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港口群集装箱吞吐量与区域经济相关关系分析

合集下载

港口规划中的社 会经济因素分析

港口规划中的社 会经济因素分析

港口规划中的社会经济因素分析港口作为连接国内外贸易和物流的重要枢纽,其规划对于地区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港口规划过程中,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因素是确保规划科学合理、适应发展需求的关键。

本文将对港口规划中的社会经济因素进行详细分析。

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港口规划的首要社会经济因素。

一个地区的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趋势直接决定了港口的货物吞吐量和运输需求。

经济发达地区通常拥有更多的制造业、贸易业和服务业,产生大量的原材料进口和产品出口需求,从而需要规模更大、设施更先进的港口。

例如,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的港口规模和业务量都在全国名列前茅。

相反,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其产业发展相对单一,对港口的需求可能主要集中在少数几种货物上,港口规划规模也相对较小。

在规划港口时,必须对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深入研究,预测未来的经济增长趋势,以确定港口的建设规模和功能定位。

二、产业结构与布局不同的产业结构对港口的需求也有所不同。

以重工业为主的地区,如钢铁、石化等产业,需要大量进口原材料(如铁矿石、原油等),并出口成品(如钢材、化工产品等),对港口的散货运输能力要求较高。

而以轻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地区,货物运输则更侧重于集装箱运输。

此外,产业的布局也会影响港口的规划。

如果产业集中在沿海地区,港口可以就近提供运输服务,减少运输成本。

但如果产业分布较为分散,港口则需要建立更完善的集疏运体系,确保货物能够高效地进出港口。

三、贸易发展状况国际贸易的发展对港口规划有着重要影响。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进出口贸易规模、贸易伙伴和贸易商品结构都决定了港口的业务类型和运输量。

例如,与能源资源丰富的国家贸易往来频繁,可能需要港口具备较强的能源运输能力;而与电子产品制造发达的国家贸易密切,对集装箱运输和物流配送的要求就会更高。

同时,贸易政策的变化也会对港口规划产生影响。

关税调整、贸易壁垒的设置或取消等政策变动,都可能导致贸易流向和贸易量的改变,进而影响港口的运营和规划。

港口对区域经济的作用

港口对区域经济的作用

港口对区域经济的作用班级:MBA00B姓名:开心学号:20002256613目录摘要 (3)一、引言 (4)1.1港口的基本概念 (4)1.2港口的功能 (4)1.3港口的分类 (5)二、港口对区域经济的作用 (6)2.1港口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 (7)2. 2 港口对区域经济的作用 (8)2.3 港口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模式 (10)三、案例分析 (11)四、区域港口一体化 (12)五、参考文献 (13)摘要港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桥梁,是区域经济参与国际分工、合作与竞争的重要依托。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港口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首先,港口是交通的枢纽,是各种交通工具转换的中心,大量的货物聚集在这里,拉动经济的发展。

同时,港口周边地区又发展加工工业,带动了工业的发展,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它是全球资源配置的枢纽。

当前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显著,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与资源在全球共享,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这些都要靠海运来支撑,因为海运的运量最大,效率最高,成本最低。

在港口周围就变成了资源配置的枢纽。

因此,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港口对于整合各种生产要素,发展各种产业集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贸易基础理论、港口生长点理论和中心-边缘理论等,并通过长江三角洲港口群和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为例,来阐述港口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

一、引言港口是连接水域和陆域的桥梁和纽带,它不仅对其所在城市的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而且能带动周围地区也和区域的经济发展。

下面,来对港口的基本概念做一个简单了解。

1.1港口的基本概念2003年6月28日通过,2004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对“港口”的概念作了以下描述:港口,是指具有船舶进出、停泊、靠泊、旅客上下,货物装卸、驳运、储存等功能,具有相应的码头设施,由一定范围的水域和陆域组成的区域。

在真虹教授编著的《港口管理(第二版)》里,给出了以下“港口”的定义:港口是运输网络中水陆运输的枢纽,是货物的集散地以及船舶与其他运输工具的衔接点;它可提供船舶靠泊、旅客上下船、货物装卸、储存、驳运以及其他相关业务,并具有明确的水域和陆域范围。

加快建设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

加快建设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

加快建设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作者:刘波来源:《唯实》2024年第02期习近平总书记对港口建设“四个一流”的指示,为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建设指明了方向。

