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布线施工方案

合集下载

综合布线施工方案

综合布线施工方案

综合布线施工方案(一)施工前的检查1.在安装工程之前,必须对设备间的建筑和环境条件进行检查,具备下列条件方可开工:(1)设备间的土建工程已全部竣工,室内墙壁已充分干燥。

设备间门的高度和宽度应不妨碍设备的搬运,房门锁和钥匙齐全;(2)设备间地面应平整光洁,预留暗管、地槽和孔洞的数量、位置、尺寸均应符合工艺设计要求;(3)电源已经接入设备间,应满足施工需要;(4)设备间的通风管道应清扫干净,空气调节设备应安装完毕,性能良好;(5)在铺设活动地板的设备间内,应对活动地板进行专门检查,地板板块铺设严密坚固,符合安装要求,每平米水平误差应不大于2mm,地板应接地良好,接地电阻和防静电措施应符合要求。

2.交接间环境要求(1)根据设计规范和工程的要求,对建筑物的垂直通道的楼层及交接间应做好安排,并应检查其建筑和环境条件是否具备。

(2)应留好交接间垂直通道电缆孔孔洞,并应检查水平通道管道或电缆桥架和环境条件是否具备。

3.器材检验要求(略)4.安全要求(略)5.技术准备(略)(二)双绞线传输通道施工1. 金属管的敷设(1)金属管的要求金属管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表面不应有穿孔、裂缝和明显的凹凸不平,内壁应光滑,不允许有锈蚀。

在易受机械损伤的地方和在受力较大处直埋时,应采用足够强度的管材。

(2)金属管的切割套丝在配管时,根据实际需要长度,对管子进行切割。

管子的切割可使用钢锯、管子切割刀或电动切管机,严禁用气割。

管子和管子连接,管子和接线盒、配线箱的连接,都需要在管子端部进行套丝。

套丝时,先将管子在管钳上固定压紧,然后在套丝,套完后应立即清扫管口,将管口端面和内壁的毛刺锉光,使管口保持光滑。

(3)金属管的弯曲在敷设时,应尽量减少弯头,每根管的弯头不应超过3个,直角弯头不应超过2个,并不应有S弯出现。

金属管的弯曲一般都用弯管进行。

先将管子需要弯曲部位的前段放在弯管器内,焊缝放在弯曲方向背面或侧面,以防管子弯扁,然后用脚踩住管子,手板弯管器,便可得到所需要的弯度。

综合布线系统施工方案

综合布线系统施工方案

1.综合布线系统施工方案1.1. 系统安装工艺和调试(一)布线系统的安装布线系统安装定位按照深化设计方案、图纸进行。

主要为:工作区子系统的安装;水平子系统的安装;干线子系统的安装;管理子系统的安装;建筑物子系统的安装。

(二)布线测试缆线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1) 非屏蔽4对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4倍;2) 屏蔽4对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6-10倍;3) 主干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10倍;4) 光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光缆外径的15倍。

2. 电源线与综合布线系统缆线应分隔布放,缆线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设计要求,按GB50312中的规定检测。

3. 建筑物内电、光缆暗管敷设及与其他管线最小净距符合GB50312中的规定。

4. 对绞电缆芯线终接应符合下列要求:1) 终接时,每对对绞线应保持扭绞状态,扭绞松开长度对于6类线不应大于13mm;2) 对绞线在与8位模块式通用插座相连时,必须按色标和线对顺序进行卡接;在同一布线工程中两种连接方式不应混合使用;3) 卡入跳线架连接块内的单根线缆色标应和线缆的色标相一致,大对数电缆按标准色谱的组合规定进行排序;4) 端接于RJ45口的配线架的线序及排列方式按有关国际标准规定的两种端接标准之一(T568A或T568B)进行端接,但必须与信息插座模块的线序排列使用同一种标准;5) 屏蔽对绞电缆的屏蔽层与接插件终接处的屏蔽罩必须以可靠的360°圆周接触,接触长度不宜小于10mm。

