳,喊着口号,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我站在人群中,眼睛都看直了。

我看到一个小朋友骑在爸爸的肩膀上,手里还拿着一个小灯笼,兴奋地叫着:“龙来啦!龙来啦!”那一刻,我觉得自己仿佛也变成了板凳龙的一部分,跟着它一起飞舞。

温州板凳龙,不仅是一种表演,更是我们温州人的骄傲!
《温州板凳龙》
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咱们温州的板凳龙。

板凳龙可有意思啦!它不是真的龙,而是用一条条板凳拼成的。

这些板凳都被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上面有各种各样的图案。

有一次,我亲眼看到了板凳龙的表演。

那场面,真是热闹极了!好多叔叔阿姨一起抬着板凳,跟着音乐的节奏走。

龙头大大的,眼睛还会发光呢,嘴里还吐着“烟火”。

龙身一节一节的,就像火车一样长。

我还看到一个爷爷特别用力地抬着板凳,汗水都流下来了,但他脸上一直笑着。

旁边的小朋友们都在拍手叫好,我也跟着一起喊:“加油!加油!”
这就是我们温州的板凳龙,是不是很棒呀?。

缠龙奔野的典故

缠龙奔野的典故

缠龙奔野的典故哎,说起“缠龙奔野”这典故,那可真是个既神秘又带劲儿的故事,得从咱们老祖宗那会儿讲起。

那时候,天地间还弥漫着一种说不出的灵气,山川河流,草木花鸟,都好像藏着啥不得了的秘密。

在遥远的南方,有片广袤无垠的荒野,人称“龙息之地”。

为啥叫这名儿?因为传说啊,这地界儿曾是龙族的游乐场,它们高兴了在这儿翻云覆雨,不高兴了就躲进深潭里呼呼大睡,留下了一串串传说和谜团。

就在这龙息之地,住着一位名叫阿强的少年。

阿强啊,别看他年纪不大,却是个胆大包天、心比天高的主儿。

他从小就对那些关于龙的故事着迷,总梦想着有一天能亲眼见到真龙,跟它们学学那飞天遁地的本事。

一天,阿强在山上放牛,突然天色大变,乌云滚滚,雷声隆隆,好像老天爷生了大气似的。

阿强心里咯噔一下,心想:“这不会是龙要现身了吧?”他瞪大眼睛,死死盯着天边,生怕错过一丝一毫的动静。

果然,没过多久,一条巨龙从云层中破空而出,金光闪闪,鳞片熠熠生辉,简直比画里的还要威风百倍!阿强看呆了,连牛跑了都不知道。

那龙在空中盘旋了几圈,突然像是发现了什么,猛地一头扎进了山脚下的密林里。

阿强回过神来,一拍大腿:“哎呀,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啊!”他顾不上找牛了,撒腿就往密林里追去。

密林里荆棘丛生,野兽出没,但阿强心里只有那条龙,啥都不怕。

他一边跑一边喊:“龙大爷,等等我,我也想跟你学飞啊!”也不知道追了多久,阿强终于来到了一个隐蔽的山谷。

只见那条巨龙正躺在一块巨石上,闭着眼睛,似乎受了伤。

阿强心里一紧,连忙跑过去查看。

原来,龙在飞行时不小心被天雷击中,翅膀受了重伤,无法再飞。

看到这一幕,阿强没有害怕,反而生出了怜悯之心。

他找来草药,小心翼翼地给龙包扎伤口。

龙睁开眼,看着眼前这个勇敢善良的少年,眼中闪过一丝感激之色。

从此以后,阿强就成了龙的守护者。

他每天来山谷里照顾龙,给它喂食、换药、讲故事。

龙也渐渐恢复了元气,虽然还不能飞,但已经能够在山谷里自由地走动了。

阿强和龙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温州市平阳县鳌江镇在美丽中国背景下的变迁

温州市平阳县鳌江镇在美丽中国背景下的变迁

温州市平阳县鳌江镇在美丽中国背景下的变迁摘要:随着经济建设的日益发展,我们走向繁荣富强的同时,资源约束的趋紧,环境污染的严重,生态系统的退化,让我们不得不意识到,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对此,十八大报告提出“美丽中国”的新概念把“生态文明”提升到战略高度,温州市委针对十八大“美丽中国”做出建设“三生融合,幸福温州”的决定并将其确定为温州市“十二五”发展战略目标,鳌江作为现阶段温州重点建设城镇,浙江省首批小城市培育试点镇,紧跟脚步,建设三生融合的现代化小城市。

