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在材料科学研究中应用的最新进展

合集下载

透射电子显微镜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研究

透射电子显微镜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研究

透射电子显微镜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研究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简称TEM)是一种非常强大且重要的工具,在材料科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着重探讨TEM的应用研究,以展示其在材料科学领域中的重要意义和潜力。

首先,TEM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由于其采用了电子束替代了传统光学显微镜中的光线束,因此具有比传统光学显微镜更高的分辨率。

这使得TEM能够在原子尺寸的范围内观察和研究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组成。

通过TEM,可以看到材料中的晶体缺陷、晶界、原子排列以及纳米颗粒的形态和分布等信息,从而为研究者提供更全面的材料性能分析。

其次,TEM还可以用于分析材料的化学成分。

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的能谱分析功能,可以检测材料的元素组成和分布情况。

这对于研究材料中的微量元素、杂质或特定材料结构是非常关键的。

比如,在材料科学中研究合金材料时,通过使用TEM可以准确分析不同元素的分布、堆垛结构以及可能存在的相变现象,从而为合金材料的优化设计和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另外,TEM还可以进行纳米材料的研究。

随着纳米科技的快速发展,各种纳米材料的制备和应用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通过TEM可以实时观察和研究纳米材料的形貌、大小、形态演变等特性。

举个例子,纳米颗粒在不同条件下的自组装过程可以通过TEM实时观察,从而为理解纳米材料的自组装机制和控制纳米结构提供了重要线索。

此外,TEM还可以用于研究材料的力学性能。

通过使用纳米压痕技术,可以将纳米尺度下材料的力学性能直接导入TEM,从而实时观察材料在纳米尺度下的力学行为。

这种研究方法可以为我们提供关于材料变形、断裂、塑性等方面的深入洞察。

综上所述,透射电子显微镜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TEM不仅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观察和研究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组成,还能对材料的化学成分进行定量分析。

此外,TEM还可以用于纳米材料和力学性能的研究,为我们深入理解材料特性和设计材料性能提供了有力工具。

tem在电催化材料中的应用

tem在电催化材料中的应用

tem在电催化材料中的应用
TEM(透射电子显微镜)在电催化材料研究中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

它能够提供关于材料结构、成分和形貌的高分辨率信息,从而帮助科学家理解和优化电催化材料的性能。

以下是TEM在电催化材料研究中的一些应用:
1. 结构分析:TEM能够以原子级分辨率观察电催化材料的晶体结构、晶格缺陷和界面特征。

这对于理解材料的电催化性能非常重要。

2. 成分分析:TEM结合能谱技术(比如EDS和EELS)可以得到材料的元素组成信息。

通过分析不同元素的分布和浓度,科学家可以了解不同成分对电催化性能的影响。

3. 形貌表征:TEM可以观察电催化材料的形貌特征,如颗粒大小、形状和分布。

这些特征对于理解电催化材料的活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4. 界面研究:电催化材料的界面对于电子传输和催化反应起到关键作用。

TEM可以直接观察和分析界面的结构和特性,以探索界面和电催化性能之间的关系。

综上所述,TEM在电催化材料研究中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分析工具,可以提供关键的结构、成分和形貌信息,帮助科学家深入了解电催化材料的性能和机制。

2024年透射电子显微镜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透射电子显微镜市场发展现状

透射电子显微镜市场发展现状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简称TEM)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高分辨率显微镜,可以观察物质的原子级结构和纳米级细节。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透射电子显微镜市场在过去几年里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市场概览透射电子显微镜市场按照产品类型分为传统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两大类。

传统透射电子显微镜主要应用于材料科学、生物学和化学等领域的研究,可以观察和分析材料的晶体结构、原子排列和组成成分;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则是基于传统透射电子显微镜的技术进步,可以实时观察样品表面的原子级细节,并能用于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的研究。

全球透射电子显微镜市场在过去几年里保持稳定增长。

市场的增长主要受到科学研究领域对高分辨率显微镜的需求驱动。

此外,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涵盖了材料科学、纳米科技、生物医学和能源等多个领域。

