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赏析题全攻略之一——修辞手法

合集下载

记叙文赏析句子的答题方法

记叙文赏析句子的答题方法

记叙文赏析句子的答题方法记叙文赏析句子的答题方法一、切入点(一)从语言表达上看句子考查句子的语言表达,可以从三个方面看,即是否运用修辞,有无特殊句式,精妙词语运用等。

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常见的修辞有8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如比喻,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帮助人们理解。

又如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用它说理可使论述详尽,条理清晰;用它抒情,能激发读者的感情,增强*的感染力;用它叙事写人,能使描写细腻深刻。

例句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蟋们在这里弹琴。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赏析:这句话运用了拟人修辞,把油蛉和蟋蟀人格化,“低唱”、“弹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油蛉和蟋蟀叫声动听,写出了百草园充满生机,有无限的乐趣。

例句2: 因为岛屿挡住了它的转动,它狠狠地用脚踢着,用手推着,用牙咬着。

它一刻比一刻兴奋,一刻比一刻用劲。

赏析:作者运用排比句式,以表现大海惊醒后的剧烈动荡,展示了大海的粗犷、豪放的性格,让读者读来琅琅上口。

例句3.2008南宁市中考阅读题《伟大的悲剧》(节选)中的题目(第15题):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①段中的“心中的海市蜃楼”的含义。

赏析: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心中浮现的美好事物”比作“心中的海市蜃楼”,两者相通之处是“再也无法拥有”,“心中的海市蜃楼”生动形象地表明了斯科特此时心中浮现的却再也无法拥有的美好事物。

2.从特殊句式入手赏析。

(1)从句式特点入手赏析。

常见的句式特点有:矛盾句、点睛句、结尾句、双重否定句、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等。

A.矛盾句:看似矛盾,却蕴含了作者的深意。

记叙文阅读专项讲解(一)-------修辞手法讲解

记叙文阅读专项讲解(一)-------修辞手法讲解

记叙文阅读专项讲解(一)-------修辞手法讲解一、分类讲解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对比、借代、反语。

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

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7.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8.反问: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9.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10.借代: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替整体。

11.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按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

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二、实战演练1、阅读文章,回答问题大城小树连亭①树本来长在乡野,由于人的关系,进了大城。

虽然有些树由于水土不服而总有些营养不良,但毕竟大城算是有了树。

高考专业精品文档 (243)

高考专业精品文档 (243)

11.请赏析文章中划线句。

2.文章中的语句十分美妙,请从文章中任选一句赏析。

3.请品析一下文章第三段的划线句。

赏析题的判断方法:赏析、品析、品味捅马蜂窝爷爷的后院虽小,它除去堆放杂物,很少人去,里边的花木从不修剪,快长疯了;枝叶纠缠,阴影深浓,却是鸟儿、蝶儿、虫儿们生存和嬉戏的一片乐土,也是我儿时的乐园。

我喜欢从那爬满青苔的湿漉漉的大树干上,取下又轻又薄的蝉衣,从土里挖出筷子粗肥大的蚯蚓,把团团飞舞的小蜢虫驱赶到蜘蛛网上去。

那沉甸甸压弯枝条的海棠果,个个都比市场买来的大。

这里,最壮观的要属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好像倒垂的一只大莲蓬,无数金黄色的马蜂爬进爬出,飞来飞去,不知忙些什么,大概总有百十只之多,以致爷爷不敢开窗子,怕它们中间哪个冒失鬼一头闯进屋来。

“真该死,屋子连透透气儿也不能,哪天请人来把这马蜂窝捅下来!"奶奶总为这个马蜂窝生气。

“不行,要蜇死人的!”爷爷说。

“怎么不行?头上蒙块布,拿竹竿一捅就下来。

”奶奶反驳道。

“捅不得,捅不得。

”爷爷连连摇手。

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

那多有趣!当我被这个淘气的欲望鼓动得难以抑制时,就找来妹妹,趁着爷爷午睡的当儿,悄悄溜到从走廊通往后院的小门口。

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扣上衣扣儿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

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作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

我和妹妹约定好,她躲在门里,把住关口,待我捅下马蜂窝,赶紧开门放我进来,然后把门关住。

妹妹躲在门缝后边,眼瞧我这非凡而冒险的行动。

我开始有些迟疑,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

当我的竿头触到蜂窝的一刹那,好像听到爷爷在屋内呼叫,但我已经顾不得别的,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摇撼两下,只听“嗵”一声,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谁料到妹妹害怕,把门在里边插上,她跑了,将我关在 门外。

