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关云长败走麦城》有感
败走麦城读后感(多篇)

败走麦城读后感(多篇)第1篇:关羽为什么败走麦城?有人说,刘备其实不想救关羽。
利用东吴之手铲除关羽和张飞。
当然这种说法可能成立。
但是,笔者还是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关羽的失败。
关羽怎么死的主要原因第一:关羽做不到位。
关羽在荆州为王时候,已经多年没有参与战斗了。
还是过去不变的打法。
关羽没有及时清除内部的敌人,培养了不少潜在敌人,也没有团结内部的矛盾。
第二:关羽的外交政策失衡。
惹火了孙权、孙权一直都有攻占荆州的念头,只是时机未熟。
当时,曹操打算联手东吴,共享一杯羹。
第三:关羽的性格过于刚烈。
这样的话,关羽的失败已经是必然。
不然关羽又怎么从高位跌到粉碎呢?关羽败走麦城,主要还是和关羽的保守的性格有关。
关羽非常厉害的一个人,然而他没有实事求是的看清楚周围的变化,不能从善如流。
关羽因为性格刚烈,又失内部的团结统一。
最关键的时候,还是自己的人背叛了他。
最紧要关头,却没有朋友伸出援手!关羽的故事,似乎告诉一个道理:社会的复杂的多变,常常不如人意。
为了降低风险,必须实现多样化的发展,通过平衡的调整,才能避免失误!关羽败走麦城,是全世界的人都会常常犯下的错误!刘备害死了关羽吗?这个完全不能怪罪刘备。
但是刘备为什么不帮助关羽呢?难道刘备可以坐视不理吗?客观的说法,刘备最信任的非关羽不可了。
刘备似乎把自己的半壁江山托付给了关羽。
细心发现,荆州的地理环境极好,是一个战争必争之所。
更多关于三国演义精彩的故事第2篇:升职大战中败走麦城怎么办升职大战中败走麦城怎么办?公司的考核工作可能要涉及你的职位升降。
也许你工作努力,成绩不错,全公司都承认你是个敬业的人,但是,新的聘任书下来,你发现,跟你一同进公司的同事职位上升了,而你还在原地踏步。
可能情况还要糟糕一点:他比你来得晚,却比你“爬”得快、升得高。
再糟糕一点,他居然成了你的领导……盛怒之下,你会怎么做?犯傻行为种种一气之下辞职不干公司里两个同时来的女孩,业绩都不错,到年底聘任之前,全公司都在传,说两个人都要“升官”。
读1

读《三国演义》有感(一)
今天我读了《三国演义》第七十六回《徐公明大战沔水关云长败走麦城》。
这一回内容丰富,我非常喜欢。
这回讲了关羽率兵攻取襄阳,被徐晃施计打败了。
这时关羽想回荆州调理,不料荆州已被吕蒙袭击了。
关羽只得走麦城去求援。
但东吴军四面包围,关羽终被马忠所擒。
吴王孙权想招安关羽,但关羽誓死不降,孙权只得把关羽和关平斩首了。
当刘备听知关羽被杀的消息后,大哭一场,立即点兵七十五万余人,点将数百人,准备讨伐东吴,为关羽报仇雪恨。
这个事例与玩“僵尸”游戏相仿。
有一次,我和同学在玩“僵尸”游戏,我扮演“人”。
我跑着跑着遇到了“僵尸”,我立刻对“他”开了几“枪”,然后跑到一个地方躲着,看到“僵尸”走远了,我就开始出动了。
结果误入了“僵尸的埋伏区,两个“僵尸”跳出来,迅速地在我身上乱抓,把我这个“无辜的人”给变成了“僵尸”。
就这个例子,是一个教训,这个教训教育我们不能骄傲,不能大意,否则就不能得到好结果。
关羽被擒是因为他没有听臣下的劝谏,所以我们还要多听朋友的意见,作出正确的判断。
雅安市外国语实验小学杨国琦。
关云长败走麦城读后感

关云长败走麦城读后感《关云长败走麦城》是一部以中国三国历史为背景的文学作品,描述了蜀汉将领关羽在长坂坡之战中被曹军击败,最终败走麦城的故事。
这部作品以其宏大的历史背景、丰富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深受读者喜爱。
在读完这部作品后,我深感震撼,对其中的一些情节和人物形象产生了深刻的感悟。
首先,作品中对关羽的塑造极具震撼力。
关羽作为蜀汉五虎将之一,是一个忠义之士,武艺高强,忠心耿耿。
在长坂坡之战中,他率领蜀军与曹军激战,最终却被曹操的谋士庞统所计,导致大败而逃。
在败走麦城的过程中,关羽展现出了坚毅不屈的品质,他身经百战,历经艰难,却始终不忘初心,忠心为国。
这种忠义之气,让人感到深深的敬佩和感动。