长三角港口群作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在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巩固和拓展国际市场中具有重要作用。

长三角港口群的比较优势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经济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强大的经济支撑、完善的交通网络以及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

随着长三角港口群的不断完善和提升,其在世界航运舞台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港口群地理区位优越。

长三角港口群位于江海交汇处,属于暖温带、亚热带气候,终年不冻,且是深水良港,具备成为世界级港口群的先天优势。

拥有1720多公里的长江岸线和3000多公里的海岸线,港口往东通往日本、韩国,东南方向可通往台湾,基本上都在1000海里的航程之内,也是沿线地区与更遥远的美洲、欧洲、中东等地航运的起点港口。

港口群腹地经济发达。

长三角港口群直接腹地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共有41个城市,其中中心城市为27个。

2022年,三省一市经济总量达4.31万亿元美元,占全国经济体量的25%左右,高于海运大国日本(4.23万亿美元)、韩国(1.67万亿美元)和新加坡(0.47万亿美元)。

进出口总值为15.07万亿元,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35.8%。

港口群交通网络密集。

2022年,长三角地区铁路营业里程达13749.7公里,其中高铁达6704.4公里、占全国的六分之一;高速公路里程达16649公里,县县通比例达94%;高等级航道网规模超4200公里,占比为全国的1/4;主要机场航线联通43个国家和地区的75个航点,24个运输机场已覆盖94%的县级节点和96%的人口。

港口群基础设施完善。

长三角港口群现有17个亿吨大港,万吨级及以上泊位超1000个,各港与世界逾180个国家和地区开辟了900多条集装箱航线,每天有240多个航班往来。

基于灰色关联模型的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互动关系研究

基于灰色关联模型的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互动关系研究

基于灰色关联模型的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互动关系研究摘要:文章利用灰色关联模型,对广东新会的港口物流和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研究,以港口物流各项指标与当地经济(gdp)的灰色关联度为分析依据,结合实地考察,对新会利用港口—城市互动发展的机制,发展现代港口物流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港口物流区域经济灰色关联中图分类号:f127,f25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5-131-03一、广东新会的港口物流及经济发展简述新会位于珠江入海口,是珠江出海口八大门最西边的一个门。

作为港口型这一特殊类型城市,新会是物流的配送中心及货物集散地。

银洲湖区域拥有一类口岸新会港,65平方公里对外开放水域,并且交通设施完善,其中7条高速公路经过,轻轨、铁路均会在新会设站,可便利实现江海、水陆联运。

同时,银洲湖地区拥有已形成国家产业基地5个,省级产业基地2个,产业集聚初具规模。

随着港珠澳大桥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完工,新会与珠三角其他地区,以及港澳的联系将更为紧密,银洲湖的区位优势将更加明显。

目前,新会市有新会港和河口两个专业港区。

新会港是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南部新会城区的一类口岸,近百年几乎无淤积,是我国不可多得的良港。

其出海道为崖门航道,首期整治工程于1995年完成,随第二期浚深,万吨级海轮可乘潮进港。

新会港第一期建有5000吨泊位两个,500吨泊位一个。

堆场面积5万平方米,仓库4608平方米,设计年吞吐能力为86万吨。

河口港区负责国内沿海、内河货物的装卸、运输、拆装箱和仓储等业务。

天马港区专门从事港澳及国际外贸货物的装卸、运输、拆装箱和仓储等业务;从2001年12月起新会货运一类口岸对外国籍船舶扩大开放,应用电子信息交换系统与联检单位联网,努力建设成为一流设备、一流服务、一流通关和一流竞争价格的江海联运枢纽港口。

港口物流和区域经济具有动态性和不确定性,可以看作一个复杂的灰色系统。

因此,本文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模型对港口物流和区域经济进行灰色关联分析。

港口经济与腹地经济互动发展——以上海港为例

港口经济与腹地经济互动发展——以上海港为例

上 海 海 洋 大 学硕士学位论文题 目:港口经济与腹地经济互动发展——以上海港为例英文题目:Research on the InteractionDevelopment between Port Economyand Hinterland Economy-A CaseStudy in Shanghai专 业:农村与区域发展 研究方向: 港口经济姓 名: 李娜指导老师: 温艳萍二O 一八年五月二十五日学校代码: 10264 研究生学号: M150450658上海海洋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我恪守学术道德,崇尚严谨学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明确注明和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及成果的内容。

