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经济学六大理论及(经典)其它概念理论

(经典)经济学六大理论及(经典)其它概念理论
(经典)经济学六大理论及(经典)其它概念理论

经济学六论及其它重要概念

一、需求与需求的变动

(二)影响商品需求的因素:

(1)消费者的偏好;

(2)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对市场需求有重要影响;

(3)该商品本身的价格:负相关关系;

(4)相关商品的价格:商品之间两种关系:

A.互补关系:两种商品共同满足一种欲望;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呈反向变动;

B.替代关系:两种商品可以互相替代来满足一种欲望;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呈同向变动。

(5)消费者对商品未来价格的预期;

(6)其他因素:城市化水平提高、家庭人口减少、降低房地产税等,可增加房地产市场需求。

(三)需求规律:

需求量的变化受到价格变化的影响,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动。

需求规律在理论上可以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综合作用——价格效应来解释:

价格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1.替代效应总是负值:甲商品价格上涨,乙商品需求量增加----负效应;

2.收入效应:可能正,也可能负。

A.正效应----价格下降↓,改用其他商品,对其需求减少↓。方向一致

B.负效应----价格下降↓,对其需求增加↑。方向相反

正常商品----替代为负、收入为负,价格效应为负。满足需求规律。

特殊商品----价格效应是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力量对比的结果。

吉芬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下降↓。就不买

炫耀效应----价格上涨↑,需求量增加↑。

问:什么是需求规律?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呈反向变动。

什么是正效应?负效应?价格变化与需求量增减同方向为正效应。

价格变化与需求量增加反方向为负效应。

二、供给与供给的变动

商品价格与供给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价格越高供给越多,价格越低供给越少。与需求相反!

(二)影响商品供给的因素:

(1)商品本身的价格;

(2)其他商品的价格;

(3)生产技术的变动和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成本的影响。

(4)政府的政策:

(5)厂商对未来价格的预期。

三、弹性理论

(一)需求弹性

1.定义:是指由于影响需求的诸因素发生变化后,需求量作出反应的程度。

2.理解需求价格弹性和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要点:

(1)价格是自变量,需求量是因变量;即需随价格变动而变动

(2)需求价格系数是需求量变动率/价格变动率的比值!

(3)需求价格系数的数值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如果是同方向变动为正值;反方向变动为负值。

(4)同一条需求曲线上不同点的需求价格系数大小并不一定相同。

3.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绝对值的大小分类:

(1)│E d│=0:需求完全无弹性;价格怎样变,需求量都不变。

(2)│E d│=∞:需求有完全价格弹性;价格不变,需求量任意变。

(3)│E d│=1:需求为单一价格弹性;价格变动率与需求量变动率相同。

(4)│E d│>1:需求富有价格弹性;价格变动率小于需求量变动率。

(5)0>│E d│>1:需求缺乏价格弹性。价格变动率大于需求量变动率。

4.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1)商品的替代品数目和可替代程度:

A.商品的替代品数目越多,则需求越富有弹性;

B.可替代程度:有完全相近的替代品,则需求可能有完全弹性。

(2)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程度以及商品在消费者家庭预算中所占比例:

▲越是必须品,需求弹性越小;越是奢侈品,需求弹性越大;

▲越占家庭支出比例大的商品,需求弹性也较大;

(3)商品本身用途的多样化:用途越多,需求弹性越大;手机(音乐、照相)

(4)商品的耐用程度:越是耐用,需求弹性越小;

(5)时间的长短:时间越长,需求弹性越大。越有可能被替代

5.需求的点弹性系数:需求曲线上不同点的需求弹性是不一样的。要点(4)

6.需求价格弹性与消费者支出之间的关系:

A.某商品的需求富有弹性,│E d│>1,则价格与消费者支出反方向变动;价格↑,支出↓,销售收入↓;

B.某商品的需求为单一弹性,│E d│=1,则价格与消费者支出无关;

C.某商品的需求缺乏弹性,0>│E d│>1,则价格与消费者支出同方向变动;价格↓,支出↓,销售收入↓;

7.需求的交叉弹性:一种商品的需求对于另外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E xy>0,表示X的需求与Y的价格同方向变动,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

E xy<0,表明X的需求与Y的价格反方向变动,两种商品为互补品;

E xy=0,则表明X、Y两种商品为互不相关。

8.需求的收入弹性:商品需求量对于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E1>0,表示商品为正常品;

E1<0,表示商品为低档品;

E1>1,表示商品为奢侈品。

(二)供给弹性掌握

是指由于影响供给的诸因素发生变化后,供给量作出反应的程度。

1.供给价格弹性系数=供给量变动率/价格变动率

理解要点:

(1)价格是自变量,供给量是因变量;即供给是随价格变动而变动

(2)供给价格弹性系数=供给量变动率/价格变动率的比值!

(3)供给价格弹性系数的数值一般都为是正值;

(4)同一条供给曲线上不同点的供给价格弹性系数大小并不一定相同。与需求的相同点?不同点?

3.供给价格弹性系数绝对值的大小分类:

(1)│E s│=0:供给完全无弹性;

(2)│E s│=∞:供给有完全弹性;

(3)│E s│=1:供给为单一弹性;

(4)│E s│>1:供给富有弹性;

(5) 1>│E s│>0:供给缺乏弹性。与需求的相同点?有不同吗?一起记!

4.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主要因素:

(1)厂商供应能力和产品生产周期:时间长短决定供给价格弹性大小;时间短,供给价格弹性为零;时间长,将使供给价格弹性增加;

(2)厂商生产产品的成本:成本越大,供给价格弹性越小。

四、市场均衡

需求或供给有一个不变时,其他变化是肯定的。

需求、供给对均衡的影响:当需求和供给同时变化时,均衡数量和均衡价格的变化视具体情况而定。

(1)供给不变,需求增加时:价格↑,需求量↑;

(2)供给不变,需求减少时:价格↓,需求量↓;

(3)需求不变,供给增加时:价格↓,需求量↑;

(4)需求不变、供给减少时:价格↑,需求量↓;

(5)需求增加,供给增加时:价格可能上升、不变、下降,需求量↑;

(6)需求增加,供给减少时:价格↑,需求量可能上升、不变、下降。

(7)需求减少,供给增加时:价格↓,需求量可能上升、不变、下降。

(8)需求减少,供给减少时:价格可能上升、不变、下降,需求量↓;

五、消费者行为理论

1.边际效用分析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每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中所获得的满足效用增量呈逐渐递减的趋势。

2.无差异曲线分析

A.定义:消费多种商品时,获得的效用是相同的。

B.特点:

(1)曲线斜率为负值,两种商品不能同时增加或减少;

(2)同一条曲线上的不同点所代表的总效用是相同的;

不同的曲线代表不同的总效用;

离原点越近所代表的总效用越小;反之,越大;

(3)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每一条曲线代表的效用是不同的;

(4)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C.边际替代率:

■定义:效用不变,增加某种商品单位的消费量,则会减少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X代替Y。

