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篇货币金融理论(货币金融学-武汉大学,赵征)
武汉大学货币金融学(黄宪版,考研431)笔记

货币金融学第1章货币与经济1.1 货币的职能与本质1.1.1 交易媒介1.交易媒介职能含义货币以普遍接受物的形态(通货、支票等)在商品买卖者之间进行交易或劳务支付时发挥媒介作用2.货币作为良好的交易媒介应满足三个基本要求:(1)在交易中具有普遍接受性(2)购买力(或价值)相对稳定(3)供给应富有弹性3.特点:作为交换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在流通中转瞬即逝,需要的只是币值稳定4.效果:一方面使解决了“需求的双重巧合”和“时空的双重巧合”问题,另一方面使供求脱节5.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但不需要足值1.1.2 价值标准1.价值标准职能含义指货币在计算、表现、比较各种商品与劳务的价值量时,充当计值单位的职能2.货币作为商品的价值标准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就可以了3.一旦货币形式确立,币值稳定是货币顺利执行价值标准职能的前提条件4.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表现就是价格5.具有完全的排它性,独占性6.价值尺度与价格标准价格标准是指包含一定重量贵金属的货币单位.1.1.3 价值贮藏1.货币价值贮藏职能含义指货币暂时退出流通领域,充当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即“购买力的暂栖所”2.货币作为价值的储藏是储存超越时间的购买力3.货币储藏原因:它是一种最易流动的资产4.货币作为价值储藏的优劣——取决于物价水平的稳定5.必须是现实的货币♦纸币能否作为价值储藏的手段?♦存款能否作为价值储藏的手段?1.1.4 支付手段1.货币支付手段职能含义指货币清偿债务时充当延期支付的工具,是货币交易职能在延期执行时派生出来的2.与流通手段的区别♦不是商品交换的媒介物,是补充交易的一个环节♦除了服务于商品交换,还服务于其他经济行为♦跨期购买♦在存在债权债务关系下发生作用♦经济危机3.货币支付手段对经济生活的影响(1)有利于减少流通中的现金需求量(2)推动了信用关系的发展(3)造成了买卖脱节,加大了经济危机爆发的可能性1.1.5 货币本质1.货币价值论观点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一定生产关系的体现2.代表经济学家:卡尔²马克思3.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有两个基本特征(1)货币是价值的一般代表,直接体现为社会劳动,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2)货币是一般的交换媒介,它具有一种特殊的使用价值——即无条件地和一切商品直接交换的能力1.2 货币形式的发展1.2.1 商品货币1.商品货币含义商品货币是兼具货币与商品双重身份的货币。
货币政策

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
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的矛盾
通货膨胀率
菲利利普斯曲线
10%
U2
0%
U1
U3
-6%
失业率
中 央 财 经 大大 学
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
第一节 货币政策的作用机理目标
四、中国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
我国一一直奉行行行的是双重货币政策目目标,即发展经济和 稳定货币。《中华人人⺠民共和国中国人人⺠民银行行行法》货币政策 目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中 央 财 经 大大 学
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政
政 公开市场操作
操 准备金金金
中 货币供应量量
策 决 策
策 再贴现政策
工工 具
法定准备金金金政策 其他政策工工具
作 指
基础货币
标 中央银行行行利利率
其他指标
介 指
市场利利率
标 信用用总量量
其他指标
最 稳定物价 终 充分就业 目目 国际收支平衡 标
金融稳定
检测和预警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
第一节 货币政策的作用机理目标
中 央 财 经 大大 学
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
第二节 货币政策操作指标与中介指标
二、一般性政策工具
(一)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武汉大学货币银行学辅修考试重点及答案

货币银行学复习重点华中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花贵东第一章1.1 货币有哪四大职能以及其关系?货币的四大职能:交易媒介、价值标准、价值贮藏、支付手段。
