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规划院简介
建筑老八校分数线最低的是哪一所

建筑老八校分数线最低的是哪一所简介建筑老八校是指中国建筑学科中的八所知名高校,包括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和重庆大学建筑学院。
这八所学校历史悠久,学科实力雄厚,是中国建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对建筑师的需求的增加,这八所学校的招生人数逐年增加。
作为众多考生的热门选择,建筑老八校的分数线备受关注。
那么,建筑老八校中分数线最低的是哪一所呢?本文将就这一问题进行详细探讨。
建筑老八校简介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成立于1946年,是中国最早的建筑学院之一。
学院始终致力于培养高层次建筑与城乡规划科学技术、设计与研究人才,为推动我国建筑学科健康发展和国家城乡规划建设服务。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是建筑学与城市规划领域中国最早实施研究生教育的高等学府之一,也是中国最早开设建筑学学位课程的学校之一。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成立于1996年,起源于南京大学建筑系,是中国建筑规划教育的重点学科,也是中国建筑设计与规划学科的基础学科。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是中国最早成立且历史较长的建筑学院之一,学院培养了众多优秀的建筑师和设计师,对中国建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成立于1951年,是中国建筑学科的重要学院之一,学院以其丰硕的科研成果和优秀的人才培养质量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
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成立于1958年,是中国具有较高声誉的建筑与艺术学科之一。
学院注重学科交叉与创新,培养了大批优秀建筑与艺术人才。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成立于2001年,是中国西南地区培养建筑与设计类专业人才的重要学院之一。
学院教学资源丰富,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和现代化的教学设施。
清华大学《城市规划与管理》方向MPA项目介绍

清华大学《城市规划与管理》方向MPA项目介绍一、培养目标为适应城市规划与管理现代化、科学化、专业化的要求,清华大学城市规划管理方向MPA旨在为建设系统培养德才兼备,胜任城市现代化建设与管理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式、应用型公共管理专门人才。
通过系统性教育,使学员掌握从事城市规划管理所必需的城市经济学和现代城市管理学等基础理论,使学员灵活运用城市规划和城市公共政策等管理工具提高专业水平与管理能力。
此外,通过国内外城市管理热点问题研究和案例教学,使学员开阔视野、提高综合分析能力、掌握领导与管理艺术。
二、项目建设单位1、教学承办单位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教学支持单位清华大学相关院系国家发改委-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中心”3、行业支持单位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三、项目特色1、综合的学科优势清华大学具有开展“城市规划与管理”专业教育的综合优势,包括公共管理、城市规划、区域及城市经济、城市美学、景观学、城市社会学、建筑管理等在内的相关学科专业齐全,研究实力雄厚,教学基础扎实,曾参与了一系列城市规划与管理领域的项目论证、咨询及规划工作,在相关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而为建设系统“城市规划与管理”方向的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综合保障。
2、培养模式根据人才培养规律的要求和职业特点的需要,采取弹性学习模式。
学制2~3年,采用分段集中学习模式。
每年在清华大学集中两次,每次集中6~8周。
课程学习1.5~2年结束。
3、教学特点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综合运用理论讲授、案例研讨、实地观摩等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管理能力及综合素质。
四、主要课程结构1、核心课程(20学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英语●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分析●政治学●公共经济学●行政法2、方向性课程(9学分)●城市经济学●现代城市治理●城市发展与规划3、专题及选修课程(11学分)●公共管理专题●公共政策专题●选修课专题内容包括美学与现代城市规划、城市社会学专题、城市公用事业管理、房地产专题、城市管理科学与领导艺术专题、城市竞争力专题、城市公共政策等。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专业介绍

