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系统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三 系统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及系统分析资料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题目:系统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及系统分析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班级:姓名:学号:实验三系统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及系统分析一、实验目的1.熟练掌握使用MATLAB软件绘制Bode图及Nyquist曲线的方法;2.进一步加深对Bode图及Nyquist曲线的了解;3.利用所绘制Bode图及Nyquist曲线分析系统性能。
二、实验内容已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分别为如下形式,(1))2)(5(50)(++=s s s G (2) )15)(5(250)(++=s s s s G (3)210()(21)s G s s s s +=++ (4))12.0)(12(8)(++=s s s s G (5)23221()0.21s s G s s s s ++=+++ (6))]105.0)125.0)[(12()15.0(4)(2++++=s s s s s s G 1.绘制其Nyquist 曲线和Bode 图,记录或拷贝所绘制系统的各种图形; (1))2)(5(50)(++=s s s G g=tf(50,conv([1 5],[1 2]));bode(g);g=tf(50,[conv([1 5],[1 2])]);nyquist(g);Nyquist DiagramReal Axis I m a g i n a r y A x i s-80-60-40-20020M a g n i t u d e (d B)101010101010P h a s e (d e g )Bode DiagramFrequency (rad/sec)(2))15)(5(250)(++=s s s s G num=[250];den=conv(conv([1 0],[1 5]),[1 15]);>> nyquist(num,den);>> bode(num,den)Nyquist DiagramReal Axis I m a g i n a r y A x i s-150-100-50050M a g n i t u d e (d B)10-1100101102103P h a s e (d e g )Bode DiagramFrequency (rad/sec)(3)210()(21)s G s s s s +=++ num=[1 10];den=conv([1 0],[2 1 1]);nyquist(num,den);-25-20-15-10-50-200-150-100-50050100150200Nyquist DiagramReal Axis I m a g i n a r y A x i s -150-100-50050100M a g n i t u d e (d B)10-210-1100101102103P h a s e (d e g )Bode DiagramFrequency (rad/sec)(4.))12.0)(12(8)(++=s s s s Gg=tf([8],[conv(conv([1 0],[2 1]), [0.2 1])]);nyquist(g);bode(g)-250-200-150-100-50050100150200250Nyquist DiagramReal AxisI m a g i n a r y A x is M a g n i t u d e (d B )1010101010P h a s e (d e g )Bode DiagramFrequency (rad/sec)(5).23221()0.21s s G s s s s ++=+++ g=tf([1 2 1],[1 0.2 1 1]);nyquist(g);bode(g)-3-2-1123Nyquist DiagramReal Axis I m a g i n a r y A x i sM a g n i t u d e (d B )10-210-1100101102P h a s e (d e g )Bode DiagramFrequency (rad/sec)(6))]105.0)125.0)[(12()15.0(4)(2++++=s s s s s s G g=tf([conv([4],[0.5 1])],[conv(conv([1,0],[ 2 1]),[0.015625 0.05 1])]);nyquist(g);bode(g)-7-6-5-4-3-2-10-150-100-5050100150Nyquist DiagramReal Axis I m a g i n a r y A x i sM a g n i t u d e (d B )10-210-1100101102P h a s e (d e g )Bode DiagramFrequency (rad/sec)2.利用所绘制出的Nyquist 曲线及Bode 图对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1)利用以上任意一种方法绘制的图形判断系统的稳定性;①用奈氏图判断稳定性:(1)Z=P-N=0,故该系统稳定。
