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群布局规划重点

合集下载

中国五大区域港口群

中国五大区域港口群

中国五大区域港口群自北向南依次是环渤海区域、长江三角洲区域、东南沿海区域、珠江三角洲区域和西南沿海区域。

环渤海区域港口群主要由辽宁、津冀和山东沿海港口群组成,服务于中国北方沿海和内陆区域的社会经济展开。

其间辽宁沿海港口群以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间和营口港为主,津冀沿海港口群以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间和秦皇岛港为主,山东沿海港口群以青岛、烟台、日照港为主。

长江三角洲区域港口群依托上海国际航运中间,以上海、宁波、连云港港为主,服务于长江三角洲以及长江沿线区域的经济社会展开。

东南沿海区域港口群以厦门、福州港为主,服务于福建省和江西等内陆省份有些区域的经济社会展开和对台“三通”的需要。

珠江三角洲区域港口群由粤东和珠江三角洲区域港口组成,依托香港经济、买卖、金融、信息和国际航运中间的优势,在安定香港国际航运中间方位的一同,以广州、深圳、珠海、汕头港为主,服务于华南、西南有些区域,加强广东省和内陆区域与港澳区域的交流。

西南沿海区域港口群由粤西、广西沿海和海南省的港口组成,以湛江、防城、海口港为主,服务于西部区域开发,为海南省扩大与岛外的物资交流供应运送保证。

/252-cn-7781-news5489.html/252-cn-7781-news5590.html/252-cn-7781-news5588.html/252-cn-7781-news5586.html五大港口群特征环渤海区域港口群:作为中国重要的动力、原材料生产基地,其内地煤炭、矿产资源十分丰盛,一同,东北、华北也是中国重要的重化工业基地。

虽然与长三角、珠三角比拟,环渤海区域经济展开相对落后,但由于榜首工业及第二工业中采掘业、冶金和石油化工等重化工业所占比重较高,对港口经济的展开,带来了极大的潜力。

核算闪现,环渤海港口群内地工业添加值添加速度从2004年初步跨越珠三角和长三角,而且该趋势仍在继续中。

一同,2001-2005年时辰,环渤海出资增速也连续五年逾越25%。

长三角港口规划与建设重点

长三角港口规划与建设重点
市 圈将 会 带 来 长 江 三 角 洲地 区资 金 、 资
源 、 力等生产要素实现跨区域的集聚 人 和有 效整合 。从 而实现 区域 的分 工协 作、 有序竞争 , 产业区域性转移、 资源区域
性配置、交通体系区域共建逐步成为趋势 和共识。因此。区域经济—体化进程的加
快,要求长三角港 口进一步实现港 口资 源 的优化配置 , 充分发挥长三角港 口的 资源优势 , 促进 区域经济的协 调发 展。 区将加快发展高科技产业 以及 冶金 、 石
求 , 三 角地 区 2 1 长 0 0年 将 总体 全 面 实
提升服务质量 、 增强国际竞争力。
3 “ 可持续发展” 战略 的实施要 求 港 口走集约化 、 注重内涵的发展道路 长三 角港 口岸线 资源有限 、 分布不 均衡 , 由于城 市发展 、 口建设及 功能 港
的梯形转移 : 中西部地 区丰富 的能源和 矿产的开发 , 也将改善对长江三角洲地 区的供应。 长三 角港 口是长江流域 对外 开放 的重要 门户 , 发挥其 内引外联 的纽
纽带作用 随着西部大开发 、 中部崛起战略的 实 施 ,其 内引外联的作 用将进一步 显 现; 中西部地 区投 资环境 的改善 . 将促 进长 江三 角洲地 区的 劳动密集 型产业
长三 角港 口的快速发展 根据党 的“ 十六 大” 出 的全 面建 提 设小康社会 的奋斗 目标 , 以及 中央提 出 的东 部沿海地 区率 先实现 现代化 的要
国际经济 ,充 分利用 国际 国内两个市
实施将促进长三角港 口发展
随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 长三 角地区集装箱运输仍将i猛发展 。港口集 丑
1) CW T 0 6. ( 20 6
维普资讯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全文完整精编】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全文完整精编】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2016 年 6 月目录第一章规划背景 (3)第一节重大意义 (3)第二节发展基础 (4)第三节突出矛盾 (5)第四节重大机遇 (7)第二章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8)第一节指导思想 (8)第二节基本原则 (8)第三节战略定位 (9)第四节发展目标 (10)第三章构建适应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空间格局 (12)第一节强化主体功能分区的基底作用 (12)第二节推动人口区域平衡发展 (13)第三节构建“一核五圈四带”的网络化空间格局 (14)第四节打造一体化城乡体系 (17)第四章创新驱动经济转型升级 (17)第一节共建内聚外合的开放型创新网络 (18)第二节推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18)第三节营造创新驱动发展良好生态 (19)第五章健全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网络 (20)第一节构筑以轨道交通为主的综合交通网络 (20)第二节构建泛在普惠的信息网络 (23)第三节提高能源保障水平 (25)第四节强化水资源安全保障 (27)第六章推动生态共建环境共治 (28)第一节共守生态安全格局 (28)第二节推动环境联防联治 (30)第三节全面推进绿色城市建设 (33)第七章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34)第一节提升对外开放层次 (34)第二节建设高标准开放平台 (35)第三节加速集聚国际化人才 (36)第四节培育本土跨国公司 (36)第八章创新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 (37)第一节推动要素市场一体化建设 (37)第二节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机制 (38)第三节健全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机制 (40)第九章规划实施 (40)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 (41)第二节推动重点工作 (41)第三节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41)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下简称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外来人口最多的区域之一,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地带,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港口布局与结构

