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导学案(教师版)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范文(精选4篇)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范文(精选4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范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精心整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5个生字,认识9个生字。
读写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文,理解有关妈妈的爱的句子,体会感受妈妈的爱。
教育学生也要像妈妈那样,去爱我们的妈妈,爱我们的祖国。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有关妈妈的爱的句子。
教学难点:体会感受妈妈的爱,教育学生也要像妈妈那样,去爱我们的妈妈。
课前准备:课件、课文录音带、歌曲碟。
教学过程:一、抓住字眼谈话导入。
导入新课:师板书“爱”字,提问: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些什么?指名回答教师小结:在这么多的爱中,有一种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那就是妈妈的爱。
今天,让我们走进爱的话题,学习第二单元第一课《妈妈的爱》,补充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理解课文培养情感初步感知激发情感1.播放课文配乐录音,激发情感,让学生初步体会书中从哪几件事描写了妈妈的爱。
2.学生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认识生字,新词和长句子要多读几遍。
3.划出课文中的生字,用已经掌握的方法识字。
检查学情及时反馈1.开火车认读生字并组词带读。
2.自由读全文,分小组讨论:课文把妈妈的爱比作什么?3.指名说一说,引出并板书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滴落的泪遮雨的伞责备的目光亲切的教诲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再读全文,想一想课文中写的是什么事把妈妈的爱比作清凉的风、滴落的泪、遮雨的伞、责备的目光、亲切的教诲?你们从小长这么大,你觉得那件事使你亲身感受到妈妈的爱。
指名回答,学生选哪一节,就从哪一节开始学,重点指导读好一节。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优秀教案(优秀5篇)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优秀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可爱的编辑给大家整编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优秀教案(优秀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公开课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人的生命是父母赋予的,体会父母为养育自己付出的辛劳,知道孝敬父母,能够尊敬父母和长辈,学会理解亲子之间的“爱的冲突”2、教学过程和方法通过“探究园”中的“八重奏:亲子之间”活动,展示在亲子之间的各种表现,体会父母的关爱,正确认识与父母之间的矛盾。
通过“探究园”中的“节日的礼物”活动,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关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爱,学会理解,学会感恩。
要爱自己的父母,理解他们,尽自己的能力孝敬父母和其他长辈。
教学重点体验父母的爱教学难点理解“爱的冲突”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创设情景,提问导入)老师:是谁赋予我们生命,是谁把我们抚养至今,是谁每天为我们准备可口的饭菜,是谁将我们成堆的衣服清洗干净,是谁对我们嘘寒问暖,关心备至,又是谁在我们每晚挑灯夜读时陪在我们身边?学生异口同声:父母活动一:爱的清单思考1:父母除了赋予我们生命外,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还为我们做了什么?学生讨论回答:①教我们说话走路②为我们生活奔波忙碌,提供物质保障③为我们学习操心④教我们怎样做人┄┄思考2:将“爱的清单”另一半完成,回忆一下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我为父母做了些什么呢?