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五节生物的变异同步练习题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五节生物的变异同步练习题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五节生物的变异同步练习题新人教版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

1.“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产生万紫千红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生物的遗传B.生物的变异 C.环境温度的不同 D.光照的不同

2. 玉米的白化苗是变异个体在阳光下不能形成叶绿素。这种变异属于( )

A.有利的可遗传变异 B.不利的可遗传变异

C.有利的不遗传变异 D.不利的不遗传变异

3. 毛茛伸出水面的叶片呈扁平状,长期浸没在水中的叶片呈丝状,这是因为 ( ) A.毛茛的表现型受环境的影响发生变化

B.毛茛的基因型受环境的影响发生变化

C.毛茛的表现型和基因型受环境影响都发生变化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4. 下列现象中,不能遗传的是( )

A.菊花的黄色和红色 B.安康羊的毛卷曲和不卷曲

C.果蝇的红眼和白眼 D.母亲是大学生,儿子也是大学生

5. 下列选项中能够最恰当地解释图中兔子背部毛色变化的是 ( )

A.环境能够影响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B.兔子的身体内产生了局部可遗传的变异

C.极低温度导致兔子的基因发生改变

D.极低温度导致兔子的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

6. 下列生物所获得的变异性状,不可遗传的是( )

A.经太空育种形成的太空椒个大质优性状

B.经杂交育种形成的奶牛产奶量高性状

C.经转基因形成的超级鼠体大生长迅速性状

D.经充足光照形成的小麦穗大粒饱产量高性状

7. 用一种化学药剂处理甜菜的幼苗,能使细胞内染色体数加倍,这样的甜菜含糖量高。下

列关于该甜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含糖量高是可遗传的变异 B.细胞内的DNA数量没有改变

C.含糖量高是不可遗传 D.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没有改变

8. 农业上常用射线或药物处理农作物种子获得新品种,其原理是射线或药物( ) A.直接改变了农作物的某些性状 B.改变了农作物种子中的营养成分

C.淘汰了农作物的某些不良性状 D.使种子里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9. 9.下列属于生物变异现象的是( )

A.孔雀和鸭子的羽毛明显不同

B.一棵树上所结的果实,大小、形态、颜色有差异

C.蝗虫的体色夏季为绿色,秋季为褐色

D.蜜蜂的发育过程中,成体与幼体有显著的差异

10.下列变异中,不可遗传的是( )

A.视觉正常的夫妇生下患色盲的儿子 B.家兔的毛色有白色、黑色、灰色

C.玉米地中常出现个别白化苗 D.经常在太阳底下工作的人皮肤变黑

11.下列各项中,属于不利变异的是( )

①人类的血友病②高产奶牛③矮秆水稻④玉米中出现白化苗

A.①④B.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

12.下列变异中,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 )

A.经常练习举重的人,胸肌发达 B.一对正常夫妇生育白化女儿

C.长在暗处的玉米矮 D.养料、水分充足处的大豆植株高大

13.在北京培育出的优质甘蓝品种,叶球最大的也只有 3.5 kg。当引种到拉萨后,由于昼

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大多叶球可达7 kg左右,若再引种回北京,大多叶球又只有 3.5 kg。从上述甘蓝引种过程可以推测( )

A.甘蓝具有遗传性,而不具有变异性 B.仅由环境条件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

C.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定向的变异 D.甘蓝的形态发生变化不属于变异

14.在“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活动中,某小组提出了以下四种测定花生果实大小的取

样方法,其中最佳的方法是( )

A.在大花生中取30粒较大的,在小花生中取30粒较小的

B.在大花生中取1粒最大的,在小花生中取1粒最小的

C.在大、小两种花生中分别随机取1粒

D.在大、小两种花生中分别随机取30粒

15.获取高产抗倒伏小麦和太空椒所采用的生物技术分别是( )

A.杂交、基因突变 B.杂交、杂交 C.杂交、转基因技术 D.组织培养、无土栽培16.下列对变异在生物学和实践上有重要意义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能够使生物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B.所有的变异对生物的生存都是有利的

C.变异会产生新的生物类型,使生物不断进化

D.人们可以利用对人类有益的变异选育新品种

17.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根据有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小麦的抗倒伏与倒伏是一对相对性状,将两株抗倒伏小麦作为母本进行杂交,收集种子

种下去,观察小麦植株生长的状况并统计数据,将结果绘成柱状图(如图)。

①根据图中信息,可推知控制倒伏这一性状的基因是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基因。

②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写出亲本的基因组成___________。

③让子代的倒伏植株进行杂交,推测后代出现抗倒伏植株的概率是多少?________。

(2)将同一个麦穗上的小麦粒,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种在肥沃的土壤和贫瘠的土壤中,后

者的产量明显低于前者,这种性状上的差异是由于________所引起的,属于________的变异。

(3)科学家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了抗虫的小麦新品种,抗虫这种性状能够遗传吗?