(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冲撞的战斗机。

七年级语文之赏析题全攻略之一——修辞手法

七年级语文之赏析题全攻略之一——修辞手法
20年前的雨听起来与现在有所不同,雨点落在更早以前出产的青瓦上,室内的人便听见一种清脆的铃铛般的敲击声。毫不掩饰地说,青瓦上的雨声确实像音乐,只是隐身的乐手天生性情乖张喜怒无常,突然地它失去了耐心,雨声像鞭炮一样当空炸响,你怀疑如此狂暴的雨是否怀着满腔恶意,然后忽然地它又倦怠了,撒手不干了,于是我们只能听见郁积在屋檐上的雨声听凭惯性滴落在窗前门外,小心翼翼地,怀着一种负疚的感觉。这时候,沉寂的街道开始苏醒,穿雨衣或者打雨伞的人踩着雨的尾巴,走在回家的路上。有个什么声音在那里欢呼起来:雨停了!回家了!
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业难,知难不难。
革命家赤胆忠心,虽死犹生;野心家祸国殃民,生不如死。
我常想:杨柳婀娜多姿,可谓妩媚极了,桃李绚烂多彩,可谓鲜艳极了……
借 代
运用借代,用什么代替什么,突出人/事物的特征,使意思表达更加典型/生动。
例7
雨来刚到堂屋,见十几把雪亮的刺刀从前门进来。
——管桦《小英雄雨来》
运用了借代的手法,用“刺刀”代替“日本鬼子”,突出日本鬼子手上拿着刺刀的特征,更具画面感,使日本鬼子的凶残形象更加生动。
还记得借喻&借代的区别吗?
①借喻是比喻的一种,侧重于“喻”。的喻体和本体相似的关系,借代的借体和本体是相关的关系。借体与本体之间没有相似点。
②借喻可以换成明喻,借代不能。
(1)讨厌的“尖鼻子”,“豆芽菜”恨恨地想,他干什么盯着人不放。
——老舍《济南的冬天》
判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解释:把“冬天的济南”比作“蓝水晶”
效果:生动形象地
事物特征:表现了冬天的济南的清亮、空灵
中心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冬天的济南的喜爱之情
在多数情况下,“像”“好像”“仿佛”表示比喻,但并非所有有“像”“好像”的句子都是比喻句哦。

记叙文阅读 修辞的赏析(1)

记叙文阅读  修辞的赏析(1)
3.《家乡的小河》 试着赏析下面红字部分的句子 小河的早晨是迷人的。绚丽的晨曦中,刚刚苏醒的小河揉了揉眼睛, 好奇地张望着她周围的新鲜东西。
练一练: 《约会荷花》 ④犹如秋天的一片落叶,静静地飘下,飘到一个地方,风吹一下,就动一动。风 不吹,就静静地禅定着。
【问题】试着赏析文中红字部分的句子
答: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霍金比作一片落叶,生动形象 地写出了霍金面对这么多荣誉时的从容,表达了作者对霍金的崇敬之 情。
练一练3:《向日葵》 ⑥冻得犹如一片在树梢瑟缩颤抖的枯叶,我的声音,比雪更冷:“工作做 不完,不是还有明天吗?你过去守时的好习惯去了哪里?”说着,径自往 前走,不再看她一眼。
【问题】试着赏析文中红字部分的句子
答:用的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我”比喻成一片树梢瑟缩颤抖的枯叶, 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我此刻非常的冷。也表现出了正是因为“我”非常 的冷以及女儿的不守约,所以我才非常的生气。
练一练5:《向日葵》 ⑩桌上,放了一大束精神抖擞的向日葵,黄艳艳,活鲜鲜,大蓬大蓬 的热情源源不绝地释放。
【问题】试着赏析文中红字部分的句子
答: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向日葵人格化了,生动形象的写出向日 葵开的非常的艳丽,表达出“我”对向日葵的喜爱。
练一练6:《最美的天籁》 ④每天,他在黑暗中摸索,一如既往地孤独。唯有落雨时节, 他的心才会静谧下来。小雨啪啪地敲打窗棂,像跟他谈心, 又像挤在窗外私语。
春天是一只快乐的小鸟,让世界充满快乐。
秋姐姐跑到了大树林里,给树林换上了一件 件好看的新衣裳,远远望去,枫树的叶子像一片 彩霞,美丽极了!
1.比喻
明喻
本体 被 比喻的 事物
喻体 比喻词
(作比 (像、 喻的事 若、好 物) 像、好
似)

