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翻译中中外文化差异和翻译技巧
从中西文化差异视角探讨广告翻译策略

01 引言
03 广告翻译策略
目录
02
文化差异对广告翻译 的影响
04 案例分析
05 结论
06 参考内容
引言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广告已成为商品和服务的有效推广手段。由于中西文化之 间的差异,广告翻译面临诸多挑战。本次演示将从文化差异的视角探讨广告翻 译策略,旨在为提高广告翻译的效果提供参考。
(3)话题选择:中国文化注重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交流中常常涉及私人 生活、情感和家庭等方面。而西方文化更事实和数据,交流中往往聚焦于工作、 学习和经济等话题。
3、文化差异会对语言产生哪些 影响?
文化差异对语言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词汇含义: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同一词汇可能具有不同的含义和联想。 例如,“龙”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权威、尊贵和吉祥,而在西方文化中则常常 被视为邪恶的象征。
文化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
文化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价值观念:中西方文化中的价值观念存在较大差异。例如,西方文化强调 个人主义和自由,而东方文化更注重集体主义和和谐。在广告翻译中,如不考 虑这种价值观念的差异,可能会导致广告信息的误解或误导。
2、审美情趣:中西方文化背景下的审美情趣存在明显差异。例如,西方文化 倾向于简洁明快的视觉效果,而东方文化则更注重和谐、含蓄的美感。若广告 翻译不考虑这些审美差异,可能会影响广告的传播效果。
(1)礼貌用语:中国传统文化注重礼仪,讲话者会使用大量的敬语和谦辞来 表达对他人的尊重和自谦。而西方文化中,礼貌用语相对较少,往往通过简单 的“谢谢”、“对不起”等表达。
(2)表达方式:中国文化倾向于含蓄内敛,讲话者往往采用间接、委婉的方 式表达自己的想法。而西方文化更崇尚直接、坦率的表达方式,强调沟通的清 晰和透明。
浅析英汉文化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

四、结论
总之,英汉文化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不容忽视。在广告翻译过程中,译者 需要充分理解源语言的文化背景和语义,以找到最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方式。还 需要深入了解目标文化,灵活应对文化差异,注重运用目标文化的元素和符号, 以增强广告的宣传效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广告的跨文化交流和传播。
参考内容
1、深入了解目标文化
在广告翻译中,译者需要对目标文化有深入的了解。这不仅包括对目标语言 的掌握,还包括对目标文化背景、价值观和审美取向的了解。只有深入了解目标 文化,才能更好地把握目标读者的需求和心理,从而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广告翻 译策略。
2、灵活应对文化差异
在广告翻译中,面对英汉两国的文化差异,译者需要灵活应对。一方面,要 保持开放的心态,尊重并接纳不同文化的差异;另一方面,要根据实际情况,灵 活调整翻译策略,以更好地适应目标文化的需求。例如,在翻译含有动物形象的 广告时,需要考虑目标文化中对动物的喜好和禁忌,以确保广告的宣传效果。
四、结论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广告翻译中的英汉文化差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在 广告翻译过程中,要充分尊重两种文化的差异,深入挖掘文化内涵,灵活采用不 同的翻译方法,注重品牌的打造和推广。只有这样,才能使广告翻译更加准确、 流畅,从而达到理想的宣传效果。
未来,随着全球文化的不断交流与融合,广告翻译将面临更多的挑战。我们 需要更深入地研究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特点,以便在广告翻译中更好地应对各 种情况。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如和机器翻译等新兴技术也将为广告翻译提供更 多的可能性和帮助。让我们期待广告翻译在未来的表现将更加出色,为全球的商 业交流和文化传播做出更大的贡献。
3、价值观差异
英汉两国的价值观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英国文化强调个体主义和自由,而中 国文化更注重群体和社会。这种价值观的差异往往会影响广告中的说服策略和表 达方式。例如,西方广告往往强调个体的独特性和自由,而中国广告则更注重家 庭、社会和国家等因素。因此,在广告翻译中,需要充分考虑目标文化的价值观, 以制定更具针对性的说服策略。
广告翻译中的中外文化差异和翻译技巧培训

广告翻译中的中外文化差异和翻译技巧培训在广告翻译中,中外文化差异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由于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和传统,广告的翻译需求更多地要求翻译人员具备跨文化沟通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外文化差异和翻译技巧培训。
1.语言差异:不同国家的语言结构、表达方式和惯用语常常不同。
