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山东高考文综历史卷试题分析
2020年山东高考历史题以及解析

2020年山东高考历史题以及解析2020年山东高考历史科目备受考生和家长关注,以下是历年历史科目的真题以及解析,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
一、选择题:1.下列哪个事件与第一次鸦片战争无关?A. 虎门销烟B. 崇祯革命C. 中法战争D. 苏伊士运河开通答案:B. 崇祯革命解析:崇祯革命发生在明朝末年,与鸦片战争无直接关系。
2. 以下哪项不是辛亥革命的成就?A. 推翻封建帝制B. 建立民主共和国C. 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D. 建立中国共产党答案:D. 建立中国共产党解析: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而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两者时间上有明显的差距。
3. 科学社会主义指导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其中最主要的理论内容是:A. 社会主义基本原则B. 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C. 各国社会主义实践D. 科学技术发展规律答案:B. 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析: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理论。
二、简答题:1. 中国古代“高丽贡船”通常指的是哪个国家的船只?答:高丽贡船通常指的是朝鲜的船只。
解析:高丽是古代中国对朝鲜的称呼,高丽贡船是朝鲜向中国朝贡的船只。
2. 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开端是哪个时期?答: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开端是鸦片战争之后。
解析: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和压迫,开始了现代化进程和社会变革。
三、论述题:请根据你学习历史的知识和理解,简要解释以下问题:1. 秦朝统一六国后的主要改革内容及其影响。
答:秦朝在统一六国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其中主要包括实行郡县制,取消封建制度,推行统一货币,修筑长城等。
这些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建立,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加重了民众的负担,导致社会矛盾的加剧等。
2. 辛亥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及其意义。
答: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开启了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辛亥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深远,它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的封建帝制,唤醒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革命精神。
2020年山东高考历史试题解析

2020山东高考历史试题1.战国时期,孟子认为“无礼义,则上下乱”,韩非子认为“义者,君臣上下之事”。
他们所说“义”的实质是A.中央集权政治的准则B.衡量道德修养的标准C.统治阶层的行为规范D.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孟子认为有了礼义能稳定社会的上下秩序,韩非子认为义能够维护君臣之间秩序,由此可知他们都认为义能够起到稳定秩序,维护等级的作用,故选D;战国时期中央集权尚未形成,所以他们所说的义不是中央集权政治的准则,排除A;他们所说的义是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而不是侧重于道德层面,排除B;义不仅仅用来规范统治阶层行为,也涉及到被统治阶层,排除C。
故选D。
2.先秦至西汉前期,山东东部地区得“鱼盐之利”,总体上是商业活跃的地方。
西汉中期以后,这一地区的商人活动开始步入低谷。
这是由于西汉政府A.重视关中地区经济发展B.强化了经济控制C.开通了丝路贸易D.以儒家义利观教化百姓【解析】山东东部地区由西汉以前的商业活跃到西汉中期以后步入低谷,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种变化主要是汉王朝实行重农抑商、盐铁官营等政策有关,这些政策抑制了民间商业活动,强化了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导致了商人活动开始步入低谷,故选B;重视关中地区不一定就要导致山东东部商业活动步入低谷,排除A;开通丝路贸易应该有利于相关的商业活动活跃,排除C;以儒家义利观教化百姓和商业活动的变化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
3.如表为唐代翰林学士的起源和演进概况。
