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 常见修辞手法讲解
记叙文阅读专项讲解(一)-------修辞手法讲解

记叙文阅读专项讲解(一)-------修辞手法讲解一、分类讲解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对比、借代、反语。
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
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7.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8.反问: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9.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10.借代: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替整体。
11.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按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
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二、实战演练1、阅读文章,回答问题大城小树连亭①树本来长在乡野,由于人的关系,进了大城。
虽然有些树由于水土不服而总有些营养不良,但毕竟大城算是有了树。
记叙文中最常用的10个修辞手法,这些你都用过吗

说起记叙文,大家记得最清楚的应该是“六大要素”了。
一般来说记叙文只要将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这六点写完以后,一遍记叙文就完成了。
但普普通通的一篇记叙文很难拿到高分,所以我们需要学会使用一些修辞手法,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记叙文中的10个常用的修辞手法吧。
1、比喻:就是把什么比做什么,将想要表达的内容显得更加生动形象,让人能够快速地理解你所要表达的内容。
2、拟人:就是把什么比做人来写,使具体的事物拟人化,让文章变得生动起来。
3、夸张:夸大一些事物的特征,可以给读者一个强烈的印象。
4、排比: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5、反复: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
同时使文章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富有感染力。
6、对偶:对偶的句式看起来整齐美观,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7、对比:那什么和什么对比,两者相比形成反差,可以加强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重点。
8、引用:通过引用名人名言或者事件,可以增强说服力。
9、反问:反问可以让读者跟着你的思路进行思考,加深读者印象,增强说服力。
10、设问:可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力,启发读者的思考。
以上十个修辞手法你最常用到的是哪一个呢?不妨将你最喜欢的修辞手法分享到下方的评论中,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哪个修辞手法使用的次数最多吧。
记叙文阅读之(四)八种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学科: 语文任课教师:宋老师授课时间:2012年月日(星期) :00--- :001. 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理解: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地描写出高原辽阔平坦,一望无际的壮观景象。
B.他刚离去,他刚离去,你不见海防战士身上,他亲手给披的大衣……理解: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突出他行色匆匆,深入海防,关心战士的光辉形象。
C.山间的瀑布倾泻下来,冲到岩石上,飞溅起三米多高的浪花,水声震耳欲聋。
理解:这句话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山间瀑布水流冲击岩石时产生的巨大的声响。
D.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理解:这句话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描写出院落里池塘边,月色溶溶春风淡淡,梨花似雪柳絮纷飞的景象,营造出清幽美好的意境。
2.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在我们头顶五六丈的上空,发出一声可怕的霹雳,天空被彻底震裂了,震碎了。
理解:这句话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写出了霹雳的威力之大,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这棵大树依然挺立着,烈日烤灼着它,干渴折磨着它,然而它没有倒下,它坚韧而顽强地活着。
理解: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强调了这棵大树所经受的种种磨难,表现了它的坚韧和顽强。
C.天边几颗调皮的星星,时隐时现,似乎在不知疲倦地和月亮捉着迷藏。
理解: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地写出了星星时隐时现的情态。
D.看着眼前的木槿,一种悲壮的感觉攫住了我:土埋半截了,还开花!土埋半截了,还开花!理解:这句话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突出了木槿的顽强精神,表达了作者的震撼与赞美之情。
3.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小麻雀垂头丧气地站在那里,只有那么一点活气,像是等着猫再去扑它,它没力量反抗或逃避。
理解: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麻雀在强大的猫面前冷漠、呆滞的特点。
中考专项训练记叙文:辨析修辞手法,体会表达效果(知识点+针对训练)

中考专项训练记叙文辨析修辞手法,体会表达效果(知识点+针对训练)一、知识指要: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排比、夸张、对比、设问、反问、借代、反复、对偶等。
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构成比喻的关键是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比喻通常分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
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暗喻。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借喻。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比喻的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
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2.比拟比拟是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借代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
这种修辞方式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
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
夸张有三种形式,即扩大夸张,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缩小夸张,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超前夸张,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夸张的作用: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引起联想,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更鲜明。
5.排比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
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
其作用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记叙文阅读之修辞手法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含答案)