2011年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专业介绍对于考清华大学建筑学专业的同学而言,由于建筑历史这门专业科目复习参考书较多,考试的内容比较细,对于基础知识点的考查比较多,然而专业课考试的难度并不是很大。
所以,第一遍的参考书学习,一定要仔细梳理参考书的知识点并全面进行把握。
复习的时候需要拿出百分百劲头亲自动手去学习,去思考。
建筑历史的复习大家的区别最主要在于复习的精细度,那些大的线索有用心的人基本都能记下来,可是比如某个建筑的建造年代这样一些细节信息就不一定大家都会去记,赢就赢在这些地方了,所以在复习的开头就要养成好习惯,要关注细节信息。
一、专业信息介绍1、院系专业信息,包括就业、导师、科研情况学校简介: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是中国著名高等学府,坐落于北京西北郊风景秀丽的清华园。
是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成立于1911年,当初是清政府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
1912 年更名为清华学校,为尝试人才的本地培养,1925 年设立大学部,同年开办研究院(国学门),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并于1929年秋开办研究院,各系设研究所。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1978年以来,清华大学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逐步恢复了理科、经济、管理和文科类学科,并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
1999 年,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在国家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211工程"建设和"985计划"的实施,清华大学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学研究以及整体办学条件等方面均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目前,清华大学设有14个学院,56个系,已成为一所具有理学、工学、文学、艺术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和医学等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常用公司

PB柏诚集团
/topic/060125/
一八八五年,栢诚公司(PB)在美国纽约成立,是全球最著名的规划顾问公司之一,全球最早成立且尚在运营的工程公司之一。栢诚精通各类基建和楼宇设施的咨询、规划、工程、专案管理、施工管理和运营及维修。栢诚一直活跃在公路、交通运输系统、机场和港口规划的前线。近来也在土地使用规划,城市、社区、地区间的规划,环境,良性的增长,多用途交通线路和政策规划方面积累了强大的专业技术。
大元建筑及设计事务所
/
伟信国际设计师工作室
新加坡裕廊集团(JTC) 裕廊国际
/home
阿尔第斯(北京)建筑规划顾问有限公司
/index.asp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index.asp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CAG)是2000年4月由原建设部四家直属的建设部设计院、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和建设部城市建设研究院组建的大型骨干科技型中央企业。主营业务范围涵盖前期咨询、规划、设计、工程管理、工程监理、工程总承包、专业承包、环评和节能评价等固定资产投资活动全过程。
罗兰贝格于1967年在欧洲大陆孕育而生,目前是全球顶级的战略管理咨询公司之一,全球最顶级的五大战略管理咨询公司之一。
EDAW易道景观公司
/?languagehoice=zh_CN&Go=Go&localeHidden=zh_CN&localeFlash=fr_CA
新加坡邦城规划顾问公司
/
设计业务涉及工业园、商务园、科学园、物流园、居住区和新镇、城市中心商务区、风景旅游区、海港等各种类型的地区。成员主要来自新加坡的规划机构城市重建局、建屋发展局和裕廊管理局。
清华大学强基计划招生专业培养方案-致理书院-日新书院

清华大学强基计划招生专业培养方案日新书院清华大学新成立日新书院,负责强基计划历史学类、哲学类、中国语言文学类(古文字学方向)的人才培养和学生管理。
书院坚持强基固本、综合创新的方针和“宽口径、厚基础、重交叉”的培养模式,主要依托人文学院历史系、哲学系、中文系、科学史系的顶尖师资力量,致力于培养具有精深的人文专业知识和广阔的跨学科视野、能够运用多种语言从事学术研究、知识和思想创造、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优秀人才。
历史学类一、基本情况1、专业简介清华大学历史学科有着悠久传统和辉煌历史,是中国“新史学”的发源地之一,著名学者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蒋廷黻、刘崇鋐、雷海宗、张荫麟、邵循正、吴晗、周一良等都先后在历史系执教,形成了中西融汇、古今贯通的学术传统,培养了诸多蜚声中外的学者。