这些因素都促使透射电子显微镜市场保持稳定增长,预计未来几年里这一趋势将继续。

市场驱动因素透射电子显微镜市场的快速发展可以归因于以下几个主要因素:1.科研领域的需求增加:科学研究领域对高分辨率显微镜的需求不断增加,以满足对材料和纳米结构进行精确观察和分析的要求。

2.尖端技术的不断进步:透射电子显微镜的技术不断创新和改进,使得其分辨率和成像能力大幅提升,从而获得更准确的数据和图像结果。

3.应用领域的扩展:透射电子显微镜在材料科学、生物医学、纳米科技和能源等多个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大,为市场带来新的增长机遇。

市场挑战尽管透射电子显微镜市场发展迅速,但仍面临一些挑战:1.高昂的价格:透射电子显微镜属于高端科研设备,价格昂贵,导致部分科研机构和实验室无法负担。

2.技术门槛较高:透射电子显微镜的操作和维护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可能需要专门培训和经验,限制了一部分潜在用户的使用。

3.竞争加剧:透射电子显微镜市场竞争激烈,存在多个国内外制造商和品牌,对企业来说,如何在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是一个挑战。

扫描、透射电镜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资料]

扫描、透射电镜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资料]

扫描、透射电镜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摘要: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不断需要从更高的微观层次观察、认识周围的物质世界,电子显微镜的发明解决了这个问题。

电子显微镜可分为扫描电了显微镜简称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简称透射电镜(TEM)两大类。

本文主要介绍扫描、透射电镜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其发展,阐述了其在材料科学领域中的应用。

1扫描电镜的工作原理从电子枪阴极发出的直径20mm~30mm的电子束,受到阴阳极之间加速电压的作用,射向镜筒,经过聚光镜及物镜的会聚作用,缩小成直径约几毫微米的电子探针。

在物镜上部的扫描线圈的作用下,电子探针在样品表面作光栅状扫描并且激发出多种电子信号。

这些电子信号被相应的检测器检测,经过放大、转换,变成电压信号,最后被送到显像管的栅极上并且调制显像管的亮度。

显像管中的电子束在荧光屏上也作光栅状扫描,并且这种扫描运动与样品表面的电子束的扫描运动严格同步,这样即获得衬度与所接收信号强度相对应的扫描电子像,这种图象反映了样品表面的形貌特征。

2扫描电镜的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电子枪——产生和加速电子。

由灯丝系统和加速管两部分组成2.照明系统——聚集电子使之成为有一定强度的电子束。

由两级聚光镜组合而成。

3.样品室——样品台,交换,倾斜和移动样品的装置。

4.成像系统——像的形成和放大。

由物镜、中间镜和投影镜组成的三级放大系统。

调节物镜电流可改变样品成像的离焦量。

调节中间镜电流可以改变整个系统的放大倍数。

5.观察室——观察像的空间,由荧光屏组成。

6.照相室——记录像的地方。

7.除了上述的电子光学部分外,还有电气系统和真空系统。

提供电镜的各种电压、电流及完成控制功能。

3扫描电镜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3.1.材料的组织形貌观察材料剖面的特征、零件内部的结构及损伤的形貌,都可以借助扫描电镜来判断和分析反射式的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大块试样很方便,但其分辨率、放大倍数和景深都比较低而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样品制备简单,可以实现试样从低倍到高倍的定位分析,在样品室中的试样不仅可以沿三维空间移动,还能够根据观察需要进行空间转动,以利于使用者对感兴趣的部位进行连续、系统的观察分析;扫描电子显微图像因真实、清晰,并富有立体感,在金属断口和显微组织三维形态的观察研究方面获得了广泛地应用。

TEM 实验报告2024

TEM 实验报告2024

引言本文是关于TEM(透射电子显微镜)实验的报告,主要介绍了使用TEM仪器对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观察和分析的过程和结果。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TEM技术的原理和应用,以及探索TEM在研究材料结构和属性方面的潜力。

