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运输环节典型事故分析
危化品事故的经验教训与案例分析

危化品事故的经验教训与案例分析危化品事故是指由于危险化学品的使用、运输、储存、处理等环节出现的意外事件,其后果严重且难以修复。
这些事故对人身安全、环境污染和财产损失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避免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发生,我们需要从过往的事故中吸取经验教训并进行案例分析。
1. 案例一:Bhopal化工厂泄漏事故(1984年)1984年,印度Bhopal城市的化工厂发生了一起严重的事故。
该化工厂生产磷酸甲酯,当时由于厂区内部操作不当导致甲酯泄漏,形成了毒性气体云,并迅速蔓延至城市。
这场事故造成了超过3800人死亡,近5万人受伤,许多人遭受了严重的长期健康问题。
经验教训:a. 事故责任:该事故暴露了化工企业过度追求利润而忽视安全的问题。
企业应当承担起事故发生后的相应责任,并进行全面的赔偿。
b. 泄漏应急措施:该化工厂在泄漏事故发生后没有及时采取应急措施进行控制,导致事故后果更加严重。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并进行持续的培训和演练。
c. 泄漏预防措施:化工企业应加强装置设备和操作工艺的改进,确保化学品的泄漏几率降到最低,同时定期进行设备的检查和维护。
2. 案例二:天津港危险品仓库爆炸事故(2015年)2015年,中国天津港危险品仓库爆炸事故造成了至少173人死亡,数百人受伤。
这起事故引发了巨大的材料损失和环境污染,并引起了社会对于危险品仓储和运输管理的关注。
经验教训:a. 违规储存:该事故揭示出危险品仓库的违规储存问题,货物的储存符合规范和安全要求非常重要。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危险品仓库的检查和监管,并对违反规定的企业进行严厉处罚。
b. 培训与安全意识:事故中涉及的企业人员缺乏安全培训和危险品知识,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不足。
企业需要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c. 相关法规修订:该事故促使政府加强危险品运输和仓储管理的法规修订,加强对企业的审核和核准程序,确保危险品运输过程中的安全。
3. 案例三:美国西弗吉尼亚州化工厂泄露事故(2014年)2014年,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的一家化工厂发生乙烯基氰胺泄露事故,导致数万人民众的自来水受到严重污染。
危险化学品的事故案例分析及教训总结

危险化学品的事故案例分析及教训总结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化学品的广泛应用,危险化学品事故频发,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起典型的危险化学品事故案例,总结出其中的教训和启示,以期引起人们对危险化学品安全问题的重视。
案例一:天津港危险化学品爆炸事故2015年8月12日,天津港发生了一起重大的危险化学品爆炸事故,造成173人死亡,数百人受伤,上千户房屋被毁。
经过调查,事故的原因主要是管理不善和安全监管不到位。
在危险化学品仓库的存放和运输过程中,存在违规操作、违规存储、违规运输等问题,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教训一:加强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是防范事故的关键。
企业应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制度,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确保操作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同时,政府也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力度,加大对危险化学品企业的检查和执法力度,确保企业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案例二:美国切尔诺贝利核事故1986年4月26日,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核事故,造成了大量的辐射泄漏,对人类和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事故的原因是核电站设计存在缺陷,操作人员在试验过程中疏忽大意,导致反应堆爆炸。
教训二:加强核安全意识和技术培训核能是一把双刃剑,可以为人类提供清洁能源,但一旦发生事故,后果将不可估量。
