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知识点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知识归纳与解读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知识归纳与解读《谏太宗十思疏》是一篇唐代的文言文,作者是魏征。
以下是对该文章中的一些重要文言知识的归纳:1. 重点词汇:(1) 思:思考,考虑,想到。
在文章中指君主应该认真思考和注意的十件事情。
(2) 固:牢固,稳固。
在文章中指不要轻易打破或改变既有的局面或秩序。
(3) 居安:处于平安稳定的环境中。
居:处于。
(4) 戒奢:戒除奢侈和浮华。
戒:戒除,避免。
(5) 以:来,以便。
在文章中表示手段或目的的关系。
(6) 宏:广大,宽广。
在文章中指要有远大的眼光和胸怀。
(7) 易:容易,简单。
在文章中指不要看轻困难,要认真对待。
(8) 简:简单,简洁。
在文章中指不要繁琐,要简明扼要。
(9) 有善:有好的事物或优点。
有:具有,拥有。
(10) 浚:深挖,加深。
在文章中指要深入发掘好的事物和优点,加以发扬光大。
2. 语法结构:(1) “思”作为动词,表示思考、考虑。
例如:“必固其根本,思国之安危。
”其中,“思国之安危”表示思考国家的安危。
(2) 并列结构的句式,通过“则”、“必”、“故”等连词连接多个并列的句子或短语,表达多个相关的意思。
例如:“则思知足以自戒”、“必思无以欲盖而从恶”、“故思知足以自戒”、“故思无以怒而滥刑”等,都是并列结构的句式。
(3) 条件结构的句式,通过“如”、“若”等连词引导条件从句,表达某种假设或条件下的情况。
例如:“如覆薄水,如临深谷”、“若人君之欲明明德于天下”等,都是条件结构的句式。
(4) “臣闻”作为句首的固定结构,表示传闻、听说、嗅到等意思。
例如:“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等,都是以“臣闻”开头的固定结构。
(5) “也”作为句末的助词,表示肯定、强调等意思。
例如:“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也。
”等,都是用“也”作为句末助词的例子。
3. 古今异义:(1) “根本”,古义指树木的根和主干,比喻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今义指相对于枝叶而言的根和茎等。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梳理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梳理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振之以威怒(通“震”,威吓)(2)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通“毋”,不要)2、古今异义(1)臣虽下愚古义:最愚昧无知的人今义:无此词(2)承天景命古义:大今义:景色(3)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古义:树木的根部,在土里的那部分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4)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古义:放纵情感今义:尽情(5)凡百元首古义:泛指古代的帝王今义:国家的最高领导人(6)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古义:路人,比喻毫无关系的人今义:走路3、一词多义(1)长根不固而求木之长(成长,增长)塞源而欲流长者也(形容词用做动词,流得长远)(2)诚必竭诚以待下(名词,诚心)诚能见可欲(连词,果真)(3)终终苟免而不怀仁(副词,最终)能克终者盖寡(动词,坚持到底,保持到底)(4)求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要求)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请求)不求闻达于诸侯(谋求)(5)信信者效其忠(诚实)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信用)忌不自信(相信)(6)安安得广厦千万间(疑问代词,怎么)不念居安思危(安定的时候,安定的境遇)则思知止以安人(使……安宁)(7)治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治)不效则治臣之罪(惩治,治罪)(8)者求木之长者(语气词,不译)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代词,……的人)(9)盖能克终者盖寡(副词,大概,表示推测语气)今已亭亭如盖矣(名词,车盖)4、词类活用(1) 名词作动词。
则思江海下百川(居于……之下)(2) 形容词作名词。
择善而从之(好的建议)简能而任之(贤能的人)居安思危(安乐的时候;危难的时候)则思正身以黜恶(奸恶的人)择善而从之(好的意见)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重权、重位;帝王的地位)(3) 形容词意动用法。
乐盘游(以……为乐)忧懈怠(以……为忧)(4) 形容词使动用法。
必固其根本(使……稳固) 宏兹九德(使……光大)则思虚心以纳下(使……虚) 则思正身以黜恶(使……正) 何必劳神苦思(使……苦) (5) 动词使动用法。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整理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整理
一、古今异义
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
.. 2.既得志
..,则纵情以傲物
3.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
..
..度 4.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5.役聪明
..之耳目
二、词类活用
1.则思江海下.百川
2.君.人者,诚能见可欲
3.貌恭而不心.服
4.诚能见可欲
..
5.人君当神器之重.
6.居安.思危.