论文为本人亲自撰写,我对所写的内容负责,并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上海海洋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或借阅。

本人授权上海海洋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版权书。

本学位论文属于不保密□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上海海洋大学博/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港口经济与腹地经济互动发展研究——以上海港为例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港口作为交通运输的重要枢纽,其战略地位日益突出,在经济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港口是地区与外界贸易之间的联系,港口的发展会带动腹地经济的发展,也会为腹地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

同时腹地经济交通运输网络系统的完善,科学技术的发展等条件也为港口各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完善交通,充足资金和科学技术支持,从而带动了港口经济的发展。

港口经营发展对区域经济的贡献

港口经营发展对区域经济的贡献

港口经营发展对区域经济的贡献杭锅重装重大件码头港口经济是以港口为中心、综合运输体系为动脉、港口相关产业为支撑、海陆腹地为依托,并实现彼此间相互联系、密切协调、有机结合、共同发展,进而推动区域繁荣的开放型经济。

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复苏,20世纪亚洲“四小龙”的出现,以及我国沿海、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的崛起,都说明了港口经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以经济一体化和集装箱运输革命为大背景,一些地处国际航运干线、具有水深优势、腹地广阔、集疏运系统完备并有大城市为强力依托的枢纽港口,逐渐发展成为全球性综合物流服务基地、商品物资集散地和金融贸易中心。

港口经济已从传统意义上的交通枢纽经济成为一国和地区对内、对外经济发展双向辐射的核心点,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具有独特优势。

杭锅码头,是按照杭州港(包括钱江港区、运河港区、萧山港区、余杭港区)整体发展规划与建设,设计建设的重大件装卸码头,作为余杭港区崇贤作业区二期的组成部分,既服务于公司原材料和重大件装卸,也兼顾崇贤作业区的公用重大件码头。

码头位于杭州市余杭区崇贤镇京杭古运河东岸。

水路经京杭运河北上可至嘉兴、湖州、上海、江苏、山东等省市,南下可通钱塘江、富春江,并经浦阳江通达杭甬运河沿线各地。

陆域后方交通可利用乡镇公路通往320国道及杭州市绕城公路等,交通十分便利。

杭锅码头以“服务社会化需求,突出重大件装卸,安全是码头的生命,环保是码头的责任”为经营方针,考虑周边码头情况,差异化经营,同时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陆路运输转变为水路运输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新产品的开发,产品向大型化、集装化的发展;很多企业的现有厂房的起重能力、起吊高度以及厂房的作业面积均无法满足需要。

产品的大型化、集装化也对厂区产品向外陆路运输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很多企业的老厂区在市区范围内,周边已建造了城市高架和立交桥,大型产品无法运输。

论腹地经济对港口发展的影响

论腹地经济对港口发展的影响

论腹地经济对港口发展的影响港口作为全球贸易和物流的重要节点,其发展与腹地经济紧密相连。

腹地经济是港口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腹地经济发达的地区,往往有丰富的原材料和产品,这些货物需要通过港口进行进出口贸易。

因此,腹地经济的繁荣为港口提供了稳定的货源供应。

例如,我国的上海港和宁波舟山港,由于地处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具有丰富的货源供应,成为全球重要的港口之一。

腹地经济的繁荣带动了物流网络的建设,包括公路、铁路、水路等运输方式。

这些物流网络的建设为港口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集疏运通道,缩短了货物从腹地到港口的运输时间,提高了港口的吞吐能力和服务水平。

腹地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多元化的产业布局,包括制造业、服务业等。

这些产业的发展为港口提供了多元化的货源,同时也促进了港口的转型升级。

例如,随着制造业的发展,港口可以提供更为专业的仓储、装卸等服务,提高港口的竞争力。

腹地经济的发展往往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这些政策包括财政、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措施。

这些政策为港口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促进港口的发展。

腹地经济对港口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更好地促进港口的发展,需要加强腹地经济的建设,包括提高产业协同发展水平、优化物流网络布局、加强政策支持等方面。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港口与腹地经济的协同发展,提高港口的竞争力。

天津是中国的重要港口城市之一,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交通条件使其成为我国北方地区的重要对外贸易窗口。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天津港口贸易与腹地外向型经济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然而,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天津港口贸易与腹地外向型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旨在分析这些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建议。

