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标工作原理以及流程(版权所有)

合集下载

光学鼠标的工作原理

光学鼠标的工作原理

光学鼠标的工作原理
光学鼠标是一种常见的计算机输入设备,其工作原理是基于光学传感技术。

1. 光源发射:光学鼠标内部内置有一种红色或红外线的光源,通常是LED。

当鼠标打开时,光源会发出一束无形的光线。

2. 光线反射:光线照射到鼠标底部的表面上,通常是一个光学传感器(CMOS或CCD传感器)。

这个表面可以是桌面、鼠
标垫或其他光学鼠标能够工作的平滑表面。

3. 光线分析:光学传感器接收到反射回来的光线,并进行分析。

传感器的主要功能是检测光线的位置和移动方向。

4. 光线计算:鼠标会根据传感器接收到的光线信息,计算出鼠标的实际移动距离和方向。

5. 数据传输:计算后的数据通过鼠标连接线或无线连接传输到计算机系统,然后传给操作系统进行处理。

6. 游标移动:根据计算出来的数据,操作系统会驱动显示屏上的光标(游标)向相应的方向移动,从而实现鼠标在屏幕上的移动。

光学鼠标与机械鼠标相比,不需要使用滚轮和球以及相对较为复杂的结构。

它使用了更简单、更可靠的光学传感技术,减少
了维护和清洁的麻烦。

另外,光学鼠标也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更平滑的操作。

鼠标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鼠标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鼠标的组成及工作原理鼠标,作为一种常见的计算机外部设备,广泛应用于个人电脑、笔记本电脑及其他智能设备中,为用户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操控方式。

鼠标不仅具有小巧精致的外观设计,而且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内部构造和工作原理。

本文将详细介绍鼠标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这个常见而重要的外设。

一、组成部分1.外壳:鼠标的外壳通常由塑料或金属材料制成,具有光滑的表面和人体工学的设计,以提供舒适的手感和操控。

2.按键:鼠标有多个按键,常见的有左键、右键和滚轮。

左右按键用于基础的点击操作,而滚轮则用于上下滚动页面或调整音量等功能。

3.感应器:鼠标的感应器通常位于底部,用于感知鼠标在平面上的移动。

常见的感应器有光学感应器和激光感应器,可以根据不同的表面材质提供精确的跟踪。

4.连接线:鼠标通过连接线与计算机或其他设备连接,传输信号和电力。

连接线通常由塑料或铜制成,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和抗拉性。

5.电路板:鼠标的电路板包含了多个电子元件,如芯片、电容、电阻等,用于控制鼠标的操作和发送信号。

二、工作原理鼠标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两种常见的类型:机械式和光电式。

1.机械式鼠标:机械式鼠标通常使用滚球和滚轮来感知鼠标的移动和操作。

滚球位于鼠标底部,当用户移动鼠标时,滚球会滚动并转动两个与滚球相连的轴,通过这种转动将鼠标的移动转化为电信号传输给计算机。

同时,滚轮上下滚动的动作也会发送相应的信号给计算机,实现页面的滚动和音量的调整。

2.光电式鼠标:光电式鼠标利用光学感应技术实现鼠标的移动和操作。

底部感应器通过射出红外线或激光并感应反射光线的变化,来判断鼠标在平面上的移动方向和速度。

感应器会将光线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后发送给控制芯片,芯片会处理这些信号并将其转化为计算机可以识别的代码和指令。

光电式鼠标的优势在于精确度高,适用于多种平面表面。

无论是机械式鼠标还是光电式鼠标,鼠标的工作都离不开计算机的支持。

计算机通过鼠标驱动程序来解读接收到的信号,并根据用户的操作来实现相应的功能。

鼠标的工作原理

鼠标的工作原理

鼠标的工作原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鼠标的结构。

鼠标通常由外壳、滚轮、左键、右键和光电传感器等组成。

其中,光电传感器是鼠标最核心的部件,它能够感知鼠标在桌面上的移动轨迹。

当我们移动鼠标时,鼠标底部的光电传感器会感知桌面上的纹理和颜色变化,然后将这些信息转化为电信号传送给计算机。

计算机通过解析这些信号,就能够准确地计算出鼠标在屏幕上的移动轨迹和速度。

除了移动轨迹,鼠标的点击操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当我们按下鼠标的左键或右键时,鼠标内部的微动开关会被按下,从而产生电信号传送给计算机。

