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焊接裂纹

合集下载

熔焊原理第五章

熔焊原理第五章
(1)冶金因素 ①合金元素的影响 ◎硫、磷:在结晶过程中很容易形成液态共晶薄膜,使脆性
温度区间的塑性大大降低,硫和磷又极易偏析,从而增加了 脆性温度区间范围 ◎碳:增加碳,使S、P在晶界析出,结晶裂纹倾向增大。对 含碳量较高的钢,要严格控制其硫、磷的含量 ◎锰:具有脱硫的作用,能臵换FeS为MnS,提高了焊缝的抗 裂性 ◎硅:少量硅,有利于消除结晶裂纹,含量≥0.4%,易形成 硅酸盐,增加结晶裂纹倾向
焊接冷裂纹
三、冷裂纹的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
1、氢的作用
溶解在焊缝中的氢在结晶过程中向热影响区扩散, 当焊缝的冷却速度快,这些氢不能逸出时,就聚集 在离熔合线不远的热影响区中。 当热影响区存在氢便会在这些缺陷处聚集,并由 原子状态转变为分子状态,造成很大的局部应力, 再加上焊接应力和组织应力的共同作用,促使显微 缺陷扩大,从而形成裂纹。 氢的扩撒、聚集、产生应力和裂纹需要一定的时 间,所以裂纹具有延迟的特征。
③调整冷却速度 预热,降低冷却速度,减小结晶裂纹倾向 ④降低接头的刚度和拘束度 在接头设计和调整装焊顺序,减小接头的刚性和 拘束度,使焊缝பைடு நூலகம்自由收缩,减小焊接应力。
焊接热裂纹
(二)液化裂纹 焊接过程中,在焊接热循环峰值温度作用下, 在母材近缝区与多层焊的层间金属中,由于 低熔点共晶被加热熔化,在一定收缩应力作 用下沿奥氏体晶界产生的开裂,即为液化裂 纹。 1、形成机理 2、影响因素 3、防止液化裂纹的措施
焊接冷裂纹
五、防止冷裂纹的措施 1、控制母材的化学成分 从设计上应选用抗冷裂性能好的材料进行焊接 一般可用碳当量CE或冷裂纹敏感系数PCM来评价 2、合理选择和使用焊接材料 目的:减少氢和改善焊缝金属的塑性和韧性。 1)焊接淬硬倾向大的钢材,选用碱性焊条 2)防潮、按要求烘干、清理 3)选用低匹配的焊条,选用强度级别略低的焊条 4)选用奥氏体焊条 5)添加提高焊缝金属韧性的合金元素。

焊接裂纹分析

焊接裂纹分析
和“铬当量Creq”
Creq Cr Mo 1.5Si 0.5Nb%
(A+δ)双相不锈钢焊缝(4) 以Nieq做纵坐标,Creq做横坐标,绘出舍夫勒图 (Saeffler)。从图上可得知δ相大致的含量。
2 力学因素对产生结晶裂纹的影响(1)
力是产生裂纹的必要条件之一。焊 接时脆性温度区内金属的塑性ε只要大于 脆性温度区内金属所承受的拉伸应变 pmin即可产生裂纹。
1) 硫、磷:S、P可扩大Fe的结晶区间(图5-21),并能与 Fe形成多种低熔点共晶。
合金因素对产生结晶裂纹的影响(3)
某种元素在钢中的偏析度K
K [x]界 [x]轴 * 或用K′表示
[ x ]0
K和K′值越大偏析越严重。
K' [x]界 [ x]轴
S和P是钢中极易偏析的元素(表5-3),即使存在微量也 会产生热裂纹,对产生裂纹倾向很大。
δ相一般控制在5%为佳。δ相多少可用金相法和磁性法测 定,过多的δ相降低焊缝的耐蚀性。
(A+δ)双相不锈钢焊缝(3)
Cr是铁素体形成元素,Ni是扩大A体元素,控制A体不锈 钢中Cr、Ni含量可调整焊缝中δ相比例。考虑到其它元素的影 响,引入“镍当量Nieq”
Nieq Ni 30C 0.5Mn%
热裂纹(2) 热裂纹一般沿晶界开裂,裂纹周围有氧化色。
热裂纹(3) 热裂纹有与液膜有关的裂纹和与液膜无关的裂纹两大类。
热裂纹(4)
根据开裂时的温度区间和开裂原因,热裂纹又可分为: (1)结晶裂纹(凝固裂纹)
在固相线附近,已凝固的金属收 缩,残余液态金属不足以填充这个空 间,在应力作用下发生沿晶开裂(图5 -5)。裂纹的横断面上有氧化色。
*抗裂性
在整个结晶过程中,从液到固可分 为三个阶段:

