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专题17诗歌鉴赏古典诗词意象特有的情感内涵(下)
高考诗歌鉴赏考点解读与解题技巧例析:赏析诗歌中的思想感情(附练习与答案解析)

高考诗歌鉴赏考点解读与解题技巧例析赏析诗歌中的思想感情(附练习与答案解析)【考点解读】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分析诗歌的意境等。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感情主要包括:1.理解诗歌语句的意思,根据诗歌的主要内容,分析其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总结诗歌的主旨;2.分析诗歌所反映的社会现实;3.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积极意义或局限性。
【技巧点拨】答题思路一、抓住情感语言,掌握情感基调1.抓住两种“情语”:(1)直接找出显性“情语”;(2)细心寻找隐性“情语”2.知道“情语”出现的位置:像直接“情语”,多出现在标题、开头、结尾处,在特殊情况下中间及小序中也会出现。
像隐性“情语”一般藏在写景叙事绘人的文字中和诗的中间位置,有时也会出现在注释中。
必须盯紧这些关键“部位”。
3.关注“情语”表达的特殊性:正常情况下,诗人用什么情语,就表达出什么情感,但有时会用隐晦、曲折、反语的方式表达,如用了“喜”字,就不一定真的表达“喜悦”之情,可能是反语。
因此,不必将“情语”直接拿来就用,还要结合原文语境作准确的理解。
当然,这种“口是心非”的表达方式较为少见。
二、抓住具体抒情方式,领悟含蓄、隐晦的情感古诗抒情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对于考试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间接抒情,因为它表达的情感含蓄、隐晦,给情感的把握带来不小的难度。
在解题过程中须区分具体的间接方式,对症下药。
1.借景抒情:抓景语悟情语借景抒情是古诗最常用的抒情方式,从景物描写中挖掘出思想情感是每一个考生都必须具备的基本功。
主要途径是通过细读,看看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的特征是什么,色调是什么(指冷色调与暖色调),它们又与情感有着怎样的正关联或负关联。
2.托物言志:抓物语悟情志借物抒情也是古诗常见的抒情方式。
应抓住描写物象的语言,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彩、味道)和内在品性以及环境特点,并能深入其里,联系诗人自身的经历和所处的社会环境,找准物与志的契合点。
高考语文答题诗歌鉴赏“古代情感常见内涵类型和表达类型”复习笔记

古代情感常见内涵类型和表达类型1.情感内涵类型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诗歌没有两首感情相同的诗篇。
但是,相对来讲,古诗传达的感情还是有大致相同的类型,以下八类情感是最常抒发的:(1)忧国忧民之情:体验战乱离散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反映社会黑暗,揭露统治制度的00腐朽和统治者横征暴敛、穷兵黩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对山河沦落、国破家亡的痛楚。
(2)建功立业之情:保家卫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豪情,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怀才不遇的寂寞,报国无门的激愤,年华消逝的感慨,壮志难酬的悲叹,热忱报国的激情,赤诚献身的心声等。
(3)思乡怀人之情:天涯羁旅的愁思,思亲念友的孤独,边关征夫的思乡,闺中怨妇的怀人,依依惜别的深情,情深意长的勉励,难舍难分的惜别。
(4)寄情山水之情:寄情山水的悠闲,退隐田园的淡远,归耕隐居的自在。
(5)感时伤逝之情:昔胜今衰的沧桑,时事变迁的感慨,青春易逝的伤感,时不我与的焦虑,凄美惆怅的记忆,悠长寂寞的思念。
(6)热情赞美:对英雄的赞美,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对亲情、爱情的赞美。
(7)人生梦幻之感:抒发青春的梦幻,理想的追寻。
(8)吟唱自然:自然的美妙,天地景观的美。
教材助解:1.判断下列诗句抒发的情感类型。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类型:(2)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类型:(3)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类型:答案:(1)忧国忧民类(2)感时伤逝类(或人生梦幻类) (3)建功立业类(4)思乡怀人类(5)热情赞美类(或吟唱自然类) (6)寄情山水类2.情感表达类型古人写诗抒发情感,有两种方式,直抒胸臆和委婉含蓄。
就其表达的数量和层次看,主要有四种类型:(1)情感变化型在古典诗歌中,诗人的情感往往不是静态的,而是随着某种时空条件发生了变化,其情感在诗歌的前后文中发生了较大的转变。
包括由喜转悲、由悲伤转为豁达释然等。
赏析时应抓住其情感是怎样变化的,理解变化的原因。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专题17诗歌鉴赏诗歌常见思想内容及解题方法指导

主标题:诗歌常见思想内容及解题方法指导副标题:把握诗歌常见思想感情,掌握诗歌思想内容的解题方法。
关键词:思想内容,主旨情感,解题方法难度:4重要程度:4内容:一、诗歌的思想内容常见情感:忧愁、惆怅、孤独、寂寞、伤感、烦闷、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持节操等。
