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 ppt课件

合集下载

血细胞形态学PPT课件

血细胞形态学PPT课件
7
骨髓细胞学检测的禁忌症
由于凝血因子缺陷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 晚期妊娠的孕妇做骨髓穿刺应慎重。 患者拒绝。
8
骨髓穿刺
穿刺部位 髂前上棘、髂后上棘、脊椎棘突、胸骨以及 胫骨粗隆前下方等部位。 骨髓液量 0.2mL,过多将被血液稀释。 骨髓取材指标 ①抽取骨髓一瞬间,病人有特殊的疼痛感 ②外观骨髓液红色粘稠状、有骨髓小粒*、油滴。 ③显微镜下可见骨髓特有的细胞。如巨核细胞、浆细胞、 组织细胞、原始及幼稚粒、红细胞。 ④骨髓细胞分类计数中杆状核细胞与分叶核细胞之比大 于血片之比。
吴钟琪.医学临床“三基” 医技分册.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注:骨髓小粒是骨髓细胞中的一个结构,为少量条索状纤维搭成的网架,其间布以造血细胞和非造血 细胞的团块,多分布骨髓涂片尾端和两侧。
9
骨髓穿刺
未抽取骨髓液的原因 ① 穿刺位置不佳,未到达骨髓腔。 ② 针管被皮下组织或骨块阻塞。 ③ 某些疾病可能出现“干抽现象”,如骨髓纤维化、骨髓有
核细胞增生过度(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10
血涂片制备
手工推片法 主要用于观察血细胞形态及仪器结果复查。 ✓ 薄血膜推片法 用血量少、操作简单,应用最广。 ✓ 厚血膜推片法 对疟原虫、微丝蚴等阳性检测率高。 自动推片法 可获得细胞分布均匀、形态完好的血涂片,
但尚未普及。
刘成玉,罗春丽. 临床检验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18
血涂片染色
19
骨髓细胞学检测的方法和内容
肉眼观察 选择血膜的颜色、厚薄、骨髓小粒等适宜者 进行镜下观察。
NEU%>85%;LYM%>50%(成人)>60%(儿童);M%>13%;E> 10%;B>2%.
4.仪器报警信息 如原始细胞、各类幼稚细胞、异型淋巴细胞、粒细胞左移、大血 小板、血小板凝集、红细胞碎片、难溶性红细胞等。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PPT课件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PPT课件
35
2)放射线损伤后淋巴细胞形态变化 3)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时形态学变化 (3)浆细胞:
见于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反应性浆细胞 增多症、疟疾、黑热病、伤寒等。 莫氏细胞;火焰状浆细胞;拉塞尔小体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二、外周血中红细胞形态检查 各种病因作用于红细胞生理进程的不同 阶段,引起红细胞相应的病理变化,导 致红细胞产生特殊的形态改变,与血红 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结果相结合可粗 略推断贫血原因,对贫血的诊断和鉴别 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45
1、正常红细胞形态:6~9μm 2、异常红细胞形态 (1)红细胞大小不一 1)小红细胞:直径﹤6μm 2)大红细胞:直径﹥10μm 3)巨红细胞:直径﹥15μm 4)红细胞大小不均:同一患者的红细胞之间直
径相差一倍以上。大红细胞直径可达12μm, 小红细胞直径仅2.5μm。见于巨幼红细胞性贫 血,严重的增生性贫血等
min左右。 4、用接近中性的水冲去染液,待自然干燥或用滤纸膜外观为淡紫红色。在显微镜下红细 胞染粉红色,在厚薄均匀处略有碟状感,白细胞胞浆中的 颗粒能显示各种细胞的特有色彩,细胞核染天青紫红色, 染色质清楚,粗细松紧可辨。
5
一、外周血中白细胞形态检查 1、正常白细胞形态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
赤峰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 张皓
1
血细胞分析是临床诊疗工作中常做的检验项 目,血细胞分析仪广泛用于全血细胞计数,随 着自动化血细胞分析仪的普及和仪器性能的提 高,使检验结果更加准确,但是全自动血细胞 分析仪也存在着内在缺陷,由于血细胞形态的 多样化和复杂性,只能提供血细胞多少、大小、 分布及相互间比例,得出正常或异常的提示, 不能直接提供血细胞质量改变的确切信息,如 过度依赖会出现漏诊和误诊。对于发热、贫血 和血细胞异常的标本,在鉴别感染性疾病和非 感染性疾病,病毒性感染和细菌性感染等必须 做外周血的形态学检查。