焊接裂纹及形成条件形成机理

焊接裂纹及形成条件形成机理
一、结晶裂纹
1、 产生机理
1)产生部位:结晶裂纹大部分都沿焊缝树 枝状结晶的交界处发生和发展的,常见沿 焊缝中心长度方向开裂即纵向裂纹,有时 焊缝内部两个树枝状晶体之间。对于低碳 钢、奥氏体不锈钢、铝合金、结晶裂纹主 要发生在焊缝上某些高强钢,含杂质较多 的钢种,除发生在焊缝之处,还出现在近 缝区上。
纵向裂纹
②热影响区中裂纹
③焊缝热影响区贯穿裂纹
3 、按产生本质分类
1)、热裂纹 (高温裂纹)
产生:热裂纹(高温裂纹)高温下产 生
–存特在征部:位:宏焊观缝看为, 沿主焊,热缝影的响轴区向成纵向
分布(连续或继续)也可看到缝横向裂 纹,裂口均有较明显的氧化色彩,表面 无光泽,微观看,沿晶粒边界(包括亚 晶界)分布,属于沿晶断裂性质
裂纹点
热裂纹
冷裂纹
产生温度
高温下产生
低温下产生
产生部位
焊缝、热影响区
热影响区、焊缝
宏观特征
沿焊缝的轴向成纵向 分布,也有横向分布, 断口具有发亮的金属光 裂口均有氧化色彩表 泽 面无光泽
微观特征
沿晶粒边界分布,属 晶间断裂,也有穿晶内
于沿晶断裂性质§5-2 焊接热裂纹
二、种类
各种不同类型的裂纹 ①焊缝中纵向裂纹②焊缝上横向裂纹
③热影响区纵向裂纹④热影响区横向裂 纹
⑤火口(弧坑)裂纹⑥焊道下裂纹
⑦焊缝内部晶间裂纹⑧焊趾裂纹
⑨热影响区焊缝贯穿裂纹⑩焊缝根部裂 纹
分 1、 类按:裂纹分布的走向分
①横向裂纹 ②纵向裂纹
③星形(弧形裂纹) 2、 按裂纹发生部位分
①焊缝金属中裂纹
2、焊接裂纹综合分析及判断 3、各种裂纹断口形貌特征
§5-1 概述
一、危害性

裂纹分类-热裂纹讲解

裂纹分类-热裂纹讲解
24
(1)硫和磷 硫、磷几乎在各类钢中都会增高结晶裂纹的倾向,即使 是微量存在,也会使结晶区间大为增加。 硫和磷在钢中还能引起偏析。元素的偏析程度可 用下式表示:
25
(2) 碳 碳在钢中是影响结晶裂纹的主要元 素,并能加剧其他元素的有害作用(如硫、 磷等)。国际上采用碳当量作为评价钢种 焊接性的尺度,可见碳的重要影响。
30
以上仅从三个方面概要地讨论了冶 金因素对产生结晶裂纹的影响,它们之 间往往是相互影响、错综复杂的,有时 还是矛盾的。总之,对于结晶裂纹的机 理,影响因素等均须作进一步研究。
31
(二)力学因素对产生结晶裂 纹的影响
产生结晶裂纹的影响因素是很复杂 的,但概括起来主要是冶金因素和力学 因素,二者之间既有内在的联系,又有 各自独立规律。对于各种情况下,产生 结晶裂纹的条件必须是冶金因素和力学 因素共同作用,二者缺一不可。
18
是否产生结晶裂纹主要决定于 以下三个方面
a. 脆性温度区TB的大小 TB越大,由于焊缝收缩产生拉伸应力的作用时间也越 长,产生的应变量也越大,故产生结晶裂纹的倾向也 就越大。 TB大小主要决定于焊缝的化学成分、低熔共 晶的性质及分布、晶粒大小及方向性等。
b. 在脆性温度区内金属的塑性 在TB内焊缝金属的塑性越小,就越容易产生结晶裂纹。 c. 在脆性温度区内的应变增长率 在TB内,随温度下降,由于收缩产生的拉伸应力增大, 因而应变的增长率也将增大,这就容易产生结晶裂纹。
21
(一)冶金因素对产生结晶裂纹 的影响
所谓纳晶裂纹的冶金因素主要是合 金状态图的类型、化学成分和结晶组织 形态等 1.合金状态图的类型和结晶温度区间
试验研究表明,结晶裂纹倾向的大小是随合金状态图结 晶温度区间的增大而增加。