学生讨论回答:在父母生病的时候照顾他们,帮父母干家务等老师:世界上较伟大无私的爱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故事)一、《天亮了》的创作背景二、唐山的地震中以对父母为救自己的儿子而牺牲自己的生命三、《青春的童话中》莫南和妈妈的故事父母对我们的爱河我们对父母的爱分别放在天平的两端,那将是不平衡的,父母为我们做得太多太多,而我们为父母做的又太少太少我们要永远记得父母的恩情活动二:观看书本“探究园”中的“八重奏”,哪些表现了亲子之间的“相互关爱”,哪些表现了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爱的冲突”老师:小时候,我们无论是衣食还是精神上都完全依赖父母,那时候感觉父母就是自己的天和地。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导学案.doc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导学案【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对“爱”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从而对“爱”进入哲学层次的思考。
体会本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如何理性地看待爱。
难点:文章的思路和结构的分析。
【教学课时】1课时【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先预习一下课文,边读边勾画自己认为对理解文章有重要影响的词句,以及自己理解有困难的词句,以便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讨论。
2、布置学生思考并完成下列图表:年龄段特征刚出生阶段8岁以下8〜10岁少年时期成熟时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在初中阶段已经读了不少描写'爱'的文章,现在高中了可以进入对爱的哲学的思考。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文中谈到了两种不同的爱的原则,请你仔细体会一下这两者间的区别:'我爱,因为我被人爱' 和'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的区别;'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和'我需要你, 因为我爱你'的区别。
现在的你所持有的爱的原则更接近哪一种?你将在未来的生活中如何使自己的爱的原则更趋成熟?如何来理解以上观点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对《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篇选文的解析来体会其中的涵义。
教学步骤:二、自学检查:1、让学生在课文中画出来的答案:年龄段特征刚出生阶段无爱的意识8岁以下有被爱的意识8~10 岁有爱的意识: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少年时期成熟时期二、划出文中自己认为的疑难句子,针对疑难问题,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或者通过阅读本文,你认为最令你感动的语句是什么,并说说理由。
三、针对疑难问题,如果学生没有提及到,那么老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以供思考:1、如何理解“爱不是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的感情” ?婴儿时期(无爱的意识)文章中哪些句子反应了这种状态?童年时期(8岁以前:有被爱的意识)文章中哪些句子反应了被爱意识的觉醒?8——10岁(有爱的意识: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文章中哪些句子反应了爱的意识的觉醒?2、如何理解“爱是能力问题” ?(1)“婴儿感到极度的恐惧”(第一段)(2)“开始知道、开始学会、开始懂得……”“消极体验”(第二段)(3)“他不再依赖于接受爱以及为了赢得爱必须使自己弱小……”(第三段):谈到爱的原则有哪两种,你爱的原则是什么?(4)“同爱的能力发展紧密相关的是爱的对象的发展”父爱(有条件)母爱(无条件):表现是什么?3、如何理解“爱是一门通过训练自己的纪律、集中和耐心学到手的一门艺术。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公开课教案(通用5篇)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公开课教案(通用5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公开课教案1活动目的:1、让学生了解父母平时为你的付出,体验亲情的无私和伟大。
2、通过活动,使学生懂得感恩。
活动过程:一、背诗导入1、同学们,母爱是最伟大的,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就赞美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会背吗?一起背一背。
