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氨
化学工艺学第2章合成氨

1
第2章 合成氨
• 2.1 概述
1、氨的性质:
物理性质:冰点-77.7℃,汽化热大,所以 可作为冷冻剂使用。有刺激性气味。 化学性质:较活泼,可制化肥、硝酸等。 氨的用途:生产化肥(固氮)、生产硝酸、纯碱、 含氮无机盐、化纤、塑料。
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章 合成氨
• 2.1 概述
2、合成氨的原料 原料:(包括提供H2的原料和燃料) 固体原料:焦碳、煤 气体原料:天然气、重油、焦炉气等 液体原料:石脑油、重油、原油等 常用的原料有:焦碳、煤、天然气、重油
6
第2章 合成氨
• 2.2 原料气的制取
煤气的类型: 空气煤气:H2:0.9%,CO:33.4%、N2:64.6% 水煤气:H2:50%,CO:37.3%、N2:5.5% 半水煤气:H2:37%,CO:33.3%、N2:22.4% (接近H2:N2=3.2:1) 半水煤气可采取分阶段制得空气煤气及水煤气, 然后将两者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
钴钼加氢 反应器
排风机
天然气蒸气转化工艺流程图
28
第2章 合成氨
• 2.2.5 甲烷蒸气转化的生产方式 一段转化:
采用管子炉,3~4MPa下,在多根耐热合金钢管 内填放催化剂,侧壁(或顶部)设有多个烧嘴,燃烧 天然气,产生高温。炉膛温度:1000℃,管子内温 度:750~800℃。 进入一段的原料气:3~4MPa,H2O/CH4=3.5, 500~520℃; 出一段的转化气:850~860℃
CO2+N2
CO+N2
空气
9
第2章 合成氨
第二阶段(一次上吹): 水蒸气从下往上,一次地吹过炽热的C层,产生水煤 气送往气柜,炭层的温度上移,温度下降。
合成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合成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氨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它可以由不同的原料和反应方法进行合成。
本文将介绍其中最常见的反应方程式合成氨的化学反应。
氨是由氨气和水组成的化合物,它是一种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
它被广泛用作医药、农药以及各种工业生产中的原料。
氨的反应方程式为:
2NH3(g) + 3H2O(l) 3N2O(g) + 6H2(g)
其中,NH3是氨气,H2O是水,N2O是氮氧化物,H2是氢气。
该反应可在室温下进行,在此反应中,氨气和水在气体形式的氮氧化物和氢气的形式下发生变化。
合成氨的反应需要用到一些原料,如氮气和氢气,以及一些催化剂。
氮气是由空气的78%的氮气分解得到的,氢气则通常是从石油中分解水蒸气中的乙烷得到的。
催化剂可以是金属铝铵、石油焦油、硅油、铝氧化物等,催化剂可以有效地提高反应速度,但需要定期更换。
在反应过程中,氢气和氮气以比例相同的比例被供应,用催化剂将两者混合到一起,以提高反应速度和效率。
当反应结束时,会产生氮氧化物和氢气,然后氮氧化物和氢气会被冷却,使其转变为液体形式的氨溶液,即已得到的氨。
依据以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可以看出氨的合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正确的原料和反应条件,以及适当的催化剂才能实现高效率的合成氨。
合成氨对当今工业发展非常重要,因此本文介绍的信
息可以为相关重要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合成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合成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氨(Ammonia)是一种有机物质,它是人们熟悉的日常化学制品,也是非常重要的原材料,在医药、农药和农业肥料行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氨的英文符号是NH3,为了达到生产氨的目的,我们必须尽可能清楚地了解它的合成原理和合成反应方程式。
氨的合成反应是一个非常基础的反应,主要有两种方式:热法合成氨和电解法合成氨。
热法是指将氮、碳、水和碳酸钾等原料煅烧,经过温度和压力控制后,按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产生氮:1.N2 + 3H2 2NH3其中,N2为氮气,H2为氢气,NH3为氨气。
