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与逻辑

合集下载

法律逻辑学(讲义)

法律逻辑学(讲义)
——《牛津法律指南》
二、法律:逻辑的应用场域
至于神,我没有把握说他们存 在或者他们不存在,也不敢说 他们是什么样子;因为有许多 事物妨碍了我们获得确切的知 识,例如问题的晦涩与人生的 短促。
人是万物的尺度,存在时万物 存在,不存在时万物不存在。
Protagoras悖論:半费之讼
著名智者普洛塔哥拉(Protagoras), 收了一個徒弟叫愛那梯勒 (Enathias),教他法院辯論取勝的 祕訣。事先簽了合約:入學前先繳一 半學費,另一半學費等畢業後第一次 出庭辯論獲勝才繳。徒弟畢業後,一 直未參與訴訟,因而一直沒繳另一半 的學費。智者為了得到這筆學費,就 到法院控告徒弟。
智者的如意想法是:「如果勝訴,則 根據法院的判決,徒弟必須繳交另一 半學費;如果敗訴,則根據合約內容, 徒弟也必須繳交另一半學費」。沒想 到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徒弟將兩個根 據互換,也就是:「如果智者勝訴徒 弟敗訴,則根據合約徒弟不必繳交另 一半學費;如果智者敗訴,則根據法 院判決,智者無理,徒弟也不必繳交 另一半學費。」結果呢?【法院對此 無能為力嗎?】
如果不是特别喜爱城邦,你决不会比 所有的雅典人都甘愿留在雅典……如 果有人留在这里不走,看清了我们如 何执行法律、管理城邦,仍然无意离 开,那我就要说,事实上他已经跟我 取得协议,我可以向他发号施令,他 愿意执行。
如果他不服从,我说他就是在三方 面犯了法:首先是他不服从那让他出 世的法律,其次是他不服从那使他成 长的法律,第三是他在同意服从法律 之后既不服从又不对我进行说服…… 在受审的时候,本来可以提出流放来 作为刑罚,可以在城邦允许下做到你 现在打算偷偷进行的事。但是当时你 装模作样,说如果判死刑你并不在意, 说你宁愿处死不要放逐。
• 逻辑学家的任务是相同的:提出大量 的有效和谬误的推论,从而允许人们 区别出好论证和坏论证。

法律案例中的逻辑关系(3篇)

法律案例中的逻辑关系(3篇)

第1篇一、引言法律案例是法律实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反映了法律的适用过程,也体现了法律逻辑的运用。

在法律案例中,逻辑关系贯穿始终,从事实认定、法律适用到判决结论,无不体现出逻辑的严谨性和严密性。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法律案例中的逻辑关系。

二、事实认定与逻辑关系1. 事实认定是法律适用的基础。

在法律案例中,事实认定是判断案件性质、确定法律责任的前提。

事实认定必须遵循逻辑规则,确保案件事实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2. 事实认定与逻辑推理。

在事实认定过程中,法官往往运用逻辑推理来分析、判断案件事实。

例如,在侵权责任纠纷中,法官需要运用因果关系的逻辑推理,确定被告的行为与原告的损害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3. 事实认定与逻辑矛盾。

在法律案例中,如果出现逻辑矛盾,则可能导致事实认定错误。

因此,法官在认定事实时,要特别注意逻辑矛盾,确保案件事实的统一性和一致性。

三、法律适用与逻辑关系1. 法律适用是法律案例的核心。

在法律案例中,法官依据法律规定,对案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确定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2. 法律适用与逻辑推理。