它反映了唐代时期概况高祖、太宗时设立文学馆,弘文馆等学士,备君主顾问期高宗、武后时学士开始参与决策事务期开开元初,设翰林待诏,后改为翰林学士,建立学士院,专掌最机密的诏令起草,正式参玄宗时期与朝政决策A.翰林学士逐渐控制了决策权B.文官地位日益提高C.三省六部制渐趋成熟D.朝廷内部权力的再分配【解析】根据表格内容可知,唐代翰林学士由备君主顾问到开始参与决策再到专掌诏令起草,正式参与决策,说明翰林学士逐渐获得了决策国家事务的权力,成为决策集团的一分子,即在朝廷内部决策权力进行了重新分配,故选D;翰林学士是逐渐参与决策权力,决策权始终还是归皇帝所有,排除A;仅根据翰林学士地位的变化无法证明文官地位得到提高,排除B;三省六部制出现于南北朝时期,在唐前期就已经趋向成熟,排除C。
高考山东文综卷历史试题解析

2020年高考山东文综卷历史试题解析一、选择题9. (2020•山东文综•9)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能够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能够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
这一制度是A.郡县制B.察举制C.科举制D.行省制【解析】由于科举制使封建社会一般基层的老百姓也能够通过参加科举考试取得参与国家政权的机遇,因此“能够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科举制通过选拔人材,出任各级各地官员,尽忠皇帝,从而扩大统治基础,增强中央集权。
因此“能够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
因此C符合题意。
A项“郡县制”不符合“能够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的信息,排除A。
察举制要紧按家世和身世选拔人材,不符合“能够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的信息,排除B。
行省制尽管能够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但与“能够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的信息无关,排除D。
应选C。
10. (2020•山东文综•10)图4刻画了汉代农人利用四齿钉耙耕耘的场景。
它反映出那时A.开始利用铁器B.注重精耕细作C.尚未推行牛耕D.雇佣关系盛行【解析】从关键词“汉代”,能够排除A项,因为春秋时期就开始利用铁器;汉代随着犁壁的发明,已经开始推行利用牛耕,排除C;雇佣关系盛行是在明清时期,排除D。
应选B。
11. (2020•山东文综•11)下表为中国工业进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
其中,纺织业的数量最有可能是行业矿冶业机器业纺织业食品工业其他工业数量(家)723100153【解析】从时刻(1872-1911年)信息上看,资本主义进展初期以进展轻工业为主,轻工业以纺织业和面粉业为主,因此纺织业应该比较发达,最有可能的是193,应选D。
12. (2020•山东文综•12)1918年陈独秀曾撰文严厉指责义和团野蛮、保守、盲目排外和传播迷信;1924年,他又以为义和团是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者。
促成这一转变的要紧缘故是A.十月革命的阻碍B.民族主义的高涨C.民主主义成为时期主流D.社会性质发生转变【解析】抓住关键时刻信息1924年,义和团运动由局限性也有正义性、进步性的一面,陈独秀对义和团的评判的转变与中国不同时期的社会背景有关,1924年,国民大革命时期,反帝爱国运动高涨,这与义和团运动的反帝爱国的一面相吻合,因此陈独秀认同了义和团的作用和进步意义。
2020山东高考历史卷

16.图5:南北人口密度差异明显,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密度最高,南方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低。
这与东汉政治、经济中心在北方,南方经济欠发达的状况相吻合。
据此判定图5为东汉(永和五年)图6: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在长江下游地区(江浙地区)这与明初政治中心在南京,南方经济发达的状况相吻合。
据此判定图6为明代(洪武二十六年)图7:黄河中下游、长江下游地区人口密度都相对较高。
这与唐朝政治中心在北方,江南经济不断开发的状况相吻合。
据此判定图7为唐代(天宝元年)17.(1)作答内容应包括以下三个角度:①结合时代背景,对梁启超的认识进行论述。
从中华民族危机严重和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的角度论述;从梁启超强调少年的责任与担当和少年是国家振兴的希望的角度论述。
②结合三人活动及其对中国社会进步的意义进行论述。
结合詹天佑的主要成就,从推动近代科技进步、为国争光的角度论述;结合邹容的思想及其影响,从推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角度论述;结合周恩来的革命活动,从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贡献的角度论述。
③联系现实,谈自己的责任和担当。
(2)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18、19、(1)主题:主题明确,紧扣英国当时政治或经济领域的重大事件。
对话内容:层次一:对话主题不够突出,观点不够明确,对话不够完整,逻辑不够清晰;层次二:对话基本能够围绕主题展开,观点较明确,对话较完整,逻辑较清晰;层次三:对话紧密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完整,逻辑清晰。