天津港口贸易与腹地外向型经济发展现状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但增速有所放缓;二是贸易结构得到优化,但仍有待进一步调整;三是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但仍有提升空间;四是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但政策效应有待进一步提高。

港口集装箱运输与腹地经济的发展

港口集装箱运输与腹地经济的发展

港口集装箱运输与腹地经济的发展天津滨海新区管委会唐中赋来源:中国港口集装箱网〝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

海洋经济将成为21世纪人类产业进展的主攻方向,港口和腹地的依存关系将更为紧密。

我国差不多成为国际航运的主战场,世界集装箱运输增长的引擎。

2003年,中国大陆集装箱吞吐量跃升全球第一位,占全球总量的18.7%。

2004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6180万标准箱,增幅27%,连续稳居世界第一位。

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及环渤海湾地区,相继显现了以集装箱运输为纽带的三大港口群。

上海港、深圳港保持排名世界第三、第四位;青岛、宁波、天津、厦门、大连等港口在世界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排名中呈跳跃式进展。

新世纪新时期,我国港口进展,专门是集装箱的进展,正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

本文试图从理论和实证上,探讨港口集装箱运输与腹地经济的进展问题。

请港航领域的领导和专家们批判指正。

一、港口运输与腹地经济的理论摸索我国90%以上的外贸物资由港口吞吐。

港口的差不多功能是为腹地经济提供交通运输服务。

世界范畴内港口与腹地都市的进展演变始终遵循着一个普遍规律:〝建港兴城,以港兴城,港为城用,港以城兴,港城相长,衰荣共济〞,港口与所在都市、腹地经济存在相互依存、互联互动的关系。

那个规律一方面揭示了港城关系的变迁过程,另一方面也揭示了港城关系相互作用的机理。

1. 港口与区域经济进展的互动港口与腹地经济进展之间存在互动关系。

腹地的繁荣促进依靠腹地的港口的繁荣。

反过来,港口的进展也将促进依靠港口的腹地的进展,港口最初只是作为支持制造业进展的一种区位条件。

有什么样制造业,有什么样服务业,就有什么样的产业基础和服务特点的港口。

港口的进展,既需要腹地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资,也需要港口所在都市提供的相应仓储、运输、物流、加工、贸易、金融、保险、代理、信息、口岸服务等相关的支持。

现在,港口对腹地经济进展起到带动作用。

港口使各种资源向港口及港口周边地区集中,使更多相关的公司、供应商和关联产业相应集中,形成集群现象,极大地带动腹地相关产业的进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珠三角港口集装箱运输与区域经济互动关系研究高琴,陈涛焘,杨家其(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湖北武汉 430063)摘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与腹地经济密切相关,珠三角地区经济强劲发展势头带来港口生产指标的高位增长。

文章利用生产函数增长模型及灰色关联分析方法, 探讨了珠三角地区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与区域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定量计算两者之间存在的关联度及港口生产指标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后提出了珠三角港口群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集装箱吞吐量;经济指标;相关关系1 引言珠三角地区一直是广东省对外贸易最发达的地区,因而也是集装箱运输最活跃、生成量最大的地区。

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增长和对外贸易的推动下,该地区集装箱运输的发展速度令人惊叹,形成了以中山港、珠海港、江门港、虎门港、佛山港、惠州港等为喂给港,以广州港、深圳港为干线港,以香港为亚太地区国际航运中心、国际集装箱枢纽港,以新加坡港为东南亚航运中心、国际集装箱中转港,深圳港与香港互相补充的集装箱运输集疏网络体系。

集装箱吞吐量由1990年的14.3万TEU上升到2006年的2662万TEU,年均增长率达38.6%。

从2003年开始,深圳港已连续5年保持国内第二、世界第四的港口地位。

珠三角地区集装箱运输如此惊人的发展速度,引起了学界和专家的普遍关注。

港口集装箱运输与腹地经济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

港口经济已成为牵涉腹地经济发展的制衡力量,港口经济有力地保障了我国对外开放局面和对外贸易的增长。

另一方面港口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在区域经济特别是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规模大小,腹地内集装箱的生成量和运输条件、运输费用等制约着集装箱输运的发展。