计算机通过解析这些信号,就能够识别出用户的点击操作,并执行相应的指令。

在鼠标的滚轮部分,它通常用来控制屏幕上的滚动条,通过滚动鼠标滚轮,可以实现屏幕上内容的上下滚动。

滚轮也是通过内部的传感器将滚动的信息转化为电信号传送给计算机,从而实现屏幕上内容的滚动操作。

总的来说,鼠标的工作原理就是通过内部的光电传感器和微动开关等部件,将鼠标在桌面上的移动和点击操作转化为电信号传送给计算机,从而实现对计算机屏幕上光标的控制和各种操作。

鼠标作为计算机的重要输入设备,其工作原理的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使用和维护鼠标,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对计算机硬件原理有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鼠标的构造和原理

鼠标的构造和原理

鼠标的构造和原理目录1.鼠标的概述2.鼠标的构造1.外部构造2.内部构造3.鼠标的工作原理1.机械式鼠标2.光电式鼠标4.总结1. 鼠标的概述鼠标是一种常见的输入设备,主要用于控制计算机屏幕上的光标移动和操作。

它是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2. 鼠标的构造2.1 外部构造鼠标通常由外壳、左右键、中键、滚轮和连接线等组成。

其中,外壳是鼠标的外部包装,用于保护内部零件。

左右键用于选择和操作,中键用于滚动和其他操作,滚轮则用于向上或向下滚动页面。

2.2 内部构造鼠标的内部由传感器、芯片、电路板和滚轮等组成。

传感器用于感应鼠标的移动和位置信息,芯片则用于处理鼠标传感器的信息,电路板则将信息传递给计算机,滚轮则用于控制鼠标的滚动操作。

3. 鼠标的工作原理3.1 机械式鼠标机械式鼠标是一种使用机械零件来感应鼠标移动的鼠标。

它通常由球体、滚轮、传感器和编码器等组成。

当用户移动鼠标时,球体会旋转,滚轮会感应球体旋转的方向和速度,传感器则将感应到的信息传递给编码器,编码器再将信息传递给计算机进行处理。

3.2 光电式鼠标光电式鼠标是一种使用光电传感器来感应鼠标移动的鼠标。

它通常由光学传感器、LED光源和编码器等组成。

当用户移动鼠标时,光学传感器会感应鼠标移动的方向和速度,LED光源则用于照明,编码器则将信息传递给计算机进行处理。

鼠标是计算机的重要输入设备之一,它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不仅是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基础,也是进行计算机操作的重要知识。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读者已经对鼠标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无线鼠标工作原理

无线鼠标工作原理

无线鼠标工作原理无线鼠标是一种通过无线技术与计算机进行通信的输入设备,它摆脱了传统有线鼠标的限制,给用户带来了更大的便利。

那么,无线鼠标是如何工作的呢?接下来,我们将从无线鼠标的工作原理、无线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无线鼠标的工作原理。

