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远程集中控管系统的研究与应用王淼
基于无线通信网络的无人值守变电站远程监控方法

基于无线通信网络的无人值守变电站远程监控方法郑 磊 王 楠 陈 俊 廖 海 陈 茜(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遵义供电局)摘 要:在传统变电站远程监控过程中,监控数据需要通过长距离的有线网络或专用通信线路传输,这可能导致数据传输延迟和不稳定性,进而影响变电站监控的监控性能。
对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线通信网络的无人值守变电站远程监控方法。
首先,采用区域覆盖类型的无线通信网络,通过建立多个通信节点覆盖整个待监控区域,实现变电站监控数据的收集。
然后,对收集到的监控数据进行格式转换与异常分类,实现对变电站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和异常检测。
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远程监控数据传输完整度始终高于90%,监控的准确性始终被控制在92%~ 97%范围内。
表示所提方法具有较高的监控性能,能够有效促进变电站的智能化管理和运维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无线通信网络;无人值守变电站;卷积神经网络;远程监控0 引言电力供应是现代社会运行的基础,对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连续性要求越来越高。
随着自动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传统的人工操作和监控方式逐渐不能满足对变电站稳定运行和安全性要求的需求。
无人值守变电站远程监控方法的研究可以实现对变电站设备的远程控制和监测,从而减少人力投入、提高操作的安全性和效率[1]。
因此,寻求一种能够实现远程监控和管理的方法成为了必要。
通过远程监控,运维人员可以随时随地对变电站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和管理,减少了对现场巡视的依赖,提高了运维工作的效率。
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设备故障、异常情况,提前采取相应的维护措施,避免或减少停电和损失。
为此,诸多学者对该方法进行了研究,如:位刚利用PLC和无线网络对变电站远程监控系统进行设计[2]。
王志磊等人通过泛在电力物联网研究变电站消防远程集中监控系统[3]。
但是上述方法在进远程监控时,监控数据需要通过长距离的有线网络或专用通信线路传输,这可能导致数据传输延迟和不稳定性,进而影响变电站监控的监控性能。
大型固定翼无人机在架空输电线路中的应用模式研究_王淼

输电线路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巡检。相对于常规巡检方式,采用无人机巡检效率更高。目前采用多旋翼无人机进行线路精细化巡
检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固定翼和无人直升机在这方面的应用研究尚不深入。对大型固定翼无人机进行多指标分析,构建系统配置
集,基于巡检业务应用场景,对各个场景下的巡检对象进行细致的应用模式研究,形成各个应用场景下每类巡检对象的应用模式。
防雷装置 防鸟装置
破损、变形、引线松脱、烧伤等
固定式: 破损、变形、螺栓松脱等; 活动式: 褪色、破损
缺失、损坏
航 空 警 示 高塔警 示 灯、跨 江 线 彩 球 等 缺
器材
失、损坏
防舞防冰 装置 ADSS 光缆
缺失、损坏等 损坏、断裂等
杆 号、警 告、防 护、 指 示、相 位等标志
故障巡检是当线路发生故障或缺陷后,根据需 要派出无人机对可能发生故障或缺陷的线路区段和 部位进行精细检查、查找故障点或缺陷的作业。故 障巡检的故障发生点具有多样性,其发生的位置及 地方可涵盖线路本体、附属设施及通道。 1.3 应急特巡