本文选取珠江三角洲主要港口为研究对象,探讨珠三角地区集装箱吞吐量与该区域经济之间的量化关系,明确集装箱吞吐量与各项经济指标的相关程度及腹地经济对港口集装箱运输的贡献水平。

2珠三角主要港口集装箱运输与腹地经济发展发展现状深圳港位于珠三角南部,其港区海岸线长260km,水深12至14m,水深港阔,屏障良好,是天然深水良港。

其集装箱吞吐量从1991年的5.1万TEU惊人地增长到2004年的1366万TEU, 2005年的1620万TEU, 2006年的1846. 89万TEU,2007年的2109.91万TEU。

自1997年以来,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八年排行国内沿海港口第二位,尤为突出的是连续六年每年货物吞吐量净增1000万吨,集装箱净增100万TEU,取得骄人业绩。

目前,深圳港已成为珠江三角洲乃至华南地区的集装箱干线港,成为香港集装箱国际航运中心的有力补充和辅助。

深圳市在“十一五”期间现代物流总体发展目标中明确提出,到2010年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500万TEU。

广州港地处珠江水系的东、西、北三江交汇点,水路、铁路、公路和航空的交汇中心,交通网络发达。

广州港集装箱运输发展较快,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广州港箱量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到1990年,全港集装箱吞吐量为10. 9万TEU;从1996年起,广州港集装箱的吞吐量有了明显增长,当年集装箱吞吐量达55. 8万TEU。

1999年广州港集装箱吞吐量又上了一个台阶,达到117. 7万TEU,成为当时全国第五个吞吐量突破百万TEU的港口。

到2003年末,广州港共有大小泊位43个从事集装箱的装卸作业,全港集装箱码头的通过能力为205万TEU,2004年其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33. 4万TEU,2007年集装箱吞吐量高达920万TEU,在世界前二十大集装箱港口吞吐量中名列前列。

港口的高位增长态势给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带来全新的发展,在过去的十年中,该区域主要经济指标都保持了平稳发展,增长速度稳中有升。

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增长质量有所提高。

[3]表1 珠三角主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与广东省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注:由于数据难以收集,带*为2007年深圳港和广州港集装箱之和。

X1-X3单位:亿元;X4:亿美元数据来源: 1999-2007年《交通统计年鉴》及广东省统计信息网整理所得3珠三角港口群集装箱吞吐量与区域经济互动关系定量研究珠三角港口群与区域经济之间的互动发展,既有一般港口城市发展的共性,也有自身发展的个性和特点。

本文从定量角度,首先采用改进的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判断出集装箱吞吐量与各经济指标的关联程度,然后利用生产函数计算出珠三角集装箱吞吐量对该区域经济的贡献水平,最后计算弹性系数,明确珠三角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能够多大程度上分享该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

3.1改进的灰色斜率关联度本文运用改进的灰色斜率关联度对珠三角区域集装箱吞吐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

[6]序列 )..................,,()()3()2()1(n X X X X X =下面设有参考序列0X 和比较序列i X 且其长度相同,即))(..........),........3(),2(),1((00000n X X X X X =))(..........),........3(),2(),1((n X X X X X i i i i i =其在区间[k-l, k], k=1,2,3………n-1上的斜率)()1()(000k x k x k x -+=∆)()1()(k x k x k x i i i -+=∆所组成的数据序列分别为:),1((00x x ∆=∆),2(0x ∆),3(0x ∆……….))(0n x ∆),1((i i x x ∆=∆),2(i x ∆),3(i x ∆………..))(n x i ∆ ix x ∆∆0=()1()1(0i x x ∆∆,)2()2(0i x x ∆∆,)3()3(0i x x ∆∆,………)()(0n x n x i ∆∆) ⎪⎪⎭⎫ ⎝⎛∆∆i x x 0=11-n ()()∑-∆∆110n i k x k x分别表示0x 和i x 的各个对应时段的斜率比值所组成的序列和其均值。

则改进的斜率关联度为:=),(0i x x γ)()()(1)(1000k x k x k x k x i ∆-∆+∆+∆+ 其中:)()(0k x k x i ∆-∆=∑-∆-∆-110)()(11n i k x k x n ()()0,0.832,0.841,0.873,0.915Ti x x γ= (i=1,2,3,4)从上述所建立的1998-2007年珠三角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与主要社会经济指标的关联矩阵可知, r 14=0.915为最大元,这表明珠三角集装箱吞吐量与外贸进出口额这一经济指标密切相关, r 11=0.832,对于珠三角港口来讲,集装箱吞吐量与地区生产总值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密切关系;对珠三角地区港口集装箱运输影响相对较小的是工业总产值和社会消费品总额。