电解法是指将氯气等原料电解溶液,发生电化学反应后产生氨,其反应方程式如下:2.2N2 + 3H2 2NH3其中,N2为氮气,H2为氢气,NH3为氨气。
氨合成反应通常是在室内温度下进行,化学反应可能会放出有毒气体,所以操作时要注意安全。
氨的合成反应虽然简单,但也可以用于更多复杂的反应。
它可以与硫酸、乙酸、甲醛和其他有机物和无机物进行反应,以获得具有不同功能性的有机化合物。
例如,氨可与烯烃和醇类反应,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可以产生一种有机氨基化合物,如丙烯酰胺和苯甲醛等。
此外,氨也可以与有机硫化物进行反应,生成了一种特殊的化合物,可能会对生物有害,这种物质称为硝酸盐。
例如,氨可与硫酸反应,可以产生亚硝酸盐:3.NH3 + H2SO4 NH4HSO4其中,NH3为氨气,H2SO4为硫酸,NH4HSO4为亚硝酸盐。
此外,氨还可以与碳酸氢钠、磷酸三氢钠对水反应,可以得到氨水和碳酸氢铵:4.NH3 + NaHCO3 + Na3PO4 NH4HCO3 + Na3PO4 + H2O其中,NH3为氨气,NaHCO3为碳酸氢钠,Na3PO4为磷酸三氢钠,NH4HCO3为氨水,Na3PO4为碳酸氢铵。
氯化氢的反应也可以与氨发生反应,这种反应可以获得氯溴酸、氯溴化钠或氯溴钠,如下所示:5.NH3 + HCl NH4Cl6.NH3 + HBr NH4Br7.NH3 + NaCl NaCl + NH4Cl其中,NH3为氨气,HCl为氯化氢,NH4Cl为氯溴酸,HBr为溴化氢,NH4Br为氯溴化钠,NaCl为氯化钠,NH4Cl为氯溴钠。
工业合成氨资料讲解

1. 合成氨工业(1)简要流程(2)原料气的制取N2:将空气液化、蒸发分离出N2或将空气中的O2与碳作用生成CO2,除去CO2后得N2。
H2:用水和燃料(煤、焦炭、石油、天然气)在高温下制取。
用煤和水制H2的主要反应为:(3)制得的H2、N2需净化、除杂质,再用压缩机制高压。
(4)氨的合成:在适宜条件下,在合成塔中进行。
(5)氨的分离:经冷凝使氨液化,将氨分离出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并将没有完全反应的N2和H2循坏送入合成塔,使之充分利用。
2.合成氨条件的选择(1)合成氨反应的特点:合成氨反应是一个放热的、气体总体积缩小的可逆反应:(2)合成氨生产的要求:合成氨工业要求:○1反应要有较大的反应速率;○2要最大限度的提高平衡混合物中氨气的含量。
(3)合成氨条件选择的依据:运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的有关知识,同时考虑合成氨生产中的动力、材料、设备等因素来选择合成氨的适宜生产条件。
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对平衡混合物中NH3的含量的影响合成氨条件的选择增大压强有利于增大化学反应速率有利于提高平衡混合物中NH3的产量压强增大,有利于氨的合成,但需要的动力大,对材料、设备等的要求高,因此,工业上一般采用20MPa—50MPa的压强升高温度有利于增大化学反应速率不利于提高平衡混合物中NH3的产量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但不利于提高平衡混合物中NH3的含量,因此合成氨时温度要适宜,工业上一般采用500℃左右的温度(因该温度时,催化剂的活性最强)使用催化剂有利于增大化学反应速率没有影响催化剂的使用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但能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工业上一般选用铁触媒作催化剂,使反应在尽可能低的温度下进行。
○1温度:500℃左右○2压强:20MPa—50MPa ○3催化剂:铁触媒除此之外,还应及时将生成的氨分离出来,并不断地补充原料气,以有利合成氨反应。
(6)合成氨生产示意图3.解化学平衡题的几种思维方式(1)平衡模式思维法(三段思维法)化学平衡计算中,依据化学方程式列出“起始”“变化”“平衡”时三段各物质的量(或体积、或浓度),然后根据已知条件建立代数式等式而进行解题的一种方法。
合成氨

5、循环时间及分配
一般一个循环时间为2.5~3min。 工作循环时间取决于燃料的性质和各阶段的操作要求。不同燃料循环时 间分配百分比例如表所示。
吸收
22
燃料种类 吹风 无烟煤,粒度 25~75mm 无烟煤,粒度 15~25mm 焦 炭,粒度 15~50mm 炭化煤球 6、气体成分 24.5~25.5 25.5~26.5 22.5~23.5 27.5~29.5
吸收
11
工业煤气的组成如下表:
煤气名称 H2 CO 气体组成,体积% CO2 N2 CH4 O2 H2S