应急特巡是当发生地震、泥石流、山火、严重覆 冰等自然灾害后,根据需要派出无人机对受灾地区 进行灾情调查和录像,搜集输变电设施受损及环境 变化情况的作业。灾情勘察主要是勘察自然灾害发 生后,其对线路通道的影响。
关键词: 无人机巡检; 大型固定翼无人机; 架空输电线路; 应用模式
中图分类号: P2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494-0911( 2017) S1-0159-05
The Application Model Research of Large Fixed Wing UAV on Overhead Transmission Line
变电站监控系统远程浏览研究与应用

拟信号数字化转换成数字信息包 ,再经过加密和压缩,在
网络中利用 T C P / I P协议进行安全传输 ,从 而实现对设备
的远程 控 制 。控 制设 备 的客户 端 接 收到 来 自管 理 对 象 的 I P 包 后 ,将 其解 码 并 重新 组 合成 原 来 的数 字 模 式 , 随后 将 之 转 换成 模 拟形 式 传 送 至控 制 客户 机 的屏 幕 。
( Ke y b o a r d 、Vi d e o 、Mo u s e ) 的缩 写 。KVM OVE R I P技 术
场核对当地后台信息 ,一方面通过对讲机与现场试 验人员
确 定 信 号 ,另 一方 面 通 过 电话 与 调 控 人 员 核对 信 息 的 正 确 性 。( 4 ) 定 值 核 对 方 面 ,也 需 要 现 场 操 作 ,以 往 试 验 人 员 现 场 校 验定 值 完毕 后 , 由运 行 人 员 通 过 电话 与 调 控 核 对 装
0 引言
随着电力系统 的发展 ,对变 电站站 内信息进行全面掌 握变得越来越迫切 。但是随着变 电站规模 、数 量的不断扩
大 ,传 统 的运 行 管 理 模 式 已逐 渐 显 现 出诸 多 不 足 : ( 1 ) 后
O S一级 的维 护 。 ( 2 ) 软 件工 具 本 身 需 要 在 被 管 理 设 备 上 安 装 软 件 ,运
调 度 自动 化
变 电 站 监 控 系 统 远 程 浏 览 研 究 与 应 用
赵 飞 卫 ,刘 惺 惺 ,刘胜 利 ,张 凯俊 ,俞 国 良
( 国网浙江 平湖 市供 电公 司,浙 江 嘉兴 3 1 4 2 0 0 )
[ 摘要 ] 传 统 的 变 电站 远 动 装 置 采 用 转 发 机 制 ,无 法上 送 波 形 数 据 ,上 送 的数 据 量 也 受 限 , 同时 变 电站 与 调 度 大 楼 相
基于远程控制的智能家居中控系统

图1 系统组成结构 传送采用 N o r d i c 公司的 n R F 9 0 5 无线收发芯片。n R F 9 0 5 工作电压 1 . 参考文献 3 . 6 v , 功耗很低 , 在掉电模式下工作电流仅为 2 5 u A 。n R F 9 0 5 采用 N o r d i c f 1 】 张俊星, 石立新, 王都生, 等。 阈值 自 适应语音 自 动分割系统模型 许 公司的 V L S I S h o c k B u r s t 技术。n R F 9 0 5 可以提供给应用的微控制器一 算机工程与设计。 2 0 1 0 , 3 1 ( 8 ) i 1 8 8 5 — 1 8 8 9 。 个S P I 接 口 ,且 速率 由微控 制器 自己设 定 的接 口速度 决定 。而 【 2 】 张俊星, 石立新, 董晓忠, 等。 两维编码光电 检测与识别技术 矢逢民 MC 9 S 1 2 X F _ / S单片机正好具有与之相对应的高性能 S P I 接 口, 这为智能 族学院学报 , 2 0 0 9 , 1 1 ( 1 ) : 2 1 — 2 4 . 家居系统的集成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 3 】 李敏, 张维维, 王淼石, 等。 基于U S B 数据通信的液住测控系统 仪表 2 . 2 G S M通信模块 T C 3 5 i 。 数据传送采用 S i e m e n s 公司推出的无限 技术与传感器。 2 0 1 0 . 