第五章 焊接裂纹2

第五章    焊接裂纹2

(5)延迟裂纹的 开裂机理
充氢钢拉伸断裂 时,上临界应力σ uc, 超过此应力试件很快 断裂,不产生延迟现 象,相当于σ b;下 临界应力σ Lc,低于 此应力,不会断裂; 当应力在σ uc和σ Lc 之间,出现氢引起的 延迟断裂,从加载到 发生裂纹是潜伏期, 然后裂纹传播(扩 展),最后发生断裂。
利用电解 渗氢的钢 丝加载试 验通过观 察钢丝微 电阻变化 测量裂纹 的产生和 扩展过程
钢不同组织的物理性质
热物理性质 比容(cm3/g)
线胀系数×10-6/℃
体胀系数×10-6/℃
组 奥氏体
0.123-0.125
织 珠光体 0.129 ---------

别 马氏体
0.127-0.131
铁素体 0.127 24.5 43.5
后热及多层焊对预热温度的影响
冷 裂 纹 的 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响 因 素 及 产 生 条 件
五、防止冷裂纹的措施
1、控制母材的化学成分 2、合理选择和使用焊接材料 (1)选用低氢和超低氢焊接材料 碱性焊条每百克熔敷金属中 的扩散氢含量仅几毫升,而酸性焊条可高达几十毫升,所以碱 性焊条的抗冷裂性能大大优于酸性焊条。 (2)严格烘干焊条、焊剂 因为焊条药皮中含有大量的吸附水 和结晶水,所以即使使用碱性焊条也应在焊前严格烘干。 (3)选用低匹配焊条 选择强度级别比母材略低的焊条有利于 防止冷裂纹。 (4)采用奥氏体焊条 因为奥氏体焊缝可溶解较多的氢,且塑 性又好,可减少局部应力集中,所以在焊接拘束度较大的、淬 硬倾向较大的低、中合金高强度钢焊接接头时,可采用奥氏体 焊条来防止产生冷裂纹。
2、氢的作用
它的扩散和聚集造成了独特 的“延迟”现象。所以又把由氢 造成的冷裂纹称做“氢致裂纹” 或“氢致延迟裂纹”。 (1)氢对冷裂倾向的影响 大量的生产实践已经证实, 对于高强度钢等冷裂纹敏感性大 的材料,焊缝中扩散氢含量越高, 则越容易产生冷裂纹。当局部地 区的含氢量达到某一临界值,开 始出现裂纹即产生冷裂纹的临界 含氢量[H]cr,钢中含氢量分两部 分,残余氢和扩散氢。

焊接裂纹产生的原因

焊接裂纹产生的原因

焊接裂纹产生的原因一、前言焊接裂纹是焊接过程中常见的缺陷之一,不仅会影响焊接质量,还会降低焊接件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

因此,了解焊接裂纹产生的原因对于提高焊接质量和保障工程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焊接裂纹的定义和分类1. 定义:焊接裂纹是指在焊缝或热影响区域中形成的裂纹,通常是由于热应力或残余应力引起的。

2. 分类:根据产生位置和形态特征,可以将焊接裂纹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熔合裂纹:在熔池中形成的细小裂缝。