其次,作品中对历史背景的描绘也极为精彩。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动荡的时期,各个势力之间争斗不断,战争频发。
长坂坡之战是三国时期的一次重要战役,曹操与刘备之间的对抗激烈而又残酷。
作品通过对战争场面的生动描写,展现了当时战争的残酷和惨烈,让人对战争的可怕和无情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此外,作品中对一些细节的描写也极具感染力。
比如在关羽败走麦城的过程中,他与一对母子相遇,母子因为逃难而饥寒交迫。
关羽见状,不顾自身安危,将自己的战马送给了母子,自己则步行继续逃亡。
这一细节展现了关羽的仁义之心和对弱者的关怀,让人为之动容。
同时,这也表现了作品对人性的深刻观察和对人情世故的理解。
总的来说,《关云长败走麦城》是一部极具震撼力和感染力的作品。
通过对关羽形象的塑造、历史背景的描绘和细节的展现,作品展现了作者对忠义、战争、人性等问题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这部作品不仅仅是一部历史小说,更是一部对人性、忠义、战争等问题的深刻探讨,是一部值得深入品味和反复阅读的文学作品。
通过阅读这部作品,让我对中国历史和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人性和价值观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这部作品,感受其中的震撼力量,从中汲取深刻的人生智慧。
关云长败走麦城读后感

关云长败走麦城读后感《关云长败走麦城》是一部以三国时期为背景的历史小说,作者是著名的作家鲁迅。
这部小说以关羽的失败和败走麦城为主线,展现了关羽的忠义、勇猛和坚韧不拔的品质,同时也揭示了他的一些缺点和错误。
在读完这部小说后,我深受感动和启发,对关羽这个人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小说中对关羽的塑造非常成功。
关羽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一位重要将领,他忠心耿耿,义薄云天,以忠义而著称于世。
在小说中,关羽的形象被描绘得非常生动和立体,他的英勇和忠诚让人印象深刻。
尤其是在败走麦城的情节中,关羽面对敌军的包围和困境,依然坚定不移地守护着自己的主公刘备,展现出了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这种精神激励着我,让我深受感动。
其次,小说中也展现了关羽的一些缺点和错误。
他在一些时候过于义薄云天,对一些人和事过于信任,导致了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和困境。
特别是在与曹操的战斗中,关羽因为过于相信对方的承诺而陷入了不利的局面。
这些错误和缺点使得关羽的形象更加丰满和真实,也让人更加能够理解他的人性和复杂性。
最后,小说中对于忠义、勇猛和坚韧不拔的品质的赞美和展现,也给予了我很大的启发。
在今天这个社会,这些品质依然是我们应该学习和追求的。
忠义、勇猛和坚韧不拔的品质,不仅能够让我们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坚定不移,也能够让我们在成就事业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健。
关羽的故事让我明白了这一点,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总的来说,读完《关云长败走麦城》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和启发。
小说中对关羽形象的塑造非常成功,让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这位历史人物。
同时,小说中对于忠义、勇猛和坚韧不拔的品质的赞美和展现,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这部小说不仅是一部历史小说,更是一部启迪人心的作品,让我受益匪浅。