通信 T C 3 5 i G S M模块, 可以快速安全可靠 的实现数字 、 语音 、 短消息服 [ 4 】 董玉华, 张俊星. 修正的解相关前馈神经网 络膏均衡算法研宪 m大连 务。模块的工作电压为 3 3 . 5 V, 可以工作在 9 0 0 MHz 和1 8 0 0 MH z 两 民族学院学报。 2 0 1 2 。 1 4 ( 5 ) : 4 6 0 — 4 。 个频段 , 两段频段功耗分别为 2 W和 1 W。由于 T C 3 5 i G S M模块能够收 【 5 】 郑蕊蕊, 赵继印, 赵婷婷, 等. 基于遗传支持向量机和灰色 人王兔疲算 发语音信 息, 所以 在智能家居安防方面, 也能够轻易实现。 法的电力变压器 故障 诊断口 ] 。 中国电机工程学 报, 2 0 1 1 , 3 t ( 7 ) I 5 6 ; 6 3 ; 2 . 3 显示模块。该系统的显示模块采用 H Y - T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F T 2 3 2 _ 2 6 2 K液晶显 [ q 李绍民, 潘登s 7 — 2 O 0 p L C与 上位机的通信 失连民 族学院学 报,  ̄ 0 0 9 , 示屏 , T F I ’ 液晶显示屏的特 点 是亮度好、 对比度高 、 层次感强 、 颜色鲜艳 , 刘忠富, 张维维。 R F I D系 统嵌入式终端的研制Ⅱ 】 . 工业仪表与自 动化装 它能给用户在界面上达到一定程度的舒适感 , 并且价格较便宜。 置, 2 0 0 9 . 2 . 4人 机交互键 盘控制模块和 电源管理模块 。人机交互键盘控 [ 8 ] 于为民, 赵继印, 李 敏, 等. 金手形特征的生物识别技术综速c I l 大连 民 制模 块采 用 4 * 4矩阵式 键盘 , 其优点在 于能够减 少单 片机接 口的使 族学院学报, 2 0 1 2 . 用。 电源管理模 块主要 由 1 1 1 7电压转换芯片和电容 电阻组成 , 1 1 1 7 [ 9 ] 肖 瑛. 并联滤波的常数模与判决引导融合盲均衡算法们 。 声学学报, 芯片 能够 为单 片机输 出 5 V的稳定 电压 , 为n R F 9 0 5和 T C 3 5 i G S M提 2 0 1 2 , 3 7 ( 5 ) : 4 9 5 — 5 0 0 . 供3 . 3 V稳定 电压 。 『 l O f  ̄ - 爽, 索继东, 赵继印, 等. 融合双向主成分分析的二维线性判别方法 3系统软件设计 叨 . 大 连海事大学学报, 2 0 1 1 , 3 7 ( 3 ) : 7 3 — 7 5 . 3 . I n R F 9 0 5 无线收发软件设计。 用户通过 ^ 、 机交互控制微控制器 [ 1 1 爽, 索 继东, 赵继印, 等。 自 动找点的掌绞图像定住分割方法洳 计算 发送数据时, 通过 S P I 接 口, 按时序把接收机的地址和需要发送的数据 机工程与设计. 2 0 1 1 。 9 ( 3 2 ) : 3 1 0 2 — 3 1 0 5 . 传送给 n R F 9 0 5 , S P I 接 口的速率在通信协议和器件配置时确定 , 微控制 [ 1 2 ] 李婷, 邱天爽, 唐洪, 筝- 基于循环平稳特性的心音信号噪声评价指标 器置高 T R X _ C E 和T X _ E N , 激发 n E F 9 0 5 的S h o c k B u r s t T M发送模式, 叨 计 算机 工 程与应用, 2 0 1 2 , 4 8 ( 2 4 ) } 1 0 — 1 5 。 然后进行 n R F 9 0 5 的S h o c k B u r s t T M发送 , 之后射频寄存器 自 动开启 , [ 1 3 明 新, 王洪玉, 蔡兴洋, 等. 基于码本模型和多特征的芊期烟雾捡测 进行数据打包, 然后数据发送 。 当T R X _ C E被置低, 则数据发送完成 , 自 叨 . 中国图 像图形学报, 2 0 1 2 , 1 7 ( 9 ) : 1 1 0 2 — 1 1 0 8 . 动进入空闲模式。 【 1 4 ] 肖 瑛, 李 振兴. 差异进化算法初始化的小波神经网 络盲均衡【 I 】 l 电 路与 3 . 2 T C 3 5 i G S M通信软件设计。 通过收发短信实现对家居的控制是 系统学 报。 2 0 1 0 。 1 5 ( 4 ) : 2 2 — 2 6 .