有关专家做过分析:[1]从定量角度看广东省对外贸易进出口额每上升1亿美元,珠三角地区集装箱量将增加5020TEU ;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每增加1亿元,则珠三角地区集装箱量将增加208TEU 。

可见外贸进出口对集装箱运输的影响程度。

珠三角地区的高经济增长、占全省绝对优势的地区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额,以及制造业占相当大的比重并趋于高科技化的产业结构,为该地区集装箱班轮运 输创造了良好宏观经济环境,因而珠江三角洲集装箱班轮运输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3.2港口集装箱运输对腹地经济的贡献依据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构造港口集装箱运输对腹地经济贡献的增长模型,从而计算1997-2006年间珠三角地区集装箱吞吐量对腹地经济增长的贡献。

索洛在生产函数的最初形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测算科技进步的增长速度方程为: l k a y βα++= (1)式中:y 为产出的增长速度;a 为科技进步速度;k 为资本投入量增长速度;l 为劳动力投入量增长速度;α、β分别表示资金和劳动力产出弹性系数。

把(1)式作一下变形(2)式l k y a βα--= (2)经济含义是:产出量增长速率扣除由于生产资金和劳动力的增长所带来的那部分增长速率后,剩余的就是技术进步因素所带来的.增长速度方程不仅可以反映技术进步进程的快慢,而且可以计算出各生产要素对产出量增长速度的贡献(包括技术进步因素).由(1)式知:技术进步对产出量增长速度的贡献Ea= a /Y生产资金对产出量增长速度的贡献Ek=Y k /α劳动力对产出量增长速度的贡献E Y L l /β=(2)式中y 、k 、l 可从历史统计资料中直接或计算得到,对βα和的取值有多种方法,但从本质上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利用产值、资金、劳动力的时间序列做回归估计,另一类是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地区或部门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直接取定。

这两类方法在国内外的研究工作中都被广泛采用。

一般来讲,利用回归方法估计参数βα和,需要较多年份的历史数据,根据国外及国内的研究报道和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调研的情况来看,采用后一种方法,确定βα和取值分别为0.2和0.8。

[4]按上述公式,增长率均有几何平均法计算得到,珠三角地区1998-2007年GDP 年平均增长率为15.3个百分点,其中由集装箱这一先进运输方式带来的份额为11.30%,即这期间集装箱吞吐量对GDP 年平均增长速度的贡献率为11.30%。

港口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是众所周知的,在珠三角港口群中,数据显示:广东省港口生产经营与其他相关产业及间接诱发的经济贡献之比约为1∶5.3,提供就业比值约1∶9.2。

3.3 腹地经济对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反馈本文计算出不同时间段珠三角港口吞吐量关于该区域经济指标的弹性系数,明确珠三角港口吞吐量能够多大程度上分享该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

依据《运输经济学》关于计算弹性系数的计算公式:1/1/)()(--=--j i j i j i j i C C P P et (3)式中:Pi 、Pj分别为第i年和第j年的港口生产指标,如港口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各货种吞吐量;Ci 、Cj分别为第i年和第j年的城市经济指标,如GDP。

计算不同时间段珠三角港口吞吐量关于该区域经济指标的弹性系数,结果如表2所示:表2 珠三角地区港口吞吐量与其经济指标分时间段弹性系数表2显示:无论是分段还是纵观1998年—2007年间,外贸进出口额变动所引发港口吞吐量的变动始终高于其它经济指标,1998年~2007年外贸进出口额变动所引发港口吞吐量的变动为 1.43,也就是说外贸进出口额每增长一个百分点,港口吞吐量就增长1.43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1990-2007年我国外贸出口额平均增长速度高达18.6%,外贸增长推动集装箱运输需求年均增长12.2%,对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长的贡献为41.9%,是拉动集装箱运输需求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

珠三角地区要充分发挥外向型经济对港口经济的带动作用,依托外贸出口强劲发展势头,实现港口吞吐量的高位增长,继续保持迅猛发展势头,进一步提升珠三角港口群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