5. 光纤连接损耗值,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光纤连接损耗连接类别多模单模平均值最大值平均值最大值熔接0.15dB 0.3dB 0.15dB 0.3dB 缆线一般应按下列要求敷设:1) 缆线的型号、规格应与设计规定相符;2) 缆线的布放应自然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接头等现象,不应受到外力的挤压和损伤;3) 缆线两端贴有标签,应标明编号,标签书写应清晰、端正和正确;标签应选用不易损坏的材料;4) 缆线终接后,应有余量。

大楼综合布线工程施工方案

大楼综合布线工程施工方案

大楼综合布线工程施工方案一、项目概述大楼综合布线工程是指在大型建筑物内,通过铺设电线、光纤等,并设置相应的插座、网络端口等设施,实现电力、通信和数据等多种功能的布线系统。

这项工程是大楼建设和运营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大楼内部各种设备和中央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行。

本文将针对大楼综合布线工程的施工方案和具体要求作出详细介绍。

二、工程内容和要求1. 电力布线:包括供电线路以及各种插座和配电箱的布置。

电力布线必须符合国家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确保安全可靠。

布线材料选用规定规格的电线,并按照工程图纸的要求进行布置,所有接头需采用安全可靠的连接方式,并保证电气接地符合规范。

2. 通信布线:包括电话线路、网络线路、传真线路等的布设。

通信布线需要根据大楼的使用需求和规划情况,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布置。

网络线路要满足宽带接入和高速传输的要求,电话线路要能够满足通话质量和通信稳定性的要求。

3. 安防布线:包括监控摄像头、入侵报警、门禁系统等设备的布置。

安防布线必须考虑到大楼的结构和功能布局,确保监控设备的全面覆盖和报警设备的可靠性。

4. 照明布线:包括公共区域和办公区域的照明设备的布置。

照明布线需要满足照明亮度和照明效果的要求,同时考虑能耗节约和照明设备寿命的问题。

5. 控制系统布线:包括智能化控制系统、楼宇自控系统等的布置。

控制系统布线需要与大楼的机电设备协调配合,实现楼宇设备的集中控制和运行管理。

6. 数据中心布线:如果大楼内设有数据中心,则需要专门考虑数据中心的布线需求,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和稳定。

7. 绿色布线:在整个布线工程中,需要考虑绿色环保的要求,选择符合国家环保标准的材料和设备,确保施工过程的环境友好和施工结果的能源节约。

8. 其他布线:根据大楼的具体功能和使用需求,可能还需要考虑其他类型的布线,如音视频布线、空调控制布线等。

三、施工方案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1 项目准备在正式启动施工前,需完成项目经理、主管工程师等负责人的聘请,并进行相关资质手续的办理。

综合布线施工方案

综合布线施工方案

综合布线施工方案一、综合布线技术要求1.布线系统分类:根据传输介质的不同,将布线系统分为电力布线系统、通信布线系统、数据布线系统和综合布线系统等。

2.布线系统结构:布线系统由用户设备接入区、水平布线区和垂直布线区组成。

设备接入区是用户设备与布线系统连接的区域;水平布线区是指连接设备接入区和主线区的水平布线;垂直布线区是指连接主线区和机房之间的垂直布线。

3.布线系统标准: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综合布线设计和施工,确保布线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和扩展性。

4.布线系统要求:布线系统的损耗和串扰要低,带宽要宽,安全性要高,施工工艺要规范。

二、综合布线施工步骤1.工程准备阶段:包括施工队伍的组建、工程人员的培训和相关施工材料的采购。

2.布线系统设计: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和用户的需求,制定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并编制相关施工图纸。

3.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现场勘测和环境预处理,确保施工条件符合要求。

4.安装主线桥架:根据设计要求,在建筑物内安装主线桥架,确保布线系统的结构和位置。

5.安装水平布线:根据设计要求,在主线桥架上安装水平布线,包括电力线路、通信线路和数据线路等。

6.安装设备接入区:根据设计要求,在用户设备接入区域内安装终端设备和配线模块,完成设备与布线系统的连接。

7.安装垂直布线:根据设计要求,在机房和主线桥架之间安装垂直布线,包括电力线路、通信线路和数据线路等。

8.系统测试和调试:对布线系统进行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确保布线系统的正常运行。