水电远程集控自动化系统的应用研究

水电远程集控自动化系统的应用研究发布时间:2021-04-22T15:28:06.997Z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0年34期作者:黄园[导读] 随着发电设备性能和可靠性的大幅提高,以及自动化测控、网络通信和计算机控制技术的飞速发展,加之电网输配网架日益增强、系统备用容量大幅增加,为水电站实施远程集控创造了较好的外部条件,集控中心随之应运而生。
黄园国电海控新能源有限公司大广坝水电厂,海南东方 572600摘要:随着发电设备性能和可靠性的大幅提高,以及自动化测控、网络通信和计算机控制技术的飞速发展,加之电网输配网架日益增强、系统备用容量大幅增加,为水电站实施远程集控创造了较好的外部条件,集控中心随之应运而生。
其需要对所有水电站中的设备运行情况以及发电情况进行监督,并根据实际需要发布调度指令,对于各个水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对水电远程集控自动化系统进行概述,并分析了该系统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水电远程集控;自动化系统;应用中图分类号:TV736 文献标识码:A1 引言为了做到对水电站进行集中控制,水电站管理单位建立起了远程集控自动化管理系统。
由于采用主备机方式时需采集所有实时数据,现有数据采集系统在数据吞吐能力、实时性、可靠性以及可扩展性等方面面临严峻挑战,难以满足当前“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智能水电站建设的需求。
2 水电集控运行模式结构分析从水电集控运行模式的结构上看,主要有建立于智能化管理中心系统基础上的一体化管控平台、集中监控系统、水调自动化系统、经济运行系统。
一体化管控平台能够对各子系统的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实现了多个平台和系统的数据共享。
在水电集控运行模式中起到基础服务和应用的作用,集中监控系统能够对流域进行远程实时监控,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和调度要求,对设备进行自动化控制。
集中监控系统具有信息数据传递的功能,集中监控系统对水电集控系统稳定运行提供了重要保障。
水调自动化系统能够对所在流域的雨情、水况信息等进行采集,完成信息上报、编制计划等工作,是实现水电集控系统智能化、自动化的重要标志。
变电站设备运行信息远程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

变电站设备运行信息远程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在现代社会,电力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能源,电力变电站设备是电力系统中最重要的配电设施之一,其稳定、可靠的运行对于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变电站设备进行远程监测已成为趋势。
传统的变电站设备监测方式主要采用人工巡视的方式,存在着监测范围面小、实时性差、误差率较高、效率低等缺陷。
针对这些问题,研究设计一种变电站设备运行信息远程监测系统,将变电站设备的监测范围扩大,实现对各个设备的实时监测,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效率,对于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内容与目标本文旨在设计一种变电站设备运行信息远程监测系统,主要研究以下内容:1. 设计实现远程监测系统的网络架构,包括系统的拓扑结构、通信协议等。
2. 设计实现变电站设备信息采集系统,包括对温度、电压、电流、湿度、压力等参数的采集和处理。
3. 设计实现变电站设备信息远程传输系统,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远程监测中心。
4. 设计实现变电站设备运行信息远程监测系统中心,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监测,并进行实时报警和故障诊断。
通过以上设计实现,本文的目标是打造一种高效、可靠、智能的变电站设备运行信息远程监测系统,提高变电站设备的监测范围、准确性和效率,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技术保障。
三、研究方法与步骤1. 针对变电站设备运行信息远程监测系统的现有研究情况,分析研究变电站设备监测的需求和关键技术。
2. 基于现有的网络架构,设计实现变电站设备运行信息远程监测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和通信协议。
3. 设计实现变电站设备信息采集系统,包括对温度、电压、电流、湿度、压力等参数的采集和处理。
4. 设计实现变电站设备信息远程传输系统,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远程监测中心。
5. 设计实现变电站设备运行信息远程监测系统中心,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监测,并进行实时报警和故障诊断。
变电站综合监控系统

变电站(室)综合监控系统项目概况本项目为变电站(室)搭建智能监控环境,替代传统的人工巡检方式,达到快速、高效自动巡视。