港口布局与结构
• ②少数情况,作为货物的临 时堆放和倒载场地。
⑵、前方堆场: • 使用最方便,货物水平运距最短,利用率最高的堆场,也
是件杂货泊位中实际堆存荷载最大的部位。
⑶ 、前方堆场:
• 堆存批量较大,堆存期较长的货物,或堆存较重的五金钢 铁等。
⑷ 、港口设备:
• 起重运输机械:门机,轮胎式,汽车式,履带式起重 机,集装箱装卸桥和缆车等。
港口布局
重点
全国港口分布及货源结构。
难点
珠三角地区港口尤其是广 东地区港口分布及货源结 构。
1.我国港口状况
• 我国大陆海岸线约 18000km;
• 大小岛屿6500多个,岛 屿岸线约14000km
• 流域面积在100km2以上 的江河5700余条,总长 430,000km;
其它
主要港口
区域性 枢纽港口
天津港
大连港
青岛港 舟山港
宁波港
港江港
泉州港 惠州港 茂名港
原油运输系统
依托石化企业布点,石 油运输系统将建设和发展 专业化的进口原油一程、 二程中转储运设施和成品 油、天然气中转储运设施。 重点建设20万吨级以上原 油接卸泊位和矿石码头。
天津港 大连港 青岛港
上海港 宁波港
厦门港 深圳港 广州港
港口组成
水域
港内锚地
港内锚地
进港航道
防波堤
陆域
港池
码头
仓库
货场
道路
• 码头是供船舶系靠、装卸货物或上下旅客的建 筑物的总称,它是港口中主要的水工建筑物之 一。
• 常规码头的布置形式有以下三种: 顺岸式 突堤式 挖入式
• 顺岸式:码头前沿与自然岸线大体平行,在河港、 河口港及部分中小型海港中较为突出。

长江三角洲地区高等级航道网规划(要点)

长江三角洲地区高等级航道网规划(要点)

长江三角洲地区高等级航道网规划(要点)2005年12月02日2004年8月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水运资源最为丰富、最有优势的地区之一,内河航运对沿江河产业带的形成和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全国内河航运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004年1月,黄菊副总理、张春贤部长对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问题,特别是水运发展与建设进行了调研,明确指出必须通盘考虑和统筹协调交通发展,充分发挥区域交通综合优势,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运输保障。