因此,加强核安全意识和技术培训是至关重要的。
核电站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其具备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同时,国际社会也应加强核安全合作,共同制定和遵守相关的国际法律法规,确保核能的安全利用。
案例三:日本福岛核事故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核事故,由于地震和海啸导致核电站的冷却系统失效,反应堆过热并发生熔毁,释放出大量的辐射物质。
事故造成了数千人死亡,大量人口被迫撤离。
教训三:加强核电站的抗灾能力核电站作为一种高风险的设施,必须具备强大的抗灾能力。
危险化学品运输风险典型案例解析

风而来的是刺鼻的气味,氯气再次扩散 ,现场所有人 150m,从 14时 ̄1]22时清理被污染的砂石和泥土 ,共
员立即向远离现场 的东南侧疏散 。直至3月31 El下午 租用 当地 翻斗 车 11辆 、22方 车 8辆 、16方 车 3辆 、装 载
3:18,液 氯槽 罐 被 吊装进 入 临 时建成 的碱水 池 中 ,用 机2台 、挖 掘机 2台 ,拉运 受 污染 砂 石 料42车 次 达390
事故造成影响:由于康 、王二司机未能及时准确
边环 境和人体 健康造 成不 同程 度 的影 响 ,其 扩散范 围 报 告 车上 所 在 为何 种 危 险 品 ,延误 了疏 散抢 救 的时
和影响程度受到包括危险化学品数量和类型、空气状 间,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因氯气毒性大 ,造成28人死
况 、气象情况 、水文地质等许多不同因素的影响。
在现 场 附近 的一条 小 沟两 头筑 坝 ,形 成一 个池 塘 ,向 漏 ,引发通沟河水体石油类的污染事故 。
池 塘 中投 放 烧 碱 ,形 成 碱 水 池 ,吸 收 氯 气 。3月 30 1 3
现 场处 置 措施 :从4月 29 13上 午 8时到 14时 打通
早晨 ,事故现场 的东北侧 田野突然升起一股薄雾 ,顺 道 路 ,共拉运 山石料22车次 ,220方 ,抢修运输通道
故 通 常伴 随有 易燃 易爆 化 学 品 的燃 烧 、爆 炸 事 故 和 天后向南京警方 自首。
有毒有害化学 品的泄漏 ,一旦发生运输泄漏事故 ,危
事故直接原 因:车辆左前轮胎爆裂 ,致使车辆侧
险化学品可以从泄漏点通过环境媒介 (空气 、水 和 翻 ,并与迎 面来车相撞。
土 壤 )向不 同 的方 向扩散 ,并 到 达不 同的距 离 ,给 周
危险化学品事故案例分析大全

危险化学品事故案例分析大全危险化学品事故是指在化学品生产、储存、运输、使用等过程中,因违反安全操作规程或存在安全隐患而导致的爆炸、火灾、泄露等事故。
这些事故不仅对人员和环境造成了严重伤害,也给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以下是几起危险化学品事故案例分析。
1.天津港危险化学品仓库爆炸事件天津港危险化学品仓库在2024年8月发生了一起严重爆炸事故,造成173人死亡,数百人受伤。
这起事故的起因是仓库管理不规范,存储大量违规进口的危险化学品,并未进行充分的安全检查和储存措施。
同时,港口当地政府监管不力,对危险化学品行业缺乏有效监管,导致了这起重大事故的发生。
2. 美国Bhopal化工厂泄漏事件1984年12月,印度Bhopal市的一家化工厂发生了致命的气体泄漏事故,导致数千人死亡和成千上万人受伤。
这是当时世界上最严重的化学品事故之一、事故的起因是化工厂不当操作和缺乏安全设备,导致甲醛和异氰酸甲酯等危险物质泄漏。
此外,厂方对泄漏事故上报和紧急响应不及时,加剧了事故的严重程度。
3.日本东京地铁沙林毒气袭击1995年3月,日本东京地铁系统发生了一起恐怖袭击,成员来自Aum Shinrikyo新興宗教组织。
他们在地铁中同时释放了沙林毒气,导致12人死亡和上千人受伤。
沙林是一种神经毒剂,对人体具有极高的毒性。
这次事件揭示了国内恐怖主义和化学武器的威胁,引起了全球的关注。
这些事故案例揭示了危险化学品事故的起因和影响。
首先,不合规操作和缺乏有效的安全措施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许多事故是由于违反操作规程、使用不合格设备或仓库管理不善而导致的。
其次,政府和监管机构的监管不力也是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缺乏有效的监管和处罚制度使得安全隐患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
此外,恐怖主义和化学武器的威胁也需要引起全球的高度警惕。
为预防和减少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发生,我们应该加强对危险化学品行业的监管和安全管理。
厂家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系统,确保在生产和储存过程中遵循规范操作和使用合格设备。