实验三-三阶系统的阶跃响应及稳定性分析实验

实验三 三阶系统的阶跃响应及稳定性分析实验一、 实验目的1、 熟悉三阶模拟系统的组成。
2、 研究三阶系统的阶跃响应,并观测其开环增益K 对三阶系统的动态性能的影响。
3、 学习掌握动态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研究典型系统参数对系统动态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
二、 实验内容观察典型三阶系统的阶跃响应,测出系统的超调量和调节时间,并研究其参数变化对系统动态性能及稳定性的影响。
三、 实验仪器1、 ZY17AutoC12BB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箱。
2、 双踪低频慢扫描示波器。
3、 数字万用表。
四、 实验原理典型三阶系统的方块结构图如图3.1所示:其开环传递函数为()()()1121++=S T S T S K S G ,其中021T K K K =。
取三阶系统的模拟电路如图3.2所示。
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15.011.0++=S S S K S H S G,其中x R K 500=,Rx 的单位为K Ω.系统特征方程为K s s s 20201223+++,根据劳斯判据得到:系统稳定0<K<12系统临时稳定K=12系统不稳定K>12根据K可求取Rx,改变Rx即可实现三种典型的实验。
该系统的阶跃响应图如所示,图3.3.1,图3.3.2和图3.3.3分别对应于系统处于稳定,临界稳定和不稳定的三种情况。
五、实验步骤1、利用实验仪器,按照实验原理设计并连接由一个积分环节和两个惯性环节组成的三阶闭环系统的模拟电路。
此实验可使用运放单元(一)、(二)、(三)、(五)、(六)及元器件单元中的电容和可调电阻。
(1)同时按下电源单元中的按键开关S001,S002,再按下S003,调节可调电位器W001,使T006(-12V-----+12V)输出电压为+1V,形成单位阶跃信号电路,然后将S001,S002再次按下关闭电源。
(2)按照图3.2连接好电路,按下电路中所用到的运放单元的按键开关。
(3)用导线将连接好的模拟电路的输入端与T006相连接,电路的输出端与示波器相连接。
系解实验报告心得(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系统分析与设计已经成为计算机科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深入了解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全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实验目的1. 理解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流程;2. 掌握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等环节的方法和技巧;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4. 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 需求分析:通过对实际问题的了解和分析,明确系统的功能需求、性能需求、安全性需求等。
2. 系统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设计系统的整体架构、模块划分、接口定义等。
3. 系统实现:根据系统设计文档,实现系统的功能模块,并进行测试和调试。
四、实验心得1. 需求分析的重要性在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全过程中,需求分析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只有明确了系统的需求,才能保证后续设计、实现和测试的顺利进行。
在本次实验中,我深刻体会到需求分析的重要性。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我学会了如何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挖掘出系统的核心功能,为后续的设计和实现提供有力支持。
2. 团队协作与沟通系统分析与设计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项目,需要团队成员之间的紧密协作和有效沟通。
在本次实验中,我与其他同学共同完成了一个小型系统。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分配任务、如何协同工作,以及如何解决团队内部出现的分歧。
通过这次实验,我认识到团队协作和沟通在项目中的重要性。
3. 系统设计方法与技巧在系统设计阶段,我学习了多种设计方法,如UML类图、用例图、时序图等。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这些设计工具的使用方法,并学会了如何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设计出合理的系统架构。