20世纪80年代以后,清华大学逐渐恢复包括历史学科在内的人文学科。
1985年,成立思想文化研究所,1993年重建历史系,2003年所、系合并形成新的历史系。
2000年,历史系获批专门史博士点,2006年,历史学获得一级学科授予单位,2007年,建立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同时专门史二级学科成为国家重点学科。
2008年,成立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
2012年,由清华大学牵头,联合国内11个高校与科研机构,共同建立了“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2014年,该协同中心通过了教育部的正式认定。
如今的清华大学历史系,学术梯队合理,学科齐全,优势集中,特色明显,学术新生长点多,已成为国内历史学科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2、师资队伍历史学科(含出土文献中心)共有教师35人,包括教授20人,副教授8人,助理教授7人。
其中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青年长江学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北京市教学名师2人。
3、教学与科研条件历史学科拥有中国史、世界史两个国家一级学科。
中国史在历史文献学、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专门史等方面具备很强的实力。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夜景照明规划

项目详细内容
1、详细的照明技术指标(包括照明质量与数量):
一 园路系统
根据路宽,使用类型的分析,来制定园路照明的照度要求。
照明等级
对象
使用状况
照明标准
一级照明
一级园路
路宽8-12米。是连接公园各主要景区的人车混行道路。夜间使用频率最高。
项目名称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夜景照明规划设计
设计单位
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光环境设计研究所
施工单位
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政联元电气设备安装有限公司
业主单位
北京世奥森林公园开发经营有限公司
项目简介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位于奥林匹克公园北部,处于北京城市中轴线北端,被五环分为两个区域,五环以北占地约300公顷,以南约380公顷。
相当于CIE道路照明等级P3/P4:Eav=7.5/5lx(路面平均照度维持值)
Emin=1.5/1lx(路面最小照度值)
注:“/”左侧为高档值,右侧为低档值。
三级照明
三级园路
路宽1.5-2.4米。是公园内分布最广的游览路线,仅允许自行车交通与步行交通。夜间使用频率较低。
光源的选择:应避免光源对动植物的不必要侵害。高压钠灯发出的红光及红外波段的光对于植物的侵害高于那些辐射光谱集中于短波长的荧光灯,金卤灯光源。高压汞灯对昆虫极具吸引力,故在森-林公园中不推荐使用。此外,园区局部采用了新一代绿色光源LED。
通过照度计算,确立灯具光源功率与布置间距。一级园路采用70瓦金卤灯,间距20米。二级园路采用42瓦紧凑型荧光灯,间距15米。三级园路主要采用18瓦紧凑型荧光灯,间距8-10米。
相当于CIE道路照明等级P5/P6 :Eav=3/1.5lx(路面平均照度维持值)
新而徽与徽而新的建筑形式探讨——两个不同环境中的游客服务中心设计构思

维普资讯
游 产业 的窗 口、古 城传 统风 貌 的视 屏 。
服务 中心 的主要 人 流方 向来 自于 徽 州大 道 ,在 靠
1 12本项 目策划 、 .. 设计建 设和管 理 的 目标 为:精 近翁城 的主入 [部分 设大型 的绿 化广场作为 游客人流 集 1 心 、游 服 务 中 心 规 划 及 建 筑 设 计 .
歙 县 瓮 城 旅游 服 务 中心 地 段位 于 国 家历 史 文化 名
就 是在 传统街道 空问 及建筑尺 度 中运 用传统 形式 的马头 城歙县 的古徽 州府 城墙 外侧 东南地 段 成不规 则楔 形 , 后 墙 、坡 屋顶 、门窗及 门窗罩 等符号 语 言将传 统建 筑 的细 紧靠 瓮城 城墙 ,前临城 市 主要道 路 徽州 大道 , 处徽 州 地 部与现 代 的材料 、工艺 及构 建方 法相 结合 ,也就 是徽 派 大道 、太平桥 及 人 民路 的交汇 处 ,对 面是 新安江 及滨 江 建筑 的现 代化 。 1 8 7年 在 黄 山建成 的云 谷 山庄 将 传统 绿化 带 ( 9 包括 张曙 雕 像景 观节 点及 多 景 园公 园 ) 总 的 。 民居建 筑 的特色 运用 于风 景旅 游 区的建 筑 中 , 造性 地 来说 ,整 个 地段 周边 自然 环境 优 美 ,人文 历 史 氛 围浓 创
1 I4 . 。 建筑 要求为 “ 而新 ”的风格 ,以一层到 二 章 的友好 序 曲, 同时起 到人车分 流和旅 游 引导的作 用。 徽
层徽州 民居形 态 、步 行商 业街 ( )空间尺 度为基 准 。 广场 东部设 置 集中绿地 , 以 景观 小 品 , 得与对面 张 巷 配 取
1 15 . . 交通 要 求为布 置能停 车 3 0辆 的停车 场地 与 曙 塑像 的景观 呼应 。