在翻译广告时,要确保翻译内容的精准度和流畅性,并避免丢失原意。
翻译人员需要了解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和感知方式,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转达原始信息。
2.符号和象征的差异:广告常常使用符号和象征来传达信息和情感。
然而,这些符号和象征的含义在不同的文化中可能截然不同。
翻译人员需要有能力解读源语言广告所使用的符号和象征,并在目标语言中找到相似或有类似含义的符号或象征。
3.幽默和双关语的差异:幽默和双关语在广告中常常被用来吸引受众注意并产生共鸣。
然而,幽默和双关语的理解和诠释在不同文化中可能截然不同。
翻译人员需要有敏锐的语言感知力和文化洞察力,以确保幽默和双关语在目标语言中产生类似的效果。
4.审美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审美的偏好有所差异。
翻译人员需要了解目标受众的审美观点和喜好,并根据情况进行调整和翻译。
他们还需要全面考虑色彩、风格、音乐等因素,以确保翻译广告与目标文化的审美观点保持一致。
在应对这些中外文化差异时,以下是一些建议的翻译技巧培训:1.文化教育:翻译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传统和习俗。
这可以通过研究文化文献,阅读相关资料,参加文化活动等方式来实现。
2.本地化:翻译人员需要将广告翻译成符合目标受众文化审美观点、习惯和价值观的方式。
这可能涉及到调整广告的语言风格、视觉效果、音乐选择等。
重要的是保持广告的原意和核心信息。
3.与本地人合作:翻译人员可以与本地人合作,以获得更全面和准确的文化信息。
他们可以与本地人交流,讨论广告的翻译选择,并及时纠正可能的误解。
总而言之,在广告翻译中,中外文化差异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中西文化视角下商业广告的互译

中西文化视角下商业广告的互译一、地理位置上的文化差异由于一些文化认识上的差异,中国人和西方人对地理位置的理解是有差别的。
比如,中国人喜欢“东”“南”这些方位词,比如“紫气东来”表示吉祥;“东山再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在旧年代称老板为“东家”,请客尊贵的人一定坐在东边主位等;相对比较讨厌带“西”和“北”的方位词,“驾鹤西去”“一命归西”是说一个人去世;“西风落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等,“北风”指的是寒冷的冬风,还有形容生活窘迫,让人喝“西北风”等。
西方人则对“west”比较喜爱,比如在著名诗人雪莱的《西风颂》中(OdetotheWestWind),对西风大肆赞扬,“It’sawarmwind:thewestwind:fullofbirds’cries.”(暖暖的西风,充满着鸟儿的呼声。
)可能中国人看了会觉得“西风”怎么会暖和呢?这就是由于其地理位置造成的,因为英国濒临大西洋,东面是欧洲大陆,西风从大西洋吹过来,带来的西风就是温暖和煦的。
正是这种地理文化上的差异,在中国,才有“东风”牌汽车,“东方红”拖拉机;在西方则有Zephyr(西风)牌汽车。
二、商务广告的翻译手法在不同翻译理论的指导下,人们采用了各种各样的广告翻译技巧与方法,比如“音译法”“直译法”“意译法”“套译法”等。
结合以上谈到的广告文体特征,尤其是在跨文化角度下,笔者将从归化异化这两种常用的翻译策略出发并结合广告实例进行分析,从而准确翻译广告词。
(一)归化和异化与翻译德国学者施莱尔马赫1813年宣读了一篇论文,在文章中他提出了以下说法:以作者为中心的译法,即让读者主动靠拢作者;和以读者为中心的译法,即让作者主动靠拢读者。
1995年,美国学者韦努蒂在《译者的隐身》一书中提出了翻译的与异化理论。
根据韦努蒂,归化就是在翻译中采取透明、流畅的风格,最大限度地淡化原文陌生感的翻译策略;异化则被定义为,偏离本土主流价值观,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差异。
广告翻译中中外文化差异和翻译技巧

• 龙岩咸脆花生,引进国外先进生产技术与设备,传销日本、韩国及东南亚 。 Longyan Salted Crisp Peanuts are specially prepared with the imported advanced equipment and superior technology. It is extremely popular in Japan, Korea (R.O.) and some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 国内常用引用先进技术生产,来增强广告的吸引力和说服力,然而这对欧 美等英语国家的受众来说毫无吸引力。他们推崇的是食品的口味,成分是 否天然、无污染、有益健康等。
由于审美习惯不同和历史文化的差异,汉语广告 文本中往往充斥着一些在英语广告中很少使用的 宣传套话。此外,汉语符合系统本身就包含了一 些特有的语法性冗余信息。广告文本简洁为贵, 因此这些冗余信息在广告翻译中应予以删减,甚 至可以省略不译。
省略
• “长城号”游船设施豪华舒适,除观景塔、露天观景塔、游泳池、酒吧间、日光浴室 外,佳肴美点,中西皆备,并有宽敞的游步甲板,游客饱览沿途风光,华丽而舒适的 客房均有空调设备,令您有宾至如归的感受。】
• Being a deluxe cruiser to tour the Yangtze River, "The Great Wall" has indoor and open-air observation towers, a swimming pool, a bar, a solarium as well as Chinese and Western restaurants and a spacious deck. All the cabins are superb, comfortable and air-conditioned.