二、回顾亲情的温暖1、说说你的父母每天从早到晚要为你做哪些事?2、讲述自己成长过程中遭遇疾病和挫折时,父母为之付出血汗的故事。
三、交流回报亲情的方式1、父母为了我们的成长,含辛茹苦,青丝一天天的变成了白发。
我们怎样让疲惫的父母露出笑脸呢?2、学生发言为父母捶捶背、洗洗脚、讲讲笑话、做做饭等。
3、学生讲自己的孝道故事。
4、听了这些故事,你想说什么?四、发出号召希望我们的同学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继续用实际行动感谢我们的父母。
同学们对父母的爱不能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体现在行动中,并且升华成一种习惯,让我们用感恩的心去感恩我们的父母。
五、读一读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公开课教案2[活动目的]1、让学生明白“感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让学生学会如何感恩,进而把这种行动内化为一种习惯。
进一步推动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活动设计]一、全班齐唱歌曲《感恩的心》:男:亲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合:大家下午好!预备(1)班“感恩于心、感谢以行”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女:首先,请全班同学齐唱我们准备好的歌曲《感恩的心》。
二、诗歌朗诵《游子吟》:男:一句简简单单的感谢包含了无尽的感动,学会感恩是人生的必修课。
女:有一种爱,伟大而平凡;有一种爱,只知道付出;有一种爱,不求丝毫的回报;这种爱,如甘甜的清泉,叮叮咚咚流淌;这种爱,如长江黄河,滚滚滔滔不绝;这种爱,哺育着人类,繁衍不息;这种爱,延续着血脉,生生不已;亲爱的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爱吗?合:这种爱,就是父母的爱!是我们永远贴心的爱!男:这种爱,是妈妈一个甜蜜的亲吻;这种爱,是爸爸一双有力的大手;这种爱,是妈妈温暖的臂弯;这种爱,是爸爸宽厚的双肩。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导学案(通用12篇)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导学案(通用12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导学案篇1(二)【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弗洛姆及其作品《爱的艺术》的基本观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对“爱”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从而对“爱”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品味父爱、母爱的区别,认识父母之爱的伟大无私,学会爱自己的父母。
【教学时数】:一课时【知识链接】简单介绍弗罗姆及其《爱的艺术》弗罗姆,美国哲学家、社会学家。
主要作品《爱的艺术》,是一部以精神分析方法研究和阐述爱的艺术的理论专著。
他认为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是可以而且应该学习的。
只有学会爱的艺术,才能够爱,并且才能获得别人的爱。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进入今天的学习之前,先请大家来听两首歌曲《母亲》《父亲》。
听完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略)可怜天下父母心,在我们成长的风风雨雨中,父母的付出永远是无怨无悔的。
今天,我们将一同走进美国作家弗罗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倾听他是如何理性地审视人间最真最浓的情!二、预习1.通读课文,初步把握作者观点,感知主要内容。
2.识记下列字音及字形:一刹()那给予罪孽()咄咄()逼人辨认渊源履行咄咄逼人归根结蒂三、合作探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学案上的问题。
组长做好组内分工,安排好每道题的发言人,指导组员整理好每道题的答案,并安排好发言人,补充人。
(整理如下)1、归纳本文的主旨:明确:本文阐释了父爱和母爱之间的联系与关系、性质与区别。
1、他首先阐述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感受爱以及爱从幼稚道成熟的过程。
2、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懂得爱的重要性,去创造爱,产生成熟的爱。