______。

说出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如图所示,是我国某地的太空作物园。科学家利用返回式卫星搭载普通甜椒种子,返回地面后再进行选育,培育出果实大、肉厚、口感好、产量高的太空椒。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下列有关问题。

(1)“南橘北枳”的变异同太空椒的变异相比,“南橘北枳”属于________的变异,太空椒属于________的变异,其根本原因是太空椒的________发生了改变。这个事实也说明,生物表现出的性状是________和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不同的生活环境条件下,基因组成相同,性状表现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相同。

(2)如果太空椒与普通甜椒进行杂交,后代全为太空椒,则太空椒属于________性性状。

答案:

1----16 BBADA DADBD ABBDA B

17. (1) 隐性 Aa、Aa 0

(2) 环境不同不可遗传

(3) 能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18. (1) 不可遗传可遗传遗传物质遗传物质环境不一定

(2) 显

2013年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11 生物的变异及育种 Word版含解析

考点11 生物的变异及育种 一、选择题 1.(2013?安徽高考?T4)下列现象中,与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行为均有关的是() ①人类的47,XYY综合征个体的形成 ②线粒体DNA突变会导致在培养大菌落酵母菌时出现少数小菌落 ③三倍体西瓜植株的高度不育 ④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子的自交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⑤卵裂时个别细胞染色体异常分离,可形成人类的21三体综合征个体 A.①② B.①⑤ C.③④ D.④⑤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需要明确以下两点: (1)正确理解联会发生的时间、场所及意义。 (2)正确分析减数分裂过程异常可能导致染色体变异的各种类型。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减数分裂与生物变异之间的联系,重点考查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是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①人类47,XYY综合征是由于精子异常导致的,卵细胞不可能提供Y染色体,因此YY染色体来自于精子,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的两个Y染色体进入了同一个精细胞所致,与联会无关;②线粒体DNA突变发生在细胞质内,与联会无关;③三倍体西瓜植株的高度不育是由于联会发生紊乱,难以形成正常配子所导致的,与联会有关;④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配子形成时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时发生分离,自交后代才会出现3∶1的性

状分离比,与联会有关;⑤卵裂属于有丝分裂,个别细胞21号染色体异常分离形成人类的21三体综合征个体,与联会无关。故C项正确。 2.(2013?福建高考?T5)某男子表现型正常,但其一条14号和一条21号染色体相互连接形成一条异常染色体,如图甲。减数分裂时异常染色体的联会如图乙,配对的三条染色体中,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任一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所示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 B.观察异常染色体应选择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 C.如不考虑其他染色体,理论上该男子产生的精子类型有8种 D.该男子与正常女子婚配能生育染色体组成正常的后代 【解题指南】准确快速解答本题需要弄清以下两点: (1)一条染色体的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属于染色体变异。 (2)根据题干提供信息,画简图展示图乙细胞减数分裂后子细胞染色体组成。 【解析】选D。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及减数分裂等知识。A项,一条染色体的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故错误。B项,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中染色体呈染色质状态,观察异常的染色体应选择分裂中期的细胞,故 错误。C项,将图乙中的染色体从左向右编号为 1、2、3,不考虑其他染色体,如图所示。 在不考虑其他染色体的情况下,若1、2分离,3 随机移向任一极,则精细胞中含染色体组成为 1、3或2或 2、3或1四种类型;若2、3分离,1 随机移向任一极,精细胞中含染色体组成为1、2或3或1、3或2四种类型,因此精子类型理论上有6种,故错误。D项,根据C项的分析,该男子能够产生含有1、

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7.2.5生物的变异课后拓展训练新版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 一、选择题 1.诱变育种可以改良某种性状,这是因为①后代性状稳定较快②提高突变率,增加变异类型③控制某性状的基因突变成等位基因④有利突变体数目多()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B 2.基因的随机重组及配子形成过程中的基因突变分别发生在①分裂间期DNA复制过程; ②有丝分裂形成子细胞的过程;③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④减数第一次分裂联会时期; ⑤配子受精形成合子的过程;⑥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A.①④B.②⑤ C.⑥③ D.①③ 答案:D 3.如果将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患者血液输给一血型相同的正常人,将使该正常人() A.基因产生突变,使此人患病 B.无基因突变,性状不遗传给此人 C.基因重组,将病遗传给此人 D.无基因重组,此人无病,其后代患病 答案: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遗传病,红细胞没有细胞器,不携带遗传信息,红细胞的代谢率是很高的,镰刀形的红细胞会随血液运输之后代谢掉,马上会被骨髓中新造出的正常红细胞取代。引起基因突变往往是理化因素引起的。这差不多就和黑发人染了金发又会很快长出黑发是一个道理。 4.下列不属于基因突变引起的变异是() A.果蝇的白眼B.血友病C.短腿安康羊D.猫叫综合征 答案:D 5.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 A.基因重组B.染色体数目变异C.染色体结构变异D.基因突变 答案:D 6.生物界是千姿百态,多种多样的,这都要建立在生物丰富变异的基础上。生物丰富的变异主要来源于() A.基因重组B.基因突变C.染色体变异D.环境变化 答案:A

7.基因重组发生在() A.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B.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的过程中 C.有丝分裂形成子细胞的过程中D.通过嫁接,砧木和接穗愈合的过程中 答案:A 8.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发生在DNA的复制过程中B.基因突变都是有害的,不利于生物进化 C.只有细胞核中的基因才会发生基因突变D.同源染色体上的成对基因往往同时突变答案:A 9.下面叙述的变异现象,可遗传的是() A.割除公鸡和母鸡的生殖腺并相互移植,因而部分改变的第二性征 B.果树修剪后所形成的树冠具有特定的形状 C.用生长素处理未经受粉的番茄雌蕊,得到的果实无子 D.开红花的一株豌豆自交,后代部分植株开白花 答案:D 10.引起生物可遗传的变异的原因有三种: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以下几种生物性状的产生,来源于同一种变异类型的是() ①果蝇的白眼;②碗豆的黄色皱粒、绿色圆粒;③八倍体小黑麦的出现;④人类的色盲; ⑤玉米的高茎皱形;⑥人类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答案:C 11.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培育无籽西瓜是利用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原理 B.培养无籽西瓜是利用单倍体育种的原理 C.培育八倍体小黑麦是利用染色体变异的原理D.培育青霉素高产菌株是利用基因重组的原理 答案:C 12.取普通小麦(六倍体)的花瓣细胞进行离体培养,所得的植株是() A.单倍体 B.二倍体 C.三倍体 D.六倍体 答案:D花瓣细胞就是体细胞。 13.单倍体育种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这是因为()