交易媒介的职能使得物物交易中的统一行为氛围买和两个相互独立的行为,而当人们卖出商品和买入商品的时间间隔中,由于各种原因,当货币退出流通时,作为社会财富贮藏起来。
价值标准使得货币成为经济生活中的度量衡。
支付手段是货币在清偿债务时充当延期支付的工具。
交易媒介与支付手段的区别在于商品和劳务交易行为的发生与货币支付在时间上有无间隔。
1.2什么是商品货币、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商品货币:是指兼具货币与商品双重身份的货币。
金属货币:用贵金属作为货币。
代用货币:在贵金属流通制度下,代替金属货币的货币符号。
信用货币:纯粹的价值符号,依靠发行人的信用流通,属于发行人的负债,又称债务货币。
Ps:商品货币只有执行货币职能时才是货币,他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实物货币和金属货币两种形态。
代用货币和信用货币最大的区别在于代用货币是受金属货币的限制的,它是金属货币的价值符号。
1.3.1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第一,规定本位货币材料与货币单位。
所谓本位币,是国家法律规定的标准货币。
它具有法定的无限支付能力,称无限法偿。
本位货币的标准计量单位,成为货币单位。
第二,确定本位货币和辅币的发行和流通程序。
第三,规定发行准备。
第四,规定货币的对外关系。
货币制度分两类:金属本位、信用货币本位。
1.3.2技术本位币中的三种货币制度:银本位:以白银作为本位币的一种货币制度金银复本位制:➢平行本位制:金币和银币按其实际价值流通,两种货币的兑换比率完全由于金银的市场比价决定,国家不规定金银的法定比价。
缺点:双重价格---交易紊乱➢ 双本位制:这是金银副本位置的主要形式。
国家法定规定货币之间的法定比价。
缺点:容易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 跛行本位制:金银币都是本位币,国家规定银币不能自由制造,限制每次的支付额,只有金币能自由铸造和无限法偿,两者有一法定比价。
货币金融学武大版

货币层次的划分 货币理论问题:
货币需求理论:古典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凯恩斯及凯恩斯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货币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 其他货币需求理论
2.货币的职能
职能之一:价值尺度(Standard of Value) 货币在表现商品的价值(质的方面)和衡量商品价值 量的大小(量)方面,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货币价值 尺度职能的表现为商品的价格。 职能之二:交易媒介(流通手段)(Medium of Exchange) 货币作为交易的媒介,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 的效率,并鼓励和促进了社会分工和专业化。 货币作为交易媒介的条件:价值相对稳定;普遍接受 性;供给富有弹性;易于标准化,使人们能简单的确认 其价值;能够被分割,便于找零;必须便于携带。
在信用经济中,货币储藏主要以纸币、存款和其他高流 动性资产的形式出现。
职能之四:支付手段(Means of Payment) 货币在清偿债务时充当延期支付的工具,执行支付手
段的职能。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特征是,商品和劳务交 易行为的发生与货币支付在时间上不一致,出现延期支 付。若两者同时发生,则货币作为流通手段,执行流通 手段的职能。
导论 关于《货币金融学》的 几个问题
一、研究对象问题
1.研究对象之一:货币 (1)为什么要研究货币?
货币与实体经济的运行及物价水平之间存在着紧密的 联系:
货币是导致商业周期(Business Cycle)(经济社会总 产出的波动)变化的原因之一;
金融理论与政策(货币理论与政策)

金融理论与政策(货币理论与政策)张国雄博士guoxiong@周二 18:00 - 20:45,新上院S303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向学生现代货币金融学理论的基本内容以及国内外货币金融体系的基本结构,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理论结合经验数据来理解货币金融现象和研究货币政策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有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为国内外货币金融体系的介绍和比较;第二部分为对现代货币金融学理论的介绍。