空气煤气
水煤气 混合煤气 半水煤气
0.9
50.0 11.0 37.0
33.4
37.3 27.5 33.3
0.6
6.5 6.0 6.6
64.4
5.5 55.0 22.4
0.5
0.3 0.3 0.3
半水煤气,并经
废热锅炉、洗涤 塔后送入气柜。
吸收
3、下吹造气:
上吹后炉层温度降 低,但上层温度尚 高,仍可利用热能, 故改为下吹造气。
先从炉顶向下吹几
秒水蒸气,防止直 接吹空气与煤气相 遇爆炸。得半水煤 气从炉底导出,并
送至气柜。
吸收
4、二次上吹:
自炉底吹水蒸气, 将炉中水煤气排出,
为重新进行空气吹风
做准备,同时回收炉 内残存的半水煤气,
防止直接送入空气引
起爆炸。 持续时间很短。
吸收
5、空气吹净:
将空气从炉底吹
入,把炉内残存的
半水煤气和含氮吹
风气一起吹出并送
入气柜。持续时间
更短。
吸收
五个阶段为一个循环,每个循环需3~4min。生产 出的半水煤气中: H2%=38~42%; N2%=19~22%;
合成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合成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以《合成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标题,本文将分析合成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阐述其中所涉及的各种反应原理。
氨是一种经常用于工业制造和生活消费的重要化学物质,由于它可以被作为组成其他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可以普遍应用于农药、食品添加剂、纤维素和肥料等领域,因此,制备氨的反应方法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合成氨是利用氮气与氢气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反应,形成氨的一种反应方法。
一般可以采用两种反应方式合成氨,一种是利用热力学反应,另一种是利用催化反应。
热力学反应是利用放大热力活化分子而实现的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N2 + 3H2 = 2NH3,即氮气加三份氢气生成两份氨。
这种反应是基于氮气和氢气可以经过一系列能量加热后,发生反应,从而形成氨的反应原理。
在此过程中,关键的是将氮气和氢气的放大热力活化分子,使其发生反应,这种反应是热活化反应,以形成氨的反应方式称为热力学反应。
另一种反应方式是采用催化反应的方式,这是为了解决热力学反应中反应温度和压力要求过高的现象,即以氮气和氢气为原料,通过催化剂原理,在低温低压条件下,实现高效反应,并形成氨,反应方程式:N2 + 3H2 = 2NH3,即氮气加三份氢气生成两份氨。
催化反应所采用的催化剂有很多,常见的如钯催化剂、氧化铜催化剂和磷酸催化剂。
这些催化剂经过精心调配,可以有效地降低反应温度和压力,从而改善反应效率,在较低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形成氨。
以上就是合成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无论是采用热力学反应还是催化反应,两者的反应原理和反应方程式都是基于氮气和氢气之间发生反应而形成氨,也都可以使用催化剂来降低反应温度和压力,从而达到改善反应效率的目的。
此外,反应温度和压力的变化,也会直接对反应的效率进行调节,从而影响到所生成的氨的化学特性和性能。
综上所述,合成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可以利用热力学反应和催化反应两种反应方式,其反应原理是基于氮气和氢气之间发生反应而形成氨,反应方程式为:N2 + 3H2 = 2NH3,即氮气加三份氢气生成两份氨。
工业合成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工业合成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合成氨是指在催化剂的存在下,由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下直接合成的氨。
别名:氨气。
除了从焦炉煤气中回收的少量副产品外,世界上大部分的氨都是合成氨。
合成氨主要用作肥料、制冷剂和化工原料。
方法生产合成氨的主要原料是天然气、石脑油、重油和煤(或焦炭)。
①天然气制氨。