关键词:小城市双核发展一体化城市化鳌江,作为浙江八大水系之一,也是全国三大涌潮江之一,因海水涨潮时,江口的波涛状如巨鳌负山,故称鳌江。

鳌江处于长三角经济圈和海西经济圈辐射范围的叠合区域,同时又位于浙江沿海经济带、福建沿海城市发展带与鳌江流域经济带的交汇口,是温南地区最重要的枢纽节点,经济、文化、信息等要素在此汇集,使鳌江始终充满活力。

《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中,温州大都市今后几年将根据中心聚集,南北伸展的规划要求发展根据规划,市域南部的鳌江流域下游的城镇作为温州市域南部中心发展区。

近几年,作为温州大都市南部中心城市之一的鳌江,凭借小城市培育试点和昆鳌一体发展的平台实施,已开始战略崛起。

一、新的机遇,鳌江雄起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市南部平阳鳌江错失了两次重大的战略机遇。

平阳县鳌江镇镇长陈先夏说,从原来的领跑者掉队成为追赶者,近年来经过共同努力和艰难爬坡,再一次站在发展的十字路口,迎来新一轮至关重要的战略机遇。

(一)小城市培育试点抢占制高点2011年,我省确定首批27个小城市培育试点镇,包括平阳县鳌江镇、苍南县龙港镇、瑞安市塘下镇、乐清市柳市镇的温州4个镇开始向小城市进军。

“十八大”提出加快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战略为小城市培育带来新机遇,下一步,省委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改革创新力度,鳌江也将按照城市功能定位清晰、空间布局合理、经济繁荣发达、服务功能完备、生态环境优美、体制机制灵活的培育要求,尽快实现由中心镇向现代化小城市跨越转型。

浙江方言

浙江方言

浙江方言目录概述语言介绍吴语徽语闽语官话方言岛概述浙江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与江西、安徽相连,北与上海、江苏接壤。

东西和南北的直线距离均为450公里左右,陆域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06%,是中国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

浙江地形复杂,山地和丘陵占70.4%,平原和盆地占23.2%,河流和湖泊占6.4%,耕地面积仅208.17万公顷,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说。

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大致可分为浙北平原、浙西丘陵、浙东丘陵、中部金衢盆地、浙南山地、东南沿海平原及滨海岛屿等六个地形区。

境内有钱塘江、瓯江、灵江、苕溪、甬江、飞云江、鳌江、京杭运河(浙江段)等八条水系。

最大的河流为钱塘江,因江流曲折,称“之江”,又称“浙江”,省以江名。

浙江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早在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类“建德人”活动。

已发现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距今6000年的马家浜文化和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化。

浙江春秋时分属吴、越两国。

秦设会稽郡。

三国时富阳人孙权建立吴国。

唐朝时先后属江南东道、两浙道,渐成省级建制的雏形。

五代十国时临安人钱镠建立吴越国。

元代时属江浙行中书省。

明初改为浙江承宣布政使司,辖11府、l州、75县,省界区域基本定型。

清康熙初年改为浙江省,建制至此确定。

浙江现设杭州、宁波2个副省级城市,温州、湖州、嘉兴、绍兴、金华、衢州、舟山、台州、丽水9个地级市,36个县、22个县级市、32个市属城区,837个镇、562个乡、212个街道。