七年级记叙文阅读之修辞手法【知识梳理】常见修辞手法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种事物来比方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格。
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喻体、比喻词组成。
有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常见形式。
①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连接,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语配合。
例如:一道美丽的彩虹横跨空中,好像在天上搭起了一座长长的、弯弯的彩桥。
②暗喻:本体、喻体全出现,中间用“是”“成为”“变成”等带有判断性的词取代比喻词,把本体和喻体连接起来。
例如:这里是花的海洋。
③借喻:就是用喻体来代替本体,也可以说是喻体、本体二者合二为一。
即只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均不出现。
因此,使用借喻的句子显得精炼、含蓄。
例如:我抬起头,看见母亲的两鬓又添了一些银丝。
2.拟人把物当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拟人有两种类型:(1)把事物当作人来写例如: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2)人直接同事物对话例如:啊!遵义,光荣的山城,我要尽情把你称赞——3.夸张为了表达强烈感情,突出事情的某一特点,有意将其作扩大或缩小描写。
夸张虽然是对某一事物进行扩大或缩小的描写,但不是无原则地夸大或缩小,它和说大话、说假话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它是艺术地扩大或缩小,要有艺术性。
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叫排比。
使用排比,可以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例如: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5.反问反问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的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例如: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人,从小到大,哪一个没挨过母亲的巴掌呢?难道做儿女的能因此记恨?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必考点—修辞手法的作用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必考点—修辞手法的作用哈喽哈喽,我是小宁老师。
今天我们继续总结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修辞手法题目在中考语文阅读题中出现率为60%以上,而很多同学要么是修辞手法判断错误,要么是分析作用时完全踩不到得分点,因而痛失分数。
看过小宁老师往期内容的小伙伴们已经学习到了包括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的定义及作用,相信大家都已有了很深的掌握。
下面我们继续学习另一种修辞手法——“借代”的定义及作用。
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而借用与它有密切关系的事物来代替,或用事物的局部代替整体。
借代的种类:1、特征代主体: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用主体“大胡子”的特征代指主体本人。
2、具体代抽象:不拿群众一根一线。
——用一根一线代指所有群众赠予的东西。
3、专名代泛称: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出自《最后一次演讲》)——例中第二个“李公朴”,代指不怕流血牺牲,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战斗的人们。
4、人名代著作: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用鲁迅代指鲁迅的著作。
借代的作用:以“×××”代指“×××”,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幽默性,突出表现了×××事物的×××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事物的×××之情。
例题: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
(鲁迅《故乡》)解析:用细脚伶仃的“圆规”代指身形极瘦的“杨二嫂”,突出了“杨二嫂”瘦小、单薄、庸俗的市井小民形象,增强了文章语言的形象性和幽默性,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杨二嫂”这样的自私、贪婪、尖刻、势利的小市民的鄙视和同情。
记叙文阅读 修辞的赏析(1)

练一练: 《约会荷花》 ④犹如秋天的一片落叶,静静地飘下,飘到一个地方,风吹一下,就动一动。风 不吹,就静静地禅定着。
【问题】试着赏析文中红字部分的句子
答: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霍金比作一片落叶,生动形象 地写出了霍金面对这么多荣誉时的从容,表达了作者对霍金的崇敬之 情。
练一练3:《向日葵》 ⑥冻得犹如一片在树梢瑟缩颤抖的枯叶,我的声音,比雪更冷:“工作做 不完,不是还有明天吗?你过去守时的好习惯去了哪里?”说着,径自往 前走,不再看她一眼。
【问题】试着赏析文中红字部分的句子
答:用的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我”比喻成一片树梢瑟缩颤抖的枯叶, 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我此刻非常的冷。也表现出了正是因为“我”非常 的冷以及女儿的不守约,所以我才非常的生气。
练一练5:《向日葵》 ⑩桌上,放了一大束精神抖擞的向日葵,黄艳艳,活鲜鲜,大蓬大蓬 的热情源源不绝地释放。
【问题】试着赏析文中红字部分的句子
答: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向日葵人格化了,生动形象的写出向日 葵开的非常的艳丽,表达出“我”对向日葵的喜爱。
练一练6:《最美的天籁》 ④每天,他在黑暗中摸索,一如既往地孤独。唯有落雨时节, 他的心才会静谧下来。小雨啪啪地敲打窗棂,像跟他谈心, 又像挤在窗外私语。
春天是一只快乐的小鸟,让世界充满快乐。
秋姐姐跑到了大树林里,给树林换上了一件 件好看的新衣裳,远远望去,枫树的叶子像一片 彩霞,美丽极了!
1.比喻
明喻
本体 被 比喻的 事物
喻体 比喻词
(作比 (像、 喻的事 若、好 物) 像、好
似)
记叙文阅读 修辞的赏析(1)

暗喻
✔
✔
✘
母亲啊!你 是 荷叶, 我是 红莲。
借喻
✘
✔
✘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
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再也说不出话。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每条岭都是那么的温柔,虽然下自山脚,上至岭 顶,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 盛气凌人。(老舍《大兴安岭》)
点击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在此输入文字描述在此输入文字描述 在此输入文字描述在此输入文字描述 在此输入文字描述。
添加标题
在此输入文字描述在此输入文字描述 在此输入文字描述在此输入文字描述 在此输入文字描述。
添加标题
在此输入文字描述在此输入文字描述 在此输入文字描述在此输入文字描述 在此输入文字描述。
点击添加标题
01 划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好处?
02 请任选一种修辞手法 品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明确本句采用了哪种修辞方法。 ➢具体指出这种修辞手法表现的内容。 ➢指出这种修辞手法表达的感情(不定)
➢判定 内容
感情
练一练1:三袋米的故事
①当一张张奖状覆盖了两面斑驳陆离的土墙时,儿子也像春天的翠竹,噌噌
输入 标签
70%
在此录入上 述图表的综 合描述说明
输入 标签
90%
在此录入上 述图表的综 合描述说明
输入 标签
在此输入文字描述在此输入文字描述在此输入文字描述在此输入文字描述在此输入文字描述在此输入文字描述在此输入文字描 述在此输入文字描述在此输入文字描述在此输入文字描述在此输入文字描述在此输入文字描述在此输入文字描述在此输入文字
点击添加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