在法律适用过程中,法官需要运用逻辑推理,将案件事实与法律规定相结合,找出法律依据。

例如,在合同纠纷中,法官需要运用类比推理,确定合同条款的法律效力。

3. 法律适用与逻辑谬误。

在法律适用过程中,如果出现逻辑谬误,可能导致判决结果错误。

因此,法官在适用法律时,要特别注意逻辑谬误,确保判决结果的公正性。

四、判决结论与逻辑关系1. 判决结论是法律案例的最终结果。

在法律案例中,判决结论是依据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得出的结论。

2. 判决结论与逻辑推理。

在判决结论的形成过程中,法官需要运用逻辑推理,将案件事实、法律规定与判决结论三者相结合。

3. 判决结论与逻辑严密性。

判决结论必须具有逻辑严密性,确保判决结果公正、合理。

如果判决结论存在逻辑漏洞,可能导致案件被上诉或再审。

五、案例分析以下以一起侵权责任纠纷案件为例,探讨法律案例中的逻辑关系。

法律的法律原则和法律逻辑

法律的法律原则和法律逻辑

法律的法律原则和法律逻辑在法律领域中,法律原则和法律逻辑是十分重要的概念。

法律原则指的是法律中所固有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而法律逻辑则是指法律应用中的逻辑推理和思维方式。

本文将探讨法律的法律原则和法律逻辑的重要性,并分析其对法律实践的影响。

一、法律原则的重要性1.1 法律原则的定义法律原则是法律体系中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是法律制定和适用的指导原则。

法律原则一般体现在法律文本中,如宪法、法律法规等。

1.2 法律原则的功能法律原则具有以下功能:(1)指导法律的制定和适用;(2)保障公正和公平;(3)维护法律的稳定性和连贯性;(4)促进法律实施的效果。

1.3 法律原则的例子法律原则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几个方面:(1)合法性原则:规定了法律只能在法律授权的范围内制定;(2)公正原则:要求法律的制定和适用应当公正无私;(3)平等原则:要求法律对所有人平等适用;(4)权利保护原则:要求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5)法治原则:要求法律的制定和适用应符合法治精神。

二、法律逻辑的重要性2.1 法律逻辑的定义法律逻辑是指在法律实践中运用逻辑推理和思维方式来解决法律问题的方法和规则。

2.2 法律逻辑的功能法律逻辑具有以下功能:(1)保证法律适用的合理性和准确性;(2)确保法律实施的稳定性和连贯性;(3)避免法律解释的主观性和歧义性;(4)提高法律实施效果。

2.3 法律逻辑的要素法律逻辑包括但不限于下列要素:(1)前提:指法律问题的基本事实和法律规则;(2)推理:指从前提出发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过程;(3)结论:指根据前提和推理得出的法律问题解答。

三、法律原则和法律逻辑对法律实践的影响3.1 法律实践的决策依据法律原则和法律逻辑是法律实践中的决策依据,可以帮助法律从业者正确理解和解决法律问题。

3.2 法律实践的合理性和准确性法律原则和法律逻辑的运用可以保证法律实践的合理性和准确性,避免主观意见对法律实施的干扰。

3.3 法律实践的稳定性和连贯性法律原则和法律逻辑的运用可以确保法律实践的稳定性和连贯性,为相似案件的处理提供参考依据。

逻辑学在法学中的作用探讨

逻辑学在法学中的作用探讨

逻辑学在法学中的作用探讨逻辑学在法学中的作用探讨逻辑学是研究推理和论证的学问,是人类思维中最基本的理论工具之一,在法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逻辑学可以帮助法学家分析判决和论证的合理性,提高法学理论研究的深入度和广度,同时也可以帮助法官和律师更好地运用逻辑思维来解决案件。

一、逻辑学与法学的联系逻辑学是研究正确的推理和论证方法的学问,而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其本身也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

例如,法律体系中各种法律条文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法律实践中的事实和法律规定之间的逻辑关系等。

因此,在法学中研究逻辑学理论,能够更好地帮助人们理解和运用法律规则,在法律实践中取得更加科学和合理的结果。

二、逻辑学在法学中的作用1. 推理分析逻辑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推理方法和思维规律,因此逻辑学可以帮助法学家明确判决和论证的合理性,特别是在涉及法律规则正确理解和适用的问题上,逻辑学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 增强思维能力逻辑学的训练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还可以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