7.居域中之大.8.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9.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10.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11.塞源而欲流之长.者也12.能克终.者盖寡
13.必固.其根本14.则思知止以安.人
15.乐.盘游16.忧.懈怠
三、句式
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2.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
3.则思三驱以为度
四、句子翻译
1.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2.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葆无疆之休
3.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4.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5.恩所加,则思无因喜而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6.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谏太宗十思疏》翻译及知识点归纳

《谏太宗十思疏》翻译及知识点归纳【原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思国之理一作:思国之治;塞源而欲流长也一作:塞源而欲流长者也)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胡越一作:吴越)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翻译】:我听说想要树木长得好,一定要使它的根牢固;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得高,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微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保永无止境的美善。
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而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却想要树木长得茂盛,堵塞源泉却想要泉水流得远一样啊!(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他们没有一个不为国家深切地忧虑而且治理成效显著的,但一旦功业建成就德性衰减。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点分段整理

《谏太宗十思疏》复习第一节:一、重点实词1. 必浚.其泉源2. 人君当.神器之重3. 永保无疆之休.4.德不厚而思国之治.5.情不胜.其欲二、词类活用1. 臣闻求木之长.者2. 欲流之远.者3. 必固.其根本4. 人君当神器之重.三、古今异义必固其根本四、特殊句式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五、重点句子翻译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第二节:一、重点实词1.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2. 能克.终者盖寡3. 则纵情以傲物. 4、虽董.之以为严刑5、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6.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二、词类活用貌.恭而不心服三、古今异义必固其根本四、特殊句式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五、重点虚词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第三节:一、重点实词1. 则思谦冲.而自牧. 2、奔车朽索,其可忽.乎?3、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4、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5.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6. 宏.兹九德7. 代下司.职8.亏.无为之大道哉二、词类活用1. 则思止以安.人2. 则思江海下.百川3. 乐.盘游4、想谗邪.. 5. 则思正.身以黜恶. 6. 简能.而任之7. 择善.而从之 8. 何必劳.神苦.思三、古今异义役聪明之耳目四、特殊句式奔车(以)朽索则思三驱以(之)为度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五、重点句子翻译1.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2.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七、重点句子翻译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译文:我听说想要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使它的根稳固;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2、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点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点《谏太宗十思疏》是唐代儒将魏徵写给唐太宗李世民的一篇谏论文章。
该文通过十个思考问题的角度,对唐太宗的统治政策和自身修德提出了批评和建议。
以下是《谏太宗十思疏》的几个重要知识点:1. 亲征和勤王:魏征认为太宗的亲征和勤王政策过于穷兵黩武,消耗了大量的财力和人力资源,造成了国家的内忧外患,而应该稳定国内,减少战争。
2. 养民和敬天:魏征强调政府应该以民生为重,保障百姓的生计和安宁,而不仅仅是追求战争和征服。
同时,他还提倡敬天行道,认为太宗应该注重修身养性,做到以德治国。
3. 推行均田制:魏征建议太宗实行均田制度,即通过重新平均分配土地,解决土地集中和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
他认为这样可以消除社会矛盾,提高民众的安居乐业水平。
4. 加强法律制度:魏征认为太宗应该加强法律制度,建立科学公正的审判机构和儒家道德体系,确保人民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并且要加强法律教育,提高人民的法律意识。
5. 提倡自强不息:魏征认为太宗应该鼓励人民自强不息,杜绝因懒惰和享乐而导致的社会腐败现象。
他强调以勤劳和创新精神实现国家的繁荣和富强。
6. 建议降低苛捐杂税:魏征认为太宗应该减少苛捐杂税,降低农民的负担,保障他们的生活水平。
这样可以提高社会稳定性,减轻民众的不满情绪,同时也有利于国家的发展。
7. 魏征提倡教育普及:他认为太宗应该大力发展教育,普及教育机会,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和知识水平。
这样不仅有利于国家的发展,还有利于培养人才,推动社会进步。