检验科外周血涂片检查PPT

检验科外周血涂片检查PPT
检验科外周血涂片检 查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引言 • 外周血涂片检查基础知识 • 外周血涂片检查在临床中的应用 • 外周血涂片检查的注意事项与局限
性 • 外周血涂片检查的未来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目的
外周血涂片检查是检验科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主要用于观察外周血中细胞形 态和数量,从而协助诊断疾病。
观察血小板数量和形态的变化,有助 于诊断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增多症 等疾病。
观察白细胞数量和形态的变化,有助 于诊断白血病和其他血液系统肿瘤。
监测肿瘤治疗反应
监测化疗效果
外周血涂片检查可以观察肿瘤细 胞数量和形态的变化,评估化疗
效果和肿瘤缓情况。
监测放疗效果
通过观察白细胞数量和形态的变化 ,评估放疗对血液系统的损伤程度 和恢复情况。
背景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外周血涂片检查已经成为临床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尤其在血液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和恶性肿瘤等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重要性
01
协助诊断
通过外周血涂片检查,医生可以观察到细胞形态和数量 的异常变化,从而对疾病进行初步判断,为后续治疗提 供依据。
02
监测病情
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外周血涂片检查可以监测病情变 化和治疗效果,帮助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03
指导治疗
根据外周血涂片检查结果,医生可以指导治疗方向和方 法,例如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化疗药物等。
02 外周血涂片检查基础知识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外周血涂片检查是一种通过观察 外周血中细胞形态和数量的检查 方法,用于协助诊断疾病和评估 健康状况。
分类
根据检查目的和要求,外周血涂 片检查可分为常规检查、特殊染 色检查和免疫学检查等。

医学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PPT学习教案

医学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PPT学习教案

中性粒细胞的异常变化
核象变化
包括核左移和核右移,反映中性粒细胞的成熟程 度。正常血象中有少量杆状核细胞出现,它与分 叶核细胞之间的比值约为1:13。
第30页/共42页
核左移
外周血液中出现不分叶粒细胞(指杆状核粒细胞,正常:1~5%、 幼稚粒细胞,正常:不出现)> 5%。常见于感染(特别是急性 化脓性感染)、急性中毒、急性失血及急性溶血等。如晚幼粒、 中幼粒等细胞增多为极度左移,多见于类白血病反应或白血病。
(注意与血小板区别)
第27页/共42页
有核红细胞
正常成人血片中不会出现, 新生儿出生1周内可能有少 量有核红细胞出现。溶贫、 急、慢性白血病、红白血 病、髓外造血及严重缺氧 等常见有核红细胞(主要是 晚幼红)。 右图:中幼红(上)
晚幼红(下)
第28页/共42页
异常白细胞形态检验
第29页/共42页
第20页/共42页
裂红细胞
裂红细胞指红细胞碎片, 包括盔形红细胞等,多 见于DIC和心源性溶血性 贫血等。其他也多见于 化学中毒、肾功能不全、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 癜等。
第21页/共42页
染色异常
着色过浅
红细胞中 心淡染区 扩大,多 见于缺铁 性贫血、第22页/共42页
着色过深
中心淡染区不见, 着色较深,多见 于溶血性贫血及 大细胞性贫血
第37页/共42页
表现为胞体肿大,结构模糊,边缘退行性变
不清。胞核可呈固缩、肿胀、破碎、 溶解等变化,退行性变是细胞衰老 死亡的表现。
第38页/共42页
淋巴细胞的异常变化
异形淋巴细胞:细胞大小为10~25μl,形态各异,呈圆 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细胞核形各异,呈圆形、卵 圆形、凹陷形、折叠形、裂隙形或分叶形,核染色质 可为细致、中度致密或粗颗粒;副染色质无或少量, 核仁无或偶见,大小和染色性各异。细胞质中等至大 量;染灰色、淡蓝色或深蓝色;可见细胞边缘染色深, 核周淡染;浆细胞样淋巴细胞常有核周淡染区和核窝; 有时可见细小嗜天青颗粒;偶见空泡。