要大力发展航运事业,加快建设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指示精神,进一步理清思路,更好地指导长江三角洲地区内河航运发展与建设,适应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对内河航运提出的更高要求,我部组织开展了长江三角洲地区高等级航道网规划编制工作,在充分征求两省一市交通主管部门意见后,形成了本规划要点。

规划的范围为江苏省、浙江省和上海市,规划现状基础年为2002年,水平年为2010年、2020年。

一、内河航运现状与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河网密布,长江干线横穿东西,京杭运河纵贯南北,水运资源十分丰富,发展内河航运的条件得天独厚,是我国内河航运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

(一)内河航运现状1、航道长江三角洲地区现有内河航道3.3万多公里,占全国内河航道里程的28%,其中四级及以上航道约1800公里,占区内航道里程的5.3%,占全国四级及以上航道里程的12%。

2、港口长江三角洲地区(不包括长江干线)共有生产性泊位16000多个,其中公用泊位5600多个。

完成货物吞吐量4.45亿吨,杭州、嘉兴、湖州、无锡、苏州等内河港口已开始经营内河集装箱运输业务。

3、货运量长江三角洲地区完成内河货运量5.29亿吨,货物周转量899亿吨公里,分别占长江三角洲全社会各种运输方式总量的22.2%和8.6%,占全国内河货运总量的66%、59.6%(含与区域外的货物交流量)。

中国沿海港口布局概况 (1)

中国沿海港口布局概况 (1)

青岛港
上海港
舟山港 宁波港
湛江港
集装箱运输系统
天津港 大连港
青岛港
上海港 宁波港
以大连、天津、青岛、 上海、宁波、厦门、深 圳、广州等8港为干线 港,相应支线及喂给港 组成的集装箱运输系统
厦门港 广州港 深圳港
辽宁省主要沿海港口
锦州港
营口港
丹东港
大连港
大连港
大连港位居西北太平洋的中枢,是转 运远东、南亚、北美、欧洲货物最便捷的 港口。港口自由水域346平方公里,陆地面 积10余平方公里,拥有集装箱、原油、成 品油、粮食、煤炭、散矿、化工产品、客 货滚装等80来个现代化专业泊位,其中万 吨级以上泊位40多个。海上运输已开辟到
岱山港
舟山港
浙江省主要港口
海门港
石浦港
温州港
宁波港
宁波港由北仑港区、镇海港区、宁波港区、 大榭港区、穿山港区组成,是一个集内河港、 河口港和海港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的现代 化深水大港。现有生产性泊位191座,其中万 吨级以上深水泊位39座。最大的有25万吨级 原油码头,20万吨级(可兼靠30万吨船)的卸矿 码头,第六代国际集装箱专用泊位以及5万吨 级液体化工专用泊位;已与世界上100多个国
TEU大关的港口。2004年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快速增长,分别完成3.79亿吨和 1455万标准箱,分列世界港口第二位和第三位。上海港2005年的货物吞吐量达4.43亿吨, 完成的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809万标准箱,比上年增长24.2%,继续稳居世界第三位。
湖州港 大、小洋山 乍浦港 杭州港
宁波港
香港、日本、东南亚、欧洲等国际集装箱
航线8条。2003年,港口实现货物吞吐量 1.26亿吨,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67万标准箱,

交通运输部关于新时代加强沿海和内河港口航道规划建设的意见

交通运输部关于新时代加强沿海和内河港口航道规划建设的意见

交通运输部关于新时代加强沿海和内河港口航道规划建设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交通运输部•【公布日期】2024.06.06•【文号】交规划发〔2024〕67号•【施行日期】2024.06.0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运正文交通运输部关于新时代加强沿海和内河港口航道规划建设的意见交规划发〔2024〕6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运输厅(委),部属各单位,部内各司局: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构建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的决策部署,推动实施全国港口航道布局规划,优化提升全国水运设施网络,推动水运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水运新篇章,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交通运输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战略谋划和规划引领,强化统筹协调和部省协同,突出保障有力和适度超前,加快建设国家港口枢纽体系,全面攻坚国家高等级航道,打通内河航运堵点卡点,实施内河水运体系联通工程,着力推进一体化发展,高质量构建现代化的港口与航道体系,全面推动全国规划落地实施。