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追求忠义、勇猛和坚韧不拔的品质,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人。
看关云长败走麦城有感范例

看关云长败走麦城有感范例看关云长败走麦城有感范例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军事将领,关云长(常被人们称为关羽)在其一生中经历了许多战役,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赤壁之战。
然而,在此之前,关云长在汉室覆亡之际也经历了一场悲壮的败战:败走麦城。
这场战役在历史上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成为了许多人谈论关云长忠义的范例。
《三国演义》中所记载的“看吾马超手中枪法!”“看吾华佗之能!”这些熟悉的词语,都与这场战役有着密切的关系。
当时,曹操的大军围攻蜀汉的重镇麦城。
关云长率兵与曹军激战,他的手下名将马超带着一帮精锐骑兵,孤军出城,成功突破曹军阵线,却被曹军反攻所敌,全灭而归。
那么,面对曹操的大军,关云长的舍身之举又为何?我们从关云长的人格魅力、忠义精神中进行简要分析,以探究该事件的深层次教训。
首先,从关云长的人格魅力来看,可知他是一位极其忠诚于主公的人。
在此之前,关云长已开始领军抵御曹操进攻,马超失败后被曹军擒获,而许褚更是明目张胆的找关羽挑衅。
可是关云长从未动摇过自己对主公的忠诚,无论是心理上还是行动上,他都始终追随着刘备。
其次,从关羽的行动来看,可以发现他在考虑自己而非群众的利益。
《三国演义》中常有这样的描述:“人人得益,羽独不得。
所以日食一豆,夜入草庐,草鞋脱落,历地三疏,一日三破衲,更不食饱,日常情理,羽不能。
”关羽的行动不仅仅是在证明自己的忠诚,也在证明他的大义、胸怀和气节。
他不屑于曹操的官位和权势,他的忠诚性和口才使他的主公更尊重他,但他最后失败了。
导致关羽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是关羽过于自信。
在他率领蜀军进攻曹操大营时,他并没有与主帅刘备商量。
由于他自认战功百战的实力已经能助无倚希施,直接拿下曹营,结果失策败阵。
关羽在战斗过程中的单打独斗,其实并不是一种负责任的行动,在取得胜利的同时,给自己带来极大的风险。
在历史长河中,关云长有其光荣的一页,在麦城之战中展示了自己的忠诚和胸怀,但最终由于各种原因的累积,便以失败告终。
败走麦城读后感

败走麦城读后感败走麦城读后感败走麦城读后感【一】今天,我读了《三国演义》中的一篇文章,名叫《走麦城关公归神》。
读完之后,我想:关公实在是令人佩服。
关公中了毒箭,华佗帮他刮骨疗毒,他喝酒吃肉、谈笑下棋,全无痛苦。
不一会儿,华佗就把毒刮尽了,关公称华佗妙手回春是神医,华佗称关公忍受巨痛是神人。
关公向荆州进军,一路上将士大量逃亡,正走着走进了东吴的埋伏,战到天晚,荆州兵都逃散了,手下只剩三百多人。
三更天,关平、廖化救出了关公,退到麦城,等待援兵。
关公困守麦城,望穿双眼也不见救兵,城中粮草已吃完。
诸葛瑾进城劝降,关公宁死不屈,最后全军覆没。
虽然关公死了,但是我还是非常佩服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败走麦城读后感【二】关羽在攻打樊城时,中了一支毒箭,众将让关羽回荆州,关羽不肯,众人没有办法,只好访名医给关羽治箭伤。
一天,一位叫华佗名医来到营前,给关羽治疗箭伤,华佗看过箭伤,说要刮骨,毒才能清除干净,关羽答应了。
关羽准备伤好后,要攻打樊城,他没有把曹操的百万大军放在眼里,还把荆州的大部分兵力都调到樊城这里,认为陆逊太年轻。
结果前面是曹操的兵马,荆州又被孙权夺回,断了后路,败走麦城,在突围时遇到埋伏,被孙权斩首。
关云长败走麦城告诉我们,千万不要骄傲自大,要不然吃亏的还是你自己。
败走麦城读后感【三】小时候读《三国演义》,每读到关云长败走麦城,义不屈节,父子归神时,总是心情十分沉重。
的确,关羽是个备受后人尊崇的英雄人物,至今关帝庙香火不断,可见其魅力在一千多年后丝毫不减。