危险品运输中的事故案例分析与教训

危险品运输中的事故案例分析与教训在危险品运输领域,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事故。
这些事故可能导致人员伤亡、环境破坏,以及财产损失。
为了提高危险品运输的安全性,我们需要深入分析这些事故案例,并从中汲取教训。
1. 案例一:油罐车爆炸事故在一个夏日的早晨,一辆装载着易燃液体的油罐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
突然,该油罐车因为未经检查的漏油管道而发生爆炸,造成司机当场死亡,附近的车辆和建筑物受到严重破坏。
经过调查,发现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油罐车的日常检查和维护不到位。
在事故前的几次检查中,并未发现漏油管道存在问题,这使得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如果定期检查和维护程序严格执行,问题可能会被及时发现和修复。
其次,司机在事故发生时没有第一时间采取措施。
从事故监控录像中可以看出,司机并未立即停车并迅速撤离,而是试图控制车辆,结果导致了更严重的后果。
这说明危险品运输中的从业人员需要接受更全面和系统的培训,以应对突发情况。
教训:加强危险品运输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
同时,注重培训危险品运输人员,提高其应急处理能力。
2. 案例二:化学品泄露污染水源一家化工公司运输的一批有毒化学品在转运过程中发生泄露,导致周边河流水源遭受污染。
事故的原因主要是:首先,化工公司的包装不符合标准。
在原始包装过程中,没有采取足够的措施确保容器的完整性。
这使得运输过程中发生泄露的风险大大增加。
其次,事故现场的应急反应不够迅速有效。
当泄露发生时,相关人员缺乏足够的应急处理经验和设备支持,导致泄露无法迅速控制,进一步加剧了水源的污染。
教训:加强对危险品包装的监管,确保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
同时,加强危险物品泄漏应急处理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应对能力。
3. 案例三:气体泄漏引发火灾某天,一家工厂的气体储罐发生泄漏,导致一场大火。
火势迅速蔓延,并造成多人伤亡和巨额财产损失。
经过调查,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储罐的泄漏监测系统存在故障。
第二章 海运危险品运输事故及违章行为案例

第二章海运危险品运输事故及违章行为案例第一节海运危险货物谎报瞒报导致的船舶燃烧、爆炸等事故案例案例一:“韩进宾夕法尼亚”轮爆炸事故2002年11月,建造不到一年的第五代集装箱船“韩进宾夕法尼亚”轮在印度洋海域发生燃烧爆炸事故。
因火势凶猛,船员不得不弃船逃生,船东从新加坡调来救助力量,经过数天抢救方将大火扑灭。
“韩进宾夕法尼亚”轮V005W航次由天津新港开出,前往欧洲。
船上共装有危险货物142TEU,其中烟花(1.4类)危险货物99TEU由上海港出运,主要积载于第一至第三货舱甲板。
据审核,所有危险货物积载和隔离未发现问题。
11月11日该轮在印度洋,左舷第四货舱起火并发生两次爆炸,一名船员严重灼伤后死亡,另有一名船员失踪,后证实死亡。
15日,燃烧已无法控制,当扩散到船员生活区前与舰桥之间六舱甲板处时,发生了剧烈爆炸,爆炸产生的火球直径达300米,伴随着浓密的灰色烟雾和刺眼的银光,将甲板舱盖板和甲板上积载的40英尺集装箱炸出船外,六舱余下集装箱和船员生活区、舰桥、机舱受损严重。
大火持续燃烧了三天后被扑灭,但被烧的集装箱仍在冒着烟。
由于灭火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水,导致“韩进宾夕法尼亚”轮半沉于海中。
火灾、爆炸造成船上四舱、五舱、六舱及三舱一半位置所载集装箱货物被毁,全船大约有50%集装箱受损,损失金额高达五千万到一亿美元,船舶严重受损报废。
在本次事故中,起火爆炸原因没有查明,但据推测,最有可能的因素是:船上四舱载有未申报的5.1类危险货物“次氯酸钙”,在受赤道日照、高温影响下,产生发热氧化反应,导致货物燃烧。
海事部门提醒:海运危险货物的托运人、承运人及代理应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向海事部门办理船舶载运危险货物的适装许可手续,如实申报相应货况、船况、积载等信息。
以避免由于瞒报危险货物等行为给承运船舶带来运输风险及燃烧、爆炸等事故,保障船舶安全。
案例二:“华顶山”轮火灾事故2003年5月25日,“华顶山”轮在上海龙华吴泾关港码头装载142个集装箱,开往厦门港。
危险化学品事故案例分析与预防概述