(2)从咖啡馆的变化与世界经济发展联系的角度:随着欧洲国家海外贸易发展和对外殖民扩张,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和扩大,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和交流加强,茶叶进入英国咖啡馆并且销量不断增加,饮茶从一个新鲜事物逐渐变成了英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从咖啡馆的变化与英国国内经济发展联系的角度:随着工业革命进行,英国社会阶层出现新的分化,咖啡馆逐渐由开放的、面向各阶层的消费场所发展为专门化的、面向特定阶层或群体的消费场所。
2020山东高考文综历史卷试题分析

2020山东高考文综历史卷试题分析(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2020山东高考文综历史卷试题分析考生对山东今年新高考的历史试卷的材料题的评论几乎是一个声音———难下手。
难道真如高考网友所言,带着这样的疑问,我认真的从选择题到材料题开始做了一遍,感受如下:一、选择题考查的知识点紧扣考纲,难度系数设置合理,体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纵观15道选择题,中国古代史部分设置的层次分明,错落有致。
第一题考查诸子百家对义的理解,学生不难得出各家对义的共同实质。
第二题考各代政府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的管控的力度,由此可以看出政府强化管控力度强化,。
第三题由材料去联系教材,分析得出在内部权力分配上的变化。
第四题由今年的新冠疫情映射王安石变法中对灾民的赈济,当然也体现了政府的民本思想。
第五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政府的经济政策,从另一个角度让学生加深对重农抑商的理解。
第六题考查西学东渐,两种文明相互碰撞中,我们该如何去学习西方,拿来主义固然要不得,必须与本国国情相结合。
第七题考查五四运动思想上给国人带来的影响,觉醒这个历史核心概念是考查重点,第八题考查学生分析数据能力,图标类型选择题,学生要学会分析数据,注意表头的时间限定,联系当时国内情况,不难得出当时日本支持的段祺瑞政府的影响力。
第九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地图分析能力,根据地图左下角的标注,运用排除法很容易得出是考查国民革命运动知识点。
从前面十题的中国历史看,山东历史试卷的考查是紧扣提纲,源于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考查方式灵活,注重学生各种素养考查,比如地图,数据,文史资料的理解等。
而且这几道题还有一个亮点就是,难度系数始终,知识点考查不偏,都是高三一线教师老生常谈的知识点,再一个亮点就是紧扣时代脉搏,不回避热点。
从第十题开始的世界史部分对学生考查也是“平易近人”,第十题考查对普罗泰格拉所说的一句话的理解能力,结合雅典的民主政治,不难得出答案。
2020年年高考全国卷Ⅲ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精编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
据此可知,战国以前A. 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B. 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C. 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 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答案】D2. 表1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宰相人数北宋(71)南宋(62)高级官员20 8中级官员15 10低级官员12 8无官职记录24 36表1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A. 世家大族影响巨大B. 社会阶层流动加强C. 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 科举制度功能弱化【答案】B点睛:本题属于表格类试题,解题的关键在于依据表中不同出身宰相的比重变化,结合两宋时期科举制的相关内容分析即可。
3. 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
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A. 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B. 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 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D. 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答案】B【解析】由材料“《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可知,古代中国药物学著作大都是由国家或者朝廷制定或颁行的,由此得出,古代药学的发展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B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国家对药学发展的支持,没有体现政治制度的影响,A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商品经济发展的相关信息,C不正确;药学的发展与宋明理学没有必然联系,D不正确。