(2)固化裂纹:在焊缝凝固时形成的裂缝。

(3)冷裂纹:在低温环境下形成的裂缝。

(4)热裂纹:在高温环境下形成的裂缝。

三、焊接裂纹产生的原因1. 焊材问题(1)含水氢问题:水氢是影响金属材料强度和塑性最主要的元素之一,它会导致焊接裂纹的产生。

因此,焊接前必须保证焊材的含水氢量符合标准要求。

(2)夹杂物问题:夹杂物是金属中不可避免的缺陷之一,如果夹杂物过多或分布不均匀,会增加焊接裂纹的产生风险。

2. 焊接工艺问题(1)预热问题:预热是为了减少焊接残余应力而采取的措施。

如果预热温度不足或时间不够,则会导致焊接裂纹的产生。

(2)冷却速率问题:冷却速率过快会导致焊缝内部应力过大,从而引起热裂纹;而冷却速率过慢则容易形成固化裂纹。

(3)电流密度问题:电流密度过大会导致焊缝温度过高,从而引起热裂纹;而电流密度过小则容易形成固化裂纹。

(4)气体保护问题:气体保护是为了防止氧化、污染和外界环境对焊缝造成影响。

如果气体保护不到位,则会导致焊缝中夹杂物增多,从而增加焊接裂纹的产生风险。

3. 焊接材料和工件问题(1)材料厚度问题:焊接厚板时,由于板材内部残余应力较大,容易形成热裂纹。

(2)材料硬度问题:如果焊接的两个工件硬度差别较大,则在焊接过程中容易产生残余应力,从而引起焊接裂纹的产生。

(3)材料组织问题:如果焊接的两个工件组织不同,则在焊接过程中容易产生残余应力,从而引起焊接裂纹的产生。

四、结论综上所述,影响焊接裂纹产生的因素很多,其中包括了焊材、工艺和材料等方面。

焊接裂纹的处理PPT课件

焊接裂纹的处理PPT课件
②拉伸应力 液态薄膜—根本原因 拉伸应力—必要条件
第五章 焊接裂纹
28
以低碳钢焊接为例可把熔池的结晶分 为以下三个阶段
①液固阶段:(1区)
②固液阶段:这一区 也称为“脆性温度区” 即图上a、b之间的温 度范围 ③固相阶段:也叫 完全凝固阶段
Tb—称为脆性温度区,在比区间易产生结晶裂纹,杂质较少的金属, Tb 小产生裂纹的可能性也小,杂质多的金属Tb大,产生裂纹的倾向也大
③星形(弧形裂纹) 2、 按裂纹发生部位分
①焊缝金属中裂纹
纵向裂纹
②热影响区中裂纹
③焊缝热影响区贯穿裂纹
第五章 焊接裂纹
8
3 、按产生本质分类
1)、热裂纹 (高温裂纹)
产生:热裂纹(高温裂纹)高温下产生
存在部位:焊缝为主,热影响区
特征:宏观看, 沿焊缝的轴向成纵向分
布(连续或继续)也可看到缝横向裂纹 ,裂口均有较明显的氧化色彩,表面无 光泽,微观看,沿晶粒边界(包括亚晶 界)分布,属于沿晶断裂性质
第五章 焊接裂纹
16
延迟裂纹
第五章 焊接裂纹
17
4)、层状撕裂:
由于轧制母材内部存 在有分层的夹杂物(特 别是硫化物夹杂物) 和焊接时产生的垂直 轧制方向的应力,使 热影响区附近地方产 生呈“台阶”状的层 状断裂并有穿晶发展 。
第五章 焊接裂纹
18
5)、应力腐蚀裂纹:
金属材料在某些特定 介质和拉应力共同作 用下所产生的延迟破 裂现象,称应力腐蚀 裂纹。
第五章 焊接裂纹
3
重点内容
1、裂纹的分类用一般特征 2、结晶裂纹的形成机理、影响因素,及其防
冶措施 3、焊接冷裂纹的形成机理, 4、应力腐蚀裂纹形ຫໍສະໝຸດ 机理 5、层状撕裂产生原因及防止、

焊接裂纹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焊接裂纹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焊接裂纹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焊接裂纹是指在焊接过程中,焊缝或焊接接头出现的裂纹现象。

焊接裂纹的产生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材料选择不当、焊接工艺参数不合理、应力集中、焊接变形等因素。

为了防止焊接裂纹的产生,需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材料选择不当是造成焊接裂纹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同材料的热膨胀系数、熔点和强度等性质差异较大,若选择不当,会导致焊接时产生较大的残余应力,从而引发焊接裂纹。