9.系统验收和交付:对布线系统进行验收和交付,包括验收测试和使用培训等。

10.施工总结和维护:对综合布线施工过程进行总结,并制定相应的维护计划,保证布线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综合布线施工注意事项1.施工材料的选择:选择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的施工材料,确保施工质量。

2.施工人员的技能要求:施工人员要具备相应的综合布线施工技能,熟悉施工工艺和操作规程。

3.施工现场的管理:施工现场要进行严格的管理,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和规范。

综合布线施工方案

综合布线施工方案

综合布线施工方案一、前期准备工作1、综合布线施工前,需要进行细致的规划和设计工作,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布局和用途,制定详细的综合布线方案。

2、选择质量可靠的电线电缆、电源插座及相应的综合布线配件。

3、确定综合布线的路径、布线盘和机房位置,制作详细的施工图纸和设备清单。

4、施工前,需进行充分的安全培训,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和设备的安全。

二、综合布线材料装置1、根据设计方案,先要在墙面、地面和吊顶等待敷设电线电缆的线槽,并对其进行打磨、清理和绝缘处理,以保证信号的稳定传输。

2、在设备间、机房等位置设置布线盘,安装电缆桥架等证明器材。

3、在现有的电力线路上新增综合布线时,需加装隔离开关、保护器等保护装置,以免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三、综合布线电缆接头施工1、在布线盘上打扣安装电线头和配线头,接线时,需根据不同类型的电线电缆、电源插座及相应的综合布线配件进行正确的接线。

2、接头处应进行绝缘保护,可涂刷绝缘漆或使用绝缘套管等。

3、接头处应进行充分测试,确保信号传输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四、综合布线标识及测试1、布线盘、机房等位置应设置明显的标识,以便于使用和维护。

2、完成综合布线后,应进行充分的测试,检验每处接头的连通性、导通性及信号传输的准确性。

3、测试结束后,应填写详细的验收报告,并加以归档。

综合布线施工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是一个细致、复杂和技术性较强的工作,要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信号传输的稳定。

因此,在实施综合布线施工前,必须进行充分的规划和设计,选择适宜的材料器材,设定合理的施工流程和标准,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加强施工现场的监督和质量控制。

只有如此,才能够顺利完成综合布线工程,保证建筑物内部各个系统的正常运行。

综合布线施工方案范本(3篇)

综合布线施工方案范本(3篇)

第1篇一、项目概述1. 项目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建筑对通信系统的需求日益增长。

综合布线系统作为现代建筑中信息传输的基础设施,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信息化水平。

本方案旨在为某建筑物提供一套高效、可靠的综合布线系统,以满足未来信息传输的需求。

2. 项目目标(1)确保综合布线系统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2)满足各类信息传输需求,包括语音、数据、视频等;(3)便于维护和管理;(4)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

二、系统设计1. 系统架构本综合布线系统采用星型拓扑结构,由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布线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垂直布线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及建筑群子系统组成。

2. 系统选型(1)线缆:采用六类非屏蔽双绞线(Cat6),满足1000Mbps传输速率;(2)插座:采用RJ45接口,确保信号传输质量;(3)配线架:采用19英寸标准机架,便于管理和维护;(4)跳线:采用6类跳线,确保信号传输的稳定性;(5)设备:选用知名品牌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

三、施工准备1. 施工组织(1)项目经理:负责整个项目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2)施工队伍:由具有丰富经验的电工、网络工程师等组成;(3)材料供应:确保各类材料及时、合格地供应;(4)施工设备:准备必要的施工设备,如线缆剪线机、剥线钳、测线仪等。

2. 施工材料(1)线缆:六类非屏蔽双绞线(Cat6);(2)插座:RJ45接口;(3)配线架:19英寸标准机架;(4)跳线:6类跳线;(5)设备: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