对2020年高考山东卷历史试题的深度解析(6)

对2020年高考山东卷历史试题的深度解析(6)19.(15分)咖啡馆的历史,既是一部经济史,也是一部社会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652年,伦敦出现了英国第一家咖啡馆。
17世纪中后期,咖啡馆在英国扎下了根。
在当时伦敦任何一家宾客盈门的咖啡馆里,常见的场景是:各色人等汇集于此,抽烟、读报,谈论商业和贸易,传播小道消息,争论国家大事,评判王室显贵的品行举止。
18世纪中叶以后,伦敦的咖啡馆出现了新的变化。
辉格党人愿意光顾“斯米纳”等咖啡馆,托利党人则经常聚会于“怀特”等咖啡馆,经纪人喜欢聚集于“乔纳森”咖啡馆,法律界人士集中于骑士团圣殿附近的咖啡馆。
寻常百姓逐渐成为咖啡馆社交场所的边缘化群体。
19世纪四十年代前后,满足贫穷工人需要的咖啡摊应运而生。
除咖啡外,茶也是英国重要的饮品之一。
1606年前后,茶第一次作为商品进口到欧洲。
1658年9月23日,伦敦报纸上第一次出现了茶的广告。
不久,茶逐渐走进英国咖啡馆,但直到17世纪末,饮茶在英国仍然是一个新鲜事物。
18世纪英国的茶叶需求量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英国人对茶的热爱超过了其他任何主要的西方国家。
在整个18世纪,咖啡馆都是提供茶饮料的主要场所。
——摘编自【英】马克曼·艾利斯《咖啡馆的文化史》等(1)编写一幕发生在17世纪伦敦咖啡馆内的人物对话场景。
(7分)(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英国当时政治或经济领域的重大事件;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2)结合英国咖啡馆的变化,说明咖啡馆的历史是一部“经济史”。
(8分)题外之话:本题继第18题之后,更是一道创新意味非常浓厚的试题,是对十多年来全国卷及一些地方卷试题的完全突破,对于新高考评价体系体现非常完美,从一核来看,对于高校选拔优秀人才起到很好的把关服务工作,对中学教学改变印证式史料教学、填鸭式满堂灌及强调课堂教学模式花样翻新等起到了很好的引导和纠偏作用;从四层来看,没有扎实的必备知识、超强的关键能力、积淀雄厚的核心素养根本是不可能完成此题;从四翼来看,本题很好的彰显了对基础性,对知识的综合应用,对考生的创新性力度非常大。
2020年山东新高考历史试卷分析及2021年历史二轮复习备考策略(两份)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 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以材料整理、对史料的解读、追溯起源、探讨因果、分 析趋向、说明影响、判定地位等形式进行考查,培养叙述历史和形成历史认识的能力。
的曙光和传统科技的晚霞”、“文化的承古萌新和传统儒学的 藩篱”等等,这些提法散见于各种考试题中。
表面荣光背后的落伍。为后来遭受西方列强侵略埋下了伏笔 。这些也许才高考要考查的内容。
(三) 2021年高考二轮复习备考策略
我给添加的内容:(1)科学发展史是一部经济发展史;一部社 会进步史。
(2)说明“宗教改革对科学发展的贡献远大于文艺复兴”。 这样的教学设计,既有基础知识梳理(巩固),又训练了学生学 科能力和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 情怀都能够得到发展。 这就是我们需要的二轮复习。知识结构化、问题化、专题化。
2020年高考山东卷“之变”
2 重视对核心素养考查
再比如对时空观念的考查。时空观念亦是历史学科的基本思维,任 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 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山东卷对时空观念的 考查也是做足了文章,多处使用地图、表格、文字描述等来考查政治制 度、历史事件的演进等。如选择题第9题,要求考生根据“中国近代某 一历史时期农民运动发展形势示意图”,分析“图中形势形成的原因”, 解答此题,需要考生会读图、用图,具备时空观念,把该题锁定到民国 时期”;再比如13题苏联播种方式,14题法西斯德国侵占苏台德地区, 16题东汉、唐初、明初人口变化,19 英国咖啡馆的变迁等,都从不同 角度考查了时空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山东高考文综历史卷试题分析
考生对山东今年新高考的历史试卷的材料题的评论几乎是一个声音———难下手。
难道真如高考网友所言,带着这样的疑问,我认真的从选择题到材料题开始做了一遍,感受如下:
一、选择题考查的知识点紧扣考纲,难度系数设置合理,体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纵观15道选择题,中国古代史部分设置的层次分明,错落有致。
第一题考查诸子百家对义的理解,学生不难得出各家对义的共同实质。
第二题考各代政府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的管控的力度,由此可以看出政府强化管控力度强化,。
第三题由材料去联系教材,分析得出在内部权力分配上的变化。
第四题由今年的新冠疫情映射王安石变法中对灾民的赈济,当然也体现了政府的民本思想。
第五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政府的经济政策,从另一个角度让学生加深对重农抑商的理解。
第六题考查西学东渐,两种文明相互碰撞中,我们该如何去学习西方,拿来主义固然要不得,必须与本国国情相结合。
第七题考查五四运动思想上给国人带来的影响,觉醒这个历史核心概念是考查重点,第八题考查学生分析数据能力,图标类型选择题,学生要学会分析数据,注意表头的时间限定,联系当时国内情况,不难得出当时日本支持的段祺瑞政府的影响力。