概述TEM是一种通过透射电子束来观察材料内部结构的高分辨率显微镜。

它利用电子的波粒二象性和电子束与样品相互作用的特点,通过收集被透射电子打散的信息,可以获取高分辨率、高对比度的图像,并对材料结构进行分析。

本次实验中,我们将使用TEM对一种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观察和分析。

正文1. 实验准备1.1 选择合适的样品:TEM可以观察金属、陶瓷、生物材料等多种材料的微观结构,我们在本次实验中选择了一种具有典型结构的纳米材料作为观察对象。

1.2 制备样品:为了得到高质量的TEM图像,我们需要制备薄而透明的样品。

通常,可以通过机械切割、电子刻蚀等方法来制备样品。

1.3 处理样品:为了降低图像中的辐射损伤和噪音等因素的影响,我们需要对样品进行预处理。

例如,可以使用特殊的染料来增强样品的对比度。

2. TEM操作2.1 样品加载:将制备好的样品放置在TEM的样品架上,并确保样品位置准确。

TEM通常需要进行真空操作,以减少氧气和水蒸汽等对电子束的干扰。

2.2 电子束对准:通过调节TEM仪器的参数,如电子束聚焦、缺陷消除和光学系统对仪器进行调试,以获得清晰的图像。

2.3 图像获取:通过控制电子束的扫描和探测器的运行,将透射电子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并记录成数字图像。

3. TEM数据分析3.1 图像处理:对于获取的TEM图像,需要进行一定的处理以去除噪音、增强对比度和调整亮度。

可以使用图像处理软件进行这些操作。

3.2 纳米颗粒分析:通过对TEM图像中纳米颗粒的计数、尺寸测量和形状分析等,可以获得纳米颗粒的粒径分布和结构形态等信息。

3.3 晶体学分析:通过对TEM图像中的晶体衍射环和棱柱面的分析,可以得到晶体的晶格参数、晶体学分类和结构定量等信息。

SEM和TEM在纳米材料表征中的应用

SEM和TEM在纳米材料表征中的应用

SEM和TEM在纳米材料表征中的应用随着纳米科技的发展,纳米材料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纳米材料的表征和分析对于了解其结构、形貌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是目前最常用的纳米材料表征工具。

它们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和各种材料特征的表征。

本文将讨论SEM和TEM在纳米材料表征中的应用。

首先,SEM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纳米材料表征方法。

它通过扫描样品表面的电子束来获取样品的表面形貌。

SEM的分辨率通常可以达到纳米级别,可以观察到纳米材料的微观结构、孔隙和颗粒大小分布等特征。

SEM还可以进行能谱分析,通过获取样品的X射线谱图来确定样品的成分。

因此,SEM在纳米材料的形貌和成分分析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其次,TEM是一种对纳米材料进行高分辨率成像和结构分析的强大工具。

TEM是通过透射电子束穿过样品并对透射电子进行检测来获取样品的内部结构信息。

TEM可以提供纳米材料的高分辨率成像,从而使我们能够观察到纳米颗粒的原子级结构。

此外,TEM还可以通过选择探测器进行电子衍射实验,从而获得样品的晶体学信息。

通过电子衍射,我们可以确定纳米材料的晶格结构、晶面方向和晶格畸变等参数。

因此,TEM在纳米材料的结构分析和晶体学研究中非常有用。

除了上述应用外,SEM和TEM还可以结合使用来获得更深入的纳米材料表征。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SEM来对样品进行初步的表面形貌观察和成分分析,然后使用TEM来进一步观察样品的内部结构和晶体学性质。

通过这种组合应用,我们可以全面了解纳米材料的形貌、成分和结构特征。

此外,SEM和TEM还可以与其他分析技术相结合,如能谱分析、原位观察和电子能谱图等,从而进一步拓展纳米材料的研究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获得更好的SEM和TEM图像,样品的制备非常关键。

纳米材料的制备通常需要采用特殊的方法,以保持样品的结构和形貌。

同时,样品的制备还需要避免污染和伪影的产生。

因此,在纳米材料表征中,样品的制备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只有得到优质的样品才能获得准确可靠的SEM和TEM图像。