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智能电网,但由于输变电使用环境限制和结构的复杂性使得智能化信息化水平较低,也正因环境恶劣结构复杂,输变电的故障率居高不下,随着智能电网工作的进一步深入,输变电智能化信息化已成为下一步的主要工作之一,但是由于存在信息采集种类繁多,缺少传输通道,缺少综合的监控软件等原因,国内尚无很系统的解决方案。
我公司根据国网技术导则要求开发的变电站(室)综合监控系统填补了这一空白,能够完成输变电的电能参数采集和图像、环境参数等非电量采集,利用轨道机器人或轮式机器人搭载各种传感器代替人工巡检,将所有数据收集汇总后经由IED模块将数据转化并上传至后台,使值班人员能够及时了解各设备运行参数以及环境参数,极大的降低设备故障率和供电事故率,替代复杂的人工巡检。
系统概述本系统可对变电站(室)内有害气体、空气含氧量、噪声、温度、湿度等环境参量、以及高频脉冲局放,超声波地电波局放,变压器铁芯接地电流、夹件电流等电力参数进行监测,对变电站(室)进行视频监控、红外成像。
系统可通过巡检机器人以及站点固定采集设备有效监测到变电站(室)内环境参数及电气电力参数的异常,根据设备的运行状态判断事态发展趋势进行预警,由原来只有在事故后告警变为事故前预警,提醒运维人员进行及时检修和维护,并上报和记录原始数据,系统软件处理上,设置多个告警等级,针对不同的现象,提示不同的告警内容,可有效地防止误报、漏报,为状态检修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大幅度降低事故的发生。
系统特点本变电站(室)综合监控系统具备以下特点:1. 高度集成:系统将环境监测、电力参数采集、视频监控、红外成像等多种功能集于一身,实现对变电站(室)全方位的实时监控。
2. 智能预警:通过先进的数据分析和模式识别技术,系统能够对潜在的故障和异常情况进行智能预警,提前发现并处理问题,避免事故发生。
35kV变电站嵌入式智能远程监控系统的研究开题报告

35kV变电站嵌入式智能远程监控系统的研究开题报告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电网建设的不断发展和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变电站的重要性在电网中的地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决定了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也影响着电网的经济性和可靠性。
为了提高变电站的管理质量和效率,需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变电站嵌入式智能远程监控系统,为变电站的自动化程度提供有力的支持。
研究内容: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在现有智能变电站的基础上,开发一套嵌入式智能远程监控系统,实现对35kV变电站的在线监测和远程控制。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硬件平台的设计和开发。
本研究将使用ARM Cortex-A9芯片的SOC技术为基础,设计和开发一套可应用于变电站的硬件平台。
该平台将包括处理器、内存、存储、通信接口等组成部分,具备高性能、低功耗等特点。
2. 系统软件的设计和开发。
本研究将采用Linux操作系统和Qt框架作为开发平台,设计和开发变电站嵌入式智能远程监控系统的软件。
该系统将包括实时监测和智能诊断等功能模块,能够对35kV变电站的电气参数进行在线监测和远程控制,实现对变电站的可视化管理和智能化控制。
3. 系统测试和验证。
本研究将对设计和开发的变电站嵌入式智能远程监控系统进行测试和验证,评估其在35kV变电站的实际应用效果和性能指标。
测试和验证的主要内容将包括变电站的在线监测、智能诊断和远程控制等功能模块的测试,以及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验证。
研究成果:本研究将设计和开发一套嵌入式智能远程监控系统,可以实现对35kV变电站的在线监测和远程控制,为变电站的智能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与传统的变电站管理方式相比,本系统能够实现对变电站的无人值守,提高变电站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也提高了管理效率和可靠性。
本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为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提供有力的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9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September 2012 第18期总第268期Inner M o ngo lia Science T echnolo gy &Economy N o .18T o tal N o .268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远程集中控管系统的研究与应用王 淼(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包头供电局,内蒙古包头 014030) 摘 要:主要研究通过远程集中控管技术实现综自后台信息的调控延伸监视,解决现阶段包头供电局调控配一体模式下,由于远动信息转发数量限制,而导致的调控中心监视信息不完善、不全面的问题。