2020年人教版高考生物专题强化测试卷 《生物的变异和进化》

《生物的变异和进化》专题优化测评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12小题,共7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 题目要求,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入下表相应题号的空格内) 题号 1. 2. 3. 4. 5. 6.7.8.9.10.11.12. 选项 1.除草剂敏感型的大豆经辐射获得抗性突变体,且敏感基因与抗性基因是1对等位基因。下列叙 述正确的是() A.突变体若为1条染色体的片段缺失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为隐性基因 B.突变体若为1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片段缺失所致,则再经诱变可恢复为敏感型 C.突变体若为基因突变所致,则再经诱变不可能恢复为敏感型 D.抗性基因若为敏感基因中的单个碱基对替换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不能编码肽链 2.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增加某一片段可提高基因表达水平,是有利变异 B.染色体缺失有利于隐性基因表达,可提高个体的生存能力 C.染色体易位不改变基因数量,对个体性状不会产生影响 D.通过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可克服远缘杂交不育,培育出作物新类型 3.图甲表示雄家兔细胞内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一个精原细胞进行细胞分裂时得到了图乙所示的情 况,另一个精原细胞进行细胞分裂时得到图丙所示的情况。下列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图乙所示情况发生在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 B.图丙所示情况发生在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的过程中 C.乙、丙两图所示的变异一定能遗传给子代 D.乙、丙两图所示的变异类型分别属于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结构变异 4.大豆植株的体细胞含40条染色体。用放射性60C O 处理大豆种子后,筛选出一株抗花叶病的植株X,取其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若干单倍体植株,其中抗病植株占5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题号一 二 总分 13 14 得分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2020年生物专题复习:生物的变异和进化

2020 年生物专题复习:生物的变异和进化 、教学内容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教学重点 (1)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 (2)基因突变的原因. (3)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4)遗传和变异规律在改良农作物和培育家畜品种等方面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 (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2)染色体组的概念. (3)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及其联系 (4)各种育种方法的比较 四、具体内容 (一)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1.基因突变 (1)基因突变的定义:由于DNA 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基因突变. (2)基因突变的结果:使一个基因变成它的等位基因(产生新的基因)可以引起一定的表现型变化 (3)基因突变的时间:主要发生在DNA 复制时. (4)基因突变的意义:提供了新的基因(有可能产生前所未有的新性状)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是变异的根本来源 (5)基因突变如何产生的?(诱因) (6)基因突变的主要特点: ①普遍性:只要内因(基因变化)和外因(诱导因素)同时存在控制任何性状的基因都可以发生突变 ②随机性:只要是在DNA 复制时,在生物个体发育中的任何时期任何细胞都可以发生基因突变. ③突变率很低:(低频性)原因:自然状态下DNA 分子结构相对稳定,具有严格的复制机制. 如生殖细胞的突变率为10—5—10—8 ④有害性:由于生物是长期进化的产物,已与环境取得了高度的协调,因此基因突变往往是有害的,如人类的遗传病,植物的白化苗,但也有少数突变是有利的,如植物的抗病性耐旱性突变,微生物的抗药性突变等. 另外,突变的有害和有利,有时可以针对不同个体而言,如微生物的抗药性对人类有害,但对生物生存有利,同时突变的有利和有害还与环境因素有关,在一种环境条件下的有利突变可能会由于环境的改变而成为有害突变. ⑤不定向性: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发生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但基因突变只能在控制同一性状的范围突变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教案 生物的变异

7.2.5生物的变异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概述变异的概念和特点。 2.举例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并能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 3.举例说出遗传育种的几种方法,以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取样、测量、整理数据、画曲线图等方面得到训练,并使学生通过实验得出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注高科技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能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解释生活现象。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变异的概念和原因是本节内容的重点。 【教学难点】 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课前准备 课件等。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中国有句谚语“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你从这句话中能悟出什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生物变异的知识。(板书第五节生物的变异) 讲授新课 一、变异的概念 展示幻灯片图片,让学生在图片中找出图片中的突出特征和差别;用安康羊的例子说明变异的概念。 变异的概念: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与子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称为变异。二、变异的特点 提问:同学们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变异现象吗? 展示幻灯片,变异现象无处不在。例如不同品种的菊花;不同品种的玉米果穗;红眼果蝇和白眼果蝇;大花生和小花生的果实种子大小不同。 变异的特点:在自然界中,与遗传现象一样,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三、引起变异的原因 展示幻灯片并提问,幻灯片中所讲的两个实例中的变异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结论:引起变异的原因有两个方面: (1)遗传物质决定; (2)外界环境影响。 展示幻灯片实例,缺钾导致西红柿生长不好,这是环境对生物性状影响的一个例子。