天然气先经脱硫,然后通过二次转化,再分别经过一氧化碳变换、二氧化碳脱除等工序,得到的氮氢混合气,其中尚含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约0.1%~0.3%(体积),经甲烷化作用除去后,制得氢氮摩尔比为3的纯净气,经压缩机压缩而进入氨合成回路,制得产品氨。
以石脑油为原料的合成氨生产流程与此流程相似。
②重质油制氨。
重质油包括各种深度加工所得的渣油,可用部分氧化法制得合成氨原料气,生产过程比天然气蒸气转化法简单,但需要有空气分离装置。
空气分离装置制得的氧用于重质油气化,氮作为氨合成原料外,液态氮还用作脱除一氧化碳、甲烷及氩的洗涤剂。
③煤(焦炭)制氨。
随着石油化工和天然气化工的发展,以煤(焦炭)为原料制取氨的方式在世界上已很少采用。
用途氨主要用于制造氮肥和复合肥料,氨作为工业原料和氨化饲料,用量约占世界产量的12%。
硝酸、各种含氮的无机盐及有机中间体、磺胺药、聚氨酯、聚酰胺纤维和丁腈橡胶等都需直接以氨为原料。
液氨常用作制冷剂。
一部分储存和运输的氨由制造商以液态形式运输到其他地方。
此外,为保证制造厂合成氨和氨加工车间的供需平衡,防止因短期事故而停工,需要设置液氨仓库。
根据液氨储存的容量,有不冻、半冻和全冻三种。
液氨的运输方式包括海运、驳船运输、管道运输、油轮运输和卡车运输。
工业合成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1工业合成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1:N₂(g)+3H₂(g)=2NH₃(g)(可逆反应)。
大多数工业氨生产是在高压和高温下,在催化剂的存在下,由氮和氢合成的。
氮气主要来自空气;氢气主要来源于含有氢气和一氧化碳的合成气(纯氢气也来源于水的电解)。
合成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合成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合成氨反应:化学世界里的神奇魔法》我呀,一直觉得化学就像一个充满魔法的世界。
今天我想和大家讲讲合成氨反应这个超级厉害的化学魔法。
合成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₂+3H₂⇌2NH₃。
这个方程式看起来就像一串神秘的密码,可它背后隐藏着好多有趣的故事呢。
就像盖房子需要砖头和工人一样,合成氨也需要原料。
氮气和氢气就是合成氨的原料。
氮气呀,到处都是,它在空气中占了很大的比例。
氢气呢,也不简单。
你想啊,氮气就像一个很沉稳的大叔,不太容易被改变,氢气就像是个调皮的小精灵,到处跑来跑去。
这两个家伙怎么就能变成氨呢?这就像是要让沉稳的大叔和调皮的小精灵合作干一件大事。
我问我的化学老师,老师呀,这氮气和氢气怎么就能变成氨呢?老师笑着说,这可不容易呢。
这个反应就像一场艰难的比赛,得有合适的条件才行。
就像我们跑步比赛得有跑道、得有合适的天气一样。
合成氨反应得有高温、高压还有催化剂。
高温就像是给这场比赛加油助威的观众,让氮气和氢气这两个“选手”充满活力。
高压呢,就像是比赛的规则,让它们不得不靠得更近,更容易发生反应。
催化剂就像是一个超级聪明的裁判,引导着反应快速进行。
我有个同学叫小明,他就特别好奇。
他说:“这氨有啥用啊?这么费劲地去合成它。
”我就跟他说:“哎呀,你可别小瞧了氨。
氨就像是一个多面手。
它可以用来做化肥呢。
你看那些庄稼,如果没有肥料,就像我们人没有饭吃一样,长不好。
氨做的化肥就像是庄稼的美食,让庄稼长得又高又壮。
”我还在书上看到,以前合成氨可困难啦。
科学家们就像探险家在黑暗中摸索一样。
他们不断地尝试不同的温度、压力和催化剂,就像我们在玩拼图,一块一块地试着,看怎么才能把这个合成氨的拼图拼好。
那时候的科学家肯定也有很多次想要放弃,就像我们做数学题,怎么算都算不对的时候,也想把本子一扔,说我不做了。
但是他们没有放弃,最后找到了合适的方法,这才让我们现在能够轻松地利用这个反应来制造氨。
在工厂里,那些大罐子、大管道就像是合成氨反应的舞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实现合成氨的工业化生产,要尽可能加快反应 速率和提高产物产率,所以必须从反应限度和反 应速率两个方面选择合成氨的反应条件
化学反应的 方向 合成氨反应 能否自发进 行 怎样能促使 化学平衡向 合成氨方向 移动
化学反应的 限度
化学反应的 速率
怎样能提 高合成氨 反应速率
适 宜 的 合 成 氨 条 件
工 艺 流 程
2.合成氨反应的限度和平衡转化率:
N2(g)+3H2(g) 2NH3(g)
在298K时,△H
=-92.4kJ/mol
△S =-198.4J/(K· mol)
1).根据正反应的焓变和熵变分析298K下合成氨反 应能否自发进行
△H-T· △S =-33.34kJ/mol 在298K时,反应可以自发进行
N2+3H2
2NH3(放热反应)
2)、温度怎么选择?