广告翻译中的中外文化差异和翻译技巧 共52页

• 目前我国对外宣传的广告文字大多是根据国内原有广告 文字内容经过编译而成。 由于各种原因,例如不了解商品特性、广告内涵,不具 备对英语国家文化传统及消费者心理的基本知识等,多 数中国产品广告的英语版本仅仅是将汉语版本逐字逐句 地翻译成英语。这样的广告,即使能抓住海外读者的注 意,也无法成功地将产品、企业推广出去,甚至还会产 生歧义,给企业形象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广告翻译工 作者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 2).避免特意浮夸,突出广告的可信度
• 比起英语广告喜欢用具体的事实和数据来描述产品或服务的特点,汉语 广告则显得相对夸张,不乏“国际一流”、“誉满全球”、“天下第一 ”、“领导世界新潮流”等具有明显夸张成分的广告词。如果遇到这种 情况,在翻译时应该充分考虑英语读者的接受程度,巧妙处理原文,使 其符合英语广告的习惯。
• 这则广告以“引导钟表新潮流”和“誉满全球”来赞美西铁城手表款式 时尚、驰名中外的特点。译文1保留来的原文的语言特色和文体特色, 但是趋于浮夸,不够真实可信;译文2的语言较为平实,并没有使用具 有明显夸大成分的字眼,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广告的可信度,更加 符合英语广告的习惯,所以更为可取。
2.汉语广告英译的策略
1)了解该广告受众国的文化传统以及消费心理。
• 跨文化因素对广告翻译的影响,在前面我们已略有说明。 • 比如在中文广告中常用的宣传策略就是强调产品的物美价廉,这时候许多
从中西文化差异看广告翻译策略.

如今,人们对翻译活动背后隐藏的文化问题越来越关注。
传播中的文化因素,是决定翻译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定的文化传统、信仰和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商业经营者以及消费者的心理、行为,从而影响各国广告活动。
因此,在进行广告翻译时,必须具有敏锐的跨文化意识和丰富的文化知识,充分考虑到源文化和目的语文化,在识别文化语境的差异过程中,适时调控自己的文化导向,达成两种文化的和谐。
一则优秀的广告在原文的语言和文化背景中是成功的,但如果在翻译时忽视广告的预期目的和特殊功能,一字不改地译成另一种语言的话,就不一定能达到原来的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
因此中西文化差异是影响广告翻译策略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在广告翻译中值得探讨的一个课题。
1.词汇的意蕴差异词汇的意义可分为概念意义和内涵意义。
词汇的概念意义相同,内涵意义有时会相去甚远。
如果只按字面直译,不考虑目的语国家的宗教、文化、政治、风俗等因素,那么译出来的东西会有悖于西方文化,就会造成交际失误,达不到相应的宣传和推销产品的目的。
1899年,英国联合利华公司,研制了一种新型“MONKEY ”牌香皂,产品进入市场遭到失败,原因是猴子有不洁的含义,容易让消费者反感。
后来采用LUX (力士作为该香皂名称,由于简单、易读、易认、易记忆,从此销售大增,风靡全球。
因此,译者应多注意广告词语的广泛的文化内涵。
如果不熟悉目的语文化的差异并做出适当的文化转换,得出的译文可能与原来的创意背道而驰。
2.文字形式差异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所用的文字是不同的,对某些文字的偏好和厌恶也大相径庭。
众所周知中国人喜欢“福”、“寿”、“喜”、“乐”等比较喜庆吉祥的字。
根据美国作家Irving Wallace 选出的最美丽的英文字是:chime (一串铃、golden (金色的、lullaby (摇篮曲、melody (旋律、murmuring (低语等。
这些文字不仅寓意优美,而且外形美丽,可引起人们美好心理反应和视觉效果。
广告翻译中的东西方文化差异