中考记叙文阅读“句子赏析题”解题技巧

中考记叙文阅读“句子赏析题”解题技巧

中考记叙文阅读“句子赏析题”解题技巧作者:蓝明平杨国鑫来源:《学苑创造·C版》2017年第07期赏析重点句子是中考记叙文阅读很重要的考点之一。

答这类题目非常需要注意切入点和步骤,通常的切入点及相应解题步骤如下。

一、从分析修辞手法切入成功的修辞手法可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传神,精美的文章往往会出色地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因此中考记叙文阅读常会选择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进行赏析。

初中阶段常考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如下: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

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便于抒情,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

反问——态度鲜明,增强语气,强烈抒情。

反复——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

对比——突出描写对象的××特点。

夸张——突出事物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对偶——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语气铿锵,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解题步骤与格式:1.明确句子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用与该修辞手法相应的效果词(如“生动形象”“突出强调”等词语)指出句子的陈述对象,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修辞手法的作用;3.分析该句子在使用修辞手法后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从分析描写方法切入描写方法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等具体描绘出来的一种手法。

从描写角度赏析也是中考记叙文阅读“句子赏析题”的重要命题方向。

描写一般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两种,有时还会有细节描写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等的描写之中。

解题时要根据描写的种类来选择切入点。

(一)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人物描写的目的是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人物的性格,突出人物的精神面貌,从而更深刻地表达文章的中心。

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五种,它们各自的作用如下:外貌描写——交代了人物的××身份(或地位、处境、经历等),表现了人物的××心理状态(或××思想性格等)。

记叙文阅读 修辞的赏析(1)

记叙文阅读  修辞的赏析(1)

暗喻



母亲啊!你 是 荷叶, 我是 红莲。
借喻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
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再也说不出话。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每条岭都是那么的温柔,虽然下自山脚,上至岭 顶,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 盛气凌人。(老舍《大兴安岭》)
点击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在此输入文字描述在此输入文字描述 在此输入文字描述在此输入文字描述 在此输入文字描述。
添加标题
在此输入文字描述在此输入文字描述 在此输入文字描述在此输入文字描述 在此输入文字描述。
添加标题
在此输入文字描述在此输入文字描述 在此输入文字描述在此输入文字描述 在此输入文字描述。
点击添加标题
01 划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好处?
02 请任选一种修辞手法 品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明确本句采用了哪种修辞方法。 ➢具体指出这种修辞手法表现的内容。 ➢指出这种修辞手法表达的感情(不定)
➢判定 内容
感情
练一练1:三袋米的故事
①当一张张奖状覆盖了两面斑驳陆离的土墙时,儿子也像春天的翠竹,噌噌
输入 标签
70%
在此录入上 述图表的综 合描述说明
输入 标签
90%
在此录入上 述图表的综 合描述说明
输入 标签
在此输入文字描述在此输入文字描述在此输入文字描述在此输入文字描述在此输入文字描述在此输入文字描述在此输入文字描 述在此输入文字描述在此输入文字描述在此输入文字描述在此输入文字描述在此输入文字描述在此输入文字描述在此输入文字
点击添加标题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之赏析题全攻略之一——修辞手法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之赏析题全攻略之一——修辞手法

【阅读1级】赏析题全攻略之一——修辞手理解常见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考查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反复);考查方式:一般考查修辞在语境中的表达效果。

方法点拨结合语境分析修辞方法的作用掌握修辞手法的基本作用结合作用的基本公式写出表现了内容的什么特点例:20年前的雨听起来与现在的有所不同,雨点落在更早以前出产的青瓦上,室内的人便听见一种清脆的铃铛般的敲击声。

毫不矫饰地说,青瓦上的雨声确实像音乐,只是隐身的乐手天生性情乖张、喜怒无常。

突然地它失去了耐心,雨声像鞭炮一样当空炸响,你怀疑如此狂暴的雨是否怀着满腔恶意;然后忽然地它又倦怠了,撒手不干了,于是我们只能听凭郁积在屋檐上的雨水以其惯性滴落在窗前门外,小心翼翼地,怀着一种负疚的感觉。

这时候,沉寂的街道开始苏醒,穿雨衣或者打雨伞的人踩着雨的尾巴,走在回家的路上。

有个什么声音在那里欢呼起来:雨停啦!回家啦!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第1段是如何对“雨”进行描写的,表达效果如何?比喻、拟人的作用【In a word】生动形象地写出了xxxx特点方法点拨分析体现了作者的什么感情例:有一天会再没有人能够相信过去。