①因为正反应方向是放热的反应,所以降低温度有利 于提高平衡混合物中氨的含量。 ②可是温度越低,反应速率越小,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 间越长,因而单位时间内产量低,因此温度也不宜太低。
③催化剂要在一定温度下效果最好。 实际生产中温度一般选择在700K (主要考虑催化剂 的活性)左右。
适宜条件: 温度: 700K (速率较快,转化率适中催化剂活性最大) 压强: 2×10 ~5×10 Pa( 20MPa---50MPa ) (有利于氨的合成,对动力、材料强度、 设备制造要求适中) 催化剂:铁触媒(以铁为主体的多成分催化剂) 使反应物在较低温度下较快的进行反应。 浓度:将生成的氨及时从混合气中分离出来, 且向循环气中不断补充 N2、H2(1:2.8)。
2).利用化学平衡的知识分析什么条件有利于氨的 合成 降低温度、增大压强有利于化学平衡向生产氨的 方向移动
3.合成氨反应的速率
哪些因素可以提高合成氨的反应速率?浓度、温度、催化剂
1)浓度:研究表明,在特定的条件下,合成氨的速率与参与反 应的物质的浓度的关系为:v=k·c(N2)·c1.5(H2)·c-1(NH3), 分析各物质的浓度对反应速率有哪些影响?可以采取哪些措 施来提高反应速率?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减少生成物的浓度
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
——工业合成氨
合成氨的发展历程
1774年,普利斯特里首先收集到氨,1784年,贝 托莱分析确定氨是由氮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19世 纪,很多化学家试图利用氮气和氢气来合成氨,但 一直未能成功。1904年,哈伯进行实验,合成了少 量的氨,后来他经过反复的研究,设计出一套高温、 高压、催化剂合成氨的实验装置。后来德国的化学 工程师博施找到了理想的铁催化剂,设计出能够耐 高温、高压的合成氨装置。到1910年,德国建立了 世界上第一座合成氨的实验工厂,1913年,又建立 了规模生产的合成氨工厂,从此以后,合成氨工业 便迅速发展起来。
7
7
二、合成氨工业简介:
1、合成氨工业的流程
N2 H2
原料气的制取—净化—压缩—合成—分离 —液氨 原料气的制取 N2:液化空气,蒸发分离出氮气
H2:用水和燃料在高温下制取。如: C + H2O(g) CO+H2, CO+H2O(g) CO2+H2
2、氨的合成:
(1)主要设备:合成塔
高温高压
催化剂
2)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温度升高,反应速率越大 3)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催化剂可以显著提高反应速率
各因素对合成氨反应的影响
使氨生产快 (速率分析)
压强 温度 催化剂
使氨生成多 (平衡分析)
高压
高压
高温
使用
低温
不影响
在选择合成氨的条件时,速度要快,原料的 利用率要高,单位时间的产量要高。另外还要 考虑生产中的消耗能源,原料,设备条件等因 素。
(2)反应原理:N2+3H2
2NH3
练习
1.在合成氨工业中,为增加NH3的日产量,下列变 化过程不能使平衡向右移动的是( BC )
(A)不断将NH3分离出来 (B) 使用催化剂 (C) 采用700K左右的高温 (D)采用2×107~5×107Pa的压强
2、在合成氨时,可以提高H2转化率的措施是( C )
高压 低 温 不影响
温度
催化剂
适宜条件: 温度: 700K 压强: 2×10 ~5×10 Pa( 20MPa---50MPa ) 催化剂:铁触媒(以铁为主体的多成分催化剂) 使反应物在较低温度下较快的进行反应。 浓度:将生成的氨及时从混合气中分离出来, 且向循环气中不断补充 N2、H2(1:2.8)。
N2+3H2
1)、压强怎么选?ຫໍສະໝຸດ 2NH3(放热反应)在实际市产中,压强越大,需要的动力越大,对材 料的强度和设备的制造要求也越高,势必增大生产成本, 降低综合经济效益。 因此,受动力、材料、设备等条件的限制,目 前我国合成氨厂一般采用的压强为低压 (1×107Pa),中压(2×107Pa—3×107Pa),高 压(8.5×107Pa—1×108Pa)三种类型。
N2+3H2
3)、催化剂
2NH3(放热反应)
使用催化剂能否提高合成氨的转化率?