省会杭州。

2003年底,全省人口为4536万人。

少数民族主要有畲族,17万多人,其他少数民族的人口都很少。

(本节内容参考了中国浙江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浙江概览栏目的资料)语言介绍浙江省的主要少数民族畲族也使用汉语客家话——畲话,因此,浙江全省通用汉语方言。

除了畲话和其他一些方言岛以外,浙江省的语言包括吴语、客家语、徽语、闽语、官话几种,其中吴语是浙江使用人口最多,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也是浙江境内最重要的语言。

大龙经济开发区大龙镇简介

大龙经济开发区大龙镇简介

大龙镇简介
大龙镇位于贵州省东部,地处大西南与中南结合部,素有“黔东门户”、“荆楚咽喉”之称,是贵州省全方位开放战略中“东联”的窗口和桥头堡,是全国首批重点建设试点镇,是贵州省32个建设重点镇之一。

全镇国土面积83.7平方公里,有19个村1个居委会184个村民组,总人口32519人。

辖区内有企业12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8家。

电力装机容量近3万千瓦。

株六复线、上瑞高速公路、320国道和玉铜高等级公路纵贯全境。

大龙火车站货场是湘黔渝17县(市)物资集散中心,年吞吐量600多万吨。

我镇现装有3000门程控电话、4000门移动电话和INTERNET连接国内外,交通、能源、通讯、区位条件十分优越。

1992年8月建立大龙开发区,1999年7月升级为省级经济开发区,2001年确立为铜仁地区工业园区。

全镇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由2002年的2.8亿元,增加到现在的9.94亿元;农业生产总值由2002年的7533万元,增加到现在的0.91亿元;工业生产总值由2002年的1.16亿元,增加到现在的7.44亿元;财政收入由2002年的1556万元,增加到现在的1.92亿元(含地区分成大龙发电公司和红星发展公司税收7761.7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2年的1850元,增加到现在的5120元;城镇建设面积由2002年的1.5平方公里,增加到现在的4.5平方
公里;城区内人口由2002年1.2万人,增加到现在的2万人;个体工商户由2002年的192户,增加到现在的450户。

2007年,外贸出口完成1.34亿元。

温州市平阳县鳌江镇简介

温州市平阳县鳌江镇简介

温州市平阳县鳌江镇简介2011年01月30日11:09:00 住在杭州网鳌江新貌瓯南大桥一、前言因港口而兴的鳌江,曾因便捷的水上交通运输成为联络周边地区的枢纽。

北宋时期,鳌江由渔人聚集成市,清朝初期设置了海关,1923年,建成鳌江港,港口开辟了至湛江、汕头、上海、基隆、大连等航线,历来是鳌江流域对外开放的商埠、浙南闽东北地区的物资集散地和出海口。

1933年,鳌江正式建镇,时携渔业与船运之便,成为浙南著名商埠,时称“中国古鳌头”、“瓯闽小上海”。

这种自古就有的优势,使鳌江人倍感自豪。

除了商业的规模,港口规模仅次于温州,民国廿一年左右,中国银行、浙江地方银行还在鳌江设立过分支机构。

抗战爆发后,温州和福州港相继封锁。

唯有鳌江港仍在通航,因此又开辟了许多新航线,民国廿七年荷兰、英国3200吨商船开进鳌江经商。

鳌江因此成为一个繁荣的港口,为浙江省五大港口之一。

其中,近代鳌江镇的开拓和繁荣,乡绅王理孚及其子王文川具体负责的王广源商号,贡献最大,功不可没!1994年经省政府批准鳌江港定为二类口岸,并设立了海关、商检、海事、边防、海警、口岸办等相应机构及台湾渔轮停泊点,使鳌江镇具备了对外开放的优越条件。

2003年鳌江镇经济实力位居全省百强镇;温州市经济强镇第五位,2007年,名列温州强镇第十,鳌江港对平阳、苍南两县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鳌江镇现辖面积102平方公里,其建成区面积11平方公里,人口近20万(其中外来人口5万),下设7个办事处,辖8个社区、59个行政村,2010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值130.55亿元,同比增长30.48%;财政收入7.20亿元,同比增长18.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72亿元,同比增长48.89%。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45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700元,同比分别增长22.07%和7.81%。