四、施工步骤1. 工作区子系统施工(1)确定信息点位置,进行点位放样;(2)安装信息模块,连接RJ45接口;(3)进行线缆连接,确保信号传输质量;(4)测试信息点,确保无误。

2. 水平布线子系统施工(1)确定水平布线路径,进行路径放样;(2)敷设线缆,确保线缆平整、无扭曲;(3)连接配线架,进行跳线;(4)测试水平布线,确保无误。

3. 管理子系统施工(1)确定管理区域,进行区域划分;(2)安装配线架,连接水平布线;(3)进行标签标识,便于管理和维护;(4)测试管理子系统,确保无误。

综合布线施工方案和措施

综合布线施工方案和措施

综合布线施工方案和措施1施工材料准备1、主要材料有敷设用管、线、信息插座及电话插座。

(1)材料规格、数量、质量在施工前应进行检查,无出厂检验证明的材料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2)各种型材的材质、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

(3)金属线槽、过线盒、接线盒及桥架表面涂覆或镀层均匀、完整,不得变形、损坏。

(4)管材采用焊接钢管,其管身应光滑、无伤痕,管孔无变形,孔径、壁厚应符合设计要求。

2、缆线的要求:(1)对电缆线的电气性能按国家检测标准进行抽样测试,并作好测试记录。

(2)电缆线标志、标签内容应齐全、清晰,必须有出厂证明及合格证。

(3)电缆外护线套需完整无损。

(4)电缆线的规格应符合设计的规定和合同要求。

3、接插件要求:(1)插座连接器的型号、数量及安装位置须满足设计要求。

(2)信息插座、配线模块及其它接插件的部件型号、材质须满足设计要求。

2技术要求1、根据设计要求及图纸内容,对信息点的分布位置、数量及用途进行明确,然后确定信息插座、线等封样。

2、根据各层已做好的线槽,将线缆通过金属管引进到每个房间的吊顶内部、墙壁或者柱子等部位的信息插座。

3、水平布线子系统的通信距离即配线架到工作区的信息插座之间的线缆长度小于90m,其它相关线缆、配线架上的跳线和工作区中的连线不超过10m,一般跳线小于6m,信息连线小于3m。

4、综合布线采用标记管理线路。

通过信息插座标记、电缆标记、插入标记的色标来表明楼层交接间、序号;电缆线的起始位置和线缆的性质。

5、在施工过程中除随时进行分区测试外,在整个工程完工后,对系统进行整体自测。

测试通路真正模拟实际应用环境,即测试通路中包括线缆、连接线、插座和插头。

3主要施工工具及机具煨管器、液压开孔器、套丝机、钢锯、电工组合工具、射钉枪、拉铆枪、手电钻、台钻、高凳、网络测试仪、测通断仪器、万用表、兆欧表、铅笔、皮尺、水平尺、小线、线坠、剥线器、压线工具等4操作工艺1、施工工艺顺序管路敷设→放线→端接→做标识→链路测试→跳线及测试→信息插座安装(1)管路敷设:1)工程采用金属电线管,管路连接应采用专用扣压式连接头进行连接。

综合布线施工方案

综合布线施工方案

综合布线施工方案综合布线施工方案一、前期准备工作1. 项目调研:对于建筑物的结构、用途、面积以及使用要求进行详细调查,确定综合布线的具体需求和方案设计。

2. 施工图纸设计:根据调研结果,制定相应的施工图纸,包括布线路径、线缆种类、接线方式等。

二、布线方案设计1. 设计布线路径:根据建筑物内的各种设备和用电需求,确定布线路径,确保线缆能够覆盖到各个功能区域。

2. 选择线缆种类: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使用要求,选择符合标准的线缆种类,包括数据线、电源线等。

3. 接线方式设计:确定线缆的接线方式,包括端子盒、连接器等。

三、施工准备工作1. 安全防护:施工前要做好安全防护工作,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2. 施工材料准备:准备好所需的线缆、配件、工具等。