(一)边塞诗(建功报国类)唐诗多为:1.边塞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2.从军边塞、杀敌报国的意志;3.描绘将士英勇无畏、昂扬勃发的精神状态;4.讴歌边塞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5.建功立业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豪情;6.将士久戍的乡愁和闺中妻子的离恨;7.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8.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9.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10.对腐败无能的将领的愤怒和对士兵痛苦生活的同情;11.盼望爱兵如子、英勇善战的将领出现。
宋词常有:1.山河沦丧的痛苦和归家无望的哀痛;2.壮志难酬的怨愤和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3.对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思收复失地的痛苦;4.对投降派、主和派及小人当道的愤懑;5.对异族统治下人民流离失所、痛苦生活的同情。
风格多为:悲凉慷慨、雄浑豪放、奔腾俊伟等。
(二)忧国伤时类(与上一类多有重复)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2.反映离乱的痛苦;3.同情人民的疾苦;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5.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6.揭露统治者的横征暴敛。
(三)送别诗1.直接抒写离别之情(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前途艰辛的担忧;2.重在劝勉、鼓励、安慰3.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
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长亭、杨柳、夕阳、酒、秋等。
(四)山水田园诗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
1.描写自然风光;2.农村景物;3.闲适、恬淡的隐居生活。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田园诗风格为恬淡宁谧,山水诗风格为清新优美。
(五)咏物诗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专题17 古代诗歌阅读之赏析艺术技巧-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题源解密(解析版)

专题十七古代诗歌阅读之赏析艺术技巧目录:2023年真题展现真题考查解读近年真题对比命题规律解密名校模拟探源高考必备知识(2023·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陆游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
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
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
与君同醉醒。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人以“空花”“昨梦”喻指过往的虚无,“看破”“放轻”宣示自己告别过去。
B. 词人着屐拄杖、登山穿林,一个远离尘世、悠游自在的山野隐逸形象跃然纸上。
C. 细雨初晴的春日,依然会使人感觉到寒冷,但这并没有影响词人的轻松自得。
D. 词人在最后表示,希望远方友人能与自己同饮共醉,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
2. 这首词是如何表现人闲适心情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1.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D.“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错。
“与君同醉醒”,意思是与友人一同醉醒,表达闲适自在的心情。
2. 【答案】①看破虚幻的世界,放弃过往的无谓名利。
体现出作者处世豁达的人生态度,旷达自然,超凡脱俗。
②穿着蜡屐登山率真地饮酒,带上筇杖自在地行走,身体自由,心灵宁静。
体现出作者宁静从容的心境,诠释着作者退居后乐观淡泊的精神追求。
③闲暇之时在溪边题诗,听着远处传来烟霭外采菱人的歌声。
写作者对官场失望之后徜徉在山水之间,不问世事,抒写闲适情趣,力求解脱之道的旷达胸怀。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意思是看破虚幻的世界,放弃过往的无谓名利。
体现出作者处世豁达的人生态度,旷达自然,超凡脱俗。
“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意思是穿着蜡屐登山真诚率真地饮酒,带上筇杖自在地行走,身体自由,心灵宁静。
据此看出作者宁静从容的心境,诠释着作者退居后乐观淡泊的精神追求。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专题17诗歌鉴赏古典诗词意象特有的情感内涵(下)

主标题:古典诗词意象独有的感情内涵(下)副标题:理解意象的特定内涵,正确理解诗歌要旨。
重点词:意象,内涵,要旨难度: 3重要程度: 3内容:31、红豆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南州记》称为海红豆,史载:“出南海人家园圃中”。
《本草》称其为“相思子”。