关键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调控中心;KVM ;远程集中控管 中图分类号:T M 76(2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7981(2012)18—0130—03 包头供电局的调控配一体化电网管理模式,即将原有的集控站模式转变为“调控中心+运维操作站”的电网运行管理模式。
实行调控配一体化管理,电网内所有信息都集中在调控中心汇总,调控中心对整个电网的运行情况进行统一监视和控制,调度对电网运行状况的掌控能力明显提高。
由于变电站远动信息转发数量的限制,导致的调控中心监视信息存在不完善、不全面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运用KVM 远程集中控管系统,使调度中心更加全面掌握电网一、二次设备状况。
重点阐述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远程集中控制管理系统的实现方案、功能。
1 调控中心和综自维护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管理的现状包头供电局现阶段施行调控一体化运行模式,逐步实现220kV 及以下变电站无人值守,这样对于调度自动化信息的容量和正确性、稳定性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
但是现阶段由于厂站一、二次设备信息的输出、早期设计的理念及远动设备功能、规约数量、版本的限制等问题,对变电站的信号不能全部上送,导致调控中心监视信息存在不完善、不全面的问题,不能完全满足调控一体化运行模式的要求。
这就要求我们通过一些其他技术手段作为调控中心监视的补充手段,以提高变电站信息监视的全面性及正确性。
特别是当变电站有事故发生时,可以及时准确的了解现场情况,为事故处理争取了时间。
综自人员管辖包头供电局所有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设备,目前,综合自动化变电站不断增多,维护量大,人员紧张。
部分边远站路途远,路途时耗是工作时间的几倍、几十倍。
需要通过远程集中控制管理系统,可以对各厂站监控系统进行远程维护和进行一些简单的维护工作(如修改变比、双重名称,数据查看、电源重启等),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也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2 对KVM 远程集中控管系统技术的需求2.1 节约成本和提高效率综自站维护系统的工作模式需要采取人工亲临现场处理。
效率低下,对于时间和金钱都是一种极大的浪费,不利于节约生产成本,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特别是对于一些偏远站的简单维护工作。
2.2 实时性强,传统运维模式难以满足快速响应要求由行业的特殊性所决定,一旦供电出现异常,要立即做出响应。
但变电站本身的离散特性和无人值守的管理模式,由于空间、时间上的问题使得对变电站设备的快速运维响应成为了难以实现的目标。
2.3 综自站IT 设施运维的应急响应不够健全一旦远动通道或设备出现异常,通过调控集中的管理手段失效,造成各站成为信息无法远传,调控无法正常监控。
这种情况体现出信息网络应急机制缺失,没有配套的应急网络。
2.4 综自站的运维过程缺乏有效审计,存在安全隐患操作人员对变电站的后台机设备具体的操作事项和操作内容无法进行实时跟踪记录、监控和审计。
运维的过程中内部运维人员误操作、越权访问、权限滥用的各种可能发生的操作行为,却没有可控的管理措施,会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3 创建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KVM 远程集中控管系统的必要性面对由复杂电网结构串联而成的电力行业,还需以“一体化”的远程集中管理手段简而化之,将分散布局的各变电站于无形中聚拢,实现统一控管的目标。
基于远程变电站集中控管系统采用“DCL ive IT 设施运营综合管理平台”,具有开放式、集中化的管理模式。
KVM 技术的核心思想是:通过适当的键盘、鼠标、显示器的配置,实现系统和网络的集中管理;提高系统的可管理性,提高系统管理员的工作效率;节约机房的面积,降低网络工程和服务器系统的总体拥有成本;避免使用多显示器产生的辐射,营建健康环保的机房。
利用KVM 多主机切换系统,系统管理员可以通过一套键盘、鼠标、显示器在多个不同操作・130・收稿日期:2012-08-10作者简介:王淼(1973-),女,工程师,从事电网调度自动化专业工作。
王淼・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远程集中控管系统的研究与应用2012年第18期系统的主机或服务器之间进行切换,并实施管理。
国内KVM远程集中控管系统技术已经得到多年的成熟应用,通过该技术实现远程维护功能的应用也已经成熟。
因此通过该技术实现调控中心的补充监视手段及维护人员远程维护功能可以较好地实现。
通过KVM远程集中控管系统技术调控中心可以对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监控计算机的画面、报警、数据库等应用模块进行远程集中监视、控制管理。
增加调控中心对各变电站运行工况的集中监视的补充及验证手段。
提高调控中心对无人站信息监视的全面性、正确性,及时发现设备异常或故障。
维护人员可以通过KVM远程集中控管系统对站内综自后台及远动系统进行简单的维护操作,减少维护成本,缓解维护人员缺少的问题。
保证自动化设备或系统的运行可靠性和运行维护效率,提高自动化系统和数据对电网运行和电网调度的可用性,从而提高电网运行可靠性。