3. 施工人员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确保他们了解布线方案,并熟练掌握施工技巧。

4. 施工区域清理:清理施工区域,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四、施工过程1. 布线路径打通:根据设计图纸,打通布线路径,包括明管、暗管等。

2. 安装线缆:将线缆逐段安装到指定位置,并保证线缆的完整性和稳固性。

3. 接线作业:根据设计图纸和接线方式进行线缆接线作业,注意接线的正确性和稳固性。

4. 线缆固定:采用合适的固定方式对线缆进行固定,以避免线缆松动或者折断的情况发生。

5. 测试验收:对已经完成的布线进行测试,确保线缆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规定要求。

五、施工总结1. 施工记录:对布线施工的全过程进行记录,包括施工时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2. 施工成果交付:将布线施工成果交付给业主,并进行相关的验收工作。

3. 施工总结:总结布线施工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方案。

4. 项目归档:将布线施工相关的资料进行归档,以备后续使用和维护。

通过以上的综合布线施工方案,可以确保布线施工的顺利进行,保证线缆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从而提高建筑物的电气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城市职业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题目:智能大楼综合布线方案学院四川城市职业学院年级2012 级专业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学号2012034292学生姓名梅玉玖指导教师罗茂元2015 年 3 月摘要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是指在综合布线的基础之上,实现智能化、自动化的控制。

20世纪中期,综合布线在发达国家问世,针对城市新建的楼宇,要提高楼宇的使用功能,有些人提出要实现楼宇智能化、自动化。

这就要求在建筑中添加控制装置、信号源及各种仪表,在管理过程中实现集中控制、监视等操作。

由于安装的设备需要用线进行连接,20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开始采用综合布线系统。

关键词:智能;楼宇;综合布线;目录第1章前言 (1)第2章综合布线的特点 (2)2.1兼容性: (2)2.2开放性: (3)2.3灵活性: (3)2.4可靠性: (3)2.5先进性: (4)2.6经济性: (4)第3章综合布线系统组成部分 (5)3.1工作区子系统 (5)3.2水平子系统 (5)3.3管理子系统 (6)3.4垂直干线子系统 (6)3.5设备间子系统 (7)3.6建筑群子系统 (8)第4章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概况及分析 (9)4.1工程概况 (9)4.2需求分析 (9)4.3信息点分布 (10)第5章综合布线设计方案 (11)5.1设计需求 (11)5.2工程准备资料 (11)5.3设计、安装的标准 (11)5.4设计目的 (12)5.5设计思想 (12)第6章综合布线的系统设计 (14)6.1工作区子系统 (14)6.2水平区子系统施工 (14)6.3配线间子系统施工 (15)6.4系统对建筑物的要求 (16)6.5系统与电话的连接 (16)6.6系统与电脑的连接 (17)6.7系统测试 (17)第7章此综合布线方案的特点 (19)致谢 (20)参考文献 (21)第1章前言综合布线是智能建筑的网络神经系统,是建筑物中各类信息的传输通道,或体现为智能建筑的重要基础设施。

综合布线是计算机网络、电信、安防、机电控制等弱电系统的集成化控制与建筑物结合的产物,它将独立分散的传统弱电布线系统实施集成化的策略,并实施统一的系统规划、工程设计、技术工艺和工程管理,其中蕴含着与布线相关的标准、规范、技术、方法、策略、产品、工艺、管理等诸多方面内容,综合布线不仅表达了概念的综合,也体现了实现过程的综合。

综合布线是一种模块化的、灵活性极高的建筑物内或建筑群之间的信息传输通道。

通过它可使话音设备、数据设备、交换设备及各种控制设备与信息管理系统连接起来,同时也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相连的综合布线。

