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建筑史古西亚简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科学
1. 天文学
有天象观测和历法编制,以月亮盈亏规律编制太阳历, 给行星命名,能预测日蚀、月蚀。以7天为一周等。 在数学方面,
2. 数学
60进位制
用十进制计数法及时间的六十进制计数法。能计算出 ∏的近似值。能解含有10个未知数的多元方程组,会 用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来表示月亮的亮度。
五、建筑
空中花园 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又称悬园。在前6世纪 由新巴比伦王国的尼布甲尼撒二世在巴比伦城为 其患思乡病的王妃安美依迪丝修建的。 空中花园据说采用立体造园手法,将花园放在四 层平台之上,由沥青及砖块建成,平台由25米高 的柱子支撑,并且有灌溉系统,奴隶不停地推动 连系著齿轮的把手。园中种植各种花草树木,远 看犹如花园悬在半空中。巴比伦文献中,空中花 园始终是一个谜,甚至没有一篇提及空中花园。
考古学家发现大批各种楔形文 字泥版或铭刻,19世纪以来被 陆续译解,从而形成一门新学 科——亚述学。 亚述学是研究古代美索不达米 亚地区语言、文字、社会和历 史的学科。因起始于对亚述文 字的研究而得名。 亚述学以楔形文字的释读为重 要研究手段,在立足于文字材 料和考古材料的基础上,同时 采用人类学、社会学等多种学 科的研究方法。
巴比伦尼亚
苏美尔
二、居民
苏美尔人 闪米特人:阿卡德人、巴比伦人(阿摩利人)、 亚述人、新巴比伦人、腓尼基人、
迦南人、以色列人
印欧人:赫梯人、米底人、波斯人、埃兰人、 加喜特人、古提人、胡里特人
三、文字和文学
楔形文字
来源于拉丁语,是 cuneus(楔子)和forma (形状)两个单词构成 的复合词。楔形文字也 叫“钉头文字”或“箭 头字”,古代西亚所用 文字,多刻写在石头和 泥版(泥砖)上。笔画 成楔状,颇像钉头或箭 头。
用石头和骨头制作,但已开始出现铜器,如斧头、鱼叉和小刀。墓葬中
发现容器,这是当时已有信仰来世的模糊迹象。许多妇女雕像说明可能 还有母权制的残余。
第一节 苏美尔城邦和阿卡德王国
2. 乌鲁克时期(3500~3100BC)
乌鲁克时期在经济和文化上比前一时期都有进展。这个时期的苏美尔 人开始知道种植大麦,驯服牛和驴。石器仍很流行,但铜器越来越多。 陶器绝大部分已用陶轮制作,并经过很好的焙烧。出现了一些巨大的
伊 斯 塔 尔 门
第一节 苏美尔城邦和阿卡德王国
一、城市国家的兴起
两河流域南部的远古历史可上溯到公元前第四千纪,大体可 分为三个文化时期:
1. 埃利都-欧贝德时期(4300~3500BC)
2. 乌鲁克时期(3500~3100BC) 3. 捷姆迭特· 那色时期(3100~2800BC)
第一节 苏美尔城邦和阿卡德王国
都是很好的说明。贸易的主要方式是物物交换。从巨大宫殿和住宅的遗
址可以看出这个时期已经发生剧烈的财产和社会分化。
圆筒印章
文字
二、苏美尔城邦
1. 时间:公元前4千年代末—3千年代初 2. 代表:拉伽什
(1)范围
包括十个公社,1千km2—3千km2,约4.5万人
(2)土地制度
在拉伽什,寺庙在经济上占很突出地位。拉伽什的寺庙总数约二十,经营其 所占有的土地,土地上的劳动人口约有四分之一为奴隶。寺庙土地除部分采取出 租收税的剥削方式外,其余都由奴隶和“苏不路伽尔”耕种。收获物全归神庙, 奴隶每月仅得定量口粮。苏不路伽尔除得临时的实物供给外,还得一定的服役份
一、概述 二、苏美尔城邦和阿卡德王国 三、古巴比伦王国 四、亚述帝国和新巴比伦王国 五、赫梯、腓尼基和巴勒斯坦 六、波斯帝国
一、概述
பைடு நூலகம்·自然环境 ·居民 ·文字和文学 ·科学 ·建筑
一、自然环境
两河流域、伊朗高原、小亚细亚、阿拉伯半岛、
叙利亚、巴勒斯坦
地形高原为主的,气候干燥,荒漠、半荒漠景观。
亚述 两河流域 阿卡德
空中花园
四、建筑
伊斯塔尔门 巴比伦城是一座正方形的城市,长达11英里,幼 发拉底河从城中穿过。城围有两道厚墙,上面设 有塔楼。各道城市分别用巴比伦的神抵命名。其 中最重要的主门是伊斯塔尔门,它是巴比伦城中 最完整的建筑。这座城门有前后两道门、四座望 楼,大门墙上覆盖着彩色的琉璃砖:蓝色的背景 上用黄色、褐色、黑色镶嵌着狮子、公牛和神兽 浮雕,黄褐色的浮雕和蓝色的背景构成鲜明的对 比,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
地,战时则成为国家的战士。国家的其余土地属于农村公社,由各个家族占有和
使用,出让土地须经村社的同意。
二、苏美尔城邦
世俗和祭司贵族 (3)阶级关系 公社平民 奴隶 失去公民身份的自由民
3. 乌鲁卡基那改革
(1)背景: 城邦内部的斗争激烈,王权增长,贫民破产 (2)改革目的 : 恢复自由民的权力来保证贵族的势力
塔庙建筑物。乌鲁克后期(约公元前3200年)还产生了最古的图画文
字,是后来两河流域楔形文字的前身。
乌尔大塔寺
3. 捷姆迭特· 那色文化(3100~2800BC)
到了捷姆迭特-那色时期,生产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出现了比较完善的灌 溉网。农作物有大麦、双粒小麦、芝麻和豆科作物。酿酒业和榨油业的 发展,说明农产品已有一定的敷余。果木和蔬菜品种的增多表明园艺业 的进步。牲畜的种类也有增加,铭文中提到了山驴。冶金业达到了较高 水平,出现了熔炉和专门的冶金匠,铜和天然合金已取得明显优势。其 他手工制品如陶器、石制器皿、铠甲、驾具、羊毛和亚麻制品等也都以 精美多样著称。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商业、特别是对外贸易也有了发 展。船舶、车、沼泽地带用的小橇等运输工具的发展以及驴之用于驮载,
三、文字和文学
《吉尔伽美什史诗》
《吉尔迦美什史诗》是目前 已知世界最古老的英雄史诗。 早在四千多年前就已在苏美 尔人中流传,经过千百年的 加工提炼,终于在古巴比伦 王国时期(公元前19世纪-前 16世纪)用文字形式流传下 来。这是一部关于统治着古 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苏美尔 王朝的都市国家乌鲁克英雄 吉尔伽美什的赞歌。
1. 埃利都-欧贝德时期(4300~3500BC)
这一时期苏美尔人的生产水平还很低。他们刚知道原始的农业,使用手 斧形的石锄和镶有燧石齿的镰刀。畜牧业中畜养绵羊和猪。陶器都为手 制,颜色是单调的黑色或棕色,饰以朴素的几何图形。纺锤轮的出现, 说明已有纺织。渔猎在经济生活中仍起重要作用。劳动工具绝大部分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