危险化学品事故案例分析与预防概述引言危险化学品事故是在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可能会对人员、环境和财产造成严重的危害。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预防危险化学品事故,本文将分析一些常见的危险化学品事故案例,并提出预防措施的概述。
事故案例分析案例一:甲醇泄漏事故该案例发生在一家化工企业的生产车间中。
由于操作人员未正确操作阀门,导致甲醇储罐泄漏。
甲醇是一种易燃易爆的危险化学品,泄漏后很快蒸发形成可燃气体,造成了火灾和爆炸。
该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人为操作失误导致泄漏,同时还存在以下问题: - 缺乏正确的操作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
- 储罐检查不及时导致泄漏未能及时发现。
- 安全设备未经常检修,无法及时阻止泄漏事故发生。
案例二:危化品运输事故该案例发生在一辆运输危险化学品的卡车上。
在行驶途中,由于路面不平,卡车发生侧翻,导致危险化学品泄漏。
泄漏的危险化学品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后,产生了有毒气体,并对周围环境造成了污染。
该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交通事故导致危险化学品泄漏,同时还存在以下问题: -缺乏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规范和操作流程。
- 缺乏适当的路面维护,增加了事故发生的风险。
- 缺乏紧急救援预案,无法及时应对事故情况。
预防措施概述基于以上事故案例的分析以及对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普遍认识,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的概述:1.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进行定期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危险化学品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2.安全设备和防护措施–安装并定期维护各种安全设备,如泄漏报警器、防爆设备等。
–提供适当的个体防护装备,如防护服、防毒面具等。
–建立防护措施,如安全隔离区域、防护墙壁等。
3.规范化操作和安全检查–建立标准化的操作程序,并进行操作培训和考核。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设备维护,及时发现隐患并进行处理。
–制定应急预案和演练,提高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
危险品运输中的常见事故案例分析

危险品运输中的常见事故案例分析危险品运输是一个高风险的领域,一旦发生事故往往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本文将分析一些危险品运输中常见的事故案例,探讨其原因和应对措施,以提醒相关从业人员注意安全,避免悲剧的发生。
事故案例一:化学品泄露引发火灾某公司运输一批化学品时,由于包装不当导致泄露,进而引发火灾事故。
起初,驾驶员没有意识到泄露情况,直到气味逐渐浓烈时才发现问题。
由于事发地点距离人员密集区域较近,火势迅速蔓延,造成多人伤亡和公司巨额财产损失。
该事故的主要原因在于包装不当和驾驶员缺乏对化学品泄露的敏感度。
为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企业应加强对危险品包装的质量控制,确保包装的密封性和耐火性。
同时,驾驶员需要接受相关培训,提高对危险品泄露的察觉能力,及时采取措施遏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
事故案例二:运输车辆碰撞引发爆炸一辆运输危险品的车辆在高速公路上与其他车辆相撞,随后发生爆炸事故。
造成该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交通事故,然而爆炸的后果却是由于车辆上的危险品引发的。
这一案例中,事故的主要原因在于危险品不符合运输标准,如运输车辆没有按照规定贴上警示标志,未采取足够的防火措施等。
为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企业和驾驶员需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确保运输车辆符合安全要求,并及时检查和更换老化或损坏的设备。
事故案例三:事故后急救措施不当在某次危险品运输事故中,车辆发生侧翻导致化学品泄露。
尽管此案例中幸好没有发生火灾或爆炸,但有多名工作人员因吸入有害气体而受伤。
该事故的原因在于事故发生后,相关人员未能及时、正确进行急救措施。