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解析材料的晶体结构

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解析材料的晶体结构

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解析材料的晶体结构引言: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简称TEM)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可以帮助科学家们深入研究材料的晶体结构。

通过TEM,我们可以观察到原子级别的细节,揭示材料内部的微观结构。

本文将探讨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解析材料的晶体结构的原理、技术和应用。

一、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原理透射电子显微镜利用电子束通过材料的原理来观察样品的微观结构。

与光学显微镜不同,TEM使用的是电子束而不是光束,因此可以获得更高的分辨率。

电子束通过样品后,会与样品中的原子发生相互作用,产生散射。

通过收集和分析这些散射电子,我们可以推断出样品的晶体结构。

二、透射电子显微镜的技术1. 样品制备在使用TEM之前,首先需要制备高质量的样品。

样品通常是非常薄的薄片,通常在几十到几百纳米的范围内。

样品可以通过机械切割、离子蚀刻或电子束刻蚀等方法来制备。

制备过程需要非常小心,以避免样品的损坏或者形成不正确的结构。

2. 透射电子显微镜的操作在将样品放入透射电子显微镜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操作。

首先,样品需要被安装在一个细的网格上,以便电子束可以穿过样品。

然后,样品需要被放入真空室中,以避免电子束与空气分子的相互作用。

最后,调整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参数,如电子束的能量、聚焦和对比度等,以获得最佳的成像效果。

三、透射电子显微镜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1. 晶体结构分析透射电子显微镜可以帮助科学家们解析材料的晶体结构。

通过观察样品的衍射图案,我们可以确定晶体的晶格结构、晶面间距和晶体取向等信息。

这对于研究材料的物理性质和性能至关重要。

2. 缺陷和界面研究透射电子显微镜可以帮助我们研究材料中的缺陷和界面。

通过观察样品的高分辨率图像,我们可以发现晶体中的缺陷,如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等。

此外,我们还可以研究不同材料之间的界面,如晶界、颗粒界面和异质界面等。

3. 原位观察透射电子显微镜还可以进行原位观察,即在材料发生变化的过程中进行实时观察。

碳材料缺陷tem催化

碳材料缺陷tem催化

碳材料缺陷tem催化碳材料缺陷TEM催化近年来,碳材料缺陷TEM催化成为了材料科学领域的一个热门研究方向。

传统上,碳材料被认为是惰性材料,难以发挥催化作用。

然而,随着碳材料缺陷结构的发现和研究,人们逐渐认识到碳材料的催化活性可以通过引入缺陷来调控和提高。

碳材料的缺陷可以分为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

点缺陷是指碳材料中的原子缺失或替代,线缺陷是指碳材料中的边缘缺陷或晶格错位,面缺陷是指碳材料中的孔洞或裂纹。

这些缺陷可以导致碳材料的电子结构和化学性质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催化活性。

在TEM(透射电子显微镜)的观察下,可以清晰地看到碳材料的缺陷结构。

通过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技术,可以进一步研究碳材料缺陷的原子结构和分布情况。

这对于理解碳材料催化机制以及优化催化性能非常重要。

研究表明,碳材料的缺陷可以显著提高催化活性。

首先,缺陷可以增加碳材料的表面积,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

其次,缺陷可以改变碳材料的电子结构,调控反应活化能。

此外,缺陷还可以增加碳材料与反应物之间的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作用,提高催化反应的速率和选择性。

以氧还原反应(ORR)为例,研究人员发现,引入缺陷的碳材料可以在碱性溶液中显示出优异的催化活性。

缺陷可以提高碳材料与氧气的相互作用,促进氧分子的还原。

此外,缺陷还可以调控反应中间体的吸附和解吸过程,提高催化反应的效率。

除了氧还原反应,碳材料的缺陷还可以催化其他重要的化学反应,如氢气析出反应、氢气氧化反应和二氧化碳还原反应等。

通过引入不同类型和不同浓度的缺陷,可以调控碳材料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实现对不同反应的有效催化。