此外,我还学会了如何进行模块划分和接口定义,以确保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4. 系统实现与测试在系统实现阶段,我学会了如何使用编程语言和开发工具完成系统功能模块的开发。
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进行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系统分析实验报告(1)

系统分析实验报告(1)实验⼀⽤例图⼀、实验⽬的初步掌握UML⽤例图的创建⽅法及其⽤例的描述。
⼆、实验要求1.结合⼯具StartUML,熟悉UML⽤例图的模型元素。
2.使⽤StartUML⼯具建模⽹上书店系统的⽤例图。
三、实验主要设备:笔记本计算机四、实验内容:根据下⾯给出的⽹上书店问题陈述,分析该系统总体需求,建模⽹上书店系统的⽤例图并提供⼀个主要⽤例的事件流⽂档。
⽹上书店陈述:书店经理:我们原本是⼀个传统的实体书店,顾客要买书都是亲⾃到书店⾥来的,这样挺不⽅便。
⾯且随着书店销售图书种类和数量的增加以及顾客的增长,尤其是⼤量顾客到书店选购图书,使得书店场地不⾜,⼯作⼈员也很忙碌。
其实,还有⼀点就是,有不少⼈进⼊书店后并不买书,只是查找⼀些资料。
有的甚⾄会在这呆上很长的时间直到把书免费看完。
这种⾏为,⼯作⼈员⼀般是不阻⽌的,结果最后这些被看过的书会因为有阅读过的痕迹⽽影响销售。
⽽且现在电⼦商务已经发展起来了,所以我们想到借助⽹络,让顾客通过⽹上书店购买图书。
这样我们书店可以省掉⼤量的场地维护和⼯作⼈员成本⽀出,同时计算机可以⽅便的检索图书信息,让顾客可以⾜不出户以更优惠的价格买到需要的书。
系统分析员:能谈谈您对⽹上书店的要求吗?书店经理:⽹上书店要能实现对外和对内的功能,对外是顾客能在⽹上书店订购图书,提交订单。
对内,书店⼯作⼈员能够通过⽹上书店及时的看到这些订单,并进⾏处理。
为了把书送到顾客⼿⾥,我们已经联系了快递公司,初步达成协议,由他们往返场客和书店之间把图书送到顾客⼿⾥。
书店管理员受理订单后,就会通知快递公司送货。
当然,书店的图书上架和下架也应该由⽹上书店完成了。
⼯作⼈员甲:实体店中,图书是按照不同种类放置的,⽅便顾客挑选。
⽹上书店的图书也应该能够按照这种模式分类显⽰。
这样,图书的信息和种类要由⽹上书店设置和管理。
已有种类的新书或新种类的图书上架,⽹上书店能够保存这些信息。
如果信息输⼊错误,能够进⾏修改。
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报告

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报告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报告一、引言系统分析与设计是软件工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系统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设计,可以确保系统的高效运行和稳定性。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一个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设计,掌握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二、案例背景本次实验选择了一个在线购物系统作为案例。
该系统是一个B2C(Business-to-Consumer)电子商务平台,用户可以在该平台上浏览商品、下单购买、支付等操作。
系统还包括商家管理模块、订单管理模块、库存管理模块等。
三、需求分析在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之前,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
通过与用户沟通、调研市场需求等方式,我们得出了以下需求:1. 用户需求用户希望能够方便地浏览商品信息,包括商品图片、价格、描述等。
用户可以通过搜索、分类浏览等方式找到自己需要的商品,并将其加入购物车。
在下单购买时,用户需要填写收货地址、选择支付方式等。
2. 商家需求商家希望能够方便地管理商品信息,包括添加、修改、删除商品等操作。
商家还希望能够查看订单信息、处理退款等。
3. 系统需求系统需要能够处理用户的注册、登录、购买等操作,并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系统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性能,能够处理大量的并发请求。
四、系统设计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系统设计。
设计过程中,我们采用了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1. 系统结构设计根据需求,我们将系统分为三个主要模块:用户模块、商家模块和管理模块。
用户模块负责处理用户的注册、登录、购买等操作;商家模块负责处理商家的商品管理、订单管理等操作;管理模块负责系统的配置、权限管理等。
2. 数据库设计为了存储系统的数据,我们设计了数据库。
数据库中包括用户表、商品表、订单表等。
通过合理的表结构设计和索引优化,可以提高系统的查询效率。
3. 系统接口设计系统接口设计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重要环节。