二、骄傲的鳌江在整个浙南区域经济里,鳌江镇和鳌江人过去历史是值得骄傲的,应该可以这么说,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前期和老平阳未分县前,除了温州市区,其他地方在鳌江人眼中,都好像都是乡下地方,根本不值一提!连瑞安、乐清、的城关也都不在话下,1981年之前的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脯育老平阳160万人民的鳌江贯穿横阳大地上,作为地理上和经济上的中心的鳌江镇,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他的经济吸引了当时老平阳一半以上人口范围,在鳌江流域,鳌江镇作为中心城市(镇)的出现和发展,是依靠浙南闽东北广大腹地的存在和支撑,腹地越广,这个城市(镇)的地位就越牢,周边地区的人口越多,他的辐射力也会水涨船高地愈强大。

鳌江抬大龙作文

鳌江抬大龙作文

鳌江抬大龙作文The Aojiang River Lifts the Dragon Festival is a traditional event in Wenzhou, China, where a massive dragon is lifted and paraded through the streets to celebrate the city's rich cultural heritage.鳌江抬大龙是中国温州的传统活动,一个巨大的龙被抬起并游行在街上,庆祝这个城市丰富的文化遗产。

The festival has been celebrated for over 1600 years and is deeply rooted in the local community, symbolizing the unity and strength of the people of Wenzhou.这个节日已经庆祝了1600多年,深深植根于当地社区,象征着温州人民的团结和力量。

The dragon itself is an impressive sight, measuring over 100 feet long and requiring the strength and coordination of over a hundred people to lift and maneuver through the streets.龙本身就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景象,超过100英尺长,需要100多个人的力量和协调来抬起并穿梭在街头。

The festival is a time for the people of Wenzhou to come together to celebrate their shared heritage and to honor the traditions of their ancestors.这个节日是温州人民团结在一起庆祝共同遗产,并尊重他们祖先的传统的时候。

看鳌江划大龙写作文

看鳌江划大龙写作文

看鳌江划大龙写作文在我们那旮旯,有个特别热闹的活动,叫鳌江划大龙。

这活动啊,那叫一个震撼,一个精彩!每次想起来,都觉得心里头热乎乎的。

记得那是一个正月里的好日子,天儿还挺冷,但挡不住人们的热情。

我跟着家人早早地就来到了街上,好家伙,那场面,用人山人海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街道两边早早就站满了人,有抱着孩子的,有拉着老人的,大家都伸长了脖子,眼巴巴地等着大龙的出现。

我呢,仗着自己个子小,在人群里钻来钻去,好不容易挤到了前面。

这时候,只听见远处传来了一阵锣鼓声,“咚锵,咚锵,咚咚锵!”我的心一下子就提到了嗓子眼儿,知道大龙要来了。

不一会儿,就看到远远的地方出现了一个巨大的龙头,那龙头做得可真是栩栩如生。

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眼珠子还会转动呢!龙须长长的,随着风飘啊飘的,别提多威风了。

龙嘴张得大大的,嘴里还含着一颗大大的龙珠,龙珠闪闪发光,特别好看。

再看那龙身,一节一节的,足有好几十米长。

每一节上面都画着精美的图案,有花鸟鱼虫,有神话故事,简直就是一幅幅流动的画卷。

龙身上还挂着好多五颜六色的灯笼,红的、黄的、绿的、紫的,把整条龙都照得亮堂堂的。

划龙的人可都是精壮的汉子,他们穿着统一的服装,喊着整齐的号子,步伐一致地向前走着。

每走一步,大龙就跟着摆动一下,那气势,真像是一条活龙在天上飞。

我看着看着,不知不觉就入了迷。

突然,人群中一阵欢呼,原来是大龙开始表演了。

只见大龙一会儿盘旋上升,一会儿俯冲而下,一会儿左右摇摆,那动作,灵活得就像真的龙在跳舞。

我在旁边激动得又蹦又跳,不停地拍手叫好。

这时候,旁边有个老爷爷跟我搭话:“孩子,这鳌江划大龙啊,可是咱们这儿的老传统了,已经有好几百年的历史啦!”我好奇地问:“老爷爷,这大龙是怎么做出来的呀?”老爷爷笑着说:“这可不容易啊,得好多人一起忙活好几个月呢。