外周血正常白细胞形态

外周血正常白细胞形态

为毒性指数。

毒性指数愈大,感染、中毒情况愈严重。

(3) 空泡(vacuole) :中性粒细胞胞浆内出现一个或数个空泡,也可在核上出现。

一般认为空泡是细胞受损发生脂肪变性的结果。

常见于严重感染,如败血症时。

(4) 杜勒小体(D0hle body) :中性粒细胞胞浆因毒性变化而保留的局部嗜碱性区域,呈圆形、梨形或云雾状,染天蓝色或灰蓝色,直径1 ~2 μm ,与正常染色区域界限模糊,是胞浆局部不成熟即核浆发育不平衡的表现。

常见于严重感染,如肺炎、麻疹、败血症和烧伤等。

D0hle 小体也可在单核细胞中出现。

(5) 细胞(degeneration )和核变性(degeneration of nucleus) :退行性变是细胞发生胞体肿大、结构模糊、边缘不清晰、核固缩、核肿胀和核溶解(染色质模糊、疏松)等现象,常见于衰老和病变细胞。

核变性是细胞核发生核固缩、核溶解及核碎裂现象。

核固缩即细胞核固缩为均匀深紫色的块状;核溶解即细胞核膨胀、着色浅淡和核轮廓不清;核碎裂即细胞核碎成若干小块,当体外实验或治疗药物诱发细胞凋亡(apoptosis )时易出现核碎裂的凋亡小体(apotpotic body )。

2 .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nuclear shift )中性粒细胞的核形反映了它的发育阶段。

正常情况下,外周血中的中性粒细胞具有分叶核的占绝大多数,常分2 ~5 叶,杆状多,常为5 ~9 叶,甚至10 叶以上,各叶大小差别很大,核染色质疏松,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和应用抗代谢药物治疗后,在一些恶性血液病中偶尔可见。

(2 )巨杆状核中性粒细胞和过分叶核中性粒细胞:前者胞体可大至30 μm,核染色质略细致,着色变浅,胞核呈肥大杆状或特长带状。

后者核分叶超过5叶。

这两种细胞易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和恶性贫血,也可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和白血病血象中出现。

(3 )Pelger-Huet 畸形:成熟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能力减退,核常呈杆状、肾形、眼镜形、哑铃形或少分叶(两大叶),但染色质致密、深染,聚集成小块或条索状,其间有空白间隙。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是通过对患者的外周血液样本进行显微镜检查,观察和描述各类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态结构,以了解患者的血液情况。

这种检验通常由临床实验室的医学实验室专业人员进行。

具体步骤包括:
一、采集外周血样本:通过采血针抽取一小量患者外周血。

二、制备血涂片:将采集的外周血涂抹在载玻片上,通过专用的技术制备出薄而均匀的血涂片。

三、染色:对血涂片进行染色,常用的染色方法包括Wright染色或Giemsa染色。

这些染色方法能够突出血细胞的核和胞浆结构,使其在显微镜下更容易观察。

四、显微镜观察:将染好色的血涂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实验室技术人员会仔细检查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形状、大小、颜色、核形态等方面的特征。