它还包括建筑物外部网络或电信线路的连接点与应用系统设备之间的所有线缆及相关的连接部件。

综合布线由不同系列和规格的部件组成,其中包括:传输介质、相关连接硬件(如配线架、连接器、插座、插头、适配器)以及电气保护设备等。

这些部件可用来构建各种子系统,它们都有各自的具体用途,不仅易于实施,而且能随需求的变化而平稳升级。

第2章综合布线的特点综合布线同传统的布线相比较,有着许多优越性,是传统布线所无法相比的。

其特点主要表现在它具有兼容性、开放性、灵活性、可靠性、先进性和经济性。

而且在设计、施工和维护方面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方便。

2.1兼容性:综合布线的首要特点是它的兼容性。

所谓兼容性是指它自身是完全独立的而与应用系统相对无关,可以适用于多种应用系统。

过去,为一幢大楼或一个建筑群内的语音或数据线路布线时,往往是采用不同厂家生产的电缆线、配线插座以及接头等。

例如用户交换机通常采用双绞线,计算机系统通常采用粗同轴电缆或细同轴电缆。

这些不同的设备使用不同的配线材料,而连接这些不同配线的插头、插座及端子板也各不相同,彼此互不相容。

一旦需要改变终端机或电话机位置时,就必须敷设新的线缆,以及安装新的插座和接头。

综合布线将语音、数据与监控设备的信号线经过统一的规划和设计,采用相同的传输媒体、信息插座、交连设备、适配器等,把这些不同信号综合到一套标准的布线中。

由此可见,这种布线比传统布线大为简化,可节约大量的物资、时间和空间。

在使用时,用户可不用定义某个工作区的信息插座的具体应用,只把某种终端设备(如个人计算机、电话、视频设备等)插入这个信息插座,然后在管理间和设备间的交接设备上做相应的接线操作,这个终端设备就被接入到各自的系统中了。

2.2开放性:对于传统的布线方式,只要用户选定了某种设备,也就选定了与之相适应的布线方式和传输媒体。

如果更换另一设备,那么原来的布线就要全部更换。

对于一个已经完工的建筑物,这种变化是十分困难的,要增加很多投资。

综合布线由于采用开放式体系结构,符合多种国际上现行的标准,因此它几乎对所有著名厂商的产品都是开放的,如计算机设备、交换机设备等;并对所有通信协议也是支持的,如ISO/IEC8802-3,ISO/IEC8802-5等。

2.3灵活性:传统的布线方式是封闭的,其体系结构是固定的,若要迁移设备或增加设备是相当困难而麻烦的,甚至是不可能。

综合布线采用标准的传输线缆和相关连接硬件,模块化设计。

因此所有通道都是通用的。

每条通道可支持终端、以太网工作站及令牌环网工作站。

所有设备的开通及更改均不需要改变布线,只需增减相应的应用设备以及在配线架上进行必要的跳线管理即可。

另外,组网也可灵活多样,甚至在同一房间可有多用户终端,以太网工作站、令牌环网工作站并存,为用户组织信息流提供了必要条件。

2.4可靠性:传统的布线方式由于各个应用系统互不兼容,因而在一个建筑物中往往要有多种布线方案。

因此建筑系统的可靠性要由所选用的布线可靠性来保证,当各应用系统布线不当时,还会造成交叉干扰。

综合布线采用高品质的材料和组合压接的方式构成一套高标准的信息传输通道。

所有线槽和相关连接件均通过ISO认证,每条通道都要采用专用仪器测试链路阻抗及衰减率,以保证其电气性能。

应用系统布线全部采用点到点端接,任何一条链路故障均不影响其它链路的运行,这就为链路的运行维护及故障检修提供了方便,从而保障了应用系统的可靠运行。

各应用系统往往采用相同的传输媒体,因而可互为备用,提高了备用冗余。

2.5先进性:综合布线,采用光纤与双绞线混合布线方式,极为合理地构成一套完整的布线。

所有布线均采用世界上最新通信标准,链路均按八芯双绞线配置。

5类双绞线带宽可达100Mbps,6类双绞线带宽可达1Gbps。

对于特殊用户的需求可把光纤引到桌面(Fiber To The Desk)。

语音干线部分用钢缆,数据干线部分用光缆,为同时传输多路实时多媒体信息提供足够的带宽容量。

2.6经济性:综合布线比传统布线具有经济性优点,主要综合布线可适应相当长时间需求,传统布线改造很费时间,耽误工作造成的损失更是无法用金钱计算。

通过上面的讨论可知,综合布线较好地解决了传统布线方法存在的许多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对信息资源共享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尤其以电话业务为主的通信网逐渐向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过渡,越来越重视能够同时提供语音、数据和视频传输的集成通信网。