二、强化新时代水运战略研究和规划工作(一)加强重大战略性问题研究。

围绕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总体要求,部组织开展水运发展重大战略、重大政策、重大工程、技术创新等系统性、前瞻性问题研究。

部省合力,深入推进水运服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国家高等级航道建设重点技术问题、港口岸线资源科学利用有效保护政策,以及长江口、珠江口储备港址和长三角水网地区江(河)海联运通道规划等问题研究。

相关省份要结合落实中央精神和本省份工作部署,深入研究符合本地区特点的水运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港产城协同、港航贸一体化等重大问题。

(二)科学开展布局规划、总体规划编制。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渤海湾三区域沿海港口建设规划》内容简介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渤海湾三区域沿海港口建设规划》内容简介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渤海湾三区域沿海港口建设规划》内容简介(2004年~2010年)《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渤海湾三区域沿海港口建设规划(2004年~2010年)》于2004年经国务院审议通过。

该建设规划范围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渤海湾三个区域的沿海港口,以煤炭、原油、铁矿石和集装箱四大货类为主,具体内容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南京、镇江、扬州、泰州、南通、江阴、常州、无锡、苏州、嘉兴、湖州、杭州、绍兴、宁波、舟山等16个城市,大陆海岸线、岛屿海岸线分别占全国的21%和39%。

2010年前长江三角洲地区需新增港口吞吐能力7亿吨以上,其中:集装箱码头能力3000万标准箱,进口铁矿石接卸能力9000万吨,进口原油接卸能力2500万吨。

重点建设集装箱、进口铁矿石、进口原油中转运输系统和煤炭卸船运输系统:以上海、宁波港口为重点,由苏州港等长江下游沿江地区港口共同组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运输系统;以宁波、舟山为主,相应发展上海、南通、苏州、镇江等港口的进口矿石中转运输系统;以宁波、舟山为主,相应发展南京等港口的进口原油中转运输系统;以上海、舟山和电力企业自用码头为主的煤炭卸船中转运输系统。

珠江三角洲地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中山、江门、肇庆、佛山、惠州共9个城市,2010年前,珠江三角洲区域地区需新增吞吐能力4亿吨,其中:集装箱码头能力3100余万标准箱,进口原油接卸能力2400万吨。

重点建设集装箱、进口原油(含成品油、LNG、LPG)中转运输系统和煤炭卸船运输系统:以深圳、广州港为主的集装箱运输系统,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在努力巩固和保持香港国际航运中心的采购中心和结算中心地位的同时,充分发挥两地港口的资源优势,相应建设珠海、东莞等港口的集装箱码头,形成各展所长、共同发展的局面,尽可能减少港口资源的浪费;以惠州、深圳、珠海等珠江口外港口的进口原油、成品油、液化天然气(LNG)接卸码头为主,相应建设珠江口内的广州、东莞等港口的成品油、液化石油气(LPG)进口油气中转运输系统;以广州和电力企业自用码头为主的煤炭卸船中转运输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群布局规划重点
特点分析
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龙头
长三角港口群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在能源、原材料、外贸运输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带动了沿海、沿江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长三角地区港口发展速度快,在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长三角地区属钢铁、石化、能源、建材等产业的密集带,区内冶金、电力、石油化工等
企业每年需由区外调进大量生产所需的能源物资;同时纺织、化工、机械制造、服
装等一大批加工产品需销往世界各地,“两头在外”的态势决定了区域港口在促进
本地区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集装箱运输发展迅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地位初步确立,作用日益明显。

过江、跨湾、陆岛运输平稳发展,沿海客运和滚装运输继续保持平稳上升态势,促进了长江下游以及南北两岸和岛屿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投资渠道、建设经营主体多元化,加快了港口建设步伐和功能拓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