4 应用KVM远程集中控管系统的前景4.1 从单点技术管理过渡到全面集中管理由于电网规模的扩大,对变电站监控计算机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众多的监控计算机系统,仍采用一对一的方式,逐个控制和管理制约了计算机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无论是从现实情况,还是从发展的眼光看,都需要对包头供电局监控计算机主机系统实现集中控制管理。
4.2 从普通系统管理过渡到安全系统管理建立健全操作授权管理机制:在目前的管理模式中,参与管理的技术人员的授权管理机制不健全,大多数系统管理是建立在对管理人员基本的信任基础上,但客观上是不科学的。
应按照不同管理人员职责设定不同的管理权限,遵循“权限最小”原则,进行访问控制,提高系统安全性。
安全日志记录和审计:系统设备出现问题,技术人员即使进行解决,但解决的过程没有任何记录,不利于人员的考核和事件追踪,出现问题后责任无法分清。
这种缺乏维护记录和监督所产生的安全隐患是不容忽视的。
4.3 从“被动”系统监控管理过渡到“主动”系统监控管理目前,我们的综自维护人员在很多时候扮演的是救火队的角色。
当分布在各地的网络、服务器或者应用出现各种突发故障时,维护人员必须快速地发现并解决问题,否则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系统维护人员不得不以“问题驱动”的方式来开展工作,在管理系统的同时也被系统所管理。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对系统实施监控管理的方式滞后。
传统的系统监控管理工具一般采用“被动式”工作模式:监测各种系统的特征参数,根据监控管理情况做出判断和处理。
5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KVM远程集中控管系统的实施方案5.1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KVM远程集中控管系统拓扑图5.2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KVM远程集中控管系统实施方案该方案通过在各变电站分别部署数字化KVM 设备、串口管理设备、远程电源管理设备,以及在主站机房部署DCL iv e IT设施运营管理平台,用T CP/ IP方式实现了运维人员对远程变电站“本地集中化”的管理模式。
变电站IT设施远程操作集中管理系统DCL iv e控管平台作为一个管理接入口,通过Datcent提供的配套汇接设备(DSE、OCS、N PC、DSA等),实现对变电站的目标设备(后台管理机、监控主机、运动机、网络交换机、路由器以及其他数据设备等)的管理。
当用户需要对目标设备进行管理时,客户端无需安装操作系统,只需要在IE浏览器以ht t ps方式登录DCL ive控管平台,经过权限认证后,即可对变电站的所有目标设备(后台管理机、监控主机、运动机、网络交换机、路由器以及其他数据设备等)进行集中统一管理。
运维人员从此摆脱了异地奔波之苦,可以足不出户的对各变电站进行全面运维管理;企业也就此提高了对突发故障的响应效率,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人员与金钱成本。
5.2.1 在包头供电局原有通讯系统中,对相关变电站各开出1个2M口,为实现集中控制系统建立通讯网络。
在部分综合自动化变电站内,相关被控设备增加网络通讯硬件(网卡等),并通过KVM数字设备以及远程电源设备实现对部分综自变电站内的服务器、后台机等设备进行远程集中管理与维护升级。
5.2.2 通过电源控制设备实现对部分综自变电站内设备电源进行远程控制管理、状态侦测以及问题远程处理,同时可进行基于端口的电流、电量检测,保障这些综自变电站内设备安全。
5.2.3 通过在主站调度中心部署设施运营综合管理平台和安全审计系统,在主站调度中心即可实现对这些综自变电站内服务器、后台机以及电源设备的远程集中管理,提高效率、保障设备安全。
5.2.4 根据设备数量要求在需要改造项目的综自变电站内各部署KVM数字设备以及远程电源控制设备1台以及在主站调度中心部署1台IT设施运营・131・ 总第268期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管理平台和DSA安全审计。
变电站IT设施远程集中控管审计系统DSA审计系统是针对DCL ive控管系统安全管理需求,通过高效画面拦截技术,采用M PEG-4压缩,利用网络实现对所有IT设施操作进行集中实时录制,方便后续回放审计,以追述责任、防止问题的发生。
在DCL ive控管系统客户端访问DCL ive控管系统的时候开始记录操作画面,直到退出DCL ive控管平台。
记录内容包括:DCL ive控管系统的主窗口的所有操作行为和对每个被接管主机的操作窗口画面。
采用多窗口监控方式,实现全程录像,录像数据采用图像变化采集方式,具有不丢帧,数据量小的优点。
5.2.5 充分考虑到以后扩容问题,如果以后还要增加其他综自变电站的管理,各站只需单独配置部署KVM数字设备以及远程电源控制设备1台,直接就可以纳入IT设施运营管理平台管理。
6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KVM远程集中控管系统优越性6.1 远程集中控制建立远程集中控制,面对众多的监控计算机系统达到对包头供电局监控计算机主机系统实现集中控制管理。
通过T CP/IP方式实现管理,管理用户可以在任何网络连通的地点,轻松开关、重启和管理控制每个变电站的各类设备,目前主要是后台监控主机。
6.2 设备访问控制实现健全操作授权管理机制、安全日志记录和审计、密文传输防范数据传输风险,从普通系统管理过渡到安全系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