无线鼠标主要由两部分组成,鼠标本体和接收器。

鼠标本体内部搭载了一块电池,以供无线传输模块和传感器模块工作。

当用户移动鼠标时,传感器模块会感知到鼠标的运动轨迹和速度,并将这些信息转化为电信号。

然后,无线传输模块将这些电信号通过无线技术发送给接收器。

接收器接收到信号后,将其转化为计算机可以识别的指令,从而实现了鼠标在屏幕上的移动和点击操作。

其次,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无线技术在无线鼠标中的应用。

无线鼠标主要采用了红外线或者射频技术进行信号传输。

红外线技术通过红外线LED和接收器之间的反射来实现数据传输,而射频技术则是通过无线电波来进行数据传输。

这两种技术都能够实现稳定的无线传输,让用户在使用无线鼠标时不会受到线缆的束缚,从而提高了操作的便利性和灵活性。

最后,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无线鼠标中的传感器技术。

无线鼠标通常采用了光学传感器或激光传感器来感知鼠标的运动轨迹。

光学传感器通过LED和光学传感器来感知鼠标在桌面上的运动,而激光传感器则使用了激光来进行运动感知,具有更高的精度和灵敏度。

这些传感器技术能够准确地感知鼠标的运动,从而让用户在操作鼠标时更加流畅和精准。

综上所述,无线鼠标通过无线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应用,实现了与计算机的无线通信和精准操作。

它摆脱了传统有线鼠标的限制,给用户带来了更大的便利和舒适的操作体验。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无线鼠标的工作原理,从而更好地使用和维护无线鼠标。

无线鼠标工作原理

无线鼠标工作原理

无线鼠标工作原理无线鼠标是一种无需通过有线连接即可与计算机通信的鼠标设备。

它使用无线技术来传输数据,使用户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由移动鼠标,而不必受到有线连接的限制。

无线鼠标的工作原理涉及到无线通信技术、电子元件和传感器技术等多个方面。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无线鼠标的工作原理。

1. 无线通信技术。

无线鼠标使用无线通信技术来与计算机进行数据传输。

常见的无线通信技术包括蓝牙、红外线和射频等。

蓝牙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无线通信技术之一,它能够在较远距离内稳定传输数据,并且具有较低的能耗。

红外线技术则通过红外线传输数据,但需要保持鼠标与接收器之间的直线可见性。

射频技术则通过无线电波进行数据传输,具有较远的传输距离和较好的穿墙能力。

无线鼠标通常会使用其中一种或多种无线通信技术来与计算机进行连接。

2. 电子元件。

无线鼠标内部包含多种电子元件,包括微处理器、无线模块、电池和传感器等。

微处理器是无线鼠标的核心控制单元,负责处理鼠标的各种操作指令,并控制数据的传输。

无线模块则负责与计算机进行无线通信,将处理好的数据通过无线信号发送给计算机。

电池则提供无线鼠标所需的电力,使其能够正常工作。

传感器则用于检测鼠标的移动和点击操作,将这些操作转换为电信号,并传输给微处理器进行处理。

3. 传感器技术。

无线鼠标通常使用光学传感器或激光传感器来检测鼠标的移动。

光学传感器通过LED光源和光学传感器来检测鼠标在桌面上的移动情况,它能够在大多数表面上正常工作,并且成本较低。

激光传感器则使用激光来进行测量,具有更高的精度和灵敏度,能够在更多类型的表面上正常工作。

传感器技术的进步使得无线鼠标在使用过程中更加灵敏和稳定。

综上所述,无线鼠标的工作原理涉及到无线通信技术、电子元件和传感器技术等多个方面。

通过这些技术的相互配合,无线鼠标能够实现与计算机的稳定连接,并能够准确地检测用户的操作指令,从而实现对计算机的控制。

随着无线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鼠标的性能和稳定性也在不断提升,为用户带来更加便利和舒适的操作体验。