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清人失彝尊《怀汪进士煜》:“安床红豆底,日日坐相思。
”即睡在相思树下,日日想念汪进士。
在唐时甚红。
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32、两小无猜出自李白的《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以后用“两小无猜”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也指幼小时就认识的伴侣。
33、梨园梨园原是皇帝禁苑中的果木园圃,唐玄宗开元年间,将其作为教习歌舞的地方,且在这里培育出了大量优异的音乐舞蹈表演人材,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国此,后代的戏曲班社常以“梨园”为其代称,戏曲艺人称“梨园弟子”。
34、抱柱相传古代尾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会面。
他等了好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吞没桥梁,尾生为了固守信约,不愿离开,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
后以喻固守信约。
李白《长干行》:“常存抱住信,岂上望夫台。
”35、班马春秋时,晋、鲁、郑伐齐,齐军趁夜间撤走。
晋国大臣刑伯听到齐军营里马叫,推断道:“有班马之声,齐国军队必定连夜撤走了。
”班马为离群之马,后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
李白《送友人》:“挥的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36、问鼎春秋时,楚望而止步王北伐,陈兵洛水,向周王朝夸耀武力。
周定王孙满慰问楚师,楚庄王向王孙满咨询周代的传国之宝九鼎的大小和轻重。
后遂以“问鼎”喻夺取政权。
《晋书 ?王敦传》:“有问鼎之心,帝畏而恶之。
”今常以喻谋求夺得。
例:此次竞赛,主队连输几场,失掉问鼎冠军的时机。
37、双鲤代指书信。
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专题17诗歌鉴赏赏析诗歌的思想感情类别

主标题:赏析诗歌的思想感情类别副标题: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类别,准确理解诗歌思想内容。
关键词:思想情感,主旨类别,理解难度:4重要程度:4内容:1忧国伤时:a.女口: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b.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c.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d.女口: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2、建功报国a.如:曹操《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年,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陆游《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b.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c.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d.女口:陆游《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文天祥《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e.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f.女口:杜甫《兵车行》g.如:屈原《涉江》3、思乡怀人人。
)温庭筠《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 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 b.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高考诗歌鉴赏之意象情感

07
一切感性形式。狭义的“形象”专指作品中
08
典型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
形象类别
爱恨情长的形象;
06
羁旅游子的形象;
05
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形象;
04
寄情山水田园的隐者形象;
03
忧国忧民的形象;
02
洒脱不羁的形象;
01
解题方法
格式:
表现手法+内容+情感+形象 这是一首( ?)诗,作者采用了( ?)的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塑造了一个( ? )的形象。
本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这里展现的是一幅几枝鲜花的花瓣上沾着水珠堪怜的画面。作者写这句并不是为惜春伤怀。可以从两方面看出:一、作者接着“数枝”句说:“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二、在乌云密布、寒雨将至时,作者更关心的是“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06年高考全国Ⅱ卷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06年高考四川卷
#2022