然而,碳材料缺陷TEM催化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缺陷的类型、分布和浓度对催化性能的影响依然不够清楚。

其次,缺陷的稳定性和寿命需要进一步研究。

此外,如何高效地引入和控制缺陷也是一个难题。

碳材料缺陷TEM催化是一个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的研究领域。

通过研究碳材料的缺陷结构和催化性能,可以深入理解碳材料的催化机制,从而设计和合成高效的碳基催化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EM在材料科学研究中应用的最新进展【摘要】本文主要介绍透射电镜在材料研究中中的应用与进展,通过目前TEN 的应用的范围确定其发展趋势,主要通过在材料领域的研究分析取得成果论述TEM的进展和重要作用,通过课堂学习和资料的收集对TEM的发展和应用进行简单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透射电镜;材料研究;发展方向;引言材料是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之一。

在材料的开发研究的过程中,科研人员有了很多突破,也遇到很多困难。

开发了新材料就需要分析它的结构和性能,这就离不开材料分析测试技术。

从过去的成分分析和一般的结构分析, 发展到从微观和亚微观结构这两个层次上去寻找物质的功能与物质结构之间的内在关系, 寻找物质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微观反应规律,这样。

的发展对于材料的结构和功能的分析非常有利。

正文有了透射电子显微技术(TEM)我们就能分析样品内部的精细结构,更加深入的观察和分析物质的结构和性能;有了扫描电子显微技术(SEM)我们的表面分析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电子束与物质作用产生的各种信号帮助我们进行不同方面的分析:原子衬度、表面形貌,微区分析,这些信号都有各自偏重方面的优势;有了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不仅能分析成分,还能分析化学态;有了扫描隧道显微技术(STM),可直接观察样品表面发生的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动态过程及反应中院子的迁移过程……我结合课堂说所了解的知识和网上的资料对近年来的TEM在材料科学中研究应用的最新进展进行简要的汇总和展望。

透射电子显教分析方法是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Transmissim Eleetron Microscope)进行的。

透射电镜具有最高的分辨率,如H一8O0透射电镜,分辨率可达1.4Å,所以它是最微分析的重要手段之一。

TEM在材料科学研究中的6个常见用途。

(a)利用质厚衬度(又称吸收衬度)像,对样品进行一般形貌观察;纳米材料的形貌观测文献①用控制沉淀法制备了不同形貌的碳酸钙微粉,用SEM和TEM分别对其进行了表征,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影响产品晶形和形貌的主要因素,以期能更好地理解碳酸钙微粉的成核与生长机理。

文献②报道了利用脉冲激光法成功地制备了硅的一维纳米线的氮化硼纳米管,用对这些一维纳米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观察到了硅纳米线中存在微孪晶、堆垛层错、小角晶界等高密度的结构缺陷,并且发现这些结构缺陷与硅纳米线的生长和形貌有着密切的关系。

文献③用原子力显微镜对化学沉积Ni-Cu-P合金薄的表面形貌进行了观察,并在此基础上对多元化学沉积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

文献④用原子力显微镜对一组TiN/TaN多层膜进行了表面形貌研究,并借助于多重分形的方法表征了不同周期多层膜的表面形貌。

文献⑤应用电子显微技术研究了以纳米碳管为媒介生长的SiO2晶须的形貌及其微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这些晶须为六角结构,直径为数十纳米,长度可达100μm以上,生长方向一般为11-20方向,且在棱面上存在互成120°的面缺陷。

(b)利用电子衍射、微区电子衍射、会聚束电子衍射物等技术对样品进行物相分析,从而确定材料的物相、晶系,甚至空间群;纳米材料的粒径分析⑥:用透射电镜可评估纳米粒子的平均直径或粒径分布。