法学作为对社会事务和人类自觉行为进行研究和规范的科学,往往需要对各种情况进行分析和推理,因此,逻辑学的学习和应用可以帮助法学家在法律实践中快速准确地做出决策。

3. 增强法律适用能力逻辑学和法学联系密切,逻辑学的训练有助于法律从业者迅速掌握语言、事实、证据、证明等各种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合理组织和处理,从而更好地发挥法律适用能力。

当律师和法官更好地懂得逻辑思维和逻辑学原理,就能更好地正确运用法律规则来解决案件,减少错误决策和犯错误的几率。

4. 加强法律教育在法律教育中,逻辑学是非常重要的学科。

现代法律教育的模式已经从简单的法律知识教学转变为鼓励学生思考和讨论,逻辑学能够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法律条文。

5. 提升法制建设水平法制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运行机制,需要专业技能和精神力量,而逻辑学则提供了一个合理有效的推理和论证方法的理论基础,这样的理论基础可以在更高的层面加强法制建设工作,使社会制度更稳定,法律规范更完善,法制建设水平更高。

谈法律思维与论逻辑思维的关系

谈法律思维与论逻辑思维的关系

思维模式往往比制度模式更重要。

中国法制现代化首赖思维方式的现代化,而要实现法律思维方式的现代化,就不能不关注中国法律思维方式与逻辑思维的有机结合。

一、形式逻辑是法律思维的主要工具1.法律规范的设立需要遵循形式逻辑乔治.库德于1843年撰写的《论立法表达》的备忘录中,指出各类法规的法律句子“包括四个组成部分:一、情况:句子生效的那种景况和场合;二、条件:使句子得以成立的作为和前提;三、法律主体:可以或必须施行法律行为的人;四、法律行为:法律主体可以或必须施行的行为。

”这种四分法并非句子的划分,而是一种逻辑分析,与中国法学界所言的法律规范的逻辑要素基本上是相同。

[2]法律规范是法的细胞,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包括以下几层意思:第一,一个完整的法律规范必须包括“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两部分,这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保障、手段。

第二,行为模式的种类和法律后果的种类必须相对应。

行为模式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授权型,二是义务型。

法律后果大体上亦可分为两类,一是肯定型,二是否定型,一般来说,授权型的行为模式与肯定型的法律后果相对应;义务型的行为模式与否定型的法律后果相对应。

法律规范是对人们的实际行为的一种概括,而不是实际行为本身,每一个具体的法律规范,都是对同一种实际行为的概括,得出一种“行为模式”,即成为同一类实际行为的典型、范式。

概括出来的“行为模式”,失去了实际行为各自独具的个性,而只剩下这一类行为的一般共性,实际行为被典型化、模式化。

而形式逻辑也正是要从许多个别的、具体的思维形式中抽取和概括出一般的规则。

因此,法律规范的设立要遵循形式逻辑。

2.法律的适用需要遵循形式逻辑关于这一点,学术界没有任何异议。

博登海默指出:“法律中所用的推理作用颇大程度上根据的是规则和原则,这些规则和原则则包含着由不同的术语组成的概念。

……在法律认定了两造间所争执的事实后,逻辑演绎作用就可以把这些事实归在规则名下。

法律案例中的逻辑学(3篇)

法律案例中的逻辑学(3篇)

第1篇一、引言逻辑学是研究思维规律的学科,是理性思维的工具。

在法律领域,逻辑学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法律案例中的逻辑学,是指运用逻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法律问题进行分析、推理和论证的过程。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法律案例中的逻辑学。

二、法律案例中的逻辑学原理1. 形式逻辑原理形式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学科,包括演绎逻辑、归纳逻辑和类比逻辑。

在法律案例中,形式逻辑原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演绎推理:从一般性原理出发,推出具体性结论。

例如,根据刑法规定,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

如果一个人故意杀害了他人,那么他应当承担故意杀人罪的刑事责任。

(2)归纳推理:从个别事实出发,归纳出一般性结论。

例如,通过对一系列故意杀人案件的调查,发现犯罪嫌疑人具有共同的犯罪动机和手段,从而得出故意杀人罪具有特定犯罪特点的结论。

(3)类比推理:通过比较两个或多个相似案例,推断出类似结论。

例如,在处理一起故意伤害案件时,可以参考其他类似案件的判决结果,为当前案件的判决提供参考。

2. 实用逻辑原理实用逻辑是研究思维内容的学科,包括论证、反驳和解释等方面。

在法律案例中,实用逻辑原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论证:运用逻辑推理,证明某一法律事实或观点的正确性。