06年高考全国Ⅱ卷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试分析下阕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
这首词的下片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作者通过对农民辛劳生活的感叹,抒发了怜悯农民的思想感情。
颔联中的“片云”“孤月”既为实,也有寓意“片云”在空中飘荡就想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月亮 和我都是如此的孤独寂寞; 颈联用“落日”比喻自己黄昏暮年,“秋风”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落日喻象相对,虚实结合。两联情景交融,塑造了一种天高地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或孤寂)意境。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讲义诗歌鉴赏之情感鉴赏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讲义:诗歌鉴赏之情感鉴赏01 考点解读古诗词是我国文学领域里的瑰宝,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课标》对古诗词的学习提出了具体要求:1、诵读古诗词,有意识地积累并能理解运用。
2、阅读古诗词,能有自己的感悟和情感体验。
3、领悟并感受古诗词中的意境和形象。
4、了解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5、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把握古诗词情感”这一考点主要考查学生在理解诗词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写作背景、写作风格、诗词类别、诗词情境、关键字句、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方面,把握作者抒发的情感、领会人物精神、体会蕴含的感情基调及作者的情绪。
02 考查方式古诗词情感考查的方式通常有: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3.这首诗的某一句或某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03 技巧点拨诗歌鉴赏中,品味作者思想感情题型就是根据整首诗歌大意及意境,把握作者写作意图及情感抒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关注题目,推知情感。
诗歌题目有时明确了写作的目的、背景等,不同的写作目的和背景,往往能够提示抒发什么情感。
诗题形式上的标志词有:思、别、送、谪、行、咏、登、寄、赠、感、遇、访、题......关注诗歌题目、知晓诗歌内容,可以推知诗歌情感:1.“题”、“访”,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
2.“咏”、“感”,咏物言志诗,通过所咏之物寄托诗人品质或理想。
3.“谪”,即事感怀诗,因一事而引发感慨,包括离别之事,迁谪之事等。
4.“行”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等。
5.“送”、“别”,送别诗,分别时的依依不舍、对友人的祝愿、牵挂......二.明确题材,分析情感。
高考常考查的诗歌类型(按题材分类)包括咏史怀古诗、山水田园诗、送别诗、羁旅行役诗、边塞诗、咏物诗、讽喻诗等。
考生对古诗词不同的题材表达的具体情感内涵先有一个总体的认识,考生在鉴赏具体诗歌时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从容不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标题:古典诗词意象特有的情感内涵(下)副标题:理解意象的特定内涵,准确理解诗歌主旨。
关键词:意象,内涵,主旨难度:3重要程度:3内容:31、红豆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南州记》称为海红豆,史载:“出南海人家园圃中”。
《本草》称其为“相思子”。
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清人失彝尊《怀汪进士煜》:“安床红豆底,日日坐相思。
”即睡在相思树下,日日思念汪进士。
在唐时甚红。
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32、青梅竹马出自李白的《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后来用“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也指幼小时就相识的伴侣。
33、梨园梨园原是皇帝禁苑中的果木园圃,唐玄宗开元年间,将其作为教习歌舞的地方,且在这里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音乐舞蹈表演人才,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国此,后世的戏曲班社常以“梨园”为其代称,戏曲艺人称“梨园弟子”。
34、抱柱相传古代尾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
他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尾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
后以喻坚守信约。
李白《长干行》:“常存抱住信,岂上望夫台。
”35、班马春秋时,晋、鲁、郑伐齐,齐军趁夜间撤走。
晋国大臣刑伯听到齐军营里马叫,推测道:“有班马之声,齐国军队一定连夜撤走了。