提问:这种变异能遗传给后代吗? 结论: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所引起的变异。如:人的眼睛的虹膜有褐色和蓝色、人的辨色能力有正常的和色盲等。 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如果没有影响到遗传物质基础,就不会遗传给后代。如:断了尾巴的老鼠、温室里的韭黄等。 (1)遗传物质决定——可遗传的变异 (2)外界环境影响——不遗传的变异 四、生物变异的应用; 展示幻灯片,从产奶量不同的奶牛中选择繁育出高产奶牛。分析原因:不同的奶牛控制产奶量的基因组成不同,通过人工选择可以将产量高的奶牛选择出来,这种奶牛含有控制高产奶量的遗传物质,经过繁殖,再从下一代中选择产奶量多的奶牛,最终可以得到高产奶牛。展示幻灯片,通过杂交选择出高产抗倒伏小麦。分析原因:通过杂交,低产抗倒伏小麦把抗倒伏的基因传给了高产不抗倒伏的小麦,抗倒伏基因与高产基因组合到一起,可以产生高产抗倒伏小麦。 展示幻灯片,太空椒是在太空条件下,引起基因发生改变而培育成的新品种。 总结:生物界的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根据变异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根据生物的变异特性,人们可以培育出各种生物新品种。 展示幻灯片,出示“袁隆平与杂交水稻”的图片或有关录像资料,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科学家的伟大和科技造福人类的实例。 课堂小结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梳理知识并进一步巩固所学新知识,解答学生的疑惑。 学以致用,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 一、变异的概念和特点 变异: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与子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称为变异。 特点:普遍存在。 二、引起变异的原因 (1)遗传物质决定——可遗传的变异 (2)外界环境影响——不遗传的变异 三、生物变异的应用 选育优良品种、培育新品种等等。

2015年高考生物真题考分类知识点11生物的变异及育种.docx

2015 年高考生物真题考分类知识点知识点 11 生物的变异及育种 1.(2015 ·福建高考· T5) 绿色荧光标记的 X 染色体 DNA探针 (X 探针 ), 仅能与细胞内的 X 染色体 DNA的一段特定序列杂交 , 并使该处呈现绿色荧光亮点。同理 , 红色荧光标记的 Y染色体 DNA探针 (Y 探针 ) 可使 Y染色体呈现一个红色荧光亮点。同时用这两种探针检测体细胞 , 可诊断性染色体数目是否存在异常。医院对某夫 妇及其流产胎儿的体细胞进行检测, 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X 染色体 DNA上必定有一段与X 探针相同的碱基序列 B. 据图分析可知妻子患X 染色体伴性遗传病 C.妻子的父母至少有一方患有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疾病 D.该夫妇选择生女儿可避免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疾病的发生 【解题指南】 (1) 关键知识 :DNA分子杂交技术的原理、减数分裂的过程、伴性遗 传病、染色体数目变异。 (2)图示信息 : 某夫妇及其流产胎儿的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分别是XY、XXX、XXY。 【解析】选 A。本题主要考查 DNA分子杂交、减数分裂以及伴性遗传、染色体变 异知识。 A 项中 ,DNA探针应用于 DNA分子杂交技术 , 采用与待测 DNA上一段相同的碱基序列荧光标记而成的原理, 故正确。B 项中, 据图分析可知, 妻子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为 XXX,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 不是伴性遗传病 , 故错误。 C项中 , 妻子多出的一条 X性染色体只能来自其父亲或母亲 , 父母双方中只可能有一方患

有多一条 X 性染色体的染色体数目异常疾病, 故错误。D项中 , 该夫妇的子代中可能出现的性染色体组成类型有四种:XY、XX、XXX(女) 、XXY(男), 其中后两种为患者 , 即该夫妇的子代中男女都有可能患病, 故错误。 2.(2015 ·全国卷Ⅱ· T6) 下列关于人类猫叫综合征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该病是由于特定的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 B.该病是由于特定染色体的数目增加造成的 C.该病是由于染色体组数目成倍增加造成的 D.该病是由于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 【解题指南】 (1) 题目关键信息 : “缺失”“数目增加”“数目成倍增加”“增加某一片段”。 (2)关键知识 : 染色体“增加某一片段”及“缺失”是染色体结构变异 , 而染色体“数目增加”或“数目成倍增加”是染色体数目变异。 【解析】选 A。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原因。猫叫综合征是患者第 5 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 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因婴儿时有猫叫样啼哭而得名, 故A 正确 ,B 、C、D错误。 3.(2015 ·江苏高考· T10) 甲、乙为两种果蝇 (2n), 下图为这两种果蝇的各一个 染色体组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乙杂交产生的F1减数分裂都正常 B.甲发生染色体交叉互换形成了乙

七、生物的变异和进化

七.、生物的变异和进化 生物的变异 变异的原因 1、环境条件的改变(不可遗传变异) 2、在强烈的物理、化学基因影响下发生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 3、在有性生殖形成配子时,由于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和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片段交换而引起的基因重组。 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之一) 概念:具有不同遗传形状的雌、雄个体进行有性生殖时,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导致后代不同于卿本类型的现象或过程。 注意:1、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基因,但能产生新的基因型。 2、S型肺炎双球菌使R型肺炎双球菌发生转化、转基因技术的原理也是基因重组。