因此,在焊接前应对材料进行仔细选择,确保焊接材料的相容性和相似性。

二、焊接工艺参数不合理也是引起焊接裂纹的重要原因。

焊接过程中,焊接电流、电压、速度等参数的选择不当,容易造成焊接热输入过大或过小,从而导致焊接裂纹的产生。

因此,需要根据焊接材料的厚度、形状和焊接位置等因素,合理调整焊接工艺参数,以减少焊接残余应力的产生。

三、应力集中也是焊接裂纹的重要原因之一。

焊接过程中,由于材料的热膨胀和收缩不均匀,会导致焊接接头处应力集中,从而造成焊接裂纹的产生。

为了减少应力集中,可以采取适当的预热和后热处理措施,使焊接接头的温度均匀分布,减少残余应力的产生。

四、焊接变形也是引起焊接裂纹的常见原因。

焊接过程中,由于热膨胀和收缩的影响,焊接接头会发生一定的变形,如果变形过大,就会产生焊接裂纹。

为了控制焊接变形,可以采用适当的夹具和焊接顺序,使焊接接头得到良好的约束,减少变形的发生。

为了预防焊接裂纹的产生,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合理选择焊接材料,确保材料具有相似的熔点和热膨胀系数,减少焊接时的残余应力。

2.合理调整焊接工艺参数,根据焊接材料的特性和焊接位置,确定合适的焊接电流、电压和速度等参数,以减少焊接热输入和残余应力。

3.采取适当的预热和后热处理措施,使焊接接头的温度均匀分布,减少应力集中和残余应力的产生。

4.采用适当的夹具和焊接顺序,控制焊接变形,减少焊接裂纹的发生。

5.进行焊接前的材料表面处理,确保焊接接头的清洁度和表面质量,减少焊接缺陷的产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层间金属含有低熔点化合物经重新溶化, 在收缩应力作用下,沿奥氏体晶间发生开裂
多边化裂纹: c. 多边化裂纹:产生温度低于固相线温度,存在
晶格缺陷(位错和空位),物理化学的不均匀性, 在应力作用下,缺陷聚集形成多边化边界,使强 度塑性下降,沿多边化边界开裂,多发生纯金属 或单相奥氏体合金焊缝。
第五章 焊接裂纹
特征: 特征:宏观看, 沿焊缝的轴向成纵向分
布(连续或继续)也可看到缝横向裂纹 ,裂口均有较明显的氧化色彩,表面无 光泽,微观看,沿晶粒边界(包括亚晶 界)分布,属于沿晶断裂性质
第五章 焊接裂纹
8
1)、 1)、热裂纹分类
a. 结晶裂纹:在凝固的过程--结晶过程中产生 高温液化裂纹: b. 高温液化裂纹:在高温下产生,钢材或多层焊
σ SL—固体晶粒与残液之间的表面张力
2
θ θ θ
—固相与液相的接触角 当
σ SL 越小θ
越小
σ SL σ SS=0.5
=0 残液在固体晶粒以薄膜存在裂↑ =180°残液以球状形态分布裂↓
/
第五章 焊接裂纹
42
④一次结晶组织形态及组织对结晶裂 纹的影响 晶粒大小:晶粒粗大裂纹的倾向↑ 初生相: γ 相裂↑ δ 裂 ↓ δ δ 线膨胀系数小于 γ , 相变应力↓裂↓
6
分类: 分类:
1、 按裂纹分布的走向分 ①横向裂纹 ②纵向裂纹 ③星形(弧形裂纹) 2、 按裂纹发生部位分 ①焊缝金属中裂纹 ②热影响区中裂纹 ③焊缝热影响区贯穿裂纹
第五章 焊接裂纹
7
纵向裂纹
3 、按产生本质分类
1)、热裂纹 (高温裂纹) )、热裂纹 高温裂纹) 产生: 产生:热裂纹(高温裂纹)高温下产生 存在部位:焊缝为主,热影响区
第五章 焊接裂纹
34
b)、C i)、C<0.1% C↑结晶温度区间↑,裂纹↑ ii)、C>0.16% Mn/S↑无效,加剧P有害作用 裂↑ δ →γ iii)、C>0.51% 初生相 初生相 S、P在小相中溶解度低,析出S、 P集富在晶界上,裂纹↑ c)、Mn Mn具有脱S作用 [ Mn] + [ FeS ] → [ MnS 其中Mn熔 点高,早期结晶星球状分布,抗裂↑
