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第三章资本与剩余价值

合集下载

【学考集市】程恩富《政治经济学》(第5版)章节复习题 第3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学考集市】程恩富《政治经济学》(第5版)章节复习题  第3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第3章资本和剩余价值一、名词解释1.资本答∶资本是指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体现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资本的特点∶①资本的增殖性。

不断地和无限地追求自身的价值增殖,是资本区别于一般货币的根本特征。

②资本的运动性。

资本的生命在于运动。

资本只有在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相统一的运动过程中才可能增殖。

③资本的返还性。

资本的运动和增殖,是以预付一定量的货币资本为起点的。

投资者在开始投入资本的时候,就蓄意要回收它(当然包括增殖额)。

在做出投资决策的时候,资本所有者往往要把预期的资本增殖率的高低和投资回收期的长短结合起来考虑。

2.劳动力商品答∶劳动力商品是指作为买卖对象的劳动力,它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劳动力要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①劳动力的所有者有完全的人身自由;②劳动力所有者除了自身劳动力这一商品以外一无所有,既没有生产资料,也没有现存的生活资料,只有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为生。

劳动力的价值取决于维持和再生产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即劳动,能够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主义制度特有的现象。

3.剩余价值答∶剩余价值是指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它体现了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剩余价值生产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剩余价值是在生产领域中创造的,不能在流通中产生,但又不能离开流通。

按照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可分为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在早期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以获取绝对剩余价值为主,后来变为以获取相对剩余价值为主。

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的比率,它反映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

4.绝对剩余价值答∶绝对剩余价值是指通过延长工作日长度使剩余劳动时间增加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基本方法之一。

资本与剩余价值

资本与剩余价值

产品
W 总价值
W 社会价值
W 个别价值
超额 m
一般企业
20斤
60元
3元
3元
0
棉纱 (48c,6v,6m)
个别企业 劳动生产率
40斤 棉纱
108元 (96c,6v,6m)
3元
提高一倍
2.7元
12元
(3-2.7)×40
3、相对m和超额m的关系: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区别:
◆超额剩余价值以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条 件,是个别企业获得的,它是一种暂时的现象。
保持和延续
维持
与其它商品价值决定的共同之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生产和再生产 劳动力 所必需 的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
决定
A 的

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必 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延续 发展
练劳 费动 用者 。的
教 育 训
活生维 资活持 料所劳 的必动 价需者 值的家 。生属
活生维 资活持 料所劳 的必动 价需者 值的本 。生人
三、劳动力成为商品
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可以自己支配劳 动力
劳动力就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存在于人的身体中 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A
成 条件 为
劳动者有完全人身自由 劳动者没有生产资料
W 必须出卖 劳动力
在封建 社会末 期逐渐
形成
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劳动力的恢复、
(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m 生产 M 消费
分配
再次,生产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的存在、发展和灭亡。
产生 发展 灭亡
m
第四节
资本主义工资
一、工资的现象和本质

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本章将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分析,阐明剩余价值理论,揭示剩余价值的源泉,从而揭露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和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对立的经济根源。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在今天,它仍然是我们剖析现代资本主义制度的科学依据。

第一节货币转化为资本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货币是资本的最初形态。

资本家有一定量的货币才能去购买,进入生产过程。

货币是资本的最初形式—用货币采购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货币是资本家生产经营活动的出发点。

(一)从流通形式看,作为资本的货币与作为货币的货币是不同的:1、商品流通形式:W—G—W’。

目的在于获得其它消费品。

2、资本流通形式:G—W—G’。

目的在于获得更多的货币。

(二)商品流通形式与资本流通形式的区别:1、形式不同:顺序—先卖后买与先买后卖、起点和终点—商品到商品与货币到货币、媒介不同—货币与商品。

W—G—W’;G—W—G’。

2、内容不同:商品流通是价值量相等的两种不同商品相交换,流通的主体是不同的使用价值;资本流通是用货币换回更多的货币,流通的主体是价值。

3、目的不同:商品流通形式是为了使用价值,是为买而卖;资本流通形式是为了得到更多的价值G’=G+△G作用不同:作为货币的货币只是一般等价物,是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的统一。