3、精卵结合过程不是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概念:是指基因部核酸分子上的特定核苷酸序列发生改变的现象和过程。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换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的改变,突变后的基因成为原基因的等位基因。 图例: A A T T C C G G T 正常复制 A A T T C C G G T T T A A G G C C A T T A A G G C C A 复制 A A A C T T C C G G T 出错 T T T G A A G G C C A A A T T C C G G C T T A A G G C C G 缺失 A T C C G G T T A G G C C A 基因突变的类型 根据基因对表现型的影响 1、形态突变:主要影响生物的形态结构,可从表现型的明显差异来识别。(如果蝇的红眼突变为白眼) 2、生化突变:影响生物代过程,导致某个生化功能的改变和丧失。(如苯丙酮尿症) 3、致死突变:导致个体活力下降,甚至死亡。 形态突变和致死突变都伴随有特定的生化过程改变,因此严格地讲,任何突变都是生化突变。 基因突变的特点 1、普遍性:无论高级动植物还是低等生物都会发生。 2、多方向性:一个基因可以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3、稀有性:对某一生物个体来说突变的频率很低,对某一个种群或一个物种来说,突变基

2015年高考生物分类试题及答案汇编知识点11 生物的变异及育种

温馨提示: 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 看比例,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知识点11 生物的变异及育种 1.(2015·福建高考·T5)绿色荧光标记的X染色体DNA探针(X探针),仅能与细胞内的X染色体DNA的一段特定序列杂交,并使该处呈现绿色荧光亮点。同理,红色荧光标记的Y染色体DNA探针(Y探针)可使Y 染色体呈现一个红色荧光亮点。同时用这两种探针检测体细胞,可诊断性染色体数目是否存在异常。医院对某夫妇及其流产胎儿的体细胞进行检测,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X染色体DNA上必定有一段与X探针相同的碱基序列 B.据图分析可知妻子患X染色体伴性遗传病

C.妻子的父母至少有一方患有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疾病 D.该夫妇选择生女儿可避免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疾病的发生 【解题指南】(1)关键知识:DNA分子杂交技术的原理、减数分裂的过程、伴性遗传病、染色体数目变异。 (2)图示信息:某夫妇及其流产胎儿的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分别是XY、XXX、XXY。 【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DNA分子杂交、减数分裂以及伴性遗传、染色体变异知识。A项中,DNA探针应用于DNA分子杂交技术,采用与 待测DNA上一段相同- 1 - F减数分裂都正常A.甲、乙杂交产生的1 B.甲发生染色体交叉互换 形成了乙 1号染色体上的基因排列顺序相同C.甲、乙图示染色体结构变异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D.。本题主要考查对染色体变异原 理的理解及图形识别能力。从图中D【解析】选甲;B项错误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乙为倒位,,故可以看出,甲的1号染色体正常,FC项错误。甲、乙杂交产生的和乙的1号染色体上的基因排列顺序不同,故1染色项错误;不能通过正常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故A由于1号染色体的形态不同, 项正确。故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D体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从获得的再,·广东高考·T5)用秋水仙素处理某二倍体植物的愈 伤组织4.(2015正式实验时秋水仙素浓度设计最,生植株中筛选四倍 体植株。预实验结果如下表) 合理的是(

2020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试卷:生物的变异类型含解析

配套作业(二十二) 生物的变异类型 1.(2017·揭阳一模)具有一个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突变基因的个体(即杂合子)并不表现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症状,因为该个体能同时合成正常和异常血红蛋白,并对疟疾具有较强的抵抗力。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主要流行于非洲疟疾猖獗的地区。对此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是有利的 B.基因突变是有害的 C.基因突变的有害性是相对的 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突变基因编码的异常蛋白质是无活性的 解析具有一个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突变基因的个体对疟疾具有较强的抵抗力,这说明在疟疾猖獗的地区,正常血红蛋白基因的突变具有有利于当地人生存的一方面。这说明了基因突变的有利与有害是相对的,C正确。 答案 C 2.(2018·启东期中)以下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型Aa的个体自交,因基因重组后代出现AA、Aa、aa B.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也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C.同胞兄妹之间遗传上的差异主要是基因重组造成的 D.同胞兄妹的遗传差异与父母基因重组有关 解析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与等位基因分离和雌雄配子之间的随机结合有关,A错误。 答案 A 3.(2017·南开一模)下列有关“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条件及试剂使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①低温:与“多倍体育种”中的“秋水仙素”作用机理相同 ②酒精:与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中的使用方法相同 ③卡诺氏液:与“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中“NaOH”作用相同 ④改良苯酚品红染液:与“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醋酸洋红溶液”使用目的相同 A.①② B.②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低温与秋水仙素都能抑制纺锤体形成,①正确;“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的酒精是95%的酒精,“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中的酒精是50%的酒精,②错误;卡诺氏液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用于固定根尖细胞,而“探究酵

2016届高三生物复习2013-2014真题分类汇编:考点11生物的变异及育种Word版含答案汇总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需要明确以下两点: (1)正确理解联会发生的时间、场所及意义。 (2)正确分析减数分裂过程异常可能导致染色体变异的各种类型。 选C 。本题主要考查减数分裂与生物变异之间的联系,重点考查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联会 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是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①人类 47,XYY 综合征是由于 精子异常导致的,卵细胞不可能提供丫染色体,因此丫丫染色体来自于精子,是减数第二次分裂 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的两个丫染色体进入了同一个精细胞所致,与联会无关:②线粒体DNA 突变发生在细胞质内,与联会无关;③三倍体西瓜植株的高度不育是由于联会发生紊乱 ,难以形 成正常配子所导致的,与联会有关;④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 ,配子形成时同源染色体发生 联会,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时发生分离,自交后代才会出现3 : 1 的性状分离比,与联会有关:⑤ 卵裂属于有丝分裂,个别细胞21号染色体异常分离形成人类的 21三体综合征个体,与联会无 关。故C 项正确。 2(2013?畐建高考?T5)某男子表现型正常,但其一条14号和一条21号染色体相互连接形成一条 异常染色体,如图甲。减数分裂时异常染色体的联会如图乙,配对的三条染色体中,任意配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任一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甲所示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 B.观察异常染色体应选择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 丢失 C.如不考虑其他染色体,理论上该男子产生的精子类型有 8种 D.该男子与正常女子婚配能生育染色体组成正常的后代 5用 ? M 号:!I 号U 异染色体 甲 【解题指南】准确快速解答本题需要弄清以下两点 考点11生物的变异及育种 、选择题 1. (2013?安徽高考?T4)下列现象中,与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行为均有关的是 () ① 人类的47,XYY 综合征个体的形成 ② 线粒体DNA 突变会导致在培养大菌落酵母菌时出现少数小菌落 ③ 三倍体西瓜植株的咼度不育 ④ 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子的自交后代出现 3:1的性状分离比 ⑤ 卵裂时个别细胞染色体异常分离,可形成人类的21三体综合征个体 A. ①② B. ①⑤ C. ③④ D. ④⑤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五生物的变异与进化跟踪强化训练11生物的变异