第九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地图分析能力,根据地图左下角的标注,运用排除法很容易得出是考查国民革命
运动知识点。
从前面十题的中国历史看,山东历史试卷的考查是紧扣提纲,源于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考查方式灵活,注重学生各种素养考查,比如地图,数据,文史资料的理解等。
而且这几道题还有一个亮点就是,难度系数始终,知识点考查不偏,都是高三一线教师老生常谈的知识点,再一个亮点就是紧扣时代脉搏,不回避热点。
从第十题开始的世界史部分对学生考查也是“平易近人”,第十题考查对普罗泰格拉所说的一句话的理解能力,结合雅典的民主政治,不难得出答案。
十一题如出一辙,用一些思想家的话引出启蒙运动的矛头指向是封建社会制度的阻碍,因此必须改造这个社会,才能达到他们想要的理想状态。
第十二题考查一战对欧洲各国的影响,属于基础知识考查,是送分题。
第十三题用不同年份的耕作方式的比例作为材料,考查学生对苏联农业集体化的深刻理解,学生通过分析数据,不难得出在当时苏联农业集体化基础相对薄弱的史实。
第十四题考查二战苏台德事件的知识,学生只要对课本这个知识点有所了解,很容易找到答案。
最后一题考查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期美国对外政策在经济领域表现,从他们对外经济政策不难看出是美国综合国力的相对衰落。
世界史部分的考查也是注重基础知识,用新的史料,数据,地图等考查方式,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考查,没有偏题和怪异题。
所以选择题部分,我个人认为山东卷出的还是很成功的,命题小组紧扣考纲,从学生掌握的基本史实出发,通过新的史料,图表数据,地图等方式来考查学生对基本史实的掌握能力,同时联系古今,让考生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二、材料题表面看标新立异,实质是注重考查学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能力。
山东卷的材料题是高考结束后,考生意见最大的部分,但是只要仔细研读材料不难发现,材料题给出材料和设置问题表面看似无从下手,仔细研读后结合教材,你就不难发觉,它不是你想象中的样子,在题型的标新立异下,掩盖的还是注重对学生基础史实的考查。
先谈谈材料题第一题,还是延续选择题中对历史地图知识的考查,给出三幅地图,没有限定年代,但是给出三个历史时期,学生只要分析地图,对号入座即可。
为了让学生能够准确对号入座,命题人可谓煞费苦心,在三幅地图的图中,左下角,右下角都明确给出暗示的答案,学生结合对地图中人口密度分布,对长江流域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界定,对每个时期北方和南方经济发展的状况分析,再结合教材中对南北经济发展状况、经济重心的表述,学生很快就可以分辨出三幅图对应得历史时期,然后学生再将如何分辨的理由简单叙述出来就完美的
答出了这道题。
材料题第二题表面看是对历史人物认识的理解,实际上是通过三个历史人物在不同领域的影响,用史实来论述他们三人活动对当时中国社会进步的意义,当然论述中要围绕一个主题,那就是在民族危机和救亡图存中,如何去体现一个血气方刚的少年的责任和担当。
从核心素养看,本题注重对考生的家国一体知识点理解和运用能力,也侧面引导考生要懂得担当,要以国家民族大义为重!学生只要从这几个方面构思好,接下来成文中,只要注意不犯史实性错误,表述清晰就可以完成一篇上好的佳作。
第三题材料题对学生来说不难,经历了第一道和第二道材料题的“洗礼”,到第三题的时候,学生基本已经适用了这种灵活性题目,首先从题目《一个村支书的工作笔记》,可以很快得出考查是80年后农村改革问题。
而且从设置的问题肿也得到验证。
学生从选取的几天日记中完全可以找出历史信息的,比如,81年12月12号这天日记中,学生很容易从农业责任制、真理问题,公社党委等关键词语中得出改革开放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第二篇日记中得出先富带后富,注重党风建设,第三篇日记中得出解放思想,注重精神文明建设问题,第四篇日记可以得出党的基层民主制度建设问题。
总的来说村支书的日记是命题人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来考查学
生对八十年代农村改革的考查。
变迁成为考查的主旋律!
最后一题材料题可谓是材料题中的压轴题,跟前三题相比,难度加大,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命题人还是通过史料:伦敦咖啡馆的变迁史来作为引子,通透咖啡馆的变迁来反应英国经济的变迁。
当然由点引出面的过程中,必然会联系当时英国政治和经济领域的重大事件,而这才是本题考查的终极目标。
所以咖啡馆对话内容只要围绕当时英国社会政治上和经济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来描述即可。
综上,从整个山东历史卷来看,在标新立异之下,其实只是考查方式的灵活多样,山东卷在考查方式上没有落入俗套,在问题设置上注重对考生历史核心素养的考查,注重对考生家国一体,使命担当的培养,注重对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考核。
当然山东新高考历史卷也给我们一线的高三教师指明了新的备考方向,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不是单纯的给学生讲历史,而是要还原历史事件真相,让作为主体的学生自己去感受历史,让学生穿越时空隧道,去亲身体验历史,实践的主体才是最有感受的历史,审辩的课堂教学才能应付这样灵活多变的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