■表示:边际替代率用曲线上点切线的斜率表示。每点斜率不同,边际替代率不同。

■当增加商品X的消费时,X的边际效用逐渐减少,Y的边际效用会增加,所以,X替代Y的边际替代率呈逐渐递减趋势。

3.消费者均衡

看无差异曲线分析:把消费者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放在同一坐标平面,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点,既定收入的前提下所能获得的最大效用。

六、生产理论

生产要素投入量与产出量之间的关系。

(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掌握

1.边际收益递减规律:3个点

①规律:分三个阶段:边际产量递增,边际产量递减。总产量递减。

②P177 图6—8说明三点:

A.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值时,总产量出现拐点(有向上凹转为向下凹);

B.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相交的点是平均产量的最大值;过了此点,边际产量低于平均产量;

C.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为最大值。

③结论:合理的选择:第Ⅱ阶段,即边际产量MP≤平均产量AP与边际产量MP≥0之间。

(三)等产量曲线分析与投入量的最优组合掌握

1.等产量曲线:与无差异曲线的几何特征非常类似

是指这两种生产要素投入的不同数量组合所能获得相同产量的生产函数曲线。

特点:

(1)斜率为负值;两种生产要素不能同时增加或减少;

(2)同一曲线上的各点代表相同的产量;不同的曲线代表不同的产量;

(3)任意两条等产量曲线不能相交;

(4)是凸向原点的曲线。

2.边际技术替代率:增加L,替代K

3.等成本线:一定量的费用支出所能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所有可能数量组合的集合。

4.投入量最优组合:等成本线与等产量曲线放在同一坐标平面,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线的切点为成本一定时产量最大的要素投入量最优组合。

所以,厂商的均衡条件:单位货币所购买到的生产要素所得的边际产量相等。

(五)生产可能性曲线与最大收益产量组合掌握

1.生产可能性曲线:技术水平既定,投入的资源都能得到充分利用时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可能的数量组合。是一条凹向原点的曲线。

X商品的边际产量递减,Y的边际产量递增,Y转产为X的边际转换率增加。

2.边际转化率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任一点切线斜率描述。

3.等收益线:X、Y的价格既定,能获得相同销售收入的两种商品的各种数量组合。

如果商品的价格和收入是常数的话,等收益线是平面的一条斜直线。

4.最大收益产量组合:只有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与等收益线相切的切点上,可以获得最大销售收入的产量组合。

小结:

七、成本理论

(一)经济学中的成本概念掌握

1.会计成本----计入会计账目的各项费用支出总和;

2.隐成本----支付给厂商自有生产要素的报酬。也称“正常利润”。

3.经济成本----厂商生产经营活动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支出总和。

经济成本=显成本+隐成本

4.经济利润=销售收入-会计成本-隐成本

经济利润=0,销售收入=经济成本,可以获得正常利润,即隐成本;

经济利润>0,获得超额利润;

经济利润<0,企业亏损。

(二)成本分析:熟悉

1.总成本、平均成本、边际成本都分为短期和长期的。只有短期总成本又分成固定成本、可变成本。

2.短期成本的变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

(1)平均固定成本AFC:随产量增加而持续递减。

(2)平均可变成本AVC:“U”形。开始成本减少,受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而成本增加。所以是“U”形曲线。

(3)平均成本SAC:“U”形。

(4)边际成本SMC:“U”形。

P183 图6—12 3个容:

①边际成本最先达到最低点;

②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平均可变成本一相交,两成本曲线由递减变为递增;

☆③收支相抵点:从图上看,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的交点。

价格=短期平均成本=短期边际成本 P=SAC=SMC

3.长期成本分析

(1)长期总成本LTC

(2)长期平均成本LAC:“U”形。

(3)长期边际成本LMC:“U”形。

4.利润最大化原则

经济利润=总收益-总成本

总收益和总成本都是产量的函数,因此,经济利润也是产量的函数。

☆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必要条件:MR=MC

☆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是厂商经营决策的利润最大化原则(或亏损最小条件)。

八、市场理论

短期、长期均衡条件

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短期均衡

按照利润最大

化原则决定产

边际收益=边际成本;

MR=MC

停止营业点:总收益=全

部可变成本

边际收益=边际成本;

MR=MC

边际收益=边际成本;

MR=MC 长期均衡

边际收益=边际成本=

平均收益=平均成本;

收支相抵点。最小成本获

得最大利润

边际收益=长期边际成

本=短期边际成本。

MR=LMC=SMC

平均收益=长期平均

成本=短期平均成本

MR=LMC=SMC

AR=LAC=SAC 短期均衡:供求均衡时,厂商得到正常利润;

供不应求时,价格高,厂商得到超额利润;

供大于求时,价格低,厂商可能亏损。

九、分配理论

1.利润:熟悉

(1)正常利润:是指企业主经营管理自己的企业所应获得的薪金。

企业家才能是实现各种生产要素合理组合,谋求利润最大化的关键;

(2)超额利润:正常利润以外部分

①创新利润:市场创新:引进新产品、开辟新市场;

生产创新:采取新的生产方法;获取原料的新来源;采用新的企业组织形式。

②风险利润:从承担风险中获得是合理的。

③垄断利润:剥削。

2.社会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衡量了解

洛仑茨曲线:越靠近正方形对角线,则表示收入分配越平均;

基尼系数:基尼系数越小,说明收入越平均;反之,收入两极分化越严重。

十、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市场失灵熟悉

1.定义:市场机制经常表现出许多自身不能克服的缺陷,其作用受到阻碍,无法使资源达到最有效配置的状况。

2.表现:

(1)垄断:垄断使资源配置缺乏效率;政府解决。阻碍了市场机制的作用;

(2)外部效应

外部效应----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直接对其他经济主体产生了影响。不是通过市场交易或价格机制反映出来的。

(3)公共物品;是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

(4)消费者和生产者的信息不完全:优势一方可能利用其信息优势损害对方的利益。

微观经济政策熟悉对应市场失灵

1.针对垄断:

(1)反垄断:反托拉斯法。企业规模过大,要拆分商业信托:垄断价格、产量、原材料(2)税收调节:对垄断厂商征收的一次性固定税收。

(经典)经济学六大理论及(经典)其它概念理论

经济学六论及其它重要概念 一、需求与需求的变动 (二)影响商品需求的因素: (1)消费者的偏好; (2)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对市场需求有重要影响; (3)该商品本身的价格:负相关关系; (4)相关商品的价格:商品之间两种关系: A.互补关系:两种商品共同满足一种欲望;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呈反向变动; B.替代关系:两种商品可以互相替代来满足一种欲望;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呈同向变动。 (5)消费者对商品未来价格的预期; (6)其他因素:城市化水平提高、家庭人口减少、降低房地产税等,可增加房地产市场需求。 (三)需求规律: 需求量的变化受到价格变化的影响,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动。 需求规律在理论上可以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综合作用——价格效应来解释: 价格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1.替代效应总是负值:甲商品价格上涨,乙商品需求量增加----负效应; 2.收入效应:可能正,也可能负。 A.正效应----价格下降↓,改用其他商品,对其需求减少↓。方向一致 B.负效应----价格下降↓,对其需求增加↑。方向相反 正常商品----替代为负、收入为负,价格效应为负。满足需求规律。 特殊商品----价格效应是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力量对比的结果。 吉芬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下降↓。就不买 炫耀效应----价格上涨↑,需求量增加↑。 问:什么是需求规律?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呈反向变动。 什么是正效应?负效应?价格变化与需求量增减同方向为正效应。 价格变化与需求量增加反方向为负效应。 二、供给与供给的变动 商品价格与供给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价格越高供给越多,价格越低供给越少。与需求相反! (二)影响商品供给的因素: (1)商品本身的价格; (2)其他商品的价格; (3)生产技术的变动和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成本的影响。 (4)政府的政策:

经济学原理(宏观部分)答案

《经济学原理》宏观部分 简答题(复习题部分答案) P22./1、解释为什么一个经济的收入必定等于其支出? 答:因为每一次交易都有一个买方和一个卖方,购买者的1元钱支出等于卖者1元钱的收入,买卖双方的交易是等价交换,因此交易对买卖双方作出了相同的贡献。由于GDP既衡量总收入又衡量总支出,因此无论作为总收入来衡量,还是作为总支出来衡量,GDP都相等。 5、列出GDP 的四个组成部分。各举一个例子。 答:GDP 等于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 消费是家庭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如汤姆一家人在麦当劳吃午餐。 投资是资本设备、存货、新住房和建筑物的购买,如通用汽车公司建立一个汽车厂。 政府购买包括地方政府、州政府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如海军购买了一艘潜艇。净出口等于外国人购买国内生产的物品(出口)减国内购买的外国物品(进口)。国内企业卖给另一个国家的买者,如波音公司卖给中国航空公司飞机,增加了净出口。 6、为什么经济学家在判断经济福利时用实际GDP,而不用名义GDP? 答:经济学家计算GDP 的目的就是要衡量整个经济运行状况如何。由于实际GDP 衡量经济中物品与劳务的生产,所以,它反映了经济满足人们需要与欲望的能力。这样,实际GDP 是比名义GDP 衡量经济福利更好的指标。 8、为什么一国有高的GDP是合意的?举出一个增加了GDP但并不合意的事情的例子。答:一个国家拥有较高的GDP是过上好生活的必要条件,但高的GDP并不是福利的完美衡量指标,因为存在着5种有增长而无发展的情况:(1)无工作的增长。(2)无声的增长。(3)无情的增长。(4)无根的增长。(5)无未来的增长。 P39/2.描述使消费物价指数成为生活费用一个不完善衡量指标的三个问题。 答:消费物价指数的目的是衡量生活费用的变动,但消费物价指数并不是生活费用的完美衡量指标。这个指数有三个广泛承认但又难于解决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替代倾向。当价格年复一年地变动时,它们并不都是同比例变动的:一些价格上升得比另一些高。消费者对这种不同价格变动的反应是少购买价格上升大的物品,多购买价格上升少或者甚至下降的物品。这就是说,消费者把那些变得昂贵的物品替代掉。但计算消费物价指数时假设一篮子物品是固定不变的。由于没有考虑到消费者替代的可能性,所以消费物价指数高估了从某一年到下一年生活费用的增加。 消费物价指数的第二个问题是新产品的引进。当引进了一种新产品时,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更多的选择又使每一美元更值钱,因此,消费者为了维持任何一种既定生活水平所需要的钱少了。但由于消费物价指数是根据固定不变的一篮子物品来计算,所以,消费物价指数并没有反映货币购买力的这种变动。 消费物价指数的第三个问题是无法衡量质量的变动。如果从某一年到下一年一种物品的质量

古典宏观经济学与现代主流宏观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

古典宏观经济学与现代主流宏观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 摘要 注意观察宏观经济学有关联邦预算、税收政策或社会保障等相关问题的争论,出了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之外,几乎每一个问题都会存在争议。透过这些争论会发现一些反复出现的问题,据此我们可以将经济学家分为不同的学派。一个经济问题是关于总需求如何决定:另一个问题涉及价格弹性的作用;还有一个问题则是围绕着人类如何形成预期和如何做出决策的问题而展开。 关键字宏观经济学古典主义凯恩斯主义 一、宏观经济学概述 宏观经济学是将整个经济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的,所考查的是同时影响众多企业、消费者和工人的的因素。研究宏观经济学以两大核心命题为主要线索:(1)产出、就业和价格的短期波动,也即所谓的商业周期;(2)产出和生活水平的长期变动,也即所谓的经济增长。 20世纪经济学的一项主要突破是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它促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如何应对周期性经济危机和刺激经济增长等方面的问题。面对大萧条,凯恩斯创立了自己的革命性理论,它有助于揭示经济波动的决定因素,并解决商业周期中最严重的生产过剩问题提出了对策。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因为主要考察就业总水平、国民总收入等经济总量,因此,宏观经济学也被称作就业理论或收入理论。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并不分开,“宏观”就是在“微观”的基本思维基础上发展的。但“宏观”又区别于“微观”。“微观”研究的是某个组织、部门或个人在经济社会上怎么样作出决策,以及这些决策会对经济社会有什么影响。而“宏观”则是研究整个的经济社会如何运作,并找出办法,让经济社会运行得更加稳定、发展得更快。 宏观经济学存在着许多流派、分支,甚至分歧(意见、观点不同)。比较出名的有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等等。其不能存在比较大的“共同观点”。尽管“宏观”也可以建立像物理、化学和气象等的模型,但“宏观”模型是很难用现实去说明是否正确。不可能只是为了证明“宏观”的某个观点是否正确,而去有意识的“调节”、“操作”和干涉经济社会的运行。比如说,不可能为了说明“失业率有多大才会对经济社会产生不稳定的影响”,而去真的让一些人民失业。这些事情,不单是不可能去做,而且也做不到。因此,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是很复杂、很困难的。

经济学原理经典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供给:卖者愿意且能够出售的一种物品。 2 需求:买者愿意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 3 均衡价格:.均衡价格是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时的价格。 4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是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 5供给价格弹性:供给价格弹性是衡量一种物品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 6最高限价:出售一种物品或服务的法定最高价格比如:租金控制。 7最低限价:出售一种物品或服务的法定最低价格比如:最低工资。 8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9边际效用:即每一单位新增的商品或服务带来的效用量的增量。 10消费者剩余:买者愿意为一种物品支付的量减去其为此实际支付的量。 11机会成本:是指当经济资源有多种用途时,把资源投入到某一特定用途以后,在所放弃的其他用途中,可能给选择者带来的最大收益。 12比较优势:一个生产者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一种物品的能力 13生产者剩余:卖者出售一种物品得到的量减去其生产成本。 14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15完全竞争市场:交换和竞争没有任何阻力和干扰的理想化市场。 16公共产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非分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17外部性:生产或消费一个物品影响到旁观者的福利(比如:污染) 18需求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减少的观点。 二、简答题 1、解释市场失灵的两个主要原因,并各举出一个例子。 外部性:污染市场势力:垄断 2、画出并解释一个生产牛奶与点心的经济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如果一场瘟疫造成该经济一半奶牛死亡,这条生产可能性边界会发生什么变动? 答:假设在正常情况下,将可能得到的所有资源用于生产点心,可以生产300千克,如果全用于生产牛奶,可以生产1 000升。L1表示正常情况下该经济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如果一场疾病造成该经济一半的奶牛死亡,生产可能性边界会向内移,即L2线。因为在生产率不变的情况下,可用于生产点心和牛奶的经济资源减少了。 3.画一张循环流向图,确认模型中对应于下列每种活动的物品与劳务流向和货币流向的部分。