因此,综合布线取代单一、昂贵、复杂的传统布线,是"信息时代"的要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用户的网络系统必须具有一定的容错能力,保障在意外情况下不中断用户的正常工作。

选用的技术和设备是成熟的、标准化的。

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主干网上和各种设备应有冗余备份,机房设计要有不间断电源。

第3章综合布线系统组成部分从功能上看,综合布线系统包括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六个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组成部分从功能上看,综合布线系统包括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六个系统。

3.1工作区子系统工作区指从由水平系统而来的用户信息插座延伸至数据终端设备的连接线缆和适配器组成。

工作区的UTP/FTP跳线为软线(Patch Cable)材料,即双绞线的芯线为多股细铜丝,最大长度不能超过5M。

3.2水平子系统水平子系统指从楼层配线间至工作区用户信息插座。

由用户信息插座、水平电缆、配线设备等组成。

综合布线中水平子系统是计算机网络信息传输的重要组成部分。

采用星型拓扑结构,每个信息点均需连接到管理子系统。

由UTP线缆构成。

最大水平距离:90m(295ft)。

指从管理间子系统中的配线架的JACK 端口至工作区的信息插座的电缆长度。

工作区的patch cord、连接设备的patch cord、cross-connection线的总长度不能超过10M。

水平布线系统施工是综合布线系统中最大量的工作,在建筑物施工完成后,不易变更。

因此要施工严格,保证链路性能。

综合布线的水平线缆可采用五类、超五类双绞线、也可采用屏蔽双绞线。

甚至可以采用光纤到桌面。

3.3管理子系统在综合布线六个系统中对管理子系统的理解定义上各标准、厂商有所差异,单单从布线的角度上看,称之为楼层配线间或电信间是合理的,而且也形象化;但从综合布线系统最终应用--数据、语音网络的角度去理解,称之为管理子系统更合理。

它是综合布线系统区别与传统布线系统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综合布线系统灵活性、可管理性的集中体现。

因此在综合布线系统中称之为管理子系统。

管理子系统设置在楼层配线房间、是水平系统电缆端接的场所,也是主干系统电缆端接的场所;由大楼主配线架、楼层分配线架、跳线、转换插座等组成。

用户可以在管理子系统中更改、增加、交接、扩展线缆。

用于改变线缆路由。

建议采用合适的线缆路由和调整件组成管理子系统。

管理子系统提供了与其他子系统连接的手段,使整个布线系统与其连接的设备和器件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调整管理子系统的交接则可安排或重新安排线路路由、因而传输线路能够延伸到建筑物内部各个工作区。

是综合布线系统灵活性的集中体现。

管理子系统三种应用:水平/干线连接;主干线系统互相连接;入楼设备的连接。

线路的色标标记管理可在管理子系统中实现。

3.4垂直干线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由连接主设备间至各楼层配线间之间的线缆构成。

其功能主要是把各分层配线架与主配线架相连。

用主干电缆提供楼层之间通信的通道,使整个布线系统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垂直干线子系统Topology结构采用分层星型拓扑结构,每个楼层配线间均需采用垂直主干线缆连接到大楼主设备间。

垂直主干采用25对大对数线缆时,每条25对大对数线缆对于某个楼层而言是不可再分的单位。

垂直主干线缆和水平系统线缆之间的连接需要通过楼层管理间的跳线来实现。

垂直主干线缆安装原则:从大楼主设备间主配线架上至楼层分配线间各个管理分配线架的铜线缆安装路径要避开高EMI电磁干扰源区域(如马达、变压器),并符合ANSI TIA/EIA-569安装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