在危险品运输事故发生后,尽快远离事故现场,避免吸入有害气体;同时,第一时间联系急救人员寻求帮助,并告知事故性质以便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
此外,企业还应该指定专门的急救人员并提供培训,以便能够及时应对事故并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
结论危险品运输中的事故时有发生,但通过及时的学习和总结事故案例,可以更好地预防和应对类似的事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化学品运输环节典型事故分析
一、典型事故基本情况
(一)日东高速公路菏泽西收费站浓硝酸泄漏事故
2006年7月18日14时39分,一辆载有30吨浓硝酸的河南开封运输总公司十分公司的罐车,行至日东高速公路菏泽西收费站24号出口处,由于倒车不当,致使罐车与道路栏杆发生碰撞,导致罐内浓硝酸发生泄漏。
菏泽市政府接报后迅速启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疏散群众、处臵罐车、监测环境等各项防护抢险工作迅速展开。
经过60名消防官兵、100名公安干警、80多名各类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至19日早7时,现场清理完毕,交通恢复正常。
整个过程没有发生爆炸,无人员伤亡,无重大环境污染。
(二)诸城市境内安五路与泰薛路交叉口“2.13”液化气泄漏事故
2007年2月13日凌晨4时30分左右,在诸城市境内安五路与泰薛路交叉口,江苏淮安涟水县恒安运输有限公司一运输石油液化气的槽罐车自北向南行使,与自东向西行使的淄博市沂源县西里镇一个体运输业户运送铁矿石的货车相撞,导致液化气槽罐车倾倒,槽车放气阀门破裂,液化气泄漏。
事故发生后,当地政府迅速启动应急救援预案,潍坊市消防支队及安丘市消防大队的官兵迅速赶赴现场参与救援。
鲁中救援中心接到省安监局的通知后,立即派出由冯政委带队、8名技术人员参加的应急救援小组,参与事故救援。
整个处臵工作到13日晚10时30分基本结束,事故隐患彻底排除。
(三)京沪高速公路淮安段“3.29”交通事故
2005年3月29,康兆永驾驶鲁H00099罐式半挂车(押运员王刚),从山东省临沂沂州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隶属于山东省沂州水泥集团)装载液氯运往南京金陵化工二厂。
当日18时40分许,行至京沪高速公路淮安段下行线(北京往上海方向)103KM+525M处,左前轮爆胎,造成车辆方向失控后撞坏高速公路中央防撞隔离护栏后,冲入对向车道,槽罐车与牵引车脱离,侧翻在上行线(上海往北京方向)行车道内。
此时,由马建军驾驶的鲁Q08477半挂货车由南向北驶来,因两车距离过近,避让不及,货车车体左侧与瞬间侧翻的槽罐车顶部发生碰刮,致使位于槽罐顶部的液相阀、气相阀八根螺栓全部切断,液氯随即发生大量泄漏。
鲁H00099车的驾驶员、押运员弃车逃离现场。
鲁Q08477车与槽罐车碰刮后冲下护坡,马建军受伤,同车人马宇将其拉出车外,爬上护坡至中央绿化
带内等待救援。
警方发现后,急调“120”救护车送往解放军八二医院抢救,马建军因氯气中毒经抢救无效死亡。
氯气的大量泄漏导致事故现场附近的淮安市淮阴区王兴镇、棉花镇、丁集镇、张集乡以及涟水县蒋庵乡部分村庄28名村民中毒身亡,组织疏散村民群众近1万人,造成京沪高速公路宿迁至宝应段(约110公里)关闭20个小时,一夜之前还是绿色的麦田,经过几个小时的氯气“浸泡”,绿色的小麦已变成可以收割时的颜色,金黄一片,经济损失约3000多万元。
(四)四川省九寨沟县“5.14”运输甲苯二异氰酸酯翻车事故
2006年5月12日,一辆牌号为甘A27219的东风重型厢式货车从甘肃省皋兰县出发驶往成都市,车上载有84桶(每桶250公斤)甲苯二异氰酸酯。
5月14日零时许,当货车行至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双河乡甘沟村省道205线7公里+100米处时,由于驾驶员疲劳开车,致使车辆侧翻于公路左侧汤朱河边。
车内3人均无伤亡,车上21桶甲苯二异氰酸酯落入汤朱河中。
事故发生后,该车主和驾驶人员只报告了九寨沟县财产保险公司。
保险公司业务员在勘察现场时发现可疑,于当日13时30分向九寨沟县公安局双河派出所报案,从而延误了搜寻打捞和信息上报时间近13个小时。
同时,肇事者隐瞒落水剧毒化学品真相,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欺骗群众进行打捞。
由于近距离接触了甲苯二异氰酸酯,且打捞群众未佩带任何防护装备,致使30名打捞群众和7名围观群众不同程度出现了刺激反应。
落入汤朱河中的21桶甲苯二异氰酸酯已打捞出20桶,1桶仍下落不明。
(五)汉宜高速公路“5.18”事故
2006年5月18日凌晨3时40分左右,渝B12060大货车行驶至汉宜高速公路汉宜向245km+460m处时,突遇前方团雾,遂减速慢行。
随后行驶的赣A18571大客车、鄂A55853大货车于其尾随相撞。
三车相撞约半分钟后,鄂A55653大货车、鄂A85868大货车行驶至该处发现情况后停车,车上人员全部下车察看情况。