宏观经济学题及答案

第一章结论 复习思考题: 1.重要概念:超长期;总供给曲线;实际GDP的趋势线;长期;总需求曲线;产出缺口;中期;菲利普斯曲线;潜在产出;短期;增长率;通货膨胀;增长理论;经济周期;消费价格指数;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2.长期中为什么产出水平只取决于总供给? 3.短期中为什么产出水平只取决于总需求? 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复习思考题: 1.重要概念:GDP;GNP;GDP缩减指数;CPI;PPI;生产要素;最终/中间产品;名义GDP/实际GDP;通货膨胀;名义利率/实际利率 2.下列交易的价值是否应当计入国内生产总值(GDP)?为什么? (1)顾客在饭店支付餐费。 (2)一家公司购买一幢旧楼。 (3)一家供应商向制造个人计算机的公司出售计算机芯片。 (4)一位消费者从交易商手中买进一辆汽车。 3.国内生产总值(GDP)高是否一定意味着福利状况好呢?在评价经济福利状况时还应考虑哪些因素? 4..假定某经济社会有A、B、C三个厂商,A厂商年产出5000美元,卖给B、C和消费者。其中B买A 的产出200美元,C买2000美元,其中2800美元卖给消费者。B年产出500美元直接卖给消费者,C年产6000美元,其中3000美元由A买,其余由消费者买。 (1)假定投入在生产中用光,计算价值增加; (2)计算GDP为多少; (3)如果只有C有500美元折旧,计算国民收入。 5.假定GDP是6000美元,个人可支配收入是5100美元,政府预算赤字是200美元,消费是3800美元,外贸赤字是100美元,求: (1)储蓄S是多大; (2)投资I是多大; (3)政府支出是多大? 第三章增长与积累 复习思考题: 1.重要概念:增长核算方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趋同;全要素生产率;索洛剩余;新古典增长理论;稳态均衡; 2.索络增长模型能否有助于解释趋同现象?

【VIP专享】30部必读的经济学经典

30部必读的经济学经典 第1部《经济表》弗朗斯瓦·魁奈(法国1694—1774) 第2部《国富论》亚当·斯密(英国1723—1790) 第3部《人口原理》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英国1766—1834) 第4部《政治经济学概论》让·巴蒂斯特·萨伊(法国1767—1832) 第5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大卫·李嘉图(英国1772—1823) 第6部《政治经济学新原理》西蒙·德·西斯蒙第(法国1773—1842) 第7部《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弗里德利希·李斯特(德国1789—1846)第8部《政治经济学原理》约翰·斯图亚特·穆勒(英国1806—1873) 第9部《资本论》卡尔·马克思(德国1818—1883) 第10部《政治经济学理论》威廉·斯坦利·杰文斯(英国1835—1882) 第11部《国民经济学原理》卡尔·门格尔(奥地利1840—1921) 第12部《纯粹政治经济学纲要》里昂·瓦尔拉斯(法国1834—1910) 第13部《资本与利息》欧根·冯·庞巴维克(奥地利185l一1914) 第14部《经济学原理》阿弗里德·马歇尔(英国1842—1924) 第15部《利息与价格》克努特·维克塞尔(瑞典1851—1926) 第16部《财富的分配》约翰·贝茨·克拉克(美国1847—1938) 第17部《有闲阶级论》托尔斯坦·本德·凡勃伦(美国1857—1929) 第18部《经济发展理论》约瑟夫·阿罗斯·熊彼特(奥地利1883—1950) 第19部《福利经济学》阿瑟·赛西尔·庇古(英国1877—1959) 第20部《不完全竞争经济学》琼·罗宾逊(英国1903—1983) 第21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英国1883—1946)第22部《价值与资本》约翰·理查德·希克斯(英国1904—1989) 第23部《通往奴役之路》哈耶克(奥地利1899—1992) 第24部《经济学》保罗·萨缪尔森(美国1915一) 第25部《丰裕社会》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斯(美国1908—) 第26部《经济成长的阶段》沃尔特·罗斯托(美国1916—) 第27部《人力资本投资》西奥多·威廉·舒尔茨(美国1902—1998) 第28部《资本上义与自由》米尔顿·弗里德曼(美国1912—) 第29部《经济学》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美国1943—) 第30部《经济学原理》格里高利·曼昆(美国1958—) 30部必读的投资学经典 第1部《聪明的投资者》本杰明·格雷厄姆(美国1894—1976) 第2部《金融炼金术》乔治·索罗斯(美国1930—) 第3部《漫步华尔街》伯顿·马尔基尔(美国1933—) 第4部《克罗淡投资策略》斯坦利·克罗(美国1928—) 第5部《艾略特波浪理论》小罗伯特·R·普莱切特(美国1949—) 第6部《怎样选择成长股》菲利普·A·费雪(美国1908—2004) 第7部《投资学精要》兹维·博迪(美国1943—)