3、指出一个人成为自己的父母,健康灵魂,走向成熟的途径。
2、阅读课文1—3段,回答下列问题:(1)《爱的艺术》一书要使读者相信:“爱不是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的情感”,找出相关的句子加以说明。
明确:婴儿时期:婴儿出生一段时间后同他出生以前没有大多区别,他还是不能辨认物体,还意识不到自身以外的世界;童年时期:他开始学习同人打交道,他看到如果他吃东西,母亲就微笑;他如果哭泣,母亲就把他抱起来;如果他消化好,母亲就称赞他;所有这些经历凝聚起来成为一种经验:我被人爱。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5篇)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可爱的小编小月月给大家找到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5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对弗罗姆的“爱”的理论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2.学会一种在小组研讨的基础上的研究模式。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小组研讨目标的确定以及研究计划的编制与实施。
[教学过程]一、个人准备阶段认真阅读文本,整理四项内容:1.母爱的优点与缺点。
2.父爱的优点与缺点。
3.人在生长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情感变化特征表。
年龄段特征刚出生阶段8岁以下8~10岁少年时期成熟时期4.罗列可以进行研究的话题。
二、研究目标确定阶段教师明确中心课题:深入理解弗罗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具体方向:1.通过对文本的细致分析,发现新的内涵2.通过对弗罗姆《爱的艺术》的阅读,对课文进行进一步阅读3.通过相关的评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组成学习小组,就研究课题进行讨论,每个人都应该就此问题充分发表意见,在发表观点时须阐述以下三方面的问题:①研究课题;②研究价值;③研究条件,尽量说服小组接受自己的观点。
较后由小组协商确立一个研究课题,以及研究计划,并请教师提出意见。
三、研究实施阶段在这一阶段须保证每一个人在小组活动中都有自己明确的分工,每一个人都应该在研究过程中及时做好札记,较终汇集成课题研究的档案袋。
四、总结汇报阶段。
特别鼓励学习小组进行富有创意的回报与展示【相关链接】1.重读弗罗姆在中国,有赤裸的资本者;在西方,也不乏真正的社会者,弗罗姆是其中之一。
较近改革出版社出版了《弗罗姆论文集》,收集了弗罗姆的一些主要著作,从较初的《逃避自由》到《健全的社会》,再到晚年的回忆录式的著作《超越幻想的锁链》,虽然不全,但能给读者一个有关弗氏著作思想的全貌,也给爱好弗氏著作的读者们一个收藏的机会。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导学案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1.感受母爱和父爱的无私、博大与精深,体会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与伟大。
2.由父母之爱联系周围其他多种形式的爱,树立正确的爱心观,培养自己博爱、仁义的情感(课后思考)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母爱和父爱的无私、博大与精深。
(2)本文有些语句很难,影响对段以及文章的理解,所以理解难句很重要。
三、知识积累,预习检查
1给下面的词语注音
罪孽秩序刹那咄咄逼人惶恐休戚相关归根结蒂
2解释下面的词语
节外生枝:
归根结蒂:
咄咄逼人:
四、自主学习
带着两个事情去阅读课文:
1、画出你读不懂的理解不透的句子。
2、画出你喜欢的有感觉的有话说的美句。
五、合作探究
组内讨论解决不懂的理解不透的句子,解决不了的与邻近小组交流解决。
六、拓展延伸
重新审视你的父爱母爱,对爸爸妈妈说点什么,并由父母之爱联系周围其他多种形式的爱,树立正确的爱心观,培养自己博爱、仁义的情感。
七、课堂小结
八、布置作业
当一个孩子让自己的爱综合了母爱与父爱,既发扬了母亲的良知,又发扬了父亲的良知,既有母亲爱的祝福,又有父亲爱的原则,父母之爱联系周围其他多种形式的爱,并将这份爱施予自然,回报父母,感恩社会,树立正确的爱心观,培养自己博爱、仁义的情感,那就真的成熟了。
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爱?课后思考,把这份爱写下来,在下节课上课前贴到本组白板上。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优秀5篇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优秀5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公开课教案设计篇一活动准备:1、照片,父母的简单情况,家庭生活中的2--3件。