跟踪强化训练(十一) 一、选择题 1.(2017·山东二模)下列各项中所发生的变异,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的是( ) A.某植物经X射线诱变处理后基因结构发生改变 B.某植物进行有性生殖时,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 C.同一品种的植物在不同营养条件下植株高度表现明显不同 D.某二倍体植物幼苗经秋水仙素溶液诱导后成为四倍体植物 [解析] A项发生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B项发生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C项发生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D项发生的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答案] C 2.(2017·福建福州联考)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重要来源,一般发生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 B.三倍体西瓜不能产生种子,所以培育三倍体西瓜时发生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变异C.人体细胞发生癌变是正常基因突变为原癌基因的结果 D.染色体上的DNA中增添了一个碱基对,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解析] 基因重组一般发生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是生物变异的重要来源,A项正确。培育三倍体西瓜时发生的变异是染色体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B项错误。人体细胞中本来就存在原癌基因,人体细胞发生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C项错误。DNA 中碱基对的缺失、增添和替换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为基因突变,D项错误。 [答案] A 3.(2017·湖北八校联考)下列关于人类遗传和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都可以传递给子代 B.Y染色体基因遗传病具有交叉遗传的特点 C.染色体数目变异不影响群体的基因频率 D.母亲的线粒体突变基因只传递给女儿 [解析]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是细胞内正常存在的基因,可通过有性生殖遗传给子代,A项正确;伴Y染色体遗传只发生在世代的男性之间,不具有交叉遗传的特点,B项错误;染色体数目变异可能导致基因数目的增加或者减少,从而影响群体的基因频率,C项错误;线粒体存在于细胞质中,受精卵中的细胞质主要由卵细胞提供,因此母亲线粒体突变基因既可以传给女儿也可以传给儿子,D项错误。 [答案] A

生物的变异和进化

专题七 生物的变异和进化 【典题导引】 1、生物的变异和遗传育种的关系 通过各种方式改变生物的遗传物质,产生各种各样的变异类型,从众多的不同变异类型中,选择符合人类要求的变异,然后定向培育成新品种。 [例1]有两组纯种小麦,一个是高秆抗锈病(DDTT ),一个是矮秆不抗锈病(ddtt )。现将这两个品种进行下列3组实验: 假如以上三组实验都有矮秆抗锈病出现,分析以下问题: (1)A 组所得矮抗类型的基因型是 ;B 组所得矮抗类型的基因型是 。C 组所得矮抗是由于发生了基因突变。但一般来说,这种情况不容易发生,因为 。 (3)A 组F 2中的矮抗类型不能直接用作大田栽种,原因是 。 (4)B 组获得矮抗类型也不能直接利用,原因是 ,但通过 处理,可以直接产生理想的矮抗品种,其基因型是 。 [简析]可遗传的变异是育种的依据。A 组是杂交育种,F 2中矮抗类型的基因型为ddTT 、ddTt ,由于ddTt 的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所以该类型不能直接用作大田栽种;B 组是单倍体育种,经过花药的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矮抗类型的基因型是dT ,其后代不育,因此也不能直接用作大田栽种,但通过秋水仙素处理就变成正常植株;C 组是诱变育种,但变异的方向不定向。 2、生物进化理论的应用 [例2]在一个海岛上,一种海龟中有的脚趾是连趾(ww),有的脚趾是分趾(WW 、Ww),连趾便于划水,游泳能力强,分趾则游泳能力较弱。若开始时连趾和分趾的基因频率各为0.5,当海龟数量增加到岛上食物不足时,连趾的海龟容易从海水中获得食物,分趾的海龟因不易获得食物而饿死,若千万年后,基因频率变化为W 为0.2,w 为0.8。请问: (1)该种群中所有海龟所含的基因称为该种群的 。基因频率变化后,从理论上计算,海龟种群中连趾占整个种群的比例为 ;分趾的海龟中杂合子占整个种群的比例为 。 (2)导致海龟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 (3)这种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否发生了生物进化?请讲述理由。 。 (4)这种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否产生了新的物种?请讲述理由。 。 [简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是物种形成 三个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初中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二章-第五节-生物的变异教案-新人教版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举例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并能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初步体验调查生物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调查结果的能力;举例说出遗传育种的几种方法,以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取样、测量、整理数据、画曲线图等方面得到训练,并使学生通过实验得出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高科技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能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解释生活现象。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对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的探究。 2、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各种测量长度的工具。 教学器材:(1)许多大小两种花生的果实。 (2)将学生分成2人一组。 (3)准备几种利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中国有句谚语“一母生九子,十个样”,你从这句话中能悟出什么? 学生:这说的是变异现象。 教师:对,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生物变异的知识。(板书第五节生物的变异) 教师:你还知道哪些变异现象? 学生:比如金鱼有许多种,菊花有许多颜色和形态,狗有很多品种。 教师:说得很好。不同种类的生物固然千差万别,同种生物之间也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这都源于生物的变异。 教师:我们前面学过的各种相对性状,其实也是通过变异产生的。下面我们对一种性状的变异进行深入地探究。(板书一、探究一种变异现象) 教师:按照课前分好的小组,每个小组有一份大花生,一份小花生,请你选择适当的工具,来测量每个花生的长度。注意怎样测才能使误差降到最小?同时作好记录。 学生:讨论使用什么样的测量工具,两人合作完成测量工作,并做好记录。 教师:把你数据进行整理,画出曲线图,找出最大值、最小值并计算出平均数。 教师:通过测量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看着差不多的花生却有大有小。 教师:是的,这下你就认识到了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板书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教师:为什么都是花生却有大有小?大花生中有的个大有的个小,是什么原因?小花生也一样有长有短,为什么? 学生:学生思考,分析原因。 教师:生物的一些相对性状表现出的是数量差异(如大小花生的果实大小)。由于任何性状都是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基因组成相同的大花生(或小花生)果实的长度有长有短,这主要是环境引起的变异。但环境引起的变异程度是有限度的,所以