而作为资本的货币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三)资本运动的总公式及矛盾1、资本运动的总公式:G—W—G’,适用于一切形式的资本,它概括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等各种形态资本运动的一般特征。

2、资本运动的总公式矛盾:资本在流通中发生了价值增值,带来了剩余价值,但按照价值规律等价交换的要求,资本不可能在流通领域中增殖的;W也不可能在流通过程中使价值增值。

3、价值增殖—剩余价值是从何处产生的(1)剩余价值不可能从流通领域产生。

剩余价值的总量可以在资本家之间分配,但绝不可能通过贱买贵买而使价值增殖。

(2)剩余价值在生产过程中由工人劳动创造并在流通领域中得以实现。

第3章资本和剩余价值

第3章资本和剩余价值

第二篇竞争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第3章资本和剩余价值一、概念题1.资本总公式2.劳动力3.劳动过程4.价值形成过程5.价值增殖过程6.资本7.剩余价值8.资本主义生产过程9.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10.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11.剩余价值率12.绝对剩余价值13.相对剩余价值14.超额剩余价值15.剩余价值规律16.资本主义工资17.计时工资18.计件工资19.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二、思考题1.什么是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2.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什么?3.劳动力商品有什么特点?4.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5.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为什么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6.价值增殖过程为什么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7.资本的本质是什么?8.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和意义是什么?9.什么是剩余价值率?它为什么表明了资本主义的剥削程度?10.绝对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11.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为什么是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12.在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是什么?13.为什么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14.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什么?15.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课后习题详解一、概念题1.资本总公式答:资本总公式是指概括了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运动的资本流通公式G—W —G 。

资本的总公式表明,资本一旦进入流通领域,似乎自身就会发生增殖,然而,这同商品、价值、货币的性质以及流通规律是相矛盾的。

因为,商品作为使用价值,只是商品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它自身不是价值实体,更不能发生价值增殖,商品的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其流通是按等价原则进行的,所以只有价值形态的变化,不可能发生价值增殖;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在商品流通中只发挥媒介作用,只是表现和实现商品的价值,也不会引起价值增殖;商品流通规律要求具有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实行等价交换,商品的形态变化与价值量的变化没有任何关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W=C+V+M C—不变资本;V—可变资本;M—剩余价
值。 产业资本的增殖过程使我们清晰地看
到了资本家是怎样获取剩余价值的。
第三节 剩余价值最大化
资本主义生产的最主要目的就是使得剩余价值最
大化
如何最大化呢?他们想出了2个妙法:从劳动者身上
想办法—榨取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一、绝对剩余价值—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
A
G—---W ----P—W’---G’
Pm
三个阶段的总结
通过上述三个阶段的分析,我们 发现价值增殖的根本原因是由劳动力 引起的,是劳动力创造出了高于其自 身的价值(生活资料+抚养子女+教育) 的部分,即剩余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 实现了资本家资本的增殖
劳动力为什么能够创造出高 于自身价值的价值呢?
第一阶段:购买阶段
在这个阶段,资本首先以货 币形式出现,但经过运动后变为 实物和劳动力,它已经具备了资 本的基本条件。
第二阶段:生产阶段
即资本家将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结合 起来
A
W
-----P----W’
Pm
P是生产过程;W’是新商品,(含剩余价值)
第二阶段:生产阶段
三个阶段的总结
同时,从产业资本运动的过程中我们 又可以看到,是劳动力使得资本增殖了。 因此马克思又非常形象地将将资本区分为 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
可变资本—是指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 资本。
不变资本—是指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 分资本。
三个阶段的总结
在有了这两个概念后,我们可以将生 产过程产出的商品价值表示为:
一般特指工业。如产业工人、产业革命等。
他一般是和商业相对应的,商业—指商品
流通行业