广告翻译中的东西方文化差异学院:外语学院专业:英语班级:B1002姓名:李静学号:22广告翻译中的东西方文化差异在迅猛发展的商品经济时代,广告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尤其随着对外交流的不断增加,异域广告之间的交流亦日趋频繁。
此处的异域广告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国内广告,而是一种跨越国界的商业广告,因此它将广告翻译引入到了学术界。
由于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同一语言信息的理解也可能不同,甚至截然相反。
同样,深为某一群体喜爱和欣赏的信息未必另一文化群体会青睐。
因此广告翻译中涉及的两种文化差异相联的内容构成了翻译中既广泛又复杂的难题。
不同的国家、民族在地理环境、历史、传统、宗教、生活方式、政治制度、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而这些文化因素的差异往往都会体现在语言之中。
一、历史背景差异作为记录人类历史及表达人类生活和思想的工具,每种语言都有其深远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因此不同的社会背景反映在广告翻译上也有所不同。
如:日本丰田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广告是“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
”这是套用了中国的一句俗语。
但在美国,他们却换成了“‘Not all cars are created equal’(并非所有的车都生而平等),因为了解美国历史的人都知道,美国《独立宣言》中的首句就是‘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人人生而平等),丰田公司就是以此来表示丰田车的质量比其他的车要好。
”运用些译入语国家人们所熟知的谚语、俗语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宣传效果。
二、语言习惯广告翻译首先要考虑到带有浓厚文化色彩的习惯用法、成语与出于寓言、典故、宗教习俗的地名与人名等,翻译时要进行调整,不可照字面直译,亦不可依照某国文化特有的说法想当然的推译,必须注意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
比如说,我们都熟悉的“白象”电池。
该商标被译为“White Elephant”,同样为英美国家所不喜欢,因而难以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汉语广告英译的原则
• 1).文化差异,巧妙传递 • 广告翻译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是不同国度之间的文化差异。不同的文
化差异造成不同的思维方式、心理特点、价值观念等,这些都会影响消 费者对广告的理解以及广告的效果。因此,作为译者,他必须熟悉本族 文化和外族文化,了解源语言和目标语言所在的文化背景和大众的审美 观念和消费心理。所以,在翻译具有典型文化色彩的广告时,译者必须 时刻以目标语读者的审美观念和接受程度为首要考虑对象,以传达广告 效果为目的,适当进行文化传递,避免文化误解。更多例子如下: • 例1:龙的传人用龙卡。(建行龙卡) 在文化内涵方面,中华民族与西方民族赋予某些动物不同的含义。“龙 ”在中国被奉为神圣、威严庄重之物,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都以“龙的 传人”自居。建行龙卡的这则广告迎合了广大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心理。 但是在西方文化中,“龙”是一种面目狰狞的猛兽,容易使人联想到“ 邪恶、残暴、可怕”。为了防止出现理解方面的歧义,最好把“龙的传 人”翻译为“Long card”,而不是“Dragon card”。试译为: I’m a Chinese. I use Long card.