该方法是一种颗粒度观察测定的绝对方法,因而具有可靠性和直观性,在纳米材料表征中广泛采用。

粒径的计算可采用交叉法、最大交叉长度平均值法或粒径分布图法⑦。

电镜观察法存在一个缺点,即测量结果缺乏统计性,这是因为电镜观察使用的粉体量极少,有可能导致观察到的粉体粒子分布范围并不代表整体粉体的粒径范围。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由透射电镜观察法测量得到的是样品的颗粒度而不是晶粒度。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要注意将电镜观察法测量得到的结果与用XRB法计算出的样品的颗粒度或平均晶粒度对比,以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c)利用高分辨电子显微术可以直接“看”到晶体中原子或原子团在特定方向上的结构投影这一特点,确定晶体结构;如透射电子显微分析方法⑧c1.选区电子衍射与金属薄膜衍村技术:为让电镜在显示形貌图象的同时还能分析晶体结构,通常采用所谓“选区电子衍射”的方法,有选择地分析样品不同微医范围内的晶体结构特性如果我们选用的样品是金属薄膜,还可以研究析出相与母相的位向关系,孪晶面,位错等晶体缺陷,这对研究金属的精细结构有特别显著的功效,下面举一典型实饲说明其应用。

如钢中马氏体形态的精细结构观察,采用金属薄膜直接透射来研究马氏体形态,可揭示高低碳马氏体的精细亚结构,从而了解到其本质差别。

低碳马氏休呈板条状,条宽约为0.025~2.25~m(常见条宽约2500Å),条长约数微米。

精细亚结构为位错,位错密度高达0.3 ~0i9×10 /cm。

,条内位错缠结交织,呈胞状分布的特征。

因此,低碳板条马氏体又称位错马氏体。

高碳马氏悻呈片状,片的大小差别很大,且互不平行,以大角度相交。

片内的精细亚结构为孪晶,厚度约50~900Å不等,故高碳片状马氏体又称孪晶马氏体。

另外,钢中低温回火析出的碳化物,钢中残余奥氏体的测定,不锈钢中强化相析出硬化的分析观察等都可利用选用电子衍射和金属薄膜衍衬技术来完成。

c2.相变和形形过程中组织结构变化规律的分析现察:透镜配置加热样品台,低温样品台或拉伸台,可对材料进行相变机理研究及低温下微观结构变化观察和形变过程位错运动等动态观察,还可测绘新材料的台金相图。

(d)利用衍衬像和高分辨电子显微像技术,观察晶体中存在的结构缺陷,确定缺陷的种类、估算缺陷密度;(e)利用TEM所附加的能量色散X射线谱仪或电子能量损失谱仪对样品的微区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如纳米材料的微区化学成分分析以扫描电子显微镜为例,通过安装在其上的能量散射X射线能谱仪收集相关特征X射线和电子能量损失谱,可以得到纳米材料的化学组分信息,通过调节电子的加速电压可控制电子束的深度范围⑨,从而实现纳米材料的微区成分分析。

要进一步研究纳米材料中的化学成键形态,可借助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其他测试手段。

(f)利用带有扫描附件和能量色散X射线谱仪的TEM,或者利用带有图像过滤器的TEM,对样品中的元素分布进行分析,确定样品中是否有成分偏析。

电子显微镜的最新技术和发展趋势分析⑩。

一、高性能场发射枪电子显微镜日趋普及和应用。

场发射枪透射电镜能够提供高亮度、高相干性的电子光源。

因而能在原子纳米尺度上对材料的原子排列和种类进行综合分析。

九十年代中期,全世界只有几十台;现在已猛增至上千台。

我国目前也有上百台以上场发射枪透射电子显微镜。

常规的热钨灯丝(电子)枪扫描电子显微镜,分辨率最高只能达到 3.0nm;新一代的场发射枪扫描电子显微镜,分辨率可以优于1.0nm;超高分辨率的扫描电镜,其分辨率高达0.5nm-0.4nm。

其中环境描电子显微镜可以做到:真正的“环境”条件,样品可在100%的湿度条件下观察;生物样品和非导电样品不要镀膜,可以直接上机进行动态的观察和分析;可以“一机三用”。