100个经典经济学案例分析

昭君出塞——资源短缺 众所周知,西汉在汉武帝的时候已经进入一个全盛的时期,到宣帝的时候更是一个强盛的时期。那时候的匈奴已经因为内部各利益集团的相互斗争分裂成好几个部分,经济、军事实力大为减弱。但其中有一个名为呼韩邪的匈奴单于曾亲自带领部下来拜见汉宣帝,双方关系还不错。宣帝后的元帝与匈奴的关系依旧缓和。 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率众第三次前来长安,朝见元帝,十分恳切的要求同汉朝和亲,以巩固两者之间的关系,并表示愿意娶汉女作为匈奴的阏氏。元帝也十分愿意通过和亲的形式来巩固汉和匈之间的友好关系,以减少不必要的战乱。但是元帝又舍不得将自家的公主出嫁到遥远的匈奴,于是就决定将宫女许配给呼韩邪为妻。 后宫佳丽虽多,但却没有人愿意去匈奴。就在这关键时刻,有一个名为王昭君的宫女挺身而出愿意远嫁匈奴。元帝开始的时候十分高兴,因为自家的女人不用远嫁匈奴。元帝在长安给呼韩邪与王昭君操办亲事。呼韩邪单于得到年轻貌美的妻子,当然很是激动。回匈奴之前,呼韩邪携王昭君一同向汉元帝告别,汉元帝见到这样的旷世美女,心头很不是滋味,但是为时已晚,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王昭君远走。 回宫以后,元帝很是气愤,心想为什么连自己身边的美女都发现不了呢 为了追查到底,他叫人把王昭君的画像拿出来,仔细看了看,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画像上的昭君与现实中的相差太远。于是元帝发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画中的王昭君会变成这个样子呢” 最后,元帝终于搞清楚了原因,原来宫女进宫时先由画工画像,然后再送给皇帝看,依据画像来决定是否入选。当时的画工给宫女画像,只有宫女们送给画工礼物之后,画工才会把人画得很美。但是王昭君自恃自己的美丽而不愿意贿赂画工,结果画工就没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实地画出来,导致王昭君入选不了,从而使其久居深宫,未能与元帝谋面。得知此事之后,元帝极为恼怒,严惩画工毛延寿等人。 【故事中的经济学】 在昭君出塞的故事中,为什么呼韩邪单于和亲的时候要娶公主而元帝 那样美丽的美女也是稀缺的,不然元帝也不至于恼怒,以至要惩办画工。 【我们身边的经济学】 如今,人们都在积极倡导营造低碳生活,尽量减少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的使用,为什么呢这正是因为化石燃料是稀缺的,所以一方面我们要学会节约,千万不能浪费稀缺资源,另一方面要学习经济学,只有学好了经济学,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稀缺性问题。 此外,古语有云“知足者常乐”,就是告诉我们在面对相对稀缺的资源时,要能克制自己的欲望,若放任自身欲望膨胀,不仅对自然环境有害,而且自己也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 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选择 我们知道在清朝入关之前,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发生了这样一个十分有意思的故事。 1644年李自成率大顺军浩浩荡荡攻入北京城,明朝的崇祯皇帝万般无奈之下在景山选择了自缢。但是李自成心里清楚,并不是占据了北京城就可以高枕

宏观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习题 1.简释下列概念: 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充分就业、通货膨胀、GDP、GNP、名义价值、实际价值、流量、存量、萨伊定律、古典宏观经济模型、凯恩斯革命。 2.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 A.斯密;B.李嘉图; C.凯恩斯;D.萨缪尔森。 3.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汇率决定理论。 4.下列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被认为是宏观经济的“疾病”()。 A.高失业;B.滞胀; C.通货膨胀;D.价格稳定。 5.表示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 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6.一国国内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 场价值根据价格变化调整后的数值被称为()。 A.国民生产总值;B.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D.潜在国内生产总值。 7.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名义GDP;B.名义GDP/价格水平×100;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8.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流量?()。 A.国内生产总值;B.国民债务; C.现有住房数量;D.失业人数。 9.存量是()。 A.某个时点现存的经济量值;B.某个时点上的流动价值; C.流量的固体等价物;D.某个时期内发生的经济量值。 10. 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存量?()。 A. 国内生产总值; B. 投资; C. 失业人数; D. 人均收入。 11.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利息率的灵活性使得()。 A.储蓄大于投资;B.储蓄等于投资; C.储蓄小于投资;D.上述情况均可能存在。 12.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实现充分就业的原因是()。 A.政府管制;B.名义工资刚性; C.名义工资灵活性;D.货币供给适度。 13.根据古典宏观经济理论,价格水平降低导致下述哪一变量减少()。 A.产出;C.就业; C.名义工资;D.实际工资。 14.在凯恩斯看来,造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 A.有效需求不足;B.资源短缺; C.技术落后;C.微观效率低下。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依赖于四个假设条件,即:个体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理性预期,市场出清和自然率的假说。 关于个体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的假定。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宏观经济现象是个体经济行为的结果。宏观经济理论必须具有微观理论的基础,特别是要符合追究个体经济利益最大化这个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定。 关于理性预期的假定。理性预期包含三层意思:其一是,作出经济决策的经济主体是理性的,为了追求自身的最大经济利益,他们总是力求对未来做出正确的预期。其二是,为了做出正确的预期,经济主体总是会力图得到有关的一切信息。其三是,经济主体在预期是不会犯系统性的错误。也就是说,经济主题会随时根据他所看到的新的信息修正预期。所以,从整体和中长期来看,人们会准确地预期到会趋向于实际数值的经济变量的值。 关于市场出清的假设是指工资和价格都具有充分的灵活性,都可以根据供求情况迅速进行调整。这样市场就不会出现超额供给。因为如果产品市场出现超额供给时,价格就会下降直至商品价格降到使购买者愿意购买为止,同样的,如果劳动市场出现超额供给,工资就会下降,直到使雇主愿意在某一工资水平上雇佣失业者。因此,每个市场都会处于均衡状态。 关于自然率的假说。任何一个市场经济中都存在自然失业率,其大小取决于该社会的技术水平、资源数量等因素。经济政策可以暂时影响实际失业率和自然失业率之间的大小关系,但在长期中无效。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宏观经济政策的目的和效果就在于使经济社会脱离自然失业的状态,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认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这种做法是不必要的,即使有必要,按照理性预期的假设条件也不可能达到目的。也就是说宏观经济政策无效。 凯恩斯主义者认为人们只能根据过去的信息而预测未来,而新古典学派认为这种预期是错误的,人们在预测未来时,除了已过去的事实作为依据也要考虑事态在将来的变化。例如,人们在估计某商品的价格时除了考虑历史价格,也会考虑到将来的变化对供给的影响。所以说这种预期不符合现实。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工资和价格是刚性的。他们认为,虽然从理论上说,工资和价格应该灵活的涨落以便保持均衡,但是,实际地观察表明二者并不随时发生变动,因此二者的刚性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凯恩斯主义者认为,正是由于工资和价格的刚性,所以市场上的供求量未必经常相等,即市场处于非出清或不出请的状态,这一点与新古典学派完全相反。 凯恩斯模型在短期中有效,而古典模型在长期中有效。价格调整的速度也就是总供给曲线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从水平转为垂直是一个正在积极探索的领域。

经济学20大经典理论

经济学20大经典理论 1、蝴蝶效应: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一个名叫洛伦兹的气象学家在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说,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蝴蝶效应是说,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有些小事可以糊涂,有些小事如经系统放大,则对一个组织、一个国家来说是很重要的,就不能糊涂。 2、青蛙现象:把一只青蛙直接放进热水锅里,由于它对不良环境的反应十分敏感,就会迅速跳出锅外。如果把一个青蛙放进冷水锅里,慢慢地加温,青蛙并不会立即跳出锅外,水温逐渐提高的最终结局是青蛙被煮死了,因为等水温高到青蛙无法忍受时,它已经来不及、或者说是没有能力跳出锅外了。 青蛙现象告诉我们,一些突变事件,往往容易引起人们的警觉,而易致人于死地的却是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情况下,对实际情况的逐渐恶化,没有清醒的察觉。 3、鳄鱼法则:其原意是假定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如果你用手去试图挣脱你的脚,鳄鱼便会同时咬住你的脚与手。你愈挣扎,就被咬住得越多。所以,万一鳄鱼咬住你的脚,你唯一的办法就是牺牲一只脚。 譬如在股市中,鳄鱼法则就是:当你发现自己的交易背离了市场的方向,必须立即止损,不得有任何延误,不得存有任何侥幸。