例如,在辩护过程中,律师可以运用逻辑推理证明被告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2)反驳:对对方的观点或论证进行质疑,指出其逻辑错误或证据不足。

例如,在法庭辩论中,原告可以反驳被告的辩解,指出其辩解不符合事实。

(3)解释:对法律条文、案例或法律现象进行阐释,使其更加清晰易懂。

例如,法官在判决书中对法律条文进行解释,以便当事人理解判决依据。

三、法律案例中的逻辑学方法1. 分析方法分析方法是指对法律问题进行细致、全面的分析。

在法律案例中,分析方法主要包括:(1)事实分析:对案件事实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找出案件的关键事实。

(2)法律分析:对案件涉及的法律条文、案例和法律规定进行分析,找出案件的法律依据。

逻辑思维在法律分析中的作用

逻辑思维在法律分析中的作用

逻辑思维在法律分析中的作用概述逻辑思维是指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归纳和推理,从而得出正确结论的一种思维方式。

在法律分析中,逻辑思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法律是一门严密而复杂的学科,需要严密的推理和逻辑分析来解决问题、裁决争端。

本文将探讨逻辑思维在法律分析中的作用和意义。

逻辑思维在法律分析中的重要性在法律分析中,逻辑思维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判断案情证据的有效性对于一起法律案件来说,了解和评估证据的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

逻辑思维可以帮助律师或法官对证据进行分析、评估和判断。

通过对证据的逻辑推理,可以判断证据是否充分、是否相关,从而识别出真正具有说服力的证据。

分析法律问题并找出合适的法律依据逻辑思维有助于律师或法官对法律问题进行分析和梳理。

通过逻辑推理,可以将复杂的法律问题进行分解和分类,找出每个法律问题的核心要素。

进而,逻辑思维可以帮助律师或法官从海量的法律依据中寻找适用的法律规定和判例,为案件提供正确的法律解释和依据。

陈述观点和辩护论证逻辑思维也是律师或法官进行陈述观点和辩护论证的重要工具。

通过合理的逻辑推理和辩证分析,可以将自己的观点和观点的合理性传递给听众或评判人,提高自己的说服力。

同时,逻辑思维也可以帮助律师或法官分析对方观点的逻辑漏洞,及时进行反驳和驳斥。

逻辑思维在法律分析中的具体应用逻辑思维在法律分析中有许多具体的应用。

下面将介绍其中几个典型的应用:进行法律推理逻辑思维在法律推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法律实践中,律师和法官常常需要根据案情和法律规定,对问题进行推理。

通过逻辑推理,可以将大量的事实、条款和规则加以整理和分析,从而推导出法律解释和结论。

进行法律分析逻辑思维也对法律分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逻辑思维,可以对案件中的各个要素和事实进行分析和比较,找出彼此之间的关联和联系。

同时,逻辑思维还可以辅助律师或法官从各种角度和层面进行法律分析,避免遗漏和错误。

判别法律论证的有效性逻辑思维可以帮助律师或法官判别法律论证的有效性。

逻辑思维与法律思维

逻辑思维与法律思维

逻辑思维与法律思维逻辑思维和法律思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但却在某些方面相互补充和影响。

逻辑思维注重推理和分析,而法律思维强调法律规则的应用和解释。

本文将探讨逻辑思维和法律思维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法律领域中的应用。

一、逻辑思维的特点及应用逻辑思维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它强调清晰、准确的推理和论证。

逻辑思维通常遵循一套严谨的规则和原则,以确保思考的合理性和逻辑性。

在逻辑思维中,人们通过分析事实、推理论证来得出结论,同时通过鉴别逻辑漏洞和悬而未决的论据来检验论点的可靠性。

逻辑思维在法律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法律需要严密的逻辑来确保法律规则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法官、律师等法律人员需要运用逻辑思维来解释法律文本,分析案件中的证据和事实,并作出合理的判断和推理。