1)了解该广告受众国的文化传统以及消费心理。
• 跨文化因素对广告翻译的影响,在前面我们已略有说明。 • 比如在中文广告中常用的宣传策略就是强调产品的物美价廉,这时候许多
人很自然地就用了cheap这个词。殊不知cheap一词在英文中常常带有 贬义,暗含质次价低的意味。在这种时候用inexpensive往往更贴切。 再看下面这则广告的英译:
• 目前我国对外宣传的广告文字大多是根据国内原有广告 文字内容经过编译而成。 由于各种原因,例如不了解商品特性、广告内涵,不具 备对英语国家文化传统及消费者心理的基本知识等,多 数中国产品广告的英语版本仅仅是将汉语版本逐字逐句 地翻译成英语。这样的广告,即使能抓住海外读者的注 意,也无法成功地将产品、企业推广出去,甚至还会产 生歧义,给企业形象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广告翻译工 作者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 龙岩咸脆花生,引进国外先进生产技术与设备,传销日本、韩国及东南亚 。 Longyan Salted Crisp Peanuts are specially prepared with the imported advanced equipment and superior technology. It is extremely popular in Japan, Korea (R.O.) and some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 国内常用引用先进技术生产,来增强广告的吸引力和说服力,然而这对欧 美等英语国家的受众来说毫无吸引力。他们推崇的是食品的口味,成分是 否天然、无污染、有益健康等。
总结:
• 汉英广告翻译是一项极具挑战的工作,对译者的 创造性思维能力、文化底蕴、和语言表达能力都 有很高的要求。本文提出了一些汉语广告英译的 原则和策略,相对而言英语广告翻译成汉语也有 一定的原则和策略。但无论是汉译英还是英译汉 ,都需要译者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广泛 阅读有关英美文化、历史、风俗方面的书籍,培 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跳出 原文的框架,从跨文化、跨语言的高度看原文, 翻译出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真正的广告。
• 2).避免特意浮夸,突出广告的可信度
• 比起英语广告喜欢用具体的事实和数据来描述产品或服务的特点,汉语 广告则显得相对夸张,不乏“国际一流”、“誉满全球”、“天下第一 ”、“领导世界新潮流”等具有明显夸张成分的广告词。如果遇到这种 情况,在翻译时应该充分考虑英语读者的接受程度,巧妙处理原文,使 其符合英语广告的习惯。
• 例1:西铁城引导钟表新潮流,石英技术誉满全球。(西铁城手表) 译文1:Citizen leads the fashion of the world watches and its technology enjoys the world-wide fame. 译文2:Citizen, watch of fashion and technology, leads the watch industry.
• 这就是我们前面所分析的英语广告上的特点及惯用手段。
• 3) 要注重创新
• 广告语言本身要求充满丰富的想象力和极大的创造力, • 比如康柏公司“Compaq”(美国电脑生产商)来源于
Compact(电脑术语,意思是“密集的,压紧的”), 把词尾变成q,就构成一个新词,它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源 词,是公司的行业特征非常明显。 • 国内知名企业海尔的英文翻译用的是汉语拼音Haier,这 个貌似漫不经心的音译,其实是结合本土文化、保持本民 族文化的精神同时,也取其英文谐音Higher,有志在更 高之意,兼顾了国内外市场,在众多洋泾浜的品牌英译中 可谓是一种创新。
• 这则广告以“引导钟表新潮流”和“誉满全球”来赞美西铁城手表款式 时尚、驰名中外的特点。译文1保留来的原文的语言特色和文体特色,但 是趋于浮夸,不够真实可信;译文2的语言较为平实,并没有使用具有明 显夸大成分的字眼,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广告的可信度,更加符合 英语广告的习惯,所以更为可取。
化差异造成的语用失误。
• 2) 熟悉广告英语的常见风格
• 有人认为国际广告的翻译工作最好是由广告受众国的译者 做,因为只有受众国的译者才能熟知本国的当代文化潮流 、流行语言、文化渊源等,才能译出符合本国受众喜爱的 广告语来。这种说法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对受众国广告 语言风格、特点、常用手法的了解有助于我们的翻译能更 好地融入其社会文化中去。
Miss. Zhang Miss. Luo
广告翻译中中外文化差异和翻译技巧
1 汉语广告英译的原则与策略 2 商标的英译 3 广告词的英译 4 广告正文的英译
汉语广告英译的原则和策略
• 广告是一种为适应商业竞争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 应用文体。其目的就是为了推销自己或是产品, 通过宣传让公众了解并接受自己。对于商业广告 翻译而言,只要能引起消费者的关注,说服他们 购买商品,目的就达到了。广告的这一特点决定 了我们在英译汉语广告时,要遵循一种与翻译其 他文体不一样的原则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