4、鲇鱼效应:以前,沙丁鱼在运输过程中成活率很低。后有人发现,若在沙丁鱼中放一条鲇鱼,情况却有所改观,成活率会大大提高。这是何故呢? 原来鲇鱼在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后,就会“性情急躁”,四处乱游,这对于大量好静的沙丁鱼来说,无疑起到了搅拌作用;而沙丁鱼发现多了这样一个“异已分子”,自然也很紧,加速游动。这样沙丁鱼缺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沙丁鱼也就不会死了。 5、羊群效应:头羊往哪里走,后面的羊就跟着往哪里走。 羊群效应最早是股票投资中的一个术语,主要是指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存在学习与模仿现象,“有样学样”,盲目效仿别人,从而导致他们在某段时期买卖相同的股票。 6、刺猬法则:两只困倦的刺猬,由于寒冷而拥在一起。可因为各自身上都长着刺,于是它们离开了一段距离,但又冷得受不了,于是凑到一起。几经折腾,两只刺猬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距离:既能互相获得对方的温暖而又不至于被扎。 刺猬法则主要是指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 7、手表定律:手表定律是指一个人有一只表时,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而当他同时拥有两只时却无法确定。两只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使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 手表定律在企业管理方面给我们一种非常直观的启发,就是对同一个人或同一个组织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甚至每一个人不能由两个人来同时指挥,否则将使这个企业或者个人无所适从。

西经答案 第二十一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第二十一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1.简述货币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政策主张。 解答:(1)货币主义的基本观点可概括为:第一,货币供给对名义收入变动具有决定性作用;第二,在长期中,货币数量的作用主要在于影响价格以及其他用货币表示的量,而不能影响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第三,在短期中,货币供给量可以影响实际变量,如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第四,私人经济具有内在的稳定性,国家的经济政策会使它的稳定性遭到破坏。 (2)货币主义的政策主张可概括为如下三点:其一,反对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其二,反对“斟酌使用”的货币政策;其三,力主“单一政策规则”,即以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的唯一控制指标,排除利率、信贷流量、准备金等因素的影响。 2.简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假设条件。 解答: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假设条件主要有个体利益最大化、理性预期、市场出清和自然率假说。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宏观经济现象是个体经济行为的后果。微观经济学表明,理解个体行为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就是假设个体追求其最大利益。所以,要使宏观经济学具有坚实的微观基础,应将个体利益最大化作为基本假设。 所谓理性预期是经济当事人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作出在长期中平均来说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用通俗的话说,理性预期假设的意思是,在长期中,人们会准确地或趋向于预期到经济变量所应有的数值。 市场出清的假设是说,无论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还是产品市场上的价格都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可以根据供求情况迅速进行调整,使相应市场的供给和需求相等或趋向于相等。 自然率假说认为,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着一个自然失业率,其大小取决于该社会的技术水平、资源数量和文化传统等,而在长期中,该社会的经济总是趋向于自然失业率。 3.推导卢卡斯总供给曲线。 解答:一个典型企业i的供给函数由下式给出 yi=h(Pi-P)+y eq \o\al(*,i) 其中,yi为企业的产量,Pi为其产品的价格,P为价格总水平,y eq \o\al(*,i)为企业的潜在产量,h表示企业对其产品价格与价格总水平偏离的一种反应,h>0。 用Pe表示企业对价格总水平P的估计,从而有 yi=h(Pi-Pe)+y eq \o\al(*,i)(1) 进一步地,企业对价格总水平的估计假定按下式进行 Pe eq \o(P,\s\up6(^))+b(Pi eq \o(P,\s\up6(^)))(2) 式(2)表示,企业对价格总水平的估计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该社会的有关机构预测并公eq \o(P,\s\up6(^))eq \o(P,\s\up6(^))的调整,参数b为调整系数。 将式(2)代入式(1)并整理,得

经济学必读经典著作(核心版)

经济学必读经典著作(核心板) 十大经济学名著: 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导读 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对于利润、资本、信贷、利息和经济周期的考察》 庇古《福利经济学》 俄林《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 康芒斯《制度经济学》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萨缪尔林《经济分析基础》 哈耶克《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 经典名著 《经济论》(色诺芬)——最早提出“经济”概念 《赋税论》(威廉·配第)——西方最早的赋税理论专著 《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托马斯·孟)——重商主义的“圣经” 《布阿吉尔贝尔选集》(皮埃尔·勒,布阿吉尔贝尔)——重农主义的先声 《休谟经济论文选》(大卫·休谟)——货币数量论的早期范本 《商业性质概论》(理查德·坎蒂隆)——经济学说史上的首部纯理论专著 《经济表》(弗朗斯瓦·魁奈)——首次图解的宏观经济学 《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安·罗伯特,雅克·杜尔哥)——重农学派的巅峰之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亚当·斯密)——创建了经济学科学体系 《人口原理》(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人口学的奠基之作 《政治经济学概论》(让·巴蒂斯特·萨伊)——供应学派的理论先导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大卫·李嘉图)——经济学史的第二座高峰 《政治经济学新原理》(西蒙、西斯蒙第)——首次系统论述经济危机 《孤立国》(约翰·海因里希、冯·杜能)——第一部区位理论名著 《论财富的分配和赋税的来源》(理查德·琼斯)——地租理论的经典 《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弗里德里希·李斯特)——历史学派第一部理论专著 《政治经济学原理》(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古典经济学的“终结篇” 《经济和谐论》(克洛德弗雷德里克·巴师夏)——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旗帜 《资本论》(卡尔·马克思)——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 《国民经济学原理》(卡尔·门格尔)——奥地利学派的理论基石 《政治经济学理论》(威廉姆·斯坦利·杰文斯)——数理经济学派的开山之作 《纯粹经济学要义》(莱昂·瓦尔拉斯)——般均衡理论的“发源地

宏观经济学题库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题库及答案 1.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A)。 A.斯密; B.李嘉图; C.凯恩斯; D.萨缪尔森。 2.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C)。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3.下列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被认为是宏观经济的“疾病”(D)。 A.高失业; B.滞胀; C.通货膨胀; D.价格稳定。 4.表示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A)。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5.一国国内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根据价格变化调整后的数 值被称为(B)。 A.国民生产总值; B.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D.潜在国内生产总值。

6.实际GDP等于(B)。 A.价格水平/名义GDP; B.名义GDP/价格水平×100;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7.下列各项中属于流量的是(A)。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债务; C.现有住房数量; D.失业人数。 8.存量是(A)。 A.某个时点现存的经济量值; B.某个时点上的流动价值; C.流量的固体等价物; D.某个时期内发生的经济量值。 9. 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存量?(C)。 A. 国内生产总值; B. 投资; C. 失业人数; D. 人均收入。 10.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利息率的灵活性使得(B)。 A.储蓄大于投资; B.储蓄等于投资; C.储蓄小于投资; D.上述情况均可能存在。