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

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
表现在劳动力上的这部分资本,其实物形态是雇佣劳 动者本身,其使用价值是劳动者的活劳动 。劳动力在生 产过程中使用由于被工人的活劳动所代替,凝结在产品中 能创造新价值,不仅包括自身的价值,还包括剩余价值。 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这部分资本价值价值,在生产过程中 发生了量的变化,使价值增殖,所以叫做可变资本。用V 来表示。
政治经济学
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G—W—G′实质上是一个矛盾的公式:一方 面,货币资本在流通中发生了价值增殖,产生 了多于预付资本价值的价值,即剩余价值;另 一方面,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作为资本的货 币在买卖过程中奉行等价交换原则,不能发生 价值的增值。
对G—W—G′矛盾的有效解释与说明,能够 回答剩余价值的来源,从而能够回答货币如何 转化为资本,价值增值“必须在流通中,又必 须不在流通中”产生,“这就是问题的条件”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188—189页)。
劳动日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生理界限,二是社会的 和道德的界限。
政治经济学
“我们要把世界变个样,我们厌倦了白白的辛劳,光得到仅能糊 口的工饷,从没有时间让我们去思考。
我们要闻闻花香,我们要晒晒太阳,我们相信:上帝只允许八 小时工作日。”
19世纪80年代,为了刺激 经济的高速发展,榨取更多 的剩余价值,资本家不断采 取增加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 的办法来残酷地剥削工人。 1883年,美国工人平均日工 作超过10小时,每天工作12 至15个小时的现象非常普遍。 在很多工厂,白班倒夜班时, 工人会连轴干24小时。
政治经济学
一、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 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首先是劳动的过程。无论任何社 会,都要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以某种方式结合起来,生 产有用的产品。这是劳动过程的一般。 但由于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同,不同社会的劳动过程又 具有特殊性。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归资本家所有, 决定了劳动者作为雇佣劳动者对资本的从属地位,在 资本家监督下为资本家劳动;也决定了劳动者在劳动 中创造的产品归于资本家,而不是归于劳动者。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与价 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是生产使用价值的过程,价值增殖 过程是生产价值和剩余价值的过程。前者是后者的物质 基础 ,后者则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所在。 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对资本价值增殖过程 的考察可以分成两个层次: 首先,是“到达一点”的价值形成过程,即预付资本 价 值的补偿过程。

(价值管理)第三章资本与剩余价值

(价值管理)第三章资本与剩余价值

第三章资本与剩余价值年级学号专业姓名一、名词解释资本、劳动力商品、资本主义所有制、剩余价值、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率、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工资、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名义工资、实际工资、相对工资二、单项选择题1.从资本流通公式的分析中可以发现价值增殖的根源是在()。

A.G—W阶段的的货币上 B.G—W阶段的商品购买行为上C.G—W阶段所购买商品的价值上 D.G—W阶段所购买商品的使用价值上2.资本是()。

A.货币 B.生产资料C.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D.以物为媒介的生产关系3.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在于()。

A.货币的积累 B.劳动力成为商品C.财产所有权 D.贷放4.资本主义所有制本质上是()。

A.一种私人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 B.一种社会所有制C.一种资本家集体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D.一种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剥削雇佣劳动的私有制。

5.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特征是()。

A.劳动在资本家的监督下进行 B.生产的目的是获得剩余价值C.使用价值的生产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D.使用价值的生产过程、价值形成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6.超额剩余价值是()。

A.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B.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C.所有企业提高劳动强度的结果 D.先进的生产技术带来的7.不变资本是指()A.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 B.资本家的货币资本C.资本家的商品资本 D.用于购买劳动力的资本8.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其使用过程()。

A.能转移自身价值 B.其价值随着使用价值的消失而消失C.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D.能保持自身的价值9.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A.雇佣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B.雇佣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C.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报酬 D.雇佣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10.工资形式掩盖资本主义剥削是因为看不到()。