五、形态学描述:根据观察结果,进行详细的形态学描述。

这可能包括有关红细胞形态(比如贫血、红细胞异常)、白细胞形态(比如感染、白血病)和血小板形态(比如凝血功能异常)的信息。

外周血液细胞学PPT课件

外周血液细胞学PPT课件

• 血细胞形态学的改变可见于恶性疾病,也
可见于良性疾病,仔细辨认细胞形态学特 点并做出正确判断非常重要。临床上,常 由于不能对血细胞准确辨认而造成误诊, 引发医疗纠纷的例子时有发生。 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 题直接影响着检验质量,给临床诊断治疗 工作带来不良影响,应予以高度重视。
形态学专业人员要具有高素质的基 本条件
• 要具有较高的形态学水平、全面的临床与血液学
及有关边缘学科知识,才能算得上德材兼备的优 秀专业人才。 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认真观察与思维,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树立起临床疾病的正确思 维程序,遵循循证医学起到“纲举目张”的功效。 是指导在临床和检验实践中确立诊疗时应以个人 知识与技术和当前获得最佳的临床资料与参数有 机的结合起来,充分运用诊断与检验技巧在工作 中取得更多的客观依据,才能把血液病诊断与血 液学检验提高到新的高度。所谓技巧就是解决实 际问题的诀窍。
血液学及血细胞形态学临床应用:
●是临床血液病诊断与治疗及临床医学检验学的基础工作。 ●血细胞形态学适用于临床血液病诊断的基础诊断快速简捷 的要求。 ●近年来由于血细胞学及超微结构、细胞化学、造血干细胞 及其细胞因子、骨髓造血微环境、基质细胞、树突状细胞、 淋巴系细胞发生及其疾病表现,细胞增殖动力学与细胞凋 亡以及骨髓组织病理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融合基因、 分子生物学的血液分析仪、流式细胞仪的应用,推动了血 液病与血液学的新知识迅猛发展。 ●当前血液病不能单凭临床与形态学作出诊断,必须以临床 和血细胞形态学为基础,将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 物学新知识、新技术应用到血液学中,构成现代临床血液 学与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弥补形态学的经验性与主观性 带来负面缺陷,才能提高血液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达到 WHO新分类的分子生物学水平。