11.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实现充分就业的原因是(C)。 A.政府管制; B.名义工资刚性; C.名义工资灵活性; D.货币供给适度。 12.根据古典宏观经济理论,价格水平降低导致下述哪一变量减少(C)。 A.产出; B.就业; C.名义工资; D.实际工资。 13.在凯恩斯看来,造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A)。 A.有效需求不足; B.资源短缺; C.技术落后; D.微观效率低下。 14.下列各项中不是流量指标的是(D) A.消费支出; B.PDI; C.GDP; D.个人财富。 15.在国民收入核算账户中,下列各项中除了哪一项外均计入投资需求(D)。 A.厂商购买新的厂房和设备的支出; B.居民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C.厂商产品存货的增加; D.居民购买股票的支出。

古典经济学理论

古典经济学理论 前言:.宏观经济学是通过寻找各种方法和工具来研究经济中的各种重大的经济问题或现象,主要集中这样几个问题: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而古典的经济学级主要研究经济增长或发展问题。 一国民财富概念的提出 1.配第在《政治算术》中分析了国民财富的构成及其增长的原因,在《献给英明人士》中首次对国民收入进行了估算。 2.亚当斯密在《国富论》提出国民财富的概念:“一国国民每年的劳动,是为其提供生活的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源泉,构成这种便利品和必需品的,或是由本国直接的产物或用这类物品从外国购进的物品。” 3.法国重农经济学家布阿吉尔贝尔把一国收益分为土地的产物和事业收益。 4.法国经济学级萨伊提出了“生产三要素理论”即土地、劳动、资本创造了国民财富,因此国民财富分为地租、工资和利息。 二、有关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 提出的八个重要的问题 1、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2、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3、经济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4、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5、农业作为城市粮食来源和工业品市场的作用 6、资本在各个部门间的优化配置问题 7、部门贸易条件的重要性以及农产品相对价格上升阻碍工业增长的可能性 8、制约生产要素相对价格和国民收入职能分配的长期趋势力量 一些重要思想的提法 布阿吉尔贝尔提出消费对增加国民收入的作用 杜尔阁说明利率水平对储蓄和投资的作用 三、萨伊定理 萨伊定理:供给创造需求 (1)一种产品的生产给另外一种产品创造了需求 (2)货币交换的实质是产品与产品之间的交换 (3)某种产品过剩是因为另一种产品的供给不足,所以造成生产过剩的原因是

供给不足。 (4)局部产品的失调可以通过价格来调节。 萨伊任务资本主义不会发生生产过剩危机, 古典学派的代表人物李嘉图如是说:“任何人从事生产都是为了消费或销售;销售则是为了购买对他直接有用或是有益于未来生产的某种其他商品。所以一个人从事生产时,他要不是成为自己商品的消费者,就必然会成为他人商品的购买者和消费者。”

区域经济学经典理论回顾与评述

【文献综述】 区域经济学经典理论回顾与评述 邵 明 摘 要:西方的区域经济学理论可以分为五种主要的流派:德国的几何学派、社会物理学派、累积因果理论、区域的外部效应理论和土地租金及土地利用理论。本文试图回顾历史上和区域经 济学有关的经济理论,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并初步分析为什么长期以来空间这个重要的维度始 终为主流经济学所忽视的原因。 关键词:空间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 区位 屠能模型 规模经济 在主流经济学的研究中,为了研究的方便,经济学家们常常假设世界是一个同质的平原(homogeneous plain)。主流经济学在处理有关空间分布的问题时,实际上往往是忽略了经济活动在地理分布上的不均衡性,没有解释经济活动的空间差异。区域经济学的几种经典理论试图对经济活动的空间问题进行解释。 一、区域经济学的五种传统 1.德国的几何学派 对大部分经济学家来说,他们对“区位理论”的第一反应就是德国几何学派的区位论。德国几何学派在20世纪上半叶最为繁盛,他们的代表性观点是一种两维的几何空间问题。几何学派又可以分为两种类型。首先是韦伯(Alf red Weber)为代表的一派,他所说的企业要依赖于一种或多种生产原料,同时服务于一个或多个产品市场,不过原料产地和市场总数不少于三个。其次是中心地理论,其创始者是克里斯泰勒(W. Christaller)。他假定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地域面积的同质性假定意味着生产要素随处拥有,居民和与之相应的需求均匀分布。廖什更进一步地认为,市场应该是呈六边形的区域。 韦伯的区位理论和中心地理论多年来都受到了多方面的批评,主要是由于他们假设的需求分布、运输费用与距离的关系等并不符合现实情况。但是,假设当然不可能与现实完全吻合,只要是为了简化问题,并能说明一定的道理,就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几何学派不能融入主流经济学的真正原因,更可能是因为几何学派的理论更象是几何学,而不象是经济学的理论。它既不象是关于理性行为人的决策问题,也不象是这些行为人的决策如何互相影响然后产生了某种结果的问题。几何学派最典型的例子是企业如何选址以使运输成本最小化的问题。运输成本最小化是一个非常小的问题,其他有关定价、竞争、市场结构等等,几何学派都没有涉及。换句话说,在定价、竞争、市场结构等大问题给定的条件下,企业还需要考虑很多问题,运输成本最小化只是其中的一个。 中心地理论相比较而言是更为有用的一个分析工具。它确实完整地阐述了单个行为人怎样做出决策,也就是说,规模经济与运输成本之间的权衡(trade off)导致生产者聚集到一起,形成等级不同的城市,为六边形网格状的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但中心地理论也有不够完整的地方,它也没有说明是谁在做决策。廖什描绘的六边形更象是一种理想的模式,而不是市场力量作用的最终结果。克里斯泰勒虽然谈到了市场作用的结果,但没有清楚地阐述市场结构。所以中心地理论似乎是一种关于城市体系的图形分析,而不是用深层次的原因来解释我们观察到的经济现象的经济模型。 2.社会物理学派 德国的几何学派的分析方法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物理学,即把区位选择的问题看作是在几个分力的作用下的平衡。所以,物理学的思维方法逐渐被经济学采用了。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地理学家研究了城市的数据后很快发现,这些数据中存在着令人惊讶的规律性。这种规律性对物理学家来说是司空见惯了,但对经济学家来说却很新鲜。例如,齐普夫(Zipf)法则,也叫力量法则(Power Law),或规模—等级规则。该法则是关于城市的规模和等级之间的关系: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五版宏观经济学习题答案(中文)