清华大学校园布局分析

清华大学校园布局分析报告目录一、清华大学简介 (3)(1)初期发展 (3)(2)实力 (3)二、校园环境 (4)校园占地六千余亩,以南北主干道为线分为东区、西区。
西区校园为老校区,以美式的校园布局和众多西洋风格的砖石结构历史建筑为特色,大礼堂为其中心景观,图书馆、科学馆、清华学堂、西体育馆及新建的理学院、新图书馆等建筑分布其间,而原“工字厅”、“古月堂”、“水木清华”等古建筑,以及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描述的“近春园荒岛——荷塘”等,则展示了中国传统的皇家园林风格。
东区校园50年代则以兴建的苏式主楼为主体,90年代开始主楼前后新建了各院系系馆及综合体育馆、游泳馆、紫荆公寓等现代风格的建筑物,雄伟大气,而又安静舒适。
(4)三、清华大学校园布局 (4)1.清华大学位置 (4)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30号 (4)2.清华大学简明地图 (5)3.场馆 (5)4.清华建筑 (6)(1)早期建筑 (6)(2)现代建筑 (8)5.布局分析 (8)(1)建筑规划 (8)(2)校园布局分析 (8)(3)校园各建筑布局分析 (9)四、总结 (11)一、清华大学简介清华大学(英文名:Tsinghua University),地处北京西北郊繁盛的园林区,是在几处清代皇家园林的遗址上发展而成的。
清华大学占地面积6000余亩,位于皇家园林清华园,清朝康熙年称熙春园。
雍正、乾隆、咸丰先后居住于此,咸丰年间熙春园改名为清华园。
清华大学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大学,2010年《福布斯》评出14所世界上最美丽的大学,清华是亚洲唯一上榜的大学。
(1)初期发展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曾是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
1912年,清华学堂更名为清华学校。
1925年设立大学部,开始招收四年制大学生。
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并于1929年秋开办研究院。
清华大学的初期发展,虽然渗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但学校十分重视研究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瑰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宝坻电子商务产业基地绿色建筑咨询服务建议书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3年7月1公司简介1.1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介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原称清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成立于1993年,取得建设部授予的城市规划设计甲级资质(证书编号021004),2003年取得国家旅游局授予的国家旅游规划设计甲级资质(证书编号:03-2003),2007年取得国家文物局授予的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资质证书(证书编号:0201SJ0025),另外,2008年取得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授予的国家建筑行业(建筑)专业甲级资质(证书编号:A111001213),2009年取得北京市规划委员会授予的风景园林工程设计专项乙级资质证书(证书编号:A211005872)。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植根于清华大学的学习研究环境,依托于清华大学的人才优势,一直坚持城市规划工程实践与科研、教育相结合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我校长期参与国家许多重大城市规划工作积累起来的丰富的实践经验、较强的技术优势和突出的学术特色。
目前,我院已形成城乡总体规划设计、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景观园林规划、风景旅游规划、城市交通规划、物流规划、城市照明规划、环境与市政规划、生态与绿色建筑设计、能源规划、城市声环境设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等十多个专业规划设计所。
专业技术人员400余人,其中绝大部分拥有硕士或博士学位。
在大型城市规划项目的编制过程中,清华规划院已形成一种特色突出的工作方法,即在“清华规划”的平台上集合清华大学以及北京市其他研究机构城市规划相关学科、专业的技术优势,组成优势技术团队,并与地方兄弟设计单位紧密合作,相互配合。
针对各个不同的项目,我院组成的团队包含有:建筑、规划、经济、社会、地理、生态、景观、能源、交通、物流、环境等多学科的技术人员,深入进行专题研究。
1.2城市建筑环境与能源研究所简介城市建筑环境与能源研究所长期从事建筑能耗相关领域研究,拥有一支擅长城市建筑能源环境规划、设计、咨询、评估的专业团队。
研究所依托“清华大学建筑环境检测中心”,拥有一批国际先进的现场及实验室测试仪器设备,有能力对运行中的建筑提供能耗与物理环境评价、检测和节能改造服务。