我也会对以往的一切产生怀疑:那是我曾有过的生活吗?我真看见过地深处的大风?更黑,更猛,朝着相反的方向,刮动万物的骨骸和根须。

我真听见过一只大鸟在夜晚的叫声?整个村子静静的,只有那只鸟在叫。

我真的沿那条黑寂的村巷仓皇奔逃?背后是紧追不舍的瘸腿男人,他的那条好腿一下一下地捣着地。

我真的有过一棵自己的大榆树?真的有一根拴牛的榆木桩,它的横杈直端端指着我们家院门,找到它我便找到了回家的路?还有,我真沐浴过那样恒久明亮的月光?它一夜一夜地已经照透墙、树木和道路,把银白的月辉渗浸到事物的背面。

在那时候,那些东西不转身便正面背面都领受到月光,我不回头就看见了以往。

上面六个语段连用六个反问句和六个“真的”,其目的是赏析修辞题方法总结结合语境分析修辞方法的作用掌握修辞手法的基本作用结合作用的基本公式写出表现了内容的什么特点分析体现了作者的什么感情方法点拨运用修辞方法造句(仿句)分析出原修辞句的结构根据已知结构填词例:当斗牛士的乐曲响起,那狂热的西班牙舞步,便是催人上阵的鼓点,我们激动,昂扬,仿佛一场决斗就在眼前;当《康定情歌》飘过时,那冉冉的舞影,便是夏日给人小憩的阴凉,我们的心头上一片静谧、惆怅,就像仰卧在康定草原上,看月亮弯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赏析题全攻略之一——修辞手法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修辞手法
我们的目标
掌握各种修辞手法的基本作用(效果)
准确锁定题目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
结合语境分析其作用

赏析题必用公式:
判断 + 解释 + 效果 +
人物形象/事物特征 +中心情感
. “解释”一步要按文章内容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效果”即各种修辞的基本作用,简单表述即可
小指南
比喻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对象+特征,表达了(什么人的)的(哪些)感情。


例1
请赏析划线的句子。

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老舍《济南的冬天》
判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解释:把“冬天的济南”比作“蓝水晶”
效果:生动形象地
事物特征:表现了冬天的济南的清亮、空灵
中心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冬天的济南的喜爱之情

在多数情况下,“像”“好像”“仿佛”表示比喻,但并非所有有“像”“好像”的句子都是比喻句哦。

①表示推测、揣度的。

如: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②表示例举。

如:攀枝花有很多风景优美的去处,像二滩水库、米易溶洞。

③表示想象。

如:托起它,好像世界上的一切生命都在我掌中似的。

④表示同类事物相似。

如:他长得很像他爸爸。

拟人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人格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特点/情态,表达了(谁,什么样的)(哪些)感情。


例2
请赏析划线的句子。

大兴安岭的春雪,比冬天的雪要姿容灿烂。

雪花仿佛沾染了春意,朵大,疏朗。

它们洋洋洒洒地飞舞在天地间,犹如畅饮了琼浆,轻盈,娇媚。

——迟子建《龙眼与伞》
判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解释:将雪花人格化
效果:生动形象地
事物特征:表现了大兴安岭春雪飞舞的轻盈之美
中心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春雪的喜爱之情

例3
他们让战友落泪,他们让敌人尊敬,那亿万棵宁死不屈、双拳紧握的枯杨,似一尊巍然耸立的雕塑。

一看到他们,就会想起岳飞,想起袁崇焕,想起谭嗣同,想起无数中国人的气节,一种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的气节。

——潘岳《西风胡杨》
判断: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解释:把胡杨比作雕塑,并赋予人的行为
效果:生动形象地
事物特征:写出了胡杨死后依然挺立的悲壮姿态,表现了胡杨所代表的中国人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的气节。

中心情感:表达了作者对胡杨的赞美之情
小练习
;
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这一段是如何对“雨”进行描写的表达效果如何
20年前的雨听起来与现在有所不同,雨点落在更早以前出产的青瓦上,室内的人便听见一种清脆的铃铛般的敲击声。

毫不掩饰地说,青瓦上的雨声确实像音乐,只是隐身的乐手天生性情乖张喜怒无常,突然地它失去了耐心,雨声像鞭炮一样当空炸响,你怀疑如此狂暴的雨是否怀着满腔恶意,然后忽然地它又倦怠了,撒手不干了,于是我们只能听见郁积在屋檐上的雨声听凭惯性滴落在窗前门外,小心翼翼地,怀着一种负疚的感觉。