外周血细胞形态PPT课件

外周血细胞形态PPT课件

正常红细胞
小红细胞
大红细胞
有核红细胞
点彩红细胞(1)
又名嗜碱性点彩红细胞,血片中有时可见在染色正常的或胞浆嗜多色性红细 胞内出现大小不等、多少不一的深兰色颗粒者称为点彩红细胞。在正常人血 片中极少见,约占0.01%。此种细胞出现表示再生加速并有紊乱现象。有人认 为它是由于在铅、铋、锌、汞中毒时红细胞膜被金属破坏,而嗜碱性物质 (核糖核蛋白)在染色时被沉淀所致。铅中毒病人此种细胞明显增多,为诊 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椭圆形红细胞
红细胞呈椭圆形,横径缩短,长径增大,正常人椭圆形红细胞也可高达15%。 这种红细胞多见于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这种红细胞至少占25%,一般 要高于25%-50%才有诊断价值。在大红细胞性贫血可达25%,恶性贫血及严重 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及镰刀形贫血也可见此细胞。
口形红细胞
口形红细胞的中心淡染区呈条状,这种细胞正常小于4%, 增高见于口细胞增多症,急性酒精性中毒时可大于5%。
核右移
空泡
中性粒细胞的胞浆中出现一个或数个空泡,亦可在核中出现。 它是细胞受损后,发生脂肪变性的结果。常见于严重感染。
中毒颗粒
中性粒细胞胞浆中出现较粗大的、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匀 的黑蓝色颗粒,称为中毒颗粒。见于较严重的化脓菌感 染及大面积烧伤等。
分叶过多
核左移
退变
嗜碱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Howell-Jolly 也称染色质微粒,表现为在成熟或晚幼红细胞胞浆内有一至数个 染成深紫红色的小圆点,大小不一,为有核红细胞核碎裂的遗迹。多见于巨 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脾切除后以及缺铁性贫血等的骨髓及血片中。
Cabot环
Cabot环 为红细胞内染成紫红色的纤细的大环形或8字形物质,常出现于嗜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操作
★加瑞氏染液数滴,固定血膜约1min。 ★滴加约等量的缓冲液与染液混合, ★室温下染色5~10min。 ★用流水冲去染液,待干燥后镜检。
● 注意事项
★pH对细胞染色有影响。 ★未干透的血膜不能染色。 ★染色时间与染液浓度、染色时温度成反比。 ★不能先倒掉染液,用流水冲去。 ★血膜上有染料颗粒沉积,可加少许甲醇。
结构异常
嗜碱性点彩红细胞
用亚甲蓝染色,成熟红细 胞内有散在的深蓝色嗜碱 性颗粒,外周血中点彩红 细胞增多,表示贫血时骨 髓再生旺盛或有紊乱现象, 某些重金属中毒时可。 细胞突出较棘细胞短,但 分布均匀。主要见于尿毒 症、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 血、丙铜酸激酶缺乏症、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症等。
裂红细胞
裂红细胞指红细胞碎片, 包括盔形红细胞等,多见 于DIC和心源性溶血性贫 血等。其他也多见于化学 中毒、肾功能不全、血栓 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血等。 直径相差1倍以上为大小不均
右图:大红细胞(上) 小红细胞(下) (中央苍白区扩大)
形态异常
球形红细胞
RBC直径通常<6um、厚度 >2.6 um,呈小圆形,细胞中 心区蛋白含量较正常多。见 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25%以上)、自身免疫性 溶贫和异常Hb病(HBS、 HBC病等)。
椭圆形红细胞
红细胞呈椭圆形,横短,长大,有时 呈畸形。正常人可见到, <15%。 见于以下疾病: 1、遗传性椭圆性RBC增多症,高
于 25~50%才有诊断价值。 2、大细胞性贫血时可达25%。 3、其他各类贫血有不同程度的
增多。
靶形红细胞
比正常红细胞扁薄,中心有少许血 红蛋白,部分可与周围的血红蛋 白连接,边缘部染色较中央深, 故呈靶状。主要见于以下疾病: 1、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2、严重缺铁性贫血 3、一些血红蛋白病(血红蛋白C、D、E、S病) 4、肝病、脾切除后及阻塞性黄疸等。