清华大学建筑环境检测中心,前身为清华大学建筑物理实验室,始建于50年代。
1992年经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计量院会同有关专家,对实验室进行认证,于1993年4月批准成立清华大学建筑物理环境检测中心现更名为清华大学建筑环境检测中心,并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的实验室认可(CNAS)和中国计量认证(CMA)。
本机构多年来一直从事建筑物理、建筑设备、环境辐射和室内空气质量方面的教学、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及认证试验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在国内外相关建筑领域享有较高的声望。
能够对项目系统节能性能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对室内热环境和空气品质、建筑物采暖、空气调节系统等进行检测和节能分析,所出报告具有权威性和法律效力。
曾进行国务院办公厅、人民大会堂、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广电总局、上海金茂大厦、首都大酒店等项目的检测和节能改造工作。
研究所依托“清华大学生态规划与绿色建筑重点实验室”,完成大量国家科研课题与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可以在不同的建筑阶段(概念、方案、设计、施工及运行阶段)提供关于建筑节能与环境设计的技术咨询,结合建筑设计提供合理的节能和环境控制方案,将节能与环境技术及措施整合到建筑设计和运行中,全过程构建绿色建筑。
面向设计院、房地产商、各级地方政府,针对不同对象需求,提供针对单体建筑、建筑群或区域整体范畴的生态小区、绿色建筑建设的全过程咨询,包含室内物理环境、室外微气候、围护结构、能源系统、机电系统、可再生能源、技术投资收益分析、建筑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施工图节能审查等方面的设计咨询,并提供施工运行阶段节能设备选型及技术评估、绿色施工调试及运行指导等相关咨询工作。
天津宝坻电子商务产业基地绿色建筑咨询服务建议书1.3服务机制1.3.1工作机制通过咨询服务单位的专业化服务,绿色建筑设计咨询工作并不增加业主工作量,而是要将业主从繁杂的技术性事务中解放出来。
业主完成关键点的管理和决策工作,不再陷入细节。
(一)业主单位。
以管理和决策为主,不承担具体技术工作。
根据其他绿色建筑实施经验,建议业主方确定绿色建筑实施事宜的负责人和具体联系人。
(二)设计单位,其他专业机构和公司。
设计单位根据业主和咨询单位的任务书要求,完成细化和配合工作。
其他专业机构、公司,根据具体工作的需要参与进来,由技术咨询单位牵头完成专项技术方案的论证工作。
(三)咨询服务单位。
贯彻业主的绿色理念要求,协调设计院和相关单位,协调方案、设计、施工和运营。
根据各项技术工作的实施时间、进度情况,及时完成技术论证工作,提交方案建议,供业主在关键点进行决策管理。
1.3.2“响应”机制工程项目进展过程中,对各类问题的及时协调和解决,是服务质量的关键。
根据既有项目的实施经验,我们提出如下响应机制:技术问题——48小时内提出解决方案现场问题——48小时内到现场解决2工程经验研究所完成了大量的绿色建筑工程咨询项目,自2006年以后的主要项目有:2.1大型公建类国家大剧院室内环境设计故宫午门博物馆空调系统设计国家博物馆空调系统设计咨询五棵松体育文化中心生态节能设计咨询国家游泳中心生态节能设计咨询中石油大厦节能设计咨询广州珠江城节能设计咨询成都101号科研楼节能设计咨询第七届全国花博会绿色建筑设计咨询华侨城文体中心绿色节能设计咨询湖南科技馆节能设计咨询广西科技馆节能设计咨询河南艺术中心节能设计咨询东营会展中心节能设计2.2大型交通枢纽类昆明机场自然通风及采光优化设计咨询天津火车站环控系统设计咨询北京南站环控系统设计咨询广州新火车站节能设计咨询天津港建筑节能标准研究北京首都机场A380停机楼气流组织模拟2.3住宅建筑类北京奥林匹克村环境设计咨询MOMA万万树节能设计咨询远洋花园综合节能和环境设计咨询远洋天地节能设计咨询北京回龙观小区环境设计咨询北京怡欣苑住宅小区环境设计咨询天津万科东丽湖小区玉渊潭房地产项目综合节能设计咨询2.4节能示范建筑类山东交通学院图书馆绿色建筑设计咨询中意清华大学环境能源楼技术集成化咨询清华大学超低能耗示范楼技术集成化设计河北工业大学节能示范楼技术集成化咨询2.5生态、能源规划类•北京奥运场馆节能评审•苏州中新科技城生态规划(4平方公里):能源规划/环境设计/评价导则•中美可持续项目-四川郫县兰园小区可持续发展规划(能源规划,2平方公里)•中德合作项目“常州生态小区规划”能源技术服务•单店居住区生态、能源规划及生态技术方案概念设计(50万平米,中标方案)•廊坊市生态规划设计导则研究•石家庄旧城改造生态设计导则•常营大型住宅小区能源规3服务团队介绍3.1专家组研究所拥有国内绿色建筑领域最权威的专家和学者,长期从事绿色建筑的政策制定、评价研究和技术开发等工作,主持承担着国家、省、市各级绿色建筑领域的重大课题和多个国际合作项目,主持设计的绿色建筑项目获得过国际和国内的大奖。
团队主要专家有:朱颖心,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空调设备系统、绿色建筑设计、人体动态热舒适、地铁热环境等。
作为课题负责人和子课题负责人,主持国家攻关课题、自然科学基金等十余项课题。