这时候,沉寂的街道开始苏醒,穿雨衣或者打雨伞的人踩着雨的尾巴,走在回家的路上。

有个什么声音在那里欢呼起来:雨停了!回家了!
——苏童《雨和瓦》
排比
反复
运用了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气势更强烈,突出/强调了(什么)内容,强烈表达了(什么)感情。

例4
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
静物是凝固的美,动景是流动的美;直线是流畅的美,曲线是婉转的美;喧闹的城市是繁华的美,宁静的村庄是淡雅的美。

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只要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有一颗感悟美的心灵。

例5
大堰河,为了生活,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她就开始用抱过我的双臂劳动了;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晒好那些大豆和小麦。

——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
怎样区分排比&反复
排比句至少是三个句子,反复句是两个以上的句子。

排比句的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有共同的词语。

反复句是两种以上相同的语句重复。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排比)
*
沉默呵,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反复)
夸张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鲜明突出了(什么)的(什么特点/形象),令人印象深刻。

例6
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了。

——老舍《骆驼祥子》
对偶
`
运用对偶,把(对象、内容)的意思表达得更完整,增强语言的音乐美、节奏感和感染力。

对偶一般用于诗歌、对联,考点常在基础题中,现代文阅读偶尔可见
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业难,知难不难。

革命家赤胆忠心,虽死犹生;野心家祸国殃民,生不如死。

我常想:杨柳婀娜多姿,可谓妩媚极了,桃李绚烂多彩,可谓鲜艳极了……
借代
运用借代,用什么代替什么,突出人/事物的特征,使意思表达更加典型/生动。

|
例7
雨来刚到堂屋,见十几把雪亮的刺刀从前门进来。

——管桦《小英雄雨来》
运用了借代的手法,用“刺刀”代替“日本鬼子”,突出日本鬼子手上拿着刺刀的特征,更具画面感,使日本鬼子的凶残形象更加生动。

还记得借喻&借代的区别吗
①借喻是比喻的一种,侧重于“喻”。

的喻体和本体相似的关系,借代的借体和本体是相关的关系。

借体与本体之间没有相似点。

②借喻可以换成明喻,借代不能。

(1)讨厌的“尖鼻子”,“豆芽菜”恨恨地想,他干什么盯着人不放。

`
这一句中的“尖鼻子”是指长着尖鼻子的人,部分代整体,二者具有相关性,所以是借代;而“豆芽菜”代替的是体质弱的象豆芽菜一样的人,二者具有相似性,所以是借喻。

(2)翻身的农民愤怒的批斗那只寄生虫。

借喻,“寄生虫”与所代替的对象“地主”之间有相似关系,可以说成“像寄生虫一样的地主”。

翻身的农民愤怒的批斗那颗金牙。

借代,“金牙”与所代替的对象“地主”之间有相关关系,局部代整体,不能说“像金牙一样的地主”。

回顾设问&反问的区别
设问和反问都是有疑而问,但是设问是自问自答,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则是问而不答,以加强语气。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

(设问)

难道你就觉得只是树(反问)
设问
运用设问,引出/强调了(提问的内容),引发读者思考和注意,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反问
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语气更强烈,更有力地强调了 (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的意思),发人深省,激发读者思考。

例8
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怎么会惧怕反动军阀
浪费时间难道不就是浪费生命的表现吗
大练兵
一过二月二,天气就暖和了。

首先是苇塘里有了动静。

①穿破陈年的枯叶、烂泥和冰水,一些锥子般尖锐的苇芽脱颖而出。

红红的芽尖,唤醒了池塘,沉寂了一冬天的苇塘开始有了生气。

待苇芽蹿高,绽开一片两片叶子的时候,整个世界便被春天占领了。

耳边,整天都是鸟儿的叫声和虫子飞来飞去的嗡嗡声,大片大片的麦田,像大地上铺展了的绸缎,在和风里柔柔地抖动。

②一些早熟的花儿,抢夺时间一般,开始酝酿花事,商量结籽儿。

柳丝软软地轻拂我们的脸面,牵动我们的头发,像要告诉一些什么秘密给我们。

——雷抒雁《那一片消失了的苇塘》
选段有许多句子写得很精彩,请你从①、②两处任选一句,作简要赏析。

善喻者以一言明数事,
不善喻者百言不明一意。

——【三国】刘劭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