逻辑思维的运用帮助法律人员更好地理解法律问题,并制定有效的法律策略。

二、法律思维的特点及应用法律思维是一种特定领域的思维方式,它强调法律规则的应用和解释。

法律思维包含法律规则、判决、案例以及相关的法律概念和原则。

通过法律思维,人们可以根据具体案情和法律规则来分析、解决法律问题。

法律思维在法律领域中是不可或缺的。

法官、律师等法律从业者需要熟练运用法律思维来解读法律条文,并运用适当的法律规则和案例来处理法律争议。

法律思维还包括对法律逻辑的把握,具备将抽象的法律概念应用到具体案例的能力。

三、逻辑思维与法律思维的关系与互补逻辑思维和法律思维在某些方面相互补充和影响。

逻辑思维强调事实和推理的合理性,可以帮助法律从业者分析案件、提炼问题,并作出准确的判断。

法律思维则注重法律规则的应用和解释,使逻辑思维得到具体的落实和运用。

逻辑思维和法律思维之间存在紧密联系,一方面,逻辑思维为法律思维提供了基础,使得法律思维更具严谨性和逻辑性;另一方面,法律思维为逻辑思维提供了具体的、实践性的应用场景,使得逻辑思维具有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逻辑思维与法律思维在法律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律与逻辑
内容摘要:法律与逻辑有着密切的联系,逻辑作为思维的工具,在法律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

对逻辑的学习,有利于培养缜密的思维,使我们法学专业的学生,能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推理方法、辩论方法等。

本文将要讨论逻辑在立法、司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正确理解法律与逻辑的关系。

本文还将讨论形式法律推理与实质逻辑推理的联系与区别。

关键词:法律逻辑关系
法律逻辑学是逻辑学中的一门新兴学科,它不仅研究逻辑基本规律问题,更重要的是研究涉法思维活动的特殊的思维形式与合理性规则。

即研究涉法思维活动中的一般逻辑理论,还要研究涉法思维中的特殊逻辑理论,如法律规范逻辑和法律辩论逻辑。

但是我们能否说法律逻辑学是逻辑学在法律中的简单应用,我们能否在法律中机械地运用逻辑学?例如在法律中并不是像逻辑学那样非真即假的二值理论,法律中会出现中间形态,比如效力待定的合同,其真值情况是不确定的。

因此,法律逻辑指的是法律适用的逻辑,是法官或者律师将一般性的法律规定适用于具体案件过程,论证判决之所以正当的一种技术,是供法学家,特别是法官完成任务之用的一些方法论工具或智力手段。

一、逻辑对立法的作用和局限
微观上法律规范的制定过程极具技术性,这种技术性是法律思维(主要也是一种逻辑思维)和法律语言表达的综合体现。

立法不仅要遵循立法的原则和立法政策,也要讲究法律的准确性、一致性和恰当性。

这些也都是逻辑问题。

因此,在制定法律过程中,严格按照逻辑理论,才能使各法律条款概念准确,结构严谨。

例如,每条法律规范的逻辑构成都可以分为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两部分,即有什么样的行为就应该承担什么样的法律后果。

但是,这种形式逻辑也有其局限性。

例如,我国现行《婚姻法》第24条第1款规定:夫妻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

按照形式逻辑理论来看,该规范以“有⋯⋯的权利”的表达方式授予了夫妻双方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显然这是一条授权性的法律规范,因而其相对应的行为模式也就只能是“可以这样行为”。

倘若按照形式逻辑推理,既然法律仅仅是认可夫妻可以相互继承遗产,那么法律并没有要求夫妻必须相互继承遗产,更不可能禁止他们相互继承遗产。

换句话说,夫妻也可以不相互继承遗产,他们有权放弃法律的授权。

若继续追问下去,立法者为什么要如此制定上述法律规范呢?夫妻双方为什么是“可以”相互继承遗产,而不是“必须”也不是“禁止”呢?显然这种形式逻辑有其局限性,因为由逻辑构成的法律规范背后体现着立法者的价值取向。