他有值得称赞的地方,桃园结义有始有终,对刘备忠心耿耿,对曹操知恩图报,对张辽、徐晃都极重友情。
降汉不降曹,千里走单骑都成为一时佳话。
但关羽是在人生最辉煌的时候迎来彻底失败的。
关羽的失败,实属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
荆州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早在诸葛亮和刘备隆中对时,就提出要先取荆州。
曹操为了荆州亲自统兵南征,孙权为了荆州反复向刘备追讨,刘备为了荆州百般敷衍孙权。
关 羽败走麦城的读后感

关羽败走麦城的读后感《关羽败走麦城的读后感》关羽,这位在三国历史中熠熠生辉的英雄人物,其败走麦城的结局令人扼腕叹息。
每每读及这段历史,心中总是感慨万千。
关羽,以其勇猛无畏和忠义两全的形象深入人心。
他手持青龙偃月刀,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杀敌无数,为刘备的事业立下了赫赫战功。
温酒斩华雄,让世人见识到了他的果敢;斩颜良诛文丑,更是展现了他的非凡武艺。
过五关斩六将,他的坚毅和忠诚令人赞叹。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英雄,却最终败走麦城,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关羽的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他的性格过于骄傲自负。
关羽自视甚高,认为自己天下无敌,对东吴的吕蒙、陆逊等人不屑一顾。
这种骄傲的心态让他在面对敌人时失去了应有的警惕。
当东吴的吕蒙装病,陆逊示弱时,关羽丝毫没有察觉到这是敌人的计谋,反而抽调了防守荆州的兵力去攻打樊城,给了东吴可乘之机。
其次,关羽在处理与同僚的关系上也存在问题。
他与糜芳、傅士仁不和,导致二人在关键时刻背叛了他。
这使得关羽在后方失去了有力的支持,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
再者,关羽在战略决策上也出现了失误。
他一心想要攻打樊城,却没有充分考虑到荆州的防守问题。
而且,在战争中,他没有及时调整战略,当战局不利时,仍然固执地坚持,最终导致了失败。
然而,我们不能仅仅因为关羽的失败而否定他的一生。
他的忠义精神依然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他对刘备的忠诚,始终不渝,哪怕面对曹操的厚待,也没有动摇他的信念。
这种忠诚,在那个乱世中显得尤为珍贵。
关羽的败走麦城,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深刻的启示。
其一,做人不可骄傲自满。
无论一个人有多么出众的才能,都应该保持谦逊的态度,尊重他人,时刻警惕潜在的危险。
骄傲会让人失去理智,看不清形势,从而犯下不可挽回的错误。
其二,要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在团队中,与同事、伙伴保持良好的关系至关重要。
一个和谐的团队能够发挥出巨大的力量,而内部的矛盾和不和往往会成为失败的导火索。
其三,在做决策时要深思熟虑,全面考虑各种因素。
败走麦城读后感

败走麦城读后感说起关羽败走麦城这一段历史,真的是让我感慨万千呐!关羽,那可是威震华夏的大将,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他的英勇事迹简直让人热血沸腾。
可就是这样一位英雄豪杰,最终却落得个败走麦城的结局,实在是令人惋惜。
在阅读这段历史的时候,我仿佛能看到关羽那坚定的眼神和挥舞着青龙偃月刀的英姿。
他带着士兵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那气势,简直无人能敌。
但战争局势瞬息万变,谁也无法预料到下一刻会发生什么。
关羽的失败,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的骄傲自满。