操作系统中鼠标操作原理

操作系统中鼠标操作原理

操作系统HID接口
而在创建具体的设备节点之前,Event Handler层需要先注册一类设备的输入事件处理函数及相关 接口 static int __init mousedev_init(void) { //注册输入事件处理、连接、断开、设备(文件)操作函数 input_register_handler(&mousedev_handler); //创建输入设备节点 devfs_mk_cdev(MKDEV(INPUT_MAJOR, MOUSEDEV_MINOR_BASE + MOUSEDEV_MIX), S_IFCHR|S_IRUGO|S_IWUSR, "input/mice"); } static struct input_handler mousedev_handler = { .event = mousedev_event,//REL(相对坐标)、按键、ABS(绝对坐标)、SYNC等事件处 理 .connect = mousedev_connect, .disconnect = mousedev_disconnect, .fops = &mousedev_fops,//鼠标打开、poll、读写等操作 .minor = MOUSEDEV_MINOR_BASE, .name = "mousede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id_table = mousedev_ids, };
HID协议简介
下面仅对这3个HID设备类特定描述符中的HID描 述符进行说明。 HID描述符关联于接口描述符,因而如果一个设 备只有一个接口描述符,则无论它有几个端点描 述符,HID设备只有一个HID描述符。HID设备描 述符主要描述HID规范的版本号、HID通信所使 用的额外描述B HID类可采用的通信管道 所有的HID设备通过USB的控制管道(默认管道 ,即端点0)和中断管道与主机通信。 USB HID规范定义的HID设备可用端点包含三种 管道: 1、控制(端点0)( 必选) 传输USB描述符、类请求 代码以及供查询的消息数据等 2、中断输入 (必选) 传输从设备到主机的输入数 据 3、中断输出 (可选 )传输从主机到设备的输出数 据

(完整版)鼠标的类型及其工作原理

(完整版)鼠标的类型及其工作原理

鼠标的工作原理和分类工作原理鼠标按其工作原理的不同可以分为机械鼠标和光电鼠标。

机械鼠标主要由滚球、辊柱和光栅信号传感器组成.当你拖动鼠标时,带动滚球转动,滚球又带动辊柱转动,装在辊柱端部的光栅信号传感器产生的光电脉冲信号反映出鼠标器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位移变化,再通过电脑程序的处理和转换来控制屏幕上光标箭头的移动.光电鼠标器是通过检测鼠标器的位移,将位移信号转换为电脉冲信号,再通过程序的处理和转换来控制屏幕上的鼠标箭头的移动。

光电鼠标用光电传感器代替了滚球。

这类传感器需要特制的、带有条纹或点状图案的垫板配合使用。

1.移动滑鼠带动滚球。

2.X方向和Y方转杆传递滑鼠移动。

3.光学刻度盘。

4.电晶体发射红外线可穿过刻度盘的小孔。

5.光学感测器接收红外线并转换为平面移动速度.种类介绍简介鼠标按其工作原理及其内部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机械式,光机式和光电式.机械鼠标机械鼠标主要由滚球、辊柱和光栅信号传感器组成。

当你拖动鼠标时,带动滚球转动,滚球又带动辊柱转动,装在辊柱端部的光栅信号传感器产生的光电脉冲信号反映出鼠标器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位移变化,再通过电脑程序的处理和转换来控制屏幕上光标箭头的移动。

光机式鼠标顾名思义,光机式鼠标器是一种光电和机械相结合的鼠标。

它在机械鼠标的基础上,将磨损最厉害的接触式电刷和译码轮改为非接触式的LED对射光路元件。

当小球滚动时,X、Y方向的滚轴带动码盘旋转。

安装在码盘两侧有两组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LED发出的光束有时照射到光敏三极管上,有时则被阻断,从而产生两级组相位相差90°的脉冲序列。

脉冲的个数代表鼠标的位移量,而相位表示鼠标运动的方向。

由于采用了非接触部件,降低了磨损率,从而大大提高了鼠标的寿命并使鼠标的精度有所增加。

光机鼠标的外形与机械鼠标没有区别,不打开鼠标的外壳很难分辨。

光电鼠标光电鼠标器是通过检测鼠标器的位移,将位移信号转换为电脉冲信号,再通过程序的处理和转换来控制屏幕上的光标箭头的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GHz无线鼠标键盘接收器的设计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近距离无线通信领域出现了蓝牙、RFID、WIFI等技术。