8. 谏言忠诚:整篇文章以及其中的每一个观点都展现了魏征的谏言忠诚。
他坦诚直言,毫不回避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以期能对太宗的治理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以上只是《谏太宗十思疏》的部分知识点,这份谏言文章以其精辟的观点和独特的写作手法,在历史上被广泛传播和学习。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梳理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梳理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振之以威怒(通“震”,威吓)(2)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通“毋”,不要)2、古今异义(1)臣虽下愚古义:最愚昧无知的人今义:无此词(2)承天景命古义:大今义:景色(3)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古义:树木的根部,在土里的那部分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4)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古义:放纵情感今义:尽情(5)凡百元首古义:泛指古代的帝王今义:国家的最高领导人(6)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古义:路人,比喻毫无关系的人今义:走路3、一词多义(1)长根不固而求木之长(成长,增长)塞源而欲流长者也(形容词用做动词,流得长远)2)诚必竭诚以待下(名词,诚心)诚能见可欲(连词,果真)3)终终苟免而不怀仁(副词,最终)能克终者盖寡(动词,坚持到底,保持到底)4)求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要求)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请求)不求闻达于诸侯(谋求)5)信信者效其忠(诚实)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信用)忌不自信(相信)6)安安得广厦千万间(疑问代词,怎么)不念居安思危(安定的时候,安定的境遇)则思知止以安人(使……安宁)7)治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治)不效则治臣之罪(惩治,治罪)8)者求木之长者(语气词,不译)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代词,……的人)9)盖能克终者盖寡(副词,大概,表示推测语气)第 2 页今已亭亭如盖矣(名词,车盖)4、词类活用(1).............................. 名词作动词。
则思江海下百川(居于............................. 之下)(2)形容词作名词。
择善而从之(好的建议)简能而任之(贤能的人)居安思危(安乐的时候;危难的时候)则思正身以黜恶(奸恶的人)择善而从之(好的意见)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重权、重位;帝王的地位)(3)形容词意动用法。
谏太宗十思疏文化常识

谏太宗十思疏文化常识
1. 你知道什么是“疏”吗?哎呀,《谏太宗十思疏》里的“疏”就像是臣子给皇帝的一封情真意切的信呀!就好像你给好朋友真诚地提建议一样。
比如魏征给唐太宗写这篇疏,那可真是掏心掏肺呢!
2. 嘿,“太宗”是谁呀?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李世民呀!他可是唐朝超级厉害的皇帝呢,就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
这《谏太宗十思疏》就是对着他说的呀!
3. “十思”都有啥呢?哇,那可多啦!像思考如何保持谦虚呀,克制欲望呀,多听听别人意见呀之类的。
这就像是我们生活中要时常反思自己的行为举止,不是吗?比如你是不是太贪玩啦而忘了学习呀。
4. 你晓得不,文章里说要“居安思危”?这可太重要了呀!就好比你现在生活很安逸,但也要想想万一遇到困难该怎么办。
就像人家说的,晴天也要想着准备雨伞呀!
5. 听说过“戒奢以俭”吗?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哦!就像我们不能乱花钱,要节省一样。
唐太宗要是大手大脚,国家不就乱套啦?这多浅显的道理呀!
6.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真诚待人呀,就算原本是敌对的关系也能变得亲密呢!就好像你和之前有矛盾的同学,真诚交流一下,不就和好啦?
7. “载舟覆舟”这个厉害啦!老百姓能让你当皇帝,也能让你当不成皇帝呢。
这不就是船和水的关系嘛,你对水不好,水还能好好托着你吗?
8. 还有“知足”的重要性呀!人要是不知足,那可就麻烦咯。
就像你已经有很多玩具了,还总想要新的,能行嘛!
9. 最后呀,《谏太宗十思疏》真的是特别有意义的文章呀!它告诉我们很多为人处世、治理国家的道理。
我们应该好好去学习、体会它,不是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点
通假字
1.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振”同“震”,震慑。
2.简能而任之:“简”同“拣”,选拔。
3.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无”同“毋”,不要。
[5]
古今异义
1.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根本:古义,树木的根;今义,指事物的本质。
2.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纵情:古义,放纵情感,即“骄傲”;今义,尽情。
3.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虚心:古义,使……谦虚;今义,一种谦虚的美德。
4.承天景命景:古义:重大。
今义:景色。
5.傲物则骨肉为行路骨肉:古义:亲人。
今义:自己的身体。
6.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以为:古义:以(之)为;把......当作。
今义:认为。
[5]
7.人君当神器之重神器:古义:特指封建社会的国家政权。
今义:泛指祭祀用品。
8.臣虽下愚(下愚,最愚昧无知的人。
谦词。
今无此意。
)
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状语
貌恭而不心服貌:指表面上。
心:指内心里。
2. 名词作动词
江海下百川下:居于……之下。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君:做君主,统治。
3. 形容词用作名词
人君当神器之重重:形容词作名词,责任、重权。
居域中之大大:形容词作名词,重大的位置。
惧谗邪邪:,形容词作名词,邪恶的小人。
择善而从之善:形容词作名词,好的、可行的意见。
则思正身以黜恶恶:形容词作名词,奸恶的小人、不好的行为等。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能:形容词作名词,有才能的人。
善:形容词作名词,好的意见。
居安思危安:形容词作名词,安逸的环境。
危:形容词作名词,危险的情形。
4. 形容词用作动词
智者尽其谋尽:穷尽。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远:远长。