三教材及参考书目本课程指定教材为:【1】《货币金融学》(第九版), 弗雷德里克·S·米什金【著】,郑艳文/荆国勇【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2】《货币理论与政策》, 卡尔·瓦什【著】,彭兴韵/曾刚【译】,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参考书目:【1】《货币银行》, 易纲/吴有昌,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2】《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胡海鸥/贾德奎,格致出版社,2012.【3】《货币政策,通货膨胀与经济周期》, 若迪·加利【著】,杨斌/于泽【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四课时安排本课程总共16周,除去国庆长假一周还有15次课。
具体课时安排如下:第一周 9月15日“金融市场与货币”课前必读:米什金第2,3章推荐阅读:易纲/吴有昌第2,5章第二周 9月22日“银行业务及银行业结构”课前必读:米什金第10,12章推荐阅读:易纲/吴有昌第6,7章第三周 9月29日“中央银行”课前必读:米什金第13章推荐阅读:易纲/吴有昌第9章第四周国庆节长假(如有补课计划后续内容往前顺延一周)第五周 10月13日“货币供给及货币政策工具”课前必读:米什金第14,15章推荐阅读:易纲/吴有昌第10,21章第六周 10月20日“国际金融与货币政策”课前必读:米什金第17,18章推荐阅读:无第七周 10月27日 “IS-LM模型”课前必读:米什金第20,21章推荐阅读:易纲/吴有昌第10,21章第八周 11月3日“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课前必读:米什金第23,24章推荐阅读:易纲/吴有昌第15章第九周 11月10日货币经济学经验研究方法课前必读:无推荐阅读:TBA第十周 11月17日“中国金融市场结构及货币政策特色”课前必读:无推荐阅读:易纲/吴有昌第17,18,19,20章,胡海鸥/贾德奎第十一周 11月24日 “古典货币经济模型(一)”课前必读:卡尔·瓦什第2章2.1-2.3推荐阅读:若迪·加利第2章第十二周 12月1日“古典货币经济模型(二)”课前必读:卡尔·瓦什第2章2.4-2.6推荐阅读:若迪·加利第2章第十三周 12月8日“新凯恩斯货币经济模型(一)”课前必读:卡尔·瓦什第8章8.1-8.3推荐阅读:若迪·加利第3章第十四周 12月15日“新凯恩斯货币经济模型(二)”课前必读:卡尔·瓦什第8章8.4-8.5推荐阅读:若迪·加利第4章第十五周 12月22日 “2007-2009金融危机的启示”课前必读:无推荐阅读:米什金第9章第十六周 12月27日复习及论文报告课前必读:无推荐阅读:无五课程考核四次课后作业 40%一次分组小论文 20%期末考试 40%。
1.货币与经济 武汉大学货币金融学

三,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
(一)货币在宏观经济中的作 用 (二)货币在微观经济中的作 用
(一)货币在宏观经济中的作用
1,货币是提高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 工具 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是社会财富的 代表,人们可以利用价格,利率,信 贷等和货币直接有关的经济杠杆实现 货币资金分配,调剂资金余缺 货币作为交易媒介,克服了物物交 易的麻烦,节约了社会交易成本,提 高了交易活动的效率
四,现代货币层次的划分
(一)货币的流动性与货币层 次的划分 (二)货币结构
(一)货币的流动性与 货币层次的划分 1,货币的流动性 问题的提出:货币是一种资产, 强调货币的价值贮藏职能 基本观点:不同形式的货币其 流动性不一样,流动性越高,货 币性越强;流动性越低,货币性 越弱
具体而言: 流通中的现金和活期存款的 流动性最强,可直接用作交换的 媒介 定期存款,储蓄存款以及其 他短期流动性资产(股票,债券, 商业票据等)虽不可直接用作交 换的媒介,但具有不同程度的流 动性,是潜在的购买力,或准货 币
(3)作用
一是有利于减少流通中的现 金需求量 延期支付已成为信用经济中 普遍的交易方式,货币作为支 付手段的重要性已大大超过了 交易手段
二是推动了信用制度和借贷 关系的发展 信用形式由商品信用发展为 货币信用 信用制度和借贷关系的建立 为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 础
双重结果: 克服了现货交易对商品生产的 限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造成了买卖进一步的脱节,加 大了爆发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流动性的含义: (1)在单一现金货币形式下, 货币的流动性指货币与商品的转 换能力 (2)在多种货币形式下,货币 的流动性指货币之间的相互转换 能力.即, 定期存款 储蓄存款 →现金,活期存款 股票 债券等
测量一种金融资产流动性的最简捷 的方法就是看其向流动性最强的现金 货币转换的能力 转换能力的含义: (1)指能否方便自由地转换 (2)转换过程中损失的程度 转换自由并且损失小的货币是严格 意义上的流动性强的货币 制约金融资产转换能力的主要因素: 一国的金融制度;一国金融市场的发 达程度
武汉大学货币金融学课件货币需求理论和供给理论

2020/9/23
Finance Dep.of Business School of
4
Wuhan Uni.