第 20 章货币制度 1、为什么银行不持有百分百的准备金?银行持有的准备金量和银行体系所创造的货币量 有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 银行不持有百分百的准备金是因为把存款用于放贷并收取利息比持有全部存款更有利 可图。银行持有的准备金量和银行体系通过货币乘数所创造的货币量是相关的。银行的准备金率越低,货币乘数越大,所以银行存款的每一元钱可以创造更多的货币 2、考察以下情况如何影响经济的货币制度。 a、假设雅普岛的居民发现了一种制造石轮的简单方法。这种发现如何影响石轮作为货 币的有用性呢?并解释之。 b、假设美国某个人发现了一种仿造100 美元钞票的简单办法。这种发现将如何影响美 国的货币制度呢?并解释之。 参考答案: a、如果有一种制造石轮的简单方法,雅普岛上的居民就会制造多余的石轮,只要每个 石轮的货币价值大于制造它的成本。结果,人们会自己制造货币,于是就有太多的货币被制 造出来。最有可能的是,人们会停止接受石轮作为货币,而转向其他资产作为交换的媒介 b.如果美国有人发现了伪造百元面值美钞的简单方法,他们就会大量地生产这种假 钞,而降低百元美钞的价值,结果可能是转为使用另一种通货。 3、伯列戈瑞德州银行(BSB)有 2.5 亿美元存款,并保持10%的准备率。 a)列出 BSB的 T 账户。 b) 现在假设BSB的大储户从其账户中提取了1000 万美元现金。如果 BSB决定通过减 少其未清偿贷款量来恢复其准备率,说明它的新T 账户。 c) 解释 BSB的行动对其他银行有什么影响? d) 为什么 BSB要采取 (b) 中所描述的行为是困难的?讨论BSB恢复其原来准备金率的 另一种方法。 参考答案: a. BSB的 T 账户如下: : 伯列戈瑞德州银行(BSB) 资产负债 准备金$25 million存款$250 million 贷款$225 million b.当 BSB的大储户提取了 1000 万美金现金,而 BSB通过减少其未清偿贷款量来恢复其 准备率,它的 T 账户如下:

经济学原理经典题及答案

经济学原理经典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供给:卖者愿意且能够出售的一种物品。 2 需求:买者愿意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 3 均衡价格:.均衡价格是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时的价格。 4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是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 5供给价格弹性:供给价格弹性是衡量一种物品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 6最高限价:出售一种物品或服务的法定最高价格比如:租金控制。 7最低限价:出售一种物品或服务的法定最低价格比如:最低工资。 8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 的满足程度。 9边际效用:即每一单位新增的商品或服务带来的效用量的增量。 10消费者剩余:买者愿意为一种物品支付的量减去其为此实际支付的量。 11机会成本:是指当经济资源有多种用途时,

个例子。 外部性:污染市场势力:垄断2、画出并解释一个生产牛奶与点心的经济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如果一场瘟疫造成该经济一半奶牛死亡,这条生产可能性边界会发生什么变动? 答:假设在正常情况下,将可能得到的所有资源用于生产点心,可以生产300千克,如果全用于生产牛奶,可以生产1 000升。L1表示正常情况下该经济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如果一场疾病造成该经济一半的奶牛死亡,生产可能性边界会向内移,即L2线。因为在生产率不变的情况下,可用于生产点心和牛奶的经济资源减少了。 3.画一张循环流向图,确认模型中对应于下列每种活动的物品与劳务流向和货币流向的部分。 A.萨姆向店主支付1美元买了1夸脱牛奶。 B.萨莉在快餐店工作,每小时赚4.5美元。

A.萨姆向店主支付1美元买了1夸脱牛奶。答:属于过程(4)和(8),消费者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上购买消费品,支出货币。 B.萨莉在快餐店工作,每小时赚4.5美元。答:属于过程(1)和(5),萨莉在生产要素市场上提供劳动,获得工资收入。 4.什么是竞争市场?简单描述除了完全竞争市场之外的市场类型。 答:竞争市场是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以至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市场。除了完全竞争市场之外,还有垄断市场。在这个市场

曼昆版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七版 课后题及答案

章三二十并解释之。)?(如果有影响的话1下列每种交易会影响CDP的哪一部分 A.家庭购买了一台新冰箱。答:家庭购买了一台新冰箱会增加GDP中的消费(C)部分,因为家庭用于家用电器的支出计算在消费的耐用品类中。 B.杰妮姑妈买了一所新房子。答:杰妮姑妈买了一所新房子会增加GDP中的投资(1)部分,因为家庭住宅能长期供人居住,提供服务。它比一般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寿命更长,因此把住宅房屋的投资计算在投资中。福特汽车公司由其存货中出售了一部雷鸟牌汽车。C.答:福利汽车公司由其存货中出售了一部雷鸟牌汽车会减少现期GDP中的投资,因为销 GDP。售中间物品存货时,企业的存货投资是负的,因而减少了当期的 C.你买了一个比萨饼。答:我买了一个比萨饼会增加GDP中的消费(C),因为我用于购买食品的支出计算在消费的非耐用品类中。101号高速公路。D.加利福尼亚重新铺设了答:加利福尼亚重新铺设了101号 高速公路增加了GDP中的政府购买(G),因为修建高速公路是政府的行为。..你的父母购买了一瓶法国红酒。E答:我的父母购买了一瓶法国红酒会减少GDP中的净出口(NX),因为法国红酒是进口食品,它的购买增加了美国的进口。.本田公司扩大其在俄亥俄州马利斯维尔的工厂。F答:本田公司扩大其在俄亥俄州马利斯维尔的工厂增加了GDP中的净出口(NX),因为本田公司是一家日本企业,它在美国的投资减少了美国对日本本田汽车的进口,使NX增加2.GDP 组成部分中的“政府购买”并不包括用于社会保障这类转移支付的支出。想想GDP? 的定义,解释为什么转移支付不包括在政府购买内答:因为转移支付并不是要交换现在生产的物品或劳务,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转移支付就像税收和回扣一样。转移支付和税收一样改变了家庭收入,但并没有反映经济的生产。由于GDP是要衡量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从物品与劳务的生产中得到的收入,所以,不把转移支付包括在政府购买内。的数据:GDP6.考虑以下美国 A.1996年 到1997年间名义收入增长率是多少?(注意:增长率是一个时期到下一个时期 百分比的变动。。.86%1997答:1996年到年间名义收入增长率是5?平减指数的增长率是多少GDP年间,1997年到1996.B. 。.8%GDP平减指数的增长率是1年间,答:1996年到1997? GDP是多少年的价格衡量,1996年的实际C.按1992亿元。5年的实际收入是69654.答:按1992年的价格衡量,1996? 是多少年的实际GDP1997D.按1992年的价格衡量,亿元。772419.答:按1992年的价格衡量,1997年的实际收入是? GDP增长率是多少1996年到1997年间实际E.。97%.1997年间实际收入增长率是3答:1996年到并解释之。增长率?GDPG.名义GDP增长率高于还是低于实际H.答:名义收入增长率高于实际收入增长率,因为名义收入中运用的是现期价格,实际收入运用的是基期价格,因而名义收入增长率高于实际收入增长率。.二十四章.假设人们只消费三种物品,如下表所示:1?物价总水平变动的百分比是多少A.这三种物品每一种价格变动的百分比是多少?答:网球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为0,网球拍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为50%,加多力饮料价格变。50%100%动的百分比是。物价总水平变动的百分比是B.相对于加多力饮料,网球拍变得更昂贵了还是更便宜了?相对于一些人的福利,另一些并解释之。?人的福利有什么变动.答:相对于加多力饮料,网球拍变得更便宜了。相对于爱喝加多力饮料的人来说,爱因为网球拍和网球的价格上涨幅度小于加多力饮料的上涨幅度。打网球的人的福利增加了,5.用以下海一种情况说明在编制CPI中会出现什么问题?并解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