A.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的区别 B.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区别C.个别劳动和社会必要劳动的区别 D.劳动力价值和劳动力价格的区别11.资本主义商品价值中()。

第三章练习题

第三章练习题

第三章练习题第3章资本和剩余价值一、填空题1.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就是指资本总公式在形式上与存有的矛盾。

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和的统一。

3.生产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4.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是。

5.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就是和。

6.工人的劳动时间分成和两部分。

7.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就是的转变形式。

8.剩余价值既不能,又不能,这就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

9.就是货币转变为资本的前提。

10.的生产是以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的。

二、单项选择题1.资本总公式就是()ag-w-gbg-w-g’cw-g-wdw-g-w’2.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重要特点是()a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可以还原成为生活资料价值b它包含历史和道德的因素c它是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源泉d它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扩大物质内容3.超额剩余价值的源泉是()a工人的必要劳动b工人的剩余劳动c绝对价值d相对剩余价值4.相对剩余价值的赢得就是()a绝对延长工作日的结果b提高工人劳动强度的结果c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d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5.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就是()a个别资本所有者首先改进技术的结果b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c在必要劳动时间维持不变时缩短工作日的结果d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6.机器设备等物沦为资本是因为它们就是()。

a生产劳动产品的条件b生产商品的条件c生产剩余价值的条件d生产物质财富的条件7.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和直接动机是()。

a追逐相对剩余价值b追逐绝对剩余价值c降低劳动力价值d追逐超额剩余价值8.剩余价值率反映的是()。

a预付资本的细胞分裂程度b可变资本的细胞分裂程度c资本家对工人的奴役程度d不变资本的细胞分裂程度9.“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领域中产生,但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而产生”,这句话的意思是()a剩余价值可以在流通中产生,也可以在生产中产生b剩余价值既无此流通中产生,也无此生产中产生c剩余价值在生产中产生,但要以流通为条件d剩余价值在流通中产生,但要以生产为条件10.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工资水平及其变动趋势主要看()a货币工资b实际工资c相对工资d国民工资11.在商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是借助于生产者的()a具体劳动而增殖大b具体劳动而转移到新产品中去c抽象劳动而增殖d抽象劳动而转移到新产品中去12.个别企业加强工人劳动强度而多得的那部分价值属于()a剩余价值外负担b绝对剩余价值c相对剩余价值d超额剩余价值13.某资本家经营的企业通过改良技术、提升劳动生产率,并使其生产商品花费的劳动时间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太少10%,由此构成商品个别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的那部分就是()a超额剩余价值b绝对剩余价值c必要剩余价值d个别剩余价值14.某资本家经营的企业通过强化管理,在工作日不变的情况下,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了20%,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则该企业的剩余价值率将由1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资本与剩余价值
年级学号专业姓名一、名词解释
资本、劳动力商品、资本主义所有制、剩余价值、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率、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工资、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名义工资、实际工资、相对工资
二、单项选择题
1.从资本流通公式的分析中可以发现价值增殖的根源是在()。

A.G—W阶段的的货币上 B.G—W阶段的商品购买行为上C.G—W阶段所购买商品的价值上 D.G—W阶段所购买商品的使用价值上2.资本是()。

A.货币 B.生产资料
C.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D.以物为媒介的生产关系
3.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在于()。

A.货币的积累 B.劳动力成为商品
C.财产所有权 D.贷放
4.资本主义所有制本质上是()。

A.一种私人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 B.一种社会所有制
C.一种资本家集体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
D.一种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剥削雇佣劳动的私有制。

5.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特征是()。

A.劳动在资本家的监督下进行 B.生产的目的是获得剩余价值C.使用价值的生产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D.使用价值的生产过程、价值形成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6.超额剩余价值是()。