塞源而欲流长者长:长远。
克终者盖寡终:坚持到底。
5. 形容词使动用法
欲流之远者远:使……流得远。
必固其根本固:使……牢固。
知止以安人安:使……安宁。
正身以黜恶正:使……端正。
思虚心以纳下虚:使……谦虚。
宏兹九德宏:使……光大。
何必劳神苦思劳:使……劳累。
6.动词用作名词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可欲:指看见想要的东西。
7.形容词意动用法
乐盘游,则三思以为度乐:以……为乐,喜欢。
忧懈怠,则慎思而敬终忧:以……为忧,担心。
[5]
重要虚词
(一)之:
①臣闻求木之长者: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结构助词,的。
③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代词,指代天下。
(二)以:
①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来,表目的的连词。
②虽董之以严刑。
介词,用。
③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来,表目的的连词。
④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介词,因为。
(三)而:
①源不深而望流之远:连词,表转折。
②则思谦冲而自牧:连词,表递进。
③垂拱而治:连词,表修饰。
④子产而死,谁气嗣之:连词,表假设。
(四)哉:
①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哉。
表反问语气,呢。
②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
表反问语气,吗。
③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出自《史记·陈涉世家》。
表反问语气,呢。
重点实词
(一)盖:
①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大概。
②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连词,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因为。
(二)虽:
①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虽然。
②虽董之以严刑:即使。
(三)诚:
①必竭诚以待下:形容词作名词,诚心。
②诚能见可欲:如果。
(四)下:
①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方位状语作名词,臣下的意见。
②臣虽下愚,知其不可:智力低下。
③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居于……之下。
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出自《论语·公冶长》第五篇)。
:地位低下的人或学识比自己低的人。
(五)当:
①盛夏之时,当风而立:对着,面对。
②人君当神器之重:掌握,主持。
③安步当(dàng)车:当作。
(六)安:
①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安定。
②燕雀安知鸿之志哉:怎么,哪里。
③项王曰:“沛公安在?”:哪里。
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养生,所能养生的。
⑤不念居安思危:安全的环境。
(七)信:
①信者效其忠:诚实。
②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
③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信用。
④忌不自信:相信。
(八)求:
①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追求。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
③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请求。
④不求闻达与诸侯:追求。
⑤府史闻此变,因求假暂归:请求。
(九)治:
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治理。
②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医治。
③不效则治臣之罪:惩治。
(十)所:
①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所”加动词的固定结构。
②山峦为晴雪所洗。
表被动。
(十一)克:
①能克终者盖寡:能够。
②然操虽能克绍:战胜。
③公乃与克日会战:约定。
④克己复礼为仁:约束。
(十二)终:
①终苟免而不怀仁:最终。
②能克终者盖寡:坚持到底。
(十三)固:
①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使……牢固,巩固。
②据秦孝公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坚固······。
③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固然。
④蔺相如固止之:坚决,坚持。
⑤至于颠覆,理固亦然:本来,原来。
⑥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顽固,固执。
⑦斯固百世之遇也:确实,实在。
[9]
特殊句式
判断句
(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者……也”表判断,在此处可译为……的人)。
(2)载舟覆舟,所宜深慎(直接表判断)。
(3)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判断句
(4)载舟覆舟,所宜深慎(直接表判断)判断句。
省略句
(1)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之)为度。
省略句,省略介词宾语“之”
(2)(民众)终苟免而不怀仁。
省略句,省主语“民众”。
倒装句
(1)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以严刑董之,介宾短语后置)倒装句。
[10]
(2)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介词宾语前置句
固定句式
(1)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岂……乎”是固定句式,一般译为“难道……吗?”
(2)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反问)
常识
“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这句中的“文武”指文臣武将,不能理解为“文治武功”。
“文武”承上文“智者”“勇者”“仁者”“信者”而言,都是指人的。
联系下文看也是如此,下文说皇帝不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也是由于文臣武将各尽其职。
“用”本是“使用”“任用”的意思,引申为“有作为”,即发挥作用的意思,句子译出来是:文臣武将一齐发挥作用,国君什么都不用做就能治理好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