第一节 传统的货币数量理论
• 一、现金交易式——交易方程式 • 由美国经济学家费雪1911年提出
第六篇 货币需求理论
2020/9/23
Finance Dep.of Business School of
1
Wuhan Uni.
主要内容
• 第十四章 货币需求理论 • 第十五章 货币供应理论
2020/9/23
Finance Dep.of Business School of
2
Wuhan Uni.
第十四章 货币需求理论
2020/9/23
Finance Dep.of Business School of
10
Wuhan Uni.
(CON’D)
• 二者共同的缺点是: -以充分就业作为前提。 -长期的均衡理论和静态理论, 以萨伊定律 -忽视利率的作用 -方程式中各种因素
2020/9/23
Finance Dep.of Busineuhan Uni.
二、现金余额说——剑桥方程式
• 马歇尔(1923)和庀古(1917)提出。
• Md=KY 其中Md是货币需求 Y是国民收入 K是Md 在Y中的一个比例 因为Y 是实际收入 Y与物价的乘积,即 Y= Py ,所以Md=KPy
2020/9/23
Finance Dep.of Business School of
• 导言 讨论
货币金融学 名词解释

货币金融学名词解释引言概述:货币金融学作为经济学的重要分支,研究货币的产生、发行、流通和使用等现象,以及货币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本文将针对货币金融学的一些重要概念进行解释,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货币金融学的基本知识。
正文内容:一、货币:1. 货币的定义:货币作为一种经济交换媒介,具有广泛接受、可交换和流通的特点。
2. 货币的功能:作为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和贮藏手段的功能解释。
3. 货币的属性:可分为实际货币和名义货币,具有可替代性、稳健性和流动性等属性。
4. 货币的性质:包括货币的社会性、权力性和信用性等。
二、中央银行:1. 中央银行的定义:货币金融体系的核心机构,拥有货币政策制定和执行等职责。
2. 中央银行的职能:包括货币发行、货币供应调控、外汇管理和金融稳定等。
3. 中央银行的工具:利率调控、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等工具的使用。
4.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为确保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中央银行应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三、货币政策:1. 货币政策的定义: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和利率等手段来达到经济调控目标。
2. 货币政策的目标:保持价格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和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3. 货币政策的工具:包括直接货币控制工具和间接货币控制工具等。
4.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指货币政策通过银行体系和金融市场等途径影响实体经济。
四、货币供应量:1. 货币供应量的概念:指流通中的货币、储蓄存款和其他可支配支付手段的总量。
2. 货币供应量的组成:包括M0、M1、M2、M3等不同定义下的货币供应量。
3. 货币供应量与经济特征的关系:不同货币供应量对经济的影响程度和方式各不相同。
4. 货币供应量的调控: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来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减。
五、货币市场:1. 货币市场的定义:指银行间同业市场和其他短期金融资产交易市场的总称。
2. 货币市场的功能:提供短期资金融通、利率发现和风险管理等功能。
3. 货币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包括商业银行、政府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个人投资者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线部分,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为无限大
另一方面,投资需求可能缺乏利率弹性 相比之下, 财政政策更为直接有效 ——国家必须对经济进行直接调节和干预
第三节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一、货币交易需求理论的发展(平方根定律或鲍莫尔模型) 二、货币预防需求理论的发展(立方根定律或惠伦模型)