先要用竹子搭好骨架,然后再用布一层一层地糊上去,最后再画上图案,挂上灯笼。

这里面的学问可大着呢!”我听了,不禁对那些制作大龙的人心生敬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鳌江大龙是浙江平阳县鳌江镇的汉族传统民俗文化活动。

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汉族的一种习俗。

鳌江大龙始于明万历年间,是当地渔民为了祈求风调雨顺,鱼虾满舱,或庆祝丰年,在每年元宵节前夕,兴起划大龙活动。

浙江平阳县鳌江镇是鳌江大龙(灯)的诞生地。

这里属江南平原水网地带。

这里有一条全国著名的涌潮江,称"鳌江"。

平阳鳌江迎龙,其龙身用毛竹彩纸装饰而成。

长40米,龙头有丈三四阔的房子那么大。

龙的大嘴张开着,里边衔有一个龙珠。

龙珠的斜前方是空出成半圆球形的上唇,上面用彩色画着八仙和刘海。

2009年9月,鳌江大龙成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鳌江大龙始于明万历年间。

当地渔民为了祈求风调雨顺,鱼虾满舱,或庆祝丰年,在每年元宵节前夕,兴起划大龙活动。

根据文献考证,至迟在清代,鳌江大龙已在平阳民间盛行:"古鳌头上下三步(埠),凡某步(埠)迎(大)龙,其余两步(埠)即扮抬阁、高跷、烟火等戏。

"由于在划龙中发生斗殴和强索缘银现象,清光绪年间,平阳县令汤肇熙曾下告示,禁止划大龙。

但民俗自有顽强的生命力,是很难一禁即止的。

到民国时期,划大龙更加盛行。

1916年,平阳人王理孚曾著文描述鳌江划大龙盛况:"(鳌江大龙)每逢旧历元宵赛展三日夜,用火化去。

迎灯之夕,健儿数百负之以趋,绕市三匝,小孩三五成群,于道间拾得片鳞寸甲,即欢呼疾走,以表欢迎之意。

金鼓喧阗,人声鼎沸,亦壮观也。

"1936年4月5日,上海出版的《太白》半月刊曾发表平阳人项经川写的《捆龙夜的杨府殿前》一文,也详细介绍了当时鳌江划大龙的有关情况。

平阳鳌江迎龙,俗称"划大龙",远近闻名。

其龙身用毛竹彩纸装饰而成。

长40米,龙头有丈三四阔的房子那么大。

龙的大嘴张开着,里边衔有一个龙珠。

龙珠的斜前方是空出成半圆球形的上唇,上面用彩色画着八仙和刘海。

龙眼像盏大灯笼。

后面是龙头颈,弯弯曲曲,像一条巨大的蟒蛇颈。

由龙颈向上望,在龙的上唇的反面有一个亭子,里面站着红脸的杨老爷。

亭子后面的龙背上有"童子拜海""八仙过海""杨家将"等神话和历史人物......再后边是龙尾,前半低下,后半翘起,也用竹竿支撑,大龙前后有百余人抬杠向前移动。

过村走巷,每停下就祭祀一番,有参龙者敲着大鼓演唱吉祥颂词。

大龙需迎3至5日,最后把龙整个捆在板凳上,用火烧掉,谓"送龙上天"。

2009年6月,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十大新发现揭晓,鳌江大龙一举夺魁。

9月17日首届中国(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杭州开幕,"鳌江大龙"在200多名壮汉的簇拥下横空出世。

大龙长80米,相当于3节火车车厢的长度,一颗牙齿有半人高,一眼望过去根本看不到龙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