染成蓝色。
● 注意事项 ★分类时应从血膜体尾交界处边缘向中央依次上下呈
城垛状迂回移动,计数使不能重复和遗漏。 ★白细胞数明显减少的血片,应检查多张血片。 ★分类见有核红细胞,不计入100个白细胞内,以分类
100个白细胞过程中见到多少有核红细胞报告,并 注明所属阶段。
★除慢淋外,破碎细胞或不能识别细胞不超过白细胞 总数的2%。若破碎细胞仍能明确鉴别,如破碎的 嗜酸性粒细胞,应包括在分类计数中。在结果报 告中应对破碎细胞或不能识别细胞作适当描述。
● 外周血白细胞异常形态检验 中性粒细胞异常变化;异常淋巴细胞
● 血小板形态与寄生虫检验 血小板大小、形态、数量变化;寄生虫
外周血细胞检验程序
血涂片的制备
● 器材
清洁、干燥、无尘、无油脂的载玻片。
● 操作 在玻片近一端1/3处,加一滴血液,握住另一张边缘 光滑的推片,以30º~45º角使血滴沿推片迅速散开, 快速、平稳地推动推片至载玻片的另一端。
● 注意事项
★血膜呈舌状,头、体、尾分明 ★空气中晃动,尽快干燥;37℃恒温箱中促干 ★涂片的厚薄、长度与血滴大小(10~20μl)与血片质量 ★1h内染色或在1h内甲醇固定 ★正确清洁玻片 ★抗凝血或毛细血管血涂片;EDTA能阻止PLT聚集 ★抗凝血液4h内涂片
血涂片染色
● 原理 瑞氏(Wright)染色法(经典染色法) 瑞氏染色法使细胞着色既有化学亲和反应,又有物理吸附作用。 瑞氏染液含美蓝和伊红两种成分:美蓝偏碱性,与细胞内酸性物质有亲和
血涂片镜检
涂抹标本的观察方法: 肉眼观察 低倍镜下观察 油镜下观察
血涂片镜检
★先在低倍镜下浏览全片,了解染色好坏和 细胞分布情况,观察有无异常细胞。
★选择涂片体尾交界处染色良好的区域,在 油镜下计数100个白细胞,按其形态特征 进行分类计数。求出各类细胞所占百分数。
A:染色偏酸,细胞核、颗粒结构不清楚,红细胞染色偏红。 B:染色较好,细胞结构、颗粒、胞浆清晰,红细胞染粉红色。 C:染色偏碱,细胞核、胞浆染色太深,细胞不易辨认,红细胞
镰形红细胞
细胞狭长似镰刀,也 可呈麦粒状或冬青叶 样,主要见于遗传性 镰形红细胞增多症
口形红细胞
红细胞淡染区呈裂口状 狭孔,正常<4%。增多 见于以下疾病 : 1、口形红细胞增多症 2、急性乙醇中毒
棘形红细胞
棘形红细胞是一种带刺状的 红细胞,刺呈针刺状或尖刺 状,见于以下疾病: 1、棘细胞增多症:遗传性 血浆β脂蛋白缺乏症时,棘 形红细胞可高达70%~80% 2、 严重肝病或制片不当
力(胞 浆),染成兰色; 伊红偏酸性,与细胞内碱性物质有亲和力(胞核), 染成紫红色。
● 试剂 ★瑞氏染液 瑞氏染料
0.1 g 甲醇 (AR) 60ml
★pH6.8磷酸盐缓冲液(pH6.4~6.8) 磷酸二氢钾(KH2PO4) 0.3g 磷酸氢二钠(Na2HPO4) 0.2g 加少量蒸馏水溶解,再加至1000ml。
染色异常
着色过浅
红细胞中心淡 染区扩大,多见 于缺铁性贫血、 地中海贫血及其 他血红蛋白病
着色过深
中心淡染区不见, 着色较深,多见于 溶血性贫血及大细 胞性贫血
嗜多色性红细胞
红细胞经瑞氏染色染成灰 蓝色、灰红色、淡灰色, 包体较正常红细胞稍大, 这是一种尚未完全成熟的 网织红细胞,多染性物质 是核糖体,随着细胞的成 熟而逐渐消失,主要见于 各种增生性贫血
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
以红细胞系统的成熟过程为例
单个细胞观察顺序
• 细胞大小、形状 • 胞浆量多少、颜色、颗粒 • 细胞核形状、染色质结构(粗细、凝聚)、核仁
数目、大小。 • 核、浆比例。
● 外周血细胞检验程序 涂片、染色与镜检;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报告方式
● 外周血红细胞异常形态检验 大小、形态、染色与结构异常;点彩红细胞
★分类中应注意观察成熟红细胞、血小板的形态、染 色及分布情况,注意有无寄生虫和其他异常所见。
★白细胞形态变化较大,遇有疑问应请示上级主管或 主任进行核实,以减少错误。
异常红细胞形态检查
大小异常
正常红细胞大小较为一致,直径6~9um 在各种贫血时,红细胞可出现大、小不 一。直径>10um为大红细胞,>15um为 巨红细胞,常见于巨幼贫、肝脏疾病等, 直径<6um为小红细胞,多见于缺铁性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