三、货币投机需求理论的发展(资产选择理论或托宾模型)
对凯恩斯主义政策主张的质疑 增加货币供给以降低失业率不可取——人们的适应性价格预期 将使失业率维持在自然失业率水平
政策主张: – 如何医治通货膨胀 – 由于货币需求相对稳定→要保持货币供求均衡,就要保持货币
供应稳定 – 控制货币供应量的最佳选择:“单一规则”
• 即公开宣布并长期采用一个固定的货币供应增长率 (为市 场价格机制运行创造稳定的货币环境)
失业产生的原因:有效需求不足 解决失业的思路:
- 应增加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有效需求),以实现充分就业 - 消费需求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投资需求取决于资本边际效率
(预期利润率)与利率,增加投资需求是重点 - 由于资本边际效率是递减, 欲增加投资需求,须降低利率 • 利率水平取决于货币需求量与货币供给量 • 要降低利率,需扩张货币供应量(央行控制的外生变量)
第六篇 货币金融理论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货币需求理论 货币供应理论 利率理论 通货膨胀理论 发展中国家的货币金融理论
第十四章 货币需求理论
第一节 传统货币数量论 第二节 凯恩斯的货币理论 第三节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第四节 现代货币数量论
货币需求理论涉及的主要问题:
Pdt
(4)财富持有者的偏好 用U表示
(二)货币需求函数
• 简化:
M P
f
(
y,
w;
rm
,
rb
,
rs
,
1dP Pdt
;
u)
M f(Y, r) P
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化的敏感性差 ; 货币需求对收入的弹性较大,而收入是“恒久性”的 →货币需求函数是稳定的 →货币流通速度函数也是稳定的(M/Y=1/V)
将货币界定为狭义——M1(M1=C+ Dd) 货币供应量的决定因素: 1、基础货币(Basic Money or Monetary Base),又称强力货币 (High Power Money)
B=C+R 2、(复杂)货币乘数 (Monetary Multiplier) ,m
货币供应量的基本公式:
推导过程如下:
MS=B×m
MS = M1=C+ Dd B=C+R
R=Rd+Rt+E= rd·Dd+rt·t·Dd+e·Dd Rt,定期存款法定准备金 rt,定期存款法定准备率
m Ms
C Dd
C R C rd Dd rt t Dd e Dd
分式的分子分母同除以Dd,得到:
m 1k k rd rt t e
二、货币需求理论(流动性偏好理论)
(一)流动性偏好 人们得到货币收入后,通常须作两个抉择:
(1)决定收入中多少用于消费,多少用于储蓄。此为时间偏好的抉择; (2)决定用以储蓄的收入,应以何形式持有。是持有现金,或是购买债券?
此为流动性偏好的抉择 流动性偏好的大小取决于保持货币所得效用与放弃货币而得利益
藏) 根源:利率变化的不确定性 ——当前利率较高,人们预期利率将下降,债券价格会上升 → 用货币购买债券,
以期将来获得买卖差价收入 →货币需求量下降 ——当前利率较低,…… →货币需求量上升
(三)货币需求函数
1.交易性需求函数 Mt=f (y),或L1=L1 (y)
Mt
Mt=f (y),
或L1=L1 (y)
(一)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 (1)财富总额 恒久收入,用Y表示 (2)财富构成 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 非人力财富占财富的比例,用W表示
(3)货币与其它资产的预期收益率 货币的名义收益率:rm,零(现金)、正(存款) 债券的名义收益率:rb,利息、价差
股票的名义收益率:rs,股息、价差 1dP
实物资产的收益率:预期物价变动率,
第一节 传统货币数量论
一、现金交易说 • 特点:
(1)着眼于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 (2)注意货币流通速度 代表人物:甘末尔、费雪 美国经济学家费雪于1911年出版《货币的购买力》
交易方程式(费雪方程式)(Equation of Exchange) : MV=PT
M:一定时期内流通货币的平均数量 V:货币流通速度,即一定时期内同一货币单位与商品交换的平均次数 P:一定时期内交易的各种商品的平均价格 T:一定时期内用于交易的商品总量
附录:John Maynard Keynes(1883-1946)
1902~1905 在剑桥大学学习数学 1906,师从马歇尔、庇古学习经济学 1906,大学毕业后通过文官考试,在印度事务部任职 1908,回剑桥大学讲授经济学原理、货币理论 1926,发表 《自由放任主义的终结》 1929~1931,任国家财政与工业调查委员会委员,1930年任内阁经 济顾问委员会主席 1936,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凯恩斯革命 1940,任财政部顾问 1944,率英国代表团出席布雷顿森林会议