随后行驶的豫S31812大货车又与鄂A55653大货车、鄂A85868大货车尾随相撞,造成三车整体向前推移,与前方开始相撞的三辆车首尾相撞,导致八车首尾相撞相连在一起,造成4人死亡,10人受伤。
相撞造成一辆装载高毒的硫酸二甲酯罐车发生泄漏。
另外,在施救时(5月18日4时47分),一辆由巫山开往石狮的客车先后撞上正在进行施救的枝江武警消防车和枝江市人民医院急救车,导致一名正在消
防车北侧作业的消防战士被撞倒,送往医院后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救护车上1名司机颅内出血,1名医生身体多处擦伤。
这次事故共造成5人死亡,12人受伤,45人中毒的严重后果。
(六)207国道“10.26”山西省和顺县与昔阳县交界处洗油罐车泄漏事故2006年10月26日凌晨6时许,一辆车号为蒙A25508半挂货车装载67.7吨洗油驶往河北黄骅市,行至207国道1000KM+751M山西省晋中市和顺县辉煌桥处(和顺县与昔阳县交界处,距昔阳县杨家坡水库上游约1000米)时,发生侧翻,造成油罐破裂,洗油全部随河流入昔阳县境内的杨家坡水库,对水库造成严重污染,影响了当地2.8万居民的生活用水。
(七)湖北省孝感市路段硫酸二甲酯泄漏事故
2007年1月29日下午,淄博金龙化工有限公司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鲁C—69806(罐式半挂车鲁C—D506)装载本厂生产的硫酸二甲酯19.8吨(该车核载20吨),当晚出发赶往武汉远大药业有限公司送货。
2007年1月30日晚8:30左右,该车途经湖北省孝感市路段,驾驶员王开云和押运员商宜军发现槽罐发生泄漏。
共造成126人中毒,其中1人死亡、重度中毒2人、中度中毒4人。
二、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
一是非法从事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
没有取得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资质的单位和个人擅自从事危险化学品运输,有资质的运输单位将承运的危险化学品转包给其他单位和个人承运,部分从事危险化学品运输活动的驾驶员和押运员没有取得交通部门颁发的上岗资格证。
二是承运人、托运人不履行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
购买剧毒化学品的单位不办理剧毒化学品购买凭证、准购证,剧毒化学品托运人没有向目的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公安部门申请办理剧毒化学品道路运输通行证。
三是安全管理混乱。
驾驶员、押运员文化素质低,安全意识淡薄,上岗培训教育不落实或流于形式;车辆状况差,带病营运。
有些运输车辆异地挂牌或异地挂靠有资质的运输企业,对挂靠车辆、驾驶员疏于管理。
四是违章装载、违章行驶现象严重。
生产企业充装过程中超装现象普遍,车辆超限、超速和驾驶员疲劳驾驶现象突出,运输剧毒化学品的车辆不按公安部门指定的时间、路线和速度行驶。
(二)部门监管没有形成合力,监管措施和监管力度不够,运输市场准入门槛太低
一是部门联合执法机制不完善。
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涉及公安、交通、质检、安全监管等部门。
虽然部门监管职责比较明确,但对执法检查中发现的违规车辆和人员,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缺乏通报机制,对超出本部门、本地区执法检查和处罚权限的其他违规行为,不能得到及时纠正和处理。
二是执法检查手段不足,日常监管力度不够。
公安、交通部门设臵的公路运输检查站缺乏必要的卸载设施和装臵,无法卸载超载、超限的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不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执法人员只能对驾驶人员处以罚款后放行。
个别地区的管理部门只重视收费、罚款,没有对违规超载车辆采取强制卸载或滞留措施,往往最终酿成事故。
三是应急救援能力还有待提高。
各地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体制、机制不健全,应急救援力量、装备不足,不能适应应急救援需要;应急预案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差,未经演练,造成施救不及时或施救不力。
四是危险货物运输准入门槛太低。
有关法规和规章规定,有5辆以上经检测合格的危险货物运输专用车辆、设备,作为申请从事危险货物运输资质的条件之一。
由于危险货物运输准入门槛太低,使得一些车况较差、人员素质较低、没有危险化学品运输能力的运输单位和个人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