这些技术不断应用在嵌入式设备及PC外设中。

2.4 GHz无线鼠标键盘使用24~2.483 5 GHz无线频段,该频段在全球大多数国家属于免授权使用,这为无线产品的普及扫清了最大障碍。

用户可迅速地进入与世界同步的无线设计领域,最大限度地缩短设计和生产时间,并且具有完美性能,能够替代蓝牙技术。

1 系统硬件结构
∙2.4 GHz无线鼠标键盘接收器主要实现鼠标、键盘等HID类设备在PC机上的枚举识别过程和接收无线鼠标或键盘发送的数据(包括按键值、鼠标的上下左右移动等),并将接收到的数据通过USB接口传送给PC机,实现鼠标键盘的无线控制功能。

接收器主要由USB接口部分、MCU和无线接收部分组成。

系统硬件框图如图l所示。

1. 1 USB接口部分
系统采用H OLT EK公司生产的8位USB多媒体键盘编码器HT82K95E作为系统核心。

鼠标、键盘等HID类设备为低速设备,所以接收器要能同时实现鼠标和键盘数据同PC机的双向传输。

MCU首先必须具有低速的USB接口,并且最少支持3个端点(包括端点O)。

综合考虑选用了 HT82K95E作为本系统的主控芯片。

本系统的USB接口部分电路图如图2所示,其中电阻R100、R101、R102、R103、R104和电容C102、C114和C115用于EMC。

由于鼠标和键盘设备属于从设备,所以应在USB-信号线上加1.5 kΩ的上拉电阻。

1.2 MCU部分
MCU的复位电路采用由R108和C105组成的RC积分电路实现上电复位功能。

上电瞬间,由于电容电压不能突变,所以复位引脚为低电平,然后电容开始缓慢充电,复位引脚电位开始升高,最后变为高电平,完成芯片的上电复位。

HT82K95E微控制器内部还包含一个低电压复位电路(LVR),用于监视设备的供电电压。

如果设备的供电电压下降到0.9 V~VLVR的范围内并且超过1 ms的时间,那么LVR就会自动复位设备。

应当注意的是对于该设备的复位电路,还应加1个二极管1N4148,接法如图2中的VD100。

如果不加此二极管,设备在第一次使用时能够正常复位,但在以后的使用却无法正常复位,原因是电容中的电荷无法释放掉,而该二极管可以通过整个电路快速释放掉电容中的电荷。

由于n RF24L01的数据包处理模式支持与单片机低速通信而无线部分高速通信,并且nRF24L01内部有3个不同的RX FIFO寄存器和3个不同的TX FIFO寄存器,在掉电模式下、待机模式下和数据传输的过程中MCU可以随时访问FIFO寄存器。

这就允许SPI接口低速传送数据,并且可以应用于MCU 硬件上没有SPI接口的情况下。

因此在设计中使用HT82K95E 的PA口模拟SPI总线与nRF42L01的SPI接口通信。

1.3 无线接收部分
无线接收部分电路图如图3所示。

由于nRF24L01是工作于2.4 GHz的高频元件,因此,系统的PCB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系统的性能。

在设计时,必须考虑到各种电磁干扰,注意调整电阻、电容和电感的位置,特别要注意电容的位置。

nRF24L01模块的PCB为双面板,底层不放置任何元件,在地层,顶层的空余地方(除天线衬底之外)都覆上铜,并通过过孔与底层的地相连。

2 协议分析
2.1 nRF24L01无线通信协议
2.4 GHz无线通信协议分为3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应用层。