2020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专题13 生物的变异和进化

专题13 生物的变异和进化 考点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1.(2013·抚顺月考)相同条件下,小麦植株哪一部位的细胞最难以产生新的基因( A ) A.叶肉B.根尖分生区 C.茎尖D.花药 解析:叶肉细胞高度分化,在植物体内不分裂,没有DNA复制,不易发生基因突变。 2.(2013·北京模底)人类血管性假血友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长度180 kb。目前已经发现该病有20多种类型,这表明基因突变具有( A ) A.不定向性B.可逆性 C.随机性D.重复性 解析:由题意知,X染色体同一位点上控制人类血管性假血友病的基因有20多种类型,说明该位点上的基因由于突变的不定向性产生多个等位基因。 3.(2013·河北一模)下面是有关果蝇的培养记录,通过本实验说明( D ) A. B.果蝇的突变率与培养地点所处的海拔高度有关 C.果蝇在25 ℃时突变率最高 D.果蝇的突变率与培养温度有关 解析:在相同海拔高度不同温度条件下,突变率存在显著差异。在同一温度不同海拔高度条件下,突变率差异不显著,说明果蝇的突变率与培养温度有关,而与培养地点所处的海拔高度无关。 4.(2013·河北摸底)大丽花的红色(C)对白色(c)为显性,一株杂合的植株有许多分枝,盛开数十朵红花,但其中一朵花半边呈红色半边呈白色。这可能是哪个部位的C基因突变为c基因造成的( C ) A.幼苗的顶端分生组织 B.早期某叶芽分生组织 C.花芽分化时该花芽的部分细胞 D.杂合植株产生的性细胞 解析:变异的时间越早,对植株的影响越大。A、B、D选项所述情况,不会出现半红半白的现象。只有发育成该花花芽的部分细胞发生突变,才会出现这种现象。 5.(2013·长沙一模)某种自花传粉植物连续几代只开红花,偶尔一次开出一朵白花,且该白花的自交子代全开白花,其原因是( A ) 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 C.基因分离D.环境条件改变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生物变异来源的判断。该自花传粉植物连续几代只开红花,说明该植物经过连续自交不出现性状分离,该植物控制花色的基因是纯合的,它偶然开出一朵白花,“白花性状”不会来自于基因重组,因为基因重组只能将生物各种相对性状进行重新组合,不能产生新基因。环境条件改变一般不会改变生物的遗传物质,因此一般不会遗传给后代。基因分离是指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分离,不会产生新性状。题目中的植株出现了从未有过的性状,应该属于基因突变。 6.(2013·石家庄质检)祖国宝岛台湾蝴蝶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变异是岛上蝶类新种形成和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下列变异中不能成为蝶类进化内因的是( C ) A.基因结构改变引起的变异 B.染色体数目改变引起的变异 C.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 D.生物间杂交引起的变异

备战2021届高考生物精选考点突破(新高考地区)11 生物的变异与育种与进化(解析版)

专题11 生物的变异与育种与进化 一、单选题 1.酵母菌和大肠杆菌都 A.在细胞核内进行遗传信息的转录 B.在粗面内质网上大量合成蛋白质 C.在有丝分裂间期进行DNA复制 D.在射线照射时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 【答案】D 【解析】 A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内没有细胞核,A错误; B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内质网,B错误; C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的分裂方式,而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C错误; D酵母菌和大肠杆菌细胞内都含有DNA,在射线照射时,都有可能发生基因突变,D正确;2.如图是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卵原细胞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4个核DNA分子 B.该细胞中正发生着同源染色体分离 C.该细胞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是AB或Ab D.该细胞的产生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答案】A 【解析】 A、该细胞中着丝点已分裂,染色体加倍,有两个染色体组、4个核DNA分子,A正确; B、该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B错误; CD、根据图示中细胞质均等分裂,可知该细胞为第一极体,不能产生卵细胞。由于卵原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第一极体中的B(b)可能是交叉互换形成的,也可能是基因突变形成的,