他觉得自己天下无敌,对敌人的防备逐渐松懈。
这种心态在战场上可是致命的。
就好比我们在生活中,取得了一点小成绩就开始飘飘然,觉得自己无所不能,结果往往会摔得很惨。
我想起了自己曾经参加过的一次考试。
那次考试之前,我一直成绩不错,所以就有点轻视了这次考试,觉得自己随随便便就能考个好成绩。
复习的时候也是马马虎虎,不认真对待。
结果考试的时候,发现很多题目看着熟悉,却做不出来。
最后成绩出来,那叫一个惨不忍睹。
当时的我,就像败走麦城的关羽一样,满心的懊悔和自责。
关羽在麦城的时候,孤立无援,那种绝望和无奈,真的让人感到心痛。
他曾经的辉煌和此时的落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让我明白,无论一个人曾经有多么厉害,都不能忽视潜在的危机。
再想想我们的生活,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自己处在一个很安稳的环境中,就放松了警惕。
比如说在工作中,觉得自己业务熟练,就不再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一旦公司有了变革,或者来了更厉害的竞争对手,可能就会陷入困境。
关羽的败走麦城,也让我看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如果当时关羽能和手下的将领、士兵们更好地沟通协作,也许结局就会不一样。
这让我想起了我们参加过的一次拔河比赛。
我们队一开始实力挺强的,但是在比赛过程中,大家各使各的劲儿,没有统一的节奏和策略。
结果被对方抓住机会,一下子就把我们拉过去了。
读了关羽败走麦城这一段,我深深地感受到,无论是在历史的战场上,还是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中,都要保持谦逊,不能骄傲自满;要时刻警惕潜在的危机,不能掉以轻心;还要注重团队合作,众人拾柴火焰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关云长败走麦城》有感
三七班王涵
关羽回兵救荆州,还没到荆州,就让江东人马困住了。
江东的上将韩当、周泰、丁奉、徐盛围住关羽不放,这仗打得很苦,从黎明打到正午,从正午打到天黑,又从天黑杀到半夜,这场血战,关公身边的兵马死伤大半,关羽很着急,想杀出一条血路。
关平和廖化把关羽从丛围中救了出来,他们的兵马只剩两百多人了。
而且,江东吕蒙让一些军校在山头上喊,让关羽手下的军校赶快回家,家人们都盼望着你们回家,不要再打了,反正已经打不胜了,就这样把军校又叫去了一大半。
关平想去前面一个叫“麦城”的小城先站住脚再求救兵,才刚到,江东人马就将麦城团团包围,人无粮马无草,还有一大半带伤的,就是姜子牙那样的本领也救不了麦城。
他们准备走罗汉峪,到西川求救兵。
除了关氏父子还有十几个带伤的军校,才走了一会儿,只听“哔楞楞”一声响,赤兔马绊住了一根绊马索,掉进了陷马坑。
马忠跑过去将关氏父子抓住,见孙权,孙权将关羽、关平斩首,五虎上将之首的威震华夏的关羽就这样被孙权杀了。
关羽为人宽厚,如果有两人发生矛盾,他就会把这两个人请过来,摆一桌酒席,给他们调解,让他们和好。
他忠心耿耿,为兴复汉室,被困土山时,曾说过:降汉不降曹。
千里走单骑,保皇嫂,千里寻兄。
他智勇双全,水淹七军,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雄、诛颜良斩文丑……立下了汗马功劳。
因为他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受到许多人的尊重,忘了诸葛军师的八个字“东和孙权,北拒曹操”。
孙权想让自
己的儿子和关羽的女儿结亲,可关羽却说:“虎女不可嫁犬子。
”孙权很生气,就来取荆州。
陆逊写信奉承关羽,关羽一得意,便失了荆州。
历史给我们的是沉痛的教训,因为关羽太骄傲了,所以才会得一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关羽太傲慢,我知道了,干什么事都不能骄傲,一骄傲就会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