2、音乐,录像资料活动过程:一、情境导入放《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曲,声音由弱到强。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吗?2、听到这首歌有什么感受,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你的脑海中出现了那些情景?3、谁能说一说这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二、情感体验小朋友们,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唱出了我们拥有母亲的爱是多么的幸福,失去母爱是多么的凄凉,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养育我们长大,他们为我们做了许许多多的事情,下面我们一起做一个游戏,走进心灵深处去寻找我们的爸爸妈妈。
1、心理游戏(1)准备活动:使身体轻松,最后达到轻松自然的状态。
身体坐直,靠近椅子背,坐稳,然后做三次深呼吸,再从头、颈、肩、胸慢慢放松,这是可以提醒幼儿可以趴在桌子上,火靠、躺在椅子上,宗旨、做呢样放松怎样舒服就可以怎样,继续腰部放松,腿、脚放松,提示:啊!好轻松啊!好舒服!真想睡一觉,可以轻轻的闭上眼睛。
(2)活动开始(心理暗示)现在,脑子里空空的,大大的,白白的,亮亮的,或者是黑黑的,什么都没有,静静的停一分钟。
(很轻的婴儿听哭声想起)那一天,随着听哭声,一个小生命诞生了,原来,那就是我,看,那眉毛、那眼睛、那小嘴、小手、小脚丫,浑身上下……。
我躺在妈妈身边……。
妈妈看着我…慢慢的…,我会说话了,会走路了,会吃饭了,会穿好衣服了。
那天,妈妈没送你上幼儿园,你一天一天长大了,那天,下雨了…。
.妈妈来接你,那天,你得奖了……(停顿一会,给幼儿充分的想象时间)。
好请小朋友们睁开眼睛看一看,站在你面前的是谁?游戏结束后,幼儿慢慢回到现实情境中。
2、请小朋友说说你在游戏中看到了什么?现在心里有什么感受?3、在我们的生活中父母把无私的爱给了我们,许多小朋友都想讲一讲,(找几个人)4、在将父母事情时,你又是什么感受?5、听别人将父母的事情是你又是什么感受?三、激发情感1、每一位父母都是伟大的、无私的,他们用心呵护着自己的儿女,愿意为儿女付出一切,无论生活多么艰辛,工作多么艰苦,他们都能克服困难,幸福的生活着,快乐的工作着,你愿意介绍一下你的父母吗?2、谁愿意介绍一下自己的父母(不指明自愿上台)你认为你的父母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心情怎样?四、暗示导行1、如果你的父母就在你面前,你想对他说什么?2、你爱你的爸爸妈妈吗?你是怎么爱他们的?3、你现在心理是一种什么感受?4、爱是一种付出,更是一种享受,我们付出爱的同时,享受着一种幸福和快乐,享受着生活,享受着人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吗,,让我们一起去回报我们伟大的父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执笔人:曾令舟审核人:梅文霞编写时间:2011.10.04学习目标1.能够把握爱的能力发展的几个阶段和各阶段的特征。
2.理解母爱和父爱的本质。
了解弗罗姆健康而成熟的灵魂的观点3.引导学生把对“爱”的认识由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并且形成健康而成熟的心灵。
学习重点难点1、理解父爱与母爱的特点,认识如何形成“健康而成熟的灵魂的”观点。
(重点)2、认识爱的对象的发展。
(难点)知识链接弗罗姆,美国心理学家、哲学家、社会学家。
是精神分析学派中对现代人的精神生活影响最大的人。
弗罗姆的母亲整天抑郁寡欢、情绪低落,父亲性情暴躁、喜怒无常,是个只知赚钱的商人。
弗罗姆:“我之所以着手心理学的研究,恐怕是当时我变得越来越神经质的缘故。
那样谨小慎微地在父母身边,我没有发疯,这就要感谢上帝和归功于其他方面对我的影响了。
”《爱的艺术》是一部以精神分析方法研究和阐述爱的艺术的理论。
这本专著阐释了爱并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的感情,而是一个能力的问题,是一门通过训练自己的纪律、集中和耐心从而学到手的一门艺术。
他认为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因而它像其他艺术一样,是可以而且应该学习的。
只有学会爱的艺术,才能够爱,并且才能获得别人的爱。
有爱的理论还不会爱,还必须把爱的理论和爱的实践结合起来,那么爱就会成为一种艺术。
弗罗姆认为,各种形式的爱的基本要素有四个方面:关心、责任、尊重和了解。
他指出,爱是对所爱对象的的生命和成长的积极关心。
哪里缺少这种积极的关心,那里就根本没有爱。
课前自主预习1.读准字音,利用工具书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熟记。
一刹.那(chà)给.予(jǐ)休戚.相关(qī)辜.负(gū归根结蒂.(dì)罪孽.(niè)惩.罚(chéng )咄咄..逼人(duō)专横.(hèng)2.这篇文章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主要集中在哪两段。