朱颖心教授是DeST软件前身BTP小组的开发人之一,是中央电视台、中南海怀仁堂、故宫午门博物馆等国家重要改造工程的主要完成者或分项负责人,主持北京发展大厦等大型商用建筑的空调系统节能改造设计。
曾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文化遗产保护创新奖、教育部优秀建筑设计一等奖等奖项。
李晓锋,工学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建筑技术科学系实验室主任,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室内外微气候、建筑自然通风及地铁热环境的现场实验及模拟方法等。
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和主要完成人,参与了国家攻关课题、自然科学基金等十余项课题。
发表论文近40篇。
主要获奖包括:地铁热环境研究于2000年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故宫午门博物馆2005年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评委会创新奖和全国十大建设科技成就奖。
王昌兴,教授级高工,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结构总工程师,清华规划院结构优化中心主任,全国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考试命题专家委员会委员,住房与建设部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房协城市开发委节能小组顾问,众多开发商、设计院、监理单位顾问,培训机构特聘教授。
主持的中环世贸中心(SK大厦)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建筑结构设计三等奖;主编的《混凝土结构计算手册》1993年获第二届全国优秀建筑科技图书一等奖。
主持完成青岛国贸超高层项目(结构高度为237m)、杭州迪凯金座项目(结构高度为200m)、天津滨海国贸中心(结构高度185m)、长沙金外滩项目的(结构高度188m)、大连东港项目(结构高度146m)、杭州迪凯银座项目(结构高度为130m)、昙华山水园项目、潍坊白浪河假日广场项目、水电地产昌平项目、德州阳光新天地项目、乐清体育中心、常熟文化中心、顺义文化中心的结构设计及优化工作。
杜晓刚,工学博士,高级工程师,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建筑环境与能源所副总工,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评审专家,曾经在德国埃森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日本大阪大学等学校研究学习,长期从事建筑系统平衡、绿色建筑和建筑能源研究。
天津市政府供热办计量供热推动小组委员,研究推动实施天津计量供热措施和办法,参加并完成天津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蒸发式热分配表的研究与产品开发”,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大区域供热运行自动监控系统装置》和《多因子地面辐射供热系统的控制方式及其设备》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专利。
主持和参与了北京协和医院、北京民航管理干部学院、天津奥林匹克中心、天津今晚报大厦、天津邮电网管中心、天津中心、天津津汇广场、天津博物馆、天津八大片集中供热改造、广东凤凰城酒店、石家庄电信枢纽等多项工程的暖通空调和供热改造设计、运行调试管理等,发表20多篇论文。
3.2研究成果研究所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为依托,自1990年以来,一直从事绿色建筑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负责了多项国家和地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编制工作。
与绿色建筑标准相关的研究成果如下所示:✓科技部十一五课题《绿色建筑施工设计标准研究》:2006-2010✓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及奥运园区能源系统综合评价分析:北京市,2002-2004✓奥运绿色建筑标准研究:科技部奥运十大科技专项,2002-2004✓新建建筑能耗评估体系与超低能耗示范建筑的建立与实践研究:北京市,2002-2005✓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示范平台建设:十五科技攻关项目,2004-06✓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导则:十五科技攻关项目,2004-06✓建设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编写✓建设部、科技部《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编写✓国家环保总局环境产品认证《“生态住宅”技术标准》编写✓北京市《绿色建筑评估标准》编写✓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编写。