物理层包括GFSK调制和解调器、接收和发送滤波器、射频合成器、SH接口和电源管理,主要完成数据的调制解调、编码解码、FHSS跳频扩频和SPI通信。

数据链路层主要完成解包和封包过程。

该协议有2种基本的封包:数据包和应答包。

数据包格式如表1所示。

前导码用来检测0和1,nRF24L01在接收模式下去除前导码,在发送模式下加入前导码。

地址内容为接收机地址,地址宽度是3、4或5字节,可以对接收通道和发送通道分别进行配置,接收端从接收到的数据包中自动去除地址。

封包控制域的格式如表2所示。

数据长度标志位只有在动态数据长度选项使能时才有效,6位可以表示传输的数据域字节数从0~32字节。

标志位用来检测接收到的数据包是新的还是重发的。

自动应答标志位表示这个封包是否需要自动应答。

封包可以采用1或2字节的CRC校验。

对于应答包来说,数据域是一个可选项,但是如果使用该选项的话应该使能动态数据长度特性。

应用层按照设计需要可以是键盘和鼠标等HID类设备。

这两种封包在应用层协议中的用途不同。

数据包主要用于传送发射端和接收端之间的数据信息,应答包则是在自动应答功能选项被使能之后才会出现的,以便于发送端检测有无数据丢失。

一旦数据丢失,则通过自动重发功能将丢失的数据恢复。

增强型的ShockBurst 模式可以同时控制应答和重发功能而无需增加MCU 工作量。

在SCK时钟控制下,数据在主从设备间传输,而且严格地遵守SPI通信的时序。

作为接收端(PRX),nRF24L01通过2.4 GHz无线通信技术与发射端(PTX)进行数据交换。

收发器接收到数据后,通过中断nIRQ通知MCU已接收到数据,可以进行读入操作,然后MCU 通过 MISO数据传输线读入数据。

nRF24L01在接收到数据之后,会自动切换到发送模式发送应答信号给发射端(PIX),这样就完成了一次数据传输过程。

2.2 USB设备枚举过程
USB的枚举过程是USB规范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动作”或“过程”。

这个动作将会让PC知道何种USB设备剐接上以及其所含的各种信息。

若要完成一个设备枚举的过程,需要执行诸多的数据交换以及设备请求。

图4描述了一个HID设备的枚举过程,由于本设计是针对鼠标键盘复合设备的接收器,所以在取完第一次报告描述符后还需要再取另一个设备的报告描述符。

3 固件设计
固件设计使用HT-IC E仿真器,它提供了多种实时仿真功能,包括多功能跟踪、单步执行以及设定断点功能。

图5描述了USB无线鼠标键盘接收器的程序执行流程。

在程序中,键盘使用端点1,配置为输入;鼠标使用端点2,配置为输入。

都采用USB通信协议中的中断传输。

采用“轮询”的工作机制,轮询间隔为8 ms。

接收器上电后,完成系统的初始化,包括MCU的初始化和收发器的接收模式配置过程。

然后系统进入接收数据包的状态中,一旦收到数据包就通过中断的形式通知 MCU有数据包到来,MCU就会通过I/O口模拟SPI总线通信过程从nRF24L01中将接收到的数据读出,然后将数据写到相应的USB端点FIFO中。

主机通过查询的方式读取各端点的数据信息,然后按照USB规范定义的鼠标和键盘的协议产生相应的动作(如鼠标的移动和按键的值)。

无线收发器的初始化过程:1)配置本机地址和要接收的数据包大小;2)配置CONFIG 寄存器,使之进入接收模式,把CE置高;3)130μs 后,nRF24L01进入监视状态,等待数据包的到来;4)当接收到正确的数据包(正确的地址和CRC校验码),nRF24L01自动把字头、地址和 CRC校验位移去;5)nRF24L01通过把STATUS寄存器的RX_DR置位(STATUS一般引起微控制器中断)通知微控制器;6)微控制器把数据从nRF24L01读出;7)所有数据读取完毕后,可以清除STATUS寄存器。

nRF24L01可以进入4种主要模式之一。

4 结束语
本系统基于8位单片机Hr82K95E和nRF24L01型射频收发器设计了一个用于无线鼠标键盘复合设备的USB无线接收器。

该接收器能够实现鼠标键盘复合设备的全部功能,具有成本低、体积小、通信方向不受制约和通信距离较远等优点,使其替代蓝牙及红外遥控设备成为可能,实践表明,该接收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