找出理解文章内容最关键的一句话。
——作者观点:人从同母亲的紧密关系发展到同父亲的紧密关系,最后达到综合,这就是人的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
主要集中在文章的第8、9段。
3.找出能体现文章结构的一句话。
——第4段“同爱的能力发展紧密有关的是爱的对象的发展”,起过渡作用。
4.找出体现“人在成长的各个阶段爱的能力发展”的语句。
——第1段:婴儿只能意识到他的内部要求;外部世界只有同他的需要有关的才是现实的,至于与他的要求无关的外部世界的好坏则没有任何意义。
——第2段:所有这些经历凝聚并互相补充成为一种体验:那就是我被人爱。
我被人爱是因为我是母亲的孩子。
我被人爱是因为我孤立无援。
我被人爱是因为我长得可爱并能赢得别人的喜爱。
简而言之就是我被人爱是因为我有被人爱的资本。
——第3段:他对被爱的反应是感谢和高兴……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从“被人爱”变成“爱别人”,变成“创造爱”。
成熟的爱的原则是:“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
”不成熟的、幼稚的爱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
”而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5.找出论述孩子在不同阶段“同父母亲关系紧密“的相关段落和语句。
——第6段: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父亲……代表思想的世界,人所创造的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
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第7段:父爱的原则是:“我爱你,因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为你履行你的职责,因为你同我相像。
”因为父爱是有条件的,所以我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赢得这种爱。
与母爱不同,父爱可以受我的控制和努力的支配。
6.思考:作者谈了母爱和父爱性质上的根本区别,其用意是什么。
——一是具有重要的理论认识作用,二是爱是可以主动争取的。
爱既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随着人的生理年龄的增加就会逐渐成熟的。
爱是一种能力。
课堂导学1.题目包括“父爱、母爱、孩子的爱”三者的爱,那么在文章中“孩子的爱”是怎样的?请通过以上的阅读归纳:爱是一个在爱的能力与爱的对象上由不知爱、被爱、爱别人、创造爱的依次提升的发展过程。
2.整理本文的行文思路。
第一部分(1~3段):爱的能力的发展。
第二部分(4~7段):爱的对象的发展。
第三部分(8~10段):总结全文,构建自己健康而成熟的灵魂。
综述:婴儿是自恋的,稍大,他能感受到母爱,却没有能力唤起母爱。
少年时代的儿童能感觉到爱唤起爱的力量,感觉到自己爱的能力,并试图创造爱。
与此同时,他爱的对象由母亲转移到父亲,因为母爱是无条件的,代表自然;而父亲代表思想,父爱是有条件的,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
等他拥有了母亲的良知而想爱,拥有父亲的理智和判断力而会爱的时候,他就拥有了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
3.①母爱与父爱分别有那些特点?②母爱与父爱有哪些不同?③母爱与父爱有哪些积极性与消极性?(点拨:主要是寻找关键语句整合信息。
)——母爱:无条件。
是祝福,是和平。
不需努力,也无法赢得。
代表自然世界。
是故乡。
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作用)从身体上和心理上给孩子爱和关怀,给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
父爱:有条件。
需要努力,顺从是最大的道德。
代表思想世界,是法律、秩序、纪律。
4.什么样的爱才是成熟的爱?什么样的人才是一个成熟的人?成熟的爱的原则是:“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
”成熟的爱的特征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这是两个因果倒装句,意在强调原因,以突出原则和特征:“成熟的爱”以“爱人”为基础,一个成熟的人懂得只有爱他人,自己才会获得快乐;成熟的人深刻明白他人对于自己的重要性,知道给予比获得更重要,“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成熟的人:独立、温和;自信、理智。
前两点来自母亲,后两点来自父亲。
5.重点句子理解:①第1段中:“由自恋引起的孤独。
”——自恋即自我中心,在偌大的世界中只看到自己的存在,没有同他人统一起来。