”班马为离群之马,后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
李白《送友人》:“挥的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36、问鼎春秋时,楚望而却步王北伐,陈兵洛水,向周王朝炫耀武力。
周定王孙满慰劳楚师,楚庄王向王孙满询问周朝的传国之宝九鼎的大小和轻重。
后遂以“问鼎”喻篡夺政权。
《晋书•王敦传》:“有问鼎之心,帝畏而恶之。
”今常以喻谋求夺得。
例:这次比赛,主队连输几场,失去问鼎冠军的机会。
37、双鲤代指书信。
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
《敦煌曲子词•鱼游春水》:“凤箫声绝沆孤雁,望断清波无双鲤。
云山万重,寸心千里。
”字面上好像是清波上无双鲤跳跃,其实是指千里之外,烟波浩淼,音信全无。
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
”写的也是睹物(双鲤鱼)思人。
38、请缨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
终军说:“请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
”后以喻杀敌报国。
岳飞《满江红•遥望中原》:“叹江山如故,千村落寥。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39、昆山玉比喻杰出的人才。
语出李斯《谏逐客书》:“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指随侯珠与和氏璧),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吴国名剑),乘纤离(骏马名)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tu,扬子鳄之类的动物,皮可制鼓)之鼓……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
”后来就以“昆山玉”比喻优秀人才。
例如刘禹锡《送李中丞赴楚州》:“忆君初得昆山玉,同向扬州携手行。
”40、折桂比喻科举及第。
温庭筠《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客尚飘蓬。
”典出《晋书•郤诜传》:“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唐人权德舆《伏蒙十六叔寄示喜庆感怀三十韵因献之》:“握兰中台并,折桂东堂春。
”41、巴歌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
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谦词。
唐人李群玉《自沣浦东游江表途出巴秋投员外从公虞》:“巴歌掩白雪,鲍肆埋兰芳。
”元人谢应芳《水调歌头•再和寄酬袁子英萧寺》:“多谢寄来双鲤,白雪阳春数曲,为我和巴讴。
”多和“阳春白雪”比照着来写,表达自己的微不足道。
其典出自战国楚玉《对楚王问》。
42、白衣苍狗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
出自杜甫诗《可叹》:“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
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
”人事变化,犹如浮云,一会儿像白云,一会儿像灰狗。
宋刘克庄《沁园春•和吴尚书叔永》:“笑是非浮论,白衣苍狗,文章定价,秋月华星。
”人生是是非非如同天上白云,变化无常,难以逆料,只有“定价”文章如“秋月华星”,光照人间。
43、高山流水也作“流水高山”。
相传春秋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
每当伯牙弹弹到描写高山、流水的典调时,钟子期就感到他的琴声犹如巍峨的高山、浩荡的江河。
钟子期死后,伯牙叹无知音,不再弹琴。
后常借指知音或乐曲的高录。
明唐寅《世情歌》:“清风明月用不竭,高山流水情相投。
”辛弃疾《谒金门》:“流水高山弦断绝,怒蛙声自咽。
”44、莼羹鲈脍指家乡风味。
典出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或《晋书•张翰传》)。
“(张翰)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归。
”菰(gu)菜羹:菰菜、莼(chun)羹。
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例如,辛弃疾《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徐自华《慧僧先生解职归见》:转瞬西风又起,忽摇动莼鲈乡思。
45、还珠古时合浦地主盛产珍珠,可地方官员很贪,珍珠都自动移到别的地方。
东汉的孟尝到这里来当太守,革除贪污流弊,珍珠又回到合浦来了。
故以“还珠”喻官吏为政清廉。
杜牧《春日言虢州李长侍十韵》:“今日还珠守,何年执戟郎?”46、吴钩泛指宝刀、利剑。
出自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吴作钩者甚众。
”而有人贪王之重赏也,杀其二子以衅金,遂成二钩献于阖闾,诣宫门而求赏……乃赏百金,遂服而不离身。
不平凡的来历铸就了一柄宝剑,成了渴求建功立业者的利器。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启遍,无人会,登临意。
”通过看吴钩,拍栏杆,表达了自己意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而又无人领会的失意情怀。
47、庄周梦蝶《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蝴)蝶,栩栩然胡(蝴)蝶也。