我们设计了一组清晰、简洁的接口,包括用户接口、商家接口和管理接口。
通过这些接口,不同模块之间可以方便地进行数据交互和功能调用。
系统分析报告 实验报告

系统分析报告实验报告系统分析报告实验报告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系统分析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通过对系统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本报告旨在对某个具体系统进行分析,并通过实验来验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二、系统概述本次分析的系统是一个在线购物平台,该平台提供了商品展示、购买、支付、物流等功能,旨在为用户提供便捷的购物体验。
通过对该系统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其运作机制、优化潜力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三、系统功能分析1. 商品展示功能该功能主要包括商品分类、商品详情展示、商品搜索等。
通过对用户需求的分析,我们可以确定系统是否满足用户对商品信息获取的需求,并可以通过用户反馈来进一步改进商品展示功能。
2. 购买功能购买功能是该系统的核心功能之一,用户可以将心仪的商品加入购物车,并进行结算和支付。
通过分析购买功能的流程和效率,我们可以确定系统是否能够提供顺畅的购物体验,并可以提出优化建议,如优化购物车结算流程、增加多种支付方式等。
3. 物流功能物流功能是在线购物平台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分析物流功能的实施情况和效果,我们可以评估系统的物流能力,提出可能的改进意见,如增加物流跟踪功能、优化配送路线等。
四、系统问题分析通过对系统功能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潜在的问题,如购物流程不够简洁、物流时效不稳定等。
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用户的购物体验和平台的口碑,因此,我们需要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五、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为了验证系统分析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实验设计包括用户调研、功能测试、性能测试等。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获取用户的反馈和数据,进一步分析系统的优劣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
六、实验结果与改进建议通过实验的结果分析,我们发现系统在商品展示、购买流程等方面表现良好,但在物流时效和用户体验方面仍有改进空间。
基于实验结果,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 优化物流配送路线,提高物流时效;2. 增加物流跟踪功能,提供实时物流信息;3. 简化购物流程,提高用户体验。
信号与系统实验报告-实验3--周期信号的频谱分析

信号与系统实验报告-实验3--周期信号的频谱分析信号与系统实验报告实验三周期信号的频谱分析实验三周期信号的频谱分析实验目的:1、掌握连续时间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的物理意义和分析方法;2、观察截短傅里叶级数而产生的“Gibbs现象”,了解其特点以及产生的原因;3、掌握各种典型的连续时间非周期信号的频谱特征。
实验内容:(1)Q3-1 编写程序Q3_1,绘制下面的信号的波形图:其中,0 = 0.5π,要求将一个图形窗口分割成四个子图,分别绘制cos(0t)、cos(30t)、cos(50t) 和x(t) 的波形图,给图形加title,网格线和x坐标标签,并且程序能够接受从键盘输入的和式中的项数。
程序如下:clear,%Clear all variablesclose all,%Close all figure windowsdt = 0.00001; %Specify the step of time variable t = -2:dt:4; %Specify the interval of timew0=0.5*pi; x1=cos(w0.*t); x2=cos(3*w0.*t);x3=cos(5*w0.*t);N=input('Type in the number of the harmonic components N=');x=0;for q=1:N;x=x+(sin(q*(pi/2)).*cos(q*w0*t))/q;endsubplot(221)plot(t,x1)%Plot x1axis([-2 4 -2 2]);grid on,title('signal cos(w0.*t)')subplot(222)plot(t,x2)%Plot x2axis([-2 4 -2 2]); grid on,title('signal cos(3*w0.*t))')subplot(223)plot(t,x3)%Plot x3axis([-2 4 -2 2])grid on,title('signal cos(5*w0.*t))')subplot(224)plot(t,x)%Plot xtaxis([-2 4 -2 2])grid on,title('signal xt')(2)给程序3_1增加适当的语句,并以Q3_2存盘,使之能够计算例题1中的周期方波信号的傅里叶级数的系数,并绘制出信号的幅度谱和相位谱的谱线图。