1963年,与施瓦茨合作发表《美国货币史》 1962年,出版《资本主义与自由》 1968年,提出“自然失业率”理论
一、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
对货币数量论的重新表述: 物价决定于货币供求,货币供给由当局和法律决定,因而应重
点研究货币需求 “数量论首先是货币需求理论” 解释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
(借用消费者选择理论,商品需求取决于收入、价格和偏好)
第十五章 货币供应理论
第一节 货币供给理论分析的两种思路 第二节 银行系统与货币供应量 第三节 货币供应模型
基本内容: •货币供应量的决定因素 •货币供应过程 •货币供应量对经济的影响
货币供应理论的发展历程:
与货币制度的演变密切相关(金属货币制度→信用货币制度)
第一节 货币供给理论分析的两种思路
费雪的假定: 1)V 在短期内是稳定的 2)T在充分就业下可视为常数 3)P对M(货币供给量)、V、T无影响 公式内含关系: 若V与T不变,则P随M正比变动
将交易方程式变形,得到货币需求函数:
M=PT/V
M,货币需求量(人们之所以需要货币,因为货币是交易媒介 )
二、现金余额说(Cash-Balance Approach)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为解决失业问题的政策措施提供了理论基础: 中央银行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人们将多余货币用于购买
债券→债券价格↑,利率↓),使之低于资本边际效率,能刺激投资,并通过 投资乘数的作用,提高有效需求,使就业量与国民收入成倍增长
但是,扩张性货币政策受到限制: 一方面,存在货币需求的流动性陷井(Liquidity trap)
第三节 货币供应模型
1.简单乘数模型
三个假定前提:
(1)公众不会从银行体系提取现金 (2)银行不会保留超额准备金 (3)公众只持有活期存款,不持有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
只考虑活期存款规模的变化
存款扩张模型:
Dd
1 rd
R
2.复杂乘数模型
上述三假定不再成立 现金漏损率:现金与活期存款的比例,C/ Dd =K 超额准备率:超额准备金与活期存款比例,E/ Dd =e 定期存款比率: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比例,Dt / Dd =t
(1)持币动机 (2)货币需求量的影响因素 (3)货币需求与实际经济的关系
第一节 传统货币数量论
货币数量论(The Quantity Theory of Money)
核心观点:物价水平和货币价值由一国的货币数量决定 货币量与物价变动成正比,与货币价值变动成反比
发展阶段: (1)早期货币数量说 鲍丁、洛克、坎弟隆、穆勒 (2)传统货币数量说 费雪、马歇尔、庇古 (3)现代货币数量说 弗里德曼
第四节 现代货币数量论
背景: 70年代的滞胀 →凯恩斯理论的困境 →弗里德曼对“凯恩斯革命的反革命”
•
附录:Milton Friedman(1912—2006年11月16日)
1932,罗格斯大学(Rutgers University)学士 1933,芝加哥大学硕士 1946,哥伦比亚大学博士
1946年 任教芝加哥大学经济学系
三、货币供给外生理论和货币供给内生理论
外生论强调货币当局对货币供应的控制能力 (凯恩斯 、弗里德曼一施瓦兹一卡甘、乔顿 、布伦纳一梅尔泽、安德森) 内生论强调商业银行等经济主体在货币供应中的作用 (格利与萧、托宾 、温特劳布——卡尔多)
第二节 银行系统与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给形成机制的基本思路:
1.以充分就业为假定前提,不符合现实(物价与货币量不一定同步变动) 2.长期的均衡理论和静态理论
长期均衡理论:短期失衡→自动调节→长期均衡 静态理论:假定某些因素(T、V、K)不变
3.忽视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4.忽视各因素的相互关系(物价变动对其它因素的影响)
第二节 凯恩斯的货币理论
一、凯恩斯货币理论的主题——就业问题
一、内生性和外生性
二、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性
货币供给具有内生性——货币供给量主要由经济体系内部因 素决定(收入、货币需求、利率、价格以及公众和商业银 行等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等),不取决于货币当局政策意 愿
货币供给具有外生性——货币供给量主要取决于经济运行之 外的因素(如政府的意愿、或货币当局的政策行为),不 是由经济体系内部的因素决定
特点:
(1)着眼于货币的储藏手段职能 (2)注重货币的停息时间(持币时间)
代表人物:马歇尔、庇古 剑桥方程式(Cambridge Equation)
M=k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