44
T↑ σ 1 σ 0 ↓ ↓
T→ T 0 σ 1 = σ 0
T 0 —称金属的等强温度 T> T 0 时,σ 1 >σ 0 发生断裂晶间断裂
若焊缝所受拉伸应力为 σ 2 随温度变化始终 不超过 σ 0 ,则不会产生结晶裂纹 σ 2 < σ 0
σ 若焊缝的拉伸应力为σ 1, 1 > σ 0产生结晶裂纹
第五章 焊接裂纹
4
二、种类
各种不同类型的裂纹 ①焊缝中纵向裂纹 ②焊缝上横向裂纹 ③热影响区纵向裂纹 ④热影响区横向裂纹 ⑤火口(弧坑)裂纹 火口(弧坑) ⑥焊道下裂纹 ⑦焊缝内部晶间裂纹 ⑧焊趾裂纹 热影响区焊缝贯穿裂纹⑩ ⑨热影响区焊缝贯穿裂纹⑩焊缝根部裂纹
第五章 焊接裂纹
5
第五章 焊接裂纹
第五章 焊接裂纹
40
热裂敏感系数HCS公式
③凝固时界面张力
杂质的低熔点共晶所造成的液态 薄膜是产生结晶裂纹的重要因素 ,若将晶界的液态薄膜改变为球 状的形态,抗裂性↑
第五章 焊接裂纹
41
固相晶粒之间和固液之间表面张力的 平衡关系为
σ SS = 2σ SL cos θ
σ SS —固体晶粒之间的表面张力
19 本节结束
微观特征
第五章 焊接裂纹
§5-2 焊接热裂纹
一、结晶裂纹
1、 产生机理
产生部位:结晶裂纹大部分都沿焊缝树 1 ) 产生部位 枝状结晶的交界处发生和发展的,常见沿焊 缝中心长度方向开裂即纵向裂纹,有时焊缝 内部两个树枝状晶体之间。对于低碳钢、奥 氏体不锈钢、铝合金、结晶裂纹主要发生在 焊缝上某些高强钢,含杂质较多的钢种,除 发生在焊缝之处,还出现在近缝区上。
第五章 焊接裂纹
14
冷裂纹分类: 冷裂纹分类:
延迟裂纹: a. 延迟裂纹:特点不在焊后立即出现,有 一段孕育期产生迟滞现象称延迟裂纹。 淬硬脆化裂纹(淬火裂纹) b. 淬硬脆化裂纹(淬火裂纹):淬硬倾向 大的组织易产生这种裂纹(与氢含量关 系不大)。 低塑性脆化裂纹: c. 低塑性脆化裂纹:在比较低的温度下, 由于收缩应变超过了材料本身的塑性储 备产生的裂纹称低塑性脆化裂纹。
第五章 焊接裂纹
37
焊缝冲击断口SEM形貌 (a)、(b)、(c) 未加入稀土 (d)、(e)、(f) 加入2%稀土 第五章 焊接裂纹
图2 焊缝冲击断口扫描形貌
38
焊缝金属金相组织 a、未加入稀土 b、加入2%稀土
第五章 焊接裂纹
39
f)、O 、 O↑降低S的有害作用,氧、硫、铁能形 成Fe-FeS-FeO三元共晶,使FeS由薄膜变成 球状,裂↓
28
第五章 焊接裂纹
29
3)产生结晶裂纹的条件
在TB焊缝的塑性用P表示, 当在某一瞬时温度 时有一个最小的塑 性值(Pmin) (出现液态薄膜时) 受拉伸应力所产生的变形 用e表示,也是温度的函数 .
第五章 焊接裂纹
30
P = Φ (T )
产生裂纹的条件
在脆性温度区焊缝所承受的拉伸 应力所产生的变形大于焊缝金属所具 有的塑性时产生裂纹即 ∆e < 0
金属材料在某些特定 介质和拉应力共同作 用下所产生的延迟破 裂现象,称应力腐蚀 裂纹。
第五章 焊接裂纹
18
三、热裂纹与冷裂纹的基本特点
裂纹 产生温度 产生部位 宏观特征 热裂纹 高温下产生 焊缝、热影响区 冷裂纹 低温下产生 热影响区、焊缝
沿焊缝的轴向成纵向 分布,也有横向分布, 断口具有发亮的金属光 裂口均有氧化色彩表 泽 面无光泽 沿晶粒边界分布,属 于沿晶断裂性质 晶间断裂,也有穿晶内 断裂,也有晶间和穿晶 混合断裂
注意:
含碳量C<0.016% S↑裂↑但加入Mn↑裂↓ 含碳量C>0.016% P对形成结晶裂纹的作用超 过了S,Mn↑无意义 第五章 焊接裂纹