所以会感到心灵的孤独。
人如果开始体验关心他人,体验与他人的统一,这说明他对世界、人生的看法已经渐趋成熟。
②第2段:“我被人爱是因为我有被人爱的资本。
”所谓“被人爱的资本”,也就是指我是母亲的孩子。
③第2段:“母爱是一种祝福,是和平,不需要去赢得它,也不用为此付出努力。
”句中“祝福”和“和平”是什么意思?“祝福”写出了母亲对孩子的真切关心与爱护,包含有无私的、纯粹的、不求回报的意味。
而“和平”一词用得尤为巧妙,韵味颇丰。
它不仅指出了母亲温柔、平和的特点,而且有一种博大、宽厚的感觉,与下文的“大自然”“大地”“海洋”等词语结合起来,更能写出母爱的深度。
④第3段:两种爱的原则,一种是“我爱,因为我被人爱”“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另一种是“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这两种爱的原则区别是什么?前一句,“被人爱”是原因,“爱人”是结果。
因为被人爱,所以我爱人。
以自己为中心,强调先获得再付出,是幼稚孩童式的爱的方式。
后一句爱人是原因,“被人爱”是结果。
因为我爱人所以我被人爱。
先付出再获得,是对爱成熟的理解。
童稚的爱是单向的、简单的、自我中心的,而成熟的爱是双向的、相互的,更加复杂,也更加美好。
⑤第5段:“我在这里提到的母爱或者父爱都是指‘理想典型’,也就是马克斯·韦伯提到了的或者荣格的方式爱孩子。
我更多的是指在母亲和父亲身上体现的那种本质。
”句中“理想典型”是什么意思?理想即作者的希望;典型即概括性的抽象的东西。
也就是作者理想中的父爱与母爱的本质。
是对于父爱与母爱的具体表现的一般特征与性质的抽象,不是指现实生活中父亲或者母亲表现出来的情感。
弗罗姆希望母亲更多的鼓励孩子独立和正视困难,而父亲则应该更宽容,并且要给与孩子更多的自信。
⑥第8、9段:“母亲的作用是给予孩子一种生活上的安全感”和“她应该希望孩子独立并最终脱离自己”矛盾吗?在六岁左右孩子就需要父亲的权威和指引”和“从而能够脱离父亲的权威”矛盾吗?“父爱应该受一定的原则支配并提出一定的要求,应该是宽容的、耐心的,不应该是咄咄逼人和专横的”和“如果一个人只发展父亲的良知,那他会变得严厉和没有人性”矛盾吗?均不矛盾。
理想的母爱会给孩子安全感的,现实中的母亲应该能给孩子安全感。
孩子只有拥有安全感,才能学会独立,脱离母亲的庇佑。
这句讲了人成长的过程。
由崇拜权威,崇拜父亲,逐渐成长为相信自己,是自己的主人,从而超越父亲的权威。
正因为父爱是有条件的爱,对孩子而言,会感觉到严厉,会害怕父亲,所以理想的父爱才应该宽容,耐心。
课内检测评价1.下列加点字的字形与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诞dàn生刹shà那撕sī碎缺陷xiànB.凝níng聚依赖lài 典型xíng 履lǚ行C.求援yuán 专横hèng 辜gū负罪蘖nièD.仁慈cí嬴yíng得渊yuān源秩zhì序2.下列加点的成语,有误的一项是A.后来幼儿开始学走路、说话和认识世界,这时同母亲的关系就失去了一部分相濡以沫....的重要性,而同父亲的关系开始重要起来了。
B.我之所以被人爱是因为我使对方快乐,而不是出于我自己的意愿——归根结底....我不是被人爱,而是被人需要而已。
C.母亲应该相信生活,不应该惶恐不安....并把她的这种情绪传染给孩子。
D.父爱应该受一定的原则支配并提出一定的要求,应该是宽容的、耐心的,不应该是咄咄逼人....和专横的。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母亲热爱新生儿,并不是因为孩子满足了她的什么特殊的愿望,符合她的想象,而且是因为这是她生的孩子。
B.他不再依赖于接受爱以及为了赢得爱必须使自己弱小、生病或者听话、孤立无援。
C.父爱应该使孩子对自身的力量和能力产生越来越大的自信心,最后能使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从而能够脱离父亲的权威。
D.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同父亲的关系则完全不同。
______。
______。
______ 。
______ :______ 。
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①而父亲不体现任何一种自然渊源②即代表思想的世界,人所创造的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③父亲虽然不代表自然世界,却代表人类生存的另一个极端④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⑤在最初几年内孩子同父亲几乎没有什么联系,在这个阶段父亲的作用几乎无法同母亲相比A.②⑤③①④B.①④②⑤③C.④①⑤③②D.①④②⑤③课外拓展训练阅读下面选文,回答5~11题。
虽然对母亲的动机各有解释,但最重要的动机是我们称之为“超越自己”的追求。
这一追求属于人的最基本要求,并以人的觉悟和下列事实为基础:即人对自己的纯生物作用不,他不能忍受自己仅仅是被扔进这一世界的小卒。
他一定要感到自己是创造者,是能超越处于被创造者消极地位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