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蝴)蝶与?胡(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蝴)蝶,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化。
”庄子以此说明物我为一,万物齐等的思想。
后来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
如陆游《冬夜》诗云:“一杯罂粟蛮奴供,庄周蝴蝶两俱空。
”48、采薇借指陷居生活。
《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陷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事。
孟郊《感怀》(之五):“举才天道信,首阳谁采薇。
去去荒泽远,落日当西归。
”后来也表现坚守节操。
文天祥《南安军》:“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49、碧血化碧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
顾炎武《赠朱监纪四辅》:“愁看京口三军溃,痛说扬州七日围。
碧血未消今战垒,白头相见旧征衣。
”语出《庄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玉。
”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
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
后来也用“碧血”、“苌弘化碧”比喻蒙怨而死或忠心不泯。
《窦娥冤》:“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朱敦儒《木兰花慢》:“化碧海西头,剑履问谁收。
”50、红叶代称传情之物。
朱叔真《恨春》:“碧云信断惟劳梦,红叶成诗想到秋。
”据唐人卢渥从宫墙外水沟中拾到一片写有怨诗的红叶,后珍藏起来。
宣宗放宫女嫁人,卢渥选中的宫女,正巧就是在红叶上题诗的人。
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如高明《二郎神•秋怀》:“无情红叶偏向御沟流,诗句上分明永配偶,对景触目恨悠悠。
”51、虞美人罂粟科一年生丛生草本花卉,亦称丽春、寒牡丹。
相传此花系西楚霸王项羽爱妾虞姬自刎坟下碧血所化,故有闻虞兮歌而起舞之说。
辛弃疾有诗曰:“不肯过江东,玉帐匆匆。
只今草木忆英雄。
”亦有英雄惜英雄之意,清代有人以虞姬口吻占诗曰:“君王意气江东,贱妾何堪入汉宫。
碧血化为江上草,花开更比杜鹃红。
”该诗角度新颖,情切动人。
52、逐鹿《汉书•蒯通传》:“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颜师古注引张晏曰:“以鹿喻帝位。
”后来用逐鹿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魏征《述怀》:“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53、咏絮谓女子咏雪。
指女子工于吟咏,有非凡的才华。
唐人卢纶《宴赵氏昆季书院因与会文并率尔投赠》:“咏雪因饶妹,书经为爱鹅。
”据刘义庆《世说新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另见《晋书•王凝之妻谢氏传》)东晋谢道韫聪明有才辩,其叔父要求比拟白雪,谢郎谓空中撒盐,而她答以柳絮因风起,深得谢安赏识。
后来“咏絮”即指咏雪,“咏絮才”即非凡才华。
《红楼梦》(第三回):“可叹停机德,谁怜咏絮才。
”“咏絮才”指的就是林黛玉非凡的咏诗才华。
54、柳营指军营。
唐武元衡《送张六谏议归朝》:“笛怨柳营烟漠漠,云愁江馆雨萧萧。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汉文帝时,汉军分扎霸上、棘门、细柳以备匈奴,细柳营主将为周亚夫。
周亚夫细柳军营纪律严明,军容整齐,连文帝及随从也得经周亚夫许可,才可入营。
文帝极为赞赏周亚夫治军有方。
后也代称纪律严明的军营。
如,唐人鲍溶《赠李黯将军》:“细柳连营石堑牢,平安狼火赤星高。
”55、南冠指办犯。
《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
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
’使税(通‘脱’)之。
……公曰:‘能乐乎?’对曰:‘先人之职官也,敢有二事?’使与之琴,操南音。
公语范文子。
文子曰:‘楚囚,君子也。
’”楚人钟仪囚于晋,仍然戴南冠,弹奏南国音乐,范文子称赞这是君子之行。
后来一般文人以此指代自己怀有节操的囚徒生活。
如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亲。
”李白《流夜郎闻不预》:“北阙圣歌太康,南冠君子窜遐荒。
”56、青鸟传说西王母有三青鸟,一只选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
南唐中主李王景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李商隐诗云:“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青鸟在此已成为传书的信使。
57、怀桔指孝顺双亲。
典出《三国志•吴志•陆绩传》:“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桔,绩怀三枚,去,拜辞坠地。
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桔乎?’绩跑曰:‘欲归遗母。
’术大奇之。
”唐人张祜《送魏尚书赴镇州行营》诗云:“伍员忠是节,陆绩孝为心。
”范成大《送詹道子教授祠养亲》:“下马人门怀桔拜,身今却在白云边。
”58、击楫中流也作“中流击楫”,楫,船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