35
d)、 d)、Si 硅是 相形成元素,利于消除结晶裂 δ 纹 , δ 相中S、P溶解度大缘故, Si>0.4% 易形成低熔点的硅酸盐夹杂使 裂↑ e)、Ti 、锆(Zr)和稀土元素 对硫的亲合力大,形成高熔点的硫 化物,消除结晶裂纹有良好的作用。
第五章 焊接裂纹
15
延迟裂纹
第五章 焊接裂纹
16
4)、层状撕裂: )、层状撕裂: 层状撕裂
由于轧制母材内部存 在有分层的夹杂物(特 别是硫化物夹杂物) 和焊接时产生的垂直 轧制方向的应力,使 热影响区附近地方产 生呈“台阶”状的层 状断裂并有穿晶发展 。
第五章 焊接裂纹
17
5)、应力腐蚀裂纹: )、应力腐蚀裂纹: 应力腐蚀裂纹
产生结晶裂纹的条件是冶金因素和力共同作 用,二者缺一不可
第五章 焊接裂纹
45
3、防止结晶裂纹的措施 1)、冶金方面
①控制焊缝中有害杂质的含量, 限制S、P、C含量S、P<0.03-0.04 焊丝C<0.12% (低碳钢) 焊接高合金钢,焊丝超低碳焊丝 ②改善焊缝的一次结晶 细化晶粒,加入Mo、V、Ti、Nb、Zr、Al
s
高温阶段晶间塑性变形能力不足以承 受当时所发生塑性应变量。
第五章 焊接裂纹
31
结论:
①脆性温度区间大小, TB大,拉应力作用时 间长,产生裂纹可能性大,决定于焊缝化学 成分,杂质性质与分布,晶粒大小。 ②脆性温度区(TB)内金属的塑性,TB内金属 的塑性越小,越易产生结晶裂纹。 ③TB内随温度降低变形的增长率(拉伸应力 的增长率),临应变率CST越大,则表示材料的 热裂纹敏感性越小,越不易产生裂纹。
46
第五章 焊接裂纹
2)、工艺方面(减少拉应力) 、工艺方面(减少拉应力)
应变率 , ↓ 接头预热型式 适当增加线能量(q/v)接头型 式合理 妥善安排焊接次序焊次序
∂e E ↑、 ∂t ∂e T0 ↑应变率 ∂t
第五章 焊接裂纹
47
通常产生在母材的热影响区的粗晶区,也 可产生在多层焊缝的焊层之间液化裂纹属 于晶间开裂性质,裂纹断口呈典型的晶间 开裂特征。
第五章 焊接裂纹
43
2)、 2)、力的因素
在焊接时脆性温度区内金属的强度要小在脆性 温度区内金属所承受的拉伸应力。 产生结晶裂纹的充分条件。 σ m < σ
σ m —在脆性温度区内金属的强度 σ —在脆性温度内金属所承受的拉伸应力 金属的强度σ m 决定于 σ —晶内强度 1
σ 0—晶间强度
第五章 焊接裂纹
第五章 第五章 焊接裂纹
第五章 焊接裂纹
1
第五章 焊接裂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概述 焊接热裂纹 焊接冷裂纹 再热裂纹 层状撕裂 应力腐蚀裂纹 焊接裂纹综合分析和判断
第五章 焊接裂纹
2
重点内容
1、裂纹的分类用一般特征 2、结晶裂纹的形成机理、影响因素,及其防 冶措施 3、焊接冷裂纹的形成机理, 4、应力腐蚀裂纹形成机理 5、层状撕裂产生原因及防止、 6焊接裂纹综合分析及判断,各种裂纹断口形 貌特征。
第五章 焊接裂纹
3
§5-1 概述
一、危害性
焊接结构产生裂纹轻者需要返修,浪 费人力、物力、时间,重者造成焊接结构 报废,无法修补。更严重者造成事故、人 身伤亡。如1969年有一艘5万吨的矿石运输 船在太平洋上航行时,断裂成两段而沉没 ,在压力容器破坏事故中,有很多都是由 于焊接裂纹造成。因此,解决研究焊接裂 纹已成为当前主要课题。
第五章 焊接裂纹
32
2、焊接结晶裂纹的影响因素
1)、冶金因素
①结晶温度区间: 结晶温度区间 合金状态图脆性温度 区的大小随着该合金 的整个结晶温度区间 的增加而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