系统需求分析实验报告(软件工程)

二、实验目的
1.确定课题,组织组员,合理分工,熟悉软件开发环境,培养团队精神。
2.确定项目的可实施性,在此基础上完成系统的逻辑功能模型的建立,掌握结构化分析技术;
3.通过绘制系统流程图和数据流图,熟练掌握系统流程图和数据流图的基本原理,并能对简单问题进行系统流图和数据流图的分析,独立地完成数据流图设计。此外,学会使用Case工具完成数据流图和系统流程图的分析与实现。
三、实验要求:
每小组4人,共同形成一份需求规格说明文档
四、实验条件
1、装有 Windows2007以上操作系统的微型计算机;
2、Microsoft Office Visio 2013 软件。
3、其他可以完成实验的相应软件
五、实验分工情况
姓名
所完成工作名称
姓名
所完成工作名称
A
0层数据流图绘制、数据字典内容划分
实 验 报 告
课程名称:
院(系):
专业:
班级:
项目经理:
学号:
项目成员:
指导老师:
实 验 报 告
实验名称:需求分析
项目经理
项目成员
实验项目
系统需求分析
实验日期
实验类别
1.验证性实验或基础性实验 2.综合性实验
3.设计性实验 4.创新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
教师评语
实验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一、实验内容:
1.根据各组选择的课题,实行项目经理制,各组推荐一名项目经理,统一管理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并合理调整资源和负责项目全局;根据项目的难易合理分配组员的任务,对问题达成一致的看法;针对项目的实施,熟悉相应的软件开发工具的使用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
实验3 系统分析
课程名称:管理信息系统
指导教师:王玮
班级:信管1401
学号:
姓名:唐赛赛
时间: 2016.04.06
地点: 3 号机房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开发Visio解决方案的基本概念和关于Visio工具的一些基本的操作和应用;
2.掌握系统分析阶段数据流程图的画法;
二、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
使用Visio中提供的“组织结构图”模具,绘制下面例题的组织结构图,附在图后。
2、使用Visio绘制“业务流程图模具”和“数据流程图模具”(1)创建“业务流程图模具”
先在“框图”-〉“基本形状”中找到圆角矩形,右击选择“添加到我的形状”-〉“添加到新模具”。
之后出现“另存为”对话框,把新模具命名为“业务流程图”,把圆角矩形形添加到了新模具“业务程图”中。
用同样的思路,先在“框图”-〉“基本形状”中找到圆形,右击选择“添加到我的形状”-〉“添加到模具“业务程图”中;在“框图”-〉“基本形状”找到矩形,在“流程图”中的“IDEFO图表形状”找到动态连接线,在“流程图”中的“SDL图表形状”中找到文档,多文档,添加到模具“业务程图”中。
可以通过设置“动态连接线”属性来改变其形状。
如下图:
添加完成后,我们就可以在画业务流程图时打开该模具,业务流程图所有的元素都会在一个模具中显示出来。
(2)创建“数据流程图模具”先在“框图”-〉“基本形状”中找到圆形(或是“流程图”中的“混合流程图形状”中找到外部实体2 ),右击选择“添加到我的形状”-〉“添加到新模具”(注,使用外部实体2来表示外部实体的时候,请将之旋转180度使用)。
之后出现“另存为”对话框,把新模具命名为“数据流程图”,这样我们就把圆形形添加
到了新模具“数据流程图”中。
根据同样的思路,先在“流程图”-〉“SDL图表形状”中找到分隔的进程
,右击选择“添加到我的形状”-〉“添加到模具“数据流程图”中;点击—“流程图”-〉“混合流程图形状”找到数据存储、动态连接线,添加到模具“数据流程图”中。
可以通过设置“动态连接线”属性来改变其形状。
添加完成后,在画数据流程图时打开该模具,数据流程图所有的元素都会在一个模具中显示出来。
(3)绘制业务流程图和数据流程图
考试中心是一个受资格审定委员会委托,面向社会的某种资格考试的发证单位。
每年定期进行各种考试。
其整个考试管理过程如下:考试之前,考生向考试中心填写递交考试报,考试中心通过对报中的、年龄、学历、单位和报考科目进行审查,接受合格的报,而拒绝不合格的报,合格的报经过加编号后,成为正式的报。
根据这种正式的报,对考生进行登记,建立考生名册档案。
同时,确定考试时间和地点后,向考生发出,并向阅卷站提交考生。
考试结束后,阅卷站把阅卷后的成绩清单送交考试中心,考试中心对其进行检查,不合格的成绩清单将被退回,而正确的成绩清单一方面用于填写试题得分清单库,另一方面对照考生名册档案,制作考生成绩通知单,为合格者制作书。
考试中心根据实际得分清单库及考生名册档案进行试题难度分析和分类统计成绩,然后分别将难度分析表及分类统计表送交资格审定委员会。
根据以上过程完成下列工作:
①本系统的外部实体是什么?考生,考试中心,资格审定委员会,阅卷站
②画出上述考试管理过程的业务流程图。
考试前
考试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