A.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B.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C.所有企业提高劳动强度的结果 D.先进的生产技术带来的
7.不变资本是指()
A.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 B.资本家的货币资本
C.资本家的商品资本 D.用于购买劳动力的资本
8.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其使用过程()。

A.能转移自身价值 B.其价值随着使用价值的消失而消失C.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D.能保持自身的价值
9.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A.雇佣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B.雇佣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报酬 D.雇佣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10.工资形式掩盖资本主义剥削是因为看不到()。

A.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的区别 B.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区别
C.个别劳动和社会必要劳动的区别 D.劳动力价值和劳动力价格的区别11.资本主义商品价值中()。

A.c是新创造的价值,v+m是转移的价值
B.c+v是转移的价值,m是新创造的价值
C.c+v是新创造的价值,m是转移的价值
D.c是转移的价值,v+m是新创造的价值
12.资本主义工资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计时工资和名义工资 B.计件工资和相对工资
C.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 D.名义工资和相对工资
三、多项选择题
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和超额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

A.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B.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C.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D.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变相的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E.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变相的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2.简单商品流通和资本流通的共同点是()。

A.它们都是价值运动形式 B.它们都是为了社会需要
C.它们都是买卖两个阶段的统一 D.它们都是以货币为媒介
E.它们都发生价值增殖
3.剩余价值量等于()。

A.剩余价值率与可变资本的乘积 B.剩余价值率与不变资本的乘积
C.剩余价值率与预付总资本乘积 D.利润率与可变资本的乘积
E.利润率与预付资本的乘积
4. 资本流通公式的特点是()。

A.运动的顺序是先买后卖 B.运动的媒介是商品
C.运动的主体是使用价值 D.运动的目的的价值增殖
E.运动是无止境的
5.资本主义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的关系是()。

A.计时工资是计件工资的基础 B.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基础
C.计时工资是计件工资的转化形式 D.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E.计时工资、计件工资都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6.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A.按其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属于可变资本
B.按其周转的方式属于固定资本 C.按其周转的方式属于流动资本D.从其价值形成方面看,与用于购买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的资本的作用相同E.从其流通的方式看,它和流动资本没有区别
7.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导致()。

A.商品价值下降 B.劳动力价值上升 C.劳动力价值下降D.必要劳动时间缩短 E.相对剩余价值增加
8.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增加剩余价值总量的方法有()。

A.增加雇佣劳动的数量 B.压低工人工资 C.延长工作日
D.提高劳动生产率 E.增加劳动强度
9.从分析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中可以看出( )。

A.作为资本的货币与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货币作用是不同的
B.资本流通和商品流通的目的是不同的 C.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D.资本带来剩余价值同价值规律在形式上是矛盾的
E.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但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而产生
10.下列关于资本的划分正确的是( )。

A.按资本各部分在价值增殖过程中不同的作用,资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B.按资本各部分价值周转方式不同,资本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C.按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分为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D.按资本在流通的不同作用,资本分为生产资本、商品资本、货币资本
E.按资本在循环过程中采取的不同职能形式,资本可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
商品资本
11.资本原始积累过程( )。

A.发生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前
B.是采用暴力手段强迫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把大量货币财富集中到少数人中C.是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经济条件的历史过程
D.以剥削广大农民生产资料为其全部过程的基础
E.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进行的
12.劳动力成为商品( ) ( ) ( ) ( ) ( )
A.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 B.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C.劳动者必须有人身自由,能出卖自己的劳动力
D.劳动者没有任何生产资料和其他生活来源 E.劳动者必须以出卖劳动力为生13.剩余价值率可以表示为( ) ( ) ( ) ( ) ( )
A.剩余劳动与必要劳动的比率 B.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C.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D.剩余价值与预付资本的比率
E.剩余价值与商品价值的比率
四、简答题
㈠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
㈡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㈢现代资本主义生产自动化条件下能否认为劳动已不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惟一源
泉?
五、论述题
㈠比较说明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及其生产方法。

㈡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什么?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为什么转化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