使用催化剂对反应速率有何影响?
实际生产中选用铁为主体的多成分催化剂(铁触 媒),它在700K时活性较高。
N2+3H2
2NH3(放热反应)
4)、浓度的选择,H2和N2的比例怎么定?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反应速率,减小生成 物的浓度可以使平衡正向移动。因此可以用保持一定 的氮、氢浓度,减少氨气的浓度的方法,提高合成氨 的效率和产量。 实际生产中的处理方法:及时将气态氨冷却液化 而分离出去;及时补充氮气和氢气,使其保持一定的 浓度。
4.关于氨的合成工业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A)从合成塔出来的气体,其中氨一般占15%,所 以生产氨的工业的效率都很低
)
(B)由于NH3易液化,N2、H2可循环使用,则总的说 来氨的产率很高 (C)合成氨工业的反应温度控制在500 ℃左右,目 的是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D)合成氨工业采用20 MPa 件下催化剂的活性最好
(A)延长反应时间 (C)充入过量 N2 (B)充入过量H2 (D)升高温度
3、合成氨所需的H2可由煤和水蒸气反应而制 得,其中一步的反应为:
CO(g)+H2O(g) CO2(g)+ H2(g) (正反应放 热),下列措施中,能提高CO转化率的是 (BC )
A.增大压强 C.增大水蒸气浓度 B.降低温度 D.增大CO浓度
1.5×3 H2转化率= 18 ×100%=25%
总结 1.合成氨反应的特点 N2(g)+3H2(g)
① 可逆反应 ② 正反应气体体积缩小 ③ 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2NH3(g)
2.从反应限度和反应速率两个方面选择合成氨的 反应条件
使氨生产快 (速率分析) 压强
高压 高 温 使用
使氨生成多 (平衡分析)
自1784年发现氨气以后,人们一直在研究如何利
用化学方法由N2 和H2合成NH3,但直到1913年 才实现了合成氨的工业化生产。
化学反应N2(g)+3H2(g)=2NH3(g)看起来十分的简单,
为什么合成氨的工业化生产会经历如此漫长的过
程?
1.合成氨反应的特点
N2(g)+3H2(g) ① 可逆反应 ② 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③ 正反应气体体积缩小 2NH3(g) △H< 0
7
7
二、氨的合成工业介绍
1、合成氨工业的流程
N2 H2
原料气的制取—净化—压缩—合成—分离 —液氨
原料气的制取 N2:液化空气,蒸发分离出氮气
H2:用水和燃料在高温下制取
2.主要设备:合成塔
作业:
讲义上的课后练习
谢 谢 !
----
50MPa ,是因该条
5、在合成氨反应中,入口气体体 积比 N2:H2:NH3 为6:18:1,出口 气体体积比为9:27:8,则H2的转 25% 化率为________ 。
N2+3H2 起始 6 18 变化 X 3X 平衡 6-X 6-X : 1+2X=9:8 2NH3 1 2X 1+2X X=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