二、逻辑对司法的作用和局限
法律制定出来其目的在于实施,而法律的实施与适用也离不开形式逻辑方法的运用。

就大陆法系而言,法官们审理案件则主要运用演绎推理的方式,即法律逻辑学上所称的审判三段论方式。

例如我国法官受理了一起被告涉嫌故意杀人的案件,他们会以我国现行刑法第232条“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这条法律规范作为审理本案的大前提,接着通过对案件事实的认
定,将该被告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且无情节较轻的情况)作为小前提,由此作出本案被告应当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判决。

可以说在此推理过程中,只要大小前提使用正确且符合三段论推理规则的要求,判决的结果就可以达到必然性。

运用三段论式的审理方法,对法官来说就相对容易,只要保证大前提、小前提、结论三部分没有差错就行。

但是,在一些特殊案件的审理中,由于法律缺乏相应的规定或者是法律之间存在着彼此矛盾的规定,法官无法直接使用形式逻辑推理方式来解决争议。

此时有两种方法最为常用:一种是直接依据法律原则判决,另一种是通过对相关法律的解释找出法律依据来判案。

这两种方法都要涉及价值取向的问题,前者偏重于立法者的价值取向,后者侧重于法官的价值取向。

可以看出形式逻辑存在着局限性,并不能运用于所有的案件当中。

三,形式法律推理与实质法律推理的联系
1、追求的最终目的相同
形式法律推理与实质法律推理的最终目的都是要调节和指导人们的行为,解决争议或纠纷,调整法律关系,实现一定的法律秩序。

2、二者的适用步骤相同
适用法律有三个必经的环节:一是弄清案件事实,二是确定适用的法律条文,三是根据法律规定推理出对案件的判决结论。

人们在实际生活中使用形式与实质法律推理一般都要经历上述三个环节才能得出最终的结论。

只不过实质法律推理所运用的法律依据是概括、抽象的法律原则、公理或原理等。

四、形式法律推理与实质法律推理的区别
1、二者体现的价值观念不同
形式法律推理追求的价值观念是合法,所谓合法有两层含义,一是法律规范的设立要合法,即在程序、位阶等方面合法,形成井然有序、协调稳定的法律体系;二是执法和司法活动要合法,即严格依法进行,遵循严格规则主义原则。

实质法律推理追求的价值观念是合理,所谓合理,是指符合社会进步与社会发展、发展民主、保障人权和公序良俗的理念。

很明显,合理的要求要高于合法的要求。

而且二者的矛盾很尖锐,例如,安乐死问题,为了解除医治无望病人的痛苦,提前结束其生命,看似是不合法的,但也有其合理性。

2、二者的适用范围不同
形式法律推理与实质法律推理相比,适用范围要大的多。

因为形式法律推理运用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等形式对案件进行推理比较有操作性,严格按照法律来操作,掺杂较少的主观情感,有利于维护客观公正。

因此,在大陆法系大都采取形式法律推理。

但是实质法律推理,却往往运用于一些疑难案件中,比如,法律没有提供解决问题的基本原则;、法律规范本身相互抵触或矛盾等情况。

通过本文论述可以看出,一、逻辑对于法律来说具有重要作用,在推理、辩论等方面提供了一些科学的思维方式。

但是,逻辑在法律领域中也有局限,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尤其是涉及价值取向为题。

二、形式法律推理与实质法律推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可谓各有所长,可以适用于不同的情况下。

对于我国来说,由于形式推理中的理性和逻辑是不依赖于人的,而实质推理则是依赖于主体的,运用实质推理能否达到符合理性的实质正义取决于法官的专业水准、个人偏好等因素。

因此在我国现阶段应把法律推理的适用定位为以形式推理为主,以实质法
律推理为补充。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两种推理的优势,为法治建设和司法公正服务,使我国早日进入完备的法治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