高真空、低真空和“环境”三种工作模式。

二、努力发展新一代单色器、球差校正器,以进一步提高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球差系数:常规的透射电镜的球差系数Cs约为mm级;现在的透射电镜的球差系数已降低到Cs<0.05mm.色差系数:常规的透射电镜的色差系数约为0.7;现在的透射电镜的色差系数已减小到0.1。

场发射透射电镜、STEM 技术、能量过滤电镜已经成为材料科学研究,甚至生物医学必不可少的分析手段和工具. 物镜球差校正器把场发射透射电镜分辨率提高到信息分辨率.即从0.19nm提高到0.12nm甚至于小于0.08nm. 利用单色器,能量分辨率将小于0.1eV.但单色器的束流只有不加单色器时的十分之一左右.因此利用单色器的同时,也要同时考虑单色器的束流的减少问题。

聚光镜球差校正器把STEM 的分辨率提高到小于0.1nm的同时,聚光镜球差校正器把束流提高了至少10倍,非常有利于提高空间分辨率。

在球差校正的同时,色差大约增大了30%左右. 因此,校正球差的同时,也要同时考虑校正色差.三、电子显微镜分析工作迈向计算机化和网络化。

在仪器设备方面,目前扫描电镜的操作系统已经使用了全新的操作界面。

用户只须按动鼠标,就可以实现电镜镜筒和电气部分的控制以及各类参数的自动记忆和调节。

不同地区之间,可以通过网络系统,演示如样品的移动,成像模式的改变, 电镜参数的调整等。

以实现对电镜的遥控作用.四、电子显微镜在纳米材料研究中的重要应用。

由于电子显微镜的分析精度逼近原子尺度,所以利用场发射枪透射电镜,用直径为0.13nm的电子束,不仅可以采集到单个原子的Z-衬度像,而且还可采集到单个原子的电子能量损失谱。

即电子显微镜可以在原子尺度上可同时获得材料的原子和电子结构信息。

观察样品中的单个原子像,始终是科学界长期追求的目标。

一个原子的直径约为1千万分之2-3mm。

所以,要分辩出每个原子的位置,需要0.1nm 左右的分辨率的电镜,并把它放大约1千万倍才行。

人们预测,当材料的尺度减少到纳米尺度时,其材料的光、电等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可能具有独特性。

因此,纳米颗粒、纳米管、纳米丝等纳米材料的制备,以及其结构与性能之间关系的研究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研究热点。

利用电子显微镜,一般要在200KV 以上超高真空场发射枪透射电镜上,可以观察到纳米相和纳米线的高分辨电子显微镜像、纳米材料的电子衍射图和电子能量损失谱。

如,在电镜上观察到内径为0.4nm 的纳米碳管、Si-C-N 纳米棒、以及Li 掺杂Si 的半导体纳米线等。

总之: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在材料科学特别纳米科学技术上的地位日益重要。

稳定性、操作性的改善使得电镜不再是少数专家使用的高级仪器,而变成普及性的工具;更高分辨率依旧是电镜发展的最主要方向;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的应用已经从表征和分析发展到原位实验和纳米可视加工;聚焦离子束(FIB)在纳米材料科学研究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FIB/SEM双束电镜是目前集纳米表征、纳米分析、纳米加工、纳米原型设计的最强大工具;矫正型STEM (Titan)的目标:2008年实现0.5Å分辨率下的3D结构表征。

五、低温电镜技术和三维重构技术是当前生物电子显微学的研究热点。

低温电镜技术和三维重构技术是当前生物电子显微学的研究热点六、高性能CCD相机日渐普及应用于电子显微镜中CCD的优点是灵敏度高,噪音小,具有高信噪比。

在相同像素下CCD 的成像往往通透性、明锐度都很好,色彩还原、曝光可以保证基本准确,摄像头的图像解析度/分辨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多少像素,在实际应用中,摄像头的像素越高,拍摄出来的图像品质就越好,对于同一画面,像素越高的产品它的解析图像的能力也越强,但相对它记录的数据量也会大得多,所以对存储设备的要求也就高得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