所以与该细胞同时分裂形成的次级卵母细胞中基因组成可能为aaBb或aabb或aaBB,所以与该细胞同时分裂形成的次级卵母细胞分裂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是aB或ab,C错误;D错误。 3.小麦抗锈病基因R和不抗锈病基因r是一对等位基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R和基因r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 B.基因R和基因r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 C.自然条件下根尖细胞中突变形成的基因r能遗传给后代 D.基因R和基因r的本质区别是核苷酸序列不同 【答案】D 【解析】 A、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发生在减Ⅰ分裂过程中,A错误。 B、等位基因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B错误。 C、自然条件下根尖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其突变形成的基因r不能通过有性生殖遗传给后代,C错误。 D、基因R和基因r的本质区别是DNA的核苷酸序列不同,D正确。 4.下图中,甲、乙表示水稻两个品种, A、a和B、b表示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①~⑧表示培育水稻新品种的过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甲和乙为亲本来培育新品种AAbb,①→③→④过程最简便,且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B.②和⑦的变异都发生于有丝分裂间期 C.③体现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D.⑤与⑧过程的育种原理相同 【答案】C 【解析】以甲和乙为亲本来培育新品种AAbb,①→③→④过程属于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但不是最简便的育种方法,A错误;②过程属于自交,其变异类型为基因重组,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⑦过程为人工诱导染色体加倍,其变异类型为染色体数目变

初中生物的变异知识点

初中生物的变异知识点 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叫做性状。如:人的高、胖、单眼皮、白化等。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如:有耳垂与无耳垂;单眼皮与双眼皮;能卷舌与不能卷舌。生物的性状是通过生殖细胞传给后代的,这样的现象叫做遗传。 生殖细胞具有遗传功能,是因为细胞核中含有遗传物质――染色体。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主要是由蛋白质和DNA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从结构上看,DNA 分子构成双螺旋结构。它可以分成许多小单位,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可以控制不同的性状。遗传物质中决定生物性状的DNA片段,叫做基因。 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从大到小的关系为:染色体>DNA >基因 在遗传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发生的变化:精子染色体数(23条)+卵细胞染色体数(23条)=受精卵染色体数(23对)=体细胞染色体数(23对) 在人的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一般是成对存在的。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显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隐性基因。如果体细胞内的这对基因,一个是显性基因,另一个是隐性基因,则表现出显性基因所决定的遗传性状。 近亲之间,许多基因来自共同的祖先,因此携带相同致病基因的可能性比较大,这样,近亲结婚所生子女的遗传病患病率就远远高于

非近亲结婚所生子女的遗传病患病率。禁止近亲结婚是预防遗传病发生的有效措施。近亲指的是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 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叫做遗传病。常见的有:白化病、血友病、色盲、先天性愚型。 生物在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不同个体之间总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叫做生物的变异现象。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着的。生物的变异有些是可以遗传的,有些是不可以遗传的。可遗传的变异是指生物体能够遗传给后代的变异。是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不可遗传的变异是指生物体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引起的变异。由于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因此,一般只表现在当代而不会遗传下去。 在自然界中,每种生物都可能产生变异,变异可以产生新的生物类型,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始材料。对于生物自身来说,有的变异有利于生物的生存,如小麦的矮杆、抗倒伏,有的变异则不利于生物的生存,如白化苗。

2020年生物专题复习:生物的变异和进化

2020年生物专题复习:生物的变异和进化 一、教学内容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二、教学重点 (1)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 (2)基因突变的原因. (3)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4)遗传和变异规律在改良农作物和培育家畜品种等方面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 (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2)染色体组的概念. (3)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及其联系. (4)各种育种方法的比较 四、具体内容 (一)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1.基因突变 (1)基因突变的定义:由于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基因突变. (2)基因突变的结果: 使一个基因变成它的等位基因(产生新的基因)可以引起一定的表现型变化 (3)基因突变的时间:主要发生在DNA复制时. (4)基因突变的意义:提供了新的基因(有可能产生前所未有的新性状)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是变异的根本来源 (5)基因突变如何产生的?(诱因) (6)基因突变的主要特点: ①普遍性:只要内因(基因变化)和外因(诱导因素)同时存在控制任何性状的基因

都可以发生突变 ②随机性:只要是在DNA复制时,在生物个体发育中的任何时期任何细胞都可以发生基因突变. ③突变率很低:(低频性)原因:自然状态下DNA分子结构相对稳定,具有严格的复制机制.如生殖细胞的突变率为10—5—10—8 ④有害性:由于生物是长期进化的产物,已与环境取得了高度的协调,因此基因突变往往是有害的,如人类的遗传病,植物的白化苗,但也有少数突变是有利的,如植物的抗病性耐旱性突变,微生物的抗药性突变等.另外,突变的有害和有利,有时可以针对不同个体而言,如微生物的抗药性对人类有害,但对生物生存有利,同时突变的有利和有害还与环境因素有关,在一种环境条件下的有利突变可能会由于环境的改变而成为有害突变. ⑤不定向性: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发生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但基因突变只能在控制同一性状的范围突变 A1 A2 A A3 a a1 2.基因重组 (1)概念: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2)类型:①随机重组(自由组合):减数分裂时,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非等位基因也相应自由组合. ②交换重组(交叉互换):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由于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发生局部交换,也能导致基因重组. 因此,基因重组一定要通过有性生殖来实现,因为只有在有性生殖的减数分裂过程中才会有基因的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 (3)基因重组的意义 通过有性生殖实现的基因重组,为生物变异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来源,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生物的进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染色体变异 1.染色体组与染色体组数目的判别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